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比特币
⑴ 电影特效为什么这么贵,感觉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不会那么高吧
电影特效那么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其实很贵的,下面逐个分析:
第一: 硬件成本。
大型影视的特效,没有好的硬件支持是根本做不出来的,一般机器的配置至少是双E5,64G内存。一台下来就要好几万。设备的损耗是相当大的,基本3-5年就要换一拨,专门的工作站,存储阵列,巨大的耗电量,都是很大的开销。
第三:人力成本
《阿凡达》特效参与者1855人、《复仇者联盟》1453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1180人、《变形金刚3》1178人……这些影片的成功,是诸多特效公司协同合作的结果。据称,《阿凡达》的后期阶段,几乎动用了整个洛杉矶的渲染机房。
举个例子:在美国,一个中等水准特效人员的年薪在4万美元左右,高级人员大约6万美元,顶级人员则是15万美元左右。假设一家规模1000人的特效公司,中、高、尖人才比例按6:3:1分配,其一年的工资成本就要有5700万美元。
在国内,初入行的特效技术人员年薪大概4万左右,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大约年薪20万。一家100人的特效公司,按人均年薪10万元计算,一年的工资支出也在千万以上。而这种规模的团队,很难接到超大型项目。
⑵ 一秒几十万,为什么电影特效这么贵
越来越多的大片开始用特效,前阵子重映的阿凡达中,就有众多特效镜头,整部影片中,光特效费用就花费了1.5亿元,换算成人民币,高达十亿。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被深深吸引,觉得影片非常精彩。但再精彩也只有两个小时,很难想象这两个小时竟然花费了十亿。
特制作应运而生特效制作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十个环节,分别是:建模、材质、动画、灯光、渲染合成特效:抠像、擦除威亚、调色、合成、汇景,每个环节又细分为若干小项目,由相应的部门负责。
人力,这才是最花钱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月都得发工资啊,梦工厂动画部门1000多员工(驯龙高手2以后裁员500人)。新西兰的weta1800多员工。工业光魔600多员工。这里我觉得最厉害的是工业光魔,他们的员工数量不多,但是产量跟品质真的是全球第一!那里的人基本上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很先进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尽量把很多事情丢给电脑来做。
特效行业卧虎藏龙特效行业汇聚了世界顶级的硬件、顶级的软件、顶级的人才,耗费数年时间,经过上千人的呕心沥血,精雕细琢,才呈现出最真实震撼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比现实精彩万倍的虚拟世界。电影特效虽然贵,但是贵得有道理,相比之下,只需几十块就可以去电影院,一睹无数钞票砸出来的超凡效果,实在是太划算了。
⑶ 当初《阿凡达》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震撼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电影大片《阿凡达》甫一问世,就以其高超的特技、恢宏的场面、出人意表的想象和“普世价值”,迅速冲击了全球电影市场。上映20天全球票房12亿美元 ,在2010年的时候就在中国拿下13亿多的票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破10亿的影片。
我们来看看当初上映的时候,一票难求,堪比春运买票。“看《阿凡达》了吗,你买到票了吗,是IMAX-3D版的吗?”在街头巷尾,随时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这部神奇影片。上映二十天全球票房近12亿美元,中国内地首周票房高达2.8亿元。《阿凡达》引起的轰动远不止于此,网上甚至流传着“《阿凡达》一票难求似春运”的说法,原本100多元的票价甚至被炒到了1500元。
各大贴吧、论坛,所处可见大家总结的《阿凡达》观影手册,甚至连看《阿凡达》最佳如厕时间在几分几秒都有详细解析,网友们还将奥巴马、李宇春等名人PS恶搞成了纳美人,连歌手陈奕迅都不禁感慨:“在香港,除了《阿凡达》根本看不到其他任何电影!”一时间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些蓝色的外星人。《阿凡达》到底火爆到了什么程度?[电影网]为您全面展现这股人人参与的蓝色狂潮。买票情景如同“春运” 能挨冻是必备条件
距离《阿凡达》上映虽然已经过了1周的时间,但[电影网]实地走访北京三家拥有巨幕的影院却发现《阿凡达》的热度丝毫不减,仍然有大批观众捧场,甚至为了买到IMAX-3D版的票,甘愿在零下10多度的气温下排队3小时。
1月11日17点30分,[电影网]来到双安华星影城,排队买票的人已经将影院大厅挤满,面对长长的购票队伍,一位排在队尾的的女士百无聊赖地等着,“我已经不指望能看上IMAX-3D版的《阿凡达》了。”事实上,华星影城的IMAX-3D厅几乎在全天候不间断地放映《阿凡达》,即便这样,1月17号前IMAX-3D版《阿凡达》的票,除午夜十二点外,所有场次已经全部售完。
“我都排了三天了,今天终于能买到票啦。”12日早8点,[电影网]来到位于五环外的中国电影博物馆,一位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外排队的学生告诉。这里一改往日的冷清,火爆场面令人称奇。博物馆外拉起了长长的围栏,多达六、七百人的买票队伍在室外排起了长龙。当天北京的气温约零下十度左右,大家都被冻得瑟瑟发抖,一对身穿厚羽绒服的情侣只得抱在一起取暖。与寒冷气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买票的热情,几乎所有人都是早上六点钟就前来排队。一位阿姨称自己起大早赶来,就是为了替女儿买到一张《阿凡达》的电影票。
在寒风中站了近三个小时后,观众得以进入博物馆内,仅半个小时,就售出了500张《阿凡达》的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末时买票的人群能将空旷的大厅全部挤满,有些开车前来的观众甚至轮流排队买票,每人在室外站上半个小时后再换人。1500元的票价只是个传说 但国内票价高于美国
要说现在哪个黄牛dang去倒电影票,肯定没人相信,然而《阿凡达》却创造了奇迹,让“电影票黄牛dang”重现江湖。从最初的100元,被黄牛dang卖到600元,《阿凡达》的票价随着人气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在购物网上已经被炒到了1500元。不过针对这个天文数字,绝大部分的影迷都表示难以置信。1500元,也许没有人真的会去买,它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阿凡达》的轰动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电影网]的调查,在北京,《阿凡达》的票价并没有大幅攀升。IMAX-3D版,双安华星还是150元,石景山万达120元,而中国电影博物馆最贵100元,最便宜只有60元。上海和平影都的IMAX-3D版票价是150元,不过影院方面已经决定将票价上调至180元。虽然并没有达到神乎其神的1500元,但中国的票价相对于美国本土票价还是贵了不少。在美国,IMAX-3D版的《阿凡达》一般是13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还不到90块钱。不看《阿凡达》你就out了 部分观众要看第二遍
无论是动辄几百元的票价,还是排上几个小时的队,都无法阻挡人们观看《阿凡达》的热情,所有看完影片的影迷都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赞赏。在石景山万达影城,王女士刚刚带着自己5岁的儿子看完了一场3D版《阿凡达》。“虽然我儿子觉得有点害怕,但是我自己觉得特别好看,很想再看一遍。”在现场的随机调查中,表达和王女士儿子相同意愿的不在少数。在华星影城,一位已经排了一个小时队的影迷表示,他刚刚从国外回来,就是听说了《阿凡达》的特效十分出众,一定要看完IMAX-3D版再走。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一位大学生告诉[电影网],“我早上6点就来排队了,其实前几天已经看过《阿凡达》了,不过是普通版的,我觉得非常震撼,特技效果很牛,所以今天又来买IMAX-3D的电影票。我觉得普通版都这么好看,如果不看巨幕3D,那就太可棤了!”已经买到《阿凡达》票的5个同宿舍的小姑娘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如果好看,觉得值回票价,我们还想再看一遍。以前我们都没有排队买电影票的经历,这次为了《阿凡达》,也要疯狂一把!”
一位张姓学生更是一针见血地说,“现在这是一种时尚,借用一句广告语,你不看《阿凡达》就OUT了。如今我周围的人都是在讨论卡梅隆、《阿凡达》,不看你都和人家没有话题讲。事先我没有太了解这个电影,我觉得也没有这个必要,到影院看才是硬道理,到时候我就知道人家影片好在哪了!”
⑷ 好莱坞大片中的特效究竟有多烧钱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特别烧钱的东西,就是前期投资非常的大,后期回报也非常的高,我们就先来看看特效应该花哪些钱,主要是人工成本,时间成本,还有软件成本,硬件成本以及各方面的投入,虽然说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我也有所了解。电影的特效一般都是通过美术原画来制作的,并且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往下走,假如说我们要弄一部电影的话,光人工费就要好几千万,特效也需要好几千万,基本上一部好莱坞大片就需要上亿的资金。
许多的地区也都拍不出这种效果,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对于没有高端设备和硬件设备的支持,就不能做出那些让我们叹为观止的电影特效,有时候高度精细的特效光渲染就要许多时间。对你们没有看错,就是一秒钟就需要好几百个小时。对于这些顶级特效的公司都是有着上千台高配置的计算机来缩短时间的。就这些硬件设备我们就要花上成千上百万,虽然说设备可以重复利用,但是我们不计较这些就是为了说明特效是多么的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