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泡沫经济
⑴ 外媒:为什么说比特币泡沫终将破灭
本人也持有比特币,但总的来说并不十分悲观,但可以预想的是其终究会有一个顶点,至于这个点在哪里,可以说从目前来看这一两年还没能显现出来。
关于比特币的技术发展实际上我并不清楚,但是其金融逻辑还是能有章可循,即现代纸币的历史。
从现代纸币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最先起源于欧洲金融钱庄或者早期银行的银行券,其发行以用户的储蓄为准备金,持有人可以凭该行银行券随时兑现(以银行券换回金银等贵金属货币)。但是真正掌握了真正准备金量的信息的只有银行方面,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往往在资金周转良好的情况下超准备金发行银行券用以对外借贷、投资,债务到期则收回本息,可谓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券的维系就依靠两方面,一是银行准备金的物质基础,二是公众对银行的信任,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下一家信用不好的银行就不可能吸引存款,能吸引存款的一定是信用良好的银行,而能吸引的存款越多,其准备金就越多,能发行的银行券也越多,其金融影响力也就越大,反过来也就越能保证其良好的信用。但是随着银行券的对社会经济控制的深化,以信用为部分基础的银行券泡沫化程度和风险提高,因此对宏观社会经济的风险日益提高,同时也对政权当局构成的潜在风险也逐步提高,加之不同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名目、数量、价值等不统一阻碍更大范围的国内统一市场的经济活动,因此政权当局有必要成立一家以政权为信用基础的机构负责统一控制社会纸币的发行,英格兰银行作为历史上第一家中央银行就此诞生,其意义也正在于此,法币(现行纸币)通过中央银行得以发行流通。当然,与银行券时代一样,法币发行一方面一央行准备金作为基础,但同样屡屡出现有超准备金发行的情况以达到政府的某种目的(如刺激社会经济发展、弥补政府赤字等)。因此以长远的目光考虑法币制度,通货膨胀无论如何都一个是稳定发展的正常社会所无法避免的一个经济趋势。应该注意的是,随着法币制度的发展,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停止了法定纸币的兑现,金银等贵金属从原来的兼具货币(金银货币)和商品(金银工艺品)职能,在现代社会最终变成只剩下作为用于投资和保值的商品职能,央行发行的法定纸币成了完全以政权当局的信用为基础发行的价值符号。
由此我们来考察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的金融逻辑。
比特币的发行不依赖某一明确的所属机构而是依靠矿工的挖矿行为,也就就是说其发行不被某一个体机构所控制,这决定了比特币的发行的公众属性。而同样的,正因为其公众属性,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一家机构或个人为其发行提供准备金,从这个角度来说比特币是没有价值基础的符号。但由于广泛的社会参与,公众对比特币的信任形成了其符号的价值基础,当社会参与度越高,参与的空间范围越广,这个基础也就越牢固,甚至超越了一国或者一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成为价值符号,其完全的信用属性决定其完全的泡沫属性,从这一点来说其风险是远远大于数百年前的银行券。考察期信用来源,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公众的投资参与,也就是所谓的“炒币”,这部分显现出极不稳定性;另一个是技术界和部分币圈人士对数字货币背后技术的强大信念,这部分信用则比较稳定。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前者构成了当前比特币信用的主体,因此随着各国政府政策和投资市场的相关活动变化,比特币价格呈现十分大的波动性。据此将其定义为投资品而非货币是正确的。
但这个泡沫是不是必然会被戳破呢?这个也不尽其然。正如前者所述,其信用基础来源于两个方面,从当前而言则是以第一方面为主体。从短期看,比特币话题不断被炒作以及背后区块链技术的话题热度,将更加刺激公众的参与度和对技术的信念,从而刺激比特币的信用度提高,比特币的信用基础也就越为牢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价格不断膨胀,入场门槛也随着提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比特币的公众参与,最终将比特币的参与限制在小范围内进行,也就是其发展本身的趋势就是会损害自己的第一方面的信用基础,因此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价位比特币价格达到顶峰,形成极高的投资门槛,价格就在某个高位徘徊,其作为投资手段的盈利空间减小。当然,而若考虑法币的通货膨胀,则可认为比特币价格在某个高位后将不断缓慢上涨。但是在第一方面信用膨胀的同时,影响第二方面信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由此很可能将导致其信用构成的变化,其价格将可能逐步趋于稳定,其泡沫属性也将逐步降低但是不是绝对地消失,也不是泡沫被戳破,其始终保持着投资品的职能。
但如同银行券的历史一样,比特币逐渐深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必然会引起当局的重视,从而倒逼当局采取措施进行管控。而这些措施的大方向则依赖于数字货币概念及其技术的发展程度而定,即其概念和技术发展被接受程度越高,当局越有可能采取顺应措施,从而以此并通过各种手段(经济手段、金融手段乃至立法手段)推行法定数字货币与当前数字货币竞争,这就如同数百年前法定纸币与银行券的竞争一样。可以预见的是,假如数字货币的价值形式被当局认可并付诸实践,很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数字货币的价格在短期内整体上升;而法定数字货币(有人将其称为数字法币)的推行有当局背书,其吸引更多资金和信用进入数字法币领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由于这些变化导致的数字货币信用度格局的变化以及必然性的数字法币进入流通领域,极有可能除了几个信用强势而牢固的数字货币转变为“数字货币时代的贵金属作用”以外,其他数字货币特别是ICO性质的所谓的数字货币,如同数百年前的各家银行发行的良莠不齐的银行券一般,将极有可能基本退出市场,最终形成“数字法币—数字贵金属币”的数字货币格局,这一过程将最终完成人类史上货币发展的又一次转型。
⑵ 为什么说比特币是一场泡沫
不久前,全世界比特币总值首次突破了十亿美元。对于一种没有中央银行或其他权威机构支持的纯虚拟货币来说,这是项了不起的成就。但这也是暂时的: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比特币泡沫,而泡沫的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说泡沫注定破裂有几个原因。头一条就是:因为它是泡沫,不管什么图表,要是长成了上图这样,必将在某一刻迎来以泪洗面的结局。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比特币是由商品和货币形成的诡异混合体。比特币的商品价值是由其货币价值产生的,但随着它的商品属性愈发显著,它作为货币的用途也就越小。
包括中本聪在内的这些人对现有金融机构的不信任绝非特例。而使中本聪与众不同的是,他把这种不信任化为哲学理念,而这正是比特币项目背后最重要的驱力。当他于2009年2月将比特币介绍给世人时,中本聪夸口说他的新货币实现了“完全分权化,不存在任何可信赖方”。并且,他非常详细地说明了在他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货币的根本问题是使其运转所需要的信任。我们必须信任央行不会使货币贬值,可是法定货币的历史充斥着对这种信任的背弃。我们必须信任银行会保存好我们的钱并以电子方式转移,可是他们在日渐高涨的信贷泡沫中仍毫无保留的把钱贷出。我们不得不把我们的隐私托付给他们,并信任他们不会让冒名顶替者从我们的账户把钱卷走。”
中本聪可不是偏执妄想狂:他在这里所说的与沃伦•巴菲特在2012年写给股东的信中所讲的并没很大区别。
“在现有货币体系下,已知投资类型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抵押贷款、银行储蓄,以及其他方式。这些基于货币的投资方式中的大多数都被看作‘安全的’。实际上它们属于最危险的资产形态。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些投资方式已经摧毁了许多国家的投资者的购买力,哪怕这些投资者还是能持续适时地收获本金与利息。此外,这一可怕的后果还会一再重现。政府决定了货币的最终价值,而体系因素偶尔会使他们偏向引发通货膨胀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时不时便会失控。
“即使是在美国这个强烈呼吁货币稳定的国家,美元自1965年我接手伯克希尔公司的管理工作以来贬值的幅度也高达惊人的86%。那时1美元能够购买的东西今天要花多达7美元才能买到。”
如果你持有美元,你就要信任美国政府不会摧毁你的财富。对比之下,比特币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它被特意设计成一种“人人为己”的货币。全枉然因为他的愚蠢受到了比特币界很多人的指责:把电子钱包存在一台联网的Windows机上,他是怎么想的?
但即便是在使用比特币时,人们最终还是免不了要信任别人——而他们所信任的对象结果往往并不可靠。MyBitcoin事后被发现是个骗局;Mt Gox遭遇黑客毒手。目前人气较高的新兴比特币公司是Coinlab,但是考虑到黑掉这些公司所能带来的收益,而且执法机关对这类犯罪分子毫无兴趣,他们始终要面临损失客户财产的风险。
零信任
比特币所具有的如此程度的不信任既是特色也是漏洞——其实我们大多愿意把囤积财富的任务外包给一家信得过的大型机构,而不是把1千美元藏在老橡树根儿石墙里黑色的火山岩下头,或者是把一共9万美元的百元大钞用铝箔纸裹起来藏进冰箱。自己管理比特币的风险很大,而且需要较高的电脑技能。可是把自己的比特币托付给别人保管所需要的信任正是比特币旨在规避的。
比特币对财务机构与生俱来的怀疑不仅使其与法定货币泾渭分明,也使其与其它虚拟货币迥然不同,例如美国的Facebook币、中国的Q币以及全球最大的虚拟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里的林登币。所有这些虚拟货币都在发明该货币的公司的严格监控之下,并且在这些特定的经济体系外几乎毫无价值。
这些虚拟货币中,一部分在规模上和比特币大致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尽管很难对其进行同等意义上的比较。举例来说,Facebook币的年收入大约十亿美元,而2007年Q币的市场大到了让中国人民银行出面干预,号召各公司停止用Q币进行交易。在最近这场泡沫中,比特币一天的交易额曾超过3000万美元,而多数时间每日交易额也有500万美元以上。这样可得每年的交易额约为20亿美元,只要泡沫不破裂。
⑶ 比特币一小时暴跌8000美元,比特币是否存在泡沫,为何
比特币存在泡沫,它的价格过高,充满了炒作,并且没有什么应用场景,崩盘的风险有所加剧。
比特币自从诞生开始,就受到了很多国际上的投资者青睐,对于他们来讲,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非常好操作。比特币的价格也在众人的炒作当中,从几美分涨到六万多美元,吸引了无数人的加入,比特币现在充满了泡沫,一有风吹草动,比特币的价格就会出现巨幅震荡。
一、比特币价格虚高,炒作痕迹明显。比特币的价格和价值没有任何关系,比特币的价格取决于炒作人数的多少,在众多国际知名投资者进来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很多人甚至认为比特币的价格会涨到几十万美元,但是这些都毫无根据。
比特币的炒作痕迹非常明显,对于这种实用性不强的数字货币,价格明显虚高,存在大量的泡沫。
比特币从实用性、价格和发展来看,存在很多泡沫。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⑷ 比特币市值超脸书,在你看来,比特币经济是不是一种泡沫
比特币市值超脸书,但是说这个市值其实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全网比特币现在应该是有1600多万个一个比特币产业的价格,自己看了一下应该是在48,000美元左右,确实总价值好像是挺高的了,但是这个总价值它不受到任何人的掌控啊,跟一个大的企业相比显然是没有可比性的。
一年的时间它可以上涨到现在这样的程度,那一年之后呢,一年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突破6万 7万,但它有可能跌回2万,这是一个资本大鳄,金融大鳄相互博弈的过程,不是我们普通散户可以玩得起的,他有可能帮你赚更多的钱,但他有可能让你亏得血本无归,普通投资者承担不了这个风险。
⑸ 比特币是泡沫吗
不是。在健康的金融市场,价格永远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一个商品的价格远远超过它真实的价值时,我们称之为泡沫,而泡沫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一定会破灭。首先,比特币不是商品,反之它是一种价格衡量的工具,就像人民币和美元一样;其次,目前比特币兑换为法币价格并不算太高,而且所有的法币都是由国家和中央财政或者中央银行控制发行的,是人为制造的,因此如果符合国家私利,该国就会大量增发法币。导致该币种贬值。而比特币不存在这个问题,它是一种电脑程序编码而成,世界上无论什么时间,无论发生了什么,比特币的数量只有2100万个。相比于它是泡沫,我更支持未来它会取代花样繁多的法币成为一种流行的世界货币,因为同美元,欧元不同,它不需要兑换为本国币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是也要注意,如果要将比特币做为一种投资手段,建议控制好持仓,不论什么投资最终目的都是使我们生活更幸福。因此不能孤注一掷。同时,进行投资时,要选择好的场所(目前QUBE,bitmex,币安和火币较为稳健),一场黑客攻击会让你的资产血本无归;最后,要选择靠谱的钱包进行存储,避免被盗事件发生。
⑹ 比特币到了泡沫经济的哪个阶段
比特币算是虚拟货币阶段,所学知识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但是已经竭尽全力去回答,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⑺ 十日大跌26% !比特币“泡沫”危机来临了吗
是的,因为比特币大跌,造成了经济的严重下滑,而且和一些商人的利益也挂钩,我也肯定是危机来了。
⑻ 比特币是郁金香泡沫经济还是前途无量
泡沫。绝对的泡沫。你也不想想,整个经济体系要这个玩意干嘛,政府想搞电子货币缺这点技术吗?这是华尔街的阴谋,你就别瞎几把参合了
⑼ 美股新一周开盘前比特币价格出现大跌,你认为比特币是泡沫经济吗
目前比特币泡沫严重,可能暴跌,入市需谨慎。但它和郁金香不同的是,跌后还会慢慢再涨,而不是就此垮掉。
因为比特币总量有限。开采成本越来越高。还可以小成本长期保存。同时还有约40%的比特币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可以实现高度控盘。
你需要去判断它在未来的”收藏价值”是涨还是跌。
你要注意的是:它的“收藏价值”并不取决于它本身,而是取决于大众对它的热衷程度和普遍认可度。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
从持币者的角度来说,买的人越多越好,这会导致比特币的“收藏价值”上涨。
有不少持币者极力鼓吹比特币,把屎吹成是黄金。而随着鼓吹的成功,买币的人越来越多,屎真的就变成了黄金,鼓吹就不再是鼓吹,而是大实话了。这个悖论,也是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原理”的体现。这也是最让理性不投机的人感觉痛苦和难以接受的。
目前来看,我个人觉得价格虚高了,短期投机追高者太多,有一些泡沫的成分。投资要谨慎。可以在下一次暴跌的时候买入一些,然后长期收藏。
以下两种说法你都不要信:
1、比特币是未来完美的流通货币,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所以很值钱。
2、比特币是忽悠,没有使用价值,所以不值钱。
有个答案说比特币像钻石。确实很像。
钻石的“使用价值”(代表爱情永恒),就是被戴比尔斯在上个世纪炒作起来的。在那之前,钻石并不值钱。而钻石的总供应量又被戴比尔斯等巨头垄断控制。(具体可看:「钻石」是 20 世纪全球最精彩的营销骗局吗?真的没有价值?这个问题下的诸多高赞答案。)
戴比尔斯不断宣称,钻石是最坚固的物体,可以象征永恒。人们就逐渐接受了。
而中本聪开发比特币,并认为其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等特点适合在未来当做一种完美的电子货币(初始论文标题就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个观点随着比特币的信众群体的扩大和宣传,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而现在还有大量的人,啥都不懂,就觉得涨得厉害,所以购买了比特币。买了以后逆向合理化,说服自己接受比特币是完美的电子货币的概念。
这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所形成的过程。本质是差不多的。这些概念是否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的人有多少。相信的人多了,自然就成真了。
到最后,钻石成为了极其成功的营销案例。钻石的象征意义,已经在全世界都形成了“想象的共同体”。它就没有像郁金香那样垮掉,反而形成了一个持续的产业。
比特币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鼓吹者和看空者之间正在进行舆论博弈,看谁有更大的力量去影响庞大的路人群体认同or不认同比特币。两边都很夸张,一边把比特币说成是改变人类社会的圣杯,一边把比特币说成是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目前来看,由于持续上涨的缘故(而且是多次暴跌后又翻倍上涨),鼓吹者略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