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crunch区块链
1. 硅谷的分类剧情
S01E01 Minimum Viable Proct
Richard is a computer programmer. He has to choose between a $10 million deal with Gavin Belson and a $200.000 deal with Peter Gregory, in exchange for his cooperation to make the idea of a super compressing algorithm change the world.
S01E02The Cap Table
Richard hires Jared to design a business plan. Big Head is asked to work for Gavin Belson, where he discovers that Hooli has stolen the Pied Piper algorithm and calls it Nucleus. Meanwhile Richard struggles to get his money from Gregory.
S01E03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The guys find themselves in trouble with their company name when they find out it's already taken. So whilst Richard tries to find a solution, Erlich searches for a new name in another dimension of his consciousness.
S01E04Ficiary Duties
Richard drunkenly promises to make Erlich a board member, which he regrets the next morning. Big Head finds others at Hooli, who like him, have made careers out of doing nothing. Richard struggles to put Pied Piper's vision into words.
S01E05Signaling Risk
Now that Pied Piper is the official company name, Erlich wants a logotype to go with it so he hires a very unexpected artist in for the job. Meanwhile Richard gets a tighter deadline for the project after a simple mistake.
S01E06Third Party Insourcing
Richard comes across a problem in the code writing and hires Kevin, a young kid, to write the code for him.
S01E07Proof of Concept
Richard has trouble getting Pied Piper ready in time for the TechCrunch Disrupt, while Erlich realizes he slept with the wife of one of the judges of the contest.
S01E08Optimal Tip-To-Tip Efficiency
Pied Piper makes it to the next stage of Disrupt but runs into trouble with Hooli's presentation. The guys break out into a ridiculous argument and Richard tries to pull Pied Piper together before the big presentation. S02E01 Sand Hill Shuffle
Monica deals with her new boss; Richard makes a decision about the company's future.
S02E02Runaway Devaluation
Richard and the guys struggle to find a backer as they face legal and financial woes. Meanwhile, an old enemy pays Richard a visit.
S02E03Bad Money
While considering Gavin's proposal, Richard is approached by a billionaire.
S02E04The Lady
Richard butts heads with Erlich over a prospective hire; Dinesh and Gilfoyle grow suspicious.
S02E05Server Space
Gavin's interference causes Pied Piper to struggle with securing their expansion.
S02E06Homicide
Monica encourages the guys to pounce on an opportunity; Erlich reconnects with a former mentee.
S02E07Alt Content
With the Pied Piper team fielding job offers, Richard faces the prospect of folding.
S02E08White Hat/Black Hat
Richard accidentally sparks a feud that leads him to become paranoid about security.
S02E09Binding Arbitration
Erlich demands to be put on stand as Pied Piper and Hooli enter Arbitration. Richard faces a moral dilemma now that he realizes that Hooli's claim may have successful potential. Meanwhile back at Pied Piper headquarters, Jared, Dinesh and Gilfoyle question a profound theory and its affiliation to their live stream.
S02E10Two Days of the Condor
The verdict on Pied Piper's fate coincides with a startling real-life drama that makes their livestream immensely popular, and emotions run high as the gang tries to keep the company together.
2. 辛普森一家中的一首歌
链接:
《辛普森一家》(TheSimpsons)是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出品的一部动画情景喜剧,由马特·格勒宁创作。
该剧通过展现霍默、玛姬、巴特、丽莎和麦琪一家五口的生活,讽刺性地勾勒出了居住在美国心脏地带人们的生活方式。该片从许多角度对美国的文化与社会、人的条件和电视本身进行了幽默的嘲讽,是一部家庭喜剧幽默片。
3. 谁是中国版TechCrunch
美国的TechCrunch原班人马相继离职,中国的学徒们应该怎么模仿?
_文/曲琳
对于很多美国IT创业者来说,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查收邮件,而是上TechCrunch看行业新资讯。这家诞生于2005年的科技博客在2010年被美国在线收购,但江湖地位积累多年,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拥有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美国创业者评价,“能被TechCrunch报道就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原班人马相继离职的消息,也让人对这个网站的前途心存疑虑。
10月底在北京举办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吸引了无数中国创业者的关注。而处于全球创业焦点之一的中国当然不乏TechCrunch的追随者,科技博客、科技媒体在近几年扎堆出现,线上数据库甚至融资平台也应运而生。若将其暂统称为IT创投圈网站,它们的定位都可大体归纳为“IT行业的创业与投资”。
它们的出现毕竟是件让创业者们受益的好事,但几个问题值得思考:这些站点的信息源不免雷同,究竟是立志做中国的TechCrunch,还是TechCrunch的中文版?其中一些网站已经拥有了风险投资背景,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将被当做生意来进行运作,那么它们是否会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难道只能靠线下活动、数据库与融资平台来扩展想像空间?而在接受投资之后,背后的投资方大佬是否会掌握话语权,进而弱化它们的第三方媒体身份?
科技博客——活动是标配
代表案例:36氪、动点科技、爱范儿、Tech2IPO
这些网站多是报道IT领域早期创业公司、投资案例,以及一些行业评论以及原创访谈等。他们与Techweb为首的科技媒体的区别在于,后者强调转载,而前者可以体现出博主自己的立场与价值观。此类科技博客的新闻源往往包括TechCrunch与一些外媒,若网站内容偏向于报道中国网站,自主采写的比重会更多。
它们的另一个“标配”是线下活动,例如Tech2IPO的Startup Engine(创业引擎)、36氪的“开放日”、动点科技的“TechNode Touch(TNT)”沙龙。线上广告难挣钱,因此线下活动任务繁重,可以通过其挣赞助费,找到读者并进行沟通。
数据库——自然衍生品
代表案例:D.Tech2IPO、动点智库
信息量的增加促使这些网站构建自己的数据库。据称,Tech2IPO数据库的母公司是一家新型股权交易所,内部数据库处于非公开状态,而他们的线上数据库D.Tech2IPO采用Wiki 的协作方式开放编辑接口,并拥有专门的项目评审团队进行筛选,但目前盈利方式并不明晰。
融资平台——社区?生意?
代表案例:Angel list、AngelCrunch、36氪私密投资人群组
这个灵感要归功于美国的Angel list,它更像一个实名认证(需要介绍)、目的性明确的窄众社区,汇集天使投资人与创业项目,可以双向沟通并看到对方的圈子;而国内出现的AngelCrunch据说得到了李开复(微博)的投资,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商业计划书、估值模型等指导,其介绍中提到,已经建立一个项目筛选团队,包括技术专家、投资人、产品经理、运营专家,经过近三个月线下约谈筛选了超过500个项目,此外若投资人希望领投时还可以向关注者群发信息号召大家跟投。不过投资毕竟需要多次线下洽谈,能否投资成功很难监测,因此这类网站是否会收取服务费尚难以判断。
App“门户”——涉及交易
代表案例:威锋网、雷锋网、App汇
无线互联网的兴起使每个App应用开发小组都可以拆分为一个小型创业单位,App应用数量繁多,将此类网站归纳入“IT创投圈网站”也不为过,一些科技博客也拆分了专注于无线互联网的版块作为“副牌”网站。“在苹果公布iPhone的同一天诞生”的威锋网已经拥有一定影响力,从社区讨论平台到资讯发布,再到自主研发App应用或认证开发,走向多元化发展;App汇还推出了“限时免费”,用户对一款收费感兴趣可以将其标记为“想用”,限时免费时网站会进行通知,或者通过对用户习惯的分析并推送应用。
盈利不乐观,不如选择小而美
刘二海(微博):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
国外几乎所有重要的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都有科技板块,对创业公司也时有报道。科技博客非常受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欢迎,但盈利却不是很乐观。有消息透露TechCrunch售价是3000万美元,比起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并购,这并不算很大。
未来这类企业的走向会是什么呢?它们有可能做得很大吗?下面给出了三个发展方向:
其一,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媒体,一方面从创业媒体延展到科技媒体,另一方面是后台数据和素材,通过多种外部表现形式表现,比如会议、视频、杂志、网站、选秀、活动等。
其二,专业的科技创业媒体。可以做得非常专业,非常有影响力,但可能不能太着急赚钱。最终,会成为一个小而美的企业,像TechCrunch一样。
其三,做成电视媒体。《波士堂》、《谁来一起午餐》都是很好的形式。原来《赢在中国》也曾红极一时。值得借鉴的是动画“喜羊羊”,在电视上没有多少收益,通过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说明,不同渠道的生存环境是不一样的。善于转换有时候非常重要。
因为不够独立,所以无法犀利?
卢刚:动点科技创始人
我从2006年在英国的时候做科技博客向老外介绍中国网站,后来2007年有了中文站。当年我们那批科技博客剩下的不多,每年都有新的博客起来,今年年初TechCrunch被收购,很多人没想到博客也能做这么大,好像突然像个生意了,听说有些博客还拿了投资,我觉得对行业来说是个促进。
我们都想做成中国的TechCrunch,但是我们不能以一个单纯的媒体来解读TechCrunch,Michael Arrington最初几年没有那么犀利,但是积累几年后就锋芒毕露;今年TechCrunch卖给了美国在线,由于是卖给媒体,所以相对容易保持第三方身份,但Michael Arrington想同时做投资,让自己指定的人才执掌博客,他的东家美国在线不同意,他甚至希望把TechCrunch从对方手里重新买回来,这一点很值得佩服。
但是中国很难容得下Michael Arrington这样有个性的博客掌门,很多互联网大佬会不爽你,加上你又拿了些投资,谁也不知道能独立多久。包括我自己也是,曾经有一个谷歌的VP来上海,介绍我给她的朋友,说我有点像中国的“Michael Arrington without attitude”,我后来想了想,说的有点意思。国内的科技博客个人色彩的东西不够多,有变成下一个Techweb的倾向,所以我不愿意接受公司性质的投资,最好是个人名义的投资,还得加上一条,尊重我们团队的自主性。
盈利模式也是个问题,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就是投广告先问流量,科技博客其实相对窄众,挣不到广告只能认了,我现在能想到的盈利方式只有做活动找赞助;做数据库是个自然而然的决定,最好做到维基网络那种自动更新的状态,但是不知怎么挣钱;有人做类似Angel list的模式,但是运营者一定要足够懂投资和创业,本身把这个社区做起来就很难;可能博主自己去做投资是一个办法,虽然我一家都没投,但是总有人问我最近投了哪些项目,他们觉得你离创业公司近就应该去做投资。我们既是创业者又是媒体人,总之,科技博客这件事想做好挺难的。
4. AirPods max bose 重量
AirPods Max 头戴式耳机重 384 克,听起来可能不算重,但是与市场上许多高端的头戴式耳机相比,它还是相当有分量的。为了进行比较,下面列出了一些当前市场上头戴式耳机的重量:
AirPods Max - 384.8g
Audeze LCD-1 – 250g
Beyerdynamic Amiron Wireless – 380g
Bose 700 – 249g
Bose Quiet Comfort 35 II – 310g
Sennheiser PXC 550-II – 227g
Sony WH-1000XM4 – 254g
AirPods Max 是当中最重的,只有 Beyerdynamic 的 Amiron Wireless 耳机较为接近,为 380 克。拥有头戴式耳机的用户都清楚,耳机的重量会极大地影响聆听的体验。特别是如果您连续几个小时戴着耳机,重量就会开始对整体舒适度产生实际影响。
AirPods Max 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里面的 H1芯片,是专门为耳机设计的,改进了音频架构,提高了同步性能,内置10个音频核心,保持了高保真音频,有自适应均衡器,在音质上达到更优,可以随时监听,可以免提Siri功能,可以更快效率切换于Mac和ios设备之间,延迟更短,电池的续航能力高。
当然,AirPods Max 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那就是它的价格真是贵得离谱,官网上售价为4399元。由于苹果官方备货量少,所以即便很贵,它依然广受年轻人们欢迎。
5. FACE book 创造人
Facebook(非官方中文名称:脸书、面书或非试不可、非死不可)是一个社交网路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从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间,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八百五十万张照片。据报道,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6月25日在法国表示,Facebook的活跃用户数量将在明年某个时候达到10亿人。随着用户数量增加,Facebook的目标已经指向另外一个领域:互联网搜索。
网站对用户是免费的,其收入来自于广告。广告包括横幅广告和由商家赞助的小组(2006年4月,有消息称Facebook每周的收入超过一百五十万美 元)。用户建立自己的档案页,其
中包括照片和个人兴趣;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公开或私下留言;用户还可以加入其他朋友的小组。用户详细的个人信息只有同一个社交网络(如学校或公司)的用户或被认证了的朋友才可以查看。 据TechCrunch(译者:硅谷最著名的IT新闻博客。)报道,“在Facebook覆盖的所有学校中,85%的学生有Facebook档案;(所有这些加入Facebook的学生中)60%每天都登陆Facebook,85%至少每周登陆一次,93%至少每个月一次。”据Facebooke 发言人ChrisHughes说,“用户平均每天在Facebook上花19分钟。”据新泽西州一家专门进行大学市场调研的公司“学生监听”在2006年进行的调研显示,Facebook在“本科生认为最in的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的iPod,和啤酒与性并列。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马克·扎克伯格 创始人
公司: FaceBook 脸谱网 成立日期: 2004年2月4日 资产结构: 由 Peter Thiel and Accel合伙人共同成立 雇员: 32个在帕拉阿图,4个在波士顿 总部: 帕拉阿图 马克·扎克伯格简介: 从外表上看,26岁的美国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刚刚走出校园的普通年轻人没什么不同。他穿简单的T恤、松垮的牛仔裤、阿迪达斯运动鞋,讲起话来甚至有点腼腆。四年前,扎克伯格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辍学生,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作为社区网站Facebook的掌门人,《福布斯》日前评选出十位最年轻的亿万富翁,26岁的马克-扎克伯格以69亿美元的身价排在首位,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2010年09月24日上映的《社交网络》就是以马克·扎克伯格本人及其创始Facebook的经历为原型的电影) “盖茨第二” 扎克伯格的人生就像一个电影剧本。他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计算机天赋,6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编程。大学进入众人向往的哈佛,然后又毅然选择退学创业。不到4年的时间,Facebook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互联网的一个奇迹。目前它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3.5亿,而它的市值估计也已经高达300亿美元。 这个年轻的美国小伙子被人称为“盖茨第二”。的确,他的人生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人都在19 岁开始创业,同样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同样年纪轻轻就赢得世人的尊敬。 1984年5月,扎克伯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人区。他的父亲是一名牙医,母亲则是一位精神病医师。他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儿子,在4个孩子中排行老二。10 岁的时候,他得到第一台电脑,从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电脑人生。 扎克伯格自学成才,学会了编程。高中的时候,他为一款MP3播放器设计了插件,这个软件可以识别用户的收听习惯,自动创建符合用户口味的播放列表。扎克伯格把这款软件上传到互联网上供人免费下载,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一些大公司的赏识,包括美国在线和微软等大公司都向他抛来橄榄枝。但扎克伯格最终决定以学业为重,于是他来到哈佛。 黑客生涯 在哈佛,扎克伯格读的是心理学,不过他仍然痴迷于电脑。在最初的那些日子里,扎克伯格就已经表现出创业者所需要的大胆、自信以及能干的特质。 正是在哈佛的宿舍里,扎克伯格写出了Facebook的网站程序,他甚至还在这里尝试了一下黑客生涯。当时哈佛大学不像其他学校那样提供附有学生照片和基本信息的花名册。扎克伯格想为学校建立一个网络版的花名册,但学校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我只是想证明这事可以办成,”扎克伯格说。于是这位哈佛大一新生在某个夜里入侵了学校电脑的数据库,获取了里面存储的学生照片。 扎克伯格把这些照片放在他自己设计的网站上,后来这些照片的点击量超过了2.2万次。校方对他的行为非常不满,给了他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扎克伯格最后向他的校友表示道歉,尽管他一直认为自己没错。他说:“我只是认为这些信息应该是公开的。”
“黑客事件”后不久,扎克伯格与他的两个室友莫斯科维茨和休斯一同创建了Facebook网站。他们花了一个星期编写程序,把网站定位为哈佛校友的联系平台。2004年2月,Facebook正式对外推出,它立刻横扫哈佛校园。当月底,就有超过半数的哈佛本科生成为它的注册用户。两个月后,Facebook的影响力已经遍及所有常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学校。截至2004年底,它的注册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 后来扎克伯格选择从哈佛心理学系退学,专心营运Facebook网站。他在2006年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表示,促使他决定离开哈佛,是比尔·盖茨2004年在哈佛电脑课上的一席讲话。“盖茨鼓励我们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某个项目,而当时哈佛也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当时盖茨开玩笑对我们说‘如果微软失败,我会重返哈佛’。”没有犹豫太久,扎克伯格追随前辈的道路,也离开了校园。 娃娃CEO 2005年春天,扎克伯格为自己的网站争取到了一笔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签完合同,扎克伯格从硅谷所在的帕洛·阿尔托开车前往伯克利,准备和朋友们庆祝一番。但他却在路上遭遇了人生当中一段惊心动魄的意外。 途中,扎克伯格在一个加油站下车准备给汽车加油。此时一名男子从旁边的树丛里跳出来,手里挥舞着一把枪,嘴里大声囔着什么。“他没说要什么,我想他可能是服用了毒品。”随后,扎克伯格退回到车里,毫发无伤地离开了现场。事后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我能活下来真是幸运。” 事实上,这段插曲就像扎克伯格的人生道路一样:前方充满未知,中间有曲折,但结果却好得出乎人的意料。 位于硅谷的Facebook总部更像是一间大宿舍。这里工作的400名员工可以免费享用食物和洗衣服务。他们很晚才出现在办公室,但在办公室待得也很晚,如果有派对的话则会走得更晚。 Facebook被人称赞为继Google之后出现的最伟大创意,但Facebook后面的那张年轻得还有些青涩的脸庞让人禁不住要问,这个23岁的年轻人是否足够成熟来驾驭一家公司。《华尔街日报》硅谷专栏作家斯威舍曾把扎克伯格称为“娃娃CEO”。当被问及扎克伯格是不是一个好的CEO时,斯威舍表示:“我不好说。我认为他还很年轻。” 但扎克伯格身边的人都说他很聪明,学东西很快。虽然这位20出头的CEO还穿着帽衫,也许不穿袜子,但他却在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和同龄人不同,23岁的扎克伯格像是一个战略思考者。 不过扎克伯格也会犯错。目前,Facebook主要靠广告和赞助盈利。去年,Facebook引进了“灯塔”项目,这个项目可以监测用户在购物网站的访问情况,并自动向用户的好友报告。用户们纷纷投诉认为这项功能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比如要是有用户在网上给他的妻子买了一枚钻戒想给她意外的惊喜,但由于“灯塔”功能早已将他的这项购物行为传播给了他的亲友,这位用户想要制造惊喜的愿望也就泡了汤。 一开始,扎克伯格对这些抱怨视而不见,直到Facebook的3家主要广告商也威胁退出,扎克伯格才做出回应。他发表声明向客户道歉:“在这个功能的建立上,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但在
我们如何处理问题方面,我们犯的错误更多。”年轻的扎克伯格并不惧怕犯错,他在各种尝试中积累成功的经验。 扎克伯格的性格也影响了整个公司,使其与众不同。在新闻集团2005年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ySpace后,雅虎公司曾出价10亿美元想要收购Facebook,但被拒绝。 几乎每个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曾试图收购Facebook,但扎克伯格一直不为所动。这个年轻人到底在等待什么?有人认为他在等待更诱人的报价,有人则认为这只是他的计划与众不同。对此,他表示:“我只是想建立一个长期的东西。其他事情都不是我关心的。” 直到去年10月,微软公司宣布投资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1.6%的股权。按这个价位计算,创建才3年多的Facebook市值一举超过150亿美元。至于外界关心的公司何时上市的问题,扎克伯格在日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Facebook在2008年上市的可能性不大。他说:“不可否认,上市将给Facebook带来重大变化。但如果你要问Facebook何时上市,我的回答是既可能两年后,也可能是三年后。” 住在小公寓 在大多数同龄人才刚刚迈出大学校园,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扎克伯格已经到达了一个别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他谈到自己如何看待压力。他说:“我看过对乔布斯(苹果公司总裁)的一次采访,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从事了这样的工作并且处于这样的位置,那你就必须非常非常喜欢你的这份工作,否则一切就没意义了’。” “做Facebook这件事情需要付出很多劳动,如果你不把这份工作当回事,或者认为它无足轻重,花这么多时间在它身上实在是不理智。但我却从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因为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聪明人一起努力,我们来自不同背景,有过不同经历,思考方式也不同,但我们却创造出一个共同的东西。” 尽管身价已经上亿,但扎克伯格的生活仍然普通如同常人。他不买贵的衣服;他有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房间里有一张床垫,他就住在那里。他说自己曾在家里为一个女朋友下过厨,但结果很失败。 扎克伯格这样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我每天早上醒来,然后走路去上班,因为我住的地方离办公室大概有4个街区。到了办公室,我开始工作,和人见面,整天讨论各种事情。然后我又下班回家睡觉。我没有闹钟。”有传闻说,扎克伯格曾拒绝微软高层提出的约会,原因只是微软把见面时间定在了早上8点,而扎克伯格那会儿还起不了床。 在被问到他的年龄到底是一个优势还是劣势时,扎克伯格说:“可能是利弊兼有吧?我的意思是,像我这样的年龄肯定会缺乏经验和阅历。但也有一些事情是我敢做的,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已经不能够敢做敢为。” Facebook是一个社会化网络站点。它于2004年2月4日上线。 Facebook的创始人是Mark Zuckerberg,毕业于Phillips Exeter Academy,并继承了Exeter的传统进入了哈佛大学。最初,网站的注册仅限于哈佛学院(译者注:哈佛大学的本科生部)的学生。在之 后的两个月内,注册扩展到波士顿地区的其他高校(波士顿学院 Boston College、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学院 MIT、特福茨大学 Tufts)以及罗切斯特大学 Rochester、斯坦福 Stanford、纽约大学 NYU、西北大学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第二年,很多其他学校也被加入进来。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大学后缀电子邮箱的人(如 .e, 等)都可以注册。之后,在Facebook中也可以建立起高中和公司的社会化网络。而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龄段,即可加入。用户可以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网络,比如中学的、公司的、或地区的。 据2007年7月数据,Facebook在所有以服务于大学生为主要业务的网站中,拥有最多的用户:三千四百万活跃用户(包括在非大学网络中的用 户)。从2006年9月到2007年9
月间,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 上载八百五十万张照片。这甚至超过其他专门的照片分享站点,如Flickr。 网站的名字Facebook来自传统的纸质“花名册”。通常美国的大学和预科学校把这种印有学校社区所有成员的“花名册”发放给新来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帮助大家认识学校的其他成员。 在2008年的年初,Facebook 的全球访问量已经超过MySpace,成为全球第一大社区网站。 《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Time(《时代》周刊)网站美国时间12月15日宣布,26岁的Facebook创始人兼CEO Mark Zuckerberg(马克·扎克伯格)当选2010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这是一个值得软件技术人员记住的时刻,因为在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历史上,这应该是第一次将一位程序员出身的杰出人物因为自己的作品而当选。[1] 有社交障碍的天才 虽然一心创立开放的世界,但私底下扎克伯格却是个极为低调的人,他不喜欢也很少和媒体打交道。虽然应酬越来越多,但他其实并不是个很懂得社交的人。今年夏天的时候,在硅谷的电脑历史博物馆,扎克伯格应邀参加活动并发表演讲。在后台准备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不怎么参加这种活动吧?”扎克伯格简短地说了一个“不”字,随后喝了口水,双眼放空,望向远处。
O(∩_∩)O~足够多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6. techcrunch 亚马逊为什么能吞噬世界 原文
JOJO路
7. 高配低价旗舰机杀手 外媒一加3评价汇总
【IT168 评测】自从一加在2014年发布了第一款的手机之后,这个新晋的手机制造厂商的产品在国外就拥有了一个称号叫作“旗舰机杀手”,一款有着顶级硬件配置的安卓手机,但是却没有像三星那样高达600美元的标价。在6月15日一加发布了最新的一加3手机,一加再次为这款手机配备顶级的硬件,骁龙820处理器,6GB+64GB机身存储,在国外售价为399美元。上市的时候就受到了各种热捧,在伦敦和巴黎,人们都是排长队抢购这款手机。
国外媒体对一加的产品一直都是给予很高的赞许,这次一加3在原有的设计上进行了突破,采用现在流行的金属机身,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国外还推出了带有5个手机壳,1个VR和1个车载充电的套装产品。还有一点就是在国外发布的这款一加3搭载的是谷歌原生的安卓6.0系统,与国内的氢OS不太相同。接下来我就为大家送上有关这款产品的外媒评价。
▲伦敦街头人们排队购买一加3
一加成为了真正的“旗舰机杀手”
尽管好多人都说一加手机有着的“旗舰机杀手”的称号,但是相比三星的旗舰产品S7 edge还是稍有不足。不过一加仍然是安卓忠实用户的不二之选,旗舰机的配置,低廉的售价,一加3配置超越了其余安卓手机。不论是你看到评论还是拿在自己手里把玩,全新的一加3手机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认知成为货真价实的“旗舰手机”。——BGR
一加第一代手机可以说是让人印象深刻,一加2是一个很成功的智能机,但是一加3彻底让那些整天挑毛病的人闭了嘴,一加3可以称得上是一款价值仅有400美元的“旗舰杀手”,抛弃了自制的系统之后(国内还在用),一加3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一加手机,也算是最超值的手机。--Gizmodo
制作工艺让人赞叹
毫无疑问,去年发售的一加2手机是一款设计很有特色的手机,但是如今可更换的磨砂、木质还有碳纤维的机身已经被一加抛弃了(其实是换成了手机壳),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体成型的灰色金属机身。正面是一块5.5寸分辨率为1080p的AMOLED屏幕,覆盖了稍有弧度的4带大猩猩玻璃,外观变的非常漂亮。机身厚度也仅有7.35mm,使得一加3相比其他同尺寸的手机看上去显得更加典雅、有光泽。(我想知道怎么从厚度能看出典雅的)--Engadget
一加3的外观设计很大众化,没有创新,一加这次并没有从外形上试图做出一些区别。但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可以看出一加下了不少功夫。你甚至挑不出来制作商的瑕疵,每一个边角,每一处接合,每一个切边,每一个从弧度到平滑的变换都堪称完美。--Android Central
全新的一加手机并不是一款有这许多新奇设计的产品,也没有为了添加一些很有意思的功能而牺牲本应该有的设计品质。一加这次的目的是使用最为普通的样式尽可能正确的做出一款高性价比的手机。--TechCrunch
基于安卓修改后的系统
氢OS是一加制作的基于安卓系统的一个操作系统,功能上和安卓6.0相近,这种系统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用户将一些后台不需要使用的程序关闭,相比现在的安卓系统还是很省电的。(国外骨骼服务基本常开,国内貌似没什么太大区别吧)与安卓系统的区别都是无害处的,甚至有所提升。最为知名的应该是用户自定义排列功能,你可以切换至“暗色模式”,应用之后可以将整个背景调制暗色,此时状态栏的图标也会变的有较为明显的颗粒感。(外国人一看就没用过我大中华区的各种自制系统,这些功能在我们眼里都再普通不过了)。--WIRED
之前有消息说这款手机会搭载安卓N系统,不过到手后发现其实是6.0,这意味着你必须再等几个月之后才能在这款手机上安装安卓N系统,就如同其余非Nexus手机一样。(这个你不用想都知道不可能用上安卓N系统,还没发布啊)--Gizmodo
没有用最好的屏幕,不过表现力依然不错
一加官方称使用1080p而不是高分辨率的屏幕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以及能刚好的控制机身发热。我(不是作者)很同意,一加3使用的这款AMOLED屏幕很亮,色彩也很鲜艳,在户外也可以很容易看清楚屏幕,401的屏幕ppi值也超出了视网膜屏幕326ppi的标准。许多用户可能需要更好的屏幕,不过相信我,这款一加3的屏幕已经完全够用了。--The Verge
电池够正常使用,但不出众
一加3配置了一块容量为3000mAh的电池,正常工作使用基本可以持续一天。我们在关闭信号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播放视频测试,不间断播放了14消失17分钟,这比大部分竞争对手的手机都要强(尽管三星S7持续了16小时)。还有,这款一加3支持快速充电,这项技术是一加特有的,不同于骁龙的QC3.0。--CNET
摄像头的提升非常明显
一加3这次使用的摄像头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一款,相比一加2有了不小的提升。图像的拍摄和处理的速度都非常快,而且图像的质量也还不错,图像的色彩显的更加自然一些,而不是给人一种过度处理的感觉。唯一的抱怨估计就是对焦的问题,有时候一加3对焦会出现偏差,有种找不到画面重点的感觉。--Android Central
在暗光的情况下拍摄仍有些困难。尽管一加3的相机功能内建了智能降噪,可以有效的较少照片中出现的颗粒以及在暗光条件下出现的噪点。f/2.0的光圈相比三星S7,在暗光条件下进光更多。结果就是拍到的照片要比S7暗不少,总感觉有些曝光不足。--Tom`s Guide
看过这些评论之后,相信大家对这款一加3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懂英文的同学还可以点击后面的出处,去原链接查看更详细的评测,又些可能需要科学上网。不过系统方面的介绍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国外用户真的很少见到基于安卓改编的系统)。想了解更深的话还可以看IT168的一加3评测文章。下一批现货购买需要等到6月21日。
相关链接:一加3手机评测:匠心依旧的金属旗舰【点击查看】
购买链接:点击进入一加官网购买【点击查看】 点击进入京东购买页面【点击查看】
8.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中的“disrupt”是什么意思
disrupt
[英][dɪsˈrʌpt][美][dɪsˈrʌpt]
vt.
破坏; 使混乱; 使分裂,使瓦解; 使中断;
adj.
混乱的; 分裂的,中断的; 瓦解的;
第三人称单数:disrupts现在分词:disrupting过去式:disrupted过去分词:disrupted形近词:irruptcorrupterupt
1
Threats by left-wing radical groups to disrupt the proceedings
来自于左翼激进团体可能破坏会议进程的威胁
9. 区块链应用开发实例有哪些
政府管理
一些国家对去中心化数据管理框架来存储公共数据的区块链技术表示出了极大兴趣,就如Essentia公司正在与芬兰农业生产者和林主联合会(Central Union of Agricultural Procers and Forest Owners)试点开发一个电子政务项目,该项目将应用区块链技术使芬兰各地的城乡居民能查询各种记录,充分满足居民和雇主需求,提高就业率。另外,利用该技术,还能提高政府运转效率,让居民能方便地查询教育、公共记录和投票等各种信息。
废物回收
例如,中国的某智能废物管理系统就采用了Waltonchain公司的RFID技术,利用Waltonchain的这种区块链应用,能够有效监督废物水平,以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和资源优化。
身份识别
素有 “加密谷” 之称的瑞士城市楚格已经和合作公司Uport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了一套身份认证系统,通过该身份认证系统,公民能很好地参与在线投票和进行居住证明。
边境管制
EssenTIa公司一直在与荷兰政府接洽,希望利用自己的区块链技术为荷兰政府建立一套边境查验系统,来审查往返阿姆斯特丹和伦敦的乘客。目前,两国间欧洲之星高铁乘客需要在多个地点接受边境管制检查。EssenTIa正在研究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安全地存储乘客数据,使得荷兰方面的查验记录也能够被英国的边境机构审查到。区块链技术将确保数据没有被篡改,并且是可核实的准确数据。
健康医疗
众所周知,医疗记录非常分散而且容易出错,不一致的数据处理流程会让医院和诊所经常被迫处理一些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患者记录。而像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发的区块链电子病历系统MedRec,就是使用区块链技术来促进数据共享,同时,它也能提供认证和保密服务。
企业管理
作为微软Azure应用的企业客户,他们可以利用区块链即服务(BaaS),这将使企业能够在安全的托管环境中访问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应用。另据媒体报道,Google也在开发一个专有的区块链项目,用它来支持其基于云的业务。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正在开发一个分布式记帐项目,第三方将能够使用项目来存储谷歌云服务的相关数据。
医学数据
将病人记录数字化的医疗中心不会在多个设备之间存储数据,通常都是将数据统一保存在集中的服务器上,而这就成了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英国国家医疗中心NHS医院遭受的Wannacry攻击就证明了这一点。但除此这外,即使忽略了安全风险,仍然存在碎片化的问题。目前,在全球不同城市的医院,有50多种不同的电子医疗记录系统(eHR)在运转,通常在同一个城市中也会存在数十种不同的医疗应用系统。这些相互独立的系统不能执行互操作调取,病人在各个医院的数据最终只能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存储中心。
在病人生死攸关情形下,可靠医疗数据的对比缺乏和缓慢的运行效率将会是致命的,EssenTIa公司的应用框架通过使用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该系统将会存储病人临床相关的所有数据,无论地理边界如何,都可以立即访问获取到这些数据。在该系统中,患者的病历隐私也能得到保护,只有经过医学授权的人才可以在特定时间段进行访问。
音乐制作
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它消除了不必要的中间商或中间人,音乐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个行业中,如果艺术家的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导致他们获得的报酬很低。此时,一些基于区块链的项目就涌现出来,致力为音乐创作者寻求更公平的交易和商业环境,像前枪炮玫瑰乐队鼓手马特·索伦担任总监的Artbit公司。
碳补偿
作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中国的环境改变是巨大的。2017年3月,IBM与能源区块链实验室(Energy-Blockchain Labs)联合推出了Hyperledger Fabric区块链项目,用它来对中国的碳资产进行发现,这不仅为跟踪碳排放创建了一个可衡量和可审计的系统,也为寻求抵消能源消耗同时激励绿色工业实践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可交易的市场。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应用区块链获益较好的案例之一,因为它非常适合于这种货物从发货到收货之间的快递运送或制造商到商店的整个过程。IBM和沃尔玛联手在中国发起了区块链食品安全联盟,该项目还与京东公司共同合作运行,目的旨在改善食品的运送跟踪和安全性保障,从而更容易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回溯。
事实证明,中国是区块链项目的成熟试验基地,另外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农产品(5.180, -0.25, -4.60%)区块链的所在地。世界知名食品贸易商路易·德雷福斯公司(Louis Dreyfus Co)与荷兰和法国银行合作建立了一个区块链技术项目,利用该项目技术,在向中国出售大豆的过程中,交易结算比传统方法更快。
钻石行业
世界上最著名的钻石公司德比尔斯集团(De Beers Group)拥有自己的区块链公司并已开始运营,其目的在于 “为平台上注册的每一颗钻石建立一个数字记录”。考虑到人们对钻石的来源、原产地道德标准,以及钻石质量的风险,区块链技术自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的每一个记录都是不可磨灭的,它将确保每一块钻石的自身电子数据和它本身一样长存。
不动产交易
目前来说,乌克兰是第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财产交易的国家。著名科技网站TechCrunch创始人兼加密货币玩家迈克尔·阿林顿就是通过以太坊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远程来对其基辅的一处房产进行购入转卖的,这项交易是由专业从事区块链房地产交易的初创公司Propy完成的。
渔业
区块链技术现在正被用来支持可持续渔业的发展。非法捕鱼是这个行业的一个普遍问题,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捕获来源、加工和出售方式的证明。这种“从渔网到餐桌”的供应链条允许检查员确定所捕获的鱼是否来自侵犯人权的地区,或是受经济制裁影响的国家。
艺术画作
与钻石交易类似,艺术品行业依赖于艺术品的出处和真实性,虽然区块链无法鉴定一幅画是原作还是赝品,但它可以用来证明这幅画的之前拥有人身份。此外,区块链技术现在也被用作一种艺术品获取的手段,它能使有形的物品便捷地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交易和交换,而不需从安全的存储地进行物理转移。
公共设施
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市,一个致力于分布式能源和水系统管理的项目正在使用区块链技术,太阳能(3.340, -0.06, -1.76%)电池板正被用于阳光充足的地区,以获取电能,然后用于加热水和提供电力,所有这些能源转化和使用信息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数据中。
而在智利,其国家能源委员会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作为该国能源使用数据的验证,一些敏感数据将存储在区块链中,这种技术应用,算是这个南美国家电力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安全运营的一种手段。
同性恋权利(LGBT Rights)
区块链有助于建设 “粉红经济”,也有助于LGBT社区在不透露人们身份的情况下争取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犯罪经常出现,尤其是在那些以侵犯人权而臭名昭著的国家,同性恋是违法的,或者至少是不被允许的。
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
巨灾债券可能是地震、海啸和其他自然灾害受害者的唯一希望。区块链允许各方之间快速透明的和解,并能确保系统在无人操作下也能正常继续运行,区块链现在已经成功地用于巨灾债券的结算机制中。
旅游业
夏威夷当地机构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善经济,例如开通比特币和其他货币支付手段,方便游客对当地商品和服务费用的交易。利用这种方式,夏威夷政府希望大力吸引游客,特别是来自亚洲的游客,来当地花更多的钱,提升夏威夷的经济发展。
国土安全
2016年,美国国土安全部( DHS )宣布了一个项目,该项目将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安全存储和捕获数据传输的手段。DHS采用Factom公司的区块链技术,加密存储安全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捕获的数据,这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目前,该项目仍在进行中。
航海运输
区块链用于记录船舶运输数据的好处不言而喻,目前,一些地方的船运项目已经了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海运物流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可以让国际贸易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繁琐管理程序更加透明有序。全球最大的海运商之一 Maersk 是利用区块链的先驱,如今,以星国际航运公司 ZIM 也已对区块链技术进行跟进利用。
10. TC-70PD这是一款什么机型
放心,不是翻新机。
查询结果
手机品牌 HTC
手机型号 Incredible S (S710e)
IMEI 358000040234534
TAC 35800004
IMEI码分配机构 英国BA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