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种行情 » eth存储结构

eth存储结构

发布时间: 2023-02-28 07:13:42

以太坊之账户

外部账户创建流程:

当使用 geth account new 命令新建账户,最终调用 accountCreate(accountcmd.go)=>keystore.StoreKey=>storeNewKey(key.go)

storeNewKey完成私钥、公钥、地址的生产,最后保存成keystore文件到指定路径。

最后保存的keystore文件为json格式,如下:

以下为用密码可以推出私钥的流程

对交易发起人的地址和nonce进行RLP编码,再算出Keccak哈希值,取后20个字节作为该合约的地址,即: Keccak-256(RLP(sender, nonce))[12:]
函数位于: crypto/crypto.go

账户在区块链上的存储结构,内外账户的结构都是一样

文章github地址

⑵ 以太坊技术系列-以太坊数据结构

本篇文章和大家介绍一下以太坊的数据结构,上篇文章我们提到,以太坊为了实现智能合约这一功能,使用了基于账户的模型。我们来看看以太坊中数据结构。

既然是基于账户的模型,我们需要通过账户地址找到账户的状态。就像通过银行卡号可以找到你在银行中的各种信息一样。最简单的想法当然是一个简单的哈希表 key是账户地址 value是账户状态。但这里有个问题解决不了。

轻节点如何校验账户合法性?

上篇我们说过,区块链中有2类节点,全节点和轻节点,轻节点只会存储block header,所以轻节点如何才能校验账号是否合法呢?

这个思路和我们平时用的md5校验一致,我们会对区块内的信息进行hash运算从而得出区块内信息唯一确定的值,区块链所有节点中这个值都是相同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一种数据结构Merkle Tree(哈希树),我们先看下Merkle Tree(哈希树)的示意图。

上篇文章说到区块链中的链表(哈希链)和我们平时常见链表不同的是将指针从地址改为了hash指,这里也一样,哈希树和二叉树的区别有2个

1.将地址改为了哈希值

2.只有叶子节点存储数据

回到之前的问题轻节点是如何校验1个账户或交易是否是在链上的呢?

整个流程如上图所示

1.轻节点需要判断1个账号是否合法

2.轻节点由于只存储block header,所以拿到1个账号的时候会向全节点发出请求

3.全节点存储了所有账户状态,将账户路径中的需要计算用到的hash值返回给轻节点

4.轻节点本地进行计算根hash值,如果计算结果和自己存储一致则账户合法,不一致则不合法。

那以太坊中的账户信息的数据结构就是这样吗?

直接用这样的数据结构来存储账户信息会有2个问题

查找困难

生成hash值不确定

第1个问题应该比较容易发现,在这个树中寻找1个账号需要的复杂度是O(n),因为没有任何顺序。

第2个问题其实也是因为无序导致的,无序的组合每个节点针对同一批账户生成的hash值不一致,这就导致无法达成共识。

既然2个问题都和顺序有关,那我们类似二叉排序树一样,使用哈希排序树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

使用排序树后会带来另外1个问题

插入困难

因为要维持树是有序的,很可能带来树结构的很大变动。

以太坊中使用了另外一种数据结构字典树。和哈希树不同,字典树应该是很多地方都有使用。我们简单来看下字典树的结构。

字典树能够较好地解决哈希树的2个缺点1.查找困难 2.生成的hash值不确定以及排序二叉树的1个缺点 插入困难。

但字典树我们可以看到可能树的深度可能由于部分元素导致整棵树深度非常深。

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将相同路径进行压缩。这就是压缩字典树。

将哈希树和压缩字典树结合,就可以得到以太坊存储账户的最终数据结构-MPT。

将压缩字典树里面的指针从地址改为指针,并且将数据存储在叶子节点中即可。

介绍完状态树的数据结构,我们接下来讨论1个问题,区块中存储的账户状态是什么样的范围。有2种选择。

只保存当时区块中产生交易的账户状态。

保存全局所有的账户。

我们可以看下这2种方式,无非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平衡,只保存当前区块产生的交易意味着是做懒加载(需要的时候才去寻找账户),在区块链中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因为寻找的账户之前从未交易过,这样会遍历整个区块链。另外一种保存全局的账户方式虽然看起来空间消耗较大,但查找快捷,而且空间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优化。所以最终以太坊选择了第2种每个区块都报错全局所有账户的方式。

我们来看下以太坊中是如何保存状态树的。

可以看到以太坊中虽然每个区块都保存了全部账户,但是会将未发生变化的账户状态指向前1个节点,本身只存储发生变化的状态,这样可以较大程度优化空间占用。

介绍完以太坊中比较复杂的状态树后,我们继续来看看以太坊中的另外两棵树,交易树和收据树。

首先介绍一下,为什么需要交易树&收据树。

1.交易树

虽然以太坊是基于账户的模型,但是就像银行不仅会存储银行卡的余额,还会存储卡中的每笔钱怎么来的以及怎么花的。交易树中就存储着当前区块中的包含的所有交易。

2.收据树

由于智能合约的引入增加了不少复杂性,所以以太坊用收据树存储着一些交易操作的额外信息。比如交易过程中执行日志就包含在收据树中方便查询。收据树和交易树是一一对应的。每发生一次交易就会有一次收据。

和状态树不同交易树和收据树只维护当前区块内发生的交易,因为当时区块发生交易时不需要再去查找另外1个交易,也就之前需要可能遍历整个区块链的查找操作了。

由于以太坊中的出块速度较快,我们进行一些查询一些符合条件交易的时候会面临大量数据遍历困难的问题。收据树中引入了布隆过滤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缓解这一困难。

布隆过滤器将大集合中每个元素进行hash运算映射到1个较小的集合,这时再来1个元素要判断是否在大集合的时候,不需要遍历整个大集合,而是去进行hash运算去小集合中寻找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肯定不在大集合中,如果存在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如上图所示,布隆过滤器只能证明某1个元素不在集合中,不能证明1个元素在结合中。

以太坊中如果我们要在较多区块中寻找某1个交易,则可以利用布隆过滤器,过滤掉肯定不存在目标交易的区块,然后进入收据树内继续利用布隆过滤器筛选,剩下的才是可能的目标交易的交易,进行一一比对即可。

我们介绍了以太坊的核心数据结构,状态树&交易树&收据树,他们都是使用相同的数据结构-哈希压缩字典树。但状态树是维护1颗全局账户树,交易树和收据树则是维护本区块内的交易或收据。

介绍完数据结构后,后面我们会用几篇文章来介绍以太坊中的一些核心算法,比如共识机制,挖矿算法等。

⑶ Ziwa新一代分布式存储通信协议

ZiwaNetwork是由ziwa实验室开发的新一代分布式存储和通信协议,Ziwa主要基于以太坊的DApp代码、用户基础数据、区块链和状态数据,以及无法追踪的分散和冗余存储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以太坊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ziwa完成数据去中心化存储的任务,而不是直接依赖IPFS、AR,BitTorrent等外部生态系统,构建自己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Ziwa的发展来源于以太坊需求的引导和启发。

Ziwa团队正在努力打造无停机、零故障、反审计的点对点存储和服务解决方案。在紫洼内部建立经济激励体系,将促进资源交换价值的支付和转移。该项目在以太坊区块链中使用了不同的协议和技术。 Ziwa 的存在使互联网再次去中心化。 Ziwa 的长期愿景是成为一个重新分布的互联网操作系统。它将为数据的供应链经济提供可扩展和自我维持的基础设施。

Ziwa实现了哪些功能

随着Web 2.0的席卷全球,P2P(P2P)的革命正在加速并同步悄然发展。事实上,P2P已经接管了大量的数据包。毫无疑问,所有用户最终都可以使用到目前为止尚未充分利用的上行带宽,这可以提供具有相同可用性和吞吐量的内容,而这只能在大公司及其数据中心的帮助下才能实现。依靠互联网骨干网最宽的带宽,可以以很小的成本实现。更重要的是,用户对其数据保留了更多的控制权和自由度。最后,即使面对关闭强大且资金充足的实体的暴力手段,这种数据分配方法也被证明具有显着的灵活性。然而,即使是最先进的 P2P 文件共享模式,没有跟踪器的 BitTorrent 也只是文件级别的共享。这根本不是 Web 2.0 上的 Web 应用程序所期望提供的那种交互式、响应式体验。此外,虽然BitTorrent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但它并没有考虑到经济学或博弈论的概念。

BitTorrent 的天才在于其巧妙的资源优化,它解决了旧的和中心化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这是主从设计中最困难和根深蒂固的问题。该协议是万维网的基础。它通过使用分层分段散列来防止作弊,但这种精致而简单的方法有五个相应的缺点,

例如:

*缺乏经济激励——没有内在的激励来传播下载的内容

*初始延迟 - 通常,下载开始缓慢且有一些延迟

*特殊性严重限制了BitTorrent在需要快速响应和高带宽的交互式应用程序中的使用。

*缺乏细粒度的内容寻址 - 小数据块只能作为它们包含的较大文件的一部分共享。

*没有隐私或歧义——攻击者可以轻松地发现托管他们想要删除的内容的对等点的 IP 地址,然后作为攻击者使用 DDoS 攻击。

*没有继续共享的动力——一旦节点达到其目标(即从对等方检索所有必需的文件),它将不会因其共享的工作(存储和带宽)而获得奖励。

然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加入,我们最终将迎来真正的 Web 3.0:一个去中心化和反审查的设备,用于共享和集体创建内容,同时保持对其的完全控制。而且,利用和共享利用率低的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Ziwa 项目的目的是为未来的自主主权数字 社会 构建一个未经许可的存储和通信基础设施。

Ziwa 的主要目标是为以太坊公共记录提供完全去中心化和冗余的存储,特别是存储和分发 DAPP 代码和数据以及区块链数据。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它允许参与者有效地池化他们的存储容量和带宽资源,为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提供这些服务,并接受以太坊的激励。 Ziwa 更广泛的目标是为去中心化 Web 应用程序 (DAPP) 开发人员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尤其是:消息传递、数据流、点对点会计、可变资源更新、存储保险、监管扫描和修复、支付渠道和数据库服务。

以太坊对世界计算机的愿景构成了即将到来的数据场景的免信任(即完全信任)结构:支持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的全球基础设施。

如果说以太坊区块链是世界计算机的 CPU,那么 Ziwa 最好被视为它的“硬盘”。当然,这个模型掩盖了Ziwa的复杂特性,其功能远不止简单的存储。Ziwa的范围和数据完整性在三个维度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Ziwa 最好被视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它为 Web 2.0 时代熟悉的实时交互式 Web 应用程序提供动力。它为作为复杂应用程序构建块的原语提供低级 API,并为基于 Ziwa 的 Web 3.0 开发堆栈的工具和库提供基础。 API 和工具旨在允许从任何传统 Web 浏览器访问 Ziwa 网络。

⑷ 一文读懂以太坊—ETH2.0,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这几天一直在看关于ETH伦敦升级方面的资料,简单的聊一下,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无论是投资机构、区块链应用开发者、矿机商,还是个人投资者、硬件供应商、 游戏 行业从业者等等,提起以太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

一方面取决于以太坊代币 ETH 本身的造富效应。从 2014 年首次发行以来,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 7400 倍。


另一方面,以太坊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去中心应用编程平台,引来无数开发者在其之上开发应用。这些应用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伴随 DEFI 生态、NFT 生态、DAO 生态蓬勃发展,也给 ETH 带来了更多使用者。


随着“伦敦升级计划”临近,ETH 再次聚集所有人的关注目光。


以太坊 2.0 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升级?目前进展如何?


以太坊 2.0 到来,会对现有以太坊生态的去中心化应用产生哪些影响?


ETH 是否值得持续投资?看完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如果将搭建应用比作造房子,那么以太坊就提供了墙面、屋顶、地板等模块,用户只需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搭起来,因此在以太坊上建立应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改善。以太坊的出现,迅速吸引了大量开发者进入以太坊的世界编写出各类去中心应用,极大丰富人们对去中心应用场景的需求。

以太坊应用开发模型示意


以太坊与ETH


现有市场的加密货币,只是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某一场景下的单一代币。


以太坊也不例外,它的完整项目名称是“下一代智能合约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Ether(以太币)是其原生加密货币,简称 ETH。


ETH 除了可以用来与各种类型数字资产之间进行有效交换,还提供支付交易费用的机制,即我们现在做链上操作时所支付的 GAS 费用。GAS 费用机制的出现,即保护了以太坊网络上创建的应用不会被恶意程序随意滥用,又因为 GAS 收入归矿工所有,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以太坊网络的记账当中成为矿工,进一步维护了以太坊网络安全与生态发展。


与 BTC 不同的是,ETH 并没有采用 SHA256 挖矿算法,避免了整个挖矿生态出现由 ASIC(专用集成电路)矿机主导以至于大部分算力被中心化机构控制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以太坊最初采用的是 PoW(Proof of Work)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人们需要通过工作量证明以获取手续费回报。我们经常听说矿工使用显卡挖矿,他们做的就是 POW 工作量证明。显卡越多,算力越大,那么工作量就越大,收入也就越高。


当前,整个以太坊网络的总算力大约为 870.26 TH/s,用我们熟悉的消费级显卡来对比,英伟达 RTX 3080 的显卡算力大约为 92-93 MH/s,以太坊网络相当于 936 万张 3080 显卡算力的总和。


以太坊白皮书内非常明确提到之后会将 PoW 工作证明的账本机制升级为 POS (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的账本机制。


ETH经济模型


与 BTC 总量 2100 万枚不同,ETH 的总量并没有做上限,而是在首次预售的 ETH 数量基础上每年增发,增发数量为 0.26x(x 为发售总量)。


但也不用担心 ETH 会无限通胀下去,长期来看,每年增发币的数量与每年因死亡或者粗心原因遗失币的数量大致相同,ETH 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是趋近于零的。


ETH 分配模型包含早期购买者,早期贡献值,长期捐赠与矿工收益,具体分配比例如下表。

现在每年将有 60,102,216 * 0.26 = 15,626,576 个 ETH 被矿工挖出,转成 PoS 后,每年产出的 ETH 将减少。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 ETH 总量约为 116,898,848 枚,总市值约为 2759 亿美元。


以太坊发展历程


1. 边境阶段(2015年):上线后不久进行了第一次分叉,调整未来挖矿的难度。此版本处于实验阶段,技术并未成熟,最初只能让少部分开发者参与挖矿,智能合约也仅面向开发者开发应用使用,并没有用户参与,以太坊网络处于萌芽期。


边境阶段 ETH 价格:1.24 美元。


2. 家园阶段(2016年):以太坊主网于 2016 年 3 月进行了第二次分叉,发布了第一个稳定版本。此版本是第一个成熟的正式版本,采用 100% PoW 证明,引入难度炸弹,随着区块链数量的增加,挖矿难度呈指数增长,网络的性能大幅提升,以太坊项目也进入到快速成长期。在”家园“版本里,还发生了著名的”The DAO 攻击事件“,以太坊被社区投票硬分叉为以太坊(ETH)与以太经典(ETC)两条链,V 神站在了 ETH 这边。


家园阶段 ETH 价格:12.50 美元。


3. 都会阶段(2017~2019年):都会的开发又分为三个阶段,升级分成了三次分叉,分别是 2017 年 10 月的“拜占庭”、2019 年 2 月底的“君士坦丁堡“、以及 2019 年 12 月的“伊斯坦布尔”。这些升级主要改善智能合约的编写、提高安全性、加入难度炸弹以及一些核心架构的修改,以协助未来从工作量证明转至权益证明。


在都会阶段,以太坊网络正式显现出其威力,正式进入成熟期。智能合约让不同链上的加密货币可以互相交易,ERC-20 也在 2017 代币发行的标准,成千上万个项目在以太坊网络进行募资,被称作“首次代币发行(ICO)”,相信很多币圈的老人都是被当时 ICO 造富效应带进来的。到 2019 年,随着DeFi 生态的崛起,金融产品正式成为以太链上最大的产业。


都会阶段 ETH 价格:151.06 美元。


4. 宁静阶段(2020-2023年):与都会分三阶段开发相同,宁静阶段目前预计分成三次分叉:柏林(已完成)、伦敦(即将到来)、以及后面的第三次分叉。“宁静”阶段又称为“以太坊 2.0”,是项目的最终阶段,以太坊将从工作量证明方式正式转向权益证明,并开发第二层扩容方案,提高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


宁静阶段可以说是以太坊网络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说前个三阶段只是让以太坊的愿景展现的实验平台,宁静阶段之后的以太坊,将正式成为完全体,不仅有完备的生态应用,超级快的处理速度,众多网络协同发展,而且 PoS 机制会非常节约能源,真正代表了区块链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宁静阶段 ETH 价格:2021 年 4 月 15 日完成的柏林阶段,当天价格为 2454 美元。

即将到来的伦敦协议升级

以太坊生态


以太坊的生态发展,从属性划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太坊网络生态应用建设,二是以太坊网络扩容建设。两者相互融合,互相成就,应用需要更健壮强大的网络作为承载,网络需要功能完善的应用场景服务用户。


先说应用生态,以太坊的生态我们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去中心化自制组织(DAO)生态


什么是去中心化自制组织?还是以我们熟悉的比特币举例:比特币目前市值七千多亿美金,在全球资产市值类排名第九,但比特币并不是某一公司发布的产品,也没有特定公司组织招聘人员进行维护。比特币现有的一切,都源于比特币持有者、比特币矿工自发形成的分布式组织,他们通过投票方式规划比特币发展路线,自发参与维护比特币程序与网络 —这仅仅因为只要拥有比特币,所有人都是比特币网络建设中的受益者,一切维护都源于自身的利益关系。


比特币的发明与成功运行,突破了由荷兰人创建、至今流行 400 多年的公司商业架构,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无组织架构的、全球分布式的商业模式,这就是 DAO。


再说回以太坊,以太坊的 DAO 可以由智能合约编写,用户自定义应用场景。简单说就是我们规定出程序执行条件与执行范围,真实世界里只要触发设定好的条件,程序就会自动执行运行,且所有过程都会在以太坊的网络上进行去中心化公开验证,不需要经过人工或者任何第三方组织机构确认。


以太坊 DAO 生态演化出许多商业场景,有慈善机构使用 DAO 建立公开透明的捐款与使用机制,有风投机构使用 DAO 建立公平分配的风险基金。


以太坊生态的很多项目都采用 DAO 自治,代表项目有:Uniswap,AAVE,MakerDAO,Compound,Decred,Dash 等。


2. 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


在传统商业世界里,我们如果需要借钱、存钱,或者买某一公司股票,或者做企业贷款、融资,只要是进行金融活动,总离不开与银行、证券机构、会计事务所这些金融机构打交道。


而在去中心的世界里,区块链本质就是集合所有人交易记录且公开的大账本,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追溯到每一个钱包地址发生过的每一笔交易,查询到任意一个钱包地址的余额信息,从而对钱包地址里的资产做评估。


举个例子:全世界个人贷款最贵的国家是印度,印度的年轻人房贷利率目前是 8.8%,最高曾经到过 20%;与此对应,全世界个人存款利率最低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政府为了鼓励民众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存款利率是负值,日本人在银行存款不仅没有利息,还要给银行交保管费。理论上,如果日本人将自己的存款借与印度人,双方都能获得利益最大化,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难发生。一是每个国家都有外汇管制,日本人的钱并不容易能给到印度人,二是印度人的信用如何日本人也不好评估,大家没有统一标准,万一借出去的钱无法归还,不能没了收益还要蒙受损失。


但在去中心的世界里,这样的事情就简单的多。


如果印度人的钱包地址里有比特币,我们就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印度人将自己的比特币质押进去,根据比特币当时的价格,系统自动给印度人一个授信额度,印度人就可以拿着这个额度去和日本人借款,并规定好还款的周期与利率。如果印度人违约,合约自动将印度人质押进去的比特币扣除,优先保障日本的权利,这样,日本人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放心享受收益,印度人也有了更多的款项做为流动资金。


这个例子就是去中心金融的简单应用,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参与 DEFI 挖矿是质押理财的原理 —— 当然真正应用实现算法与场景要复杂的多。


DEFI 根据场景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赛道,比如稳定币、预言机、AMM 交易所、衍生品、聚合器等等。


DEFI 代表项目有:Dai,Augur,Chainlink,WBTC,0x,Balance,Liquity 等。


3. 非同质化代币(NFT)生态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只有达·芬奇的原版可以展览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哪怕现代的技术可以无比精细地复刻出来,仿品都不具备原版的收藏价值。


这就是 NFT 的应用场景。NFT是我们可以用来表示独特物品所有权的代币,它们让我们将艺术品、收藏品甚至房地产等现实事物唯一代币化。虽然文件(作品)本身是可以无限复制,但代表它们的代币在链上可以被追踪,并为买家提供所有权证明。


相比现实中实物版权、物权的双重交割相比,NFT 只需要交割描述此物品的唯一代币。NFT 作品往往存储在如 IPFS 这样的分布式存储网络里,随用随取,永不丢失,加之交割简单方便,很快吸引了大量玩家与投资者收藏转卖,NFT 出现也给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收入模式。


类似 DEFI 生态,NFT 生态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也产生了不同赛道,目前比较火热的赛道有 NFT 交易平台,NFT 游戏 平台,NFT 艺术品平台, NFT 与 DEFI 结合在一起的金融平台。


NFT 代表项目有:CryptoKitties,CryptoPunks,Meebits,Opensea,Rally,Axie Infinity,Enjin Coin,The Sandbox 等。


4. 标准代币协议(ERC-20)生态


与 NFT 非同质化代币所对应的,就是同质化代币。比如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就是一种同质化代币,我们可以用人民币进行价值交换,即使序号不同也不影响其价值,如果面额相同,不同的钞票序号对持有者来说没有区别。


BTC,ETH 和所有我们熟知的加密货币,都属于同质化代币。同种类的一个比特币和另一个比特币没有任何区别,规格相同,具有统一性。在交易中,只需关注代币交接的数量即可,其价值可能会根据交换的时间间隔而改变,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以太坊的 ERC-20 就是定义这种代币的标准协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ERC-20 协议,通过几行代码,发布自己在以太坊网络上的加密货币。


现在,以太坊网络上运行的代币种类有上百万个,上边提到的项目,大多也在以太坊网络中发布了自己的同质化代币。


ERC-20 代表项目有:USDT,USDC,WBTC 等。


以太坊网络扩容性


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即无论何种方法,我们都无法同时达到可扩展、去中心化、安全,三者只能得其二。


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我们要去中心化和安全,就需要更多有节点参与网络进行验证,从而导致验证人增多、网络效率降低,扩展性下降。网络性能建设就是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用数据举例,目前比特币可处理转账 7 笔 / 秒,以太坊是 25 笔 / 秒,而 VISA 平均为 4500 笔 / 秒,峰值则达每秒上万笔。这种业务处理能力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吞吐量」的差距。而想要提高吞吐量,则需要扩展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扩展性。


根据优化方法不同,以太坊网络性能扩容方案可以分为:


1. Layer 1 链上扩展,所有交易都保留在以太坊上的扩展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链上扩展的本质还是改进以太坊主链本身,使整个系统拥有更高的拓展性与运行效率。一般的方法有两种,要么改变共识协议,比如 ETH 将从 PoW 转变为 PoS;要么使用分片技术,优化方法使网络具有更高效率。


2. Layer 2 链下扩展,在以太坊协议之上分层单独做各场景解决方案,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链下扩展可以理解为把计算、交易等业务处理场景拿到以太坊主链之外计算,最后将计算好的结果传回主链,主链只反映最终的结果而不用管过程,这样,无论多么复杂的应用都不会对主链产生影响。


我们并不需要明白具体技术实现,只需知道:相比 Layer 1 方案,Layer 2 方案网络不会干扰底层区块链协议,可以替 Layer 1 承担大部分计算工作,从而降低主网络的负担提高网络业务处理效率,是目前公认比较好的扩容方案。


以太坊2.0


终于讲到以太坊 2.0,回到主题。


通过回顾以太坊的发展 历史 ,以太坊 2.0 并不是新项目,它只是以太坊开发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将由整个以太坊生态多个团队协同完成,目标是使以太坊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和更可持续,最终成为主流并为全人类服务。


ETH2建设目标:


1. 更具可扩展性。每秒支持 1000 次交易,以使应用程序使用起来更快、更便宜。


2. 更安全。以太坊变得更加安全,以抵御所有形式的攻击。


3. 更可持续。提高网络性能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更好地保护环境。


最重要的变化,ETH2 将从 ETH1 使用的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升级为 POS (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机制。不再以算力做为验证方式,而是通过质押加密货币的数量做为验证手段。矿工不需要显卡也能挖矿,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与电力成本,又提高了 ETH 的利用率,非常类似钱存在银行获得利息。


ETH2 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分片分层技术实现整个网络扩容。


ETH2 升级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阶段0(正在进行):信标链的创建与合并。信标链是 ETH2 的主链,如同人类的大脑,是 ETH2 得以运行的基础。


2. 阶段1(预计2022年):分片链的创建与应用。当信标链与 ETH1 合并完成后,就进入分片链的开发阶段。分片链可以理解为将 ETH2 主链的整块数据按一定规则拆分存放,单独建立新链处理,用来分担主链上的数据压力,目前规划是建立 64 条分片链。


举个例子,从北京到上海,原来的交通工具只有一条公路,所有的车辆都需要在上边运行,就会非常拥挤;现在通过分片技术,多出来高铁、飞机等交通方式,分流的车辆同时到达速度更快,这就是分片链起到的作用。

分片链与主链交互示意图


3. 阶段2(预计2023年):整个网络功能的融合。到了此阶段,整个系统的功能全面开始融合,分片链的功能会更加强大,新的处理机制开始支持账户、智能合约、开发工具的创建,新的生态应用等。


此阶段是以太坊网络的最终形态,网络性能得到全面提升,生态应用全面爆发。但要服务全人类,ETH2 每秒 1000 次的交易效率显然还是远远不够,以太坊也会为它的目标持续优化下去。


ETH2对于大家有什么影响?


1. 对于以太坊生态开发者。ETH2 在部署应用的时候,是需要选择应用在哪条分片网络进行部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跨分片通信不同步,这就意味着开发者需要根据自己发展计划做不同的组合。


2. 对与 ETH 持币者。ETH2 与 ETH1 数据完全同步,代币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你可以继续使用现在的钱包地址继续持有 ETH。


3. 对于矿工。虽然 PoW 与 PoS 还会并行一段时间,可以预计的 PoW 矿机的产出会越来越少,应该开始减少 PoW 矿机的投资,开始转向 PoS 机制。


4. 对于用户。ETH2 速度更快,交易手续费更低,网络体验会非常好,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Dapp 部署在不同的分片网络上,可能需要手动选择应用的网络选项。


ETH是否值得投资?


ETH 是除了 BTC 以外市场的风向标,明确了解 ETH2 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他区块链项目,理解二级市场。


简单总结几个点吧:


1. 通过以太坊的项目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比特币之后,以太坊项目的发展史就是目前区块链应用生态的发展史。无论 DEFI 生态,NFT 生态,DAO 生态还是代币、合约、协议生态,其实在以太坊发布白皮书时已有预见,后来出现的项目,都是围绕以太坊做验证。


2.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里,只有 V 神还在为以太坊事业做贡献,但这并不影响以以太坊繁荣发展。以太坊初始团队只是创建了它,后续的发展是社区、开发者、矿工与用户共同建立的结果,现在的以太坊早已不是某一个人的思维,它是所有以太坊生态参与者共同的结晶,它属于全人类。


3. 以太坊在过去的几年一直沿着既定的开发轨迹发展,虽然中途一度出现过危机,以太坊“被死亡”了好几百次,以太坊还是顽强的发展下来,并且拥有了繁荣生态。ETH2 还要两三年时间才能落地,中间也充满变数,比如其他的公链抢占先机,但可以预见,ETH2 后的以太坊会更加健壮。


4. 不要在抱有任何 BTC 会死亡,区块链行业会消失这样的伪命题。BTC、ETH 让我们看到了突破原有公司组织架构,一种全新无组织架构的商业模式存在,这种商业模式显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无论项目地发起团队在不在,无论各国政府如何打压,只要技术对人类有贡献,就会由人员自发组织维护,区块链技术是革命。


5. ETH2 的上线,短期看 PoW 奖励与 PoS 奖励并行,可能会让 ETH 总通胀率短期内飙升,长期看 ETH 通胀率始终保持平衡。加上 ETH 本身的生态与应用场景,ETH是值得投资的,目前看不到有其他公链代替以太坊公链的可能性,ETH2 的上线,甚至会对其他公链造成“虹吸效应”,万链归一。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⑸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表示,"汇总将推动ETH 2.0达到100k TPS

TPS度量标准被认为是任何区块链可扩展性的标准。

高TPS意味着经过考验的网络,能够扩展和快速处理用户交易。这部分有助于将区块链定位为集中式提供商的稳定替代方案。

目前,比特币提供4 TPS,而以太坊则提高到15TPS。NEO和Cardano等较小的加密货币称正在建立达到1,000 TPS的框架。

现在,随着ETH 2.0的到来,该协议可能会逐渐看到超过100,000 TPS,并计划随着“分片”的部署最终扩展到超过一百万。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公共区块链比VISA慢的流行论点将被推翻。

六位数TPS即将进入以太坊

以太坊现年26岁的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了推文:

ETH 2.0对数据的扩展将先于一般计算,解释了以ETH 1.0作为数据层的2-3k TPS,然后用ETH 2.0达到100k TPS(阶段1)。

-vitalik.eth(@VitalikButerin)2020年6月30日

Buterin在线评论中指出“汇总可能会增加到成千上万个,”并补充说,碎片不需要“彼此同步交谈,从而能够实现结合了碎片可伸缩性的同步汇总。”

在相关的Reddit帖子上,Buterin给出了数学公式:

“64个分片*每个分片每个块256 kB / 12s插槽时间= 1.33 MB /秒。汇总:如果打包得当,则每tx约10-12个字节。1.33m /(10…12)> 100k。”

他补充说,计算的前提是汇总“准备就绪,第1阶段分片准备就绪,并且人们实际使用了该技术。”

*截至6月30日的以太坊的TPS

"汇总"是什么?

对于初学者而言,汇总是第2层框架,可帮助将网络扩展到当前级别的倍数。汇总以其最基本的形式以压缩形式存储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交易数据,而繁重的计算则发生在链下。

一个例子是乐观汇总,它最初由Buterin在2018年提出。一些团队也在构建特定于应用程序的zk-Rollup,并在相同的体系结构设计上进行迭代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⑹ 华为5700交换机eth接口做什么用的怎么使用它

华为5700交换机eth可以作为管理口使用,交换机操作系统丢了 ,但是我可以通过eth口上传操作系统文件,跟console口的功能是类似的。

华为交换机从网桥发展而来,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CISCO思科交换机自动进行。

华为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近一半的员工从事着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

(6)eth存储结构扩展阅读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拥有热诚的员工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端到端的客户化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全力帮助客户商业成功,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LTE/HS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

核心网(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网络(FTTx, xDSL, 光网络, 路由器和LAN Switch)、电信增值业务(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终端(UMTS/CDMA)等领域。

⑺ 主流币轮流带动行情,ETH爆发的原因并不复杂

近两日主流币接连发威,前日莱特领头日涨幅久违的超过4%,带动其他主流币突破一直以来的震荡区间。

今日清晨ETH开启爆拉模式接力,日涨幅超过7%,站上3月份以来首次触及的260美元,同时也为其他主流货币把握住了昨日突破后续涨的机会,可谓是主流币上涨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特别是ETH这样在主流币种地位也十分重要的货币。

关于以太坊的上涨原因市场上众说纷纭,但我们观察现在市场上能对ETH上涨起到重要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1、中国国家层面支持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已与包括Tezos,NEO,Nervos,EOS、IRISnet和以太坊在内的6条公共链展开合作。从8月10日开始,这六条公链上的开发人员将能够使用来自BSN海外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和带宽来构建DApp和运行节点。全球用户将通过网络的跨链结构以及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关系,访问中国的企业链和财务数据。

2、前段时间DeFi爆发之时,市场上很多投资者都在盯着ETH,毕竟大部分爆发的DeFi运用是基于以太坊公链上,作为以太坊的taken,ETH确实有爆发的理由。或许是因为比特币的低迷压制,又或者是场内资金都流向山寨币以及DeFi项目,ETH始终没有出现爆发性的行情。

但暂时没有爆发依然掩盖不了ETH的潜在价值,我们的文章中也一直推荐支持大家值得购买的币种中只有比特币、ETH和三大平台币,而ETH是唯一一个以项目应用潜力进入的,所以当前资金注意到ETH也合乎常理。

3、昨日,有开发者表示以太坊2.0的最终测试网将于8月4日启动,而主网则可能最早在11月4日到来。以太坊2.0几乎是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最引人瞩目的话题,在比特币减半后,值得关注的项目有DeFi、Flicoin、波卡以及ETH2.0。

虽然Flicoin还未正式上线,但前期矿机和FIL期货的表现确实非常好,不排除这几个话题有市场热炒的原因,但市场就是这样,一旦经过大家热炒过的话题,时间便无法维持太久,这也是大家对ETH2.0就显得更为重视的原因,因为一旦大家对其他三个热点审美疲劳后,ETH就是接下来最亮的那颗星。

当前主流币接连发威,很多人认为是不是牛市已来,但我们暂时还不能乐观,毕竟比特币当前处的位置不足以支撑起“牛市”这个话题,真正的牛市效应还是需要比特币来带领。

清晰可见的是,随着主流币接连的开涨,近两日资金量确实有向主流货币资金回流的趋势,而且,行情波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涨跌,只要有交易的空间,结果都会比保持风平浪静要好。

回到行情上,近两日市场有逐渐激活的现象,当然很多人还是抱着会是诱多的可能性,这一点绝对是有道理的,无论行情涨的再好,都应该预防着庄家砸盘的风险,毕竟当庄家开动的时候,基本面和技术面都显得苍白无力。

当前日线表现逐渐转好,价位已经创近一个月的新高,而且昨日回踩过五日均线才回踩,虽然是受ETH的带动,但至少从技术指标来看,走的相当合理。当前五日均线有抬头迹象,MACD拐头向上,从盘面上看,是持币看涨的走势。

略显不足的是,价格接连上涨,量能却未及时跟上,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昨日白天的成交比较拖后腿,能在今日清晨上涨时追上来这么高的量能,说不上表现差。

小时线方面基本上符合我们昨日下午文章的推测,5/10日均线离30日均线太远,需要等待30日均线上行确认支撑位,最后几根均线纠缠一下才有机会上行,而且以往第一次回调的时候基本上不会直接就反方向,昨日走势是完美的验证。

目前也是处于回调状态中,这对行情不一定是坏事,回调确认支撑位的上涨往往更踏实,持续拉涨的行情才应该担心。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如果行情是诱多,现在上车了后期砸盘怎么办?但是如果不上车的话行情就这样上去了踏空更可惜。

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行情涨的再厉害、在牛市中我们也要提防主力时不时的反噬,更何况目前还没有正式走出来,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做单策略。

像这种行情,看成交量表现就知道,是有庄家在刻意配合拉盘的,而且这两波上涨令空头损失惨重,庄家毕竟不是做慈善的,等多头筹码多起来,砸盘的概率也会增加。

当前这样的节奏,如果是从低位拿上来的,出一小部分落袋为安还是可以接受的,剩下的仓位就拿着继续等,设好止损,若是行情继续上涨,再在回调的时候选择加仓。

不管是持币想加仓还是现在想进场的小伙伴,一定要踩好节奏,行情在突破的一瞬间和涨至当下涨幅已经过高的情况下直接追高风险就会很大,最好的介入时间点就是在等回调的时候,我们在行情回调的时候能感受到震荡是否平稳,是否见底,这个事情加仓或买入是最安全的,其次,止损是我们做这些操作的保障,没有止损就会将风险无限放大。

⑻ 以太坊解读——Recursive Length Prefix协议图解(上)

在以太坊中,采用了一种名为Recursive Length Prefix(RLP)的方法对交易、账号、合约等基础的数据结构进行序列化处理,从而实现对链上数据的网络传输和持久化存储。RLP作为最为底层的编码方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因此,网上介绍RLP的文章也不少,但是由于RLP是二进制编码,又涉及到嵌套结构,造成编码过程的可读性较差,在学习中过程中,也一直没有找到完整的、易于理解的说明,总是绕在各种规则之中,且不能"自拔",着实有点无奈。所以,在本文中,采用图形化的解释和举例的方法,帮助大家理解RLP嵌套等特点、编解码过程等。

和其他的序列化协议不同,RLP只支持两种数据类型:
1)byte数组,可以是二进制数组,当然也可以是字符串;
2)byte数组的数组,也就是列表。并支持列表内的嵌套。
对于其他的数据类型,RLP都不支持,需要用户自己先转化为数组和列表的类型。

从RLP的命名中就可以看出两个关键字:一个是递归Recursive和前缀Prefix。首先,关于递归,也就是嵌套结构,结构上非常接近“树”,在Ethereum WiKi中,更是直接地采用树的items来进行命名,叶子节点(leaf tress)来存储“byte数组”,嵌套的节点就是一个树的分叉(branching trees)。

比如,需要是对如下对象进行RLP的编码,该对象中包含一个字符数组的列表、一个单个字符的字符数组、一个空字符数组。

< <[cat],[dog]>, [0xbf], [] >

将该对象展开为树的结构,就如下图。其中[0xbf]和[]属于字符数组。<[cat], [dog]>属于列表,可以嵌套展开,再根据各个节点,进行编码。然后,对于不同长度的数组和列表,编码的方法略有不同,这个也就是Length Prefix相关的内容,和“编码过程”相关的内容,在第二节进行详细地说明。

关于为什么以太坊需要单独设计一种序列化协议,目前还没有找到官方的描述。但与其他序列化方法相比,RLP协议具有一些直接的优点,比如:

1)在以太坊中,最小货币单位为1 Wei,并且1 ETH = 10^18 Wei,所以在编码中,需要考虑对很大的整数类型的序列化,在RLP中采用去除前导零(leading zero)的大端big-endian方式,可以有效处理大整数;

2)使用了灵活的长度前缀来表示数据的实际长度,并且使用递归的方式能编码相当大的数据;

3)为了实现在链上节点的“共识Consensus”,防止出现数据的不一致,以太坊中并不支持浮点数类型,所以一般的序列化协议也不适用。

编码的过程就是将嵌套结构(nested sequence)的树形结构,添加长度前缀(Length Prefix)后,转化为顺序结构(flat sequence)的过程。添加长度前缀的目的,就是在反序列化时,可以根据长度前缀(Length Prefix),将(flat sequence)重构出树的结构(nested sequence)。

关于前缀的生成规则,《Ethereum Yellow Paper》[2]给出了非常形式化的数学符号描述,漂亮是非常漂亮,可惜不是人类的语言,非常难于理解和表达。网上大部分文章的写法也是引用了Yellow Paper中的5个文字形式上的描述,把原文和翻译一并给出如下:

将上面这个“长度”Length Prefix的编码规则,通过“决策树”可以图形化的表达如下图。

首先,根据编码的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字节数组”和“列表”两类;第二,根据不同的长度,编码的长度前缀不同。若待编码对象的长度小于56,就是把长度和“前缀字符”进行求和,占用一个字节。反之,待编码对象的长度大于56,其前缀需要多个字节,第一个字节,求出“长度”所占的字节数,再加上“前缀字符”,比如:长度为56,占用1字节。然后对“长度”进行编码,其实也是一个嵌套的过程。

还是以上文中的例子,该编码对象,已经完成了“树的构建”,然后根据“长度前缀”的原则,对树的各个项目进行长度前缀的计算。

< <[cat],[dog]>, [0xbf], [] >

-对于<[cat],[dog]>属于嵌套数组,需要对内部各项非常进行长度编码的计算
  `对于[cat],属于字符数组,且长度为3,其对应的长度为0x80+3 = 0x83
  `对于[dog],属于字符数组,且长度为3,其对应的长度为0x80+3 = 0x83
  `<[cat],[dog]>整体上,其长度前缀为0xc0 + 2(新增的两个子项的长度所占用的字节)+6(待编码字符的长度)=0xC8
- 对于[0xbf], 属于字符数组,且长度为1,其对应的长度为0x80+1 = 0x81
- 对于[dog],属于字符数组,且长度为3,其对应的长度为0x80+3 = 0x83
- 对于[],属于字符数组,且长度为0,其对应的长度为0x80+0=0x80
总体上,增加的“长度编码”的字节数为6,加上原来的长度为10,所以整个对象的长度前缀为0xC0+16d=0xD0。所以最后的编码结果为:
D0 C8 83636174 83646F67 81B7 83646F67 80

解码过程将在 《以太坊解读——Recursive Length Prefix协议图解(下)》 一文中,给出图形化的解读说明。

⑼ 【深度知识】以太坊数据序列化RLP编码/解码原理

RLP(Recursive Length Prefix),中文翻译过来叫递归长度前缀编码,它是以太坊序列化所采用的编码方式。RLP主要用于以太坊中数据的网络传输和持久化存储。

对象序列化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像JSON编码,但是JSON有个明显的缺点:编码结果比较大。例如有如下的结构:

变量s序列化的结果是{"name":"icattlecoder","sex":"male"},字符串长度35,实际有效数据是icattlecoder 和male,共计16个字节,我们可以看到JSON的序列化时引入了太多的冗余信息。假设以太坊采用JSON来序列化,那么本来50GB的区块链可能现在就要100GB,当然实际没这么简单。

所以,以太坊需要设计一种结果更小的编码方法。

RLP编码的定义只处理两类数据:一类是字符串(例如字节数组),一类是列表。字符串指的是一串二进制数据,列表是一个嵌套递归的结构,里面可以包含字符串和列表,例如["cat",["puppy","cow"],"horse",[[]],"pig",[""],"sheep"]就是一个复杂的列表。其他类型的数据需要转成以上的两类,转换的规则不是RLP编码定义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则转换,例如struct可以转成列表,int可以转成二进制(属于字符串一类),以太坊中整数都以大端形式存储。

从RLP编码的名字可以看出它的特点:一个是递归,被编码的数据是递归的结构,编码算法也是递归进行处理的;二是长度前缀,也就是RLP编码都带有一个前缀,这个前缀是跟被编码数据的长度相关的,从下面的编码规则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对于值在[0, 127]之间的单个字节,其编码是其本身。

例1:a的编码是97。

如果byte数组长度l <= 55,编码的结果是数组本身,再加上128+l作为前缀。

例2:空字符串编码是128,即128 = 128 + 0。

例3:abc编码结果是131 97 98 99,其中131=128+len("abc"),97 98 99依次是a b c。

如果数组长度大于55, 编码结果第一个是183加数组长度的编码的长度,然后是数组长度的本身的编码,最后是byte数组的编码。

请把上面的规则多读几篇,特别是数组长度的编码的长度。

例4:编码下面这段字符串:

The length of this sentence is more than 55 bytes, I know it because I pre-designed it
这段字符串共86个字节,而86的编码只需要一个字节,那就是它自己,因此,编码的结果如下:

184 86 84 104 101 32 108 101 110 103 116 104 32 111 102 32 116 104 105 115 32 115 101 110 116 101 110 99 101 32 105 115 32 109 111 114 101 32 116 104 97 110 32 53 53 32 98 121 116 101 115 44 32 73 32 107 110 111 119 32 105 116 32 98 101 99 97 117 115 101 32 73 32 112 114 101 45 100 101 115 105 103 110 101 100 32 105 116
其中前三个字节的计算方式如下:

184 = 183 + 1,因为数组长度86编码后仅占用一个字节。
86即数组长度86
84是T的编码
例5:编码一个重复1024次"a"的字符串,其结果为:185 4 0 97 97 97 97 97 97 ...。
1024按 big endian编码为004 0,省略掉前面的零,长度为2,因此185 = 183 + 2。

规则1~3定义了byte数组的编码方案,下面介绍列表的编码规则。在此之前,我们先定义列表长度是指子列表编码后的长度之和。

如果列表长度小于55,编码结果第一位是192加列表长度的编码的长度,然后依次连接各子列表的编码。

注意规则4本身是递归定义的。
例6:["abc", "def"]的编码结果是200 131 97 98 99 131 100 101 102。
其中abc的编码为131 97 98 99,def的编码为131 100 101 102。两个子字符串的编码后总长度是8,因此编码结果第一位计算得出:192 + 8 = 200。

如果列表长度超过55,编码结果第一位是247加列表长度的编码长度,然后是列表长度本身的编码,最后依次连接各子列表的编码。

规则5本身也是递归定义的,和规则3相似。

例7:

["The length of this sentence is more than 55 bytes, ", "I know it because I pre-designed it"]
的编码结果是:

248 88 179 84 104 101 32 108 101 110 103 116 104 32 111 102 32 116 104 105 115 32 115 101 110 116 101 110 99 101 32 105 115 32 109 111 114 101 32 116 104 97 110 32 53 53 32 98 121 116 101 115 44 32 163 73 32 107 110 111 119 32 105 116 32 98 101 99 97 117 115 101 32 73 32 112 114 101 45 100 101 115 105 103 110 101 100 32 105 116
其中前两个字节的计算方式如下:

248 = 247 +1
88 = 86 + 2,在规则3的示例中,长度为86,而在此例中,由于有两个子字符串,每个子字符串本身的长度的编码各占1字节,因此总共占2字节。
第3个字节179依据规则2得出179 = 128 + 51
第55个字节163同样依据规则2得出163 = 128 + 35

例8:最后我们再来看个稍复杂点的例子以加深理解递归长度前缀,

["abc",["The length of this sentence is more than 55 bytes, ", "I know it because I pre-designed it"]]
编码结果是:

248 94 131 97 98 99 248 88 179 84 104 101 32 108 101 110 103 116 104 32 111 102 32 116 104 105 115 32 115 101 110 116 101 110 99 101 32 105 115 32 109 111 114 101 32 116 104 97 110 32 53 53 32 98 121 116 101 115 44 32 163 73 32 107 110 111 119 32 105 116 32 98 101 99 97 117 115 101 32 73 32 112 114 101 45 100 101 115 105 103 110 101 100 32 105 116
列表第一项字符串abc根据规则2,编码结果为131 97 98 99,长度为4。
列表第二项也是一个列表项:

["The length of this sentence is more than 55 bytes, ", "I know it because I pre-designed it"]
根据规则5,结果为

248 88 179 84 104 101 32 108 101 110 103 116 104 32 111 102 32 116 104 105 115 32 115 101 110 116 101 110 99 101 32 105 115 32 109 111 114 101 32 116 104 97 110 32 53 53 32 98 121 116 101 115 44 32 163 73 32 107 110 111 119 32 105 116 32 98 101 99 97 117 115 101 32 73 32 112 114 101 45 100 101 115 105 103 110 101 100 32 105 116
长度为90,因此,整个列表的编码结果第二位是90 + 4 = 94, 占用1个字节,第一位247 + 1 = 248

以上5条就是RPL的全部编码规则。

各语言在具体实现RLP编码时,首先需要将对像映射成byte数组或列表两种形式。以go语言编码struct为例,会将其映射为列表,例如Student这个对象处理成列表["icattlecoder","male"]

如果编码map类型,可以采用以下列表形式:

[["",""],["",""],["",""]]

解码时,首先根据编码结果第一个字节f的大小,执行以下的规则判断:

1.如果f∈ [0,128),那么它是一个字节本身。

2.如果f∈[128,184),那么它是一个长度不超过55的byte数组,数组的长度为 l=f-128

3.如果f∈[184,192),那么它是一个长度超过55的数组,长度本身的编码长度ll=f-183,然后从第二个字节开始读取长度为ll的bytes,按照BigEndian编码成整数l,l即为数组的长度。

4.如果f∈(192,247],那么它是一个编码后总长度不超过55的列表,列表长度为l=f-192。递归使用规则1~4进行解码。

5.如果f∈(247,256],那么它是编码后长度大于55的列表,其长度本身的编码长度ll=f-247,然后从第二个字节读取长度为ll的bytes,按BigEndian编码成整数l,l即为子列表长度。然后递归根据解码规则进行解码。

以上解释了什么叫递归长度前缀编码,这个名字本身很好的解释了编码规则。

(1) 以太坊源码学习—RLP编码(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1763339 )
(2)简单分析RLP编码原理
( https://blog.csdn.net/itchosen/article/details/78183991 )

⑽ 区块链结构层是什么

区块链总共有六个层级结构,这六个层级结构自下而上是: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

数据层——数据层是区块链六个层级结构里面的最底层。数据层我们可以理解成数据库,只不过对于区块链来说,这个数据库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库,也就是所谓的分布式账本。

合约层——合约层主要包括各种脚本、代码、算法机制、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的基础。我们说的智能合约便属于合约层。如果说比特币系统不够智能,那么以太坊提出的智能合约则能够满足许多应用场景。合约层的原理主要是将代码嵌入到区块链系统上,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能够自定义的智能合约。这样一来,在区块链系统上,一旦触发了智能合约的条款,系统就能够自动执行命令。

网络层——区块链的网络系统,本质上是一个P2P(点对点)网络,点对点意味着不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或者中心化服务器来操控这个系统,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和服务都是分配在各个节点手中的,信息的传输也是两个节点之间直接往来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P2P(点对点)并不是中本聪发明的,区块链只是融合了这一技术而已。所以,区块链的网络层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别强大的点对点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上,每一个节点既可以生产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就好比发邮件,你既可以编写自己的邮件,也可以收到别人给你发送的邮件。

应用层——应用层就是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我们现在说的区块链+就是所谓的应用层。目前已经落地的区块链应用主要是搭建在ETH、EOS等公链上的各类区块链应用,博彩、游戏类的应用比较多。真正实用的区块链落地应用,目前有由CoinBank投资的全球首条物联网落地应用。

共识层——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共识,简单来说就是全网要依据一个统一的、大家一致同意的规则来维护更新区块链系统这个总账本,类似于更新数据的规则。让高度分散的节点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高效达成共识,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区块链社区的治理机制。目前主流的共识机制算法有: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以太坊的权益证明(POS)、EOS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等等。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这三层保证了区块链上有数据、有网络、有规则。

激励层——激励层就是所谓的挖矿机制,挖矿机制其实可以理解成激励机制:你为区块链系统做了多少贡献,你就可以得到多少奖励。用这种激励机制,能够鼓励全网节点参与区块链上的数据记录和维护工作。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热点内容
存冷钱包 发布:2025-07-15 10:32:35 浏览:704
usdt怎么充到其他平台 发布:2025-07-15 10:12:21 浏览:247
比特币如果没有币商收购 发布:2025-07-15 10:11:45 浏览:801
买usDT为何冲到BTC了 发布:2025-07-15 09:45:14 浏览:712
比特矿机风扇 发布:2025-07-15 09:33:29 浏览:709
filecoin矿机的特殊性 发布:2025-07-15 09:31:56 浏览:43
币圈20倍合约利息怎么算 发布:2025-07-15 09:21:18 浏览:813
币圈资产有哪些 发布:2025-07-15 09:03:18 浏览:212
btc融资模式百度 发布:2025-07-15 07:57:34 浏览:282
元宇宙时代ar和vr哪个好 发布:2025-07-15 07:57:29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