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种行情 » eth项目负责人

eth项目负责人

发布时间: 2022-07-02 22:41:03

1. 著名建筑师是谁

戴帆(DAI FAN)创立了先锋室内与建筑设计事务所——共振设计集团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共振设计集团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也是当代亚洲和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顶级设计集团。曾荣获环球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大奖,在学术界和公众中享有广泛声誉。

2. 《区块链社区运营手册》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区块链社区运营手册》(万晓燕)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scfa

书名:区块链社区运营手册

作者:万晓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

页数:180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区块链社区的运营之道。首先概述社区的定义、发展史及价值,然后介绍不同时期的社区形态;之后重点围绕区块链社区,包括社区的治理、激励、生态,分享运营策略与技巧,并立足于此展望了未来的组织机构;*后深入剖析了BTC、ETH、NEO、EOS四个经典案例。全书包含大量实用的方法和工具,适合区块链领域的开发者、运营者和投资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万晓燕

DIPNET社区发起者,个人IP专家,连续创业者,16年市场营销经验。曾任国内某大型上市公司互联网项目市场负责人,某智能硬件公司首席营销官。国内早期用户运营实践者和研究者,成功运营多个社群。现任通证科技首席运营官。中国政法大学MBA。

孙航

曾就职于中国能源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具有多年的能源行业投研经验。从2016年起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重点关注其在工业、能源及环保领域的落地方式,创建了国内首个关注能源黑科技的工作室——“能源链”。

王征

DIPNET社区理事,通证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传统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转型百城行”专题讲座首席专家,致力于传统企业家的区块链技术布道及应用咨询。为北京、宁波、武汉、深圳、呼和浩特等多地政府人员、企业家及中国政法大学、宁波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区块链应用专题讲座。

3. 以太坊亏了多少人

亏了80%的用户。市值第二的加密货币以太坊自从高点下跌之后,有3131万个以太坊地址处于亏损状态,这占到以太坊地址数的90%。
以太坊价格:以太坊亏了多少人?以太坊为什么大跌?
66%的地址,购买时的价格在211美元至530美元,平均价亏损65%;
14%的地址,购买的平均成本在262美元至352美元,平均价亏损58%;
10%的地址,购买的平均成本在745美元至1340美元,平均价亏损89%;
8%的地址,购买比特币的成本低于目前的价格,
2%的地址,购买成本与目前的市场价位持平。
以太坊亏了多少人?
可以看出,90%持有ETH的地址,亏损幅度在50%以上,也就是腰斩,还有10%左右的,市值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不知道有没有跟风的投资者,如果有的话,被割韭菜的机率恐怕达到百分百了吧,这种教训,2018年已经大家都领略到了吧。
1、最惨应该是这两类人
数字货币交易所推出两个服务,一类是加杠杆服务,一类是网贷服务。凡是占着这两类的人,估计好不了哪里去。
特别是借款投资数字货币的人,日子恐怕更不好过了。
加杠杆一般是专业投资人,反而哪些跟风进来的人,对加密货币市场过度自信,或盲目跟风,不断加码,为了挽救损失,借款入市。
目前来看,结果是比较惨烈的。
2、ICO项目方
当只靠一个白皮书就可以众筹一大笔钱ICO项目被叫停之后,对于那些已经准备很久的项目商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
以前的事例来看,只要上线一个ICO项目,至少可以圈到几千万美元。如果一个项目圈钱低于500万美元,被视为不成功的ICO。
今年1月1日,以德交易所进行历史上最差一次的ICO,只到融到几百万美元的投资。不过一个月后,以德负责人陈军跑路了,以德交易所及其代币也就散了。
不过也难怪,大家都把2017年非常高涨的发展势头,谁也想不到只踏上了2018年才刚刚一个月,市场走势就反转了。
有人对其充满着幻想,是非常有可能的。
那些想靠一本白皮书就可以圈到几千万美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筹备了几个月项目方,这下黄花菜都凉了。这些做早期投资的人,估计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4. 麦拉德 原理

在最新的大学排名中,瑞士的高校在同德国和奥地利的竞争中胜出一筹。
参加此次评比的瑞士高校包括了8所国立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 Lausanne),以及首次参评的若干高等专科学院的共计11个专业
瑞士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本周四公布的一份由旨在促进瑞士教育质量的swissUp基金会列出的最新大学排名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证明。至少在自然科学、医学和信息学领域可以这样说。

SwissUp的相关项目负责人马里林内·麦拉德(Maryline Maillard)对swissinfo的记者强调:“并不是只有那些促进经济的热门专业才成为这次调查的对象。去年我们调查了法律及经济专业的情况,而明年我们准备将注意力放在社会科学和理工科专业上。”

按照该报告的结果来看,同德国和奥地利相比,所有被调查的瑞士大学在人类医学和牙科医学方面都给学生提供了更出色的教学辅导,其中在人类医学方面,伯尔尼大学以及日内瓦大学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条件表示十分满意。
苏黎世和洛桑在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牙科医学领域,所有4所瑞士大学的系科在同德国和奥地利同类高校的比较中都明显占优,而这4所大学在同瑞士国内同类大学的比较中差距则并不明显。

在研究领域,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Lausanne)在精密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显得出类拔萃。在医学领域领先的则是苏黎世大学。
高等专科学院成绩垫底
在信息学领域,弗里堡技术与建筑专科学院(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Architektur Freiburg),在教师声誉和学生满意度方面名列前茅。同样排名靠前的还有卢塞恩技术与建筑专科学院(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Architektur Luzern)以及拉波斯维尔技术专科学院(Hochschule für Technik Rapperswil)。

此外,第一次参评的瑞士高等专科学院在学生满意度方面明显低于他们在德国和奥地利同类高校中的同学们。

以上这些评比结果是由swissUp、瑞士大学校长联席会议(CRUS)、瑞士高等专科学院校长联席会议(KFH)以及德国高校发展中心(CHE)联合调查得出的。
国际间比较
该项大学排名自2001年以来每年都会由swissUp主办一次,但开始进行国际间的比较这还只是第二次。为什么国际间比较的对象只限于德国和奥地利呢?

“德国高校发展中心本来已经主动向法国及意大利各高校发出了邀请,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应” ,马里林·麦拉德(Maryline Maillard)表示。同这些国家共同展开合作当然是很值得期待的事情,但是近期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该份大学排名的首要目标是为了给瑞士的青年学生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这位swissUp的项目负责人继续说,“也许通过这一举动,我们也能够吸引那些迫切想要求学的外国学生到瑞士来读书”。

5. defi表是什么

机动车上用的,常用的有油温、油压、水温、排温、涡轮等等

6. 以太坊创始人buterin是哪个国家

以太坊创始人buterin是俄国人。

2013年年末,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启动了项目。2014年7月24日起,以太坊进行了为期42天的以太币预售。2016年初,以太坊的技术得到市场认可,价格开始暴涨,吸引了大量开发者以外的人进入以太坊的世界。中国三大比特币交易所之二的火币网及OKCoin币行都于2017年5月31日正式上线以太坊。

(6)eth项目负责人扩展阅读:

2011年布特林17岁在读高中时,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认识到了比特币,对于这一种新鲜的东西,布特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种完全分布式的货币,布特林开始阅读比特币论坛和技术资料。并从事写比特币博客文章的工作以赚取比特币,虽然当时时薪仅2美元一小时。

当他赚了20个BTC时,拿了8.5个用来买一件衬衫。但他在那个时候意识到,如果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加入比特币社区,那么便可以创立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并且区块链的应用并非仅限于加密货币,适用于各行各业。此后,布特林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2011年后期,布特林在社区开始渐渐有了名气,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人邀请他作为联合创始人一起创立了《比特币杂志》,并且担任首席撰稿人。

7. 刘道军的人物简介


刘道军,男,1969年11月生,博士,化学教授。1992年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工业分析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马季铭教授从事混合反胶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1998年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1998年11月至1999年12月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ETH)材料系做博士后,从事囊泡辅助的氨基酸和多肽的缩聚研究。2000年5月至2003年6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KULeuven)化 学系De Schryver教授课题组从事研究工作,研究课题为树状高分子的自组装和光化学研究。其后转至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Crooks教授课题组继续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微流体体系中生物大分子的微电化学检测。2004年7月回国到汕头大学医学院化学教研室任教,承担临床医学本硕全英班《基础化学》及其它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多门课程教学工作,多次获得医学院优秀授课教师奖。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核心成员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0余篇被Macro. Rapid Commun., Macromolecules, Langmuir等著名SCI期刊收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8. 远迈基金收益率怎么

在最新的大学排名中,瑞士的高校在同德国和奥地利的竞争中胜出一筹。 参加此次评比的瑞士高校包括了8所国立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 Lausanne),以及首次参评的若干高等专科学院的共计11个专业 瑞士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本周四公布的一份由旨在促进瑞士教育质量的swissUp基金会列出的最新大学排名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证明。至少在自然科学、医学和信息学领域可以这样说。 SwissUp的相关项目负责人马里林内·麦拉德(Maryline Maillard)对swissinfo的记者强调:“并不是只有那些促进经济的热门专业才成为这次调查的对象。去年我们调查了法律及经济专业的情况,而明年我们准备将注意力放在社会科学和理工科专业上。” 按照该报告的结果来看,同德国和奥地利相比,所有被调查的瑞士大学在人类医学和牙科医学方面都给学生提供了更出色的教学辅导,其中在人类医学方面,伯尔尼大学以及日内瓦大学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条件表示十分满意。 苏黎世和洛桑在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牙科医学领域,所有4所瑞士大学的系科在同德国和奥地利同类高校的比较中都明显占优,而这4所大学在同瑞士国内同类大学的比较中差距则并不明显。 在研究领域,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Lausanne)在精密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显得出类拔萃。在医学领域领先的则是苏黎世大学。 高等专科学院成绩垫底 在信息学领域,弗里堡技术与建筑专科学院(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Architektur Freiburg),在教师声誉和学生满意度方面名列前茅。同样排名靠前的还有卢塞恩技术与建筑专科学院(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Architektur Luzern)以及拉波斯维尔技术专科学院(Hochschule für Technik Rapperswil)。 此外,第一次参评的瑞士高等专科学院在学生满意度方面明显低于他们在德国和奥地利同类高校中的同学们。 以上这些评比结果是由swissUp、瑞士大学校长联席会议(CRUS)、瑞士高等专科学院校长联席会议(KFH)以及德国高校发展中心(CHE)联合调查得出的。 国际间比较 该项大学排名自2001年以来每年都会由swissUp主办一次,但开始进行国际间的比较这还只是第二次。为什么国际间比较的对象只限于德国和奥地利呢? “德国高校发展中心本来已经主动向法国及意大利各高校发出了邀请,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应” ,马里林·麦拉德(Maryline Maillard)表示。同这些国家共同展开合作当然是很值得期待的事情,但是近期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该份大学排名的首要目标是为了给瑞士的青年学生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这位swissUp的项目负责人继续说,“也许通过这一举动,我们也能够吸引那些迫切想要求学的外国学生到瑞士来读书”。

9. 如塞西尔·巴尔蒙德般的著名结构师有哪些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代表性。一个建筑系的学生会问“著名建筑师有哪些吗?”不会,因为随便找一个建筑系学生,他至少也能说出柯布、密斯、赖特、安藤、扎哈、赫尔佐格、库哈斯、妹岛、王澍……但是,随便拉一个结构工程系的学生,问他著名的或者说优秀的结构工程师有哪些,怕是很难说出几个。

我不想讨论原因,只想做点能改变这一尴尬现状的事情。

结构工程师的种类很多:学术界工业界双栖、乐于为建筑师跨刀的、不理建筑师自己单干的、自己建筑结构两门抱的、会结构设计并且还很不错的建筑师……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整个近现代结构工程的历史里,时间跨度也很大,我把时间界定在活跃在20世纪初以后的工程师,活跃在19世纪的布鲁奈尔、艾菲尔、罗布林、泰尔福特等等,暂时不包括在内。
而且,由于中文资料的不完备,很多人没有中文译名,或者不同的版本里有不同的中文译名,我就一律写英文姓名,有中文译名的我会追加注明。另外,结构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里列出的代表作,是说结构工程师做出了主导性的、决定性的工作和贡献,而不是说所有的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以下是我的个人榜单 TOP20,按出生年份排序,也算是一个结构工程发展历史的回顾。个人偏见和偏好,不足为凭,仅供参考。
——————————————————————————
Vladimir Shukhov(1853~1939)。舒霍夫老师绝对是大神级的存在,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追捧特斯拉,却无人知晓舒霍夫。舒霍夫是梁、壳和膜体系在弹性理论下的应力应变实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的先驱。借助这一领域的研究,他创造性的发展了双曲壳塔、网状壳体、张拉结构、栅格壳体以及储油罐、输油管、工业锅炉塔架、船只和驳船等各种各样的结构体系。此外,他还是一位化学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和设备工程师,他设计了石油的“舒霍夫裂解”的工艺流程、新型油泵、使用裂解油渣作为燃料的新型锅炉、巴库油田的输油管网、好几座城市的主干给排水网络……此外,可能有建筑师熟悉梅尔尼科夫这个名字,舒霍夫在多个建筑项目中与梅尔尼科夫合作,为梅尔尼科夫跨刀。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屹立在俄罗斯大地上的独具匠心的“舒霍夫”双曲壳塔。

Robert Maillart(1872~1940)。Maillart 毕业于苏黎世联邦高工 ETH,是混凝土结构的先驱,也是 David Billington 非常推崇的结构工程师。在那个混凝土刚刚开始兴起的年代,Maillart 赋予了混凝土结构灵性和活力,发明了无梁楼盖、蘑菇柱帽。更为突出的成就是他的混凝土桥梁设计,尤其是混凝土三铰拱,堪称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旷世之作 Salginatobel 桥被国际桥协评为20世纪最优美的桥梁,被 ASCE 列入土木工程历史遗产。Maillart 对图解分析的娴熟应用,我觉得依然能够给现在的工程师启发和创意。

Othmar Ammann(1879~1965)1964年美国国家科学奖。Ammann 也是苏黎世联邦高工 ETH 的毕业生,与 Maillart 一样师从 Wilhelm Ritter 教授。此后在美国执业,作为一位顶尖桥梁工程师,Ammann 的根据地在纽约,设计了连接曼哈顿、纽约、新泽西的众多大跨桥梁,包括 George Washington 桥、Bayonne 桥、Verrazano-Narrows 桥、Bronx–Whitestone 桥、Triborough 桥。Ammman 作为顾问也参与了金门大桥的设计工作。

Eugene Freyssinet(1879~1962)1957年 IStructE 金奖。与同时代的 Maillart 并称为混凝土双子星,预应力混凝土的开拓者。完成了大量的设计作品,包括自锚悬索桥、混凝土拱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刚构桥等等。与坪井善胜、莱昂哈特类似,Freyssinet 的公司培养出了 Michel Virlogeux、Jean Muller、Michel Placidi 等优秀法国结构工程师。FIB 的结构混凝土奖章以 Freyssinet 的名字命名。

Pier Luigi Nervi(1891~1979)1967年 IStructE 金奖。“混凝土诗人”之一的奈尔维,出生于意大利,毕业于博洛尼亚大学。奈尔维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完善了混凝土的设计理论,借助着二战之后百废待兴、大兴土木的形势,成功的让混凝土成为了主流的建筑结构材料,让高层混凝土剪力墙体系成为了主流的解决方案。作为结构工程师,奈尔维以混凝土薄壳、肋壳、折板薄壳见长,并且对混凝土预制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设计建造的壳体,不仅美观、受力合理、用料节省,而且工期短、预制化程度非常高。代表作包括罗马奥运会的大小体育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厅。

Sir Ove Arup(1895~1988)1973年 IStructE 金奖。阿鲁普爵士出生于英格兰,毕业于丹麦工业大学,此后创办了自己的工程公司,二战中为盟军建造了一些预制混凝土的临时港口。之后创办了著名的奥雅纳工程咨询公司,时至今日,奥雅纳的业务遍布全球,已经是工程咨询设计领域的巨头。阿鲁普本人在商业、管理方面的才能令人惊叹。此外,作为结构工程师,阿鲁普主持设计的代表作包括高层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的早期试水之作 Highpoint I、悉尼歌剧院、Kingsgate 步行桥。阿鲁普本人非常喜欢 Kingsgate 步行桥,他去世后,家人按照他的愿望在这座桥上撒下了他的骨灰。

Eardo Torroja(1899~1961)。托罗哈也是一位混凝土诗人,国际空间结构协会 IASS 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在西班牙工程师群星中,他上承高迪,下启坎德拉。托罗哈擅长混凝土壳体、悬挑、空间网格壳体、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和分析,在西班牙内战前后等困难时期用最少的材料、最低的造价完成了很多优美的作品。国内罗福午教授最是推崇托罗哈,《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一书专门列举了托罗哈的作品集。IASS 的终身成就奖以托罗哈的名字命名,颁发给对空间结构工程做出贡献的结构工程师。

Yoshikatsu Tsuboi(坪井善胜)(1907~1990)1976年 IASS 托罗哈奖,曾任 IASS 主席。坪井善胜是杰出的日本工程师,在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那个黄金时代,坪井善胜和建筑师丹下建三合作,完成了很多标志性的工程,包括东京奥运会代代木体育馆、大阪世博会场馆。同时,坪井善胜堪比日本的莱昂哈特,致力于培养年轻工程师,在注重师承传统的日本业界堪称一代宗师。坪井善胜也参与了很多 IASS 的工作,IASS 专门设有坪井善胜优秀论文奖。

Fritz Leonhardt(1909~1999)1975年 IStructE 金奖,1981年 IABSE 国际桥协奖章。莱昂哈特先后就读于普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此后在斯图加特大学任教,同时也有自己的工程咨询公司。他是施莱希的导师和引路人,施莱希的职业生涯就是在莱昂哈特公司起步。莱昂哈特对现代斜拉桥、混凝土电视塔、箱梁桥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明完善了顶推施工方法,设计了大量的优美的悬索桥、斜拉桥和混凝土塔。莱昂哈特的作品还包括著名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德国工程师协会的结构工程师奖项以莱昂哈特的名字命名。

Felix Candela(1910~1997)1960年 IStructE 金奖。坎德拉也算是个懂结构的建筑师,但是懂的非常好,可能超过了很多结构工程师。坎德拉最为著称的是他的混凝土薄壳,几乎把混凝土壳体的美丽和优雅发挥到了极限,代表作包括 Los Manantiales 餐厅、L'Oceanogràfic 餐厅、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场馆。传奇之作 Los Manantiales 餐厅的花瓣形壳体跨度30米,厚度仅仅4厘米,令人叹为观止。

Tung-Yen Lin(林同炎)(1912~2003)美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林同炎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来也在该校任教。林同炎最大的成就是他对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预应力在实际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ASCE 将自己的预应力混凝土奖项命名为林同炎奖。同时,林同炎也有自己的工程咨询公司,工程设计包括在尼加拉瓜地震废墟中屹立不倒的美洲银行大厦、若干桥梁工程。此外,还有未建成的停留在图板上的 Ruck-A-Chucky 曲面曲线悬索桥。

Heinz Isler(1926~2009)1996年 IASS 托罗哈奖,2006年 Freyssinet 奖。Isler 也是苏黎世联邦高工 ETH 的毕业生,一生致力于混凝土壳体的设计和建造,守护着混凝土薄壳最后的荣耀,在美丽的瑞士留下了许多更美丽的混凝土壳体。他对模型设计无比钟爱,很多工程的设计都是用缩尺模型进行研究,比如一张薄膜,按照支撑条件吊挂好,然后浇上水放在室外,第二天早上,水都冻成了冰,把这个薄膜反过来,这块冰的形状就是混凝土壳体的初始合理构型。据说,Isler 老师的小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小模型,Isler 老师还修了一个小铁路模型,搭配小桥梁模型,玩具火车每天穿行其中,这样的生活,想想就令人神往。

Christian Menn(1927~),2009年 IABSE 国际桥协奖章。Menn 是一位极其优秀的桥梁工程师,任教于瑞士苏黎世联邦高工 ETH,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预应力混凝土。此外也有大量的工程实践,主要以混凝土桥见长,尤擅板式斜拉桥、矮塔斜拉桥等等,建成作品有一百多座,代表作包括 Ganter Bridge、Sunniberg Bridge。

Leslie E. Robertson(1928~) 2004年 IStructE 金奖,2004年 Khan 终身成就奖,2011年 IABSE 国际桥协奖章。Robertson 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 LERA 理雅的创始人,超高层结构专家。代表作包括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2001年毁于9.11恐怖袭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中国银行大厦。Robertson 跟贝聿铭合作颇多,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日本美秀美术馆的结构顾问均为理雅。

Fazlur Khan(1929~1982)1982年 IABSE 国际桥协奖章,美国工程院院士。Khan 出生于孟加拉,在美国 UIUC 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 SOM 工作,是 SOM 的合伙人。可以说 Khan 是高层建筑的一代宗师,提出并且完善了筒体、桁架筒体、束筒的概念,让 SOM 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领头羊,让人类可以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突破400米大关。Khan 同时还提出了电梯分区分段运行和电梯转换层的设计思路,解决了超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问题。代表作包括雄踞世界第一高楼名号近30年、束筒体系的西尔斯大厦、桁架筒体的汉考克中心。在他英年早逝之后,美国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的终身成就奖以他的名字命名,颁发给对高层结构工程作出贡献的结构工程师。

Jorg Schlaich(1934~)1990年 IStructE 金奖,2002年莱昂哈特奖,1991年 IABSE 国际桥协奖章,2004年 IASS 托罗哈奖,美国科学院院士。我是施莱希老师的脑残粉,如假包换。就像郑板桥的“青藤门下牛马走”,我也很想给自己刻一个这种印章。施莱希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教授,学术成就包括完善了混凝土的 Strut-and-Tie 模型。更突出的工作是他的工程实践,优秀作品无数,而且花样繁多,包罗万象,大项目做的经济合理,小项目做的别出心裁。青马大桥、孟买大桥、A380 车间、汉诺威世博会展馆、各种跨线桥、各种人行桥、各种折叠桥、各种可折叠可收放屋面、各种玻璃幕墙和索穹顶……此外,他还关注能源问题,致力于研发太阳能电站相关技术,完善了热空气流动型的太阳能电站的工艺和结构,并且已经在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付诸实施。此外,施莱希老师跟爱因斯坦、福尔摩斯这些高智商大神们一样,也爱拉小提琴。

Cecil Balmond(1943~)。至少我个人觉得,巴尔蒙德其实更接近于一个懂结构设计的建筑师,而且接近的很严重。巴尔蒙德是奥雅纳的副主席,目前负责奥雅纳的 AGU 高级几何学小组,此外还是哈佛、耶鲁的客座教授。巴尔蒙德出生于斯里兰卡,后来在英国读书,先后就读于南安普顿、帝国理工。巴尔蒙德最为著名的就是他与库哈斯、伊东丰雄、西扎等新锐建筑师的合作,将很多纸面上的炫目之作变成了现实。代表作 CCTV 新楼、蛇形画廊。巴尔蒙德很有才情,写过好几本书,Number 9,Element,Informal,此外还热爱音乐,当年可是在吉他手和结构工程师之间忍痛割爱放弃了吉他手。如果你觉得 CCTV 大裤衩已经超越你的想象了,请看它右边那一个。

Michel Virlogeux(1946~)1996年 IStructE 金奖,1999年莱昂哈特奖,2003年 IABSE 国际桥协奖章,2006年 Freyssinet 奖,法国科学院院士。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科桥路学院。Virlogeux 起步于 Freyssinet 的工程公司,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桥梁工程师,尤其擅长体外预应力、斜拉桥,代表作世界第一高的米约高架桥、诺曼底大桥等等。

Santiago Calatrava (1951~)1992年 IStructE 金奖。卡拉特拉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高工 ETH,是典型的建筑结构两门抱的工程师加建筑师,作品着眼于结构的表现力和雕塑感,灵感往往来自于仿生学,追求的是动感的平衡,非常擅长可折叠可转动结构的设计。作品包括各种人行桥、景观桥、交通建筑、艺术场馆等等。斋藤公男在他的《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一书中讲过这么一个段子,两位教授碰面,谈到卡拉特拉瓦,其中一位立马单腿金鸡独立,身体下弯,双臂伸展,做了一个瑜伽动作,两人相视一笑。这就是卡拉特拉瓦的个人独特标记。

William F. Baker(Bill Baker)(1953~)2010年 IStructE 金奖,2009年莱昂哈特奖,2008年 Khan 终身成就奖。毕业于 UIUC,SOM 合伙人,顶尖的高层结构专家。代表作世界第一高的迪拜哈里发塔、伦敦 Exchange House、芝加哥 Trump 大厦、南京紫峰大厦、迪拜无限塔。

——————————————————————————
If you want to build a ship, don't drum up people to collect wood and don't assign them tasks and work, but rather teach them to long for the endless immensity of the sea.
—— 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

10. 张涛的研究概况

[1] 国家973项目 主要成员 2010年1月至今
[2] 国家863重大专项 课题组副组长 2009年7月至今
[3] 国家航空基金项目 项目负责人 2008年10月至今
[4]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横向课题 主要成员 2008年5月至今
[5] 多种神经生理信号同步实时自动处理与评价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课题 项目负责人 2008年1月至今
[6] 基于网络知识平台的异种多机器人系统的智能控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项目负责人 2008年1月至今
[7] 国家863重大专项 项目负责人 2008年1月至今
[8] 多信息源综合导航系统技术研究 横向课题 主要成员 2007年10月至今
[9] 国家863重大专项 课题组副组长 2007年1月至今
[10] Development of a Degradation Prediction Method 国际合作 项目负责人 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
[11] Symbiotic Autonomous Human-Robot System 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COE重点研究项目 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
[12] Intelligent Mobile Information System 与日本NTT公司合作项目 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
[13] Distance Ecation System 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关于E-Learning重点研究项目 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
[14] Human Assistance Robots Developement 日本新世纪战略型技术转移事业重点研究项目 2002年4月至2003年9月
[15]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in Robotics 与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合作项目 1999年10月至2003年9月
[16] Optimal Decision of Power System Maintenance 与日本九州电力公司合作项目 1999年10月至2003年9月
[17]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of SDMA Systems 德国研究基金项目 1997年8月至1998年9月
[18] 人工神经网络的故障容错性分析与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5年9月至1999年9月
[19] 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树自动生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5年9月至1997年10月
[20] 基于故障注入法的容错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评价 国家航天基金项目 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 [1] 张涛. 机器人引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张涛. 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Tao Zhang, Christophe Agueitaz, Yun Yuan, Haruki Ueno. Recent Advances in Multi-Robot Systems. I-Tech Ecation and Publishing,2008
[4] T. Zhang, V. Ampornaramveth and H. Ueno. Instrial Robotics: Theory, Modelling & Control. PIV pro literature Verlag Robert Mayer-Scholz,2007
[5] Tao Zhang (Authors of Japanese version: Masatoshi Nakamura, Satoru Goto and Nobuhiro Kyura). Mechatronic Servo System Control: Problems in Instries and their Theoretical Solutions (English version).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4
[6] Yicheng Liu, Tao Zhang, Jingyan Song, Bin Liang. Adaptive spacecraft attitude tracking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similar skew-symmetric structur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Vol.23, No.2, pp.227-234, 2010.
[7] Yicheng Liu, Tao Zhang, Jingyan Song, Bin Liang.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similar skew-symmetric structure for nonlinear plants.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Vol.12, No.1, pp.71-83, 2010.
[8] Tao Zhang, Yi Zhu and Jingyan Song. Real-time motion planning for mobile robots by means of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method in unknown environment. Instrial Robo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Vol.37, No.4, pp.384-400, 2010.
[9] Lihui Geng, Deyun Xiao, Tao Zhang, and Jingyan Song. Worst-case identification of errors-in-variables models in closed loop.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2010.(Accepted, In press)
[10] Lihui Geng, Tao Zhang, Deyun Xiao and Jingyan Song. Attitude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on-orbit satellites. Aircraft Engineering and Aerospace Techn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Vol.81, No.2, pp.149-154, 2009.
[11] Yicheng Liu, Tao Zhang, Jingyan Song, Khan, M Juna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high-order descriptor linear systems based on requirements on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disturbance rejectio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13, pp.7, pp.364-373, 2009.
[12] Tao Zhang and Haruki Ueno. Knowledge model-based heterogeneous multi-robot system implemented by a software platform. Knowledge-Based Systems,vol.20, no.3, pp.310-319,2007.
[13] Tao Zhang and Haruki Ueno. Knowledge model-based adaptiv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robots for a symbiotic human–robot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ntrol,vol.1, no.1,2007.
[14] Md. Hasanuzzaman, T. Zhang, V. Ampornaramveth, H. Gotoda, Y. Shirai and Haruki Ueno. Adaptive visual gesture recognition for human-robot interaction using a knowledge-based software platform.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vol.55, pp.643-657,2007.
[15] Tao Zhang and Masatoshi Nakamura. Neural Network-Based Hybrid Human-in-the-Loop Control for Meal Assistance Orthosi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vol.14, no.1, pp.64-75, 2006.
[16] Md Hasanuzzaman, T. Zhang, V. Ampornaramveth and H. Ueno,. Gesture-based human-robot interaction using a knowledge-based software platform. Instrial Robot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vol.33, no.1, pp.37-49, 2006.
[17] Tao Zhang and Masatoshi Nakamura. A hybrid neuro-inverse control approach with knowledge-based nonlinear separation for instrial nonlinear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vol.13, no.5,pp.840-846, 2005.
[18] Tao Zhang, Masatoshi Nakamura, Satoru Goto and Nobuhiro Kyura. High accurate contour control of an articulated robot manipulator using a gaussian neural network. Instrial Robot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vol.32, no.5, pp.408-418, 2005.
[19] Tao Zhang and Haruki Ueno. A frame-based knowledge model for heterogeneous multi-robot system. IEEJ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Systems,vol.125, no.6, pp.846-855, 2005.
[20] Tao Zhang and Masatoshi Nakamura. Reliability-based optimal maintenance scheling by considering maintenance effect to rece cost.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vol.21, no.2, pp.203-220, 2005.
[21] Md Hassanuzzan, T. Zhang, V. Ampornaramveth, G. Gotoda, Y. Shirai and H. Ueno. Knowledge-based person-center human-robot interaction by means of gestur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vol.4, no.4, pp.496-507, 2005.
[22] Tao Zhang and Masatoshi Nakamura. Analysis on dimensional rection method for reliability assessment with few data by means of multiple factors. IEEJ Transactions on Power and Energy,vol.124, no.10, pp.1209-1216, 2004.
[23] Masatoshi Nakamura and Tao Zhang. Nonlinear controller construction based on a model with state-depended representation for nonlinear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vol.35, no.3, pp.151-158, 2004.
[24] Tao Zhang and Masatoshi Nakamura. Master-slave interrelative model for human assistance robo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Friendly Welfare Robotics Systems,vol.4, no.3, pp.28-39, 2003.
[25] Tao Zhang, Masatoshi Nakamur and Hironori Hatazaki. Determination of proper maintenance intervals for equipmen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tenance times and reliability. IEEJ Transactions on Power and Energy,vol.122, no.8, pp.909-917, 2002 (Japanese).

热点内容
海鲜区块链 发布:2025-07-02 22:40:10 浏览:108
马云怎么看数字货比特币现金 发布:2025-07-02 22:16:53 浏览:118
比特币预警 发布:2025-07-02 21:43:09 浏览:312
eth代币怎么查 发布:2025-07-02 21:41:37 浏览:652
云算力租借平台 发布:2025-07-02 21:27:08 浏览:652
币圈什么是影线 发布:2025-07-02 21:24:38 浏览:596
元宇宙概念股票有哪些版本 发布:2025-07-02 20:55:24 浏览:314
修改routeeth0并生效 发布:2025-07-02 20:43:34 浏览:908
比特币支付购买东西 发布:2025-07-02 20:15:55 浏览:29
12年年底比特币价格 发布:2025-07-02 20:12:04 浏览: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