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经济理论基础
⑴ 比特币算法原理
比特币算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和SHA256哈希算法。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主要运用在比特币公钥和私钥的生成过程中,该算法是构成比特币系统的基石。SHA-256哈希算法主要是运用在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中。
比特币产生的原理是经过复杂的运算法产生的特解,挖矿就是寻找特解的过程。不过比特币的总数量只有2100万个,而且随着比特币不断被挖掘,越往后产生比特币的难度会增加,可能获得比特币的成本要比比特币本身的价格高。
比特币的区块由区块头及该区块所包含的交易列表组成,区块头的大小为80字节,由4字节的版本号、32字节的上一个区块的散列值、32字节的 Merkle Root Hash、4字节的时间戳(当前时间)、4字节的当前难度值、4字节的随机数组成。拥有80字节固定长度的区块头,就是用于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输入字符串。不停的变更区块头中的随机数即 nonce 的数值,并对每次变更后的的区块头做双重 SHA256运算,将结果值与当前网络的目标值做对比,如果小于目标值,则解题成功,工作量证明完成。
比特币的本质其实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一组方程组的特解(该解具有唯一性)。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其没有特定的发行中心,比特币的网络由所有用户构成,因为没有中心的存在能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⑵ 你知道区块链本质是什么吗比特币的原理又是什么
区块链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对区块链的认知经历了快速的更换。
区块链的本质是技术
既然说到本质,什么是本质?本质应该是不停向前追溯,一直追溯到不能进一步追溯为止,那时得到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本质。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技术。回到区块链最初的那个原点,回到比特币刚刚诞生的时候,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拜占庭将军问题,从专业角度来讲,也就是要解决如何在分布式环境下达成一致性的问题。区块链这种技术,是多项技术的组合,它天然适合多方合作,可以为多方合作提供可信环境。
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的应用
比特币的技术原理P2P网络
比特币是一个P2P的计算机网络,每一个网络节点存储着这个网络上所有的交易记录。 一般来说任何信息记录在一个节点加若干备份就可以了。在每一个节点上存储一遍这个网络的所有交易记录,这导致交易记录被每个节点可以看见、每个节点不能独立任意修改交易记录,所以形成了一套公开透明的交易记录。
⑶ 谁能来科普下比特币的经济学知识啊
大饼(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大饼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一、大饼如何发行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大饼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大饼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大饼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大饼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大饼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二、大饼生成原理
大饼网络通过“挖矿”来生成新的大饼。所谓“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大饼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大饼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大饼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大饼作为赏金,奖励获得答案的人。
2009年大饼诞生的时候,每笔赏金是50个大饼。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大饼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大饼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
三、大饼经济学
首先,根据其设计原理,大饼的总量会持续增长,直至100多年后达到2100万的那一天。但大饼货币总量后期增长的速度会非常缓慢。事实上,87.5%的大饼都将在头12年内被“挖”出来。
所以从货币总量上看,大饼并不会达到固定量,其货币总量实质上是会不断膨胀的,尽管速度越来越慢。因此看起来大饼似乎是通胀货币才对。
然而判断处于通货紧缩还是膨胀,并不依据货币总量是减少还是增多,而是看整体物价水平是下跌还是上涨。整体物价上升即为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长期看来,大饼的发行机制决定了它的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将远低于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物价持续下跌会让人们倾向于推迟消费,因为同样一块钱明天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意愿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了需求萎缩、商品滞销,使物价变得更低,步入“通缩螺旋”的恶性循环。
同样,通缩货币哪怕不存入银行本身也能升值(购买力越来越强),人们的投资意愿也会升高,社会生产也会陷入低迷。因此大饼是一种具备通缩倾向的货币。大饼经济体中,以大饼定价的商品价格将会持续下跌。
⑷ 什么叫比特币,通俗一点
最早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它的特点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数字世界使用,不属于任何国家和金融机构,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兑换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当做洗钱工具。2013年,美国政府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使得比特币价格大涨。
拓展资料:
比特币是类似电子邮件的电子现金,交易双方需要类似电子邮箱的“比特币钱包”和类似电邮地址的“比特币地址”。和收发电子邮件一样,汇款方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按收款方地址将比特币直接付给对方。
从比特币的本质说起,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
许多面向科技玩家的网站,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包括Mtgox,BTCChina之类的网站,以及淘宝某些商店,甚至能接受比特币兑换美元、欧元等服务。毫无疑问,比特币已经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而非腾讯Q币那样的虚拟货币。
⑸ 比特币行情背后有什么经济学原理
比特币行情与稀缺性、共识性与主流货币都密不可分
⑹ 比特币是啥,它是如何产生的收益的呢
比特币其实是由p2p批软件产生出来的电子币数据币,它是属于一种网络虚拟资产。所以比特币也叫做比特金,它是由一套密码编码通过复杂算法产生的,这一个规则是不受任何人或者组织干扰的。任何人也可以去下载并且运行或者是参与制造比特币,比特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不可能被伪造。可以通过投入时间和金钱在比特币市场上赚钱。
付出时间主要是在网站上面完成一些小任务,而且可以每隔几分钟去访问这些网站,那么就会获取少量的比特币。所以这个是有时间的话是可以去这样做的。如果想要赚多一点的话,那应该就是前期投入金钱,比特币也有专门的赌场的,所以这个可以靠运气去赚得更多一点。
⑺ 比特币有什么经济学原理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可以购买虚拟物品,甚至实物。
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2009年1月5日,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通过预设的程序制造。
(7)比特币经济理论基础扩展阅读:
人民网特别指出,并非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发行数字货币。从货币的本质看,只有国家才能对货币行使发行的最高权力,而且这是排他性的权力。因此,不管技术多么先进,也不能超越国家的货币发行权。
但毋庸置疑的是,数字货币已经是大势所趋,好在我们国家早早的做了准备。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研究五年之久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采用互联技术实现的央行数字货币,将会在全球具有突破性意义。
央行数字货币将采取“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指央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体系”则是指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比特币
⑻ 投资比特币需要了解哪些经济学知识
说到投资比特币的经济学知识,我感觉最重要的一点:做时间的朋友,我一直是在欧易OKEx上做定投,打算长期持有的,期待未来的大涨。
⑼ 比特币的经济学本质是什么
信任--信用经济
信用经济是货币经济的一种形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易方式之一。在这种交易方式下,商品所有者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和消除来实现物质产品的交换即商品交换。它利用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因此信用经济必须以货币的存在为基础。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它以银行业的发展为条件。这种交易方式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占着相当大的比重,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也仍然存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德国的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以交易方式作为划分经济时期的标志,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三个阶段。自然经济阶段是物物交换,货币经济阶段是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信用经济阶段是依靠信用来完成交换。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都产生于商品经济,这二者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不能与自然经济相对立; 与自然经济对立的应是商品经济。划分经济时期的标志,不应是交易方式,而应是生产方式,即怎样生产和用什么劳动资料进行生产,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信用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含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即借贷活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的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款或偿付贷款,并支付利息。
商业信用是信用发展史上最早的信用方式,人们通过所谓“赊账”,即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和消除实现商品的交换,商业信用在生产和流通的连接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加速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随后信用超出了商品交易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本身也加入了交易的过程,产生了以货币为借贷对象的信用活动,资本借贷市场即是货币信用发展的产物。
货币不仅为普通商品交易提供了一种准确的衡量手段,同时也使借贷活动得以简化,并通过借贷活动将货币资本化。货币借贷在社会发展的多数时期都存在,但是只有到了市场经济社会,它才成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成为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服务的关键力量。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创造自身需求的均衡格局被打破,特别是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之后,需求增长对整个社会产出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更加关键,生产投资越来越取决于人们对未来需求条件的预期,基于人们对经济生活的预期性,产生了投资的意愿。
资本借贷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为物质资本及相应的技术开发和研究的投资提供了资本来源,将投资意愿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进步,从而突出了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随着资本借贷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提高,信用已成为连接生产、交易、分配和消费诸环节的纽带,市场与以货币为核心的信用关系更为密切。信用的扩张与收缩推动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
信用经济一词由德国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希尔德布兰德(Bruno Hildbrand)提出,他以交易方式为标准,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物物交换为主的自然经济时期、货币媒介交换的货币经济时期和信用为媒介的信用经济时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信用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高级形式。
经济学家不以交换方式为标准,而是从生产方式出发,以信用为研究对象,将信用经济看作货币经济的一种形式,其信用的含义即为资本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