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石榴云算力

石榴云算力

发布时间: 2021-03-30 05:57:15

Ⅰ 在石榴云app 里答题时突然回到页面,答不了题该怎样重复答题

在这个APP里面答题的时候,突然回到了页面,答不了题的话,其实你可以再重新借到你那个答题页面,然后重新进行答题,一般的话应该是可以重复答题。

Ⅱ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薄片PMb含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

3.4.1-1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由石榴子石(3%±)、白云母(5%±)、黑云母(12%±)、斜长石(35%±)和石英(45%±)所组成,整体具一定的方向性密集分布。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

3.4.1-2石英:他形粒状,无色,中正突起,具波状消光,少量粒化拉长镶嵌生长,沿片麻理方向呈透镜状、带状分布,粒度 0.3~2.0mm,少量 <0.3mm。10×,正交偏光(左);2×,正交偏光(右)

3.4.1-3石榴子石:他形-不规则粒状,无色,极高正突起,具不规则裂纹,正交镜下全消光,弱绿泥石化,粒度 0.3~1.0mm,零散分布。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

3.4.1-4白云母:片状、鳞片状,无色,具一组极完全解理,鲜艳干涉色,片径 <1.5mm,均与黑云母伴生,条带状展布。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

3.4.1-5黑云母:片状、鳞片状,褐色-浅绿黄色多色性,具一组极完全解理,片径 <2.0mm,较强绿泥石化、弱白云母化,呈条带状沿片麻理方向展布。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

3.4.1-6斜长石:半自形-他形板柱状、板粒状,具细密聚片双晶的酸性斜长石,较强绢云母化、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化,粒度 0.5 2.0mm。10×,正交偏光

Ⅲ  鞍本地区鞍山群

这里的鞍山群是指分布于鞍本地区的新太古代的表壳岩系,即前人通常所称的“上鞍山群”或“中、上鞍山群”。鞍山群表壳岩系以不同规模零星分布于同一时代但形成稍晚的花岗质岩石中,其比例约为25%。表壳岩系以存在数量较多的条带状石英磁铁贫矿(鞍山式铁矿)为特征,故又称为含铁岩系。在弓长岭矿区还有规模较大的富铁矿存在。根据岩石组合,鞍山群从下向上被划分为茨沟组、大峪沟组和樱桃园组。

表壳岩系的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含矿特征等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化(见图4—7)。茨沟组、大峪沟组分布于该区的东部和东北部的弓长岭、本溪、歪头山一带。岩层总厚度在2000m以上。岩石组合以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条带状石英磁铁贫矿为主,夹有石榴云母片岩、石英岩等,在歪头山、弓长岭地区还有少量的大理岩存在。它们的原岩主要为玄武质、英安质等火山沉积岩,陆源沉积物相对较少。石英磁铁贫铁矿层层数多但单层厚度小。变质程度一般达角闪岩相或绿帘角闪岩相,变形作用也较强。樱桃园组分布于该区西南部的鞍山地区周围的东、西鞍山、眼前山和樱桃园等地,即东西鞍山矿带和齐大山矿带。不同位置岩石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可达800m以上。岩石组合以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条带状石英磁铁贫矿为主,夹斜长角闪岩、石英岩、绿泥石英岩等。其原岩主要为成熟度较高的泥沙质陆源碎屑沉积岩和少量的玄武质火山沉积岩。铁矿层层数少但单层厚度大。变质程度一般为绿帘角闪岩相,局部为绿片岩相。变形作用也相对较弱。据现有的研究,这些曾被认为是上、下层位关系的不同岩组,有可能是同时异地的沉积产物。

鞍山群表壳岩系形成于2.65~2.75Ga期间。主要证据有:1)对鞍山地区和歪头山—北台地区表壳岩系中斜长角闪岩全岩Sm-Nd等时年龄测定,乔广生等(1990)曾获得2.72Ga和2.73Ga的年龄数据。在弓长岭地区,刘敦一和宋彪等(1993)对表壳岩系中部标志层黑云变粒岩碎屑锆石用不同方法测定,获得2.50~2.70Ga较为集中的年龄数据。黑云变粒岩虽由沉积变质作用形成,但其原岩来自同时代的中酸性火山岩,故2.70Ga能大致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部分年龄值偏低与后期变质作用改造有关。2)鞍本地区存在大量古老的花岗质岩石。在鞍山,表壳岩系不整合于2.97Ga的东鞍山花岗岩之上(伍家善等,1993),在弓长岭,表壳岩系很可能不整合于2.99Ga的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万渝生,1993)。它们给出了表壳岩系形成的最大下限年龄。3)在弓长岭地区,表壳岩系浅粒岩、石英岩、铬云母石英岩测定多组大于3.00Ga的碎屑锆石年龄数据,不但限定了岩石形成的年龄下限,而且为说明这些碎屑沉积岩来自古老陆壳基底提供了直接证据。4)表壳岩系被2.50Ga钾质花岗岩(刘敦一等)明显侵入,表明表壳岩系应形成于2.50Ga以前。

鞍本地区,弓长岭铁矿区表壳岩系的岩石组合最具有代表性,既存在较多的火山物质,也存在较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加上富铁矿的存在,许多人都对弓长岭表壳岩系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获得大量实际资料和新的认识(程裕淇等,1951,1966,郑宝鼎,1956,徐光荣等,1979,李曙光等,1979,1989,沈±清等,1981,陈光远等,1983,陈欣荣,1990,万渝生,1993)。下面对此作重点介绍。

弓长岭铁矿区表壳岩系属鞍山群茨沟组,出露面积约7km2。该矿床被划分为二矿区和岭东矿区两个部分。其中对二矿区的研究更为深入。二矿区从下向上分别为下部浅粒岩段,角闪质岩石段,下部含铁岩段(由两个铁矿层和片岩层组成),中部标志层黑云变粒岩段(夹第三铁矿层),上部含铁岩段(由三个铁矿层和两个角闪岩层组成),硅质岩石段(夹第七铁矿层),上部浅粒岩段。下部浅粒岩段的原岩曾被认为是长石石英砂岩,测定锆石年龄为3.25~3.36Ga,不论年龄数据或是化学组成都与鞍山地区的陈台沟花岗岩十分相似。故也不能排除它们为正片麻岩的可能,对此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按岩石组合,可把二矿区表壳岩系划分为两个火山沉积旋回,以中部标志层与上部含铁岩石段的界限为界,与下部旋回比较,上部第二旋回陆源碎屑沉积物更多。两者共同构成一个较大的火山沉积旋回。在岭东矿区有大致相同的地层层序,但上部浅粒岩段和硅质岩石段多已缺失,中部标志层主要为石榴云母片岩,而不是黑云变粒岩。根据深部钻探和其它资料,二矿区的黑云变粒岩和岭东矿区的石榴云母片岩为同层过渡关系。

一、斜长角闪岩

斜长角闪岩是弓长岭表壳岩系中的主要类型岩石。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可分辨出两种类型的斜长角闪岩。它们分别分布于上部含铁岩段和下部的角闪质岩石段。上部斜长角闪岩组成均匀,通常呈块状和厚层状,无微层理或成分层现象。矿物组合简单,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部分样品中含有少量石英。岩石具稳定的三连点变晶结构。其原岩为熔岩或无陆源碎屑物质明显加入的基性凝灰岩。下部斜长角闪岩岩性有较大变化,除角闪石、斜长石外,还含有较多的石英,并可出现黑云母、石榴石等矿物。由于不同矿物的分层分布,岩石可显示出纹层状、条带状构造。下部斜长角闪岩层中局部还夹有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薄层大理岩等类岩石。其原岩无疑为变质基性凝灰岩,并有陆源碎屑物质加入。

两类斜长角闪岩的化学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上部斜长角闪岩的常量元素组成与拉斑玄武岩相似,在AFM图上位于拉斑玄武岩区(图3—4A)。具有轻稀土亏损或平坦型的稀土模式,总稀土含量低,无明显铕异常(图3—4B)。岩石的高场强不相容元素Zr、Ti、Nb、P含量不高,MORB标准化值小于或接近于1(图3—4D)。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轻稀土、高场强等不活动性不相容元素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万渝生,1993)。在Pearce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出现明显的相对富集(图3—4D。据翟明国等(1990)的研究,这种类型的玄武质岩石在整个鞍本地区区域上也普遍存在,并且还存在大离子亲石元素也明显亏损的岩石样品(85/A56,见图3—4C和E),后者与洋中脊亏损型玄武岩几乎可以完全对比。

图3—7鞍本弓长岭地区黑云变粒岩的地球化学图解(引自万渝生,1993)

A—稀土模式;B—Pearce图解

29个石榴云母片岩分析的统计结果,其平均化学成分为:SiO2:63.29(2.64),Al2O3:18.05(1.80),Fe2O3:1.23(0.82),FeO:5.35(1.42),CaO:0.97(0.49),MgO:1.77(0.52),K2O:3.94(0.65),Na2O:1.75(0.78),TiO2:0.66(0.17)(单位为%,括号内为方差)。岩石虽与火山来源的黑云变粒岩在SiO2常量上十分类似,但以高Al2O3,K2O>Na2O明显不同于后者,在一系列原岩判别图解上岩石投入泥沙质沉积岩区(图3—6a和b)。岩石轻重稀土分离不强,重稀土未明显亏损,存在强烈的负铕异常(图3—8A)。高场强元素中,除Nb出现明显相对亏损外,Ba、P也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相对于Rb和Th出现亏损(图3—8B)。同位素组成上,四个样品的石墨δ13C为—2.6‰,为有机成因(李曙光等,1983)。毫无疑问,石榴云母片岩具有泥沙质岩石的组成特征,其原岩来自于成熟度很高的陆壳基底。采自歪头山铁矿区的片麻岩(LB9202-1)与弓长岭地区石榴云母片岩十分相似(图3—8)。它们外貌的差异反映了变质程度的不同。

图3—8鞍本弓长岭地区石榴云母片岩的地球化学图解

A—稀土模式;B—Pearce图解;样品LB9202—1采自歪头山地区(数据见表4—2a、b、c)

如前所述,弓长岭地区黑云变粒岩和石榴云母片岩同层过渡。虽然两类岩石的化学组成有很大区别,但由于沉积时的物质混合和机械分异的共同作用,组成上相互间存在明显的过渡现象。图3—6中,黑三角为鞍本地区85个黑云变粒岩化学组成的平均值,位于两类碎屑沉积岩成分的过渡地带,表明不同源物质的相互混合和机械沉积的分异作用在区域上同样存在。

四、石英磁铁贫矿

石英磁铁贫矿通常具清楚的条纹状或条带状构造,由磁铁矿和石英为主构成互层,镁铁闪石为常见矿物,也有阳起石、绿泥石、石榴石出现。化学组成上以富硅富铁为特征。所有样品的稀土总量都很低,球粒陨石标准化值小于10,常在2~5之间,出现明显的正铕异常。众多的研究结果认为,石英磁铁贫矿的原岩为化学沉积成因,成矿物质来源与富铁玄武质火山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是与火山活动相伴随的火山喷气、火山热液作用的结果。

Ⅳ 被包裹矿物与岩石中其他矿物平衡共生关系的判别是什么

在变质岩石中一个较大的矿物晶体(经常是变斑晶矿物)中有一些细小矿物的包裹体,这些细小矿物包裹体,一般是早于或与变斑晶同时形成。大的矿物常称为主晶,被包裹的细小矿物称为客晶。这种结构称包含变晶结构(也称变嵌晶结构 poikiloblastic texture),主晶矿物、客晶矿物(矿物包裹体)与变质岩石中的其他矿物之间的平衡共生关系有下列几种,现分述如下。
一、平衡的共生关系
包裹体的矿物不仅存在于主晶矿物中,也分布于岩石中,与岩石中的其他矿物都直接接触,包裹体矿物与岩石中的矿物构成一个矿物共生组合。山东的黑云绿帘钠长片岩的(照片9-24)主要矿物是钠长石、绿帘石、绿泥石、黑云母和少量阳起石,在钠长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是柱状的绿帘石、阳起石,它们在变斑晶中定向排列,其方向与岩石的片理一致,该岩石的矿物共生组合为: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黑云母,也就是钠长石变斑晶中的绿帘石、阳起石等包裹体矿物与岩石基质中的绿帘石、阳起石等矿物的光性特征和定向分布均一致,包裹体矿物绿帘石和阳起石与岩石中其他矿物之间,为平衡共生关系。
二、局部平衡的关系
包裹体矿物只存在于主晶矿物中,与岩石中其他矿物并不接触。主晶矿物是阻止包裹体矿物与岩石中其他矿物相接触的屏蔽体,主晶矿物与包裹体矿物呈局部平衡的矿物共生,而包裹体矿物与岩石中其他矿物并不属于同一个矿物共生组合。在南极地区的石榴黑云钾长片麻岩中,细小针柱状矽线石定向分布在石榴子石的变斑晶中,与片麻岩中的其他矿物并不接触,形成石榴子石+矽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的两个局部平衡的矿物共生组合(照片9-26)。
河北太平寨地区的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中的石榴子石变斑晶包裹体矿物有矽线石、刚玉、暗绿色的尖晶石(照片9-28),其中细针状矽线石包裹体定向分布,其方向与岩石的片麻理基本平行。片麻岩中的矿物是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条纹长石和石英,其中没有刚玉、尖晶石和矽线石矿物(照片9-27)。由此可见,岩石中的矿物共生组合有,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条纹长石+石英和石榴子石+刚玉+尖晶石+矽线石。矽线石、刚玉、尖晶石与包裹它的石榴子石呈局部平衡的矿物共生关系(照片9-28),但矽线石、刚玉、尖晶石与片麻岩中的其他矿物不属于同一个矿物共生组合。
上述不同产状矿物之间共生关系说明在形成片麻岩之前,岩石中曾含有矽线石,由于变质反应中矽线石转变为其他矿物时被消耗殆尽,部分被包裹在石榴子石中的矽线石未能继续参与变质反应而被保存下来。而刚玉和尖晶石是贫SiO2的矿物,因片麻岩中含有石英,而刚玉和尖晶石与石英是不相容的矿物,它们之间不可能平衡共生,这样,刚玉和尖晶石只能在含有石英的片麻岩中的石榴子石变斑晶中作为包裹体存在。

Ⅳ  基底岩石组合特征

本区是我国太古宙变质岩主要分布区之一。太古宙变质岩主要是片麻岩-麻粒岩和花岗岩-绿岩两类岩石组合。

一、遵化深变质花岗岩-绿岩区

该区范围西起遵化跑马场,向东经马兰峪、金厂峪、八道河至青龙,东西延长近150km,南北宽20~40km。区内分布着一套深变质岩石,其北界和南界均为中元古界沉积岩盖层,东部边界是呈北北东向的青龙河花岗岩-绿岩区。

该区主要由变质深成侵入岩和表壳岩组成(图1-1)。各类变质深成侵入岩约占全区岩石总量的40%,变质表壳岩约60%。由于深成岩的侵位和强烈的变形改造,使变质表壳岩分布不连续,除少数地段有较大规模分布外,多数呈露头尺度的包体,不均匀的分布在长英质片麻岩内,难以建立完整的地层系统。

图1-1冀东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略图(据耿元生,1998,有修改)

遵化岩群(本区的变质表壳岩)主要为透辉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变粒岩,有时夹有磁铁石英岩,在金厂峪与青山口以北的上营至金龙峪一带在变质深成侵入岩中还见少量的石榴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在不同地段的岩石组合有一定的差别,在遵化清东陵至迁西龙湾一带的变质表壳岩包体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含有少量的角闪岩、角闪二辉岩、蛇纹石化角闪橄榄岩及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在三屯营至王厂一带,包体以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石榴斜长片麻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及少量角闪变粒岩,在王厂以东,则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和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据此,可以概略的建立火山沉积旋回的序列,即西部的遵化一带以镁铁质火山岩-超镁铁质岩建造为主;中部迁西一带以镁铁质火山岩为主,夹部分变质沉积岩;王厂以东地区则以变质沉积岩为主,夹少量火山熔岩和火山凝灰岩(伍家善等,1998;贺高品等,1991)。这显示本区绿岩的原岩以镁铁质火山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的火山沉积旋回,但由于深成岩的侵位,目前还难以确定其火山沉积旋回的厚度。

本区广泛分布着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变质深成侵入岩的岩石类型有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变质基性岩墙和苏长岩、闪长岩等。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分布较广,多呈似层状产出,与斜长角闪岩和斜长片麻岩等紧密共生,其中常见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和磁铁石英岩等包体,它们在二拔子四拔子、十八盘等地较发育。在王爷陵、石门、王厂等地还分布着一些变质基性岩墙,岩石已变质成石榴斜长角闪岩、石榴角闪辉石岩等,它们宽度几米至十余米,延长数十米到数百米,延长方向多为北北东向或近东西向,有时切割围岩的片麻理,有时顺层侵入,已受变质改造,但未经受强烈的褶皱变形。在小关庄等地见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侵入体,内部变形较弱,边部变形较强,其中见有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斜长片麻岩等包体,形成较晚,在青杨树一带还发育苏长岩,它们分布有限,与围岩为侵入接触。

遵化深变质绿岩带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历史。初步确定有3期褶皱变形。第一期变形规模较小,形成顺层平卧褶皱,无根钩状褶皱等;第二期变形形成大范围连续的同斜倒转复式向斜和背斜构造;第三期变形作用产生了开阔的斜跨褶皱,叠加在前两期褶皱之上。需要指出的是,遵化深变质绿岩带经历了主要是深部构造的韧性变形带和中浅部构造的韧-脆性变形作用。深部构造的韧性变形表现在长英质片麻岩内基性火山岩包体发生的拉长,最后形成条带,并发生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表现出深层次的韧性变形过程;而中浅部的韧-脆性变形带是在晚期花岗质岩石侵位后,在构造抬升过程中的构造带,变质相为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韧-脆性变形事件是区内一次重要的金矿成矿作用时期。

本区的区域变质作用程度大致如下(伍家善等,1998):西部从二拔子到魏进河一带以高角闪岩相为主,局部出现条带状麻粒岩;中部从魏进河到三屯营一带,以麻粒岩相为主,夹少量角闪岩相变质的岩石条带;东部的下板城一带及青龙至王厂一带为高角闪岩相。

目前获得的遵化岩群的同位素年龄大多在2800~2700Ma之间,郭敬辉(1993)从青龙王厂头道沟剖面中石榴透辉角闪岩5个样品中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786.5±39.7)Ma,eNd(t)为3.4±0.8,εNd(t)值非常接近于当时上地幔的值,表明其形成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可以代表其形成年龄。张桂存等人资料,在涧里一带奥长花岗岩中角闪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756.2±177)Ma。这些同位素年龄数值表明,本区斜长角闪岩主要形成在2800~2700Ma。

二、青龙河中一浅变质花岗岩-绿岩区

本区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冀东青龙县双山子一带,出露面积约2700km2。其中花岗岩占总出露面积的75%左右,绿岩带呈北北东方向展布,长约40km,宽近10km,南北两端为中元古界长城系沉积岩不整合覆盖,东、西两侧被断层所围限(图12)。

绿岩带层状岩系由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变质地层组成,分布北自黄杖子,经双山子到南部的庙岭一带,双山子群为变质火山-沉积建造,总厚度约2000m,自下而上分为茨榆山组和鲁杖子组。茨榆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角闪变粒岩夹少量角闪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绿泥片岩,顶部与鲁杖子组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260m。鲁杖子组岩石类型包括变余枕状斜长角闪岩、变余斑状斜长角闪岩、片状黑云斜长角闪岩、变余斑状斜长变粒岩、变余斑状绢云石英片岩,以及具变余沉积碎屑的黑云斜长变粒岩、绢云片岩、含石榴黑云片岩、含碳质绢云石英片岩等,岩石虽然遭受变质变形作用,但在西汉沟、大汇河等地原生结构构造仍保留,如在西汉沟、大汇河等地斜长角闪岩的枕状构造,变余气孔、杏仁构造等都可见到;在茨榆山组变粒岩中,变余沉积碎屑结构仍有保留等。双山子群之上为朱杖子群,二者为不整合接触。朱杖子群可分为张家沟组和桲罗台组。张家沟组以变质砾岩为主,夹薄层状斜长变粒岩、云母片岩和含石榴二云片岩,岩层延伸较稳定,一般厚度为50~170m,砾岩中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细晶岩为主,还有硅质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等,一般圆度好,多为椭球状,由于受剪切挤压作用,常常被压扁拉长,形成扁平的透镜状,砾石最大可达100cm,一般(0.5~25)cm×(1~45)cm。砾石含量20%~70%,胶结物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和中基性凝灰质、泥灰质杂砂岩类,变质砾层厚度变化较大,从几米到400余米。在张家沟一带最厚达400余米,向南北延伸均有变薄趋势。桲罗台组岩性有黑云变粒岩夹石榴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岩、绿泥石英片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等,夹有层间复成分变质砾岩。该组厚度大于2500m,与张家沟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绿岩带的岩石类型有斜长角闪岩类、片状黑云斜长角闪岩类、变余斑状黑云变粒岩类、变余斑状绢英片岩、炭质绢云千枚、石榴黑云片岩、二云变粒岩和磁铁石英岩等。这些岩石的原岩分别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泥质岩、杂砂岩和化学沉积岩等。

图1-2青龙河花岗岩-绿岩带区域地质图(据齐鸿烈等,1999)

1-第四系冲积物;2-娄子山单元;3-杨杖子超单元;4-侏罗纪火山岩;5-长城系砾岩、砂岩、白云岩:6-牛心山片麻岩(变质细粒花岗岩);7-柳各庄片麻岩(变质花岗闪长岩);8-柏和松片麻岩(变质花岗闪长岩);9-安子岭片麻岩(变质闪长岩);l0—变质花岗斑岩;11—桲罗台组黑云变粒岩夹变质砾岩透镜体;12-张家沟组变质砾岩;13—鲁杖子组黑云斜长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14-茨榆山组黑云斜长变粒岩夹云母片岩;15-滦县组角闪斜长片麻岩;l6—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17-实测地质界线;18-实测不整合界线;19-正断层;20-逆断层;21-韧性剪切变形带;22—倒转向斜构造;23-倒转背斜构造;24—地层产状;25-倒转产状

花岗质岩石是青龙河花岗岩-绿岩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统称为安子岭片麻岩套,是一个具有微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质杂岩体,分布在花岗岩-绿岩区的东部,西部也有少量出露。按1:5万区调成果,安子岭杂岩体是由4个变质深成岩单元组成,即安子岭片麻岩、柏和松片麻岩、柳各庄片麻岩和牛心山片麻岩(图1-2),它们与绿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本区绿岩及有关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有较大的争议,一般来说双山子群的时代多数学者划分在新太古代,而朱杖子群则有划为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的两种意见。近年河北秦皇岛地质队(1995)在大杖子一带对柳各庄片麻岩采集了3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样,分别为(2515±38)Ma,(2525±16)Ma和(2532±54)Ma,在牛心山片麻岩内获得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50l±60)Ma(齐鸿烈等,1998)。杨春亮等(2000)报道了对双山子群变质火山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64l±33)Ma,在变质酸性火山岩的年龄为(2546±40)Ma。耿元生等(1999)对西汉沟鲁杖子组枕状斜长角闪岩,夹少量薄层角闪斜长岩,黑云角闪变粒岩及绢云钠长片岩等10个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793±69)Ma,INd=0.509194±67,εNd(t)=2.0,而7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平均模式年龄为2844Ma。我们对侵入双山子群花岗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2492±8)Ma的年龄值。从以上资料可以得出,在28亿~29亿年,在亏损地幔源区,基性岩浆分异,在26亿~27亿年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绿岩形成,在25.2亿~25亿年花岗质岩浆侵入,早期为钠质TTG侵入岩,晚期为钾质侵入岩,而最晚期为花岗斑岩,伴随着构造-岩浆事件,绿岩和花岗质岩石经受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变形作用。

三、冀东片麻岩-麻粒岩区

这是冀东地区太古宙岩石广泛分布的岩石类型,通常称高级变质区,是组成本区陆块古陆核的主要组分。

本区的岩石组合以变质深成侵入岩为主,含少量的变质表壳岩(图1-1),其中变质侵入岩约占岩石出露面积的80%以上,主要包括三屯营-太平寨岩浆杂岩区和西南部中太古代曹庄岩系在内的迁安片麻岩穹窿区。

变质深成侵入岩体除基性岩墙外,根据贺高品等人(1991)资料,原岩主要为中酸性侵入杂岩体,可划分为紫苏钾长花岗质片麻岩,紫苏花岗岩,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岩质片麻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等,在太平寨地区基性岩墙的岩石类型主要有4类,即角闪石榴斜长辉石岩型岩墙、二长麻粒岩型岩墙、斜长角闪岩型岩墙和辉绿岩型岩墙,根据产出状态和相互穿插关系,各类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的形成明显有先后关系。在太平寨地区首先是紫苏斜长花岗质片麻岩的广泛侵位,然后是紫苏花岗岩、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的侵入,最后是黑云母花岗岩,它们大多遭受了第一期变质作用的改造,而后还发育有基性岩墙。耿元生(1998)在对迁安地区太古宙变质花岗质深成岩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迁安地区太古宙变质花岗质深成岩的形成事件至少可分6期:①古太古代黄柏峪灰色片麻岩;②中太古代花岗岩;③新太古代羊山花岗岩;④新太古代曹庄红色花岗岩;⑤新太古代紫苏花岗岩和⑥新太古代花岗闪长岩和二长岩。

变质表壳岩主要分布在变质深成岩中,主要有古太古代的曹庄岩组和中太古代的迁西岩群。曹庄岩组分布在迁安的吉山、黄柏峪、曹庄等地,层序不连续、不完整,下部为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石榴石英岩、含堇青石石英岩,中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上部为黑云片岩、斜长角闪岩和条带状铁建造(BIF)。在黄柏峪村北坡,下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中部为铬云母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透辉斜长岩夹不纯大理岩,上部为出露不全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和薄层条带状铁建造。在铬云母石英岩中碎屑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为36亿~38亿年(刘敦一等,1994)。

中太古代迁西岩群主要分布在迁安片麻岩穹窿区西部边缘的水厂至松汀一带,呈南北向延伸,长约50km,宽约10km。迁西岩群主要由暗色麻粒岩、含辉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浅色麻粒岩、条带状辉石磁铁石英岩等互层带组成,在铁矿层的上部出现矽线石榴斜长片麻岩、堇青石榴斜长片麻岩等。由于岩石遭受麻粒岩相的变质改造,原生构造均很难保存,其原岩组合为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硬砂岩为主,夹有硅铁质岩、局部发育有碎屑岩、粘土质岩及少量的碳酸盐岩,结合稀土元素特征,其形成环境与现代大陆边缘岛弧相似。

本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之一,经历了多期的褶皱变形,尤以高应变的塑性变形为特征,同时伴有强烈的岩浆作用。区内的构造形式多样,有卵形构造、穹窿构造、弧形褶皱、大的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这些样式反映了地壳深层次的构造样式。区域构造总体上构成弧形的褶皱带,但不同部位的具体褶皱样式不同,从开阔不对称褶皱到同斜倒转,甚至出现大型平卧褶皱。韧性剪切带多发育在太古宙晚期,多呈北东向,剪切带内普遍出现动力退变质现象。除大型韧性剪切带外,还出现较多糜棱岩带,均显示太古宙晚期较深层次水平剪切变形特征。

Ⅵ 古元古代岩石地层

广布于胶北地层小区,其环绕太古宙变质岩系展布,其岩性稳定,连续性好。共划分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三个岩石地层序列。其群间关系虽不明,然群之各组关系清晰。荆山群呈不整合-韧性剪切盖于新太古代栖霞超单元之上;粉子山群与栖霞超单元、荆山群之间均系韧性剪切构造接触。芝罘群出露少而局限,与粉子山群被第四系阻隔,被古元古代、新元古代侵入岩穿切。前两群是山东省石墨、菱镁矿、滑石及大理石饰材赋存层位。关于粉子山群与荆山群的关系到底如何,目前虽有争议,但多数认为属同时异地异相产物,其三者同属古元古代裂陷槽正常碎屑-碳酸盐岩沉积。

1.古元古代荆山群(Pt1j)

荆山群呈近东西向孤岛状或断块展布于胶北地层小区南边缘的莱阳荆山、旌旗山,平度明村、仙山,莱西南墅,牟平光山、祥山,海阳晶山、栖霞塔顶、乳山午极等地,此外在荣成、威海亦有零星者;呈不整合—韧性剪切盖于新太古代栖霞超单元TTG花岗岩系之上,与粉子山群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被古元古代、新元古代侵入岩脉动穿切,并被早白垩世莱阳群不整合覆盖;由一套高铝片岩、变粒岩、透辉岩、大理岩和含石墨岩系等岩石组合构成。区域延伸稳定,褶皱变形强,常构成叠加褶皱构造。自下而上划分为禄格庄组(Pt1jL)、野头组(Pt1jY)和陡崖组(Pt1jD),各组间均二分二段,组、段间为整合关系(表2-1)。总厚3339m。

(1)禄格庄组(Pt1jL):呈不整合—韧性剪切盖于新太古代栖霞超单元之上,与上覆野头组整合接触,二分性明显。下部安吉村片岩段(Pt1jLa):石榴矽线黑云片岩夹二云片岩、石榴黑云变粒岩、含石墨石榴矽线黑云片岩、透辉变粒岩及大理岩等,厚1272m;上部光山大理岩段(Pt1jLg):蛇纹石化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夹透辉大理岩、橄榄大理岩及透辉岩等,厚447m。该组各地出露情况均有差异,缺失上段或下段。总厚1719m。

(2)野头组(Pt1jY):与下伏禄格庄组和上覆陡崖组均系整合关系,分为两段。下部祥山变粒岩段(Pt1jYx):透辉黑云变粒岩、绿帘石化黑云变粒岩、透辉岩夹长石石英岩、透辉透闪岩、浅粒岩及大理岩透镜体,厚634m;上部定国寺大理岩段(Pt1jYd):白云石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透辉大理岩夹透辉岩、方解大理岩,厚540m。各段主体岩性稳定,仅夹层各地不尽相同,总厚1174m。

(3)陡崖组(Pt1jD):除莱阳荆山和牟平祥山一带出露较全外,其余各处仅存石墨岩系段。未见与上覆地层关系。下部徐村石墨岩系段(Pt1jDx):石墨黑云变粒岩、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透辉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大理岩,厚329m;上部水桃林片岩段(Pt1jDs):矽线石榴黑云片岩、石榴二云片岩、蓝晶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厚117m。石墨岩系段各地含石墨层多寡不同,是胶东晶质石墨矿赋存层位,总厚446m。

荆山群环绕新太古代栖霞超单元展布,是古老结晶基底组成部分,是省内石墨矿赋存层位,另外其内的滑石矿、透辉石、大理石饰材等亦颇可观。三个组二分性明显,反映该群由三个海侵旋回构成。原岩系一套高铝、富碳的粘土质、砂质等碎屑沉积—碳酸盐沉积,属类复理石—碳酸盐岩建造,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局部角闪麻粒岩相,为一套经受高级变质的孔兹岩系。其多由相似同斜和倒转褶皱构成的开阔纵弯褶皱,叠加明显、顺层韧性剪切构造发育。其同位素年龄值多集中于1847~2478Ma之间,故归属古元古代。

2.古元古代粉子山群(Pt1f)

系鲁东地层分区与荆山群在岩性组合上颇为相似的又一古元古代群级岩石地层单位,其分布于胶北地层小区北部沿海一带的莱州粉子山、蓬莱金果山、烟台市南部、福山及栖霞庙后等地,另外在平度灰埠亦有零星分布,是古老变质基底之组成,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的一套层状变质岩系。主要由含铁岩系、变粒岩、片岩、浅粒岩、长石石英岩、透闪岩、大理岩、含石墨岩系夹菱镁矿、滑石矿等一套复杂的岩石组合。与下伏新太古代栖霞超单元和荆山群均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与芝罘群关系不明,被古元古代、新元古代侵入岩穿切,自下而上划分为小宋组(Pt1f X)、祝家夼组

、张格庄组

、巨屯组(Pt1f J)和岗嵛组(Pt1f G)5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各组间均系整合关系,不同地区各组发育状况和厚度差异较大。总厚2000~3393m。

(1)小宋组(Pt1fX):北东东向窄条带断续展布,与下伏栖霞超单元为断层或韧性剪切构造接触。岩性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电气矽线浅粒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矽线黑云片岩,偶夹透闪大理岩和变质砾岩。区域上岩性和厚度变化大,该组系胶北一带铁矿层位。

(2)祝家夼组

:庙后、金果山一带与下伏栖霞超单元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大庄头一带其与荆山群禄格庄组亦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岩性为浅粒岩、长石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夹石榴矽线黑云片岩、透闪岩、大理岩及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3)张格庄组

:岩石组合自上而下可分三段。一段:白云大理岩、透闪大理岩夹长石石英岩、黑云变粒岩;二段:透闪片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变粒岩夹黑云片岩、滑石透闪岩;三段:白云大理岩夹黑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等,粉子山地区为白云大理岩、菱镁矿、滑石片岩、滑石绿泥片岩。该组岩性稳定,富镁,系菱镁矿、滑石矿赋存层位。

(4)巨屯组(Pt1fJ):其以含细晶质石墨为特征,岩性为石墨黑云变粒岩、石墨方解大理岩、石墨透闪岩、石墨透闪变粒岩、石墨黑云片岩夹黑云变粒岩、透辉石英岩等,该组岩性稳定。

(5)岗嵛组(Pt1fG):区域上被震旦纪蓬莱群不整合覆盖,岩性为疙瘩状石榴矽线黑云片岩、黑云片岩、二云片岩夹黑云变粒岩、长石石英岩等。

粉子山群多形成近东西向开阔复式纵弯褶皱,顺层韧性剪切构造发育,岩石组合与荆山群相似,原岩亦是含铝砂、泥质碎屑岩、富镁碳酸盐岩、钙镁硅酸盐和碳质、泥质碎屑岩类,属类复理石—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经受区域性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的一套中级变质的孔兹岩系。同位素年龄值介于1848~2478Ma之间,属于古元古代。是山东省菱镁矿、滑石矿、变质沉积型铁矿的产出层位。

3.芝罘群

出露少,局限分布于烟台芝罘岛、崆峒岛及附近小岛屿。北西向延伸,向南陡倾单斜产出,未见顶、底及其上下压盖关系,是一套以石英岩为主并含镜铁矿的岩石组合,划分三组,下部老爷山组

:钾长石英岩、镜铁石英岩、夹白云石英片岩、白云钾长片麻岩、含砾钾长石英岩,顶部白云片岩、大理岩;中部兵营组

:厚层状石英岩、钾长石英岩夹含电气石石英岩、顶部白云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及大理岩;上部东口组

:厚层状钾长石英岩、石英岩。该群孤立产出,未见与其他地层直接关系,原岩系一套分选性较好的陆源碎屑岩沉积,属陆源碎屑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变质作用达低角闪岩相。同位素年龄值2171Ma。归属古元古代,总厚度1632m。

Ⅶ (石榴、辉石)黑云斜长变粒岩类

大漕-沙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的变粒岩类普遍含次透辉石或紫苏辉石或含两种辉石,不含辉石者少见。在该岩类中往往存在石榴子石,部分属于后生石榴子石,含有被交代矿物的残晶(图版Ⅲ-1)。

图2-9基性变质岩类的wTi—wZr图解(据Pearce,1982)

WPB—板内玄武岩;IAB—岛弧玄武岩;MORB—洋中脊玄武岩;1—大漕-沙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的样品;2—苇子峪TTG(A)-M-Me杂岩和阳坡地TTG-M-Me杂岩的样品;3—四合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的样品。样品序号同表2-4

图2-10基性变质岩类的wZr/wY—wZr图解

图例同图2-9;样品序号同表2-4

图2-11基性变质岩类的1/100·wTi—wZr—3wY图解

A—低钾拉斑玄武岩(LKT);B—洋底玄武岩(OFB);C—钙碱性玄武岩(CAB);D—板内玄武岩(WPB)。图例同图2-9;样品序号同表2-4

图2-12基性变质岩类的1/3·wHf—wTh—wTa图解

CP—汇聚板块边缘(EA—演化弧;IA—不成熟弧);MORB—洋中脊玄武岩(N—正常型;E—富集型);WP—板内。图例同图2-9;样品序号同表2-4

该岩类7个样品(表2-6)的SiO2含量相当于中性—中酸性过渡型平均含量为61.86%。在ACF图解(图2-14)中,2个位于中性火成岩区,5个位于中性火成岩与杂砂岩的重叠区,与粘土-半粘土岩区关系疏远。w(CaO+MgO)—wNa2O/wK2O图解(图2-15)中4个样品位于中性—中酸性火成岩区,3个位于太古宙杂砂岩区。综合以上两个图解,推测1号和7号样品的原岩分别为英安质火山岩或其凝灰岩及安山质火山岩或其凝灰岩。其余5个样品的原岩为(凝灰质)杂砂岩,它们在1g(wNa2O/wK2O)—1g(wSiO2/wAl2O3)图解(图2-16)中位于杂砂岩区。1号样品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与太古宙FI型英安岩的类似(图2-17),与不同构造背景中的砂岩、泥岩的稀土分布型式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表2-6的2~6号样品在wK2O/wNa2O—wSiO2图解(图2-18)中,2个位于当代活动大陆边缘杂砂岩区,3个位于当代大洋岛弧杂砂岩区;在

与wK2O/wNa2O、wAl2O3/wSiO2、wTiO2、wAl2O3/w(CaO+Na2O)图解(图2-19)中,主要显示当代岛弧杂砂岩的特征,个别具当代活动大陆边缘杂砂岩的特征。

图2-13基性变质岩类的143Nd/144Nd—147Sm/144Nd图解

MORB洋中脊玄武岩;OIB—洋岛玄武岩;1夏威夷南部玄武岩;2a—阿留申安山岩;2b阿留申玄武岩;3—安第斯玄武岩;4—太郎都中基性岩;5—苏格兰太古宙和元古宙沉积岩和变质沉积岩;6—加拿大地盾太古宙和元古宙杂岩;7—刘易斯长英质麻粒岩。样品编号同表2-4

图2-14(石榴、辉石)黑云斜长变粒岩类的ACF图解

A—石英岩;B—硬砂岩;C—粘土岩;D—粘土页岩;E—页岩;F—流纹岩;G—英安岩;H—安山岩;K—玄武岩;Ⅰ—超基性岩区;Ⅱ—基性岩区;Ⅲ—泥灰岩(白云质)区;Ⅳ—硬砂岩区;Ⅴ—粘土-半粘土岩区;Ⅵ—高铝粘土岩区;Ⅶ—中性火成岩区。样品序号同表2-6

表2-6(石榴、辉石)黑云斜长变粒岩类化学成分(wB/%)

注:岩石名称:1—含石榴次透辉黑云斜长变粒岩;2—含黑云石榴次透辉斜长变粒岩;3—含石榴黑云二辉斜长变粒岩;4—含次透辉黑云斜长变粒岩;5—含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6—含石榴次透辉黑云斜长变粒岩;7—黑云紫苏斜长变粒岩。

资料来源:1—据本书;2~6—据周鸿勋等(1980);7—据周绍林等(1993)。

图2-15(石榴、辉石)黑云斜长变粒岩类的w(CaO+MgO)—wNa2O/wK2O图解

A—太古宙钙碱性安山岩平均成分(wSiO2=56.7%);B—太古宙高钾钙碱性安山岩平均成分(wSiO2=58.9%);C—太古宙岛弧型安山岩平均成分(wSiO2=57.3%);D—现代岛弧安山岩平均成分(wSiO2=57.3%);E—现代钙碱性安山岩平均成分(wSiO2=59.5%);F—现代高钾钙碱性安山岩平均成分(wSiO2=60.2%);G—现代英安岩平均成分(wSiO2=64.9%);H—现代岛弧英安岩平均成分(wSiO2=66.8%);Ⅰ—太古宙FI型英安岩平均成分(wSiO2=67.1%);J—南非沙巴组17个太古宙杂砂岩(wSiO2=66.2%)(Condie等,1970);K—20个太古宙杂砂岩的平均成分(wSiO2=63.7%)(HendersOn,1972);L—混合的太古宙杂砂岩(wSiO2=63.3%)(Condie,1976);M—怀俄明州南帕斯绿岩带23个太古宙杂砂岩平均成分(wSiO2=64.4%)(Condie,1976);N—20个太古宙板岩的平均成分(wSiO2=57.8%)(Henderson,1972);O太古宙杂砂岩-泥质岩“对”中的板岩平均成分(wSiO2=59.2%)(Pettijohn,1972);(Ⅰ)安山岩-英安岩分布区;(Ⅱ)太古宙杂砂岩、板岩分布区。样品序号同表2-6

图2-16(石榴、辉石)黑云斜长变粒岩类(副变质样品)的1g(wNa2O/wK2O)—1g(wSiO2/wAl2O3)图解(据佩蒂庄等,1972,简化)

A—杂砂岩;B—岩屑砂岩;C—次长石砂岩;D亚长石砂岩;E—石英砂岩;(1)大漕沙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中的样品,样品序号同表2-6;(2)四合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中的样品,样品序号同表2-9

图2-17石榴次透辉黑云斜长变粒岩(97377)和太古宙FI型英安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

图2-18(石榴,辉石)黑云斜长变粒岩类的wK2O/wNa2O—wSiO2图解

OIA—大洋岛弧;ACM—活动大陆边缘;PM—被动大陆边缘。样品序号同表2-6

北京地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A—大洋岛弧杂砂岩;B—大陆岛弧杂岩区;C—活动大陆边缘杂砂岩区;D—被动大陆边缘杂砂岩区样品序号同表2-6

Ⅷ 古元古界

1.赫罗斯坦岩群(Pt1H.)

零星出露于叶城县南部的奥吐腊格也尔和喀拉瓦什克尔等地,为角闪岩相区域变质岩。岩石组合主要为条带状、眼球状、条纹状、脉状片麻岩,有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二长(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浅粒岩等,部分地段不同程度混合岩化,夹中酸性火山岩。由于经受了多期变质变形改造,总体有层无序,叠置厚度大于1155 m。

区域上被蓟县系博查特塔格组不整合覆盖,为确定地层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侵入其中的阿卡孜岩体同位素年龄为2261+95/-76 Ma(许荣华,2000,锆石U-Pb上交点年龄)、2426 ± 46 Ma(张传林,2003,锆石SHRIMP)。这套地层研究程度较低,目前归于古元古代。

2.埃连卡特岩群(Pt1A.)

出露于铁克里克拉木龙河和博斯腾塔河及克里阳河中游一带,向东延至和田南部。岩石组合为黑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夹石榴斜长二云石英片岩,少量的粒浅岩、大理岩。康西瓦以北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等,高角闪岩相变质。与周围地层断层接触,局部被长城系塞拉加兹塔格岩群或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不整合覆盖,叠置厚度大于1273 m。总体有层无序,据野外观察和综合分析,原岩为泥质杂砂岩类,形成于滨-浅海环境,相当于潮下-浅海陆棚相带沉积。

关于时代,目前未获直接依据。在博斯腾塔河和苏拉阿孜沟两地长城系塞拉加兹塔格岩群细碧角斑岩夹碎屑岩角度不整合于该岩群之上。前人曾在上覆钾质角斑岩中获同位素年龄1764 Ma(汪玉珍,1983),为长城纪,因此将下伏的埃连卡特岩群时代置于古元古代。

赫罗斯坦岩群与埃连卡特岩群在区域上未发现直接接触,两者均经受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混合岩化普遍,形成了各种结晶片岩、片麻岩、浅粒岩等。且前者变质程度要深一些,其下部是否包括一部分新太古界,尚需进一步工作。

3.库浪那古岩群(Pt1K.)

出露于西昆仑,主体分布于柯岗断裂与大同西岩体之间,为中、深区域变质岩,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下部以各种结晶片岩、石英岩夹纹层磁铁石英岩为主,其次为大理岩、片麻岩类夹少量变质火山岩;上部为大理岩、红柱石片岩等。与周围地层断层接触或被岩体吞噬,叠置厚度大于4871.6 m。

本岩群在西昆仑地区尤以大同、库浪那古河流域、赛图拉北侧出露较好。区域上由北向南大理岩逐渐增多,叠置厚度各地有差异,最薄处也有2990 m。

原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为滨、浅海相并伴有弱的火山喷发沉积。

库浪那古岩群缺少可靠的时代依据,区域上侵入其中的岩体锆石U-Pb年龄为480~495 Ma,K-Ar年龄为527.6 Ma(1∶25万叶城幅),岩石组合特征及变质程度与塔南赫罗斯坦岩群和喀喇昆仑布伦阔勒岩群比较相似,置于古元古代为宜。

4.布伦阔勒岩群(Pt1B.)

出露于喀喇昆仑,为巴颜喀拉-羌塘地层大区出露的唯一古元古代地层,分布于叶尔羌河两侧、伊力克北部一带,是角闪岩相区域变质岩。岩石组合下部为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黑云片岩、含榴黑云石英片岩;中部为石榴黑云石英片岩、十字石榴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矽线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上部为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黑云石英片岩夹大理岩。为一套副变质岩(孔兹岩系),原岩主体属碎屑岩类。与周围地层均为断层接触,叠置厚度大于13239 m。在伊力克北部,仅出露本岩群的中部岩层。

根据变质碎屑岩岩石化学与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对比,本岩群接近古元古代。前苏联在西南帕米尔相当本群的变质岩中采用U-Pb和Rb-Sr等时线法测得年龄为2130~2700 Ma,故暂定为古元古代。

目前关于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存在另一种看法,依据其变质不均一、不同地段岩石组合差异大,以及在该地层中采得的碎屑锆石有早古生代的年龄信息(周辉,未发表)等认为,其中可能包含早古生代地层。

以上所述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变质地层残块,仅代表研究区塔南、秦-祁-昆以及巴颜喀拉-羌塘3个地层大区古老基底物质组成的基本特征,对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较少,目前尚无统一或成熟的认识。

Ⅸ 石榴云知识竞赛提交了信息可手机不小心关机再登录就不可以了,该怎么办

现在有一只眼睛在睡觉了,星期六星期天我不小心手机在那边登录不了,这样的话那肯定同时要可以调整一下系统分析。

热点内容
德国btc交易所有哪些 发布:2025-05-06 05:37:35 浏览:458
trx如何兑换eth 发布:2025-05-06 05:30:40 浏览:838
台湾比特币atm机 发布:2025-05-06 05:24:07 浏览:617
2020年3月灰度持仓比特币 发布:2025-05-06 05:21:59 浏览:973
数字货币的发展优缺点 发布:2025-05-06 05:21:54 浏览:986
btc什么时候开始的 发布:2025-05-06 05:14:01 浏览:808
区块链加密技术有哪些公司有 发布:2025-05-06 05:13:18 浏览:350
shib哪里开发的 发布:2025-05-06 05:12:26 浏览:605
农业银行比特币 发布:2025-05-06 05:11:44 浏览:398
区块链恶意信息传播 发布:2025-05-06 05:09:19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