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ltc
① 亚麻酸的生理功效
公认的疗效
被国际医学界、营养学界所公认:
一、预防心脑血管病:由于血栓形成,血管发生堵塞,组织细胞得不到氧气补充和营养成份的供应,最终会导致死亡。在心脏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处易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塞和脑梗塞。人们已经知道促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血小板凝集的过程。α-亚麻酸可以改变血小板膜流动性,从而改变血小板对刺激的反应性及血小板表面受体的数目。因此,能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
二、降血脂:α-亚麻酸的代谢产物对血脂代谢有温和的调节作用,能促进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向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转化,使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从而达到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三、降低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在145/90mmHg~160/95mmHg之间叫临界性高血压,是初期性高血压。若长期使用降压药,易引起许多不良反应。α-亚麻酸的代谢产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四、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正常的体细胞会因为机体功能的失衡而产生病变,而癌细胞形成后会产生大量的能抑制多种免疫细胞机能的二烯前列腺素,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癌细胞得以增殖和转移。α-亚麻酸的代谢产物可以直接减少致癌细胞生成数量,同时削弱血小板的凝集作用,抑制二烯前列腺素的生成,恢复及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癌症形成以及抑制其转移。爱斯基摩人乳腺癌的发病率很低,是因为他们大量进食鱼类或其它海产品,脂肪摄取量虽然大,但不饱和脂肪酸成份多,主要是n-3系脂肪酸(α-亚麻酸),因此其癌症的发病率极低。
五、抑制过敏反应、抗炎作用:α- 亚麻酸可降低多核白细胞(RMNS)及肥大细胞膜磷脂中花生四烯酸(AA)的含量,使过敏反应发生时AA释放量减少,从而降低LT4(白三烯)的生成;代谢产物 EPA 还有与 AA 竞争△5去饱和酶的作用;α-亚麻酸对过敏反应的中间体 PAF(血小板凝集活化因子)有抑制作用。所以认为,α-亚麻酸对过敏反应及炎症有抑制效果。临床研究得出,牛皮癣的发病机理主要由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所致,而摄入一定量的EPA后症状得以减轻。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体质的过敏反应亢进是由摄入含α-亚麻酸食物的缺乏引起的
六、抑制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各种自由基的数目不断增多,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数量逐渐降低,活性逐渐减弱,因此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增多,使细胞受到损伤,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服用α-亚麻酸后,GSH-Px 及 SOD 活性增加,MDA 的生成减少,揭示α-亚麻酸有抗衰老作用。
七、增强智力:健全的大脑绝对不可缺少脂肪酸,特别是α-亚麻酸,脂肪酸为大脑提供所需的能量,人脑之所以能从事高度复杂的工作,离不开高质量的脂肪酸。18个碳原子的α -亚麻酸可以进一步延伸碳链,增加双键个数,生成 EPA 和 DHA。DHA 在脑神经细胞中大量集存,是大脑形成和智商开发的必需营养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α亚麻酸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瞩目和高度重视。尽管α—亚麻酸资源数量少,能够摄取到的食物种类也少,但它们的生理活性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综合全球医学和营养学的研究结果,α-亚麻酸有以下基本功效:
1、调节血脂作用
血脂异常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证实调脂药物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如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很多实验得出α亚麻酸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在α—亚麻酸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机理中,除增加胆固醇排泄外,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也很重要。HMG-CoA是胆固醇合成的主要限速酶,α-亚麻酸抑制其活性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Tield等发现,摄入α—亚麻酸能使家兔肝HMG-CoA还原酶活性降低,同时使ACAT活性升高。α—亚麻酸对脂肪合成酶系的抑制和加强线粒体中的β-氧化,使甘油三酯的合成减少而消耗增加。α—亚麻酸在降低家兔血脂的同时无肝脏积累脂质的现象,而属于ω—6PUFA的亚油酸和γ—亚麻酸虽然也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其主要是促使脂质由血液向肝脏转移而降低血脂,导致脂肪肝。同时有论文报道深海鱼油中ω—PUFA的不同类型而出现不同的降脂作用,EPA主要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起作用,DHA在降低胆固醇方面起作用,作为它们母体的α-亚麻酸在调节血脂时可以起到全面降脂、排脂的作用。
2、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
从发生机理来看,血栓主要有两种,一是脂质栓子,二是血液凝固。大多数的抗血栓药物只是对其中的某一因素产生作用,而α—亚麻酸的抗血栓作用则是完全的、全面的。在超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通过对末梢血的观察,可以明显看到胆固醇的结晶和乳糜颗粒,有的患者还出现大块的斑块,这些胆固醇结晶和脂质斑块黏附在血管内壁,即可形成脂质血栓,高脂血症是形成脂质血栓的主要原因。游离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不能溶解在血液中,其在血液中以结晶或颗粒形式存在,在血管内壁出现损伤的情况下,这些脂质物质即可黏附在血管内壁,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大的斑块,并引起动脉粥样硬性化。α亚麻酸的调节血脂功能可以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升高HDL,发挥抗血栓的作用。服用1.2g/d的α—亚麻酸120天,显微镜下胆固醇结晶密度可以非常明显地减少,大块的脂质斑块可以消失。
血小板聚集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血栓素TXA2可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而PGI2则起拮抗作用,花生四烯酸AA在环加氧酶的作用下生成PGI2,同时也生成TXA2,EPA与AA竞争环加氧酶生成PGI3和TXA3,减少了PGI2和TXA2的生成,PGI3和PGI2有相当的拮抗TXA2的活性,但TXA3并无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故EPA可以抑制TXA2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栓的发生,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同时ω—3PUFA能够稳定心肌膜电位、降低室性心律不齐和敏感性,可以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是可以防止由缺血引起致死性心率失常。
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液携氧量
在多数情况下,冠心病和脑缺血都是由血栓引起的,但血液黏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部分冠心病和脑缺血患者都没有明显的动脉栓塞,其中的原因就是血黏度的升高,血液携氧量下降而导致心肌和大脑供血不足及外周循环障碍,表现出心悸、胸闷、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及四肢麻木等症状。高黏血症可以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体现在血液的流动性方面,即是血液的流变学意义,利用黏度计可以测得。血液流动性的下降使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变慢,导致组织缺血,同时加重心脏的负担。
二是体现在红血球的聚集方面,即是红细胞的黏连,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呈重叠状,此状态下的红细胞所能携氧的总表面积减少,携氧量减少,组织同样出现缺氧症状,血液中各种溶质的增加使血液的黏滞性增加流动性下降,其溶质主要为一些蛋白质,如糖蛋白、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胶原蛋白等;而红细胞膜成份的改变使膜表面的带电量减少,细胞之间的斥力不足以使细胞分开而出现黏连。
对于血黏度,并无针对性的药物,在这方面,α亚麻酸有其独特的作用。α—亚麻酸可以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降低血液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水平,增加血液的流动性,在补充α—亚麻酸90天左右即可见到效果。α—亚麻酸在细胞膜磷脂中的比例增加,膜的流动性增加,同时细胞膜表面所带电量增加,细胞之间黏连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黏连细胞一般在补充α—亚麻酸30天后明显分散。高黏血症患者以1.5g/d补充α—亚麻酸90天,各项指标可恢复正常,同时心悸、胸闷、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及四肢麻木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在90%以上。
对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作用
α亚麻酸可促进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及使胰岛素在血液中维持稳定,可降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提高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减少胰岛素的拮抗性。患糖尿病时,肌体内的脂肪分解加速,脂类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增高,导致血管硬化、高血脂症、脂肪肝和高血压等并发症。此外,脂肪过度分解,会产生酮体,如酮体超过机体的利用限度,大量在体内堆积,就会产生酮症酸中毒。α—亚麻酸在人体内可调节脂类代谢,抑制并发症,降低酸、酮中毒的机率。同时α—亚麻酸对人体各器官及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和增强作用对糖尿病人是大有裨益的。
降血压
α—亚麻酸及其代谢物EPA、DHA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每天服用1.2克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而正常血压几乎不受影响。ω—3PUFA降血压的机理被认为是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对血管的反应,如前列腺环素PGI3的舒张血管作用,刺激内皮细胞释放NO,同时使α—亚麻酸能使血浆中的中性脂肪(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下降。
减肥
α亚麻酸在减少肥胖病人体重方面不同于任何其它药物。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增加代谢率;二是抑制甘油三脂的合成,增加体内各种脂质的排泄。但要达到减肥效果,服用量要相对增加。
抑制过敏反应
现代人,花粉过敏、食物性过敏、特异性湿疹和哮喘等发病人数不断地增加,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有两点,一是人们能够接触到的过敏源增加;二是身体反应性亢进。在过敏发生过程中,体内的肥大细胞、中性白细胞起着重要作用。过敏原一进入人体,就与肥大细胞结合,肥大细胞受到刺激于是就释放出组胺和白三烯(LT4)。另外,由中性白细胞释放出血小板活化因子。这些活性物质导致了过敏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鼻炎等。
食物中不同种类必须脂肪酸的比例变化可引起身体过敏反应亢进。因为由ω—6PUFA的花生四烯酸产生的4系白三烯LT4(LTB4、LTC4、LTD4、LTE4),而由α亚麻酸产生的是5系白三烯LT5(LTB5、LTC5、LTD5、LTE5)。LTB4能强烈吸引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的活性,而LT5在这方面的生理活性只有LT4的几十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给予大鼠高α—亚麻酸和高亚油酸(红花油)的饲料,两代饲养,腹腔注入糖原,集聚中性白细胞,并进行刺激,使其释放LT类物质,然后进行定量。释放的LT总量无大的差异,但活性强的B4型和活性弱的B5型的比例有很大的差异。
抗炎作用
随着抗生素和其它抗菌素的应用,病原性炎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趋减少,而一些非病原性、非致命性的慢性炎症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鼻炎、慢性前列腺炎等,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类抗炎药对这一类疾病只能起到对症治疗作用。即减少各种炎症介质的合成,但同时对机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α—亚麻酸对各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并且不会带来不良反应,给这一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α—亚麻酸对脂类炎症介质的作用炎症发生时,细胞膜上的花生四烯酸AA在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具有生理活性的脂类介质,主要包括前列腺素PGE2和四系白三烯LT4,引起炎症反应。α—亚麻酸的代谢产物EPA是AA的同类物,通过竞争同一种酶系,产生前列腺素PGE3和五系白三烯LT5抑制PGE2和LT4的产生,与PGE2和LT4相比,PGE3和LT5对炎症活动几乎没有作用,因此,体内α—亚麻酸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α—亚麻酸对肽类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作用IL-Iβ和TNF-α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可以刺激胶原蛋白酶的产生、介导白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而使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导致炎症反应。α—亚麻酸明显可以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其机理尚不清楚。服用56%纯度的α—亚麻酸4周,体内白细胞EPA的浓度提高,IL-Iβ和TNF-α的产生可以被抑制大约30%。
从α—亚麻酸对炎症介质的抑制可以判断其对炎症疾病具有治疗作用,额外补充α—亚麻酸对许多炎症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如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皮炎,特别是前列腺炎,因为一般水溶性抗炎药物很难通过包围前列腺的脂质膜结构而发挥作用,但对本身作为脂肪酸的α—亚麻酸来说,很容易通过膜质结构进入前列腺内部发挥抗炎作用。日本已经开发α—亚麻酸药物制剂,用来预防气喘、过敏性疾病等。
保护视力
如前所述,视网膜中视细胞外节含DHA特别多。有人报道,如果DHA缺乏,视力就下降,视网膜反射能恢复时间就延长。因为视网膜一碰到光,就起化学反应,由此而产生电位变化,再通过神经传到脑。分别用Ω—6系列红花油、α—亚麻酸对大鼠进行两代饲养,然后给予强度不同的光,使产生电位变化,来比较细胞膜电位图α波和β波的大小(振幅),以确定视网膜反射能。结果表明,振幅的大小与α—亚麻酸的含量相对应,即以红花油、对照组、α—亚麻酸的顺序升高。用猴子实验,亦证明α—亚麻酸缺乏,则视力降低。
增强智力
α亚麻酸而来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脑神经和视网膜中大量存在,同时,从胎儿到哺乳这个期间脑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到离乳时脑细胞分裂大部分已结束,以后神经细胞数也不怎么增加,所以妊娠期到哺乳期的α—亚麻酸补给是非常必要的。此外,α—亚麻酸还有抗癌、抗衰老、抗抑郁、预防老年性痴呆等方面的作用,在维持人类正常生长发育、维护皮肤正常状态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α—亚麻酸在内的ω—3PUFA在西方国家已作为药品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肿瘤、炎症、抑郁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的国家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在某些特定的食品中必须添加α—亚麻酸,否则不得销售。相信随着对α—亚麻酸研究的不断深入,α—亚麻酸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油脂根据其来源分为植物油和植物油,植物油根据其碘价进一步分为干性、半干性、非干性油,油脂按传统方法分为十类,其中有六类是食用植物油,一类是其轭脂肪酸型油脂,一类是羟基脂肪酸型油脂,传统上主要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月桂酸(椰子油,棕榈仁油、巴巴苏油),棕榈酸(棕榈油),油酸(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花生油、高油酸葵花籽油、红花油),亚油酸(中等含量,玉米油、棉籽油、芝麻油、大豆油),油酸含量(高含量,葵花籽油、红花籽油),芥酸(菜籽油)。按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类的方法更适用于基因改良的油脂,这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可能被改变,例如普通葵花籽油与高油酸葵花籽油。
国内的观点
目前国内营养学认为:α -亚麻酸是我们地球人的营养短板,主要是食物来源于比较少,食物的精加工破坏了α -亚麻酸,另外就是α -亚麻酸本身生物活性高,易氧化,保存的技术要求高。α -亚麻酸是人们要专项补充的一种基础营养素,一种必需营养素,一种严重普遍缺乏、急需补充的营养素。是人类的营养短板。
② 白三烯的简介
白三烯是一种鼻炎的致病原因。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
白三烯可由花生四烯酸经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催化而制得。在体内含量虽微,但却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并且是某些变态反应、炎症以及心血管等疾病中的化学介质。白三烯及其类似物——阻断剂的研究,对于免疫以及发炎、过敏的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白三烯在上下呼吸道的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在诱导鼻过敏反应方面,白三烯的作用比组织胺强1000多倍。
(2)lteltc扩展阅读
在变应原诱导的鼻过敏反应中,无论是在速发反应还是迟发反应阶段,白三烯的数量都显著增加。
在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中,在暴露阿司匹林后,鼻分泌物中的白三烯产物LTB4和LTC4都显著增加,但在对阿司匹林不敏感的正常人中和脱敏后的阿司匹林敏感患者中,未观察到白三烯增加。
哮喘和AR患者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数量高于正常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三烯在上下呼吸道的炎症病变中起关键作用。
③ 谁能告诉我,曲尼司特和孟鲁司特分别的作用机理和区别,还有就是哪个药好
曲尼司特1982年由Kissei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日本)研发上市,是一种过敏介质阻滞剂,可抑制变应原及其他刺激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过敏介质的释放反应。具有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作用,阻止其脱颗粒。从而抑制组胺和5-羟色胺过敏性反应物质的释放,对于IgE 抗体引起的大白鼠皮肤过敏反应和实验性哮喘有显著抑制作用,是一种针对过敏性疾病发生机制的病因治疗性药物。
半胱氨酰白三烯(LTC,.LTD,.LTE,)是强效的炎症介质,由包括肥 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释放。这些重要的哮喘前介质与半胱氨酰白三烯(Cyd_T)受体结合。l型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 受体分布于人体的气道(包括气道平滑肌细胞和气道巨噬细胞}和其 他的前炎症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和某些骨髓干细胞)。CysLTs与 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关。在哮喘中.白三烯介导的效应包括一系列的气道反应,如支气管收缩、粘液分泌、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在过敏性鼻炎中.过敏原暴露后的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中.鼻粘膜均会释放与过敏性鼻炎症状相关的CysLTs。鼻I为CysLTs激发会增加鼻部气道阻力和鼻阻塞的症状。 本品是一种能显著改善哮喘炎症指标的强效1:3服制剂。生物化学 和药理学的生物测定显示.孟鲁司特对CysLT,受体有高度的亲和性和选择性f与其它有药理学重要意义的气道受体如类前列腺素、胆碱能和β一肾上腺能受体相比)。孟鲁司特能有效地抑制LTC, LTD.和LTE·与CysLT,受体结合所产生的生理效应而无任何受体激动活性。目前的研究认为孟鲁司特并不拮抗CysLT2受体
一个是眼药水一个是改善哮喘的...
④ 过敏性紫癜是怎么形成的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多见于儿童。治疗包括尽力找出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其敏、扑尔敏等及糖皮质激素等。 中医认为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症为气火亢盛,血热妄行;虚症有二:一为阴伤虚火妄动,灼伤血络,一为气虚不能摄血,总之,因气火逆乱,血不能循经致络伤血溢,病因以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淤血阻滞,久病气虚血亏为主。西医认为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过敏原有细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病毒(风疹、水痘),寄生虫(蛔虫、钩虫)等感染引起。也可由动物性异体蛋白引起,如鱼、虾、蟹等,亦可由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镇静剂(苯巴比妥类),激素类(雌激素,雄激素),抗结核药(对氨柳酸、异烟肼)等药物引起,还可由其他因素如:寒冷,花粉,外伤,昆虫咬,预防接种等引起。 常见皮肤出血点,故心理较紧张,应安慰病人,介绍康复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应注意生活调节,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少活动,因活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出血,缓解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应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应避开一切过敏原,防治本病的诱发因素。饮食调节也很重要。 过敏性紫癜又称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多发生于男性儿童,特点是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及关节症状。
⑤ LTC 4G LTE手机密码忘记了如何解锁
电脑直接硬刷机。刷机精灵。注意看一下功能有的可以直接去除密码。过来开机时同事摁住开机键和音量键。进入场测模式,直接还原
⑥ 取暖器LTC、LTG、LTE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都能供热,价格不一样
⑦ ltd是什么意思
abbr. 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激光目标指示器(等于Laser Target Designator)
网络释义专业释义英英弊此释义
长时程抑制(Long Term Depression)
包括 LTP 、长时程抑制 (LTD)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自身稳定的突触可塑性( homeostatic synaptic plasticity)
最后交易日(Last Trading Day)
期货英语 ... 保证金追缴 (Margin Call) 最后交易日 (Last Trading Day ;LTD) 交割 (Delivery) ...
白三烯D
白三烯C4(LTC4)、白三烯D4(LTD4)、白三烯E4(LTE4)共同具有租岁迅称为抗原性慢反应物质雀橘的生物学活性,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的形成。孟鲁司特(顺尔宁)是一种特异性强效LTD。
and long-term depression
⑧ 白三烯存在于哪些细胞
一种鼻炎的致病原因。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
中文名
白三烯
外文名
leukotriene
拼音
sanxi
生物学功能
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
重要作用药物疗效
简介
【品 名】:白三烯
【拼音】:sanxi
【英文名称】:leukotriene;LT
【说明】:从花生四烯酸在白细胞中代谢产物分离得到的具有共轭三烯结构的二十碳不饱和酸。可按取代基性质分为A、B、C、D、E、F六类,其中LTA3的结构为2001下标3代表碳链中双键总数。LTA4为5,6-环氧-7,9,11,14-二十碳四烯酸;LTB4为5,12-二羟基-6,8,10,14-二十碳四烯酸;LTC4为5-羟基-6-S-谷胱甘基-7,9,11,14-二十碳四烯酸;LTD4、LTE4、LTF4与LTC4类似,只是6位取代基LTD4不含谷氨酸,LTF4不含甘氨酸,LTE4只有半胱氨酸,其他白三烯命名法类似。白三烯可由花生四烯酸经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催化而制得。在体内含量虽微,但却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并且是某些变态反应、炎症以及心血管等疾病中的化学介质。白三烯及其类似物——阻断剂的研究,对于免疫以及发炎、过敏的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功能】: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
重要作用
白三烯在上下呼吸道的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在诱导鼻过敏反应方面,白三烯的作用比组织胺强1000多倍。在变应原诱导的鼻过敏反应中,无论是在速发反应还是迟发反应阶段,白三烯的数量都显著增加。在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中,在暴露阿司匹林后,鼻分泌物中的白三烯产物LTB4和LTC4都显著增加,但在对阿司匹林不敏感的正常人中和脱敏后的阿司匹林敏感患者中,未观察到白三烯增加。哮喘和AR患者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数量高于正常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三烯在上下呼吸道的炎症病变中起关键作用。
药物疗效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任何呼吸疾病药物都有针对性,不可能会针对所有病因。建议不要盲目求医用药、一定要去专业的医院检查、再一个是病因及分型不明确。没有采取一个针对性的治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促使病情加重恶化。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诱因由于主要是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
治疗关键在于:与其他系统疾病一样,周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呼吸系疾病的基础,X线胸部检查对肺部病变具有特殊的的重要作用。由于呼吸系疾病常为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还应结合常规化验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力求作出病因、解剖、病理和功能的诊断。进而针对性制定最适合患者的疗法,从根源入手实施治疗。建议及时到国家正规呼吸内科接受科学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诊疗。
⑨ 关于营养的一些名词,请给解释一下!
白三烯
开放分类: 医学、白三烯
品 名:白三烯
拼音:sanxi
英文名称:leukotriene;LT
说明:从花生四烯酸在白细胞中代谢产物分离得到的具有共轭三烯结构的二十碳不饱和酸。可按取代基性质分为A、B、C、D、E、F六类,其中LTA3的结构为2001下标3代表碳链中双键总数。LTA4为5,6-环氧-7,9,11,14-二十碳四烯酸;LTB4为5,12-二羟基-6,8,10,14-二十碳四烯酸;LTC4为5-羟基-6-S-谷胱甘基-7,9,11,14-二十碳四烯酸;LTD4、LTE4、LTF4与LTC4类似,只是6位取代基LTD4不含谷氨酸,LTF4不含甘氨酸,LTE4只有半胱氨酸,其他白三烯命名法类似。白三烯可由花生四烯酸经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催化而制得。在体内含量虽微,但却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并且是某些变态反应、炎症以及心血管等疾病中的化学介质。白三烯及其类似物——阻断剂的研究,对于免疫以及发炎、过敏的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功能: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
高能磷酸化合物(energy rich phosphate compounds)
机体内有许多磷酸化合物如ATP,3—磷酸甘油酸,氨甲酰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它们的磷酸基团水解时,可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这类化合物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TP是这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ATP水解生成ADP及无机磷酸时,可释放自由能7.3千卡(30.52千焦)。一般将水解时释放自由能在5.0千卡(20.9千焦)以上的称为高能化合物。5.0千卡以下的称为低能化合物,化学家认为键能是指断裂一个键所需要的能量,而生物化学家所指的是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水解后释放出的自由能。高能键用“~”表示。
在生物体的能量代谢中,ATP为最关键性的高能化合物,是生命活动中的直接供能者,生物体需要利用能量时,都是从高能化合物ATP水解中得到。ATP的生成,概括起来有两种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档案一:什么是肌酸?
肌酸(Creatine)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天然营养素,由三种必须氨基酸即精氨酸(Arginine)、甘氨酸(Glycine)及甲硫氨酸(Methionine)所组成。它是制造人体细胞能量—三磷酸腺甘(ATP)不可或缺之物,能提供肌肉进行快速、爆发之动作。肌酸在人体中约有95%集中在骨骼肌它b于心脏、脑及睾丸中。人体可藉由一般食物或营养补充品中获得肌酸;如果体内肌酸含量不足时,人体也可藉由肝脏、胰脏及肾脏自行合成少量的肌酸以供使用。
档案二:肌酸的基本功能
1. 增加肌肉细胞的含水量:
刚开始使用肌酸时,你会明显地感觉肌肉变得更大也更结实。这是因为肌酸会使人体的肌肉细胞储存较多量的水分;而当所有的肌肉细胞都吸收较多量的水分而增加容积时,肌肉自然会变的更加饱满、有形。
2. 帮助肌肉细胞储存能量:
人体的肌纤维中含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肌酸:未键结的肌酸及带有磷酸根的磷酸肌酸,而其中磷酸肌酸约占了三分之二总肌酸的含量。当肌肉收缩产生运动时,身体会利用一种称为ATP的化合物当作其能量来源。不幸的是,人体的肌肉细胞只可提供低于十秒急速收缩所需之ATP能量,必须要有更多的ATP产生才能维持持续的运动,而此时存于肌肉中的磷酸肌酸,便会牺牲自己的磷酸根而使得ATP再次生合成。因此,如果肌肉内的肌酸较多,肌肉便有更大的潜在力量得以发挥。
此外,肌酸的补充也可帮助疲惫的肌肉细胞恢复活力,原因是当肌肉中的ATP能量耗尽时,身体也会激活另一种ATP生成系统(glycolysis)而产生乳酸(Lactic acid)。当身体激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产生会使得肌肉产生酸痛感及疲惫感;此时肌肉中若能储存较多的磷酸肌酸以提供ATP,身体便会减少乳酸的制造而减少肌肉细胞的疲惫感,让我们能运动的更持久、更具爆发力。
3. 增加蛋白质的生合成:
肌酸的摄取能使身体利用较多的蛋白质来增长肌肉。而肌肉中的两种蛋白质结构物;肌动蛋白及肌凝蛋白,更是使肌肉纤维收缩而产生运动的最主要成分。因此若能补充足够量的肌酸,使得身体减少蛋白质在能量上的消耗而去合成较多量的肌动蛋白及肌凝蛋白细胞,肌肉自然会变得更强壮、更有力量。
档案三;肌酸对什么人有益?
任何人、任何年龄,无论是想增长肌肉、增加运动时的爆发力及肌耐力、或只是单纯想要身体变得较强健者,都可藉由肌酸的使用而得到助益。虽然目前有关肌酸对于提升各种运动表现的研究还不算很多,但根据现今已有的研究报告显示,愈需要爆发力或瞬间动作型的运动员愈能从肌酸中得到最大的助益。一些运动如健美、举重、短跑、游泳、棒球、橄榄球或甚至于武术家、角力选手....等,由于需要经常做出瞬间超大负荷动力的动作,因此若能藉由肌酸的补充而使肌肉于短时间内能得到最多的能量,相对的其爆发力及运动成绩表现一定会提升许多。
另一方面,肌酸对于耐力性运动项目如马拉松、自由车等,目前仍未被科学家证实有所助益。但已有研究证实可藉由提升肌酸的利用率来延缓疲劳之发生,并可降低运动后乳酸的堆积进而减少疲劳及缩短恢复的时间。
档案四;我能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肌酸吗?
一般而言平均每人每天会消耗掉1~2克的肌酸,但对于经常运动或练健身的人而言,对于肌酸的需求量远大于这个数字。肌酸主要存在于肉类、鱼类等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的含量相当少;此外,过度的烹煮也会破坏食物中的肌酸含量。平均来说,我们每日约可由饮食中摄取到将近1克的肌酸。
在此须注意的是,肌酸虽然可从大量的动物性食品中摄取,但其中通常夹杂着大量的油脂及胆固醇(如牛肉、猪肉等),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最佳的摄取方式,最好还是利用脱脂、脱胆固醇的肌酸水化物(Creatine Monohydrate)
档案五;肌酸安全吗?
肌酸在体内经由肾脏代谢成肌酸酐,服用过多是否会造成肾脏功能失调?目前科学家证实每天服用二十克肌酸并未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唯一发现当超过身体负荷时,会有腹泻的情形发生,但此腹泻情形会随着服用量之减少而停止;对于其它会造成严重副作用的类固醇增强剂而言,肌酸真是既安全又可靠不过了。
肌酸与磷酸组成的化合物,为高能磷酸基的暂时贮存形式,存在于肌肉和其他兴奋性组织,如脑和神经细胞中。在脊椎动物中,肌酸与ATP反应可逆地生成磷酸肌酸,这个反应是由肌酸激酶催化的。
磷酸肌酸的功能是保持肌肉,特别是骨骼肌有较高的ATP水平。当细胞处于休息状态,ATP浓度相对高时,此反应朝磷酸肌酸净合成的方向进行;而当细胞有高代谢活性,ATP浓度低的时候,平衡移向ATP的净合成。磷酸肌酸就这样在含有肌酸激酶的组织中起作用。通常休息状态的脊椎动物骨骼肌含有充分的磷酸肌酸,可提供其自由能需求达数分钟(但在最大限度使用时只有数秒钟)。在某些无脊椎动物,如蟹的肌肉中,磷酸精氨酸的功能与上述磷酸肌酸的功能相同
去甲肾上腺素
开放分类: 医学、药理学、拟肾上腺素药、α受体兴奋药
原文也可写做norepinephrine或L-arterenol。它是从副肾髓质和肾上腺素一起被提取出来的激素(广义)。在哺乳动物中,它从交感神经的末端作为化学传递物质被分泌出来。是从肾上腺素中去掉N-甲基的物质。牛的副肾髓质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是1∶4(1份去甲肾上腺素,4份肾上腺素)。市售的肾上腺素含有10—20%的去甲肾上腺素。其作用如表所示与肾上腺素类似,但在量上和或质上均稍有差别。去甲肾上腺通过转甲基作用,变成肾上腺素,这种转甲基作用的反应,需要有副肾内的酶和ATP的存在。髓质以外的很多嗜铬组织,也能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血管收缩药和正性肌力药。药物作用后心排血量可以增高,也可以降低,其结果取决于血管阻力大小、左心功能的好坏和各种反射的强弱,例如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反射。
去甲肾上腺素经常会造成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收缩。严重低血压(收缩压<70mmHg)和周围血管低阻力是其应用的适应症,其应用的相对适应症是低血容量。应该注意该药可以造成心肌需氧量增加,所以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谨慎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渗漏可以造成缺血性坏死和浅表组织的脱落。
去甲肾上腺素的具体用法:将去甲肾上腺素4mg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8mg(2mg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效价与1mg去甲肾上腺素相同)加入250ml含盐或不含盐的平衡液中,产生16ug/mL去甲肾上腺素液或32ug/mL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液。去甲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0.5-1.0ug/分钟,逐渐调节至有效剂量。顽固性休克患者需要去甲肾上腺素量为8-30ug/分钟。需要注意的是给药时不能在同一输液管道内给予碱性液体,后者可以使药物失活。如果发生药物渗漏,尽快给予含5-10mg酚妥拉明的盐水10-15ml,以免发生坏死和组织脱落。
功用作用: 主要激动α受体,对β受体激动作用很弱,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兴奋心脏及抑制平滑肌的作用都比肾上腺素弱。临床上主要利用它的升压作用,静滴用于各种休克(但出血性休克禁用),以提高血压,保证对重要器官(如脑)的血液供应。</P><P> 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引起血管持续强烈收缩,使组织缺氧情况加重。应用酚妥拉明以对抗过分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常能改善休克时的组织血液供应。
用法用量:(1)静滴:临用前稀释,每分钟滴入4~10μg,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可用1~2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ml内静滴,根据情况掌握滴注速度,待血压升至所需水平后,减慢滴速,以维持血压于正常范围。如效果不好,应换用其他升压药。对危急病例可用1~2mg稀释到10~20ml,徐徐推入静脉,同时根据血压以调节其剂量,俟血压回升后,再用滴注法维持。</P><P> (2)口服:治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注射液1~3ml(1~3mg),1日3次,加入适量冷盐水服下。</P><P>
注意事项:(1)抢救时长时间持续使用本品或其他血管收缩药,重要器官如心、肾等将因毛细血管灌注不良而受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不可逆性休克,须注意。
(2)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忌用。
(3)本品遇光即渐变色,应避光贮存,如注射液呈棕色或有沉淀,即不宜再用。
(4)不宜与偏碱性药物如磺胺嘧啶钠、氨茶碱等配伍注射,以免失效;在碱性溶液中如与含铁离子杂质的药物(如谷氨酸钠、乳酸钠等)相遇,则变紫色,并降低升压作用。
(5)浓度高时,注射局部和周围发生反应性血管痉挛、局部皮肤苍白,时久可引起缺血性坏死,故滴注时严防药液外漏,滴注以前应对受压部位(如臀部)采取措施,减轻压迫(如垫棉垫)。如一旦发现坏死,除使用血管扩张剂外,并应尽快热敷并给予普鲁卡因大剂量封闭。小儿应选粗大静脉注射并须更换注射部位。静脉给药时必须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
(6)用药当中须随时测量血压,调整给药速度,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7)其他参见肾上腺素。
5-羟色胺
开放分类: 化学、化合物、有机物
5-hydroxy tryptamine
一种吲哚衍生物。分子式C10H12N2O。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 。
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催化首先生成5-羟色氨酸,再经5-羟色氨酸脱羧酶催化成5-羟色胺。
5-羟色胺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在体内,5-羟色胺可以经单胺氧化酶催化成5-羟色醛以及5-羟吲哚乙酸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5-羟色胺能与酸作用生成结晶盐 。其盐酸盐熔点167~168℃ ;苦味酸盐熔点185~189℃。5-羟色胺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它是调节神经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有些肌体组织当受到某些药物作用时,可以释放出5-羟色胺,例如一个利血平分子可以使受作用的组织释放出几百个5-羟色胺分子,因而产生利血平的一系列生理作用。
作为自体活性物质,约90%合成和分布于肠嗜铬细胞,通常与ATP等物质一起储存于细胞颗粒内。在刺激因素作用下,5-HT从颗粒内释放、弥散到血液,并被血小板摄取和储存,储存量约占全身的8%。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及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5-HT必须通过相应受体的介导才能产生作用。5-HT受体分型复杂,已发现7种5-HT受体亚型。5-HT通过激动不同的5-HT受体亚型,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但5-HT本身尚无临床应用价值。
摩尔
开放分类: 化学、单位、伊斯兰、物理量、中世纪
摩尔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根据科学实验的精确测定,知道12g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碳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6.02×10^23。
科学上把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集体作为一个单位,叫摩。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符号是n)的单位,简称为摩,单位符号是mol。
1mol的碳原子含6.02×10^23个碳原子,质量为12g。
1mol的硫原子含6.02×10^23个硫原子,质量为32g,同理,1摩任何原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式量)。
同样我们可以推算出,1摩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物质的式量。
水的式量是18,1mol的质量为18g,含6.02×10^23个水分子。
通常把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是M),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符号是“g/mol”)例如,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写成M(H2O)=18g/mol。
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摩尔质量(M)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之比。例如:
系数之比2∶1∶2
微粒数之比2∶1∶2
物质的量之比2∶1∶2
质量之比4∶32∶36
从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就是它们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运用这个原理就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各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摩尔是一系统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微粒数与12g12C的原子数目相等。使用摩尔时基本微粒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体。
12C=12,是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式量)的基准。现知12g12C中含6.0221367×10^23个碳原子。这个数叫阿伏加德罗数,所以也可以说,包含阿伏加德罗数个基本微粒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例如1mol氧分子O2中含6.0221367×10^23个氧分子。其质量为31.9988g。1mol氢离子H+中含6.0221367×10^23个氢离子,其质量为1.00794g。
摩尔是在1971年10月,有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增加的国际单位制(SI)的第七个基本单位。摩尔应用于计算微粒的数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溶液的浓度、反应过程的热量变化等。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关于摩尔的定义有如下两段规定:“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应予以指明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上两段话应该看做是一个整体。0.012kg碳—12核素所包含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目前实验测得的近似数值为NA=6.02×10^23。摩尔跟一般的单位不同,它有两个特点:①它计量的对象是微观基本单元,如分子、离子等,而不能用于计量宏观物质。②它以阿伏加德罗数为计量单位,是个批量,不是以个数来计量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数量。也可以用于计量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例如,用摩尔计量硫酸的物质的量,即1mol硫酸含有6.02×1023个硫酸分子。摩尔是化学上应用最广的计量单位,如用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中的计算,溶液的配制及其稀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及热化学中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单位。
⑩ 白三稀是什么
白三烯 品 名:白三烯
拼音:sanxi
英文名称:leukotriene;LT
说明:从花生四烯酸在白细胞中代谢产物分离得到的具有共轭三烯结构的二十碳不饱和酸。可按取代基性质分为A、B、C、D、E、F六类,其中LTA3的结构
为2001下标3代表碳链中双键总数。LTA4为5,6-环氧-7,9,11,14-二十碳四烯酸;LTB4为5,12-二羟基-6,8,10,14-二
十碳四烯酸;LTC4为5-羟基-6-S-谷胱甘基-7,9,11,14-二十碳四烯酸;LTD4、LTE4、LTF4与LTC4类似,只是6位取代基
LTD4不含谷氨酸,LTF4不含甘氨酸,LTE4只有半胱氨酸,其他白三烯命名法类似。白三烯可由花生四烯酸经脂(肪)氧合酶
(lipoxygenase)催化而制得。在体内含量虽微,但却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并且是某些变态反应、炎症以及心血管等疾病中的化学介质。白三烯及其
类似物——阻断剂的研究,对于免疫以及发炎、过敏的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功能: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
白
三烯在上下呼吸道的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在诱导鼻过敏反应方面,白三烯的作用比组织胺强1000多倍。在变应原诱导的鼻过敏反应中,无论是在速发反应还是迟
发反应阶段,白三烯的数量都显著增加。在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中,在暴露阿司匹林后,鼻分泌物中的白三烯产物LTB4和LTC4都显著增加,但在对阿司
匹林不敏感的正常人中和脱敏后的阿司匹林敏感患者中,未观察到白三烯增加。哮喘和AR患者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数量高于正常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三烯
在上下呼吸道的炎症病变中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