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数据规划
A. 如何存储比特币(BTC)
比特币核心钱包是目前市面上最完整的、最安全的钱包、也是最早的比特币客户端,但由于该产品需要加载的区块链数据文件(blockchain)体积庞大,启动较慢,新手上手会比较麻烦。
比特币钱包
一个钱包通常拥有多个私钥,许多比特币投资者也拥有多个钱包。钱包既可以放在计算机和/或移动设备上,也可以放在物理存储设备上,甚至可以放在纸上。
电子钱包——电子钱包可以是下载的软件,也可以托管在云中。前者只是存在于您的计算机或设备上的格式化文件,可促进交易。托管(基于云)的钱包通常具有更用户友好的界面,但是您将使用私钥信任第三方。
软件钱包——直接在计算机上安装钱包可为您提供控制密钥的安全性。大多数具有相对简单的配置,并且是免费的。缺点是它们确实需要备份形式的更多维护。如果您的计算机被盗或损坏,并且您的私钥也没有存储在其他地方,则您将失去比特币。
手机钱包——移动钱包可作为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使用,如果您想在商店中用比特币付款,或者想在旅途中进行买卖,则尤其有用。上面提到的所有在线钱包和大多数台式机钱包都具有移动版本,而其他一些钱包(例如Abra,Airbitz和Bread)都是在考虑移动性的情况下创建的。
五金钱包——硬件钱包是小型设备,有时会连接到网络以进行比特币交易。它们非常安全,因为它们通常都处于脱机状态,因此不能被黑客入侵。但是,它们可能与属于存储的私钥的比特币一起被盗或丢失。一些大型投资者将其硬件钱包保存在安全的位置,例如银行保险库中。Trezor,Keepkey和莱杰和案例都是明显的例子。
纸钱包——也许是所有钱包中最简单的一个,这些都是纸上印有比特币地址的私钥和公钥的纸张。这些钱包非常适合长期存放(显然,远离火和水),或者作为礼物赠送比特币,因为它们没有连接到网络,因此更加安全。但是,它们更容易丢失。
使用WalletGenerator之类的服务,您可以轻松创建新地址并在打印机上打印钱包。折叠,密封,您就定了。将一些比特币发送到该地址,然后将其安全地存储或分发出去。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B. btc是什么意思啊
BTC就是比特币,全称是bitcoin。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比特币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C. 2021比特币价格行情趋势将如何发展
通过我在Okex客户端上近一周的比特币价格行情数据分析,目前来说,正在缓步上升,未来也有可能继续有所涨幅,我已经做好长期持有比特币的准备了。
D. 比特币创立之初,区块的大小是多少
比特币 在 创立之初 ,每个区块数不超过 36 兆字节的交易数据, 区块的大小 只有 1M 。区块大小刚好是 1M 的原因是比特币区块要永久记载 btc 网络上交易的数据,这些数据经分类后形成分类账,再添加到区块链中,如果区块太大了会被网络限制,甚至会拒绝。区块大小能够影响着数据量的验证通过率。
比特币区块的重要性
区块的大小 影响着 比特币网络 每分每秒能够解决处理多少的 事务数量, 因为比特币区块记载着各种交易数据,并进行了分类账目,如果某个个别区块太大了,数据量太大会遭到网络的拒绝,故区块能够有效克制 网络的扩展。 避免区块被 填满, 造成 网络拥挤 的局面 , 一旦那样,带来的 交易费用 也会不断攀升 。 随着比特币交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比特币的操作交易频繁起来了,比特币网络记载的数据越来越庞杂, btc 网络开始变得拥挤了,交易数量和区块大小已然达到极限了,故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用也越来越高了。
E. 比特币数据结构是怎样的呢
你好,你问的这个问题相当有水准。
P2P即点对点
问题① 比特币的交易信息和连接块存储在哪?
通俗点说 交易信息等确认 都是通过特殊算法计算后 随机 交由旷工验证的。不存在在哪里的问题
问题② 有专门的存储服务器吗?
没有。这就是去中心化。没有类似央行的发行 管理机构 但它设计之初就有一套约束机制,确保人很难作弊
问题三 和传统的电子现金没有什么区别了呢
没有发行机构 方便 便捷 跨国际流通 低成本 比特币可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 电子现金显然不具备可比性。
下面括号这段引用网络:
(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
个人观点:比特币确实是一种革命性创新 加密技术 电子货币 有不少优点。
但是投资有风险 币市水更深。 它的价格目前存在较大泡沫,含有炒作 投机成分。
F. 什么是比特币(BTC)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G. BTC之随机数生成
有两个最主要的方法来生成随机数:
a) 通过测量某些随机的物理现象,然后补偿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比如大气噪声、热噪声和其他外部电磁以及量子现象。从自然资源中获取熵的速度取决于被测量的潜在物理现象,因此它们的速率是有限的,往往比较慢。
b) 使用计算算法,可以产生明显随机结果的长序列,实际上由较短的初始值(称为种子)确定。结果是,如果种子的值是已知的,整个看似随机的序列可以被重复产生。这类随机数生成器被称为伪随机数生成器。这类生成器类型是非阻塞的,可以大量产生数据。
/dev/random 可以用作随机数生成器或者伪随机数生成器,取决于不同的实现。
在linux下,随机数生成器有一个容纳噪声数据的熵池,在读取时,/dev/random设备会返回小于熵池噪声总数的随机字节。/dev/random可生成高随机性的 公钥 或 一次性密码本 。若熵池空了,对/dev/random的读操作将会被 阻塞 ,直到收集到了足够的环境噪声为止。这样的设计使得/dev/random是真正的 随机数发生器 ,提供了最大可能的随机数据熵,建议在需要生成高强度的密钥时使用。
/dev/urandom(“unblocked”,非阻塞的随机数发生器),它会重复使用熵池中的数据以产生伪随机数据。这表示对/dev/urandom的读取操作不会产生阻塞,但其输出的熵可能小于/dev/random的。它可以作为生成较低强度密码的伪随机数生成器,不建议用于生成高强度长期密码。
FreeBSD操作系统实现了256位的Yarrow算法变体,以提供伪随机数流。与Linux的/dev/random不同,FreeBSD的/dev/random不会产生阻塞,与Linux的/dev/urandom相似,提供了密码学安全的伪随机数发生器,而不是基于熵池。而FreeBSD的/dev/urandom则只是简单的链接到了/dev/random。
OpenSSL的提供了RAND_bytes方法生成随机数。在使用之前需要使用RAND_add向PRNG中添加种子及熵值。种子可以通过TSC生成。
CryptoAPI提供了CryptGenRandom方法产生随机数。CryptGenRandom已经被废弃,应该使用新版CNG API:BCryptGenRandom
CPU指令rdrand从芯片的硬件随机数生成器中获取随机数
32位:
64位:
BTC采用了多种方式混合的形式,将OpenSSL随机数生成、OS随机数生成、硬件随机数生成再混淆随机数发生器的状态来生成强随机数。
参考文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ndom_number_generation#%22True%22_vs._pseudo-random_number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dev/random
https://www.openssl.org/docs/man1.0.2/crypto/RAND_seed.html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RdRand
H. BTC 比特币 内涵
1、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概念、内涵、本质等。
2、区块链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划、通知公告等。
第一,笔者眼中的区块链:
如同它名字一般,是指一个区域连接成一块,最终形成很多区块的拼接,而每一个区块都有一个节点可以承载不同的事物,比如说你买一箱苹果在这个节点上销售者给你卖100块,你就可以通过这个链条知道上一个种苹果的农户是50块卖给销售者的,信息公开并且透明化,可以揭开交易、服务、沟通过程中的层层面纱;个人认为区块链不是去中心化,而是所有中心化的联合,因为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小中心,将所有中心连接起来形成一整个区块链数据库,而不是传统的将一个事物孤立为一点从而发散,是需要每一个节点配合联动,是一种思想模型,一种载体建立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上,只是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均等,一个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网络和360网络的解释,和根据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的定义:其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2018年3月31日,《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开发实战》正式引入高校讲堂,首次课程在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南校区开讲。2018年4月,一群来自牛津大学的学者宣布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区块链大学——伍尔夫大学。5月29日,网络上线区块链新功能,以保证词条编辑公正透明。
...
第二.笔者眼中的比特币:
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起来的数字货币,非法定货币,向法律规则发起了挑战,引发诸多 社会 和财产风险。需要我们慎重评估区块链技术应用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思考对策。监管问题...
...
...
狭义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一般说来,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技术;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智能合约,所谓的智能合约就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定义承诺。交易的双方无须彼此信任,一切交易都由代码强制执行。但智能合约的形式及其内容的效力,还没有得到法律和司法的正式认可,其作为数字编码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合同文本,尚无法确知,是否可以构成生效合同的要件,是否可以符合司法拟采信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
区块链已经从区块链1.0——数字货币到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发展到现在区块链3.0——DAO、DAC(区块链自洽组织、区块链自洽公司)-->区块链大 社会 (科学,医疗,教育,区块链+AI)。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到追踪中国放养肉鸡。专门跟加密货币相关的专利申请——不包括在区块链专利类别中——在2017年增长了16%,达到602项。中国2017年申请了225项区块链项专利,而2016年为59项,
其次是美国(去年为91项,2016年为21项)。其体系结构的核心优势:任何节点都可以创建交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确认之后,就可以合理地确认该交易是否为有效,区块链可有效地防止双方问题的发生。对于试图重写或者修改交易记录而言,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区块链实现了两种记录:交易以及区块。交易是被存储在区块链上的实际数据,而区块则是记录确认某些交易是在何时,以及以何种顺序成为区块链数据库的一部分。交易是由参与者在正常过程中使用系统所创建的(以加密数字货币为例,一笔交易是由b将代币发送给a所创建的),而区块则是由我们称之为矿工的单位负责创建。
...
(部分)区块链的特点:
1. 去中心化: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2. 开放性:系统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私有物被加密,公有物透明)
3.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4.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5. 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综上笔者认可的观点是区块链是一种系统,是一种算法技术的创新应用,只要不涉及伦理问题和道德风险,本不存在国家监管与法律规制问题。
...
参考文献
1. 郑惠敏:《区块链法律:部分国家对虚拟货币、数字代币的性质认定》大风号自媒体。
2. 曹磊:《区块链,金融的另一种可能》.首席财务官.2015年24期。
3. 王文嫣:《安全透明的公共账本——区块链》.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2016年2月26日。
4. 蒋润祥;魏长江:《区块链的应用进展与价值探讨》.金融视界.2016年Z2期。
5.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网易 科技 .2016年8月5日。
6. 刘晋豫:《 香港证监会发布公告提醒数字货币风险 称其会在必要时采取执法行动》凤凰网 财经 金色 财经 .2018年2月9日。
7. 苏德栋:试论区块链法律规制与风险.中华全国律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