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币之岛比特币
Ⅰ 比特币真的会成为未来货币吗
如果不考虑行政命令的限制,比特币天然是可以用于流通的,已经具备了货币本质。
比特币从2009年1月3日诞生至今8年多来,从默默无名的极客玩具成长为备受关注的新闻热点,其价格也上升了数百万倍。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普遍接受的范围只能是地理上的概念,比如一个部落(雅浦岛上的石币)、一个社区(社区代用券)、一个国家(法币),也有少数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接受,如黄金、美元。在民族国家兴起后,由国家垄断发行的信用货币——法币已成为主流的货币,让人们逐渐忘记了曾经产生过的各式各样的货币,把信用货币当成了唯一可行的货币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可以轻易地跨越地理障碍在全球任意流通,这种普遍接受性不再受国家边界的束缚,人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利用比特币进行商品交换。
目前,全球比特币交易量已达每天20万笔以上,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家已达数十万户,并正在飞速增长,在一些发达国家,只使用比特币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比特币会成为互联网上的主流货币。
Ⅱ 虚拟货币比特币的价值这么高,那它在未来会有可能成为主流货币吗
比特币从2009年1月3日诞生至今8年多来,从默默无名的极客玩具成长为备受关注的新闻热点,其价格也上升了数百万倍。
比特币脱胎于中本聪《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该文明确了比特币是一种电子现金,即是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但8年多来,对比特币到底是不是货币充满了争议,各方专家众说纷纭,各国政府的态度也千差万别。
同样地,比特币与法币一样不具备使用价值,保障其信用和交换价值的是无懈可击的密码学算法和公开的发行机制。
比特币诞生8年多来,遭受了无数次的黑客攻击,但从未被攻破过,其安全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历史上发生的Mt. Gox等黑客盗取比特币事件,都是由于比特币交易所内部管理不善、系统安全不足乃至监守自盗引起。再加上比特币2100万发行上限所形成的天然稀缺性,可媲美乃至超越金银,从而比大多数法币更值得信赖。
Ⅲ 比特币挖矿机浪费那么多电能够产生什么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钱不管以什么形式、状态存在,都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人在确立私有财产这个概念的时候,就产生了一般等价物来作为双方交换的凭证。而这种等价物从一开始的贝壳,再到后来的铜钱、白银、黄金、纸币等等,甚至于有个位于西太平洋卡罗群岛中的雅浦岛使用石头进行交易。
所以奉劝不懂行的人慎重入场,比特币并不是一个保值的东西,它的价格浮动较大,炒比特币的人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变成穷光蛋。并且很多国家并不认可比特币的合法效用,有些国家甚至明令禁止使用比特币。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Ⅳ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货币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发展及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4)石币之岛比特币扩展阅读:
货币的分类:
1、流通币
这是原本意义上的硬币,发行的目的是为了“流通”。
2、收藏币
收藏币发行的目的不是为“流通”服务,而是为硬币“收藏”服务,通常由主权发行机构以高于或远高于面值的价格售出
3、投资币
发行投资币的目的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通”,也不是常规的“收藏”,而是为了保值和增值。投资币是用高成色(一般99.9%以上)贵金属(银、金、铂、钯)制成的固定重量(如1/4盎司,1/2盎司,1盎司)的“币”形金属锭块。
参考资料:
网络-货币
Ⅳ 雅浦岛在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呢
雅蒲岛是太平洋西部加罗林群岛中的一个岛,也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最西的一个州。
Ⅵ 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举个例子吧,比如我在银行存了100元,这个存钱的数据只记录在银行的数据库,别人无法获取,即“中心式记账”。而区块链是是分布式记账,是一种新的信息记录技术,而且是“加密的”“分布式的”,数据不存在一个中心了,而是在全网的计算机上都存一次。比如我向你转了100元,我会向全网所有的计算机都喊一嗓子,大家一起记一下账,即“分布式记账”。
Ⅶ 货币的祸害怎么样
《货币的祸害》是米尔顿.弗里德曼90年代写的一本小册子。全书并没有有用多少复杂的计量模型,用比较浅显的语言,通过一些事例来清晰的解释对于货币经济学的误解所造成的影响。 许久对于宏观经济学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过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会被它所吸引,也许这就是大师的魅力所在。弗里德曼的其他书籍我基本上也都看过(包括《弗里德曼文萃》,《论通货膨胀》,《货币稳定方案》以及《货币数量论》等等)。 弗里德曼曾经写过一本《美国货币史》,不过那本书总的而言,内容比较专业化,很难被普通人所理解。而这本书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弗里德曼在开篇依然引用了那为人所熟知的“石币之岛”,说明了人们信念之中的货币概念往往是建立在神话,习俗的基础之上的。也在书中呈清了“商品货币论”所存在的概念错误。 书中描述了在19世纪名义上的金银复本位制由于官方比率和市场比率的差异,使得名义上的金银复本位制实质上成为了银本位制,这也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后来由于所谓的“1873法案”,使得银币在当时退出了历史舞台。诸如此类的事例在书中还有许多,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对货币的误解所造成的危害。 我们可以从书中了解到金本位制下通常不会发生持续的通货膨胀,这种情况通常只有在新的金矿被发现或者冶炼技术的提高。而当黄金外流的时候,可能还会引发通货紧缩。而哈耶克主张恢复金本位制的观点,就是在当时经济处于滞胀的状态的时候提出来的。其金本位制的这一优越性在休谟的”铸币—现金流动机制”中可以略见一斑。不过,由于受到黄金产量和运输费用的制约,使得金本位制的可行性受到了质疑。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货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在这种状态之下,货币是依靠国家的强制信用来发行的。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也可以说其实一切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政府。而政府往往可以在通货膨胀中获取利益。政府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开展非生产性活动,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际税收,也可以拒付部分政府工债。而政府往往会为“通货膨胀”寻找一些借口,推托责任,而诸如“工会的压力”,“石油价格上涨”等都不能作为很好的理由,虽然,它们可以使得价格在某些范围内,某个时段内上涨,但是不会形成持续的,全面的价格上涨。 弗里德曼在国内经常会由于他的“休克疗法”的观点受到质疑。不过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对于“休克疗法",他也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当然,治理通货膨胀本身是必然会有负作用的。而弗里德曼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货币的增长率的变化干扰了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治理通货膨胀往往也需要有很强政治上的决心。 张五常说过,弗里德曼因为转向了宏观的研究,使得他在价格理论方面的成就没有达到更高的高度。不过,在货币理论方面的贡献,是少有人可以与之匹敌的。不过,即便是他没有主攻的微观以及制度等方面,弗里德曼仍然是建树颇丰。在微观方面,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是经典之作,谈论起政治哲学,弗里德曼也同样有《自由选择》以及《资本主义与自由》。虽然弗里德曼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不过,个人觉得他在经济学上的贡献丝毫不逊色于哈耶克以及凯恩斯等经济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