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罗振宇
❶ 如何评价罗振宇在第491期《罗辑思维》中对区块链的
he, short as she. Life like a flowe
❷ 怎么在互联网上赚钱
人追钱💰两条腿,钱💰生钱无数条腿,越是想发财越是被金钱困惑,让钱💰成了自己的网络,人嘛!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乐乐才是福
❸ 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发生大事:
微信支付宝红包大战:
春节支付PK,微信攻入支付宝地盘:支付宝植入春晚,集五福,被骂。微信红包势头凶猛,除夕当日全球4.2亿人使用微信红包,收发总量80.8亿次。
2. 快手浮出水面:
一篇爆文《残酷底层物语》将快手炸出水面。快手注册用户超过3亿,月活跃用户6000多万,估值据传超过20亿美元。中国13.7亿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到1亿,还有超过12.7亿人在二三四线城市、乡镇和农村。
3. 糖豆广场舞融资:
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君联资本、IDG资本等。糖豆广场舞用户多为30~55岁,在二三四线城镇生活的女性。中国60后和70后人口的数量大约4.4亿人,这一群体消费能力强,市场空间广大。
4. 微博复兴:
由于扶持中小网红、发展短视频、直播,向三四线城市渗透等举措,微博用户、营收利润一路高涨。市值一度超过推特,前两年被唱衰的微博被刮目相看。
5. 支付宝切入社交:
由于微信对用户高粘性,且借微信支付攻入支付宝核心领域。马云做社交十分迫切。支付宝上线生活圈,涉黄。彭蕾表态整改,马云表态整改并鼓励“支付宝,继续努力”。
电商:
6. 双十一再创纪录:
2016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超过1207亿元,刷新世界纪录。京东交易额估计150亿元左右。
7. 跨境电商增长迅猛:
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
8. 圆通上市:
顺丰、申通、韵达等物流巨头都在谋划上市,圆通成为第一家。上市后市值近1000亿。
移动出行:
9. 滴滴合并优步中国:
本来两家公司还在融资开战,突然传出合并,很多投资人都认为不可能,但它就是发生了。合并后滴滴基本垄断中国网约车市场,估值350亿美元。优步中国逐渐淡出。
10. 共享单车热潮:
前些年千团大战,最后剩下美团点评糯米几家;打车软件,最后剩下滴滴优步。互联网物种爆发史、物种惨烈竞争史,再次在共享单车领域上演。ofo背后站着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王刚、经纬中国,摩拜身后站着高瓴资本、华平、红杉、启明创投,一两年内就将浮出巨头。
内容:
11.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日活用户超过6300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76分钟,仅次于微信。据传今日头条已完成60亿广告销售,今年广告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张一鸣表示不站队。
12. 巨头布局内容分发:
腾讯的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天天快报;阿里巴巴的UC、优酷、淘宝头条;网络的百家号。
13. 腾讯收购,网易反超:
腾讯86亿美元收购游戏公司Supercell,成全球最大游戏公司,挖深其护城河。不过有数据显示,网易10月手游收入超过腾讯,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游发行商。其中《阴阳师》《梦幻西游》立了大功。
14. 知识付费:
分答一夜爆红,知乎推出值乎、知乎Live,罗振宇开发得到。移动互联网普及、移动支付便利、内容消费需求共同作用下,知识付费市场迎来一波小趋势。
互联网金融:
15. P2P新规:
最严P2P新规落地,市场已经洗牌。行业老大陆金所打算2017年在香港IPO,估值500亿美元。跟前些年的团购、打车大战类似,大战之后,现在P2P市场已经浮现巨头。
16. 区块链技术:
2016年前9个月,全球区块链风险投资超过14亿美元。蚂蚁金服、宜信等多家互金平台也在纷纷布局区块链技术。中国央行正在招聘数位货币开发专家,印度、美国央行都表示研究区块链技术。
17. 蚂蚁金服布局印度:
蚂蚁金服6.8亿美元投资印度支付宝Paytm,其活跃用户据传高达1.35亿。有趣的是,莫迪为反腐废除旧钞,Paytm无意间成为最大赢家。
其他:
18. 魏则西事件:
青年魏则西患滑膜肉瘤,到网络搜索遇到莆田医院,由此引发大风波。网络下线医疗广告,对其营收造成重大影响。并促使官方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文件。
19. 罗一笑事件:
白血病,三套房,公众号收到打赏250多万,微信出面,退还打赏。这件事之后,通过公众号求助的事会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越发展,幂律分布越明显。传播影响力大的个体和普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❹ 都说创业维艰,名人创业是不是很容易

01
创业是近年来很火的词。
政府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创业,在新闻联播、网络媒介、报刊杂志和领导视察考察观摩中快速宣传推广。
与创新一样,创业在国内成为妇孺皆知的时髦词语。
一些创业有成的90后开始冒了出来,比如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
一些大家眼中很成功的企业家也开始了转型创业,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五新战略”,网络推出的“All-in Ai”战略。
也有一些之前有成的企业正在风口浪尖颠簸、险象环生,比如乐视。
创业,从来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即使成功了也得随大势而动、与时俱进,否则又有可能承受失败的巨痛,充满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必须得承受他人无法猜测、担负的风险与挑战。
02
创业维艰,成功与失败交替出现,而且有时会集中于一个人的身上。比如史玉柱、褚时健。
可见,创业不简单,不是谁都可以去尝试一把的,尽管很多人羡慕创业成功者一览众山小时的登顶快感。
客观而言,创业是需要条件的,不是有匹夫之勇,大旗一举,就可以成就事业,赚得盆满钵满,抱得美人归,锦衣还乡的。
在校大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近些年来也有不少搞创业的,比如开互联网公司、自媒体独立撰稿人甚至互联网金融等等。其中,有不少成功的,据说厉害的月入10万元人民币没问题。当然,也有不少失败的,比如有些搞互联网金融的90后就曾出现过卷款逃跑的案例。
已就业的也有不少搞自媒体副业,想走罗振宇、雾满拦江等新媒体大咖的路子,尝把鲜,向知识贸易商转变。
传统交通出行行业,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乃至后来出现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创业,等等,在国内外巨头为抢占数据矿山输出的资本驱动下,很是火爆地在国内秀了一把创业奇迹,并把这把火烧到了全球各地。
但,据我观察,无论是知识贩卖商,还是网约车、共享单车,其快速创业获得成功的根基没有变。罗振宇躬耕媒体多年,出身央视的人脉关系,无疑对其成功至关重要;滴滴等背后的大资本烧钱推动,不可或缺。
人脉、资本,这两个要素,显然是之前我们看到的成功者的竞争优势,也是其创业的根基所在。
互联网、新技术,对他们而言,其实只是起到了一个加速、催化、放大作用。
03
当然,近些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令世界侧目的中国,并非没有技术创业者。
远的不说,比如近日刚秀完 AI 肌肉的网络,他们就自诩为技术型企业,一开始靠搜索引擎技术,现在集中火力于 AI 。
深圳的大疆创新依靠无人机悬停技术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市场的领导者。
而最近舆论热议的乐视贾跃亭,据说也有个互联网汽车梦,并因梦而导致资金链捉急。
就创业条件而言,行业基本人脉、启动资金等等,显然是不能或缺的,至少从观察到的创业成功者身上看。离开了人脉、资金,没有诸如网络 AI 、大疆创新小型无人机等安身立命于市场的核心技术,谈情怀去创业,不仅没人听,估计连一地鸡毛都没有。
马云站创业初期在办公室豪气冲天向员工畅想美好未来的竞争宽松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已为人盯人、公司盯公司的激烈白热化竞争时代所替代。
04
从上世纪80、9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下海的第一倒卖土地批文的“倒爷”,走到21世纪数字经济初期,尽管国家体制外增量改革的成功已通过十八大以来“让市场经济决定资源配置”的政策表现了出来,马云搞得余额宝互联网金融创新也打破了国有金融垄断格局,新技术创业成功的示范放大效应也提振了创业者的信心,但创业失败率高、风险大、一旦失败难以翻身等特点,导致很多人依然踌躇不前。
许多专家也提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议,提醒那些想仅仅依靠借款的创业者,避免创业致贫。
因为,尽管钱好借了,但无论借谁的钱,你都得还。创业过程中定期还款,那得有积累。
否则,一有风吹草动,金融机构在各项考核指标管制下为规避金融风险与事后追责,首先就会找你要钱,不给,交法院走司法程序强制执行,看你给不给。
创业,试错成本很高,是一项奢侈行为,也许只有那些可以不考虑成本的富二代或走投无路背水一战的人才会去勇于尝试吧。
务农打工、上班族,手头资金有限,大多数是不适合的。这无关勇气,也不仅是安图享乐,而是力不从心。
近些年来,见诸报刊杂志的一些准备二次创业的中年人,他们大多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事业有成,有房有车有存款,创业时也是先把家里上老下小的物质条件安排妥当才去创业的。
与一无所有的创业者相比,他们后方稳固,只需向前冲锋,即便不成功,也还有温暖港湾在守候。这无疑是我所看到最成熟理性的创业了,听起来没有太多的英雄主义,似乎又多了些儿女情长,但却给人稳健、靠谱的感觉。
05
全球资本过剩,金融资本主义为逐利不断开疆拓土寻求增值机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给创业者身上增色不少,也令以往处于社会底层的商人与政治家一样站在了全球人类的聚光灯下,接受世人瞻仰和顶礼膜拜。
因创业者成功而名声鹊起的创业,听起来很美,成功了也很美,但却又无法彻底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比如权力、资源等要素的关联、制擎,几乎成为那些物质条件相对丰裕、人脉关系相对丰富的人的专利,而非全部人的福祉。
如同富人这个少数派一样,创业的真相,听起来很残酷,事实也残酷,但毕竟能够起到望梅止渴的效果,不让希望之光泯灭于众人,也可以鼓励人们干事创业。
况且,万一真有哪个草根踩着无数尸骨逆袭成功或在创业大海无数漂浮死尸中苟延残喘被发现救助,岂不都是美谈,也显得周延。
当然,如果有谁觉得我是瞎掰,我也承认瞎掰,但请你给我上堂课,讲讲说明我瞎掰的故事,让我长长见识,开阔眼界,如何?
先谢谢了。
(完结)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❺ 为什么80后父母不必禁止孩子打游戏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罗振宇的前几天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他说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多频道学习的,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视频,还要可以一边写作。
有时候我还会教他们去打游戏,因为我发现现在的有些游戏都是非常的有意思,它是开发脑力活动的,对他们的大脑发育很有帮助。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跟得上时代的父母,才能够不被淘汰,孩子也能够跟得上时代,并从游戏中得到人生。
个人公众号,吴丽婷Anita,香港理财,关注个人成长。
❻ 为什么我们还要参加线下读书会
❼ 罗胖谈区块链和ICO,2017下半年会怎样
挑战一,区块链的初始规则是如何确立的?是依靠大多数投票的相对民主机制,还是一定程度上依靠线下的公共权威与信用的参与和支持?这是很重要的层面和命题。虽然区块链的这套规则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与此同时,不能够在初始规则确立的时候被少数人所利用,并由此谋利。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挑战。挑战二,区块链新规则与既有规则的冲突和衔接问题,这就有一个如何适应和改良的问题。挑战三,未来区块链这套规则是由网络节点来维护的,但每个网络节点背后都有人的行为,因此,新规则离不开人,如何适应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把人的非理性行为考虑进去,即结合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视角,考虑非正式的规则对一些已有的正式规则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突破了以上三大方面的挑战,区块链这套全新的规则对传统金融市场规则而言,就是很重要的补充,甚至于发挥主体的作用。
❽ 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你怎么看
知识付费时代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我们身边,从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再到我们大学毕业,都是一直在经历着为得到知识而付出费用的时代,只不过如今所说的知识付费从现实生活中转移到了网络上来而已。
互联网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流量经济的衰落
互联网曾经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在渠道为王的时代,掌握“渠道”,就等于掌握了“流量”,而“流量”则是变现的关键。
互联网的生意,也可以说是流量经济。它解决的是信息(尤其是新闻资讯)不对称的问题,依赖的是点击量和影响力,从而实现商业价值。早年间,门户时代曾创造了一种“新闻超市”式的流量经济,靠的是廉价甚至免费地获得新闻内容供应,再将海量的内容免费提供给读者,吸引大量点击,最终通过广告获利。在移动互联网的更新与迭代之下,门户的流量经济碰触到天花板,逐渐走向式微。
实际上,近5年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微信的飞速发展,曾经带来了大量的”流量红利“、”微信红利“,可以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5年的时间就走完了传统互联网10年的进程 —— 红利早已消失,”流量变现“等一套方法已经越来越不管用
有许多商家和作者依旧用老方法和流量思维去做生意,未来会越来越难做 —— 廉价的信息,价值越来越低;流量的获取,成本却越来越高。 这和实体行业谈到的“消费升级”是一致的:人们越来越多的为高品质的东西付费。无论是实物,还是“知识”。
二、“内容为王”的新时代
传统思维中的流量经济,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 最大的问题在于,互联网消费的是“信息”本身,而“信息“也就是”内容“,其本身的直接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从2016年开始,“知识变现”、“内容付费”的概念开始火热起来。知乎Live在2016年下半年中,共举办了近 1500 场 Live ,用户复购率达到 34% ,即每三个人听完知乎 Live 之后,就有一人购买下一场。知乎用户葛巾的“穿正装:先穿对,再穿贵”创造了单场 Live 进账超过 19 万元人民币的纪录,其中约有 4 万元来自结束后购买。这样的复购率、认可度,都是以往”流量为王“的时代几乎不可能出现的事。
得到、分答、喜马拉雅、微博问答、开氪... 越来越多的知识付费平台接连而起,试图在”内容为王“的新时代分一杯羹。几乎每个平台都经历了“爆红”的一段时期,背后正是抓住了分享经济时代的特点,解决了人们在移动社交体验中知识和经验不对称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促进了人们有意识的对精品内容付费意愿的增强。
也有一些人认为,“知识”是不能够碎片化的,“知识”是不能传授的,能传授和分享的,是“技能”,亦或者,是解决用户“对未来的焦虑感”。因此,“知识付费”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内容付费”而已。
概念之争无意义,无论是IP(小说、游戏、电影各类知识产权)、还是当红主播、当红明星,都越来越受到追捧,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则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且愿意为优质的内容付费。”内容为王“的主旋律是大势所趋。
望采纳 ~
❾ 在区块链不干坏事如何赚很多钱
据报道,因为熊市而沉寂已久的币圈最近被打破了,这一次,站在枪口上的依然是被外界称为“币圈首富”的李笑来。
2018年7月4日,一段李笑来私下谈话的录音在网络上传播。在这段长达50多分钟的谈话中,李笑来带着粗鄙的口吻依次数落币圈中的知名人物和区块链项目,并以赢家姿态向谈话对象讲述着自己的投资手法。
这段听起来信息量爆炸的录音,让李笑来再一次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由于录音中提到了“不要盲目相信价值投资”、“销售空气币”等币圈投资者敏感的词汇,因此在后来的舆论中,李笑来被认定币圈里的“割韭菜”的庄家。
同时,作为曾经的新东方老师和畅销书作者,李笑来在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后拥趸众多。但那段录音中,李笑来一面认为自己的 IP和流量在币圈非常重要,一面又鄙弃着盲目的追随者。
那么真实的李笑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真实财富积累和投资区块链的方式到底如何?如今区块链行业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江湖?
2018年7月12日,李笑来接受了媒体的独家专访,回应了外界质疑他的问题。
媒体:区块链行业你最看好谁?
李笑来:比特大陆的吴忌寒。我觉得这个人是区块链行业中带伤带血的战士。大概三年前,我跟朋友也说过这事儿,如果这个世界里有一个我可能打不过的对手,那就是吴忌寒。只不过我们恰好不在一个赛道上,所以这也是我的运气。
媒体:你的发小罗永浩在苦哈哈地做实业,你在做区块链,你怎么看待区块链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李笑来:金融是实体经济的体现。金融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存在的。区块链一定会驱动实体产业,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驱动,现在还不得而知。
我是很羡慕罗永浩做实体行业,他的幸福感比我高,因为做出一部手机比我做一个未知的行业成就感要大很多,他们也更容易获得社会承认。
媒体:录音泄露发生之后,罗永浩有安慰过你吗?
李笑来:我们的习惯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都不吱声,因为如何安慰别人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但过后我们会一起相互聊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笑来:你还有其他问题吗?今天我生日,等会儿要陪老婆吃饭。
内容来源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