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知识 » 区块链圈的竞选好处

区块链圈的竞选好处

发布时间: 2024-04-20 19:42:43

Ⅰ 为什么有人说区块链是普通人发财的机会

随着近来货币受欢迎程度的提高,国家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需求,更多的行业涌入了区块链行业。证券市场中的许多公司都拥有区块链股票,它们都使用区块链的名称提供了一个面对面行动的黄金机构。区块链初期因为基本没有什么专业投资机构,项目方往往借助于社区的力量进行募资,普通人也有机会。


有人说区块链是普通人发财的机会。认为当前的区块链圈实际上可以为公众带来机会。只要您参与就会有机会。区块链行业有许多免费的项目平台,您可以在免费获得一些代币,这一但增值了,你也就赚钱了。区块链货币圈还需要具有先进的意识和洞察力,以便具有挑战性和勇气,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其专门知识并学习各种平台的模型规则。您可以从该行业获取收益。


Ⅱ 为什么说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为什么说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区块链已经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名词了,有人甚至断言,未来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将以区块链为基石。但若问区块链究竟是个什么技术,各路“专家”的解释可谓语焉不详:有些堆砌常人不可理解的术语,有些大谈其潜在应用,有些干脆冠之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至于区块链的本质,大家终究还是不甚了了。
之所以闪烁其词,原因并不难猜。就功能而言,区块链无非是一个特殊方式加密的公共数据库,这种毫不性感的概念是没法用来炒作的。当然,区块链吸睛如斯,其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如其功能般缺乏营养。要把它讲清楚,我们需要了解大量技术本体以外的信息,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币。
区块链的痛点
放在五年前,世上并无太多人知道什么是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这个系统以数据块(block)的形式进行传输,并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将数据块连成链状(chain),因而得名区块链(blockchain)。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和之前存在的IT技术之间没有显著的壁垒,并无革新性的进步;但从价值观层面看,它们则有根本性的不同——以前所有的技术都旨在提高效率,而区块链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鉴于比特币是区块链标志性的存在,我们不妨拿它作为样本。
比特币体系内的每一笔交易记账都在全网范围内由无数个用户验证,验证通过后,该次交易才能成立。而第一个成功记账的用户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比特币奖励。这个信息处理过程俗称“挖矿”。目前比特币系统的活跃用户数约500万人,2017年全年处理量约3000万笔交易。3000万笔是个什么体量呢?2017年11月11日这一天时间里支付宝完成了14.8亿笔交易,约为比特币全年交易量的50倍。
这个差距并不说明太大问题。毕竟比特币的用户数远低于支付宝,应用场景也远少于支付宝,所以交易量有数量级的差别并不奇怪。真正说明问题的,是支持这3000万笔交易所消耗的电量:外媒Digiconomist公布,2017年比特币系统消耗的电能达到了300亿度,占全球耗电量的0.13%,超过数十个国家的全国年用电量。换言之,处理一笔交易,比特币系统平均需要消耗1000度电;以我国居民电价计,相当于每个活跃用户人均承担电费3000元。如此匪夷所思的耗电量意味着巨大的算力配置,这与其渺小的处理功能形成了强烈反差。
去中心化”的低效,不只体现在算力,还体现在数据存储。
继续以比特币为例,众所周知,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要求用户分布式储存公共账本。其背后的逻辑很奇葩:“去中心化”理念认为中心账本的管理者会作假,故账本的存储必须公共化。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大小已经超过150GB,并以每年数十GB的速度快速递增——仅仅为了支持500万用户每年3000万笔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处理量与目前的支付宝比肩,那每年比特币账本的大小将增加超过500TB。这相当于把支付宝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备份,其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系统现在允许用户存储不完整的公共账本,即“轻钱包”,但其交易验证仍然依赖网络上其他人的完整账本。我们试想,当公共账本大到绝大多数人都无力完整存储的时候,仅剩的那些完整用户节点不就又成了中心账本吗?
把视野延伸到虚拟币以外的区块链应用(如果存在的话),公共账本需要记录的将不仅仅是纯数字的交易金额,还可能是每一辆车的保险信息、每一个人的信用信息,这些多维度的数据若也要“去中心化”存储在每个用户的终端上,那我们需要的将是天文数字级的存储空间。短时间内,这将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从哲学高度讲,科学的本质是怀疑,宗教的本质是相信。区块链作为科技范畴内的概念,是如何让众人无视诸多悖论、沦为其信徒的呢?答案当然也离不开比特币,这个现世的造富奇迹。
比特币的哲学
不知从何时起,大佬们开始刻意把比特币和区块链作为两个概念割裂开来,众口一词称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应用之一。
其中的动机是多样的。
但凡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比特币不可能成为正常经济体的通行货币。它自带通缩属性,无视货币政策,与现代经济理论八字不合。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挑战的信用货币,实在是过于强大了。全世界除了少数几个失败国家,清一色都是基于政府信用发行货币的。信用货币之所以也被称为法币,是因为绝大多数国家都用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为国内流通领域“必须接受”的一般等价物。通过这种方式,国家确保信用货币不被拒绝,也同时保证了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不受侵害。换言之,信用货币并不是凭空发行的,它背后有政府信用背书,有国家机器撑腰。
而比特币的发行机制(也就是挖矿),其用意就是把政府的货币集权“去中心化”,背后则是对政府存在之合理性的质疑。
前面已经提到过,“去中心化”的逻辑出发点是对中心化机构的不信任。比特币原教旨信徒之所以选择用“机器共识”来代替“制度共识”,根本上的理由是认为政府主导的货币发行制度无法体现公平正义——通胀、贫富不均——这些比特币试图解决的问题,无不指向建制。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低效的共识机制也就有了“效率换公平”的哲学意义。
如果技术的进步终将让损失的效率忽略不计,那是否意味着“不值得信任的”中心化机构就无需存在呢?
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好在我们暂时不必作答——因为比特币的“公平化”尝试已经基本失败了。
比特币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比特币参与者在同一时期能大致机会均等地获得比特币。为此设计了一个相当精巧而理想化的区块链算法,也就是所谓的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通过穷举随机数变量,第一个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记账该轮交易,并获得对应的比特币奖励。基于PoW机制,每个用户获得比特币的概率直接由他贡献的算力决定,投入越多,回报越多,看似合情合理。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方面,比特币的PoW是极其耗能的,每次生成随机数获得特定要求哈希值的预期概率是1/62^18(不到亿亿亿亿分之一),所以全体设备需要海量的穷举运算才能决出记账权。比特币高昂的运行成本极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个“公平”的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比特币设计者对算力分布做出了严重误判。他本以为用户会老老实实用CPU运行挖矿程序,而受限于CPU的核心个数和成本,单一用户不太可能集中太多算力。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从GPU到矿机,再到大型矿坑,一个旨在去中心化的系统已经近乎寡头化。
比特币之所以会严重背离其理念,原因其实并不偶然。
规模化的生产给“矿业巨头”带来了诸多好处:更强的电费议价能力,更高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更低的综合人力成本,更薄的研发摊销成本。即便是比特币这样的虚拟产品,其生产过程终究还是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这一朴素的经济学规律,这便是中心化存在的必然性。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类似的结论同样成立:一盘散沙的个体是熵值最高的状态,而高熵意味着无能。
有些人认为,是PoW扭曲了比特币理念,降低了效率,诱发了算力竞争,把它废止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他们设计了PoS、DPoS等新的激励机制。依我愚见,这些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在“效率”和“公平”这个跷跷板上,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甚至不可能满足大多数人。
说得再玄一点:任何一种虚拟币激励机制都是一套经济制度——“死的制度”不可能保证一个动态经济体系稳定运转,只有“活的人”可以。
脱币化的困境
由于比特币的种种问题,圈内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继续把区块链和比特币绑定在一起,必将一损俱损,以“技术无罪”的名义切割关系已是当务之急。这不单是应时势,更是遂人愿:比特币的影响已经过于深远,若不把区块链解放出来,后来者的致富空间将被压榨殆尽。
然而,区块链真的可能脱币化吗?
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甚至一些知名投资者都觉得“真实,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单凭技术本身便存在无限的价值。
对此我要说,这中间误会太大了。
比如银行间结算,即便区块链系统成功完成了记账操作,但某无赖银行拒绝对外打款,区块链能代替法律、保证对手银行权利不受侵害吗?再如产品防伪,即便二维码全程无误,但卖家第一时间在盒子里装的就是次品,区块链能施展魔法、让顾客顺利收到正品吗?事实上,区块链的“真实,不可篡改”,充其量只能作用于虚拟信息,它的触角根本伸不到现实世界。
然而,现在这些概念正被有意无意地滥用。负责任地说,大部分号称前景远大的区块链应用,完全是基于“真实,不可篡改”字面意思的臆想,提出这些应用的人并不理解区块链技术本身,他们找到的只是一些以“真实性”为痛点的应用场景而已——而此类场景当然是无处不在的。然而,最后所有人都会发现,即便克服了低效冗余安全性等众多难题,想象中的区块链需求依旧不会出现。
因为这很大程度上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意味着系统运行成本会被分摊到每个用户头上,但理性人的天性从来都不是共享和奉献,而是搭便车。以比特币为例,且不讲矿机之类的硬件投资,仅是电费一项,活跃用户人均就要支付每年3000元人民币。如果区块链应用不产生切实的个体收益,就不会有自发的参与者,即便勉强参与了,其可靠性亦会存疑。所以,区块链的商业应用断不能和激励机制脱钩。
说得更深入点,区块链的共识,并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公共账本共识,更是对区块链价值介质的共识。比如在比特币系统里,如果没有激励机制,抑或比特币一文不值,那就不会有人提供算力,就不会有人提供存储空间,就不会有人传教布道——比特币本身就是系统的价值,理念和技术都只是美好的故事。
现在媒体报道的各种区块链应用,总结起来无非两种:要么就是借题材炒作,在中心化机构的交易中强行套用区块链算法;要么就是纯粹的“展望”,丝毫不考虑实现的方式和难度。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媒体在鼓吹区块链的过程中达成了奇妙的默契,绝口不提虚拟币,这对大家产生了严重误导,以为区块链只是一个纯粹的网络技术。事实上,如果确有名副其实的区块链生态出现,那白皮书最后图穷匕见的,必定是虚拟币。
据此,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下虚拟币和区块链的关系。
圈内有个说法,称“区块链为本,虚拟币为用”,此话的真伪甚是难辨。
挑明了说,区块链的本质是虚拟币为了建立“公平激励机制”而创造的特定算法,所谓的“区块链为本,虚拟币为用”无异于买椟还珠。在此我们大可断言,一旦失去虚拟币这个灵魂,区块链就不存在价值。
这个论点或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逻辑上并无太多不妥。
所谓“产生价值”,无非三个标准:创造需求,降低成本,重塑公平。从成本看,区块链之于中心化可谓毫无优势;从公平看,宏大的比特币社会实验已然揭开分晓。那么唯一留有悬念的,就是区块链是否“创造需求”了。
这时候币圈人可以跳出来斩钉截铁说,当然有需求,你看这风起云涌的ICO!
ICO的狂欢
ICO,全称InitialCoin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简而言之就是把早期项目的特定虚拟币,以比特币等通用虚拟币作价,向公众发售份额的众筹融资行为。所谓的“早期项目”有多早呢?组一个团队再写一个白皮书就够了。如果有闲工夫,顺便做个PPT那算是相当勤奋了。至于尽职调查、财务分析,那都完全不需要,因为大部分项目一分钱营业收入都没有。
“特定虚拟币”这个称呼略有点不专业,在币圈通行的叫法应是token,高雅点的翻译叫“通证”。在白皮书里,项目团队会画出各种大饼,告诉你将来自家通证会有多大“价值”。但你若想知道通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好意思,区块链圈子有一个优良传统,叫“语焉不详”。
出于某些意味深长的原因,大部分ICO的法律文书(LegalDocuments)都是纯英文的,而通证的真实定义其实就藏在其中。几乎所有ICO都在法律文书里作了类似如下的规定:“通证不授予白皮书所规定回报以外的任何权利,且仅在项目成功时方能生效。众筹投资者对项目发展和管理不可施予任何影响。通证不代表投资者对项目拥有任何形式的所有权,亦不可凭此获得项目相关的未来收入和知识产权。”
这段让人瞠目结舌的文字,说白了就是:虽然你出了钱,但你什么都不是。ICO众筹并不是我们过去知道的那个众筹,投资者花钱买到的不是股份,而是筹码,什么时候庄家不玩了,筹码就归为空气——且不讲大多数庄家根本玩不起来。
没有底层资产,没有主体信用,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法律保障,这样的虚拟币,卖得出去吗?答案竟然是肯定的。
这一切看似荒谬绝伦,但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人通过ICO赚了钱。
建团队写白皮书是ICO产业链的第一环,紧接着要拉大佬站台,到境外“交易所”发币,虚拟币上线了还要操纵币价吸引更多炒家入场,最后看准时机套现离场就算走完了全程。有人在这个游戏中直接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些虽然没吃到肉,但也喝到了汤。
面对门槛如此低的造富奇迹,任谁都要心动一下。
但是,如果项目本身无法盈利,那不管如何包装美化,ICO终究还是个零和游戏——如果有人赚得盆满钵满,那肯定有人赔得底裤不剩。这就像我们熟知的传销,所有人都知道接最后一棒会死,但都觉得自己不会接到最后一棒。
那区块链在ICO大潮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众所周知,去中心化、去信用化和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区块链标榜的理念。我们反观ICO:若要上线发币,就必须向中心化的交易所支付巨额“上币费”,这是何等的“去中心化”?项目团队欺诈横行、币圈媒体刻意误导、交易账户频遭黑客,这是何等的“去信用化”?庄家大鳄肆意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倾轧韭菜,这是何等的“公平公正”?事实上,除了提供虚拟币和噱头,区块链在币圈什么都不是。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很多ICO发行的虚拟币甚至都没有基于区块链技术。
所以,ICO不是区块链创造的需求,而是区块链之耻。
链和币的未来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价值,那么对于区块链未来的分析也就有了大致的思路。
法定货币充分电子化的当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币在正常社会生活中并无太多实用价值。但置于特殊场景,虚拟币却有一个电子法币不可复制的优点,那就是隐私性。
但凡以银行作为支付通道的交易,都是能被监管的,如果当局愿意,他们可以知道你把钱给了谁,这笔交易的背景,发生的时点,一切的一切。所以在比特币问世之前,绝大多数见不得人的交易都是用现金完成的。你只见过黑帮片里提着一大箱子现金去买毒品,绝对看不到带着一个POS机过去的。
而比特币的横空出世,革新了洗钱、贩毒和黑市军火买卖。有了这种完全匿名的货币,不法分子再也不必为一箱箱现金提心吊胆,再也不必为连号的美元支付折价了——比特币就是便携的黄金,正如它的设计理念一样。
所以,比特币及其替代品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因为逃脱监管的需求将永远存在。
只要虚拟币不死,区块链经济就一定有生存的空间,因为虚拟币代表的价值必然需要兑现的途径,而这个途径不可能永远是法币。
这里要插一句,最近区块链和中心化账本的妥协产物,比如雷电网络等,正逐渐露出头角。原理上中心账本能大幅提高处理效率,适应大规模高频次应用,但如果虚拟币核心用户的主要诉求是脱离监管,那么这个功能可能并不会受欢迎。结果如何,不久便知。
另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是:风起云涌的ICO会导致虚拟币大爆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虚拟币不受法律强制保护,所以其公众接受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价值和前途。在接受法币支付时,我们默认自己得到的法币,别人也同样会接受,其面值在流通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折价,具有100%的流动性。虚拟币的场合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缺乏流动性量化指标,我们只能根据公众对其接受度的笼统判断,决定是否接受该种虚拟币支付。这种判断方式会形成强大的马太效应,因为公众的选择会迅速趋同。
另一方面,公众自发接受的货币种类也是有上限的。拿共享单车打个比方,我们会给摩拜充押金,会给OFO充押金,心很大的还会给Bluegogo充押金,敢问同时给4种以上共享单车充过押金的人有多少?通常情况下,大众对于同质化功能的接受上限仅有“三个”。在货币的场合,法币第一的位置无法动摇,第二多半是比特币,第三是以太坊——所以很不幸,不出意外其他所有虚拟币都长不大。
有人会说,这是基于公链的判断,我们还有私链和联盟链。
在这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站定立场:私链就是个中心账本,和区块链理念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联盟链,相关的误解就更多些。比方说,现在很多联盟链的构想是没有token成分的,这便是最大的误解。如之前分析,若没有激励机制,高频应用会变成低频应用搭便车的工具,更差的情况甚至连价值传输的介质都会缺失。另外,如果不同应用间token价值的兑现方式存在区别,联盟内部的套利也将不可避免。总之,联盟链和公链相比,除了隐私性略有提高外,问题只多不少。Token泛用性的差距意味着它只能在公链的阴影下靠底层资产价值苟延残喘。
综上,我们对于未来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自然生长的区块链经济,都将基于比特币和以太坊存在。这里说的自然生长,特指与中心化机构强行附会的伪区块链进行区别。无论是银行间结算、产品防伪还是其他任何场景,如果参与主体间的共识和信任早已存在,那所谓的区块链应用充其量只是个数据库,而且不会是最优设计的数据库。
最后一个问题:区块链的热潮什么时候会退去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在一个时间愚弄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愚弄一个人,但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人。

Ⅲ 区块链究竟将会带来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改变生活

区块链除了在金融行业应用,还在其他领域应用。在法律、零售、物联、医疗等领域,区块链可以解决信任问题,不再依靠第三方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提高整个行业
的运行效率和整体水平。极高的生产力会将这个社会上的所有的人和机器连接到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中,人类向商品和服务近乎免费的时代加速迈进,也许到了21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走向没落,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协同共享模式将取之代之,成为主导经济生活的新模式。

区块链是这种新型协同共享模式的最佳技术手段。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以去中心化的形式配置全球资源,使区块链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技术框架。区块链的运营逻辑在于能够优化点对点资源、全球协作和在社会中培养并鼓励创造社会资本的敏感程度。建立区块链的各类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鼓励协作型文化,这与原始共有模式相得益彰,将使其成为21世纪决定性的经济模式。

Ⅳ 区块链前景如何

2018年,区块链接棒AI成为最热门的技术名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宣布进军区块链市场,互联网中,迅雷、人人、暴风、天涯等公司都有区块链相关动作。这些公司有着相同的命运,他们都曾经历过风光,但经过互联网创业大潮的冲击,开始走下坡路,而后蹭上区块链的热点,开始尝试逆袭。
全球区块链产业投资火热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共计455家区块链公司,累计获得融资额19.47
亿美元。其中美国区块链相关公司获投融资总额高达12.52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的64.3%;中国区块链新兴企业融资总额约为1.14亿美元,占比达到5.86%,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且增速迅猛。
目前区块链的整体生存现状良好,存活率87.25%。所有的获投公司中有47
家已经关闭,约占10.51%,另10家公司被收购。由于比特币市场竞争格局改变,部分公司被迫关停,同时部分币圈公司也逐渐向链圈公司转型
国家层面的探索也已经开始。3月23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发布消息称,将研究探索区块链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此前,工信部表示,正在筹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探索形成完备的区块链标准体系,更好地服务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

Ⅳ 道听途说,Token Fund到底是什么

昨天在社群里被“殴打”了,活动群里有人问DIPC的token fund是谁?然后群里的小DIPC们一脸懵逼,纷纷问token fund是什么鬼?

我也卧底在群里,身份不便透露,当看到这几条消息的时候也有点懵逼,然后便着急忙慌的找了下资料,才不会引起群起而攻之。

其实关于Token Fund 并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一般而言,Token Fund 并不特殊,被简单的认定为是进行token投资的基金。投资标的有所转变,从传统资本市场如股权、证券,转变为数字资产(股权、商品或者外汇);而交易过程也游走在各类交易场所、1CO 平台、场外渠道、个人渠道等。所以这个问题就可以理解为DIPC的投资方是谁,也泛指“数字资产投资基金”。

Token Fund之道听途说

相比传统的 VC 基金,作为新生事物的 Token Fund 从一出场便吸引着行业目光的追随。行业早期 1CO 促使区块链行业野蛮生长,大量区块链项目涌现,同时也带动了大量“代投”朝 Token Fund 方向发展。

从 Token Fund 兴起的 2017 年上半年来算,入场的姿态有很多。一些投资人先用自己的钱试水,成立小型 Token Fund,投一些项目,以获得认知和资源。在此基础上,再平行地去做股权投资。

所以说,Token Fund 1.0 时代发生在 2017 年,随着数字资产的大热,Token Fund 一度被誉为“躺着就能赚钱的机构”,甚至很多传统 VC 发展趋势也转向成立 Token Fund,进行 Token 投资。

Token Fund 的激励机制与 VC 不同,一个项目的运作同时涉及到一级市场的投资经理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员,同时还有一些中后台的人员例如风控、资产管理员等。在发展初期,Token Fund 的投资与 VC 尽调相差很大。当时行业野蛮生长,可能听到一个项目时,只有几天的时间来决定是否投资,否则就没有额度了。所以在做投资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控制投资的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安全管理风险、时间风险等。

不过目前市场进入熊市,在草莽时期崛起的一线 Token Fund 开始封闭投资,进入复盘期。伴随加密数字货币价格的暴涨,专注于加密货币投资的Token Fund逐渐浮现在公众视野之内。

那么,相比传统的 VC 基金,作为新生事物的Token fund,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它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2017年,Token fund 1.0 时代,可以说是躺着就能赚钱,盲投也好,跟投也罢,随随便便就能把钱捡了。

这一轮熊市对于项目方和Token fund都是一个考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活下去,这就造成了目前的投资窘境,“投资即亏损,投资即被套”。

但对整个行业而言,这并非坏事。熊市是最好的试金石,能净化市场,挤掉泡沫,让区块链行业更健康的发展。没有经历过牛熊的人对于区块链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行业的寒冬不但是生存的考验,也是进化的开始,从盲目All in到开始理性收缩阵营。

在昔日超级牛市而生的Token Fund正从最初“躺着赚钱”到如今“沙里淘金”,造富神话下的泡沫正一点一点被挤出。

Token Fund的寒冬记忆犹新

区块链聊起来总是让人兴奋,已经仅仅是3点钟区块链了。3点钟区块链,这一说法源于今年2月原360游戏负责人玉红创办的微信群,由于最初建群时是凌晨三点,故将其命名为“3点钟无眠区块链社群”。在这个被称为区块链第一干货群的微信群里,有红杉资本沈南鹏、360董事长周鸿祎、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薛蛮子、分布式资本合伙人沈波,甚至还有高晓松、佟丽娅、林允儿、韩庚等明星。就是这个偶然成立的群,此后常被区块链圈人士提及。而凌晨3点,似乎也成为这个圈子紧张节奏的标签。

除了高度紧张,财富的快速积聚是这个圈子的另一标志。几乎与了得资本同一时间,分布式资本正式孵化数字资产投资基金BKFUND,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投资项目超过30个;NEOGlobalCapital(简称“NGC”)也于2017年成立,旗下包括NGCFund和 NEOEcoFund 两只基金,总体规模约为5亿美元。除BKFUND与NGC之外,自2007年底到2018年,多家Token Fund先后成立,行业进入大规模爆发阶段。

Token Fund通过投资以太坊或比特币给项目方,进而获得项目发行的各类Token,待这些Token登陆交易所实现二级市场交易流通,Token Fund便在交易所卖出当初获取的Token,并换取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Token,进而实现投资资金的回笼并获得收益。不过,由于部分海外项目会需要用美金进行投资,因此一些Token Fund的募集端也会储备美金。但这些项目在结算退出时,仍以Token形式进行。

据DIPChain高层透露,DIPC的Token Fund来自某知名投资人,但是股权最高的则是伊朗日本波斯等资本财团的入资。DIPChian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作为初始资金。

选择用美金还是Token进行投资,取决于项目方团队。目前大部分项目投资,多以美金(股权类投资为主),或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Token为主,但也会有一些项目接受合作方小币种投资的情况。

有的项目方什么币种都收,然后即时换成美金;也有团队会长期持有‘Token’,主要是看好未来的升值空间。

Token Fund为何鱼龙混杂

逐利目的,再加上Token Fund本身存在的低门槛、募资周期短等特性,越来越多的人杀入到Token Fund大军之中,鱼龙混杂的时代也自此开启。

谈到Token Fund,不少人喜欢将其与传统风险投资(即“VC”)类比,但多名Token Fund从业者均坦承,TokenFund离传统的VC,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此外,在Token管理等方面,Token Fund也面临不小的合规挑战。

传统VC有一个合规框架,Token Fund现在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Token Fund投资需要从钱包转到交易所,转到各个账户上去完成一些操作,因为涉及到交易所的所有地址都是匿名的,所以LP无法监控到Token Fund的实际投资情况,这就存在做假账的可能,比如基金管理团队提供的交易信息与实际交易信息不一致,但LP很难发现。

事实上,近年来,有不少传统VC转型Token Fund,即使Token Fund的资产监管和清算难度大;以及区块链项目估值逻辑与传统VC对项目的估值逻辑存在很大的偏差。目前大部分Token Fund主要从项目类型、市场行情,以及项目的发展阶段等方面较难估值。

大部分Token Fund是伴随2017年底到2018年初的牛市而大面积诞生。但好景不长,从年初开始,熊市已持续近8个月且持续下探,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严重,大量Token Fund陷入亏损的窘境。

与此同时,部分工具类产品、区块链服务方也受到影响。依托Token Fund发展需求而生的平台Hotnode感触颇深。行业处在熊市,投资机构放缓了投资节奏,对于寻找优质项目源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另据王明远透露,Hotnode主要帮助Token Fund解决发展中的痛点,如投资过程困惑、管理低效、过程监督缺乏专业性、退出策略模糊、缺乏优质项目源等等。

不过,在部分Token Fund负责人看来,熊市或许意味着新的机会。

正如当初互联网领域的“千团大战”一般,区块链行业也在经历这样的混战:不少项目方硬生生地用区块链对不适合的行业进行改造。

确实有一些用区块链包装自身的公司,在行业存在泡沫阶段拿到投资,估值虚高。但当泡沫破灭,这类项目都会被市场淘汰。

成熟的Token Fund应该怎样?

首先得做到技术本身的成熟。大家都在用区块链,但又都没感觉,不用刻意去提起。成熟后我们不应该是再去提技术本身,而是关注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价值,回看互联网技术发展正是如此。

与此同时,Token Fund未来应该成为比较复合型的投资机构,除了具备一级市场的投资能力,还得联动二级市场,能够提供生态服务等等。此外,自身的合规也必须要完成。

目前Token Fund的整体情况是:有实力的团队努力在熊市之中保持投资,争取获得盈利;大部分Token Fund将走向转型、衰落或者死亡。

股权投资与Token Fund长期并存,Token Fund是基于数字货币的投资新物种。伴随上一波1C0的火爆行情诞生和发展壮大,国内目前有上千家之多。

理论上来讲,加密货币投资是对股权投资的一种颠覆,但目前看更像是一种补充。区块链融资是技术支撑的平权金融,没有ABCDE轮,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种新型融资方式带来的超级流动性,在过去一年给传统VC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目前,股权VC最大的痛苦是流动性障碍。流动性不畅是机制问题,1PO审批阴晴不定,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遍地都是没有流动性的资产,退出问题倒逼投资和募资难,股权投资机构将在未来一年内会面临大范围的淘汰和痛苦的转型。

未来,伴随着发行合规、交易合规,会有越来越多的股权投资机构试水区块链和加密资产,像DIPC这样优秀的Token Fund也会借鉴更多股权投资的经验和逻辑。未来股权投资和Token Fund会长期并存,互相影响和补充,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有人说1P0像一场盛大的婚礼,1C0则像私奔,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人走进婚礼,私奔的也不少,你无法阻止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Ⅵ 区块链的社会或者经济意义

一,区块链将发挥“为实体经济降成本”的作用。目前实体经济成本高、利润薄,导致资本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在经营成本中,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占比不低,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这两部分的成本。
二,区块链将发挥“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的作用。增进产业协同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很多产业,产业链协同效率仍然不高,在国际贸易领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三,区块链将发挥“构建诚信产业环境”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合作伙伴建立信任的过程仍然较慢,各类信用信息获取难度较大,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通过“交易上链”,各方面可以更为便捷地查询到交易对手准确的历史信用情况,可以更快地建立合作机制;银行也可以更安全地基于交易记录对企业授信,推动解决诚信经营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除此之外,区块链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很大程度上避免违约与欺诈,也能结合区块链资产钱包做高效便捷的支付场景应用。早在区块链圈内,已有不少创新论坛以及行业峰会瞄准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方向,结合当地经济产业进行落地优化,如世界区块链大会-澳门站就打算与当地的经济产业做一次深度融合,以魔链钱包的支付手段,运用和普及区块链资产。

Ⅶ 区块链第一村,币圈泡沫的又一很好的体现

2019年2月16日,农历正月12,很多人都还在老家过春节。比特币中国创始人杨林科在微博上晒出了他的家乡乐东村的照片:乐东村的望楼河两侧的石碑上刻满了包括BTC在内的几十个币种的信息。乐东村号称区块链第一村。

早在2018年1月12日,杨林科在某个大型峰会上公开透露,他将在家乡温州乐清北白象镇乐东村打造一个区块链产业村(又名比特村)。他的理由很简单:“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有中关村,淘宝兴起的时候有淘宝村,如今步入了区块链时代要有区块链产业村。”

杨林科在建设比特村上非常用心,座谈会、发展计划书、实地建设、招商引资,他都亲自参与。2018年2月23日,乐东村村民在乐东小学教室参与“区块链座谈会”。当天参与“乐东区块链座谈会”的村民有近百人,杨林科也参与其中。

区块链产业村是一项公益计划,杨林科为此还在朋友圈发文,召集区块链圈子的小伙伴来投资。区块链村当然是用币圈的方式来投资,他还晒出了BTC、ETH和BCD的地址。根据杨林科出示的捐赠人名单上,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有名气的项目和创始人,包括宝二爷、初夏虎、朱怀阳等。

关于区块链产业村的方向,《乐东区块链产业村发展计划书》上是这么说的:第一,普及区块链产业知识;第二,为全球区块链项目提供展示窗口;第三,开展区块链精准扶贫,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我认为,目前乐东村与中关村、淘宝村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中关村和淘宝村,村民都是依靠相关的产业维生,都是从事相关的产业。而目前乐东村与区块链相关的东西只是一些数字货币的展示。区块链行业作为一个以技术至上的新兴行业,从事区块链行业有着很大的教育成本,很多高学历人才都难以理解。乐东村作为一个贫困村,村民的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很难理解区块链行业,更谈不上以区块链为生。因此,我认为把乐东村称为区块链产业村还为时过早。

这像极了现在的币圈。很多项目方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随便抛出一个概念,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在淘宝上买一份白皮书,就开始堂而皇之的宣传,收割人们的智商税。

但是,我坚信,区块链肯定是未来,泡沫是必经之路。只有泡沫才能在前期吸引一部分人参与进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体验感的提高,真正的区块链产业村一定会出现。

Ⅷ 为什么说国内的区块链都是骗人的

        区块链出乎意料地在2018年迎来大爆发,世界突然充斥着 “一夜暴富” 的梦想以及各种虚拟货币的“铜臭味”,很多人就此一头扎进用区块链包裹的“糖衣”。他们会在巨大的泡沫潮里实现暴富的梦想还是被当成“韭菜”被割到倾家荡产?

        在这种关头,业界就有人士,指出,“区块链是好东西,但是目前国内玩区块链都是骗人的”。而此类人士可能是在币圈被大幅度“洗劫”过,而用此话作为他一穷二白的宣告。也能是区块链圈的商业大佬,审时度势后看出了区块链现今发展的种种弊病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无论他们是谁,这种言论必然是出自于对目前币圈鱼龙混杂状态以及对区块链技术前景渺茫的认知,而这并不难理解。国际大型数字资产交易所binance、火币Pro一再遭遇黑客攻击,导致用户资产损失,在网站安全机制防护以及对用户信息数据维护方面极其不尽人意。

        在币圈吃过亏的人又把目光转到链圈,可是令用户再次失望的是链圈虽说前景巨大,但是目前因技术不成熟,各行各业的区块链布局仍处于概念性阶段,难以有实质性行动。不仅如此,就连以公正、事实为基准的区块链媒体也曾被爆出有偿荐币诱导投资人、以“私募”之名变相推介ICO,实际是为“割韭菜一条龙”服务的一个重要工具。

        而近日,深圳一家区块链公司的“区块链+藏茶”集资诈骗案更让链圈人士心凉,打着即将发行“全球首个本位制数字货币”的招牌,骗取3000多位投资者3.07亿。而如此规模和手法的区块链公司层出叠见,真假一时难辨。

        但是,我们承认当前国内的区块链发展的确存在不足,但是是否就能因此一概而论,给区块链公司贴上“虚假”的标签?

        我们应该承认每个新兴事物发展阶段都是坎坷的,甚至一再遭人诟病,就如20年前的互联网,有多少人能够在那个时候料到它的翻天覆地?区块链亦是。

        况且目前,国内京东、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从金融贸易、娱乐休闲、 物流、医疗等各个点布局区块链;新加坡ACNC基金会与国内企业机构合作,利用区块链在媒体、游戏等行业逐一突破;国家也在能源、电力这样的严管行业引入区块链技术;另有乐鸥的区块链旅游布局、蚂蚁金服于雄安新区的区块链技术房屋租赁合作等。由此上可以看出,区块链布局并不是不知名企业一人的独唱,各有互联网巨头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集体“狂嗨”的态势下,区块链的“骗局”何来底气?

        国内区块链公司在技术和应用上虽还处于雏形状态,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区块链本身以及国内区块链的整体形势。如《人民日报》所说,“区块链拥有前所未有的光明未来”。

热点内容
地方发展区块链发展怎么做 发布:2024-05-01 20:10:43 浏览:936
acg数字货币 发布:2024-05-01 19:14:18 浏览:251
买币小矿 发布:2024-05-01 18:43:09 浏览:601
比特币矿池手续费多少 发布:2024-05-01 18:28:44 浏览:61
炒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真伪 发布:2024-05-01 18:11:55 浏览:40
怎么分辨usdt平台是不是资金盘 发布:2024-05-01 18:06:57 浏览:449
区块链淘海贝 发布:2024-05-01 17:22:42 浏览:693
唐山哪里出售莱特币矿机 发布:2024-05-01 17:20:54 浏览:713
哈希值挖矿 发布:2024-05-01 16:41:32 浏览:838
7trxxyz 发布:2024-05-01 16:20:01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