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后悔知乎
A. 当初投资比特币的人,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那些人现在日子过得很滋润,早期把玩比特币的这些“风口的猪”挣了很多钱。
一、 中本聪发现比特币,如今淡出比特币圈。
B. 被坑买了很多比特币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比特币是什么?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
这是比特币的第一笔公开交易,也是当时的汇率,1万比特币=25美元。
如果他当时保留了这1万个比特币,现在将拥有2.7亿美元,达到财富自由了。
要知道,一共只有2100万个比特币,他一顿披萨吃掉了1/2100的市场价值。
正式这笔公开的交易晒在了网络上,让资金开始关注到比特币的价值,因为可以产生交易。
于是以程序员为首,开始拼命的挖矿,比特币的价值开始水涨船高。
之所以比特币的价值水涨船高,是因为参与挖矿的人越来越多,而比特币的产量是有限的,挖矿的成本就增高了。
C. 程序员把7500个比特币当垃圾扔掉后悔莫及,现在的比特币有多值钱
这一次的新闻可以说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毕竟现在的比特币已经突破了3.3万美元一枚的价格。而一个程序员在当初竟然把7500个比特币当作垃圾给扔掉,如果换算下来的话,他基本上已经损失了几十亿元。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比特币背后的一些故事,以及现在为什么比特币可以疯涨,喜欢的可以点赞和关注。
第三,比特币到底值不值得投资?
现在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超过了3.3万美元,但实际上比特币肯定是不值这个价的。这个完全是被炒作起来的。其实我们可以从各种证据来发现比特币只有在上涨的时候才会出现铺天盖地的新闻。但是在他下跌的时候,比特币却好像烟消云散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D. 当年说比特币是骗子的人现在后悔吗
后悔的想跳河,如果当时有一百个比特币,现在就是两百万
E. 有人说后悔当初便宜的时候没买比特币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吃的。如果是这样的很多人都会觉得为什么当初房子这么便宜的时候不买房子。
F. 当初稀里糊涂买了20000枚比特币的人,现状如何
关于比特币大家多少都听说过,它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一种虚拟网络数字货币,这种货币市场价值的涨幅很大,比如在2015年的时候,一枚比特币价值1000元人民币,在2017年它的价值就上涨到17000元,如果将其与比特币刚上市的价格相比,其中的利润更是惊人。比特币是在2009年出现的,当时一枚比特币仅0.1美元,将近0.8元人民币一枚,与2017年的价格相比,翻了2180倍,那么如果有人在最初稀里糊涂的购买了20000枚比特币,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这位工程师表示,虽然他之前的工作很好,但他始终梦想能够全球旅游,随时可以到各国探访他的朋友,现在他正过着那样的生活。而且之后他所获得的上亿资产,足够他一辈子都过这样的生活。看完以后,你是不是如小编一样,羡慕不已呢?
G. 有些人总说后悔当初为什么不买比特币,这么便宜买了放在那里就发财了
这就和说当初为什么没买房是一样的。能发财的永远只是那么一小部分人。因为普通人没有那样的眼光也没有那样的魄力。普通人希望的是平稳不起波澜,这样是不可能发财的。
H. 当初稀里糊涂买了20000枚比特币的人,现在过得怎样
有两种情况,要么在比特币价值最高的时候抛售了赚了一大笔钱,要么现在还在持有着观望。
I. 比特币是否是个大骗局
比特币就是一个骗局,所以投资理财一定要谨慎。
即便是被称为“硬通货”的黄金,金价也不会只涨不跌。黄金本身没有泡沫,但价格过高,就有泡沫了,而泡沫最终都会破灭,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同样如此。通用虚拟货币越多,比特币的价值越接近于0。
这种纯粹运算出来的数字符号的货币,没有任何资产支持,没有财务收支,没有现金储备,没有使用价值,本身只是一个流通符号而已,一旦失去了信用保证,就是一堆印刷漂亮的废纸。投资者应该警惕,这个世界没有所谓安全的投资,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文严厉整治上述行为,明确代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随着一些虚拟币交易平台转向境外,投机炒币行为也转为“地下”。面对不断翻新的行为,政府部门在继续严监管的基础上,更应不断升级监管手段和能力,持续加大宣传科普和打击力度,避免群众上当受骗。
(9)比特币后悔知乎扩展阅读:
投资虚拟货币更多的是一种投机行为,投资者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在未确认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不要涉及金钱往来,不要轻信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品,尤其不要随意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理财群,这些往往是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精心设计好的圈套。
投资理财最好在子女的陪同下进行购买,并且要从官方的、权威的渠道去了解,当发现被骗时及时向警方反映。妥善保护好各类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不要轻易告知他人。凡是提到需要转账汇款,都应引起高度警惕,多找信得过的熟人商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疯狂的比特币:每个800元 新的庞氏骗局?
人民网-三男子设比特币骗局获利15万余元被判刑
人民网-人民网评“解析区块链”之三:如何避免脱实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