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泡沫新闻
❶ 比特币价格涨破,这一波泡沫做的越来越大了,会爆多少韭菜
我个人是看涨的,即使只与黄金等价就有巨大上涨空间,加上美国狂印钞票美元贬值及各大企业认购这样的环境怎么跌?
❷ 比特币一小时暴跌8000美元,比特币是否存在泡沫,为何
比特币存在泡沫,它的价格过高,充满了炒作,并且没有什么应用场景,崩盘的风险有所加剧。
比特币自从诞生开始,就受到了很多国际上的投资者青睐,对于他们来讲,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非常好操作。比特币的价格也在众人的炒作当中,从几美分涨到六万多美元,吸引了无数人的加入,比特币现在充满了泡沫,一有风吹草动,比特币的价格就会出现巨幅震荡。
一、比特币价格虚高,炒作痕迹明显。比特币的价格和价值没有任何关系,比特币的价格取决于炒作人数的多少,在众多国际知名投资者进来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很多人甚至认为比特币的价格会涨到几十万美元,但是这些都毫无根据。
比特币的炒作痕迹非常明显,对于这种实用性不强的数字货币,价格明显虚高,存在大量的泡沫。
比特币从实用性、价格和发展来看,存在很多泡沫。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❸ 比特币势如破竹,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在价格方面,比特币和各种“山寨币”(所有比特币体系之外的加密货币)都处于泡沫之中。但从价值上看,比特币就不是如此了。戴维斯称,虽然比特币属投机性交易,但比特币还是有价值的。
戴维斯称,如果你押注比特币,你就押注于互联网所提供的价值交换。互联网通过各种协议交换信息,就如同人们用比特币来购买一件商品或换取自己想要的服务一样。因此,如果使用比特币的人数在增加的话,那么互联网的价值将会继续增长。
比特币的价格本周继续维持涨势。根据CoinDesk的数据显示,北京时间周三(12月6日)上午,比特币的交易价格已经有史以来首次突破1.2万美元。由于比特币的涨幅很大,因此一些大型银行的高管将比特币称为“泡沫”。自年初以来,比特币的涨幅已超过1000%。
戴维斯的公司目前允许人们用“电子黄金”的方式支付,而不是用比特币的方式支付。用户可以将万事达卡借记卡链接到Glint的应用程序上,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就连进行转账都行。这位高管说,比特币是一种由互联网提供的价值交换的,但它不能像黄金那样被当作是一种支付的手段。
❹ 今天新闻和报纸摘要说比特币是黄金还是泡沫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1962年的法国拥有大量美元,这对美国形成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挑战;法国“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可以看出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可以看出欧洲的崛起冲击了当时的美苏两级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发起的,法国并不是成员国;1947年美国针对西欧推行的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经济恢复;故②、④错误,选B。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的联合
❺ 比特币深夜暴跌19%,爆仓280亿,大泡沫要破了吗
比特币深夜暴跌19%,这种下跌还远远不至于达到泡沫破裂的程度,因为你要知道之前比特币价格比较高的时候,一度下降到什么样的程度?原来5万块钱这是美元不是人民币之后逐渐下降到2万美元,人们觉得这就是泡沫的低谷了就应该破了,它实际上没有。
只能说未来比特币的价格会逐渐回调,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把价格会回归到正常的时候,要说它完全消失,不太可能。现在那么多新兴的货币,这些虚拟货币它都存在在市场上,它不会说完全消失,只会说曾经的价格高峰期逐渐消失了那些资本集团本身把这个价格炒上来,他本身该拿的利润已经拿了。在各国政府严厉管控的情况下,基本就在逐渐撤场,撤出去的资金越多价格亏的自然就越多,最终受损的自然就是没有信息的散户了。
❻ 比特币泡沫宣告破裂,中本聪被捕了,你是怎么看的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消息,可以看看,不要信就好。
希望能够帮到你!
❼ 十日大跌26%,比特币泡沫要破
有这样的趋势。自比特币2021年4月14日涨至64354美元大关刷新历史新高后,很快价格便出现逐步回调。第一次大跌出现在4月18日,比特币跌破60000美元,一度跌至54009美元;第二次大跌则在4月23日,比特币价格再次从55000美元跳水至47600美元。两次价格崩盘后,十日内,比特币价格已大跌26%,市值蒸发数千亿美元。
当前,比特币价格仍处于剧烈波动中,截至4月25日18时,比特币价格报49531美元,24小时涨幅0.53%,近7日跌幅10.61%。此外,跟比特币保持一致,其他主流虚拟货币也出现下跌。截至4月25日18时,以太坊、瑞波币、莱特币等币种,价格均较前段时间的高位下跌逾10%-20%不等。
比特币暴跌原因
从暴跌原因来看,零壹智库区块链研究总监、数字资产研究院研究员蒋照生告诉记者,比特币近期大跌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影响,首先,以美中韩为代表的主权国家正加强对加密货币产业的税收和监管力度,一定程度上引起投资者情绪恐慌;
其次,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回暖,传统资本市场的避险资金量减少,比特币市场的增量资金减少,且早前由机构投资者带动的上涨行情正在消退。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青年报—十日大跌26% 比特币泡沫要破?
❽ 疯狂的比特币泡沫究竟有多大
泡沫太大了,比特币的初衷是执行货币功能,用于交易,但是现在这么高的价格,早已经失去了交易作用,成为了炒作的工具。
❾ 外媒:为什么说比特币泡沫终将破灭
本人也持有比特币,但总的来说并不十分悲观,但可以预想的是其终究会有一个顶点,至于这个点在哪里,可以说从目前来看这一两年还没能显现出来。
关于比特币的技术发展实际上我并不清楚,但是其金融逻辑还是能有章可循,即现代纸币的历史。
从现代纸币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最先起源于欧洲金融钱庄或者早期银行的银行券,其发行以用户的储蓄为准备金,持有人可以凭该行银行券随时兑现(以银行券换回金银等贵金属货币)。但是真正掌握了真正准备金量的信息的只有银行方面,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往往在资金周转良好的情况下超准备金发行银行券用以对外借贷、投资,债务到期则收回本息,可谓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券的维系就依靠两方面,一是银行准备金的物质基础,二是公众对银行的信任,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下一家信用不好的银行就不可能吸引存款,能吸引存款的一定是信用良好的银行,而能吸引的存款越多,其准备金就越多,能发行的银行券也越多,其金融影响力也就越大,反过来也就越能保证其良好的信用。但是随着银行券的对社会经济控制的深化,以信用为部分基础的银行券泡沫化程度和风险提高,因此对宏观社会经济的风险日益提高,同时也对政权当局构成的潜在风险也逐步提高,加之不同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名目、数量、价值等不统一阻碍更大范围的国内统一市场的经济活动,因此政权当局有必要成立一家以政权为信用基础的机构负责统一控制社会纸币的发行,英格兰银行作为历史上第一家中央银行就此诞生,其意义也正在于此,法币(现行纸币)通过中央银行得以发行流通。当然,与银行券时代一样,法币发行一方面一央行准备金作为基础,但同样屡屡出现有超准备金发行的情况以达到政府的某种目的(如刺激社会经济发展、弥补政府赤字等)。因此以长远的目光考虑法币制度,通货膨胀无论如何都一个是稳定发展的正常社会所无法避免的一个经济趋势。应该注意的是,随着法币制度的发展,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停止了法定纸币的兑现,金银等贵金属从原来的兼具货币(金银货币)和商品(金银工艺品)职能,在现代社会最终变成只剩下作为用于投资和保值的商品职能,央行发行的法定纸币成了完全以政权当局的信用为基础发行的价值符号。
由此我们来考察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的金融逻辑。
比特币的发行不依赖某一明确的所属机构而是依靠矿工的挖矿行为,也就就是说其发行不被某一个体机构所控制,这决定了比特币的发行的公众属性。而同样的,正因为其公众属性,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一家机构或个人为其发行提供准备金,从这个角度来说比特币是没有价值基础的符号。但由于广泛的社会参与,公众对比特币的信任形成了其符号的价值基础,当社会参与度越高,参与的空间范围越广,这个基础也就越牢固,甚至超越了一国或者一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成为价值符号,其完全的信用属性决定其完全的泡沫属性,从这一点来说其风险是远远大于数百年前的银行券。考察期信用来源,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公众的投资参与,也就是所谓的“炒币”,这部分显现出极不稳定性;另一个是技术界和部分币圈人士对数字货币背后技术的强大信念,这部分信用则比较稳定。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前者构成了当前比特币信用的主体,因此随着各国政府政策和投资市场的相关活动变化,比特币价格呈现十分大的波动性。据此将其定义为投资品而非货币是正确的。
但这个泡沫是不是必然会被戳破呢?这个也不尽其然。正如前者所述,其信用基础来源于两个方面,从当前而言则是以第一方面为主体。从短期看,比特币话题不断被炒作以及背后区块链技术的话题热度,将更加刺激公众的参与度和对技术的信念,从而刺激比特币的信用度提高,比特币的信用基础也就越为牢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价格不断膨胀,入场门槛也随着提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比特币的公众参与,最终将比特币的参与限制在小范围内进行,也就是其发展本身的趋势就是会损害自己的第一方面的信用基础,因此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价位比特币价格达到顶峰,形成极高的投资门槛,价格就在某个高位徘徊,其作为投资手段的盈利空间减小。当然,而若考虑法币的通货膨胀,则可认为比特币价格在某个高位后将不断缓慢上涨。但是在第一方面信用膨胀的同时,影响第二方面信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由此很可能将导致其信用构成的变化,其价格将可能逐步趋于稳定,其泡沫属性也将逐步降低但是不是绝对地消失,也不是泡沫被戳破,其始终保持着投资品的职能。
但如同银行券的历史一样,比特币逐渐深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必然会引起当局的重视,从而倒逼当局采取措施进行管控。而这些措施的大方向则依赖于数字货币概念及其技术的发展程度而定,即其概念和技术发展被接受程度越高,当局越有可能采取顺应措施,从而以此并通过各种手段(经济手段、金融手段乃至立法手段)推行法定数字货币与当前数字货币竞争,这就如同数百年前法定纸币与银行券的竞争一样。可以预见的是,假如数字货币的价值形式被当局认可并付诸实践,很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数字货币的价格在短期内整体上升;而法定数字货币(有人将其称为数字法币)的推行有当局背书,其吸引更多资金和信用进入数字法币领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由于这些变化导致的数字货币信用度格局的变化以及必然性的数字法币进入流通领域,极有可能除了几个信用强势而牢固的数字货币转变为“数字货币时代的贵金属作用”以外,其他数字货币特别是ICO性质的所谓的数字货币,如同数百年前的各家银行发行的良莠不齐的银行券一般,将极有可能基本退出市场,最终形成“数字法币—数字贵金属币”的数字货币格局,这一过程将最终完成人类史上货币发展的又一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