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问答 » 比特币光伏发电

比特币光伏发电

发布时间: 2023-05-03 10:50:25

A. 马斯克的真正人设

举国都在声讨国内的马爸爸时,殊不知与漂亮国的马斯克相比还是小乌见大乌!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光伏发电、特拉斯电车无不被资本打造成 科技 神人,世人及资本无不为他的情怀而追捧,成为新世界首富理所当然,然而最难预料的是他竟然掺和虚拟货币,一系例猛操作让人大跌眼镜,首先是为比将币站台并重仓且暗示比特币可以交易特拉斯电车,比特币一度为之疯狂,继而又推特质疑比特币浪费资源不环保说不再持有(具体空仓了没有无据可循),害得粉丝们无所适从,但继而他推特上推出系例的畜牲币(狗布、屎币等等)还是让世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世界新首富彻头彻尾就是个资本玩家!在全球经济如此不景气的大势下,资本的本质面目就展露无遗了,咱马爸爸改变这个改变那个算得了什么!

B. 光伏数字货币是骗局吗

光伏数字货币不是骗局。
光伏数字货币是由亚洲光伏协会APVIA牵头发行了一种新的数字货币,光伏数字货币BPV(Bit Photo Voltaics),并完成了试点交易。
BPV光伏数字货币的分发是为了推动亚洲光伏产业,类似于比特币,同属数字货币。BPV将数字货币支付与光转伏特生产结合起来,是一种刺激光伏能源生产的绿色生态加密货币,可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BPV光伏数字货币采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全球化、去中心化的特点,不依靠任何国家的特定货币机构发行。

C. 马斯克:没有出售任何比特币,马斯克都有哪些资产

从资产增长的角度来看,没有人会比马斯克在2020年拥有更好的生活。到2020年初,马斯克已经是一位亿万富翁,但当时他的资产不到300亿美元。自2020年以来,他的身家增长了五倍多。根据彭博社的亿万富翁指数,截至周一,他的净资产增加了1,290亿美元,增长了469.9%。通常由于股价波动,许多亿万富翁一天之内损失数十亿美元,尤其是马斯克。他的个人资产和特斯拉股票价值的变化几乎是同步的。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每两个月对BusinessInsider Musk的个人资产进行一次监控。

根据马斯克在2018年获得的补偿计划,离开美国税收最高的加利福尼亚州,再进入根本不征收所得税的德克萨斯州,可以为他节省数十亿美元。马斯克升至富豪榜首位的主要原因是特斯拉股价上涨。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股价在7日收盘上涨7.9%。马斯克是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持有特斯拉20%的股份。

D. 为什么有的明明不被看好的行业却日渐辉煌

有时候有一些行业的发展是让人搓磨不透的,明明不被大家看好的行业却日益辉煌,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行业还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盈利模式不清晰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从萌芽阶段开始的,刚诞生的时候并不被大家认可,因为这些行业的产生之初并不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而是满足市场少数人的需求,也就说在某个行业刚诞生的时候,市场上大部分人根本没有需求,所以大家不会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

但是任何行业都是需要经历市场教育阶段,不断通过市场宣传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一旦这个行业慢慢被市场认可之后,那这个行业就会逐渐辉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个营销故事估计大家都有听说过,有两个人去非洲卖鞋,到当地之后发现当地人根本就不穿鞋,对鞋根本没有需求,看到这场景其中一个人就打退堂鼓了,估计大家看到非洲这种情况也会打退堂鼓,毕竟他们根本没有穿鞋得习惯,怎么可能有市场?

但是同去非洲的另一个人看到这种场景之后却非常兴奋,因为大家都不穿鞋,说明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只是需要时间去培育市场。



结果那哥们经过几年的时间就把市场打开了,后来那地方的人改变了不穿鞋的习惯,销量就一下变得非常好。

第二个原因:资本的推动

在当今 社会 经济发展中,绝大部分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运作,资本运作可以让一个不起眼的行业几年之内变成赤手可热的行业,也可以让本来辉煌的行业短期内枯萎。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共享概念的提出也就几年时间,可就是短短几年时间,共享单车已经变成非常热门的行业,这背后的原因最主要的推力就是资本。



虽然市场需求是一方面,但是资本使这个行业在短期之内达到了辉煌。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光2017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就高达258亿元,而之前的2016年融资总额是177亿元。

除了共享单车之外,有些行业在不被大家看好的情况下,经过资本的推动之后也是出现很繁荣的景象,比如比特币。

2009年比特币刚诞生的时候大家都不看好其发展前景,很多人甚至认为比特币是骗局。

2010年的时候比特币开始用于交易,当时一个美国程序员用10000个比特币换到了两块披萨,按当时价格来算,10000个比特币仅价值30美元,而现在比特币已经达到了 5600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



比特币之所以发展得这么疯狂,其背后的推力同样离不开资本,大量资本的追逐直接推高了比特币的价格,造成比特币繁荣的景象。

最后,有一些行业不被大家看好却日益辉煌,这并不表示这个行业真的牛逼,总有一天泡沫会捅破

如果有一些行业普遍不被大家看好,但是却出现极不正常的繁荣,那这个行业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2016年到2017年盛极一时,各路资本纷纷圈地跑马,结果到了2017年下半年,很多共享单车企业都纷纷破产,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是一个博傻年代,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投资人傻吗?他比任何人聪明,做股票当庄的傻吗?他总是割散户韭菜,共享单车投一批城管收一批,市民丢进河里湖里一大堆,但是投入到城市单车总是有,投资人总是会找到赚钱那个关键点。共享单车对城市出行提供了方便,对人行道拥堵带来不便,特别回家楼栋门也停满了,居民可是没有那么好素质,当垃圾丢。大城市一个地方堆十几万辆,可是还是往城市增加新单车,只是近几个月少了很多,一是烧钱跟不上,二是拿了押金不退走人了

有时候我也不明白,京东亏了那多年,烧了多少钱?也是近两年才赚钱啊,上市是一个好办法,圈钱。最近小米帐面上也亏了几百亿,也要上市了。

不论做什么,先是烧钱,投入,再烧钱,最后上市,圈钱。这种方法他们全部成了中国最有钱的人,特别是两个姓马的这方面做到极致。

我就特想知道你觉得赚钱的行业是啥?

共享单车这个行业赚钱不是你看到的那样。

实际是在亏本的,创始人赚钱赚的不是运营的利润

只能说投资人看到的跟你看到的不一样

这个就是商业圈的投资逻辑的问题。 前一段大家可能都被美团收购摩拜,阿里入住哈罗单车给刷屏了吧!其实两家公司都是在赔钱,都是在烧钱抢市场,滴滴现在也要烧钱进去这个领域为什么呢?

原因也很简单,要么是为了自己的生态闭环,要么看到未来的巨大红利。 京东创立了十几年了,到现在还是在亏损,那为什么投资者还要给钱,还能上市呢?这说明在投资者的眼里,京东这样的企业未来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益,现在的烧钱是一种可以被理解的行为。人们都不希望自己错过拥有“独角兽”企业的机会。阿里巴巴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前期投入的人,等到十几年后阿里巴巴美国上市的一瞬间,投资回报率都是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的收益,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心动呢?

资金都是会向着价值洼地滚滚而去的。 再说一些挣钱的行业为什么无人问津,不是没有人关心,而是它已经不是价值投资的洼地了。它的投资价值远远没有“独角兽”企业来的那么的让人分外眼红。这就是整个商业 社会 的现状。

就投资,做生意,开公司,搞种养殖,这些事,谁能看懂呢?各人出发点不同。有的纯粹找个事说法由头洗钱也说不定,套银行贷款也说不定,骗人入股套钱也不一定,利用国家政策骗钱也有,骗老子的钱,老婆的钱也有,骗群众集资的也有。他把事业搞起来拆东墙补西强,外人又看不出来,只要扯的到,混一步算一步,圈子到那里去了,找个富家女为老婆也是有的。不管搞的什么名堂,赚不赚钱,有不有生意和前途,拉大旗装腔作势总能唬住人,其码是个老板,利用人的机会多些,也许一辈子就安逸的混过去了。

我觉得,这里有两种情况,是属于不被看好,却日渐辉煌。

第一种情况是,新生事物刚刚诞生的时候,往往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比如在最早期互联网诞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看好互联网,也没有人觉得互联网会给你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变化,这也使得早期投资互联网公司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会获得丰厚回报的原因。



再比如,0809年出现的比特币,刚刚出现的时候,也没有人看好,而如今比特币却成了过去十年上涨最快的资产,从最早的一枚,几美分都不用,涨到了现在,一个比特币要1万美金。

第二种情况便是,一个行业开始遇到了困难,不被人们看好,但这个行业最后又成功的存活了下来,并且可能过的还不错。

这里我想以康师傅代表的方便面为例。早在,前两年,大家都在说消费升级,方便面没有人吃了,而很多的方便面消费者都可能转向外卖或者是其他的类似鸭脖子的食品。

所以我们看到康师傅的股价也从高点下跌70%。而如今,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看到康师傅的方便面又开始增长,似乎好像还是有人在吃方便面,同时康师傅的方便面自己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升级,从其股价上来看从最低的六块涨到了现在的18。

总的来说,不被看好,而最终辉煌往往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新生事物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看不懂而不看好,第二种情况是行业遇到的困难,很多人并不看好。

而这些对我们投资者来说便是机会,我们应该逆向思维,在别人看不懂或者绝望的时候贪婪。

马云说:任何一次机遇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任何一次财富的缔造必将经历一个过程:“先知先觉经营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消费者 !”

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人类 社会 是金字塔形,大多数认可的事一定在底层,越是少数人看好的行业,将来才会辉煌的可能。一个行业在发展的一开始一定会经历一定的质疑阶段,这个时候人们对于这些行业的态度就是马云所说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正因为如此才不敢随意的投资和步入其中。 等到所有的人都对于行业接下来的辉煌有了一定的认知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发展稳定,来不及介入其中的阶段了。就算是追赶热门,行业红利也不会太大。

例如 知识付费 ,在原来就属于非常小众的一个领域,大家从传统的观念出发,都认为读书知识的事情怎么能够用来收钱呢?但是从现在的发展来看,知识付费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有很多的知识付费模式收益可观。

总结:多数只看眼前,当然看不到背后的未来。多数人只看现在的利润,当然看不到未来的规模了。

我是李合伟:伯乐创投俱乐部创始人,创投商学院首席讲师,著作《觉悟行果创业论》。帮助过300多位创业者创业成功。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任何行业都是在“周期”运行之内。

周期不知道有没有定规,但周期是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一定存在着的。

包括股票的上涨和下跌,地产行业的上涨和下跌,美国的兴盛和衰败也在周期的运行之内,美国不会因为谁当了总统而转换“周期”运行。

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样,一天有黑白,甚至你可以看作是命中注定的。

总之你的钱可能不被银行利用了,但其它行业会变着法的利用你的贪婪、恐惧、和侥幸一样,只要你有“欲望”就会被利用。而本身就是 社会 人, 社会 人存在着就会产生出一定的价值。

共享单车是一辆车得有十个人来押金的,而这些押金会在他们的账户上被利用到别的地方去“投资”,关键他们并没有想着利用共享单车去赚你骑行一次赚上你一元钱的利润。

而是你的押金投资到“高利贷”或者其它方面的收益。

任何事物,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明明不被看好额行业却日渐辉煌,有几个原因:

原因一、行业用户规模大,能撑起行业发展

共享单车可能是让“永久”自行车终身难忘的了!中国人的基数及国情,让我国一直是自行车王国,在如此大规模基数的市场中,即使是自行车逐渐被家用代步车取代,也仍然不可小看自行车市场容量。

同样的道理,服装行业、餐饮行业这些传统行业,在庞大的用户基础面前,无论如何变化和不被看好,都将会始终发展下去!

原因二、行业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概念

自行车行业本身已经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可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互联网+出行+租用+预存,让自行车出行行业换发了生机!而作为单车出行运营平台,用户押金可以保证现金流,用户规模可保证市场容量,用户使用频次可保证营业收入,而作为用户,短距离出行不用再挤公交,不用再自己购买单车,更加不用考虑单车被盗等星狂。因此不被看好的自行车在互联网+出行的概念下又辉煌起来了。

原因三、外部资本或热钱驱动,可使一个行业短时间辉煌

资本是嗜血的,但首先得行业有“血”。单车出行行业本身已没有什么“血”了!但在运营平台的资金诱惑下,风险资本疯狂入局,加速互联网单车产品改进、骑行体验,降低骑成本,短时间俘获了大批短距离出行用户的芳心,改变了大家短距离出行方式。

共享单车模式使广大短距离出行用户收益,也使得及时退出的创始人收益,但在行业崩盘后还没退出的创始人(如:ofo的创始人),并没有赚得钵满盆满。

原因四、国家政策导向,可促使一个行业加速发展,再创辉煌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在特定经济环境和发展形势下,国家政策导向能加速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新能源、光伏发电、互联网……等行业都是在国家政策倾斜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也同样是受到互联网相关政策的影响,因此顺应大势所趋,即使是我们不看好的行业,也同样可以日渐辉煌!

社会 在发展,人们的思维,也在进步。大商家的思维和普通人的思维不一样。就说这单车。并不是赚骑车人的钱。他赚的是你的押金。全国的骑车人的押金加起来是一个好大的数字,这个数字款,他们可以利用,办好多好多的事情,远远大于投放车子的成本。这是一些大智慧的人办的事情,普通人没法理解也想不到。你还以为是转骑车人的钱?那是大错特错的。再比如开个网店。你说东西那么便宜?能赚钱吗?但是薄利多销面对全国,而又不打税。所以说不干哪一行不知道哪一行的奥秘?所以说一些看似,不赚钱的行业。其实他们干得风生水起。这也是一些新生行业朝阳行业的特点。

E. 全球能源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将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清洁能源和电能的全球互联网络。可以去科睿展示的官网看一下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多媒体演示视 频。

F. 剑桥大学:全球比特币瞬间耗电量已等同 7 座核电厂

英国剑桥大学的替代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研究中心日前发表一个新的统计网站,推估目前全球比特币区块链瞬间耗电量已达 7.46 GW(该网站会每 30 秒调整一次,故读者可能会看到不同数字),年平均累积耗电量可达 64.97 TWh,相当 7 座核电厂或约 2180 万块太阳能板的发电量,或约等同奥地利、哥伦比亚的每年全国耗电量。

根据计算,剑桥大学推测比特币区块链整体算力约在每秒 120 exahash 上下徘徊,幅度可以从 135 到 100 左右。但另一份 Bitooda 的 7 月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比特币区块链瞬间耗电量高达 9.6GW,而且在未来 12 至 14 个月内,比特币网络整体算力就会暴涨到每秒 260 exahash 左右。

目前一枚比特币的挖矿耗电成本约在 7400 美元左右,若以截稿时市价约 11400 美元来看的话,挖出并出售一枚比特币约可获利 4000 美元(若不计算硬件成本)。

G. 马斯克为什么大量买入备受争议的比特币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聊聊马斯克这个人,如果你不知道马斯克是何人,那没关系,因为你一定知道马老板造的车,市值超过4万亿人名币的特斯拉,就是在4月19日,2021上海国际车展上,

一位女士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不顾旁人阻拦,强行爬上特斯拉展台的车顶上高声呼喊:特斯拉刹车失灵,一举将特斯拉顶上了热搜,要说 汽车 维权这事很常见,但是能把 汽车 维权这事搞的这么大,

引起这么多人关注的,也就特斯拉,原因无它他的

老板是马斯克,马斯克可是个传奇人物,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现名:茨瓦内),企业家、工程师、慈善家。 他同时具有南非、加拿大和美国三重国籍。

现任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太阳城公司(SolarCity)董事会主席本科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

1995年至2002年,马斯克与合伙人先后办了三家公司,分别是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电子支付“X.com”和“PayPal”。

2002年6月,马斯克投资1亿美元创办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 X),出任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

2004年,马斯克向特斯拉 汽车 公司投资630万美元,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2006年,马斯克投资1000万美元与合伙人联合创办光伏发电企业太阳城公司。 2012年5月31日,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

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

2018年2月7日4点45分,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完成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有钱,有才,又对外太空有着如此热爱的人,恐怕只有马斯克,但就是这么一位大佬,在1月29日,马斯克只是将自己的推特简介改为“#bitcoin”(比特币),并发推文疑似暗示自己对比特币的支持,随后,比特币便应声大涨18%,就在人们纳闷马斯克为什么给比特币站台带货的时候,今年2月,特斯拉公司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文件,其中披露了该公司购买了15亿美元的比特币,此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事情还没完在2月1日,他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比特币是一件好事,他是比特币的支持者,他还表示,自己应该至少在8年前购买比特币,并承认自己在比特币交易的盛宴中来迟,那些传统的金融人士,很快就可能接受比特币。

2月8日,特斯拉再放重磅炸弹,宣布已购买价值15亿美元的比特币,可能会不时或长期购入和持有数字资产,还表示希望接受比特币作为付款方式,受此消息刺激,比特币比特币更是一路疯涨,短短十多天,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就暴涨了1.4万美元。

你知道马斯克买入比特币的原因吗?

H. 不发币、不碰ICO,蚂蚁链靠什么引发最大规模产业上链潮

本文授权转载自品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区块链变成了一系列庞大数字的集合体。动辄数万亿美元的资产,数以十亿计的节点和数亿的用户,让这个诞生十余年的新型技术,俨然成为了全球IT业和媒体眼中的庞然大物。

一个没有参与过DeFi,没有研究过DAO,没有在咖啡馆聊几句web3,都似乎成为了互联网人职业生涯的一种罪过。就好像一个20世纪的英国士兵,没有踏上过大陆;或者19世纪的西班牙水手,没有登上过美洲一样,没有接住上帝给予这份职业的慷慨。

在即将过去的六月里,区块链世界里发生三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许很多年后再回顾,区块链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就暗含在其中:

美联储加息,带崩了一众加密货币,尤其既5月中旬被看做是稳定币的Luna被几乎价值清零之后,比特币价格在6月加速下跌,整体跌去了超过75%;

6月23日,全球势头最盛的区块链Solana,在社交媒体上官宣,表示要推出web3的智能手机“Saga”及定制的web3手机操作系统、Dapp应用商店;

这两件web3世界的大事,被认为是在“熊市”来临之时,软件与硬件、应用泡沫与底层设计之间的一次势力切换。遭遇重创的web3们,要“洗心革面”向更务实的消费者应用出发,去获得更多真实的、有价值的客户。而这种由虚向实、持续向实体要价值的行为,或许将成为区块链度过潜在“熊市”的出路之一。

在上述区块链世界的背景下,第三个事件就显得颇具深意:

6月24日,中国最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链宣布,其“物理设备”的上链规模已经突破了500万台。

这是全球范围内,产业区块链中“物理资产”“首次”实现如此大规模的上链,也是“物理资产”规模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能做到物理设备如此大规模的在链运转。

没错,500万。

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在web3世界的技术新闻里,听到500万这样级别的数字了?回顾web3的发展 历史 ,上一次比特币用户突破500万还是在2017年;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亿。其中像韩国这样的国家,加密货币在年轻人总人口中的用户比例也超过了20%。甚至一些大DAO组织、Dapp应用,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这个数字了。

但区块链技术在产业端的发展,与在消费者端不同。后者因为加密货币的加持,“其兴也勃焉”,而前者需要了解产业的痛点、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推进,要下苦功夫,进入大规模商用难度更大。

这次这个产业区块链的第一个500万,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这意味着物理资产上链通过了规模化验证——区块链的一扇新门打开了。

孤独的产业区块链

首先,产业对于细分场景的要求是很高的,这意味着服务商就很难以同一套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去满足各行各业的所有需求。而无论是DeFI、DAO(注: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都可以用一个通用型的技术模型来应付足够大的需求场景。

但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说,有些时候一个专门的行业场景定制化,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蚂蚁链与奇瑞的合作为例,由于设备内存和带宽的需求,蚂蚁链需要将代码的内存资源,从300KB压缩到1.5KB,才能符合“车链”的要求。

这种“将大象塞进冰箱”级别的“变态”代码优化需求,对于区块链货币等开发者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这也从侧面可以说明,在产业区块链中,跨链、跨设备的通用交互难度会有多大。

其次,产业对于链条的安全、稳定、经济的要求都是极高的。这在过去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以比特币为例,全球各大矿场为了维护比特币世界的连续稳定可靠,每年要为这套2100万个货币的加密系统,耗费超过149太瓦时的电。如果比特币是一个国家的话,它的耗电量与越南相当,大概在全球排名第25位,相当于1.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如果按照我国8毛钱一度的 社会 电价均摊,一年需要1200亿人民币成本。

对于比特币来说,只要有人埋单, 游戏 就可以继续。但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说,绝不可能找到任何一个市场主体为这么疯狂的运维成本埋单,即便有也不符合产业减碳的 社会 责任。刚性的成本收益,就是横在产业区块链头上的一道红线。

此外,产业对于加密的要求也非常谨慎。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信任,因为区块链背后意味着去中心化的计数方式,一旦系统被心怀不轨的黑客攻破,将带来复杂的损失。公司以此建立的经济模型可能会出现漏洞。

这就意味着,不同于区块链货币分散在不同终端设备上的钱包,平台更多只用专注于算法。产业区块链公司除了在算法方面需要加强加密能力,还需要在信息采集&建模、终端的计算设备、信息传输等全套设备做好加密服务。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是一个不小的、定制化的工程。

涉及到复杂的硬件场景本身就是个麻烦事儿。还是以 汽车 为例,车机内部有复杂的电子元器件带来的干扰,同时还要兼顾车辆部件在行驶过程中的温控条件。

总之,区块链产业无论是实际落地难度,还是前期的技术投入成本,都与区块链货币不在同一个等级上;但对于平台的收益来说,却只有一个后者的一个零头。大家都知道,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上是“ 科技 向实”,是一件正确的事,但大家更清楚,这也是一件艰难的事。

区块链中的“孤勇者”

“产业区块链”难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很多顶尖人才都流向web3了。有数据统计,2021年大约有3.4万名开发者加入到DeFi中,其中不乏有谷歌、苹果、脸书等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全职加入。

相比于web3的百花齐放,产业区块链的动态显然是有点冷清了。一方面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看不上这些不赚钱的“脏活累活”,另一方面初创团队又难以支撑起巨大的沉没成本和昂贵的市场教育费用。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区块链领域,至今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独角兽。

然而产业区块链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产业端问题却不会因为开发者的逃离而消失。

在很多产业场景中,区块链依然是被视作打通产业中数据壁垒的最佳解决方案。

以商品的物流体系为例,我国几乎兼有着全球最细分的制造业基地与全球最复杂的商品流通市场。这种“复杂性”一方面当然是零售业态的多样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归咎于流通信息的不透明。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厂家、经销商、物流商、销售终端,其全链路的数据是断开的,在各个节点形成了细碎的信息孤岛。每年大的消费品牌商都要花费上千万的咨询费,去获取由笨重人工成本所获得的颗粒度很粗的中国零售数据。

毕竟任何一个中心化的数据中心,都没有办法解决如此复杂的数据流通问题,但产业区块链可以做到。

又或者以我国大能源产业网络为例,电网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着重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以来,这种分布式的趋势会更加增强;另一方面,在使用端,新能源 汽车 、换电站、超充桩、电池所形成的新兴消费网络也天然是一个分布式的形态。

这其中的参与主体、数据类型都纷繁复杂,最好的方式自然是用分布式的计算网络去应对分布式的算力需求。

从商业常识的角度来说,大问题与大机会常常是划等号的。又或者源自一个中国IT人很朴素的理念,毕竟问题摆在那里,总要有人去做的。尽管这种坚守,相比于web3的大潮汹涌,显得有点孤独,这可能是一个逃不掉的必然。大概就像某位商业大佬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

“孤独有些时候价值连城”。

所以依然有很多中国的产业区块链公司在坚守,洗去了估值神话的光环,他们在共同等一个明天。

这次被披露的“蚂蚁链”超过500万物理设备上链的里程碑,其实就是专注在新能源产业中的“上链”,覆盖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等多个产业。在顶级产业链上,建立顶级的产业区块链,这或许是未来中国区块链产业的重要趋势。

显然,“蚂蚁链们”正在尝试接下了时代交给自己的这一棒。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去美洲最多的人是试图殖民和淘金;但哥伦布自己,却执着地去 探索 了中美洲、又在第三次航行中发现了南美洲。

哥伦布可能不是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但却是世界会记住的名字。

为什么是“蚂蚁链”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蚂蚁集团已经连续多年是全球区块链行业最大的专利输出者。一方面,蚂蚁确实在区块链上有很坚定的投入;另一方面,这也和蚂蚁链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不无关系。

如果你仔细了解“蚂蚁链”,你可能会惊叹于这家公司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投入,几乎以一己之力在“产业区块链”的低谷时期,在行业中孤身种植了一片大森林。这大概就像刘瑜所说的,“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蚂蚁链之所以能够率先完成500万物理设备的上线,就离不开这种全方位的技术布局能力。

比如物理设备上链,中间会涉及到很多IOT技术的通信协同。

而早在2021年6月,蚂蚁链推出首批无线通信模组AntChain MaaS,通过基于设备唯一特征的可信根,让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区块链,并进行全流程加密。7月,蚂蚁链方面又接着发布了高速通信网络BTN(Blockchain Transmission Network),成为一种高吞吐量、低带宽成本的区块链“高速公路”。

这种数据可信上链的技术、大宽带条件下的吞吐能力,基本为后来大规模的物理设备上线做好了前期的通信准备。

不过这只是蚂蚁链众多技术储备中的一个小试牛刀。

而这些成就和创新技术,都是在“产业区块链”被大众忽视的2021年中达成的。这些在底层技术上的投入,一方面帮助了蚂蚁链在全球范围达成第一个“物理设备”500万上链的成绩;另一方面,也预示着500万也只是一个开始,就像2017年的比特币一样。

所以,当人们还在讨论Solana等新公链,相比于比特币和以太坊有什么带宽和延展性优势的时候,蚂蚁链已经做到了双十亿级别的上链能力——支持10亿账户规模、支持每日10亿交易量、实现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能力(PPS)

而当黑客在攻击普通用户的比特币钱包,而web3至今没有硬件方案,而对此无能为力的时候。蚂蚁链已经从系统架构、终端、再到芯片,重新设计了一整套的产业互联网的加密系统。

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全球最大的区块链专利输出者,没有支持过一个ICO、没有发过一个币。他们站着就把产业区块链给做了。

其实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基于信任而产生效率的事情,正如蚂蚁链负责人蒋国飞反复对媒体说的,“区块链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连接技术,(它的使命)是各行各业更好的链接与全新的价值流转。”

这是区块链的第一个500万,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认知的500万,它是一群孤独的中国IT人打开未来产业的一扇门。

I. 比特币到底浪费了多少能源

实际情况是,挖矿的人把矿机搬到山区,小型的水电站,发电站等地方,直接买他们的电。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国家电网和发电单位是分开的,国家电网是传输网络。发电单位是乙方,供应商。我们家用电,工业用电都是国家电网通过把发电供应商的电倒卖出来的,而且正常用电必须通过国家电网才行,垄断。所以说国网在里面吃差价,赚了巨额利润的同时还把企业做亏,起码账面上不好看,用以维持运行。

而一些小的发电企业,为了上国家电网,是要有很多关系,很多流程的,因为人家是买家,且是唯一买家。之前也有发电企业自给自足的电力运行,但是最终都是因为各种不合格,不规范等原因,要么关闭,要么就卖给国网(要让你停,很简单的事情),国网原则上不希望其他个体不通过他来私自买卖电力,因为这样就动了他的奶酪啦。

最后比特币挖矿的人之前在四川的小山沟里面,依附小型发电企业,让发电企业的电发出来直接卖给矿工,持续了1年左右,虽然发电企业所有资质齐全,可以卖电,但是国网还是不允许这种行为发生,所以透过政府,环保等手段,说在那种鸟都没有几个的小山区,发电企业噪声污染严重,关停。本来挖矿可以带动小型电力企业存活,但是国网太强大,无奈矿工只有搬走,另外找地方买高价电。

所以各位觉得它浪费能源了么?本来就是产能过剩,卖不出去东西了,经济拉不动了,无奈还是穷地方继续穷,因为被巨型国企打压,民营经济是斗不过国企的。

作为一个矿工我要说一下 我们是汛期找水电站合作我们也是给水电站电费的 就算这些水不用也是流走 你们以为那些比特币是莫名其妙就来的 是我们从正规厂家买的机器 我们又没有偷电 总是说我们浪费能源 无知的喷子喷我吧

不仅没有浪费能源,反而充分利用能源。比特币矿场都建在电力成本低、偏远地区。如果放在城市附近,电费都抵不上挖矿所得。比特币矿场一般选择在偏远的水电站,这些地方发电不仅用不完还输送不出去,有些甚至连电网都上不去,白白浪费。投资水电无论个人还是地方政府都很乐于矿场进驻。抛开比特币本身性质,矿场的出现对当地百利而无一害。

比特币有几个致命的问题得不到答案就无法成为货币。一:全世界有哪个国家替比特币背书担保承认比特币是法定货币?如果没有国家承认,出了问题谁出面承担责任?美国和日本现在能不能确认比特币与美元日元的比价汇率是多少?二: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印钞量都是有一定的额度来对应实际货物商品,比特币有没有额度,如果没有额度的限制监管,谁来保证比特币的真实有效性,幕后操纵者会不会在里面添砂子加水份稀释玩家的财富。三:比特币作为世界性的虚拟货币,它的总部在哪里,由什么公司掌握运营,公司机构的真实性必须要明确,现在为止有没有哪家运营机构出来承认?如果上述最基本的三样条件都没有,那就是一个三无产品,最后的血本无归只能是自认倒霉了。

很多人讲 中国挖了比特币卖到美国 相当于出口电力 但是事实情况呢? 地下钱庄利用资金把比特币炒高 然后转到美国换成美元 买单的是中国人 最后钱存在美国花 如果任由它发展下去 和卖国有何区别

每年耗费能源约170亿千瓦时。2016年中国全 社会 用电量59198亿千瓦时,三峡发电量935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电站每年近五分之一的电都用来挖比特币了。

一个非常不错的问题,现在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比特币的暴涨以及所谓的挖矿,但是却很少知道比特币也属于高耗能产业之一。

援引自比特币消耗指数最新的能源消耗数据显示,目前的比特币全球挖矿产业,一年消耗的电量达350亿度。虽然有部分抗议者批评他们将数据夸大了1.15倍,但这个数字同样是非常令人惊讶的。

比特币到底有多耗能?

简单举个例子,就拿市面上功耗较小的蚂蚁s9的矿机来说算力是13.5t,功耗是1400w 矿机在二十四小时运行的情况下:1.4千瓦*24=33.6度。

很多人对这个数字不太有概念。其实大概就相当于比较节能的空调的用电量,但是比特币矿机是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行的,一年算下来就单台机器耗电量就是非常大的,家用电的阶梯电价成本太高,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可能收益不够电费支出的,所以目前挖矿都会选择在矿场托管,可以拿到便宜电。

一年350亿度的电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据,即使是夸大了一倍有余也是175亿度电量。但是真实的数据肯定远远比这大,大概是目前的世界消耗电量的3%-5%。

比特币的挖矿成本80%来自于电力价格,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理解比特币的成本为何会如此之高,加上每周以6%的难度激增这一用电量还会持续上涨。

说浪费,其实也不一定是浪费,这个是有争议的。

很多人对于挖矿的过程其实并不了解,这里的许多回答也没有介绍,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一说。

比特币系统是一个电子账本,每一个矿工最主要的工作是记账,为了防止这些矿工乱记账,扰乱正常的系统运作,所以出了一道题,这道题有无数个解,谁算出一个,就可以记上去,并且获得一定的奖励。

举个简单的例子,100可以等于50+50,也可以等于1+99,如果题目是,求出两个数,这两个数加起来是100,那么就可以有很多个解,比特币的挖矿就是算类似的一道题,但是这道题比我上面列出来的难多了,只有机器才能解,配置越好的机器,解的越快,解的越快,就越有可能获得奖励,也就是挖出的矿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矿机,这些矿机又为什么要耗这么多电的原因。

那么,用这么多电,是浪费吗?毫无疑问,比特币系统消耗了大量的电力,但问题是,矿场不会开在你家旁边吧,很简单的道理,电费是成本,而收益是基本固定的,那么,电费只有越便宜,这件事才赚钱,所以,人们只会在电最便宜的地方开矿场。

为什么电费在有些地方更便宜呢?因为电的运输是一个麻烦事情,同样的电,从北京运到上海,在高压电线上就得消耗一半,所以远距离传输电力,这个是非常浪费的,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因为地热,风力,河流,可能电的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运不出去,所以只能低价处理,甚至白白浪费,比特币把这个电用起来了,所以并不一定是浪费

最近几年,随着比特币价格一路飞涨,比特币挖矿的耗电量急剧上升。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高耗能的矿机被用于比特币挖矿。一项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月,比特币矿工年耗电达到29万亿瓦时,这相当于全球总用电量的0.13%,比爱尔兰和尼日利亚的耗电量还多,尼日利亚有1.86亿人口。即便是在用电大国美国,比特币矿工消耗的电力也可满足数百万户美国家庭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产生数量将越来越少。2009年“创世区块”给予矿工的奖励是50枚比特币;而今天挖出新区快的矿工酬劳已经降至12.5枚比特币。未来“开采”新的比特币区块,对矿机的算力要求越来越高,设备也越来越昂贵,作为成本大头维持矿场运作的电费也愈来愈高。今年1月,比特币挖矿的预计年耗电量达到39.84太瓦时,短短的一个月后,这一数字攀升至48.37太瓦时。

甚至有分析预计,如果继续按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到2020年时,比特币挖矿将消耗掉世界上的所有电力。

除了浪费电能,比特币挖矿导致的另一问题是碳排放。就是碳排放量。根据地处蒙古的一个靠燃煤发电驱动的比特币矿场数据估算,该比特币矿场每挖掘一块比特币,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000-1300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4000-40000千克/时。

挖矿损耗了大量的电能,碳排放则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比特币挖矿遭到外界不少质疑与批评。

先说答案: 基本没有浪费能源,实际上还解决了一部分弃电问题。

谈浪费能源,主要指比特币等挖矿行为
区块链技术在保证各个节点数据一致性时,采用了各种共识机制,其中最早使用(比特币)也最被为广泛验证为真正安全的共识算法叫做Pow(工作量证明)。

这种共识算法需要依赖大量的算力去确保整个分布式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由于这种共识算法对“去中心化”被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所以社区广泛接受在此过程中消耗一部分能源的理念。

为什么会被称浪费能源
因为早期确实有很多的矿场是黑矿场。

所谓的黑矿场就是在很多发电站(国家不允许私卖)附近盗接电缆进行偷电行为。接入的这些电都是当地消耗不了又输送不出去的。发电站低价卖给矿场俗称“灰电”,完全盗接称“黑电”。

到后来,随着矿场的规模日渐扩大,挖矿消耗的电量剧增。面临这样的问题,矿场不得不去和地方政府合作。

但实际上,这些地方政府(比较贫穷)通常十分欢迎大型的比特币矿场到他们当地落地生产。

因为当地有海量的过剩电力消耗不掉,或者是不便于输出,那么比特币矿场就可以把这部分电用掉,给当地政府带来部分经济收入。

所以说,从经济角度,挖矿行为是利大于弊的。

而挖矿生产出来的比特币,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把这个价值输送到全世界各地。这样一种生产输出价值的方式,实际上是比较环保的。

从能源角度来看,挖矿行为对电力使用是不存在浪费现象的。
结论&观点
比特币挖矿消耗的电不是浪费,挖矿用的电力都有着清晰产权。

这部分电力来源,都是由矿场合法购买,所以不存在法律风险。

同时挖矿生产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了弃电和电力产能过剩的问题,应该叫高效利用电力资源,帮助当地 社会 解决了一些问题。

而我认为: 比特币的价值一部分来源恰好体现在能源消耗带来的转移增值 ,所以整个比特币网络的市值增长也是合乎情理的。

J. 用光伏发电来挖比特币可行吗

电力本质无区别。
光伏还是水利发电本质一样。

只要电费便宜。

一般来说,电费在3毛以上,几乎挖矿是赚不到钱的。

热点内容
比特币以太坊泰达币的区别 发布:2025-07-02 01:04:27 浏览:23
ethzurichsystem 发布:2025-07-02 01:04:25 浏览:985
比特币挖矿的说法 发布:2025-07-02 00:54:02 浏览:481
汇桔网成为区块链备案企业 发布:2025-07-02 00:53:55 浏览:814
哲学元宇宙 发布:2025-07-02 00:51:59 浏览:247
vrt数字货币价格 发布:2025-07-02 00:39:33 浏览:117
异元次宇宙 发布:2025-07-02 00:36:30 浏览:976
矿机挖币什么是正规的 发布:2025-07-02 00:15:15 浏览:379
御银股份为什么是区块链龙头 发布:2025-07-01 23:45:43 浏览:747
eth杠杆交易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发布:2025-07-01 23:35:41 浏览: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