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数据科技区块链
❶ 请问“黑匣子”记录什么内容的呢
黑匣子一般由一到两个从发动机引擎获取能源的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L-3通讯公司的工程主管FrankDoran表示,这些都是标准的飞机电源配置。座舱话音记录仪(CVR)实际上就是一个无线电通话记录器,可以记录飞机上的各种通话。这一仪器上的4条音轨分别记录飞行员与地面指挥机构的通话,正、副驾驶员之间的对话,机长、空中小姐对乘客的讲话.威胁、爆炸、发动机声音异常,以及驾驶舱内各种声音。黑匣子能够向调查者提供飞机出事故前各系统的运转情况。因为空难发生在短暂的瞬间,有时飞行员和全部乘务员同时遇难,调查事故的原因会有很大困难,座舱语言记录仪能帮助人们根据机上人员的各种对话分析事故原因,以便对事故作出正确的结论。
❷ 黑匣子工作的的原理
飞机上的“黑匣子”的工作原理
空难最近成为全世界的传染病,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了飞机失事的悲剧。人们在关注营救生还者和打捞遇难者尸体的同时,还关注着一种仪器——黑匣子,因为黑匣子能告诉我们飞机为什么失事。
被当作飞机飞行状况“见证人”的黑匣子,其实并非是黑的,而是常呈橙红色。因为它能帮助破解飞行事故(尤其是飞机在失事瞬间和失事前一段时间的飞行状况)的秘密,因此叫“黑匣子”。
黑匣子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内部净是些电气器件,实质上是一台收发信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它能将机内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及时接收下来,并自动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连续进行记录;当飞机失事时,依靠黑匣子的紧急定位发射机自动向四面八方发射出特定频率(例如37. 5千赫),类似心跳般有规律的无线电信号,“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以便搜寻者溯波寻找。1974年,一架波音707坠入水深3,000多米的海底,就是靠这种无线电定位信号找到黑匣子的。因为匣内电池容量有限,定位发信机通常只能连续工作个把月。如果打捞不及时,黑匣子就会销声匿迹。
每架飞机上,黑匣子通常有两个,它们的学名分别叫“飞行数据记录仪”和“机舱话音记录器”。前者主要记录飞机的各种飞行数据,包括飞行姿态、飞行轨迹(航迹)、飞行速度、加速度、经纬度、航向以及作用在飞机上的各种外力,如阻力、升力、推力等,共约200多种数据,可保留20多小时的飞行参数。超过这个时间,数据记录仪就自动吐故纳新,旧数据被新数据覆盖。机舱话音记录器主要记录机组人员和地面人员的通话、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驾驶舱内出现的各种音响(包括飞机发动机的运转声音)等。它的工作原理类似普通磁带录音机,磁带周而复始运行不停地洗旧录新,总是录留下最后半小时的各种声音。一次飞行通常要经历8个阶段(起飞、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开始进场、最后进场、着陆),每一阶段的情况,都瞄不过黑匣子的“耳朵”。
http://www.freew.cn/shbk_200604091023102315.htm
❸ 为什么读取黑匣子数据要那么久
先把黑匣子打开然后
读上面的阿拉伯数字
然后提取到纸上
最后一步
最关键
把阿拉伯数字从纸上转换到电脑里
看你要什么格式的
可以是你能想到的任何格式!
❹ 黑匣子有哪些功能
黑匣子的功能是基于飞行事故调查的用途,事故发生后通过找回黑匣子,对数据译码分析,可以判定事故真正原因,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同时,也可以通过日常分析黑匣子的数据,纠正飞行员不良驾驶习惯,预防事故发生。
此外,在飞机故障诊断与维护方面的作用,通过对黑匣子数据进行日常分析,监控、预测飞机主要部件的健康状态,排查故障隐患,防止故障发展为事故。
(4)黑匣子数据科技区块链扩展阅读
黑匣子的保存方法:
在大多数的空难中,可以保存下来的装置是飞行数据记录仪和座舱声音记录仪的坠毁生存记录单元(CSMU)。
电子黑匣子的CSMU使用三层材料将存储数字信息的内存片隔离和保存起来。铝壳,环绕内存卡有一铝薄层。高温绝缘体,1英寸(2.54cm)的干石英材料提供高温保护。其保护内存片防止事故后的火灾。不锈钢外壳,高温绝缘体安放在0.25英寸(0.64cm)厚的不锈钢外壳中,通常用钛合金制成。
❺ 黑匣子的后续研发
2009年6月1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从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的航班在大西洋上空失事,由于黑匣子沉入4000米海底,调查人员历时两年才打捞出黑匣子,耗费巨大。
该法航飞机安装的黑匣子带有水下定位信标,但由于信标作用距离仅为几千米,坠毁时可能与黑匣子分离,一旦打捞时间超过30天,定位信号可能消失,造成黑匣子定位困难。即使定位成功,深海打捞也存在难度大、时间长、费用高,甚至无法打捞等问题。据统计,1970~2009年,大型民用航空器在公海坠毁的36起事故中有4起未找到飞机残骸、9起未找到黑匣子,反映出水下定位信标定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除了黑匣子能够在飞机事故后发出定位信号,民航规章要求载客19人以上的飞机必须至少装备一台应急定位发射机(ELT,EmergencyLocatorTransmitter),其在事故后通过无线电和卫星方式发送定位信号。但如果在水面失事时幸存人员来不及携带和打开ELT,或ELT与残骸一同沉入水下,其就会失去作用。据统计,飞行事故中ELT发挥了作用的仅为29%。从得到的信息看,MH370航班的多个ELT设备均还没有发挥作用。
此外,虽然传统黑匣子的抗坠毁性能标准在不断提高,然而在一些严重事故中,黑匣子损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据统计,陆地坠毁的飞机中黑匣子存活率仅为82%。
为了解决水上事故后定位打捞黑匣子困难以及陆地事故后黑匣子存活率达不到100%的难题,抛放式黑匣子应运而生。此类黑匣子可通过其坠毁感知传感器监控飞机事故时触地或坠海瞬间的特征参数异常变化,迅速控制其与机体抛放分离,原理与汽车在撞击瞬间释放安全气囊相似。黑匣子在事故瞬间离机后,如果落在陆地,可避免机体残骸的冲击和火烧等破坏;如果落在海上,可避免随机体坠入海底,其设计还可保证以预定的姿态漂浮在海面上。之后,黑匣子通过无线电和卫星自动发送定位信号。定位抛放黑匣子的过程首先是通过搜救卫星406MHz频率初步确定搜寻范围,然后再通过121.5MHz频率的无线电定位仪完成定位,卫星可实现全球定位,无线电定位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百千米。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抛放式黑匣子不但便于事故后搜寻和打捞,同时可作为传统黑匣子的备份提高数据存活率。 中国的飞机黑匣子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际民航标准,产品发展也历经了四代。中国已经建有国家级飞机黑匣子坠毁防护性能验证试验室,197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磁带式黑匣子;1990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采用半导体记录介质的黑匣子;1991年取得中国第一个机载设备适航证;2000年成功研制了紧跟TSO-C124a标准的黑匣子;2012年成功研制了抗飞机高速坠毁的黑匣子,超出TSO-C124b标准要求。研发的新型抛放式黑匣子,具备水上漂浮、无线电和卫星定位功能。
中国在抛放式黑匣子领域紧跟国际发展。根据最新国际标准,已研制出相关产品,具备坠毁前抛放功能,离机后能抗一定的冲击和火烧,具有漂浮功能,内部装有无线电定位信标、北斗卫星定位信标,可在复杂海况下工作。特别是内置的北斗卫星定位信标,可以坠毁后立即定位,性能优于通用的国际救援卫星系统,后者有平均1小时的定位延迟时间,还可以通过短报文功能直接向地面指挥中心发送报警和定位数据,以便第一时间准确定位和搜救打捞,提高了事故救援效率,缩短了事故调查时间。该系统的北斗短报文功能也可配置为正常飞行过程中飞机关键信息的定期报告。 纵观黑匣子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其国际标准更新和产品换代,总是在汲取每起事故调查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的。2009年法航事故和2014年马航事故,已经暴露出海上航空事故后应急定位功能缺失、传统黑匣子定位和打捞技术手段不足、周期长、耗资巨大等问题。黑匣子如何满足类似事故救援和调查的需要,成为当前行业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2012年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会议上,飞行记录器专家组建议在长距离跨海运营的飞机上安装具有应急定位功能的抛放式黑匣子。相关适航标准已经颁布,国际主要民机制造商已启动实施该项工作。
❻ 黑匣子是什么东西
飞行记录仪(英语:Flight Recorder;俗称黑匣子,实为橘色)是安装在航空器上,用于航空事故调查、维修及飞行试验用途的设备。安装的位置在空难时最常被完整保留下来的机尾上。
“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黑匣子分为:驾驶员座舱录音器和飞行资料记录器。前者能记录驾驶人员从起飞后到着陆前的相互对话。
录音磁带能防火、防水、防震。后者可记录飞行时的各种数据。飞行记录仪装在一种耐高温、高压、防水和耐腐蚀的黑色金属盒子里。现代飞机的黑匣子已涂成橙色或黄色,但习惯上仍叫黑匣子。
黑匣子的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绝热防冲击抗压保护材料,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记录介质也从磁带式改进成为能承受更大冲击的静态存储记录仪,类似于计算机里的存储芯片,防止黑匣子在空难中遭到损坏。
“黑匣子”是一位墨尔本工程师在1958年发明的。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二战期间,飞行记录装备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
飞行记录仪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
结构与外观
飞航记录器虽然名为“黑匣子”,但它实际的颜色为橘红色,以求显目便于寻找。黑匣子的名称由来,可追溯至1954年,在驾驶座机舱内装设声音记录器的构想在该年首度提出,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
而声音纪录器则放在最坚固的黑色方盒中。美国民航局(之后改制为美国联邦航空总署)在1957年规定,凡是重量超过9.09公吨以上的飞机都必须装设这些加强保护的飞行记录仪。8年后,航空局决定将这“黑匣子”漆成亮红色或橘色,这样在飞机失事的时候,外表醒目的“黑匣子”就会比较容易被找到。
到了1965年,几乎全世界的每一家航空公司都改用橘色的飞航纪录器,但仍沿用“黑匣子”这个名称。除了漆成橘红色外,有些黑匣子外壳会贴有反光条以更容易被寻获,并写有“FLIGHT RECORDER, DO NOT OPEN”(飞行记录仪,请勿开启)。
其外部的材质为钛钢金属,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
为了能在强力撞击下保存下来,飞行记录器必须通过防火防震的考验,根据美国民航局的规定,必须能忍受在1090°C的火焰中燃烧30分钟,并能承受3米重达230千克之铁块击中,相当于100G重力之撞击达11秒,而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规定为100G重力之撞击达15秒,由于地球表面大部分是由水所覆盖;
因此也必须能承受2万英尺的水压。飞行记录器的外部加装圆筒型的蜂鸣器,只要一碰到水,水分会使其线路发生短路,蜂鸣器将会发出37.5kHz频率的鸣叫持续30天。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记录器内磁性记忆遭到电流或磁场破坏,飞航记录器也要具备抗外界电流、磁场的防护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黑匣子
❼ 飞机的黑匣子里面有哪些高科技呢
空难近几年成为全世界的传染病,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了飞机失事的悲剧。一般来说飞机坠毁的生还几率是很小的,但是不排除有人生还的可能,这主要看飞机迫降的地点和损坏程度。人们在关注飞机事故的同时,还关注着一种仪器——黑匣子,因为黑匣子能告诉我们飞机为什么失事。说黑匣子,是因为它内部的神秘、高科技,所以,可以说黑匣子特别的“黑”,超级的“黑”,咱们来看看它有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