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硕士去ETH读博
1. 保研的时候选择直博真的是无奈之举吗
保研的时候选择直博真的是无奈之举的。
名校本科生几乎清一色都不选择直博,而是优先保研,选择直博很大一部分都是普通学校学生。
好的导师直博位置(数量很少)早被本校最优秀的本科生在大二大三时候就填满了,这些学生本科就大概确定好了将来要走哪方向的路。
普通的保研位置(数量中等)给大部分排名中上中等中下的本校学生占满,他们把选择的机会从本科延迟到硕士再做选择,硕士三年能想明白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适合就直接转博,或以更好的资历申请出国,不适合的直接拿硕士学位工作。
比较差的直博位置(数量很多)给外校直博生。每个教授的博士位置都是限定的,并不是说好导师就给多几个名额差导师就给少几个名额。
事实是好导师和坏导师只要级别一致博士名额差距很小,这就导致了很多入行很早的教授自己早已没有科研能力了,但手里还一堆博士名额,他们肯定是招不到本校最优质的生源的,因为上过他们课认识的都知道这些老师的科研水平,本校生没人愿意跟,外校生在别的学校混了四年一身好绩点啥也不知道直接被骗进来。
千万别被名校头衔top2光环,五年直接博士毕业时间短之类的迷惑,以前也觉得硕士三年为何不多熬两年直接博士毕业,事实是三年硕士五年博士还是10年博士都不重要。
你的人生很长,五年前你以为你只需要五年时间就能拿到一个博士头衔,五年后你发现你浪费了五年时间在一条错误的人生轨迹上行走,读博这个东西相当于一张门票,你可以在人生任意一个时间节点选择读博,但是一旦用了这张门票你以后很大概率就没机会再得到一张新的门票了。
你看那些国内外老教授七八十岁了每年还好几篇文章产出,所以真不用太看重这些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真的太不重要了,而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做概率学者的履历,他国内德语本科毕业后去德国又读了个数学本科,然后在ETH完成了概率方向的硕博,现在在牛津做博后。所以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最后你都能到一个大概理想的水平(或高或低),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2. 结婚是不是真的该找一个条件好的家庭
作为一个已经结婚六年多的女性来说,以我的经验来看,真的觉得结婚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除了两个人感情好之外,两个人性格还有思想观念比较合拍之外,另外家庭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如果家庭条件不好的话,这样也会对自己婚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就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所以结婚之后还是会闹到离婚的地步。
当然这个条件好,并不是说只在经济上的一个好,还有家里的一些家庭关系。比如说对象的父母是比较讲理的人,是比较开明的人,不会揪着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叨叨没完的那种。如果是无理取闹的话,这样的家庭肯定也是不好的,而且如果父母和对象的兄弟姐妹关系比较和谐的话,这样的家庭是就比较和睦,结婚以后自己和他们相处也会比较和谐一些,这样的话,大家生活在一起也能够愉快。
当然,还有就是家庭成员没有太多的不良嗜好,特别是不能有赌博这方面的嗜好。如果一个家庭当中有一两个人都是好赌的话,这样子肯定迟早都会把家给败光的,所以这种家庭肯定自己也要考虑清楚才行,因为如果自己嫁过去可能就是一个在坑,想出来又不是那么容易。
3. 瑞士比较知名的理工科大学有哪些我本科的专业是地质类的,想出国读研究生,请贵人相助
瑞士,好学校就是EPFL和ETH了吧。地质好不好你得自己查了
费用相当贵,举个例子,其他地方可乐一瓶33cl的都是1欧左右,瑞士一般都三欧。在瑞士同学的phd奖学金都是3500欧,其他地方都是1600左右,这个钱是按照当地生活水平来说的,你就可以知道到底多贵了。
生活环境相当好,看图片瑞士风光就知道了。
申请条件这个,eth大牛校很难去,而且一般虽然不说但是如果你不懂德语不要你。EPFL比较好去一点,985学校排名前20%,然后配合上英语成绩基本可以了我感觉
4.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相当于国内那个大学
很多人可能以为,发达工业国家最好的理工科大学,水平肯定强于中国最好的大学,其实未必。我来提供一点不同的意见,针对老欧洲擅长的电气工程(强电)领域(西欧有着SIEMENS、Schneider以及ABB等电力领域知名企业)。这里拿欧陆第一名校ETH(强于RWTH)和国内“电气四虎”清华西交等作对比,观点引用自知乎上的清华本硕、ETH和EPFL读博的舌战群诸葛学长。
强电领域主要有电力系统、高压与绝缘、电机、电力电子这几个方向,在去年的时候跟这位清华的学长交流了一下,最起码在电力系统和高压这两个领域,清华是肯定强于ETH的;电力电子的部分领域上是ETH强(不过PES的Kolar教授快退休了,退休后ETH这块的水平也有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下面再引用学长的一段话
电气工程这一行说到底需要依靠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国力,这一点显然是ETH无法提供的,近些年出了国以后发现国外名校的研究水平还不如国内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就我这大半年的认识,ETH除了Kolar组的中小功率电力电子之外,在高压、电力系统、大功率电力电子、半导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其实都不如国内高校。即便是最强的电力电子方向,过几年Kolar教授退休后发展前景也是未知数。这一方面是规模的原因,例如电力系统方向ETH这边只有一个教授和十几个学生,清华这边光教授就三十多个。另一方面是国内高校拥有更加充沛的资金,,有国家电网提供的资源和项目,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一个新的拓扑或者控制策略,ETH这边一般完成了仿真或者小尺寸实验后发篇文章就算结束了,但在国内完全有机会将其应用到真实的系统中。单纯考虑发文章走学术路线的话我待在清华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我来瑞士纯粹是因为不喜欢北美和国内的环境且瑞士这边工作机会较多
5. 国内本科毕业可以申请欧洲学校的博士学位吗
你可以先去读个Master,然后认识个好的导师,转成博士。不要心急一口吃个胖子,在国外,见到导师以后再选择,比你在国内通过邮件找个导师容易多得多,奖学金(工资)也好商量。
6. 瑞士ETH的博士对申请人本科绩点有要求吗
两种情况:
你们学校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算法能被美国学校普遍接受,那你只能使用你们学校的GPA,学校计算时不去掉也没办法。如果政治考的很差的话可以额外附一份GPA核算,注明舍去政治。
如果学校影响没那么大,可能你申请的学校会用他们自己的办法核算你的成绩。算不算政治要看他们了。
无论是哪一种,一般情况下都是无所谓。读博看的首先是你的科研经历和研究成果,其次才是GPA,gpa的话,专业Gpa要比总Gpa更重要。录博士不像录硕士,老板会看申请者的每门成绩。当然确实有连政治分都比较的奇葩老板,但大多数是不会在意政治的,甚至同状况挑政治分低的学生。
一句话说就是没必要在意这个,如果学校要只计算有政治的是没办法的,实在太低可以额外附上去政治的Gpa。
7. 读博,去哪所学校好想去一个学校好给钱多的学校,如果好移民更好了
东大与联邦工学院二选其一。想移民的话,日本比较麻烦时间长,8年。没有申请过没过加拿大的学校吗?
8. 国内在读硕士可以申请ETH硕士吗
入学选校选专业,询问学校/专业等情况好不好,你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579069/ ,看系统中有多少与你情况相似的学生成功申请了这个学校或者那些专业,自己对比参考一下,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
9. 结婚是不是真的该找一个条件好的家庭
不是。
结婚重点看对方的人品,对方家庭条件不是不重要,只是比条件更重要的是人品,包括整个家庭人的人品,然后是二人的三观,最后才是家庭条件。
因此,结婚更应该考虑结婚对象,只要对方人品好,有能力而且对你好的,二人生活一定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