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选比特币
⑴ 黑客为什么选择比特币
这就要从一位江湖隐士“中本聪”说起了。
2008年11月1日,这位自号“中本聪”的隐士夜观天象,见时机成熟,于是便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论坛上发布了自己想要发行一种叫做“比特币”的电子货币的新设想。
紧接着,2009年,比特币横空出世。
一时间,江湖上传闻四起: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有何神通?”
“与传统货币可否一比较高下?”
说这一位隐士的“遗世之作”罢了,为何在江湖上掀起这般的波澜?
原来,这比特币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逃脱位高权重的政府管制,自立门户搞起了“小自治”:
比特币不再需要特定机构发行,而是通过中本聪设计的一套“机关”——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计算产生。不论世界各地,只要拥有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接入系统,运转“机关”,你就能够成为一名“掘币人”。
一时激起千层浪,江湖上一度掀起了暗流:男女老少纷纷向往着投入“掘币热”中。
像这样
▼
或者像这样
▼
但自古武功绝学问世,观望者十有八九,真正参透其中奥妙的却凤毛菱角。
同样道理,这创造奇迹的“掘币人”也并非凡夫俗子就能随意胜任。就算人人手握电脑和运算工具,但能否成功生成新的比特币,还要看天赋加努力。
每个“掘币人”要想挖掘比特币,就要走入中本聪的重重“机关”中,用计算机通过庞大的计算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而这还远远不够,能否参透天机不止跟“掘币人”的能力有关,因为“机关”会自动调节题目难度使得整个系统大概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而茫茫“掘币”大军都在疯狂运算,谁能参透天机,就要看造化了。
这就像是买彩票,人人手握运算工具疯狂生成各种组合的数字,谁能猜中跟大奖相同的那一串,大奖就花落谁家。
最终,有幸获得特定解的那位幸运儿成功创造出了一枚比特币,而对他的奖励,则是足足50枚比特币。
这时候有人就要问了,世上没有挖不完的矿,比特币是否也难出其外?
这就是中本聪隐居世外的真正智慧所在。
跟金银铁铜各种矿脉一样,比特币也有挖完的一天,“机关”中总共设计了2100万个的数学问题,并且匹配了2100万个对应的合格答案。也就是说,比特币挖掘的上限被控制在2100万个。
其中的玄机在何处呢?
我们知道,政府之所以呼风唤雨,正是因为手握发行货币大权,增发减发都是调控经济的“猛招”。
而中本聪把比特币总量这么一限制,断绝了比特币市场受调控之路,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
孰优孰劣?江湖上站成两派:
“挺中者”认为,杜绝干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倒中者”则觉得固定总量意味着可能引起通缩,进而连环引起市场疲软,让整体经济“伤筋动骨”。
究竟功过如何,留予后人说。
那既然掘币有赏,总量又有限,这矿山岂不是短短几日就要被挖穿?
高人中本聪怎会任由自己苦心研得的“机关”这样轻易就被世人把玩个透?
中本聪在“机关”中立下两道规矩:
其一、比特币总量越多,奖励越少。
——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以此类推。
其二、“掘币人”总量越多,效率越低。
这样一来,越到后期比特币的产生速度越慢。按照计划,从2009年比特币诞生算起,挖矿要足足持续100余年,到2140年才能到达上限。
而今时今日,全世界被挖掘出来的比特币总量刚刚超过1600多万。
而以上种种,只是高人中本聪精心布置的一套“机关”,如此精密的“机关”竟然还有另外一套!
比特币既是世间难得的稀罕物什,那如何交易?如何管理?
中本聪隐居多年,苦研江湖绝学密码学,为比特币流通量身定做了一整套世间独一无二的安全流程。
说这比特币背后的交易可是非常的复杂,比特币可以随机生成比特币地址,而每一个地址都有一个对应的私钥,这就相当于银行卡号和对应密码。只有同时拥有两者才能管理卡里的钱。
但这个地址的复杂程度岂是一般的银行卡能够比拟的?
比特币地址有多保密?
每个地址是由大约33位长的、由字母和数字构成的一串字符组成,总是由1或者3开头。
这样的随机地址有多少个?答案是:可能比地球上的沙子还要多。
如此复杂的“密保系统”,想要攻破,谈何容易?
就这样,在中本聪的第二道“机关”加持下,比特币流通有了超过一般货币的安全保障。
也难怪比特币一出,货币世界内外震颤,一场新的厮杀在暗处蠢蠢欲动。
比特币就像无数隐秘的独行侠一样在政府的权威下野蛮生长,传说中它们自由(去中心化、免税、免监管)、强壮(依赖P2P网络,外部无法关闭)、无所不在(跨境无国界)、来去不留名(匿名)。
看懂了吧,“自由”“来去不留名”“无所不在”,就说明比特币不但可以不受政府的追踪和监管,还能自由的在全世界的范围野蛮生长。这可是黑客勒索的绝佳手段啊。
况且,去年开始比特币就开始疯狂的涨涨涨,网络世界无孔不入的黑客自然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
毫无疑问,选择比特币,选择又安全、收益又高的勒索方式。
像这样
▼
或者这样?
▼
但天下武功,无坚不破。比特币同样存在软肋。
口诀有三:
其一、比特币网络不破,交易平台脆弱可破;
其二、“黑市”交易,哄炒横行,价格日日过山车;
其三、武功精深,凡夫俗子难以参透天机。
尤其这第三条,功夫虽好,门槛太高,可哀,可叹。
那么好坏道尽,放眼今日的中国,比特币究竟何去何从?
平心而论,在央行妈妈眼里,说比特币是野蛮生长可一点儿也不过分:过去一年,随着人民币的贬值,比特币再次成为投资者大炒特炒的对象,价值上涨了120%!
机智的路人早已看穿了一切
▼
再加上现在出的这个比特币病毒,看来,比特币是时候该受到一波监管了。
⑵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继续相信比特币
因为想发财
⑶ 为什么直接购买比特币相比挖矿要好
很久以前,任何人都可以在家中的电脑上挖比特币。而现在,只有专门的矿机才能够挖矿。
⑷ 为什么我不应该购买比特币
原因1:比特币的价格容易不时大幅下降。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下跌了80%以上。...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回升并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损失时期总是很残酷的。
⑸ 为什么选择比特币作为赎金
比特币(Bitcoin:比特金)最早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可以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它的特点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数字世界使用,不属于任何国家和金融机构,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兑换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当做洗钱工具。
⑹ 为什么朋友老是建议我买比特币
可能他炒那个赚到了想推荐给你呗
不懂不要轻易投资,多了解先
⑺ 为什么我选择继续相信比特币
一个人的死,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不过是多了一座坟墓,但对于相依为命的人来说,却是整个世界都被坟墓掩埋。这是一句经历过政策洗礼的独白。
我们的世界非常的极端,总是不经意的将人和事物,甚至意识形态作为区分成不同种类,有些人认为所有鼓吹比特币的人都是自由主义者,认为这些人没有归属,没有集体感,但事实是这样吗?我承认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主主义者,我非常认可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我认为曾经奥巴马的上台,是民主政治的一大飞跃,也对金山胖的专制深恶痛绝,读过《货币战争》的我认识到美联储的作用不容小视,美国经济的问题表面上是通胀,可实际上是这种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千疮百孔,真正的原因可不止这些,这些内幕不由认知,政府的负债谁又能知道多少呢?
对比特币我大概是在五年前开始注意的,我无意间在网上阅读到一篇比特币文章,觉得挺新鲜的。同大家一样,我最开始也会以为比特币是泡沫或骗局,或者是一种可以保值的货币(互联网黄金)。我花了四年多时间消化,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比特币其实是一种新的网络协议,它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让信息变得有价值,在它的基础上,你可以重构整个金融体系,让互联网回归价值。
许多早期的比特币玩家都是极客,但是别忘了,计算机历史上几乎每项关键性进步在早期都是由这帮极客推动的。第一台 PC电脑的出现同上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密切相关,开源软件运动的最初推动者是那些相信软件应该被所有人免费获取的选手,博客和维基网络这类协作系统的早期推进者希望能让信息的产生和分发去中心化。这并不是巧合,大规模的技术变革之所以在早期依赖不是为钱做事的参与者,是因为商业性的选手通常要滞后好几年才会加入到这波浪潮中,比特币已然进入了这个商业操纵的时代。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探讨2008年金融危机的问题,我认为政府做了该做的事情,但是错失了重改金融体系的重大机会。如果科技界希望能重塑金融业,依托现有的金融服务公司去构建新服务是走不通的,这么做就好像在腾讯或者网络自家的平台上构建服务,同时还想着去颠覆网络、腾讯和阿里。要想颠覆,你得绕开现有这些大公司。
但是,比特币、以太坊最让人兴奋的一点(同样也是最不确定的)是,在“可编程资产”的基础上可能构建的新公司和新技术模式。比如,微支付,第一次大规模的微支付实验,就是 iOS 和 Android 平台上的应用内购买,虽然有诸多设计上的缺陷(比如中心控制和30%的收费),这次实验依然很成功。我认为比特币会促成一个适用于开放 Web 的微支付系统,从而为许多重要服务(比如新闻业)提供除开 banner 广告之外的商业模式。很有可能,会成为颠覆未来金融的关键,成为时代的宠儿。
现在世界的经济怎样了?除非你有改变它的能耐。我不敢说比特币或者任何一项新技术可以拯救经济或者世界。但是,技术上的革新必然会带来世界面貌的大飞跃,甚至颠覆。我们使用技术行业创造的产品,催生新的服务,淘汰现有服务。我相信科技界要想改变金融领域,需要绕开现有金融巨头创造新的服务,比特币很有机会改变整个世界的金融体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能解决,但是这是一场值得一试的实验。
所以我们国家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该抱有开放接纳心态,想想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比特币仍然值得我们冒险。
最后,作为链向财经创始人,也作为区块链行业的一名写手,欢迎各位一起参与,贡献自己对区块链的理解,码下来,留给后世思考。其实,人人都能当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