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alinuxeth0设置
『壹』 zynqmp 怎么将linux系统下载到emmc
1,vivado硬件配置,要选择EMMC代表的SD1;
2,编译petalinux:执行petalinux-config。
(1)选择Subsystem AUTO Hardware Setting
-> Advanced bootable images storage settings
->boot image settings;
选择primary flash,这里是将BOOT.bin设置为从qspi flash启动
(2)选择Subsystem AUTO Hardware Setting
-> Advanced bootable images storage settings
->kernel image settings;
选择primary sd,进入后我们看到这里实际就是设置image.ub的存放区域。
(3)选择Image Packaging Configuration,设置启动启动文件系统所在位置;
在设置启动方式的时候,如下两张图这样设置读取根文件系统的位置/dev/mmcblk1p2。
(4)设置你的驱动然后编译,依次执行:petalinux-config -c kernel;petalinux-config -c rootfs;
petalinux-build;petalinux-package --boot --fsbl ./images/linux/zynq_fsbl.elf --fpga --u-boot --force;
3,做之前先分区(把EMMC分区),先做一个SD卡启动的petalinux文件,
petalinux系统在zynq上面启动起来以后就进行如下分区:即是mmcblk1分为mmcblk1p1和mmcblk1p2
具体步骤如下:
(1) 把EMMC进行分区,执行命令: fdisk /dev/mmcblk1
(2)使用n命令,添加一个新的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选择p,添加主分区
,(3)选择分区号,选择1,
Partition number (1-4): 1 // 选择分区号
First cylinder (1-238592, default 1): Using default value 1 // 选择分区的第一个柱面,选择1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38592, default 238592): Using default value 238592 // 选择最后一个柱面
注意:1-238592,first要选第一个数,last要选择的比238592小,其中1024就是表示1M
(4)使用t命令,设置分区格式
Command (m for help): t
Selected partition 1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b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1 to b (Win95 FAT32)
(5)使用w命令,保存配置,必须保存配置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6)使用对应文件系统工具对分析进行格式化(只能在debian里面才能识别命令)
mkfs.fat /dev/mmcblk1p1 设置为fat32格式
mkfs.ext4 /dev/mmcblk1p2设置为ext4格式
注意:执行完w命令然后才算分区成功,执行完mkfs命令才算格设置内存属性成功。
以上分区完成后,可以使用p命令,显示分区信息;也可以使用用d命令表示删除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mmcblk0: 7818 MB, 7818182656 bytes
4 heads, 16 sectors/track, 238592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64 * 512 = 32768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mmcblk0p1 1 238592 7634936 83 Linux
(7)执行这句:mkdosfs -F 32 /dev/mmcblk0p1
当然,可以重复上述步骤,多分几个区,用来存放不同的状态:
FLASH要要用来存放BOOT.bin
第一个分区用来存放image.ub或者设备树(比如uImage和devicetree.dtb)等文件;--可以设置为128MB
第二个分区用来存放用户数据(比如可执行程序);可以设置为2048MB
第三个分区用来存放程序执行需要的库文件(opencv的库,qtcreator库,相机库,视频编码解码库等);剩余的1个多GB
4,把系统同步到ext4里面
先把sd卡里面系统挂载进来 :mount /dev/mmcblk0p2 /mnt
再把刚刚弄好的系统挂进来: mount /dev/mmcblk1p2 /tmp , 然后cd /mnt
然后进入把SD卡里面的系统同步到emmc里面:rsync -av ./* /tmp ,时间有点久,直到结束为止。
(要是不用SD卡也可以挂载U盘,解压,然后进行系统同步到EMMC所挂载的地方/tmp)
5,然后将BOOT.BIN和image.ub烧录到QSPI-FLASH中
首先擦除QSPI-FLASH:flash_eraseall /dev/mtd0
存放BOOT.bin到flash : flashcp BOOT.bin /dev/mtd0
此处若是将image.ub写入emmc的FAT分区中(不存放到flash中),先使用mount挂载eMMC的FAT分区,
然后将image.ub使用cp指令拷贝进 /mnt/mmcFat即可,也就是把uImage 拷贝到 /dev/mmcblk1p1;
进入uImage所在目录,然后执行 cp uImage /tmp;也就是把uImage存放到了 /dev/mmcblk1p1里面。
6,最后断电拔出SD卡,将拨码开关设置为flash启动,就能看到petalinux启动起来;
7,报错及其解决办法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寒听雪落」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angjie36/article/details/104740448/
『贰』 如何将PetaLinux移植到Xilinx FPGA上
第一步,我们下载了PetaLinux软件包12.12版以及用于Kintex-7目标板的电路板支持包(BSP)。然后运行了PetaLinux SDK安装程序,并在控制台上使用下列命令把SDK安装到了/opt/Petalinux-v12.12-final目录下:
@ cd /opt
@ cd /opt/PetaLinux -v12.12-final-full.tar.gz
@ tar zxf PetaLinux-v12.12-final-full.tar.gz
随后,我们把从赛灵思网站获得的PetaLinux SDK许可证复制并拷贝到.xilinx和.Petalogix文件夹中。接下来,我们使用下列命令获取适当设置,设置了SDK的工作环境:
@ cd /opt/PetaLinux-v12.12-final
@ source settings.sh
为验证工作环境是否设置正确,我们使用了以下命令:
@ echo $PETALINUX
如果环境设置正确,将显示PetaLinux的安装路径。在本案例中,PetaLinux的安装路径是 /opt/PetaLinux-v12.12-final。
『叁』 petalinux 启动时间
PetaLinux
工具提供在
Xilinx
处理系统上定制、构建和调配嵌入式
Linux
解决方案所需的所有组件,设置Master
Serial启动
,第一数字即是系统已启动的时间。
『肆』 如何将PetaLinux移植到Xilinx FPGA上
用户可轻松将这款高稳健操作系统安装到目标FPGA平台上,以供嵌入式设计项目使用。
从最初不起眼的胶合逻辑开始,FPGA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当前FPGA的逻辑容量和灵活性已将其带入了嵌入式设计的中心位置。目前,在单个可编程芯片上可实现一个完整系统,这种架构有助于软硬件的协同设计,并能将软硬件应用进行集成。
这些基于FPGA的嵌入式设计种类需要稳健的操作系统。PetaLinux应运而生,已成为众多嵌入式设计人员青睐的对象。它以开源的方式提供,支持包括赛灵思MicroBlaze®
CPU和ARM®处理器在内的多种处理器架构。要将PetaLinux移植到特定的FPGA上,必须针对目标平台定制、配置和构建内核源代码、引导载入程序、器件树和根文件系统。
对于PES大学和C-DOT的一个设计项目而言,我们的研发团队准备移植PetaLinux并在采用Kintex®-7 XC7K325T FPGA的赛灵思KC705评估板上运行多个PetaLinux用户应用。结果证明整个过程相当便捷。
选择PetaLinux的原因
在详细介绍具体做法之前,有必要花点时间来探讨针对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提供的操作系统选项。PetaLinux是FPGA上最常用的操作系统,另外还有μClinux
和Xilkernel。μClinux为Linux发行版,是一款包含小型Linux内核的移植型Linux操作系统,适用于无存储器管理单元(MMU)的处理器[1]。μClinux配备有各种库、应用和工具链。Xilkernel就其本身而言,是一款小型、高稳健性、模块化内核,能够提供高于μClinux
的定制性能,有助于用户通过定制内核来优化其设计尺寸与功能[2]。
同时,PetaLinux也是一款完整的Linux发行版及开发环境,适用于基于FPGA的片上系统(SoC)设计。PetaLinux包含预配置二进制可引导映像、面向赛灵思器件的完全可定制Linux
以及配套提供的PetaLinux软件开发套件(SDK)[3]。其中SDK包括用于自动完成配置、构建和部署过程中各种复杂工作的工具和实用程序。赛灵思提供可下载的PetaLinux开发包,其中包括针对各种赛灵思FGPA开发套件而设计的硬件参考项目。同时包含在内的还有适用于赛灵思FPGA的内核配置实用程序、交叉编译器等软件工具、硬件设计创建工具以及大量其它设计辅助功能。
据报道,Xilkernel 的性能优于μClinux[4],而PetaLinux的性能又优于Xilkernel
[5]。由于这个原因,特别是由于已针对我们赛灵思目标板提供的软件包原因,我们为我们的项目选择了PetaLinux。移植PetaLinux的另一大优势是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远程编程。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使用远程接入方式,通过远程登录,采用新的配置文件(或比特流文件)加载FPGA目标板。
有两种方法可以创建用于构建PetaLinux系统的软件平台:在Linux终端上使用PetaLinux命令或通过下拉菜单使用GUI。
开始安装
下面详细介绍我们项目团队安装PetaLinux的方法。第一步,我们下载了PetaLinux软件包12.12版以及用于Kintex-7目标板的电路板支持包(BSP)。然后运行了PetaLinux
SDK安装程序,并在控制台上使用下列命令把SDK安装到了/opt/Petalinux-v12.12-final目录下:
@ cd /opt
@ cd /opt/PetaLinux -v12.12-final-full.tar.gz
@ tar zxf PetaLinux-v12.12-final-full.tar.gz
随后,我们把从赛灵思网站获得的PetaLinux SDK许可证复制并拷贝到.xilinx和.Petalogix文件夹中。接下来,我们使用下列命令获取适当设置,设置了SDK的工作环境:
@ cd /opt/PetaLinux-v12.12-final
@ source settings.sh
为验证工作环境是否设置正确,我们使用了以下命令:
@ echo $PETALINUX
如果环境设置正确,将显示PetaLinux的安装路径。在本案例中,PetaLinux的安装路径是 /opt/PetaLinux-v12.12-f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