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无疾而终
A. 为什么比特币如此珍贵
与其说比特币贵不如说背后的操控者厉害
B. 为什么比特币在中国命运多舛
自中国大陆宣布将于10月底关闭比特币交易以来,比特币的价格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行情。9月一度跌至25000元左右,10月又冲高至接近40000元,似乎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不过,这种高价却是很脆弱的。
中国大陆关闭场内交易之后,大陆比特币玩家大量转移至香港,由于部分交易所可以做期货,大约有10-20倍的杠杆。再结合场外交易即使在“爆发”之后,交易额也仅有前期场内交易量的1/100,可以看出,参与比特币交易的玩家数量已经大大减少,而少数炒家在借助杠杆的放大作用,勉强维持住了比特币的价格。
不过很难想象这些炒家完全是用自由资金在支撑的。考虑到资金的借用成本,和全球已经进入货币紧缩周期的事实,再加上越来越多国家对炒作数字资产风险重视度的上升,监管政策也会越来越密集,这种缺乏基础的高价恐怕难以持续太长时间。难道是少数早期囤币者为了寻找接盘侠而故意作的局?不是没有可能。
另一方面,官方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实际上,从2016年下半年起,中国对官方法定数字货币的讨论就越来越多。2017年9月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还设立区块链研究院,跟踪研究数字货币技术,这被外界普遍视为中国政府正加速研究推出数字货币的前兆。中国有可能成为首个发行官方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最终成品也会和比特币之类的数字资产有较大差异,更像是一种基于密码学的数字法币。现在的悬念是这种新的法定数字货币,其结算方式是类似于现在的网上银行模式的实时集中清算,还是可以离线的点对点结算。如果是后者的话,应用前景还会更广阔一些,使用可能也会更方面。
货币归根结底是交易的媒介和储藏财富的手段,本质是信用的体现。所以要在一个长时段里发挥货币的作用,这种媒介必须具备相当的信用。而现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最强的信用仍然来自政府的强力手段。假如现在有人拿出民国时期的金圆券,那只能叫古董。
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个人并不看好私人发行的货币。尤其是比特币在底层设计中就存在难以持久的逻辑缺陷,所以现在我们才看到不断有“扩容”现象的出现,而每一次这种“修正”,都是对其信用的伤害。
不过,即使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成不了主流,但区块链技术却大有可为。比如数字产权认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租房市场,如果法律强制房东或中介,在出租房屋前必须出示房屋的拥有官方或第三方认证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所有权证明,那么假房源的问题想必会少很多。
在此基础之上,还能使远程在线抵押、交易成为可能。资产的数字化将使交易更便捷,可以进行更深多领域的应用探索,甚至能进行国际间的直接交易,如大宗商品、期货,贵重品(房产、珠宝、古玩、艺术平等)的远距离抵押、交易等等。
当然,这一切也需要配套的法律。只有出现了明确的判例,才能对未来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的产权保护起作用,才能树立公众对此的信心。“从零到一”会很慢,但一旦突破了临界值,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的“从一到一万”会飞快完成。
此外,国家之间的合作对应用范围的拓展也不可或缺。数字技术先天具有易于跨地域、跨国际传播的特点。当新的技术积累拼凑齐了所需的拼图之时,实现从量到质的突破就只差最后一层窗户纸了。突破是必然的,偶然性只是在于由谁来完成,大家都在拼命狂奔,但历史只会记住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
区块链作为新生事物,其应用范围和深度还有待探索,就像电力在诞生之初,人们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不过,随着人类行为与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入,类似区块链的密码学技术的前景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C. 最早持有比特币的那些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那些人现在日子过得很滋润,早期把玩比特币的这些“风口的猪”挣了很多钱。
现在很多遍论坛对比特币的讨论不再局限于“比特币是不是一个骗局”,而是拓展到“比特币能不能成为全球性货币”。在笔者认为比特币就是一个十足的数字泡沫,一个由算法构建出来的虚拟货币,背后没有国力支撑,而且比特币的稀缺性必然导致其升值很快,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各国日常使用的货币背后是有国家威望的背书,就像美元之所以全世界流通,还不是因为美国强大的国力确保了美元的流通能力。中本聪当初单纯的设想,让比特币代替各国货币,成为全球流通对象,在国与国之间的力量角斗看来,简直是笑话。
D. 比特币价格跳水大跌之后,还在坚持“挖矿”的人都怎么样了
这件事挖矿的人最后都赔得很惨,最好不要入这一行。
E. 比特币是否是个大骗局
比特币就是一个骗局,所以投资理财一定要谨慎。
即便是被称为“硬通货”的黄金,金价也不会只涨不跌。黄金本身没有泡沫,但价格过高,就有泡沫了,而泡沫最终都会破灭,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同样如此。通用虚拟货币越多,比特币的价值越接近于0。
这种纯粹运算出来的数字符号的货币,没有任何资产支持,没有财务收支,没有现金储备,没有使用价值,本身只是一个流通符号而已,一旦失去了信用保证,就是一堆印刷漂亮的废纸。投资者应该警惕,这个世界没有所谓安全的投资,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文严厉整治上述行为,明确代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随着一些虚拟币交易平台转向境外,投机炒币行为也转为“地下”。面对不断翻新的行为,政府部门在继续严监管的基础上,更应不断升级监管手段和能力,持续加大宣传科普和打击力度,避免群众上当受骗。
(5)比特币无疾而终扩展阅读:
投资虚拟货币更多的是一种投机行为,投资者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在未确认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不要涉及金钱往来,不要轻信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品,尤其不要随意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理财群,这些往往是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精心设计好的圈套。
投资理财最好在子女的陪同下进行购买,并且要从官方的、权威的渠道去了解,当发现被骗时及时向警方反映。妥善保护好各类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不要轻易告知他人。凡是提到需要转账汇款,都应引起高度警惕,多找信得过的熟人商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疯狂的比特币:每个800元 新的庞氏骗局?
人民网-三男子设比特币骗局获利15万余元被判刑
人民网-人民网评“解析区块链”之三:如何避免脱实向虚
F. 当初买十万比特币,就成为中国比特币首富的他,现在怎样了
在中国有一些头脑非常发达的人,他们不像是普通人一样,在生活中唯唯诺诺,挣着最基础的工资钱,事实上,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敏锐的领悟时事,并且从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商机,最终让自己的财产实现不断的翻倍,因此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摇身一变成为大富翁。
如今的李笑来早已功成名就,靠着自己超出常人的投资眼光,成为了一代富翁,现在也有很多人投身于虚拟货币的潮流之中,想要像他一样靠买卖货币而升值, 不知道他们是否能有他这样的好运呢?
G. 比特币有价值吗
我从2个角度分析一下个人对比特币价值的认知:
1. 对货币的小小思考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是信用货币。比如美元,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就与黄金脱钩了。一般认为,现代美元的价值是以美国的国家信用,或者说,国力和军力支撑的。
但是,这个里面是似是而非的。因为美国的国力和军力无法量化,谁能告诉我美国的国力和军力值多少美元呢?既然无法量化,如何能保证美元没有印多了?事实上,这也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美元上写着IN GOD WE TRUST,这等于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了,美元其实是一种信仰。就像特朗普的支持者在竞选时高喊,“美国!美国!”,人们对于美元的这种信任并非是纯理性的,而是理性、自豪感、神圣感、似是而非、惯性思维的混合物。
而这种信任也是脆弱的,近的比如泰铢、卢布,一夜间下跌百分之四五十,也是稀松平常。更离谱的比如金圆券,民国政府基本上算是诈骗了。
比特币其实也是如此,它的价值也来自信任,只是它背后不是政府的信用背书。对比特币的信,是一种更纯粹的信,因为它比法币更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对它深信不疑,比如我。这种信,来自比特币技术的简洁、有力,来自其中包含的超越时代的思想,来自对现有货币体系的不满,来自人类对进步事物的天然向往。
2. 比特币价格与反身性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因为人的恐惧或贪婪,一件东西的价格可能会暂时高于、或低于它的价值,但最终又一定会回归价值本身。
索罗斯的观点是,因为人性的残缺,一个东西永远回不到它的价值。即矫枉必须过正。当一个东西价值被绝对低估,那么在上涨的过程中,人们对其上涨的认知不断强化,往往会导致疯狂的买入,最终价格会涨到它本身的价值之上,反之亦然。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追捧,人们因此产生的上涨预期又会继续推高这个东西的价格。
索罗斯称之为反身性。
举个例子:村子里有一个先知。他告诉大家黄金一定会去涨,大家快去买黄金。大家一窝蜂去买了,黄金供不应求,果然涨了。于是大家都说,先知预测的真准。
这个过程,跟黄金的基本价值,或者对黄金的实际需求,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拿一个放大镜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黄金的看涨的看法是不断被强化的。因为过程中黄金也是波段上涨。假如在第一个上涨回调时,有人卖掉了。当第二次涨到更高时,这个人就会觉得自己这次操作特别傻,那么当他下一次再次买入时往往就不会轻易卖出。即使他下一次又卖出了,总会有一次,他会“学聪明了”,不再卖了。
人还是一种社会动物。所以这种上涨预期会不断传播啊,还会互相“学习”,加剧了人性的这种弱点。
而往往当一个泡沫破灭时,大多数人都逃不掉。少数理性的人可以跑掉,少数人赢了大多数,赚得盆满钵满。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就说,群体的智商往往比一个人还低。在管理学上,这叫羊群效应。在中国股市,这就叫“散户红利”。君不见,币易平台上每天有多少人赚的盆满钵满,甚至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