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知识 » 资管市场区块链应用场景

资管市场区块链应用场景

发布时间: 2025-07-11 10:02:36

① 百万亿资管市场 金融科技下半场的“大生意”

百万亿资管市场 金融科技下半场的“大生意”

当前,我国金融 科技 发展步入快速成长阶段,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金融 科技 应用。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 科技 在资管领域的运用已成为主流。2017年开始,美国华尔街中的投行、基金公司等逐步进入数字资产管理领域 ,摩根大通更是在去年就强制要求其新进资产管理分析师学习编程语言,而学习数字算法和机器学习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 科技 步入“深水区”,资管 科技 有望成为金融 科技 的又一个突破点。

资产管理面临“四重叠加”新形势

有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监管风暴来临之前,我国资管行业总规模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5年内,迅速从20万亿元扩张到100万亿元。

不仅如此,我国目前已经放开外资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51%的控股比例。于是,海外的资管巨头也迫切希望进入我国市场以分享行业发展红利,国内机构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说,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着“四重叠加”新形势,即经济转型攻关期、金融开放深化期、 科技 驱动加速期及行业改革关键期。

特别是在 科技 驱动加速期,虽然开拓了新的金融场景和流量入口,但是 科技 金融模式还是过于单一,多局限于移动支付、线上发卡、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对此,京东数科CEO陈生强表示,资产管理全行业已达到125万亿规模,而互联网理财当前只有10万亿规模,占比不到10%;信贷业务全行业有150万亿规模,而在线信贷当前只有3万亿规模,占比仅2%;即便发展最成熟的移动支付业务也仅占支付清算行业规模的10%。

金融 科技 将成资管行业新引擎

资产管理业务具有两大特征,即以“资金池”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最小经营单位;“资管产品”同“管理人”是天然分离的。

从逻辑上来说,管理人没有义务为其他出资者的本金收益提供担保,也没有刚性兑付的义务。这使得资产管理行业从诞生起就不依赖受托人信用,而强调管理人勤勉尽责和投资者风险自担。

因此,李东荣认为,资管行业需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市场供给质量和水平,有序推进金融 科技 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扎实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和风险教育工作。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明确提出,资产管理领域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非标投资、刚性兑付、层层套嵌、资金池等操作手法极具金融行业特性,且信息透明度低、线下依赖度高,尽管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是这种业务模式比较单一,技术要求并不高,风险也更大。因此,导致很多资管机构行业 科技 化、数字化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

“资管新规出台之后,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成为趋势,不但百姓的理财观念需要更新,资产管理行业的模式也急需升级。”陈生强认为,在资管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一整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来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数字化水平。资管机构则需全面提升五大能力,即寻找优质资产的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投研能力、风险定价能力和敏捷交易能力。

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业务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相继发布,同期多家银行相继宣布拟设立理财子公司。2019年被市场视为银行开启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元年。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说,目前我国资管产品中,银行系资管规模超过一半,其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对资管行业举足轻重。

刘桂平也强调,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未来发展必须培养强大的金融 科技 应用能力,依托先进有效的金融 科技 完成资管产品全生命周期、前中后台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做好客户管理和关系维护,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志晨说,金融 科技 将成为资管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推动行业实现从“经验投资+统计投资”到“科学投资+智慧投资”的转变,助力资管产品与投资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契合。

不仅赋能业务 科技 手段还有新任务

面对 科技 金融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货币环境比较宽松的状态下,总有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个人试图利用违规借来的信用进行交易,或谋求非法获利,该如何实现风险控制和资管监管?

金融壹账通投资一账通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潘玲表示,传统的合约管理模式存在人工摘录效率低、操作风险高且耗时长等痛点。同时,还高度依赖业务及法律人员定期人工查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合约履约情况难以监控,更难实现实时监控风险。要打破这些痛点,智慧型产品应做到“标准化、标签化、智能化、自动化、流程化”几点,用先进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底层资产穿透,规避合约造假风险;并进行智能比对和识别验真,进而实现合约管理全流程的线上化和智能化。

如金融壹账通推出的ALFA智慧合约云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将合约底层资产要素入链,并结合密码学技术、独创的零知识证明库和可授权加解密等机制,实现底层资产的登记与追踪,使利益相关方实时清晰了解链上真实资产状况。该平台还将合约模版调用和编辑生成、签约、履约全过程在区块链登记,签约各方作为区块链节点,可自动同步合约数据,实现签约留痕和合约“保真”,奠定安全、可靠的交易基础,大幅降低交易风险等。

潘玲表示,现在各家金融机构都十分重视金融 科技 的赋能作用,但对于从业者来说,仅用 科技 对业务进行赋能还不够,尤其是内控流程不能仅靠纸面规定和人员自律,还要对经营管理也进行赋能。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让 科技 起作用。”中国 社会 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大力发展金融 科技 ,而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金融改革将进入新时代。”

② 通联数据董事长肖风:静待认知智能在资产管理行业“花开”

科技 资管“浪潮奔流”

2011年之前,肖风是基金业内最有影响力的总经理,老十家公募机构的创始人之一,中国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的掌舵者。而在2015年以后,虽然仍然是浙商基金的董事长,但他最为行业所认知的是在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上的“鼓与呼”。

在肖风看来, 科技 对于资管行业的影响和推动,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已经发生,硕果累累,第三个阶段,正在发生,憧憬无限。

第一个阶段是通讯技术时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让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信息时代。新的时代开启,萌生了一大批 财经 讯息公司,不过,技术的发展、行业的进步,大浪淘沙,最后的胜利者寥寥,但却是在行业中享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第二个阶段是大数据分析时代,面对浩瀚资讯海洋, 科技 成为乘风破浪的武器, 科技 被当做工具来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帮助,推动资产管理行业高效、便捷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为投资拓展广度、挖掘深度。

第三个阶段,则是认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深入资产管理行业,两者的结合是化学反应,但是,肖风表示,目前仍然是极为初步的阶段。“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围棋上的应用,AlphaGo在19*19的空间中,驾驭多端变化,所向披靡。但是,投资千变万化、纵横交错,人工智能还远不到穷尽其变化的阶段。不过,正因为尚未穷尽所以满怀期待。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或许将跨越那个临界点,看到认知智能应用在资管行业的指数级增长。现在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用时间和实践等待巨变的来临。”肖风表示。

对于行业中存在的质疑,即 科技 资管时代,会不会沦为 科技 的比拼,主观能动的智慧反而退居其次,肖风的观点明确,就是 科技 将会在基础层面为资产管理提供支撑。

拥有 科技 的支撑后,基金经理、研究员应该将有限的宝贵时间投入到行业新知识学习,而目前占用他们大量时间的基础性工作,比如财务报表建模,比如对宏观、行业和个股未来趋势预判中的各类数据收集、统计和计算等,都可以交给机器去做,以腾挪出大量时间来做有价值的工作,比如参数的调整、前提假设的优化等,从而借助认知智能提升投资效率。肖风表示。至于投顾业务, 科技 更是能帮助标准化和多样性的兼得,扎实逻辑基础上的“千人千面”的智能投顾,只能靠 科技 来实现。

信息数据服务“正当其时”

回顾通联数据的创设,肖风指出,当时,对于通联数据的期待,多是从资产管理行业逻辑出发,即为信息数据服务开拓应用场景,彼时是通联数据的“1.0时代”。

资料显示,当时的通联数据,云集了一批资产管理和金融 科技 交叉背景的大咖,但是其主线,仍然是偏向资产管理行业的场景应用 探索 。

但是,近期,通联数据开启了“2.0时代”,即基于已经明晰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开展技术能力提升和商业化推广阶段。近日,通联数据完成了9年以来的首次“换帅”:具有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资深经验的王政宣告卸任CEO职位,由公司原首席科学家、微软前资深技术专家背景的蒋龙接任。前者的履历中,资产管理行业的经历丰富,而后者的背景中,技术专研的色彩更浓。

“前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特别是面对日新月异的认知智能技术,技术和应用丝丝入扣,更需要兼而有之、有所侧重的能力。通联数据的‘2.0时代’需要管理团队拥有更强的技术背景,进一步展现前沿技术在资管行业的赋能效应与应用成果。董事会高度认可蒋龙丰富的金融 科技 研发背景,能助力通联数据在新发展阶段走得更好。”肖风表示。

肖风认为,真正的技术革新,不应该是重复建设、沦为“内卷”,而应该是开拓创新,做的是做大行业“蛋糕”的增量工作。

事实上,回顾通联数据的设立初衷,肖风要做的生意,就是增量的生意。“当时,行业内好奇通联数据要做什么?是不是复制别人的业务模式、发展历程?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不做行业中‘某某第二’的定位。 科技 发展有其规律,一旦在格局形成的领域,希望以重复建设超越对手、成就自己,最终其实是‘内卷’的角色,不能为行业格局带来清风正气。”肖风介绍称。

正因为如此,肖风和通联数据希望抓住的是, 科技 浪潮带来的“蔚蓝深海”。

另外, 科技 赋能投资,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对数据私密性和安全性的严苛要求等问题无法绕开:技术如何获取数据?数据如何保持安全?如何应对不同金融机构的个性化需求?对此,肖风表示,通联数据实践的是基础数据导入+SaaS标品+混合云定制的多元化解决方案,按资管机构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通联数据对于合规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就是采用混合云的办法,资管机构的数据在私有云上,我们会把数据提供给资管机构,但是对方的数据并不会倒流到我们这里来。安全、合规是信息数据服务的立身之本,通联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已经获得行业各方的认可。”肖风表示。

③ 区块链土地经营权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公司有哪些

区块链的实际应用还是挺多的,国内的土地经营圆旁权流转市场主要是地方性质的,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给投融资双方带来了不便锋让

在英唐众创的区块链土地经营权资产管理系统开发方案里,系统可以为跨区域的土地流转提供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信任基础,还在流转过程中定义了多种角色,提供多方共同参与的土地数据验证、信息存储、交易结算电子凭证等功能,帮助土地经营权更安全更便捷地银腔局流转

④ 券商探索区块链等应用 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加码

近日,多家券商表示,正将金融 科技 的能力渗透到实际业务中,比如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应用到资管ABS业务、投研体系以及机构服务中,并进行数字化改造,金融 科技 正成为券商重点布局的战略方向。

金融 科技 渗透传统业务

对不少机构而言,金融 科技 对传统业务的渗透,变得越来越快。在过去业务模式的数字化改造中,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已日渐成熟。

广发证券(港股01776)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孔维成表示,当前金融 科技 是公司布局的重要战略,在资产管理的投资决策中, 科技 与资产管理正加速融合。“在具体的资管计划产品中,我们已经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智能ABS云平台,利用 科技 平台对业务流程中产生的资金和业务变化进行有效数据传输和风险监控,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修改。”

7月4日,在北京举办的 科技 博览会上,华泰证券正式对外发布了机构客户数字服务体系。据了解,该数字服务平台涵盖了投行项目、投资分析、金融产品等多个模块,为机构交易、资产管理等机构客户需求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兴业证券董事长杨华辉近期也公开撰文表示,公司将加大金融 科技 投入力度,客户服务、市场分析、风险定价方面开展创新尝试,进一步提升公司中后台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杨华辉认为, 科技 与证券业的结合将从简单的应用转变为更加深度的融合,未来券商机构也将更多重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方面的应用。

据了解,近年来,券商机构越来越希望将传统外包出去的金融 科技 业务内化到公司自身去完成。有券商人士分析表示,由于券商内部涉及数据较多、产品和业务流程较长,外包的 科技 业务很难理解实际的业务模式。未来核心 科技 金融平台的建设将会渗透到投行、研究、资管、主经纪商、机构服务等各个业务板块,通过对沉淀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构,也可以为传统业务的价值创造给予技术辅助。此外,这类平台打造成功后,也可以将这样的数字化模式对外输出,既可以为机构以及普通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增加 科技 平台本身的业务价值。

机构金融 科技 竞争激烈

由于对金融 科技 战略的日益重视,机构之间竞争的“ 科技 含量”也日益提高。

今年6月起,已有多家券商顺应监管要求增设首席信息官(CIO)。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首席信息官的增设,将在未来券商业务和技术融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增设首席信息官,券商在金融 科技 方面也在加快招兵买马。据悉,今年6月,广发证券、海通证券(港股06837)、东方证券(港股03958)等多家券商放出数十个金融 科技 相关岗位,职位涵盖大数据工程师、AI应用工程师、数据挖掘岗、云计算工程师等多个技术岗。

同时,作为公司重要战略,机构在金融 科技 方面投入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据2018年券商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8年,98家券商信息系统投入金额高达130.67亿元,同比增长16.89%。其中,国泰君安(港股02611)、长江证券、中信证券(港股06030)投入金额超过5亿元,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平安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港股03908)投入金额超过4亿元。

一位中型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 科技 越来越演变为机构寻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除加大投入外,金融 科技 颠覆传统业务模式,也需要从业人员在思维和观念上进行转变。

“业务的数字化改造并不是纯粹将业务搬到线上,而是通过深刻理解业务逻辑来应用金融 科技 场景,提升业务效率和风险控制,并通过智能技术来提供创新和优化的服务。”上述券商人士认为,未来行业可能会出现一批具备金融 科技 差异化服务的特色券商,行业也会围绕金融 科技 的能力高低而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⑤ 现在有哪些区块链项目值得投资

现在区块链被很多盘玩臭了,已说道区块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骗子。其实现在区块链在很多行业已经开始研究落地应用,例如物流,医疗等方面。投资的话一方面可以从应用落地这方面,不过成本太大,技术要求比较高。另外就是挖矿,虽然收益会比较慢,但是还是比较稳。不要相信那种收益高,回报高的各种盘。诱惑越大,坑越深。

热点内容
btc矿机怎么设置程序 发布:2025-07-11 17:18:09 浏览:61
币圈几年一个大牛 发布:2025-07-11 17:17:18 浏览:5
币圈红线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1 17:17:18 浏览:702
莱特币购买网站 发布:2025-07-11 17:15:37 浏览:721
看懂区块链最好的视频没有之一 发布:2025-07-11 16:20:24 浏览:91
区块链pt钱包 发布:2025-07-11 16:19:38 浏览:304
币圈滑点12 发布:2025-07-11 16:01:11 浏览:884
可不可以用比特币换成usdt 发布:2025-07-11 15:59:40 浏览:274
比特币目前市场价 发布:2025-07-11 15:55:21 浏览:179
比特币中国关停 发布:2025-07-11 15:32:36 浏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