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3均苯三甲酸
㈠ 偏三甲苯 作用
偏三甲苯是以催化重整重芳烃为原料经精密分馏而制得。
本产品主要用于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制合成树脂、染料、医药(维生素E)、增塑剂等。本品是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理想溶剂,是高档汽车漆、特种漆的优良溶剂。
均三甲苯
1.3.5-三甲苯是精细化工的基础原料,可广泛用于制造均三甲苯胺,M酸(2.4.6-三甲基-3.5-二氨基苯硫酸),均苯三酸、均苯三酮、均苯四甲酸二酐、抗氧剂330, 环氧树脂固化剂、高效低毒除草剂、萜醇及染料、农药、医药的中间体。
㈡ 均苯三甲酸的性质与稳定性
均苯三甲酸
均苯三甲酸即1.3.5一苯三甲酸。英文名:1,3,5-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
本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塑
料、人造纤维、水溶性烷基树脂、增塑剂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并被应用
制造高分子分离膜、医药中间体等高尖端新领域。
产品名称
均苯三甲酸
分子式
c9h6o6
结构式
分子量
210
外
观
白色结晶性粉末
主要指标
含量
%
≥99%
干燥失重
≤0.5%
酸值
mg(koh)/g
780-800mg(koh)/g
包
装
25kg/复合袋
分子式(formula):
c9h6o6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210.14
cas
no.:
554-95-0
㈢ 均苯三甲醛与联苯二胺能合成COF吗
均苯三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及医药中间体,因其结构中存在三个不同方向且性质相同的羰基,使其可以和多种链状胺类化合物(如,对苯二胺、2,5-二乙氧基对苯二甲酸二酰肼)在特定的条件下合成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300、COF-42),这类多孔材料具有可预见的刚性分子骨架结构,质轻,表面积大,热及化学稳定性好,在气体存储、光电传导和催化应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J.Am.Chem.Soc.,2011,133,19816-19822;J.Am.Chem.Soc.,2011,133:11478-11481.);此外,由均苯三甲醛衍生出的树枝状分子因其外围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可以作为多相催化剂;均苯三甲醛还可以与酮反应合成查尔酮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结构柔性,可与多种受体结合,从而在抗病毒、抗肿瘤、抑制和清除氧自由基方面有广泛的生物活性(Bioorg.Med.Chem.Lett.,2003,13:1813-1815; Pharm.Res.,1998,15:39-46;Med.Chem.,2003,46:2813-281.)。纯度在95%的均苯三甲醛的价格通常在3000-4000 元/克左右,因此实验室常常通过合成的方法满足自身需求,多个羰基的存在增加了它的合成及保存难度。
目前制备均苯三甲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条路线:i)由均三甲苯为初始反应物生成1,3,5-三(二溴甲基)苯,再制备均苯三甲醛。采用这种合成方法制备1,3,5-三(二溴甲基)苯需要用到液溴作为反应物,这种原料不但极易挥发、氧化性高而且腐蚀性和毒性均很强,每滴加一滴溴都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还要注意控制液溴的滴加速度,防止滴加过快导致焦化;合成均苯三甲醛时还要用到发烟硫酸,操作过程需要分外小心,产率往往也较低。ii)以2,2-二甲基丙酸酐和氢气为还原剂,使用四(三苯基膦)铂催化还原均苯三甲酸。该反应除制成均苯三甲醛外,副产邻苯二甲醛,而且需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
㈣ 简述 均苯三甲酸 的化学性质
比较强的有机酸,
一般用和他不反应的有机溶剂 ,如乙醚,四氯化碳和丙酮等
㈤ 苯甲酸在醚中的溶解度
对苯二甲酸(TA)生产工艺中有一定量的残渣排放,通过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其中含有大量邻苯二甲酸(o-PTA)、间苯二甲酸(m-PTA)、苯甲酸(BA)、对甲基苯甲酸(p-MBA)等固体物质。根据上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可选用适当溶剂采用重结晶法对残渣进行分离提纯。激光法将激光透射理论应用于溶解度动态测定,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溶解度测定方法。今用激光法测定了TA、o-PTA、m-PTA、BA、p-MBA在室温到80℃温度范围内乙醇中的溶解度,其在测定范围内的溶解度最大值(摩尔分数)依次为0.00074、0.0795、0.0383、0.3804、0.1292,残渣的溶解度分别属于10?4、10?2、10?1数量级,有较大的区分度,由此判断乙醇是一种可采用的PTA生产残渣回收溶剂。选用Wilson方程关联实验数据,给出方程参数,上述物质溶解度的关联误差分别为10.32%、6.33%、4.34%、0.51%和0.62%,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300072
【关键词】:对苯二甲酸;残渣;激光法;溶解度;Wilson方程
【分类号】:O621.2
【DOI】:cnki:ISSN:1003-9015.0.2006-02-023
【正文快照】:
1前言我国是最大的聚酯生产国,2004年我国(大陆地区)生产精(纯)对苯二甲酸(PTA)约4500kt?a?1[1]。高温氧化法是目前生产高纯度PTA的主要生产工艺。该反应在200℃以上温度,2MPa压力的条件下,以醋酸为溶剂,用空气氧化对二甲苯。生产过程中的粗TA中含有多种杂质,本实验组采用液相色谱分析了大港油田生产的TA,其中含有:邻苯二甲酸(o-PTA)、间苯二甲酸(m-PTA)、苯甲酸(BA)、对甲基苯甲酸第20卷第2期李尤等:苯甲酸和苯二元羧酸类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测定与关联283(p-MBA)、对羧基苯甲醛(4-CBA)、偏苯三酸、均苯三酸、芴酮等。此外,TA…
㈥ 均苯三甲酸的物化性质
分子式: C9H6O6
分子量: 210.14
性状:针状或棱形结晶。
晶相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3208.96
晶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1190.14
熔点(ºC):380
闪点:328℃
溶解性:易溶于乙醇,溶于乙醚,在23℃时溶于40份水。
㈦ 均苯四甲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可以有多种制法。采用的原料可以是二甲苯、三甲苯、四甲苯或蒽。氧化的方法有液相法和气相法等。1.均四甲苯气相氧化。 此法特点是工艺简单,可省去脱水成酐工序,除空气外不用其他氧化剂(如硝酸、高锰酸、铬酸等),也不需液相所必需的催化剂分离工序,并可连续生产,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是国外发展的主要方法。所用的原料也可以从1,2,4-三甲苯出发,在催化剂存在下,与丙烯烷基化生成1,2,4-三甲基-5-丙基苯,再以气相空气催化氧化得到均苯四甲酸二酐。2. 由二甲苯(对二甲苯或间二甲苯)经氯甲基化、氧化、环化而得。工业品均苯四甲酸二酐为白色至淡黄绿色结晶,一级品熔点284-287℃,二级品熔点283.5-287℃。由1,2,4-三甲苯用氧化法生产时,每吨产品消耗1,2,4-三甲苯3000kg、丙烯1200kg。
㈧ 均苯三甲基酰氯易溶于什么溶剂
均三甲苯酰氯,又称1,3,5-三乙酰氯苯。常温下是浅黄色固体粉末,有刺激性。广泛用作反渗透膜,海水淡化,水的高度提纯和气体分离等。目前多采用三光气与均苯三甲酸反应获取。水理性:遇水即分解,生成相应的羧酸。
㈨ 均苯四甲酸二酐催化剂事宜
CAS.NO 品名 别名 89-32-7 均苯四甲酸酐 均苯四甲酸二酐 英文名 UN编号 危险品货物 pyromellitic dianhydride 无资料 61623 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 均苯四甲酸酐 化学品英文名称: pyromellitic dianhydride 中文名称2: 均苯四甲酸二酐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1181 CAS No.: 89-32-7 分子式: C10H2O6 分子量: 218.12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均苯四甲酸酐 89-32-7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在潮湿空气中水解为均苯四甲酸.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5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 pH: 熔点(℃): 286 沸点(℃): 397~400 相对密度(水=1): 1.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4.00/305℃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氯仿,溶于乙醇、丙酮、乙酸乙酯. 主要用途: 用作环氧树脂的熟化、交联剂、中间体. 其它理化性质: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酸类、碱、醇类、水、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00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623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