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区块链offer
① 区块链钱包安全吗
可以说非常的不安全,区块链钱包相关的技术在国内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技术意味。现在已经沦为圈钱的一种手段。所以对于这个方面的话,一定要非常的警惕,反正我个人来说不相信。
② 谁能详细介绍以太坊分叉雾计算
雾计算这个概念可能对很多链友来说还很陌生,但它正是以太雾吸引小编的最主要的方面,其实雾计算的理念早就耳闻其名,个人也一直认为雾计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说到雾计算那还是要从云计算说起了,其实我们现在所见的云计算进化自独立服务器的集群,也就是说由原先的中心化的独立服务器变成了大型的服务器群,但说到底还是一种中心化的计算形式。
与现有云计算相比,雾计算依赖的不是位于中心机房的远程服务器,而是智能连接到离需求最近的分布式计算机资源,从而实现计算资源最高效的利用,这种拓扑结构的特点是去中心化的对等网络,与区块链是天作之合。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代表高效计算能力,那么在万物联网,价值联网的区块链时代,雾计算应该是最高效的计算能力组网方式。
所以说,相比于云计算这种中心化的计算的进化,雾计算是将计算任务分担到我们身边的各种有算力的设备上,实现计算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进化,这正与区块链本身的哲学不谋而合。但让分散的计算资源所有者有动力向雾计算网络贡献算力需要对应的报酬鼓励,由中心化的企业(如思科)组织供需市场结算不仅难以实时、垄断而且和雾计算本身也有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哲学相违背,难以得到广泛认可,如何合理的对雾计算进行报酬结算一直难以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看见无论是亚马逊的AWS、微软AZURE还是阿里的ALIYUN,都是中心化的经营者经营着中心化的计算服务,而同为去中心化哲学的区块链价值网络与雾计算网络的结合近乎完美的般配。EthereumFog正是为此而生,基于以太坊升级以太坊,将雾计算真正带到我们身边,不远的将来也许众多个人计算设备都在EthereumFog链上贡献着自己的算力做有用的事情,不浪费每一份资源赚取相应的回报。
自然界的云在天上高不可攀,我们使用云计算但它运行在遥不可及的数据中心中;雾贴近地面萦绕身边,雾计算使得无论计算还是存储都去中心化的分布在我们身边的设备上。区块链与价值互联网的结合使得更多的人乐于让自己的算力资源参与其中,供与需的有机结合如虎添翼,EthereumFog以太雾(ETF)正在给我们打开通往以太坊新世界的大门。
③ 谁将是下一个云计算巨头:IBM还是Oracle
谁都不能否认AWS云服务霸主的地位,媒体更多的目光都集中在第一梯队,而对于第二梯队两家云端转型Oracle 和 IBM公司着墨过少,认为这两家很难挤进第一梯队并战胜AWS,但今天笔者就从另一角度出发看看他们机会和挑战在哪里?
IBM云营收超过AWS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IBM在截止2017年6月30日的12个月的云计算收入超过了亚马逊:151亿美元vs145亿美元。
然而,亚马逊在IaaS市场方面还是遥遥领先。
2016年,IaaS营收中AWS最高,其次是微软,阿里巴巴和谷歌。IBM并没有进入前五名。
阿里巴巴的IaaS增长率最高,其次是Google、微软和亚马逊。
在阿里云崛起之前,IBM是第四大云供应商。
在2017年第一季度,Synergy数据显示,IBM占公有云市场份额的4%,仅次于阿里巴巴的5%。AWS占44%,Azure为11%,Google Cloud为6%
在硝烟弥漫的云战争中,阿里巴巴将IBM踢出前四确实出人意料,但请记住,企业云仍刚刚起步。毕竟,“云计算”这个词是2006年才造出来的。回到现在,IBM和亚马逊不久前分别发布了他们自己的电视广告,对外界展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
在IBM的广告中“您的企业云”中,云不是以虚幻的呈现,而是作为“为您的业务构建,为您的数据而设计,并保护核心安全”的实体在受众面前。这个广告也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困惑,对于那些不了解云计算的人来说,有时很难理解这个广告在传递什么?他的目标受众是谁?难道在传递IBM是企业云计算的领导地位吗?
相比IBM亚马逊的广告在受众上就明确很多:“建设者” - 开发者、程序员和架构师,他们对AWS非常了解并在AWS上构建了自己产品。IBM的广告全都是关于他们的云如何通过数据和创新、区块链等帮助企业。亚马逊直接找到那些所做和知道自己需求的技术专家,无需解释。这个广告近期已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AWS re:Invent(ParkMyCloud作为赞助商!)大会上推出。
而IBM将自己定位为企业领导者的云供应商,向云端迁移只会让企业变得更为强大。亚马逊将自己定位为技术专家的天堂,技术专家在AWS上编写代码并不断管理应用程序和流程。
关于这两个广告我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广告投放的效果,但是却可以看出二者目标受众定位的不同。没错亚马逊是云计算霸主,但数字也摆在这里,我们也不能忘记IBM在整体云营收方面超过了亚马逊。
数据库决定Oracle的成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Oracle其云业务也在增长,尤其在IaaS方面。
2018财年第一季度,云营收增长率为51%,低于过去四个季度的平均值60%(已经有Q2数据)
2017财年Q4云营收同比增长58%。
自2017财年Q4以来,股价下跌了10%。
财报来看甲骨文并不好受,还有一件事或许更糟。在2017AWS re:Invent大会,我们看到了AWS首席执行官AndyJassy在主题演讲中对Oracle的“挖苦”。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出现在漫画中,消息很明确:AWS正在从甲骨文手中夺走业务。
Oracle的成功主要来自于数据库业务,许多公司使用他们的数据库来运行其关键业务,数据库业务仍然是Oracle最大的收入来源。AWS决定直接面向他们的企业客户,正面对数据库发起冲击,为此,AWS推出了Aurora,与Oracle的数据库竞争,他们有效地夺取着Oracle的老客户。Oracle如何应对?构建自己的云,开启了与AWS的唇枪舌战。
考虑到现在的公有云格局,我们无法将Oracle视为局外人。对于仍然依赖Oracle数据库或其他软件的客户来说,Oracle云计算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产品,也是一个更简单的选择。为了牵制AWS,Oracle对其数据库授权许可进行了一些更改,使得用Oracle数据库上AWS云的成本翻一番,做这些更改希望已经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客户能明白上Oracle的云更便宜,是更好的选择。
结合使用Oracle数据库和AWS云的客户对价格上涨并不买账,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反弹。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或许客户认为AWS更有利,反而促使他们更换数据库而不是云供应商。
这让我们回到了AWS re:Invent 大会,Andy Jassy推出了一种新的无服务器数据库服务 - AuroraServerless。这个新产品再一次与Oracle的数据库直接竞争,上线之后,会对Oracle数据库造成怎样的冲击还是未知数。
IBM vs Oracle:出局者之争
前两个部分,我们分析了IBM和Oracle对决AWS是否还有机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IBM vs Oracle——谁会在竞争中出局?从纸面上的实力来看,IBM更有优势。IBM的目标是通过推出Watson认知计算赢取市场,特别是在Jeopardy的挑战赢得不错的口碑。他们在电视广告活动中采取了新的方法,与亚马逊关注的受众群体不同,为了吸引更多的商界领袖。当然,他们已经在云计算营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事实。
另一方面,Oracle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亚马逊携数据库重器迎面而来。比如 Aurora Serverless的推出,将直接影响Oracle的旗舰产品,也就是数据库业务。如果Oracle想要跟上其他云供应商的脚步,可以关注一下IBM,另辟蹊径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硝烟弥漫的云战争中,谁也不能保证亚马逊能否笑到最后。不仅有Google和Azure左右夹攻,后有阿里巴巴的追击,还有IBM和Oracle等其他第二梯队云供应商的合围。
关于未来云战争的看法:“成功不会属于一个玩家,因为规模和服务的广度在成本结构方面真的很重要,所以也不会有30个成功玩家,但是会有多个成功的参与者,谁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④ 亚马逊aws的发展给亚马逊带来了哪些问题
做为云服务,AWS 给开发者的功能全面性和信心都是前任们不可比拟的。AWS 在产品上不存在需要本地化的地方,唯一需要观望的是带宽速度和价格。《亚马逊AWS区块链》
第一,区块链模板或可以帮助亚马逊打假。结合区块链技术,任何跨境商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出厂、营销、流通等信息都可进行追踪,从而实现真正的追本溯源。
第二、区块链模板或可以帮助亚马逊优化支付问题。区块链技术与跨境电商结合后,可以创建专用于跨境电商的加密货币和支付平台,在平台上以加密货币资产结算,解决传统电商痛点。
第三、区块链模板或可以帮助亚马逊优化物流服务。区块链技术与亚马逊的物流配送系统结合后,能够让消费者更加清楚准确的查看商品的发货时间、发货地点、运输方式、出境记录、入境报关单号、派送时间等一系列信息,让配送过程一目了然。
⑤ 亚马逊是如何一步步把甲骨文逼上云的
全球最大的数据库公司甲骨文最近在“云计算之都”西雅图租赁了16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区,这距离它的总部加州硅谷约为上千公里,却与它最新的竞争对手亚马逊咫尺相隔。
市值2045亿美元的甲骨文,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软件公司之一。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是一个强势、侵略性不加掩饰的人物。在2013年前,他是硅谷创业的典范——白手起家,巧妙抓住时机,不择手段横向扩展,销售额连年翻番,他本人也成为硅谷首富。
在这之后,埃里森却开始以浮夸的言辞和对商业竞争对手的讽刺而著称。今年3月,他公开表示,亚马逊和微软都是失败的竞争对手,至少在云计算的技术层面。让人难为情的是,甲骨文与他们之间存在着数倍的差距。
事实上,甲骨文在SaaS(软件即服务)的扩张更加积极。一方面,甲骨文对内全面云化。一位前甲骨文战略部管理者告诉,埃里森启动强制性的手段,将以往应用产品的销售从提供本地部署全面转向SaaS的模式销售,并且公司不断增加招聘SaaS销售人员。
另一方面,甲骨文在市场上大肆收购,并完成与自有产品的整合。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微软和亚马逊AWS虽然也陆续出手收购一些创业公司,但是远不如甲骨文一盘端的架势来得凶猛。
截至目前,甲骨文已发布了3500项SaaS服务,形成客户体验解决方案(CX)云、人力资本管理(HCM)云,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云等在内的业务矩阵。
对比来看,亚马逊AWS通过SaaS服务商和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的产品部署在其云平台之上,向垂直领域拓展,自有服务刚开始尝试;微软虽然凭借Office 365、Dynamics 365,以及收购的LinkedIn在SaaS收入排行榜上引领市场,但产品组合比较单薄。
一位熟悉甲骨文的IT行业专家告诉,这将成为甲骨文最有可能突围成功的云业务,“毕竟现阶段在这个领域,微软、亚马逊等云计算巨头都不能对甲骨文构成威胁”。
反噬亚马逊
就像其他经历痛苦转型的IT公司一样,按合同订单收费转向按需收费的商业模式后,甲骨文很可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难以保持高营收,甚至有些俯冲的趋势,利润也会受到影响。
过去四年的激进转型拉近了甲骨文和AWS的距离,IT公司云和恩墨创始人盖国强向《财经》记者评论,接下来,就要看甲骨文如何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创新超越别人。
甲骨文甚至开始向亚马逊AWS的优势领域进攻。2016年,甲骨文完成了对NetSuite的收购,交易金额为92亿美元,远超甲骨文2009年对Sun的74亿美元收购,成为公司史上最大收购。甲骨文CEO马克·赫德(Mark Hurd)告诉,通过收购,甲骨文获得了NetSuite的4万家中小企业客户,将与甲骨文现有客户形成互补。
2017年11月,甲骨文在中国宣布了新一批客户,摩拜单车、科大讯飞等这些科技行业当红炸子鸡榜上有名。其中,摩拜单车已部署了HCM和ERP云,希望借此解决公司发展规模扩大后,员工年轻化和跨生态业务模式对公司内部管理的挑战。这家公司在企业级业务上的经验积累逐步释放。
然而,互联网客户对云平台的忠诚度并不高,往往根据业务需求出发选择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因此,留住以往传统核心客户,对甲骨文更为关键。混合云可以满足这些用户的迁移需求。传统客户希望可以在公有云、私有云之间无缝切换,以保证他们可以降低风险尝试新的技术。而甲骨文重写代码后,打通了全线产品,可以支持一键式迁移的需求。
马克·赫德表示,客户会发现甲骨文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具有相同的标准、架构、产品和技能,这有利于客户在两者之间无缝迁移降低成本,并加速获得更多的创新。
事实上,云计算用户需求,已从成本支出节省的量变,转向获取数据分析、业务预测等增值服务的质变。
甲骨文产品开发总裁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表示,云计算的未来有五大趋势: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自治”软件、物联网、区块链和人机交互。这也是亚马逊AWS和微软布局的重点。
2017年10月,甲骨文集中发布了物联网、区块链等方向的云解决方案,但早已开始与客户利用相应解决方案展开合作。同年8月,三菱电机借助甲骨文物联网云服务为其工厂自动化开发新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客户可以在生产现场完成快速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进而开发应用满足生产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遍布全球的工厂。
传统的销售客户正在转变为甲骨文的研发合作伙伴。服装零售商Gap将其销售相关的云服务部署在了甲骨文云上。Gap首席信息官保罗·查普曼(Paul Chapman)表示,过去六个月时间里,其所在团队与甲骨文共同完成了开发、规划解决方案,到部署上线的全过程。
甲骨文需要更加扩大合作伙伴范围,构建完整的云计算生态。截至目前,加入甲骨文合作伙伴网云计划的成员已经超过2600家,但却仍低于以往甲骨文以软件为基础构建上万家规模的生态体系。
微软之外,甲骨文是第二个提出完整转型方案的,这给其他传统IT公司带来新的希望,即使它们已经老去。
⑥ 企业级区块链云服务平台是不是就是 BaaS
BaaS 和 IaaS 、 PaaS 等概念一样,往往偏向于在公有云的范围内,而企业服务要考虑更加定制化的需求。智链ChainNova 根据多年企业用户的实践经验,正着手从公有云和混合云(即企业云服务)两方面建立解决方案。目前,与 AWS 等国内外知名云服务提供商准备推出体系化的服务方案,希望将更灵活、更完善、更强大的技术能力带给客户。建立这样的区块链技术能力平台,智链ChainNova 的目的当然在于更好地帮客户解决问题。在金融领域,智链ChainNova 正在与 IBM 等行业龙头展开合作,借助双方在金融行业场景的丰富经验,共同打造出端到端的行业解决方案。
⑦ 谁将是下一个云巨头:IBM还是Oracle
谁都不能否认AWS云服务霸主的地位,媒体更多的目光都集中在第一梯队,而对于第二梯队两家云端转型Oracle 和 IBM公司着墨过少,认为这两家很难挤进第一梯队并战胜AWS,但今天就从另一角度出发看看他们机会和挑战在哪里?
IBM云营收超过AWS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IBM在截止2017年6月30日的12个月的云计算收入超过了亚马逊:151亿美元vs145亿美元。
然而,亚马逊在IaaS市场方面还是遥遥领先。
2016年,IaaS营收中AWS最高,其次是微软,阿里巴巴和谷歌。IBM并没有进入前五名。
阿里巴巴的IaaS增长率最高,其次是Google、微软和亚马逊。
在阿里云崛起之前,IBM是第四大云供应商。
在2017年第一季度,Synergy数据显示,IBM占公有云市场份额的4%,仅次于阿里巴巴的5%。AWS占44%,Azure为11%,Google Cloud为6%
在硝烟弥漫的云战争中,阿里巴巴将IBM踢出前四确实出人意料,但请记住,企业云仍刚刚起步。毕竟,“云计算”这个词是2006年才造出来的。回到现在,IBM和亚马逊不久前分别发布了他们自己的电视广告,对外界展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
在IBM的广告中“您的企业云”中,云不是以虚幻的呈现,而是作为“为您的业务构建,为您的数据而设计,并保护核心安全”的实体在受众面前。这个广告也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困惑,对于那些不了解云计算的人来说,有时很难理解这个广告在传递什么?他的目标受众是谁?难道在传递IBM是企业云计算的领导地位吗?
相比IBM亚马逊的广告在受众上就明确很多:“建设者” - 开发者、程序员和架构师,他们对AWS非常了解并在AWS上构建了自己产品。IBM的广告全都是关于他们的云如何通过数据和创新、区块链等帮助企业。亚马逊直接找到那些所做和知道自己需求的技术专家,无需解释。这个广告近期已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AWS re:Invent(ParkMyCloud作为赞助商!)大会上推出。
而IBM将自己定位为企业领导者的云供应商,向云端迁移只会让企业变得更为强大。亚马逊将自己定位为技术专家的天堂,技术专家在AWS上编写代码并不断管理应用程序和流程。
关于这两个广告我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广告投放的效果,但是却可以看出二者目标受众定位的不同。没错亚马逊是云计算霸主,但数字也摆在这里,我们也不能忘记IBM在整体云营收方面超过了亚马逊。
数据库决定Oracle的成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Oracle其云业务也在增长,尤其在IaaS方面。
2018财年第一季度,云营收增长率为51%,低于过去四个季度的平均值60%(已经有Q2数据)
2017财年Q4云营收同比增长58%。
自2017财年Q4以来,股价下跌了10%。
财报来看甲骨文并不好受,还有一件事或许更糟。在2017AWS re:Invent大会,我们看到了AWS首席执行官AndyJassy在主题演讲中对Oracle的“挖苦”。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出现在漫画中,消息很明确:AWS正在从甲骨文手中夺走业务。
Oracle的成功主要来自于数据库业务,许多公司使用他们的数据库来运行其关键业务,数据库业务仍然是Oracle最大的收入来源。AWS决定直接面向他们的企业客户,正面对数据库发起冲击,为此,AWS推出了Aurora,与Oracle的数据库竞争,他们有效地夺取着Oracle的老客户。Oracle如何应对?构建自己的云,开启了与AWS的唇枪舌战。
考虑到现在的公有云格局,我们无法将Oracle视为局外人。对于仍然依赖Oracle数据库或其他软件的客户来说,Oracle云计算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产品,也是一个更简单的选择。为了牵制AWS,Oracle对其数据库授权许可进行了一些更改,使得用Oracle数据库上AWS云的成本翻一番,做这些更改希望已经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客户能明白上Oracle的云更便宜,是更好的选择。
结合使用Oracle数据库和AWS云的客户对价格上涨并不买账,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反弹。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或许客户认为AWS更有利,反而促使他们更换数据库而不是云供应商。
这让我们回到了AWS re:Invent 大会,Andy Jassy推出了一种新的无服务器数据库服务 - AuroraServerless。这个新产品再一次与Oracle的数据库直接竞争,上线之后,会对Oracle数据库造成怎样的冲击还是未知数。
IBM vs Oracle:出局者之争
前两个部分,我们分析了IBM和Oracle对决AWS是否还有机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IBM vs Oracle——谁会在竞争中出局?从纸面上的实力来看,IBM更有优势。IBM的目标是通过推出Watson认知计算赢取市场,特别是在Jeopardy的挑战赢得不错的口碑。他们在电视广告活动中采取了新的方法,与亚马逊关注的受众群体不同,为了吸引更多的商界领袖。当然,他们已经在云计算营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事实。
另一方面,Oracle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亚马逊携数据库重器迎面而来。比如 Aurora Serverless的推出,将直接影响Oracle的旗舰产品,也就是数据库业务。如果Oracle想要跟上其他云供应商的脚步,可以关注一下IBM,另辟蹊径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硝烟弥漫的云战争中,谁也不能保证亚马逊能否笑到最后。不仅有Google和Azure左右夹攻,后有阿里巴巴的追击,还有IBM和Oracle等其他第二梯队云供应商的合围。
关于未来云战争的看法:“成功不会属于一个玩家,因为规模和服务的广度在成本结构方面真的很重要,所以也不会有30个成功玩家,但是会有多个成功的参与者,谁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⑧ 以太分叉大儿子EthereumFog的未来是怎样的
EthereumFog作为以太坊的大儿子,也是首个分叉它不同于比特币系因缘由共识破裂引发的一系列分叉及跟风,它其实是针对Ethereum本身扩展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进化。通过对雾计算概念和以太坊的落地结合,使得以太雾成一个真正完善健壮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成为未来DAPP最合适的区块链平台之一。
类比现在基于Linux的发行版远不止市面流行的这几款,而基于Ethereum优化的公有链未来也肯定会有很多,但为什么是以太雾呢?
根据小编目前掌握的信息以太雾整合的是附加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而存储和计算正是可以预见的将会被高频使用的基础资源,这为以太雾带来了更广泛的适用性。在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中存储器和运算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现在的应用需要消耗大量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提供服务,这使得附加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甚至是成为合格的世界计算机的相当必要的条件了。
我们可以试想在不远的将来,基于EthereumFog开发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DAPP)和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如同在使用阿里云的ECS、亚马逊的AWS和微软的AZURE一样方便,更多的项目方和开发人员可以以更加低的门槛无障碍的迁移到以太雾上,享受真正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雾计算和区块链价值互联网带来的新的世界。
正确的提出了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从目前看,以太雾不仅仅正确的提出了问题,而且已经在实践去解决它。如今诸如Status、Mixin、BeeChat、Kcash等正在以良好的用户体验走近广大普通使用者的身边,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世界离普通人不再是遥不可及。可以憧憬在不远的将来,EthereumFog在Ethereum世界中也许会像Linux生态中的Android一般为许多的DAPP提供着基础服务,这是ETF真的价值实现。
⑨ 能说一下钱包安全审计是什么吗这阵子都在说时代安全,他们的钱包安全审计好不好用
近年来,数字钱包安全事件频发。
2019年11月19日,Ars Technica报道称两个加密货币钱包数据遭泄露,220万账户信息被盗。安全研究员Troy Hunt证实,被盗数据来自加密货币钱包GateHub和RuneScape机器人提供商EpicBot的账户。
这已经不是Gatehub第一次遭遇数据泄露了。据报道,去年6月,黑客入侵了大约100 个XRP Ledger钱包,导致近1000万美元的资金被盗。
2019年3月29日,Bithumb失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据猜测,这次事件起因为Bithumb拥有的g4ydomrxhege帐户的私钥被黑客盗取。
随即,黑客将窃取的资金分散到各个交易所,包括火币,HitBTC,WB和EXmo。根据非官方数据和用户估计,Bithumb遭受的损失高达300万个EOS币(约1300万美元)和2000万个XRP币(约600万美元)以上。
由于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及去中心化,导致被盗资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追回。因此,钱包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CertiK技术团队认为这是减少攻击面和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
但是,如果应用程序希望为客户提供除了帐户管理和令牌传输之外的更多功能,那么该应用程序可能需要一个带有数据库和服务器端代码的中心化服务器。
服务器端组件要测试的项目高度依赖于应用程序特性。
根据在研究以及与客户接触中发现的服务器端漏洞,我们编写了下文的漏洞检查表。当然,它并不包含所有可能产生的服务器端漏洞。
认证和授权
KYC及其有效性
竞赛条件
云端服务器配置错误
Web服务器配置错误
不安全的直接对象引用(IDOR)
服务端请求伪造(SSRF)
不安全的文件上传
任何类型的注入(SQL,命令,template)漏洞
任意文件读/写
业务逻辑错误
速率限制
拒绝服务
信息泄漏
总结
随着技术的发展,黑客们实施的欺诈和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CertiK安全技术团队希望通过对加密钱包安全隐患的分享让用户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数字货币钱包的安全性问题、提高警惕。
现阶段,许多开发团队对于安全的问题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于业务的重视程度,对自身的钱包产品并未做到足够的安全防护。通过分享加密钱包的安全审计类目,CertiK期望加密钱包项目方对于产品的安全标准拥有清晰的认知,从而促进产品安全升级,共同保护用户资产的安全性。
数字货币攻击是多技术维度的综合攻击,需要考虑到在数字货币管理流通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应用安全,包括电脑硬件、区块链软件,钱包等区块链服务软件,智能合约等。
加密钱包需要重视对于潜在攻击方式的检测和监视,避免多次受到同一方式的攻击,并且加强数字货币账户安全保护方法,使用物理加密的离线冷存储(cold storage)来保存重要数字货币。除此之外,需要聘请专业的安全团队进行网络层面的测试,并通过远程模拟攻击来寻找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