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几何与人工智能区块链
A. 人工智能前景怎么样
人工智能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处于成长期,国家发布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省份也比较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全球共有超过360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拥有近170所,中国仅30多所。虽然一些中国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总体上缺乏人工智能的基础教学能力,高校在独自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上有所欠缺。
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增长近3倍,并且40%拥有AI技能的人才现阶段薪酬区间主要集中于10001元至15000元/月,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以上信息可以判断,人工智能的周期发展还是很长的,而目前很多大学把人工智能的核心的内容在研究生阶段培养,本科阶段用来测验学生是否有学习的潜力和能力。同时人工智能专业对教学设备和教学师资有过高的要求,而人工智能行业但凡有独特认知和能力的人才基本上在大型企业,没有在学校。这也是我们考生和家长务必考虑清楚的事情。
B. 数学专业真的没有前途吗
整体来看,读数学专业的整体压力会偏大。在有的专业可能随便混混就能毕业了,但是数学系几乎没有水课,每门课都够学上整整一个学期。如果学生有想转专业或者未来跨行考研的话,那么需要学的东西就更多了,不仅需要学完数学系的所有课程,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才能够完成转专业的任务。通常来说,
数学系的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C++,离散数学,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值计算,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拓扑学,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
计算机系的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汇编语言等。
就数学系那么多届学生的出路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是需要转行的,无论是在本科毕业之后,还是硕士毕业之后,甚至博士毕业之后。因为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留在数学界找一份教职的。至于工作之后能够用到多少数学系所教授的课程,那就完全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职位了。大部分工作应该还是用不到太难的数学的,基本上数学系本科的课程就够用了,当然机器学习或者 quant 还是会用一些特定领域的数学知识。
一般情况下,数学系通常只有三年的数学课程,第四年的课程不算太多也不会太难,大部分学生应该还是需要考虑就业或者考研,因此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的时间不会太多,除了保送研究生的同学有时间之外。而课外活动的话,这个完全看个人,有的人上完课做完作业可能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而有的人就会把时间花在数学课程上面。这个是否存在课外活动完全看个人的时间安排,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值得去参与。参与各种活动也是为了让个人的简历更加丰富,方便未来的就业的选择。
一般来说数学系深造的几个出路就是:
- 商学院
- 计算机
- 数学系
通常来说,在本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基本上是要转行去做其他的。一来是发现自己可能并不适合学数学,二来有可能是发现别的行业其实也挺好的,不一定要留在数学系。提到就业的话,一般数学系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去做金融,计算机,教育培训,公务员等行业。在互联网公司的话,一般也会招聘一些数学系的学生来做数据分析或者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其实数学系的学生还是有很多出路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窄,只是有很多方向和领域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和挖掘。如果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未来一定会转行,那么其实就没有必要去数学系了,可以选择其他工科方向或者商科方向进行学习。
C. 同济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在交通学院学习的几年间,感受到了很多老师的风采,只好先说说我院的一些老师的课程了。首先是智能交通的杨晓光教授。杨晓光教授,“于我国恢复高考的1978年9月考入同济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系,1982年7月本科毕业并留校任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研究室助教,后在职攻读同济大学交通工程方向硕士与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应国家教育部选考派遣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留学日本京都大学交通工学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9月学成回国继续任教”。
前面是他的简历,那么就说说具体的感受,听了杨晓光教授的课,会让人对整个智能交通系统有一个很清晰明了的把握,让人对整个科学问题怎么思考、提炼和解决有更深的理解,总之,杨老师的课会让你站在宏观的高度来理解问题,不会局限于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