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叙事时间的去中心化
❶ 如何理解叙事时间
如何理解叙事时间
我们通常将各种复杂的时序关系,分成两种状态:逆时序和非时序。
逆时序是一种包含多种变形的线型时间运动。也就是说,尽管故事线索错综复杂,时间顺序前后颠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种完整的故事时间。
(一)逆时序
逆时序主要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闪前、交错。
闪回又称倒叙。闪回又分为外部闪回,内部闪回,混合闪回。外部闪回叙述的是开端时间之前的故事,内部闪回叙述开端时间之后的故事,混合闪回则是外部闪回与内部闪回的结合,幅度从开端时间之前一直延续到开端时间之后。这三种闪回在时间上的区别显而易见。《红高梁》中爷爷和奶奶那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属于外部闪回,因为它显然在“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之前。外部闪回是对往事的回溯,这种追叙不仅扩展了故事的时空,而且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叙述,使结构更加紧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对爱玛儿时在修道院度过的那段岁月的回顾属于内部闪回,因为那段经历是在小说开端时间一查理进入新学校的第一天之后,修道院里度过的那些日子,并且这段岁月对爱玛的一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内部闪回中叙述的多是现时叙述-时难以顾及和遗漏的事件,但又是应该
和必须交待的。梁晓声的《雪城》中返城知青们的一段段回忆可称为混合闪回,他们从返城后的遭遇一直追想到北大荒的生活,而小说开端时间则是1979年12月26日,这一天一列满载北大荒返城知青的火车驶进A市。这种混合闪回已接近交错的边缘。这种以开端时间为基点对闪回的区分其价值在于把握叙事文的情节运动,是直线发展,还是来回往复,由此揭示出情节发展的曲线轨迹。
闪前又称“预叙”,指叙述者提前叙述以后将要发生的事件。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就是一一种闪前,故事的结局在篇名中就预告了。
闪前不同于暗示。闪前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是对后来事件的预先叙述,它通过时间上的指向性以引起读者的期待。而暗示大都含糊其辞,可视为后来事件的某种心理准备,读者只能在回味中领悟其中的含意。话本小说《闹樊楼多情局胜仙》中当范二郎跟踪周胜仙回家时,说书人指出:“因这一去,引起了一场没头脑的官司”,明确预示了此事将引发的后果,读者因此而关注下文。这是一种闪前。《水浒》五十一回吴用对李逵的一番关照则与此不同。李逵奉宋江之命杀死了沧洲知府的小衙内,引起朱仝性发,李逵不得不暂留在柴进庄上,此时吴用吩咐道:“你且小心, 只在大官人庄上住几时,切不可胡乱惹事累人。”当读者读到李逵打死殷天锡,惹得柴进下牢,引来梁山好汉攻打高唐州一大段事来时,再回想“切不可胡乱惹事累人”一句就感到饶有意味。正如金圣叹所批,“每于事前先逗一线,如游丝惹花,将迎复脱,妙不可言”0。这种“游丝惹花”的闪烁之词就是一种暗示, 它缺乏明显的时间标志和对 事件的预告,只是有意无意中露出下文的波澜。
交错 即闪回闪前的混合运用。在叙事作品中,叙述时间的事轨迹有时并不是清晰 可见的,过去、现在、未来常常错综复杂地
❷ 什么剪辑无视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高度自由的时空结构是影视艺术的表现基础,时空处理也是影视剪辑的基本问题。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对现实中的真实时间、真实空间进行重构,从而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出艺术化的无限时空。
从观众接受角度划分,影视时间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播映时间、叙述时间和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
电视屏幕叙述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剪辑技巧,呈现出压缩、延长、停滞和实时等多重复杂形态,电视叙事的时间结构可以分别以现在、过去或者未来为依托,这在实际拍摄中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电视纪实创作中,"当场目击"的现在时态使素材更具有吸引观众的魅力。
电视屏幕空间是被重新安排创造的蒙太奇空间,它是立体的开放的空间结构,画框内外的运动构成了屏幕空间的整体形态。屏幕空间可以分为构成的空间和再现的空间形态,其中画外空间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在造型因素作用下,屏幕空间成为表现思想、伸发情绪的重要结构元素,要重视造型性屏幕空间的运用以及特技对创造新空间形态的作用。
❸ (文学概论)叙事时间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叙事文内含两种时间:被叙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编年时间与文本中的叙述时间
包括时序、时限和叙述频率
时序是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时间顺序和这些时间在叙事文中排列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
分为逆时序和非时序
逆时序中,尽管故事线索错综复杂,时间顺序前后颠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
逆时序主要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倒叙)、闪前(预述)、交错(前两者混合运用)
非时序则是指故事时间处于中断或凝固状态,叙述表现为一种非线性运动,如许多意识流小说.
非时序的表现形态也大致有三种情况
块状----将时间上并无联系的几段叙述按其语义组构成叙事作品
点射----作品从某一时间点出发,向不同的时间点扩散
画面----作品中时间处于凝固状态,叙述者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物件上
时限研究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和叙述长度的关系
为此产生五种叙述运动,如图所示
关于每个具体的术语及其内在的含义,需要你自己去看看相关的书籍
❹ (文学概论)叙事时间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叙事文内含两种时间:被叙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编年时间与文本中的叙述时间
包括时序、时限和叙述频率
时序是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时间顺序和这些时间在叙事文中排列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
分为逆时序和非时序
逆时序中,尽管故事线索错综复杂,时间顺序前后颠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
逆时序主要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倒叙)、闪前(预述)、交错(前两者混合运用)
非时序则是指故事时间处于中断或凝固状态,叙述表现为一种非线性运动,如许多意识流小说。
非时序的表现形态也大致有三种情况
块状----将时间上并无联系的几段叙述按其语义组构成叙事作品
点射----作品从某一时间点出发,向不同的时间点扩散
画面----作品中时间处于凝固状态,叙述者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物件上
时限研究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和叙述长度的关系
为此产生五种叙述运动,如图所示
关于每个具体的术语及其内在的含义,需要你自己去看看相关的书籍
希望可以帮到你
❺ 请问各位仁兄什么叫空间叙述
事蒙太奇也称叙述蒙太奇、连续蒙太奇、连续构成。它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是意味着将许多分镜头按逻辑或时间顺序分段组接在一起,这些镜头中的每个镜头自身都会有一种事态性的内容,其作用是从戏剧角度和心理角度(观众对剧的理解)去推动剧情的发展。
叙事蒙太奇的作用便于叙述一段剧情,展示一系列事件。叙事蒙太奇的技巧注重的是镜头纪录、揭示功能。它的几个镜头连接在一起时,在时间上是连续进行,在空间上是一个整体(即使不是同一空间)。它能表达事件的发展和运动连贯,给人以流畅、清楚、明白的感觉。
例如以下几个镜头组接:(仿照着组镜头进行拍摄相似镜头的拍摄)
1.主人伏在写字桌前看书,听到敲门声。
2.客人在门外敲门。
3.主人站起,走向房门开门。
4.主客人握手招呼。
假如我们把叙事蒙太奇和文学创作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基本表现方法放在一起来研究,就可以发现,叙事蒙太奇大致上相当于文学创作中的叙述和描写。简单地说,叙事蒙太奇就是通过镜头的组接,来简单地叙述一段故事。
叙事蒙太奇镜头组接的依据是生活的逻辑。根据生活自身的逻辑,叙事蒙太奇的镜头组接大致呈现出三种顺序:
第一、叙述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事件,往往是按时间顺序来组接镜头,来展示生活的流程,体现了时间的连续性。例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第一集《桃园三结义》,按照时间顺序组接下面一组镜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相遇,酒店叙谈之间,不觉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于是三人结为兄弟,在桃园祭拜天地,立下“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日死”的誓言,成为世人传颂的千古绝唱。这个段落按照时间顺序来组接镜头,叙述故事。在电视剧、电视专题节目中大多都采用这种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情节。
第二、按照空间顺序来组接,来逐一地展示各个不同空间事物的存在状态或事件的发展状态,由各个不同场景的集合而构成的空间,必定要包含着这一个空间和那一个空间,局布空间和整体空间内在的联系,从而使各个不同的空间会形成有机的整体。所以说:按照空间顺序来组接的叙事蒙太奇,体现了空间的统一性。
反映事件性题材、以说明介绍某一事物存在状态为主的电视专题节目,往往较多地采用按照空间顺序来组接的方法。
例如,一部反映一个地区改革年代突飞猛进的综合性电视片,有一组镜头是对这个地区改革年代快速发展情况的概述,一个个画面分别展示了自然风光、城市建设新貌,工业企业里机声隆隆、农田里丰收在望,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这组按照空间顺序组接的镜头,各个空间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都体现了这个地区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侧面,从而又具有整体空间上的统一性。
第三、依据因果,呼应等逻辑因素来组接。许多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性。依据逻辑因素来组接,往往能和观众思维的逻辑相符合。
例如,电业工人在变电所合上电闸,山村里由一片黑暗,忽然变成万家灯火。一个人举枪扣动扳机,天空中一只飞鸟应声落地;放炮工点燃导火索,接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被公安干警追赶的罪犯惊惶失措的表情……
值得注意的是,叙事蒙太奇的这三种顺序,在剪辑时并不一定是孤立的,而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以时间顺序为主的镜头组接一个又一个的事件,常常是发生在不同的空间;以空间顺序为主的镜头组接,同时也蕴含着现实时间的跨越;以逻辑顺序为主的镜头组接,也可以看出蒙太奇手段跨越时空的特征。总之,我们要根据各种相关因素来灵活的、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刻板地理解一些规则,不能拘泥于一些死板的条条框框,去束缚自己的手脚。
❻ 什么是叙事时间
探索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被称作“叙事学”。
“叙事时间”,也叫文本时间,只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即叙述故事的过程。(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叙事学里还有一个“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即“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❼ 初二叙事作文:时间真的会冲淡一切吗700字
时间,它是人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他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丝痕迹。人们常常在他逝去后,才渐渐发觉,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古人一声叹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流逝的无影无综,去的快,来的也快。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数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珍惜时间就显得异常的重要。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个珍惜时间的故事。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我不是只相信成功人士所说的,我自己也深受体会。在我小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总是用各种说法说服自己多睡一会儿,这样就使我天天上学迟到 ,不仅受到老师的批评,还使我失去了许多的早读时间,清晨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也是一个人精神状况最好的时候,这个时间我错过了,其余时间在读上5小时也比不上早读时的30分钟吧!后来我做了个试验,我在早读时认认真真的读了读书确实是比我在课余的时候记得牢,记得准。我睡觉只是一时的舒畅,而我早点读书不仅对我一生都有益,而且让我养成了早起早睡的良好习惯。只要我门学会利用和珍惜时间了,尽管在一小时里珍惜了一分钟都是有用的,你想啊,一分钟确实做不了什么事情的,但是10个小时那就有10分钟了,100个小时里就有100分钟了啊,所珍惜的100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情了啊! 所以珍惜时间吧,珍惜时间,也就是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命运给我们的每一分钟,每一秒。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做时间的主人。到那时,让这一个匆匆过客的时间,永陪伴在你我的左右吧!
❽ 《苏秦始将连横》与《子虚赋》空间叙事的区别
你好,有那个主修我有空隙说出去的话应该是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种区分比较大。
❾ 关于时间的记叙文怎么写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二、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写作文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六、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七、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这是叙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个要素组成的。在叙述的时候,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这样才会使读者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