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提高数算力的思维游戏

提高数算力的思维游戏

发布时间: 2021-05-08 13:38:02

1.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要点.ppt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宁夏博文小学

田晓娟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
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
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
迅速和灵活,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
“又对、
又快、
又巧”
。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请
各位老师给予指点:

一、创境激趣,培养品质,让学生说:
“我能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让学
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
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
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
“我能行”

给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
以次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数学
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
1+2+3+
„„
+99+100
”这
100
个自然数之和的
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
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
由此,
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
对题目的特点分析比以前仔细了,并能灵活利用有关定律、法则,找
出解题规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不稳定,
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
素的影响的特点,
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
采取
“短时、
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

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针对小学生一见难题、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特点,我采取“每日
一题”

“难题找家”

“谁是常胜将军”

“我的解法最奇特——

一题
多解”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征服难题,战胜困难,培养良好的意
志品质。

在上述方法的实施过程中,
我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统计图,
记录
自己的成绩;每组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本组成绩,定期评比,定期
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和团队
精神。

二、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让学生说:
“我也行”


1
、全方位引导。


1
)让学生充分地“说”
,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
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
说自己的思维过
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
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同时,重视师生
演示操作作用

,
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
,
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
效地发展学生思维
.
例如
:
在教授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
让学生充分地”
说”的同时
,
边动手

,
边思考
,
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
.


2

、提倡估算
,
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

2
、合理训练


1


口算天天练。每天利用
5
分钟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
,
单项的计
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
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

出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
例如
:
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
戏等。


2
)对比练习。我在教学中
,
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
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
,
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
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3
)改错练习。教师故意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板书出来让学
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教师要及时地
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收集错题
,
定期上一节纠正错误课,让
学生会诊
,
当“错题医生”
,反复练习,便于对症下药。

三、克服粗心
,
培养习惯
,
让学生说
:
”我真的能行”
.
我从教学实践总结出:
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数
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
因此,
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
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
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
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
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

1
、重视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

,
对学生有明确要求
,
作业设计要精心
,
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
、清晰审题。我认为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
,
审题要审数字和
符号,
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还要审运算顺序,
明确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
能简便就简便
,,
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精简选题,尽量找些简单的计算题的来引导学生来做深奥的计算题。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简便运算,如 15+5 ×(1 -0.5),学生错误地算成 20×(1 -0.5) ,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如;数位的对齐,进位是否以加上。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
第四、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动手能力,应用题教学

计算与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现实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思维是数学的心脏,那么计算就是数学的主动脉。因此,计算教学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将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潜力。
计算对教师本身来说是简单的事,但计算教学则是很深奥的艺术。所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计算标准来对待计算教学。每一节计算课都要在学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预设,包括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驱动性课堂提问、课堂情境、教学环节等都以学生的学这一维度进行。如此才能说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学才会运用自如,才能创造轻松有效地课堂。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源于学生的学,更要顺势而导,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针对小学生注意稳定性不高,分配广度小,转移能力差三方面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作业,在学生做作业时,为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教师要尽可能让教室保持安静,教师不宜进行全班指导,个别指导声音也不能太大,应最大限度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不利影响。对于比较抽象,步骤较多的计算,教师应让学生反复知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还可以改变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出示方式,如:口算题的出示,将以往看一题算一题的方式改为先看一下题卡,然后马上收回卡片,再让学生报出答案,从而增强训练强度,强化有意注意。同时,在计算中,学生应从审题,计算到书写全过程,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将注意力尽力保持在作业上。
二、提高计算中的记忆能力
计算过程离不开记忆能力。首先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计算所需要的计算事实,把它们放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在计算过程中也需要记忆的参与,才能将计算正确地进行。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关记忆的游戏活动来提高记忆力。还要让学生坚持口算,熟练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口算题综合而成。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记忆,口算是学生短时记忆的最好形式。教师设计口算练习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的运算题。持之以恒的训练不仅培养记忆能力,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加强学生对计算的认真态度
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目的时,他们所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随意的,他们对计算的正确与否并不关心,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完成任务。教师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如:某工程师在设计一座大桥时,由于计算时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结果完工后的大桥成了一座危桥,既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又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安全。从而加强它们认真完成计算的意志。
同时,在计算中,小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的。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多加指责,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应与学生展开讨论,明确为什么做错,错在哪一步上,帮助学生找出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
四、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可将集中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知,加以辨别,区别,让他们在辨析中明确本质特征,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积极预防思维定势。
如: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练习:
96-3×32÷4 96-4×32÷4
(96-3)×32÷4 96-4×(32÷4)
使学生区分同级,异级及有小括号运算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握各自的本质特征。
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掌握算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引起计算错误的心理方面的因素,更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对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分三个步骤来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计算习惯,如下:
1.正确的审题
正确的审题是小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条件,它的四个步骤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的阅读题目,“看”是看清题目中的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应该运用的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如如,四则运算式题“36+4×(10-7.5)”的计算过程,先读题,看有哪些运算(+、×、-),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语言描述:先算“10-7.5”的差,再算“4乘差”的积,最后算“36加积”的和),再落笔按思考的顺序进行计算,让计算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减少了计算错误。
2.认真的书写
认真书写是小学生计算正确地必要条件。因此,小学生在计算中,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要求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
3.仔细的验算
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示范,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养成题后验算的自觉行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另解法、估算法、换位法、代入法等,使学生不仅提高验算兴趣,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3)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24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4. 生活处处要逻辑,有哪些能够有效提高逻辑与推理能力的游戏

密室逃脱是一款益智冒险类游戏,能够有效提高逻辑与推理能力。有的人可能因为自己某方面能力不足感到自卑,但是密室逃脱的主题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些角色。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们的判断力,观察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

密室逃脱作为娱乐活动的一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我觉得在闲暇时间,大家可以去玩玩真人版的密室逃脱,开发自己大脑潜在的能力。

5. 500个数学思维游戏

《全球名校学生都在做的500个数学思维游戏》收集了令人惊叹的500道全彩数学智力题——思维游戏、图形难题、逻辑推理……十二种类型的数学智力 题,难度系数为1~10级,每一道智力题都能激发你的好奇心、开发你的直觉力、培养你的专注力,让你的大脑更聪明。

6.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如何提高计算能力


谢邀!不知道你所指的计算能力包括什么,是速度和准确率,还是像最强大脑中的那种神算。个人觉得小孩子学习一是不能伤仲永,而是不能拔苗助长。作为家长,小孩子时期学习鼓励为主,教育为辅,要让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看看小孩子在计算加减乘除方面哪个是薄弱项,就重点加强哪方面,逐个击破。要把演算的过程一步步告知,懂了就自然会了。再通过大量的习题进行追踪,刺激大脑产生对这类题目的应激性和思维惯性,熟能生巧!无招胜有招!所有的前提还是要培养学习的兴趣,不然都是纸上谈兵!天冷打字不易,望点赞采纳为谢!

7.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五、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纠错题型上的练习我通常这样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在练习形式上安排有多种形式: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8. 怎样能提高计算能力

"短平快"的方法--恶补计算。时间证明通过短时间内做大量的计算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热点内容
usdt机会 发布:2025-05-15 00:39:17 浏览:524
xrp和sec第一轮谈判录音 发布:2025-05-15 00:39:12 浏览:71
区块链联盟链多中心 发布:2025-05-15 00:34:28 浏览:197
比特币现金2019 发布:2025-05-15 00:15:58 浏览:837
btc计算难度怎么算 发布:2025-05-15 00:08:51 浏览:776
usdt合约地址bsc 发布:2025-05-15 00:07:04 浏览:459
gucs数字货币在国际交易平台可以交易吗 发布:2025-05-15 00:05:36 浏览:117
怎样把btc转为人民币 发布:2025-05-15 00:05:29 浏览:129
生在币圈你不得不知道的必修技能 发布:2025-05-14 23:36:01 浏览:21
上海中心是白天去还是晚上去 发布:2025-05-14 23:33:50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