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去中心化
『壹』 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一、确立集体的共同目标,增强班集体的整合力。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它对形成优秀班集体具有引发作用、启示作用和向心作用。
当集体目标与成员个人的目标是一致时,就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产生整体教育效益,整个集体成员能齐心协力为实现共同一致的目标而积极参与,共同奋斗。如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不一致时,它就会对其产生制约的作用,从而使其行为得到修正,使集体目标能更好地实现。因此,在新生刚到校后,我就组织学生制定班级的层次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每期开学时都要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其中有学习目标、社会实践目标、集体活动目标等等。这样,班集体就会在追求一致目标的同时得到更强的凝聚力,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打好基础。这种功能具有隐蔽性、情感性、群众性的特点,它能产生暗示诱导作用,时刻予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具有影响班级成员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力量,在价值观、信念、理想和道德准则上形成统一的规范,影响并制约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我在教育、引导学生贯彻落实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群体行为准则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让学生讨论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更为具体的一系列班级实施条例、奖惩制度。制定后,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传,让这些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深入学生心中,使每个学生的行为都有所遵循,这样就会收到良好成效。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运用各种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贯彻激励机制,要求班级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个学生。怀有同样的工作责任感,机会均等地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条件,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暂时后进的学生,不能一眼把他们看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平时我使用最多的是“强化激励”方法,它是指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正强化和以批评、处罚为辅的负强化。它主是利用人的积极向上心理、荣誉感使人奋发努力,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每学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对获班级总分l、2、3、4、5名的同学,单科前3名的同学、名次较上期进步的同学分别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参与校内、外活动获奖的同学给予等倍的奖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班集体更有生机与活力。
(二)运用量化管理方法抓班级常规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意量化管理。所谓“量化管理”,就是把班级的基本工作分为几大项,如课堂纪律、作业完成质量、出勤、早操、卫生、获奖等,由专人负责,规定加分、扣分细则。为保证班级管理力度,树立良好班风、学风,还特别制定了重奖重罚的措施,为班级乃至学校赢得荣誉的,给予双倍或四倍的加分,至于扰乱课堂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在学校违纪给班级荣誉造成损失的,则处以双倍乃至更多的扣分。每人每周基本分10分,视各方面表现,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公布,每学期一总结。学期结束,以学生各项的总得分来评定学生行为的优劣,从而评定出学生的操行成绩。这得分可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成绩,而是学生一学期来在德、智、体、美、劳上的综合成绩,它体现了一个学生的总体素质。这样,既避免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因操行评定带来的许多矛盾,使操行评定更具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对我实施有效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事实证明,通过这两种制度的具体实施,比、学、赶、帮这种良好的风气就极易形成,从而也实现了班级管理的目标。
三、从“人本”思想出发,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制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是有效实施,贯彻落实。在这方面,我的原则是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总是抱着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必须给他们以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提高。
(一)采取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干部,真正发挥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
要使每一个目标得到学生的认同,使全体学生由被动的客体变为能动的主体,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必须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学生干部队伍,然后通过这支队伍带动广大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在管理新生时发现、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队伍,扶上马,送一段,然后逐步放手。在师生的了解都不深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生在以前学校的情况,先安排临时的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在班级组织民主选举班委、各科科代表。为引导同学公平公正的评选,我采用记名投票的方式,公开唱票,评选结果当堂当众公布,把投票率在90%以上的选票挑选出来,这些投票者将获得“敏锐目光奖”,受到同学和班级的表扬。这样能有效避免不公正结果的出现,杜绝“腐败”和不正之风,确保有能力、有威信的同学进入班干队伍。通过这种方式选拨的干部,能得到同学的信服。
选举产生的干部,我先使他们明确自己对集体的责任,让他们逐步学会独立工作,对他们“放心放权”。这样干部同学能大胆、主动地开展工作,普通同学乐于被他们“领导”,也支持他们的工作。在条件基本成熟时,让学生干部轮流值日处理班级工作,这样不仅较快提高了班干部独立工作的能力,还确保了量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打下基础。
(二)实施自主参与原则,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管理对整个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对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这一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当然,我们所说的“自主参与”,与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的管理,完全两码事。我们在讲自主参与的同时,强调纪律和秩序,强调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文娱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不仅应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渊博的文化知识,而且更需要多方面的实际能力,如组织能力、表演能力、表达能力等,毕业后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迎接社会的挑战,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要达到以上的目的,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通过开展异彩纷呈的活动,来巩固加深课堂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此我采取了多种途径:
(1)建立纵向的帮辅关系。请高年级同专业学生给他们讲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并利用早、晚自习为他们补课,巩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建立横向帮辅关系。我充分利用所带专业的人力资源,在几个专业之间开展交叉学习、帮辅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科知识,为就业做准备。
(3)开展平行班的学科竞赛活动。在所带专业班里经常性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特聘请学科教师或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担当评委。这样既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又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一切活动,珍惜每一次锻炼机会。
(5)抓好班、团活动工作,做到在管理中放权,充分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这些活动能促进学生在一种比、学、赶、帮的愉快气氛中扬长避短,备尽其才,活跃思想,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友谊,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奠定基础。
管理好一个班级、教育好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单靠辅导员、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如与任课教师、家长等进行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才能达到管理、教育的效果。
『贰』 什么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特点和任务是什么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特点:
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
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班委会)的管理合起来,构成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任务:
1.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全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组织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存在着一定的组织层次和工作分工。因此,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叁』 班级管理的好方法
管理班级的好方法不是注重“管理”,而是“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长处,所谓“管理”,是让同学们都信服你,都愿意听你所讲,做你所讲,一个好的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你的班级才是最强的。举个例子,比如有些同学性格比较活泼,有时候在班级上老师捣乱,接话茬等等等等,这会让有些人感觉到厌烦,甚至是老师也是,但是最为班长或是班主任,不应该一味的去批评他们,某些角度看,这也是他们的优点,正因为他们比较活泼,有些时候才可以挑起大家的气氛,可以安排他们做一些宣传委员或是组织委员之类的,让他们担任职务,一方面锻炼他们的责任感,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自制一些,又约束了他们,有培养了他们的长处...凡事有两面性,所以,点到为止...
『肆』 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较强,难以管理。很多老师和家长,唠唠叨叨,惹得孩子们厌烦不说,也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对此,我有两样实用性“法宝”,和大家分享。一样叫做“凡事先立规矩”;一样叫做“增加犯错成本”。今天重点给大家说前一条。

我们班的班规,供大家参考
立好规矩后对事儿不对人
一个班主任要想得人心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平。一个孩子的成绩好并不代表他不会犯错,无论是谁,在我班里,成绩好坏不重要,家长有无实力不重要,男女生不重要,我一律对事儿不对人。要的就是一个公平。所以,在我班里孩子们有一句话:“13班里说的算的不是老师,不是家长,不是同学,而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的班规”。曾经有一次,两个孩子吵架,一个孩子张嘴说了脏话,两人到我这里评理。我只问了他们一句:“你们说,按班规,该怎么处理?”他们低下头,自己说出了处理办法。问题的解决就是这样简单,事先立的规矩很重要,公平的执行更重要。
给家庭教育的一点建议:
普天之下最没用的教育是唠叨,你会感到自己累,孩子更累。一旦制定完规则后,孩子违反,只需要问他,“按照我们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你觉得应该怎么办?”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得当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受益的将会是孩子!
『伍』 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爱心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童心也是做好一名老师的基础;童心体现在教育中便是爱心。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拥有一颗童心特别重要。小学生正处于童年少年阶段,如果你想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你就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童心和爱心都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有待于班主任老师工作的方式方法。那么,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有人说班主任要做到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这已是大家共认的,我不再啰嗦。根据我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注重班干部的选拔任用 班级管理中选拔和任用班干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项工作做得好班级工作就开展顺利。事实证明,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对构建和谐班级非常有效,它既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当官的快乐,打破从来没有当过官的神秘感,而且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培养了他们自我管理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使他们在学习和管理的双重过程中健康、全面、和谐成长。 二、坚持平等相待 一视同仁的原则 在我的班级里的所有学生,不管是哪一类学生我都会一视同仁,没有偏向。每学年的开学之初我都会在班内给全班学生说明:你在家里再娇惯,只要是走到学校就与别的同学一样,没有人会娇惯你;你在家里再懒,只要是走进学校就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该值日时就要按时值日,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要按时完成,不能搞特殊;你的成绩好与不好老师也不会偏袒与谁。学校是有纪律的,不遵守纪律就要受批评,凡是遵守纪律的都是好孩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要如此。像我们班一周一次的调换桌位,我都是遵循平等相待原则,这样,同学们没有一个闹意见的。对懒散型这类孩子也能做到一视同仁,他们有时因为太懒,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我就让他们补上。有的孩子不愿值日,我就让组长责任分工到每位同学,这样就治了那些懒孩子的惰性。并且要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班集体的一员,人人都要为这个集体出一份力。这样日子久了,懒汉们知道躲不过也就不再偷懒了。 三、用心创建良好的班风 班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好的班纪班规能形成好的班风。教师如何创设这一过程是关键。首先,在开学之初让全班同学讨论制定适合本班的班纪班规及监督机制,然后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样有利于班级所有成员的自觉遵守,以便后来的管理运用。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便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也有利于大家互相
『陆』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是什么
【答案】: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教师权威无疑是使学生服从教师指挥,从而控制学生干扰行为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因此,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于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于部是“群众的代表”,学生都想当干部、当个好干部,但缺乏“每个人都是班级小主人”、“争取做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意识。这说明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具有如下特点: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 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 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现代教育的内在机制就在于从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因此,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锻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有限。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 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柒』 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如何有效管理班级,有效班级
一、确立集体的共同目标,增强班集体的整合力。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它对形成优秀班集体具有引发作用、启示作用和向心作用。
当集体目标与成员个人的目标是一致时,就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产生整体教育效益,整个集体成员能齐心协力为实现共同一致的目标而积极参与,共同奋斗。如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不一致时,它就会对其产生制约的作用,从而使其行为得到修正,使集体目标能更好地实现。因此,在新生刚到校后,我就组织学生制定班级的层次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每期开学时都要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其中有学习目标、社会实践目标、集体活动目标等等。这样,班集体就会在追求一致目标的同时得到更强的凝聚力,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打好基础。这种功能具有隐蔽性、情感性、群众性的特点,它能产生暗示诱导作用,时刻予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具有影响班级成员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力量,在价值观、信念、理想和道德准则上形成统一的规范,影响并制约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我在教育、引导学生贯彻落实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群体行为准则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让学生讨论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更为具体的一系列班级实施条例、奖惩制度。制定后,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传,让这些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深入学生心中,使每个学生的行为都有所遵循,这样就会收到良好成效。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运用各种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贯彻激励机制,要求班级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个学生。怀有同样的工作责任感,机会均等地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条件,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暂时后进的学生,不能一眼把他们看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平时我使用最多的是“强化激励”方法,它是指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正强化和以批评、处罚为辅的负强化。它主是利用人的积极向上心理、荣誉感使人奋发努力,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每学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对获班级总分l、2、3、4、5名的同学,单科前3名的同学、名次较上期进步的同学分别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参与校内、外活动获奖的同学给予等倍的奖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班集体更有生机与活力。
(二)运用量化管理方法抓班级常规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意量化管理。所谓“量化管理”,就是把班级的基本工作分为几大项,如课堂纪律、作业完成质量、出勤、早操、卫生、获奖等,由专人负责,规定加分、扣分细则。为保证班级管理力度,树立良好班风、学风,还特别制定了重奖重罚的措施,为班级乃至学校赢得荣誉的,给予双倍或四倍的加分,至于扰乱课堂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在学校违纪给班级荣誉造成损失的,则处以双倍乃至更多的扣分。每人每周基本分10分,视各方面表现,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公布,每学期一总结。学期结束,以学生各项的总得分来评定学生行为的优劣,从而评定出学生的操行成绩。这得分可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成绩,而是学生一学期来在德、智、体、美、劳上的综合成绩,它体现了一个学生的总体素质。这样,既避免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因操行评定带来的许多矛盾,使操行评定更具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对我实施有效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事实证明,通过这两种制度的具体实施,比、学、赶、帮这种良好的风气就极易形成,从而也实现了班级管理的目标。
三、从“人本”思想出发,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制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是有效实施,贯彻落实。在这方面,我的原则是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总是抱着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必须给他们以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提高。
(一)采取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干部,真正发挥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
要使每一个目标得到学生的认同,使全体学生由被动的客体变为能动的主体,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必须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学生干部队伍,然后通过这支队伍带动广大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在管理新生时发现、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队伍,扶上马,送一段,然后逐步放手。在师生的了解都不深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生在以前学校的情况,先安排临时的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在班级组织民主选举班委、各科科代表。为引导同学公平公正的评选,我采用记名投票的方式,公开唱票,评选结果当堂当众公布,把投票率在90%以上的选票挑选出来,这些投票者将获得“敏锐目光奖”,受到同学和班级的表扬。这样能有效避免不公正结果的出现,杜绝“腐败”和不正之风,确保有能力、有威信的同学进入班干队伍。通过这种方式选拨的干部,能得到同学的信服。
选举产生的干部,我先使他们明确自己对集体的责任,让他们逐步学会独立工作,对他们“放心放权”。这样干部同学能大胆、主动地开展工作,普通同学乐于被他们“领导”,也支持他们的工作。在条件基本成熟时,让学生干部轮流值日处理班级工作,这样不仅较快提高了班干部独立工作的能力,还确保了量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打下基础。
(二)实施自主参与原则,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管理对整个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对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这一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当然,我们所说的“自主参与”,与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的管理,完全两码事。我们在讲自主参与的同时,强调纪律和秩序,强调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文娱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不仅应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渊博的文化知识,而且更需要多方面的实际能力,如组织能力、表演能力、表达能力等,毕业后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迎接社会的挑战,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要达到以上的目的,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通过开展异彩纷呈的活动,来巩固加深课堂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此我采取了多种途径:
(1)建立纵向的帮辅关系。请高年级同专业学生给他们讲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并利用早、晚自习为他们补课,巩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建立横向帮辅关系。我充分利用所带专业的人力资源,在几个专业之间开展交叉学习、帮辅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科知识,为就业做准备。
(3)开展平行班的学科竞赛活动。在所带专业班里经常性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特聘请学科教师或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担当评委。这样既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又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一切活动,珍惜每一次锻炼机会。
(5)抓好班、团活动工作,做到在管理中放权,充分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这些活动能促进学生在一种比、学、赶、帮的愉快气氛中扬长避短,备尽其才,活跃思想,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友谊,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奠定基础。
管理好一个班级、教育好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单靠辅导员、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如与任课教师、家长等进行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才能达到管理、教育的效果。
『捌』 如何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班级管理之中有很多琐碎的小事,这就需要班主任嘴勤、腿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班主任自己要做到,例如,要求学生不准迟到,自己就要比学生早到教室;要求学生做好保洁,教师自己不仅不能乱扔垃圾,还要看见垃圾就捡起来。任何一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奖惩有落实,不管什么时候,都给学生一种这样的感觉,我们的班主任是言行一致的。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雷厉风行积极向上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团队一定会非常优秀。二、接纳学生,善待差生当班主任多年,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有那么一些学生,无论你如何软硬兼施,费尽口舌,他们都刀枪不入,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那冷漠的态度会让我们变得更心寒。因为学生不接纳班主任,教育和转化无从谈起。如何让学生接纳自己?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师先接纳学生,从表面上看,老师经常找那些问题学生谈心,还是苦口婆心的谈,但是从老师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的接纳学生,我们常常带着指责、埋怨、居高临下的口气和他们说话,这样的孩子本身就很敏感,老师的态度是否真诚,他们能够感觉的出来。作为一个班主任,只要你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哪怕你措辞很严厉,孩子们都会很容易接纳你,只要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那些所谓的差生,一定会慢慢进步的!班主任不仅要善待差学,对待他们的家长也要态度和蔼。我班的最后一名学生,数学经常考六分,但是他的妈妈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每次接到他妈妈的,我都会和颜悦色和人家交流,诚恳的告知家长孩子的优缺点。这个家长真的不错,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还经常在孩子面前夸奖老师。有了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三、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班主任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做人。以前我们经常发现,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懂的感恩,认为自己学习好,就理所当然坐最好的座位,班级的脏活累活都是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干。久而久之,就助长了所谓“优等生”的骄傲气焰,眼里不仅没有同学,甚至还会没有老师。本学期,我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座位按照成绩和性格排列,把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且每周都要换位。小组轮流值日,包括冲厕所和大扫除,全班学生都要参与,不像以前,一有活动就会让“苗子生”例外,认为只要专心学习即可。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学生之间那种平等的感觉体现在方方面面,值日班长尤其负责,每天记录的情况真实可信,连那些所谓的班干部和课代表也会出现在批评的行列。一个充满正义的班集体,一定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所发展!四、习惯养成,日积月累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接人待物等等。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天天坚持,更需要老师反复要求。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曾国藩如何教化农民军队,他就是天天利用讲习惯讲要求,直到这些人由素质参差不齐,变成整齐划一。所以班主任对学生也应该如此,不要以为你讲过一遍或者几遍学生就会记住,没有长久的坚持,很难形成好的习惯。一旦好习惯养成,班级管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核心,很多时候班主任的作用其他老师不可替代。只有班主任的核心领导地位确立了,班级发展才会有一个目标和方向。班级管理无小事,只要引导学生把小事做好,班级管理才会出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玖』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使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良的班风。 2.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质上就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拾』 怎么进行去中心化处理
根据侯杰泰的话:所谓中心化, 是指变量减去它的均值(即数学期望值)。对于样本数据,将一个变量的每个观测值减去该变量的样本平均值,变换后的变量就是中心化的。
对于你的问题,应是每个测量值减去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