比特币交易记录几百g
1. 数字货币钱包有服务器吗
资产安全一直是区块链投资中最重要的问题,而钱包,则是用来存储资产,如果钱包出了问题,所有资产都将丢失,今天,我们来介绍钱包的种类。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热钱包、冷钱包以及硬件钱包等,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数字钱包作不同的分类,下面我们一起聊聊常见的几种数字钱包分类方法。
根据私钥是否掌握在自己手里分类
在数字货币的世界里,私钥代表了资产的所有权以及支配权,只要掌握了私钥,就掌握了数字资产,根据私钥是否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把数字钱包分为中心化钱包和去中心化钱包。
如果私钥上传到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里就叫中心化钱包,用户并没有掌握私钥,私钥是在服务商手里,例如我们在中心化平台进行交易时,数字资产就是存储在交易平台的数字钱包里的,我们并没有掌握私钥,理论上交易平台可以转走我们的资产。
如果我们使用的数字钱包私钥是在自己手里掌握,服务商并没有上传并存储我们的私钥,这样的数字钱包就叫做去中心化数字钱包,目前许多数字钱包都是去中心化的。
我们的数字资产,既可以存储在平台,这样更方便进行交易,也可以存储在去中心化数字钱包里,自己管理私钥,理论上会更加安全。
根据私钥存储过程中是否接触网络分类
我们经常听说平台一般会把大部分数字资产存储到冷钱包,主要是为了安全的考虑,而把少量的数字资产存储在热钱包,以方便交易。
为什么把数字资产存储在冷钱包更加安全呢?因为冷钱包并没有联网,所以它的安全性大大增加,而热钱包是联网了的,因此理论上热钱包的安全性不如冷钱包。
常见的冷钱包有纸钱包、脑钱包、硬件钱包离线手机钱包等,只要没有联网的数字钱包都可以统称为冷钱包。
纸钱包就是我们把私钥抄写在纸上的数字钱包,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备份私钥的方式;
脑钱包通常是指把私钥牢记在自己脑子里,不过也不是说奇葩的神人可以记住那一长串毫无规律的哈希私钥,这个难度太大了。而是记忆助记词或者通过在线脑钱包生成工具来生成特定方便记忆的“脑钱包密码”,不少人使用自己喜欢的句子甚至是把密码藏在诗歌里,当然,最后大量被盗的事实证明这样非常不安全;
硬件钱包是指将数字资产的私钥,单独存储在硬件设备中,与互联网隔离的钱包。硬件钱采用离线存储,设备又在自己手里,掌握了数字资产的绝对控制权,这样黑客就无法轻易拿到私钥;
另外,一些从不联网的手机或电脑,也可以制作成冷钱包。
和冷钱包不触网不同的是,热钱包是联网了的,例如我们平时比较常用的手机钱包、PC端钱包等,都属于热钱包。
下面用思维导图总结下:
根据托管与非托管形式钱包分类
根据托管与非托管形式钱包分类,可以把数字钱包分为全节点钱包和轻节点钱包。
全节点钱包是指同步了区块链上所有数据的钱包。例如,比特币的全节点数据已达到了几百G,比特币全节点钱包需要同步所有的数据,全节点钱包虽然占据存储空间比较大,但可以实现完全去中心化。
轻节点钱包则是依赖于区块链上其他全节点钱包,仅同步与自己相关的数据,从而实现了部分去中心化。例如我们常用的比特币钱包就是轻节点钱包,在使用这些钱包时,只下载与自己比特币账号相关的数据,下载几百G的数据也不现实。
中心化钱包是指所有的数据均从自己的中心化服务器获得,数据依赖钱包服务商自己的账本,它的交易效率很高,基本可以实现实时到账,例如我们在交易平台的钱包就是中心化钱包。
2. 用笔记本在家挖矿,一天可以挖几个比特币
现如今,试图使用笔记本或家用电脑在家中进行比特币挖矿,无疑是浪费时间,连比特币的最小单位——1聪(1比特币等于1亿个聪)都不可能获得。如果挖矿真的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那么比特币矿场就不会建立在远离城市、靠近发电厂的山区,也不会有那么多耗电量巨大、价格昂贵的专业矿机。
如今,一台专业矿机的算力可达110TH/s,功耗为3250w,即每小时耗电3.25度。这样一台矿机一年可以产出0.2158个比特币,年耗电量为284700度电,如果以每度电3毛钱计算,电费高达85410元。110TH/s的算力意味着每秒可以进行110万亿次哈希碰撞。
对比一下,一块性能出色的GTX 1080Ti Neptune水冷显卡,其超频后的算力约为1.8GH/s,即0.0018TH/s。按照这个速度,挖出一个比特币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事,更不用说用普通家用电脑了。
实际上,在家用电脑挖矿在2010年之前是有可能的。2010年,挖一个比特币需要经历7.3百万次哈希碰撞。当时,如果懂得如何挖矿,用普通电脑是有可能挖到比特币的。但当时比特币的价值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就像所有人都后悔没有早点买房一样。
然而,自2016年起,随着挖矿难度的增加,比特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给人一种比特币价格与算力增加成正比的错觉。实际上,通过观察算力曲线和价格曲线,我们会发现,价格和算力并不总是成正比,它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涨有跌。这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比特币具有了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属性,可以被炒作,也受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按照中本聪的算法,比特币的总量约为2100万个。最初,每完成一次记账就会奖励50个比特币,但每4年奖励会减半,预计到2140年奖励将降至0。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挖出比特币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用家用电脑挖矿放在2010年以前或许还有可能,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比特币的价值在2月20日早晨突破了56000美元,24小时内上涨了8.29%,成交量为753.9亿美元,市值达到了1.04万亿美元。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妄想用笔记本在家挖比特币了。保持当前比特币的全网算力难度不变,即便是使用当前性能较好的3060显卡,也需要1400年才能挖出一个比特币。时代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如果现在是2009年或2010年的那个时间节点,家用电脑当时确实是可以支持挖掘比特币的,因为全网算力不高,参与量很少。
总之,比特币已经过了可以用家用电脑挖矿的时代。现在,想要挖矿至少需要配备1050ti以上的显卡,而且显卡越多,解码越快,同时对电费和显卡寿命的消耗也是不小的费用。因此,作为普通人,最好不要打比特币的主意,以免失望。
3. 比特币年内极端走势预测:阴跌到5万,还是爆涨至25万
想紧跟市场动态,第一时间掌握最新行情吗? http://www1.itou8.com/ba/
2025 年 3 月 31 日,比特币在 83000 美元的边缘摇摇欲坠,较两个多月前 109000 美元的巅峰跌去约 24%。市场如同一座巨型跷跷板,一端是深渊的低语,另一端是星空的诱惑。
今天,我们聚焦两位加密圈的重量级智者:Lekker Capital 的掌舵人 Quinn Thompson 预言比特币将慢性失血至 5 万 -5.9 万美元;Maelstrom 的教父 Arthur Hayes 则豪赌其将乘 QE 东风冲向 25 万美元——这是他在最新文章中重申的年内目标,尽管他也曾戏言百万美元的终极愿景。两人的逻辑如棋盘上的黑白子,截然对立却引人入胜。
比特币年内极端走势预测:阴跌到5万,还是爆涨至25万?
Quinn Thompson:华尔街的「冷血预言家」
Quinn Thompson 是 Lekker Capital 的创始人,一位从传统金融转型加密领域的「老兵」。他曾在华尔街操盘亿万资金,以精准的宏观洞察闻名。2024 年,比特币尚在高位时,他的 X 帖子已唱衰市场,被奉为「先知遗言」。Thompson 的风格冷静而犀利,像一位手握手术刀的医生,擅长解剖经济的脉络。他的预言往往带着一丝冷酷的宿命感,仿佛早已看透市场的起落。
Thompson 的预言如同一出慢节奏的悲剧:比特币不会轰然崩塌,而是如慢性病患者般逐步衰竭,最终跌至 5 万 -5.9 万美元。「这不是闪电般的坠落,而是那种让人抓狂的慢性折磨,」他在 CoinDesk 采访中说,「投资者会一遍遍问『到底了吗?』,却只能在迷雾中煎熬。」他的悲观建立在特 朗普政府政策的「四大逆风」之上,逻辑清晰而步步紧逼:
政府支出的「断崖式紧缩」
由 Elon Musk 领衔的政府效率部门(D.O.G.E.)计划在 5 月底前削减 1 万亿美元开支,长期目标更是砍掉 7 万亿。Thompson 指出,政府支出一直是近年经济和就业的支柱,「这些钱流进人们口袋,撑起了度假和超市消费。现在这根支柱要被抽走,经济怎能不晃?」他冷笑道:「别管你喜不喜欢教育部,那些美元可是真金白银的血脉。」
劳动力市场的「铁腕收缩」
特朗 普对非法移民的强硬政策将压缩劳动力供给。过去,移民潮压低了工资,助推了增长;如今边境封锁和遣返加码,企业将面临薪资上涨的压力,有些甚至可能倒闭。「这不是慈善晚宴,是生存游戏,」Thompson 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劳动力少了,谁来干活?」
关税的「悬疑剧」
特 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一出未完待续的悬疑剧,今天加码,明天取消。Thompson 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毒药,「企业像被吊在半空,不敢投资不敢招人,经济活力就被活活憋死。」他形容这是「慢性窒息」的完美配方。
美联储的「冷眼旁观」
尽管 2024 年底降息 100 个基点至 4.25%-4.5%,比特币未能突破 11 万,显示宽松力度有限。Thompson 预计 2025 年仅 25-75 个基点的零星降息,且集中在下半年,「美联储像个守财奴,盯着通胀不肯松手。」他揶揄白宫:「Bessent 的『拨正航向』就是要戳破资产泡沫,比特币首当其冲。」
Thompson 将此比喻为「受控燃烧」:政府试图清理经济「枯枝」,但若失控,可能烧出一片废墟。他警告,这场「慢性失血」可能持续到 2026 年初,直到政治压力迫使特朗 普转向。比特币作为风险资产,难逃这场慢刀割肉的命运。
Arthur Hayes:加密界的「货币炼金师」
Arthur Hayes 是加密圈的传奇人物,曾一手创立 BitMEX,将其打造成衍生品交易的霸主。离开 BitMEX 后,他创立 Maelstrom,转型为宏观策略大师,以大胆预测和辛辣笔锋著称。他的文章如黑色喜剧,既有深刻洞见,又不乏对权力的嘲弄。Hayes 不仅是交易员,更像一位「货币炼金师」,擅长从政策的灰烬中提炼黄金。他的百万美元愿景虽惊世骇俗,但最新文章聚焦年内 25 万美元的现实目标,足见其务实一面。
Hayes 的预言如同一场科幻史诗:比特币将乘量化宽松(QE)的东风,从上月 76500 美元的低点飙升至 25 万美元。他在最新文章中写道:「我依然相信比特币到年底能冲 25 万美元,因为 Bessent 的『BBC』已把 Powell 按在位置上,美联储将用美元洪流淹没市场。」他的乐观基于三大支柱,逻辑如炼金术般层层递进:
特朗 普的「债务狂热」
Hayes 认为,特 朗普的目标是成为「史上最伟大总统」,绝不会走 Herbert Hoover 的紧缩老路,而是效仿 FDR 的印钞之道。他在《KISS》中反问:「特 朗普想当经济坍塌的罪人,还是印钞救世的英雄?」答案显而易见:债务融资是他的本能。D.O.G.E.的削减看似紧缩,实则是逼迫美联储开闸的「阳谋」。「他是个地产秀 man,借便宜钱是他的拿手戏,」Hayes 狡黠一笑,「削减只是前戏,印钞才是高 潮。」
美联储的「被迫宽松」
Hayes 戏称 Powell 被 Bessent 的「BBC」(Big Bessent Cock)压制,坐在「Cuck Chair」上无还手之力。3 月 19 日的 FOMC 会议是转折点:Powell 放缓 QT,从每月减持 250 亿美元国债降至 50 亿,年化释放 2400 亿美元流动性。更关键的是,他暗示未来可能净买入国债,甚至解除银行 SLR 限制,释放 4200 亿美元甚至更多。「美联储从不是独立的,」Hayes 援引 Arthur Burns 的演讲嘲讽,「债务压顶时,Powell 只能屈膝。」他预测 QE 将在三季度重启,叠加降息和 SLR 豁免,总计可能注入 3.24 万亿美元流动性。
全球流动性的「多米诺效应」
Hayes 的视野不止于美国。他指出,美元洪流将触发连锁反应:「习近 平会让央行放松货币以稳汇率,增加人民币供给;德国用印出来的欧元建军,其他欧洲国家害怕『1939 重演』也会跟进。」这种全球宽松将为比特币插上翅膀。「比特币是技术 + 流动性的结晶,」他说,「技术已成熟,流动性是唯一的变量。」他估算,25 万美元是年内目标,而百万美元是特朗 普任内的终极愿景。
Hayes 还将 D.O.G.E.视为「经济坦克手」:削减支出、裁员 40 万、打击欺诈,将触发衰退,迫使 Powell 出手。「这不是意外,是剧本,」他调侃,「Powell 要么提前救火,要么等大佬倒下再擦屁股,但结果都是印钞。」
核心分歧:紧缩的深渊还是宽松的狂欢?
两位大师的分歧如同一场哲学与策略的巅峰对决,核心聚焦于政策路径与流动性的博弈:
政策意图
Thompson 视特 朗普为「冷血外科医生」,通过 D.O.G.E.、移民政策和关税削减经济泡沫,哪怕付出衰退代价。他眼中的白宫宁愿让经济失血也要「治病」。Hayes 则将其看作「地产狂人」,用 D.O.G.E.制造衰退假象,逼迫美联储印钞,实则为「美国优先」铺路。Thompson 关注紧缩的直接后果,Hayes 洞悉其背后的宽松动机。
美联储反应
Thompson 认为美联储是「温吞看客」,在通胀压力下不敢大举宽松,QE 遥遥无期。他预计 Powell 会谨小慎微,难以扭转颓势。Hayes 反驳,美联储是「被驯服的野兽」,在财政主导和衰退威胁下将重启 QE,甚至祭出 SLR 豁免,化身流动性喷泉。他相信 Powell 别无选择,只能屈从。
流动性结果
Thompson 预言「慢熊」,经济放缓压低风险资产,比特币慢性跌至 5 万 -5.9 万。Hayes 期待「快牛」,流动性洪流推高比特币至 25 万,甚至为百万美元埋下伏笔。两人对流动性的判断天壤之别,一个看空,一个看多。
现实进度,Hayes 的 25 万美元预测更胜一筹?
这场 5 万对 25 万的较量中,数据显示 Hayes 的「25 万狂潮」可能更具前瞻性。Thompson 的「慢熊」逻辑在短期内有其道理:D.O.G.E.的削减已引发华盛 顿房价下跌 11%、就业数据恶化,衰退阴云逼近。美联储的谨慎态度也与他的判断吻合,Powell 在 3 月会议上虽放缓 QT,但对 QE 仍语焉不详。若紧缩超预期,比特币跌至 6 万 -7 万并非不可能。然而,这只是表象,Hayes 抓住了更深层的脉动。
Hayes 在《KISS》中一针见血:特朗 普不是经济清教 徒,而是债务融资的信徒。他不会容忍萧条毁掉政治资本,而是会利用 D.O.G.E.的「紧缩假象」倒逼 Powell 开闸。3 月 FOMC 会议放缓 QT 释放 2400 亿美元流动性,Powell 暗示的「净买入国债」已是 QE 前奏。Hayes 估算的 3.24 万亿美元流动性(降息 1.7 万亿 +QT 停止 5400 亿 +QE/SLR 5000 亿 -1 万亿)虽未全兑现,但方向明确。更何况,全球宽松的潜在效应——中国稳汇率、欧洲扩军——将放大这一洪流。比特币作为「流动性晴雨表」,已在 76500 美元企稳,显示市场嗅到了转机。
Thompson 低估了特朗 普的实用主义和美联储的被动性。Hayes 则洞悉了人性与政策的博弈:特朗 普的「地产秀 man」本性注定他会选择印钞,而 Powell 在财政主导下的「被迫宽松」是历史宿命。我的判断是:短期(6-9 个月)内,比特币可能在 7 万 -9 万区间震荡,消化紧缩压力;但三季度 QE 若重启,年底冲刺 25 万并非空想。Hayes 的「炼金术」胜在抓住了流动性的命脉,而非紧缩的假象。
尾声:从 5 万到 25 万的交响对决
这场 5 万对 25 万的较量,是冷静的「手术刀」与狂热的「炼金炉」之争。Thompson 如棋手,步步为营,悲观中透着冷酷的现实感;Hayes 似赌神,一掷千金,乐观里藏着对政策的深刻洞察。无论谁笑到最后,这场辩论揭示了比特币的真谛:它不是孤岛,而是宏观洪流的镜子。投资者不妨「左手握 Thompson 的谨慎,右手抓 Hayes 的狂热」,在震荡中静待 QE 的惊雷。25 万的钟声,会不会在年底敲响?你,准备好迎接这场交响乐的高 潮了吗?
到此这篇关于比特币年内极端走势预测:阴跌到5万,还是爆涨至25万?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比特币价格解析内容请搜索区块链网络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区块链网络!
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点击官网不仅提供实时更新的最新行情,让你随时把握市场脉搏;还有专业的网络知识推荐 http://www1.itou8.com/ba/
4. 比特币挖矿一天赚多少
比特币是现在全世界互联网上最流行的一种虚拟互联网货币,它现在也可以购买很多东西。这种虚拟货币,可以通过挖矿机的功能来获得。?那么比特币该如何获得呢?首先你的电脑应该安装了最新版的比特币客户端,打开客户端之后它会自动将网络上的全部交易信息数据下载到本地,根据网速的不同这个过程可能要几个小时。此时你的账户余额是0,你可以让你朋友送一些币给你,但更可行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去做交易买卖,二是去做矿工挖矿。国内的很多用户,都是选择第二种方式,那就是做矿工去挖矿。更多的人愿意自己当矿工挖矿,让自己的电脑产生比特币!这听起来也相当的诱惑——只要一台电脑就能造钱!自己当矿工挖出的比特币可以到Bitcoin 比特币中国交易平台去兑换成真实的人民币!现在门槛也比以前高了,最好需要专业的电脑。比特币开采难度与已经被开采出来的货币量成正比。越往后开采难度越大,到了2030年2000万个比特币被开采出来后,剩下100万个比特币很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被开采出来。现在的速度,如果24小时开着电脑,需要三个月左右才能挖到一个比特币。
5. 数字资产钱包有哪些
数字资产钱包有imtoken、比特派、库神、虎符等,下面详细说说:
谈起区块链数字资产,就离不开数字钱包,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钱包在区块链生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期只有转账、存储、收款等基础功能,如今通过数字钱包不但可以进行资产管理,而且还可以进行数字资产理财、数字资产交易、为公链 DApp 导流等。数字钱包已成为进入区块链世界的重要入口。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热钱包、冷钱包以及硬件钱包等,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数字钱包作不同的分类,下面我们一起聊聊常见的几种数字钱包分类方法。
03根据钱包的去中心化程度分类
根据钱包的去中心化程度不同,可以把数字钱包分为全节点钱包、轻节点钱包和中心化钱包。
全节点钱包是指同步了区块链上所有数据的钱包。例如,比特币的全节点数据已达到了几百G,比特币全节点钱包需要同步所有的数据,全节点钱包虽然占据存储空间比较大,但可以实现完全去中心化。
轻节点钱包则是依赖于区块链上其他全节点钱包,仅同步与自己相关的数据,从而实现了部分去中心化。例如我们常用的比特币钱包就是轻节点钱包,在使用这些钱包时,只下载与自己比特币账号相关的数据,下载几百G的数据也不现实。
中心化钱包是指所有的数据均从自己的中心化服务器获得,数据依赖钱包服务商自己的账本,它的交易效率很高,基本可以实现实时到账,例如我们在交易平台的钱包就是中心化钱包。
6.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公开账本,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何人均可自动验证账本的真假并轻易发现账本是否被他人篡改。
一句话, 区块链是一个可供人人验证的公开账本。
人人均可验证这一概念对区块链至关重要。
比特币就是使用区块链来记录所有的交易,所以任何人都知道每个账户上的比特币数量。
那么,作为一个可公开验证的账本,区块链有哪些使用实例?
其实可以想到的使用实例有很多,区块链适用于任何可以记录在公开账本上的数据。下面举4个例子:
1、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器,即域币。域名服务器实际是一个专门记录域名的账本。
2、去信任化的公钥加密,如抛开那些不靠谱的认证授权机构的https。
3、所有权记录,如实记录物品与其对应的所有人。
4、合同与履约保证,账本如实记录合同各方并保存合同文本。
但不要忘了,区块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使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的账本会一直更新。新的数据如交易、域名输入、记录和合同等,会被哈希算法换算成同等长度的哈希值加以保存。然而哈希算法不但不免费反而还很昂贵。
因此,账本本身需要有一个认可体系,对输入区块哈希值的人予以认可。
在比特币中这一体系被称作挖矿,根植于比特币的协议中。比特币矿工将等待验证的交易运用哈希算法换算成散列的哈希值,并收取一定的比特币作为服务费。
因此,对于非货币类的使用实例,区块链需要找到一个方式来承担哈希算法的高昂费用。
提醒大家注意一点,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可能运用在哪些使用实例中,并没有涵盖区块链的方方面面,如哈希算法为什么这么贵。我相信网上肯定能找到很多关于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应用的详细资料。
补充
虽然区块链技术有诸多优点,但还是有一些不那么称心如意的使用实例。比方说,比特币没有办法换算成任何一国货币;一个有着数十亿条数据输入的账本既占空间又不实用。
比特币已经向世人展示区块链技术在原则上是可行的,而且人们也在尝试解决这些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对比特币进行技术改造或引入一种完全不同的区块链技术。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倒是值得一试:一是根据一定标准如付款方地址对账本进行拆分,二是引入一个主区块链对子区块链进行验证。区块链技术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说不定已经有人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也未为可知。但比特币仍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的货币类区块链,即是其他人口中所说的加密货币。
无论在 科技 圈还是金融圈,区块链俨然成了最热的词汇,没有之一。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优点,可以完美地解决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难题,使得“个体经济”成为可能。基于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 科技 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在此背景下, 社会 中诞生了一股区块链热,大家一边倒地对其大唱赞歌。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才能理性决策。 所以本文中,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洪言微语)就重点给区块链泼点冷水。
|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英文Blockchain,名字带有相当神秘的 科技 气息,可简单分解为“数据块”和“链接”。每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的系统全部信息交流数据,并用密码学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链接是指每一个区块与下一个区块存在链接关系,从而构成了区块链。
一般认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两大特征,简要介绍如下:
由于每个区块都含有特定时间内系统全部信息交流数据,因而每个区块都是平等的,且单一区块的损害不影响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所以区块链具有 去中心特征 。
同样,由于每个区块含有系统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实性是可以交叉验证的,只有攻破超过51%的节点才能篡改信息,在一个足够大的区块链系统中,成本极高,可以认为区块链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所以区块链具有 去信任特征 。
大多数人对区块链的认识始于比特币,二者的关系是,区块链是底层技术和理念,比特币仅是区块链目前最火的一个应用而已。
也许上面说的还不够通俗,最后再总结一下,你认为区块链是什么?是一项颠覆式的新技术吗?NO!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洪言微语)看来, 与其说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思想理念 。区块链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术早已有之,更多地还是理念上的革新,这也是区块链之所以影响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术迟早会被超越,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够的能量影响到经济 社会 的方方面面。
| 区块链有望改变金融系统底层规则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区块链将改变交易流程和记录保存的方式,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显著提升效率,被认为在 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清算、票据交易、证券发行与交易、产权交易、客户征信与反欺诈、反洗钱 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市场环境。
这么好的技术,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传统金融人士一样,洪言微语一开始也是抗拒的,认为这东西哪有那么神,并没有专门去做研究。后来随着对金融 科技 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区块链是绕不过去的坎,因为无论是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还是在线借贷,都只是金融业务层面和风控层面的技术创新,并未深入金融体系的底层。 金融系统的底层是什么?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规则和系统交互,区块链改变的恰恰是底层规则。
所以,纵观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对区块链的研究最为积极,没别的,是真的怕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征充分发挥后,还要金融机构的中介做什么呢?估计这也是很多对区块链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觉。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语就重点对这种观点泼泼冷水。
| 颠覆金融体系,区块链仍面临两座大山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优点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显,只是角度不同罢了。区块链颠覆金融体系的 两大难题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两大优点上 。
首先讲讲去中心化。 先要明确一个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着低效率吗?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范围内,中心化带来的资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从个体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国家的原因。就以银联为例,银联是国内银行业清结算的中心,银联成立后,每家银行只需要和银联对接即可实现和所有银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没有银联,每家银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对手去对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没有必要对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注定只能在特定领域(即不适合中心化的领域)发挥作用,怎么可能颠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问题 。去信任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其背后的技术逻辑有很大的缺陷。区块链实现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记账,即在每个区块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统交叉验证,辨真伪。问题来了,每个区块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区块链上是没有问题的,但随着越来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导致交易信息的爆发式增长,也会带来信息存储成本的急剧上升。同时,信息量越大,交叉验证所需的时间越长,效率也会越低下。 所以,区块链解决了信任问题,但带来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世上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区块链也是如此。
作为结语,洪言微语想要阐明的是,区块链作为一种理念的创新,的确有很大的价值,在特定领域也可以产生颠覆式的影响。但当前对区块链一边倒的思维是有问题的,东方智慧告诉我们,“极高明而道中庸”,面对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
早在几年前,“挖矿”这个词就随着比特币的大火而广为人知,很多人是先知道比特币而后才知道的区块链,甚至至今不知道区块链。从定义来说,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我不是计算机技术专家,以下对区块链的介绍来自阅读和专家朋友的评论,仅供参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解释区块链,那就是:分布式记账。
要理解一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需要先理解,传统的记账都是有一个中心的。比如银行,你从银行存款取款,通过银行借钱给别人,都是以银行为中心,所有这些交易都建立在银行的信用之上。那如果银行耍赖呢?或者更严重,国家耍赖呢?国民党在统治中国大陆的末期滥发金圆券,以及魏玛德国和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搞得货币没有卫生纸值钱,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金圆券
区块链针对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去中心化的记账才是不可修改,不可抵赖的。怎么实现去中心化记账?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用户都存储下所有的交易记录,通过数学方法,让非法修改账本变得非常困难。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账本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所有用户通过穷举随机数变量,第一个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记账该轮交易,并获得对应的比特币奖励。以数据块(block)的形式进行传输,并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将数据块连成链状(chain),因而叫做区块链(block chain)。
听了介绍,你也许会感到这种思想很有意思,但并不像宣传得那样激动人心,那样有革命性。你的感觉是对的。实际上,区块链的基本逻辑就有些绕不过去的问题。
例如,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大小已经超过150 G,并以每年数十G的速度快速递增——仅仅为了支持500万用户每年3000万笔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处理量与目前的支付宝比肩,那每年比特币账本的大小将增加超过500 T。这相当于把支付宝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备份,——你会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吗?
又如,在传统的银行体系中,如果你把密码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向系统及时申报就是了,你的财富不会消失。但在区块链体系中,如果你把密码丢了,那么这就是个巨大的麻烦,你的货币就找不回来了。开不开心?意不意外?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通俗点将,就是打麻将,四个人都可以轮流当庄,彼此放炮自摸四个人都有各自账本记录,但如果你想修改账本必须掌握50%以上的修改权限,所以你在账本上作弊的成本非常大。
将来区块链更多的将用于金融方面可以打击洗钱,诈骗,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文化方面可以用于版权保护等等
我看了很多人对区块链的解释都是官方话术,有些可能连解释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我下面用白话文来解释区块链,保证让大家都能看得懂。
区块链是什么?我打个比方,在50年后,你可以从超市中买一台电风扇,这台电风扇在扇风的时候会帮你自动挖币,你一边用电风扇可以一边自动化挖币,当你这台电风扇坏了的时候,你可以用挖来的币进行电风扇的维修,当然也可以用挖来的币购买一台新的电风扇。很多人一想不对啊!那这样商家的盈利不就少了吗?我给大家说某个品牌,这个品牌的商品卖给你的时候,本身商品甚至可能是亏钱卖给你的,但是一旦用户数量大了,用户粘性大了,可以通过会员费或者服务费之类的小额费用或者其它方式来盈利。如同这个道理,挖来的币可以购买和维修,这样虽然商家的盈利可能减少了,但是商家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和更大的用户粘性,到这个时候商家想赚钱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并且你买来的这台电风扇相当于给你上链了,什么叫上链呢?假如现在把你家里的电风扇放到大街上,有10个人来抢这台电风扇,你是没有办法证明这台电风扇的所有权就是你的,而你一旦上链了以后,相当于就和你绑定了,你就可以证明了。
所以说,区块链的本质就是在帮助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了,相当于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变得更加安全更加便捷,这就是区块链!就是这么简单。
区块链的安全体现在它的不可逆性,不可以篡改数据。我们都知道在现在的 社会 中,任何数据都是可以通过黑客进行修改攻克的,但是区块链中的数据是不可能更改的,一旦生成就不可以修改,除非区块链中所有的用户一起同意修改数据,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目前区块链还是非常不成熟的,就如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一样,等泡沫破了就会孵化出真正有价值的区块链互联网公司。
历史 的车轮是不会倒退的,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区块链,就像在20年前告诉你网上可以进行购物,这都是一样荒唐的事情,时间终将证明。
1. 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所以它是数据库。
2. 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你可以向任何一个节点,写入/读取数据,因为所有节点最后都会同步,保证区块链一致。
3. 每个人都在同一条区块链上工作,每个人都公开分享区块链的当前状态,每个人都同意新数据提交的规则并且篡改区块链的行为在算力上是难以操作的。
如果我们把数据库假设成一本账本,读写数据库就是一种记账行为:
任何人都可以对这个公共账本进行核查,但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用户可以对它进行控制。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参与者们,会共同维持账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严格的规则和共识来进行修改,这背后有非常精妙的设计。
(1)记账,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找出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然后将账本的这一页信息广播给全网其他每个节点,这也就相当于改变数据库记录;(共识机制,密码学)
(2)核对,全网其他有效节点核对该区块记账的正确性,并且盖上时间戳,确认区块合法;(时间戳,数学)
(3)形成单链,即在上一合法区块之后竞争下一个区块;(智能合约,加密技术)
(4)存储,账簿是分区块存储的,随着交易的增加,新的数据块会附加到已存在的链上,形成链状结构;(分布式结构,信息技术)
(5)备份,每一个参与交易者都是区块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账簿备份,也就是分布式账本。
特点
1. 区块链没有管理员,它是彻底无中心的。正是因为无法管理,区块链才能做到无法被控制。没有了管理员,人人都可以往里面写入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可信:区块链的技术使得其数据一旦写入,就无法被篡改。
2. 接近于零的信任成本。
互联网企业构建其信用需要的周期时间极长,比如淘宝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在区块链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码、算法和规则,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极低。
3. 构造和交易资产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传统的资产想用于交易,需要大量依赖第三方,要投行、银行、证券所等来包装、背书等,而且费用和门槛极高。有了区块链,这些都不会是问题,而且成本极低。
区块链的价值传递属性还天然解决了支付的问题,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按我目前的理解
1、区块链是一个风口。
谁都在谈区块链,不管是有看没看,看得懂看不懂,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转区块链的文章,唯一新增的微信群就是区块链相关群。
投资人在说,创业者说,几乎任何一个互联网大企业相关认识都在说,政府部门在表态,迅速有几万上万专注于区块链的垂直媒体诞生。
什么币圈,链圈,你不加入哪个,似乎就彻底OUT了。连知名投资大佬朱啸虎,都被后起之秀陈伟星单方面宣布属于旧世界了。
2、区块链代表暴富的故事。
虽然ICO被国家层面叫停,但有关区块链最能被口口相传的,依旧是几百倍,上千倍的财富增值。什么几毛钱、几块钱买的币,现在几十块,上百块了。大家都在谈增值的故事。
有比特币,以太币,如果下载一个数字币的交易平台APP,密密麻麻的各种字母组成的各种币代码,感觉到了股票交易所了。
3、区块链是技术,更是理念层面的信仰。
什么基础层,应用层,区块链的许多知识看起来和火热的人工智能有不少相关之处。
很多人说,区块链的技术成熟了,但应用几乎还没找到啥入口。我们大家可以大力喊:人工智能+,但如果现在你喊“区块链+”就还不行,会被笑话。应用场景还在摸索中。
至于说,之前的互联网是信心互联网,有区块链的加入,变成了价值互联网。
这样类似的概念,是人们对区块链技术解决信任问题的美好期望。如果真那么容易实现,区块链可以颠覆金融,可以颠覆电商,可以颠覆许许多多的中介,但怎么互联网来了这么多年,房地产还没被颠覆,还要依赖中介呢。
4、区块链已经有一段 历史 了,别以为多么新潮。
犹如许多人宣称人工智能多么新潮要被笑话一样,它的 历史 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区块链以比特币的产生为标志,也是10年前的事了,还有个至今仍然神秘的创建者中本聪,看上是个日本名字,又有说是美国安全局的,我看好像也可以解释为“中国人本来聪明”,当然后者纯粹是玩笑了。
它之所以变成如此火爆,还是因为2017年各种数字币的暴涨,几个月几天就暴涨几千倍,以前哪有这么神的飞涨速度呀。
5、区块链是知识体系。
对我来说,是风口也罢了,是财富 游戏 也罢,是技术也罢,都不能忽视它,不然置之不理。
我开始做两个栏目,从人物故事人物观点入手来了解区块链,一个是“区块链100人(产业人)”,一个是”区块链100位投资人(观点)”一边学习,一边传播。
至于相关图书,当然也照单全收,各种动向,也只能做个跟屁虫,亦步亦趋。
最大的错误,不是我们怎么抨击区块链,而是看到它有巨大泡沫,看到它人群踊跃,就忽视它,就自以为高贵的远离它。
我们剩下的路,只能是甘当学生,学习,再学习。
字面意思:区块、链子,用链子把每个区块联系起来 。
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
什么是数据储存? 举个例子,一家超市,进出各种货物、各种交易,必须得有一个账本来记录,这就是储存。
什么叫分布式储存?就是这家超市的账本,每个员工都有一份,每次有需要记录的东西,都会及时给每个人的账本记录。把每个账本(储存)分给无数的人(地方),就是分布式储存。(这里的超市员工可以理解为区块,账本就是链子)
什么是点对点传输? 同样一家超市,前台没有酸奶了 导购跟上级反映 上一级再跟上面反映....最后反映给仓库 仓库跟记录账本的会计记录 然后调来货给前台。而点对点传输,前台没酸奶了 导购直接跟仓库说 仓库发给导购的数量 记录在账本。每个人都知道了仓库给前台发了多少货,这就是点对点传输,没有中间环节,却能让账目公开给每个持有账本的人看到。
什么叫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主要包括两点。简单概括,少数服从多数、人人平等 同样,这个超市里面可能职位有高有低,但是每个人拿的账本记得账确是一样的、平等的。如果有人做假账,那么这个人的账肯定与其他人不同,这时就要看谁的账记得人多了,理论上来说,只要区块链够大,那么做假账的情况就可以无限制的缩小!因为“少数服从多数”的机制,如果你要做假账,那么你需要做的假账数量至少要大于总数的50%!放在网络里,你如果需要改变一个数据,那么你至少得控制大于总数50%的电脑数量才能成功。
加密算法 这个很好理解,即你去仓库调货,系统会很好的保护你的隐私,它只会记录时间、地点、某个编号的人去调了酸奶,而不会是是时间、地点、张三去调了酸奶。 综合以上,就是区块链的核心组成。
个人觉得,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去中心化,和保护数据很难篡改! 去中心化和保护数据其实是有联系的。 一家超市只有一个账本,任何调度都需经过管账本的人,如果需要去做假账,就只要控制其管账本的人了,而那家超市如果使用了区块链技术,那么他做假账的话,就需要控制大于持有那家超市账本总数的50%的人,显然,控制这么多人,随持有人数的增加,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