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再谈区块链
⑴ 晓松奇谈自从讲台湾后,高晓松言论明显偏向当局,对校长极力贬低,这跟他以前捧民国 美国 的风格不同呀
可能是坐牢坐怕了
⑵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里提到一句话,意思大概是千年的伤疤结的痂解开才最痛,求原句
说的是英国脱欧的事。冲洗伤口总是痛的。
⑶ 求《晓松奇谈》这个节目有些集后面,讲述关于高晓松与晓松奇谈那一段
你说的是杂书馆序吧。
乙未十月,止于大雪。客机折戟埃及,平民溅血巴黎。天地不仁,举世惶惶。居庙堂者全无庙算,处江湖者粪土江山。或曰大限将至,争颂末世遗文。同月,于京郊,于天之角。大藏书家献书百万,变藏经楼为图书馆,请余为首任馆长。余年少时,自诩文青翘楚,浪子班头。读书破万卷,惟阅后即焚。云游数十国而居无定所。卖琴棋书画媚众,弄雕虫小技营生。及至不惑,识大藏家。乃至浮华浪掷如当下,仍有大隐于市,不坠青云之志。观其藏,洋洋数十卷之宝卷、杂志、鼓书、杂字、书信、教材,浩浩数百年华夏之信仰、民生、娱乐、改良、革命、沉沦。于官修机器人正史之外,别有一番呼吸与血肉。历史于此不再顾影自怜,反生出一派悲天悯人。于是与大藏家议,将此书馆命名为“杂书馆”。馆长曰:以史为鉴,无非再添几分偏见;以梦为马,最终去了别家后院。不如大雪之后,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生民,不绝如缕。
⑷ 历史问题。前几天看晓松奇谈的时候高晓松说元末明初的时候。江南人民很怀恋元朝统治的时期。这是真的吗
元朝人分三六九等,蒙族第一,满第二,色目人三。当时南方有很多色目人。郑和就是朱棣打到南方时收的战利品,阉割后做了太监,郑和就是色目人。
⑸ 普通人该如何投资区块链项目
区块链资产是近期最热门的投资品种,有量子链众筹翻了30倍,也有DAO因受黑客攻击而黯然退市,还有小蚁股三年1000倍的!那究竟该怎么投?有经验的圈内大佬们都支持者一种投资方式:定投+分散配置。
一,怎样定投?
1,为什么要定投?因为谁也确定不了底部在哪里,区块链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只有通过定投才能降低风险。
2,什么样的资产值得定投?
一是硬通货比特币,二是应用广泛的以太币,三是有良好信用背书的新币种。团队背景一定要强大!
3,什么时间定投?
可每周定投,每两周定投,每月定投,如果你连每月定投都嫌麻烦,那我建议你不要赚钱了,洗洗睡吧。
4,定投多少资金?
区块链大神老猫的建议是在你可支配的资产10%~30%的范围内,我这里以20%来计算。打个比方,你有可支配资产10万元,每个月可从收入中安排3000元用于投资,你的定投周期是两年,那你的总的可投资资金是:10万*20%+3000*24=92000元,除以24个月,每月可定投3833元,每周可定投958元。
二,分散投资。
听了老猫等大神的分享,区块链资产建议按:50%比特币+15%ETH+15%自己喜欢的小币种+20%众筹新的币种.
主流币是低风险,收益低的。小币种是兴趣爱好,而新币种的潜力是巨大的,它的收益有一天将成为你的主要资产,如1元众筹的小蚁股,最高到1400+元。强大背景的团队+务实的落地,只要给出时间,在这个圈内回报百倍千倍是很正常的!其中区块链+金融又是最容易落地的场景,所以资产上链类的项目一直备受欢迎。
推荐一个热门项目,Sealchain金融公链,直接覆盖了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ABS、保险、股权、企业债券、智能投顾七大金融应用场景,预计在2019~2021年会成为一匹币圈黑马!而且2019年上交易所价格才1块钱!
⑹ 高晓松的晓松奇谈里有一期说到他的一个朋友住在洛杉矶的市中心,这个朋友家还是共济会的32级成员,门后
晓松奇谈里面的《梦露之死与共济会》上中下,分为三集。里面就说到他朋友们的爸爸们都是32 Degree in Freemason,说到神秘的共济会,你可以回去看看这三集,录制的日期分别是2014-10-03,2014-10-10,2014-10-17,仅供参考,谢谢!
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讲的哪段故事激起了你浓厚的兴趣
更明白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最大的改观是对高这个人的改观,现在去寻能讲什么是风骨的太难了。之前看了太多人类的大时代,偶尔看看风月和小细节对于真正明白我们自身也是有帮助的吧,也从高自己注的野史感受他的价值观世界观,明晰人性的复杂。单纯我个人的角度,觉得咋们明白西方民主博弈和背后的体系以及当前困境,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我们现在自己做得太差了,我们现在留下的东西太悲哀了,我们信奉的价值和观念太需要反思了。
⑻ 高晓松在《晓说》和《晓松奇谈》中讲的哪些是错误的
其实一般人听不出来对错的,因为很多人对历史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少,但那些专门搞历史的学者还是能知道他说的哪些地方是错误的。好像高晓松在2014年的时候,在他的晓说中说到了中越边境反击战的一期,那一天节目播出后,很多学历史的朋友发现了这一期内容的错误。
其他可能还有一些小地方的错误,比如古代历史的年代或者是人物时间的问题。基本都是高晓松一说完,就有专业的历史学家提出反对或者是修改意见。也证明历史只是高晓松的兴趣和业余爱好,他并不是专门的历史学家,所以历史并不是他的长项。但是他做这个节目的用心是好的,因为在那个时期都没有一档类似的节目,所以这方面来讲还是有贡献的。
⑼ 高晓松又“翻车”题字“晓书馆”3个字错2个,这回是啥理由
虚伪的不是时代,是人
相比高晓松高高在上的虚伪,我更喜欢本山大叔的接地气:“你穿的是地,你披的是天,走的是阳关道,奔的是日子甜,千百年创业艰辛,换来这春满家园”。
陈铭老师曾引用过高晓松说过的一句话:“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他说:“一个人,你只有善良了,你才能去追求自由,否则,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望今后的“公知”在到处推崇西方那一套所谓的自由时,先看看自己是否温暖纯良。
⑽ 高晓松在晓说那个节目里讲了一期关于一战和萨拉热窝事件的,是哪一期节目了
可能是晓松奇谈里的,里面有一个专题是讲一战之前的,不止一集是二集叫一战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