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梅州市中心怎么去张弼士故居

梅州市中心怎么去张弼士故居

发布时间: 2021-05-13 08:54:25

① 梅州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梅州的旅游景点很多啊,有梅州客天下景区,五指石,灵光寺,雁南飞茶田景区,五华热矿泥温泉山庄,曼陀山庄,八乡山大峡谷,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等等。看看你自己的喜好喽!

② 梅州市梅江区有哪些适合情侣去的地方

金沙湾酒店往桥洞方向有几个咖啡厅都是不错的.
有个叫特色不错!(非广告)

③ 梅州什么地方好玩

梅州,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与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享有地方立法权[1]。

梅州是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也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梅州地势北高南低,兼有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面积15876.06平方公里,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2016年末户籍人口551.40万。同时也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700多万。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2013年10月1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中国国内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县区松口镇正式落成。同时,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开馆迎客。[2]并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3]

梅州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4-5],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6]、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素有“文化之乡[7]、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菜之乡[8]”之称,同时还享有“广东汉剧之乡[9]、广东汉乐之乡[10]、金柚之乡[11]、单丛茶之乡[12]、温泉之乡[13-14]、长寿之乡”[15-16]、版画之乡 等美称。

文化遗产

建筑文化

梅州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全市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

包括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和四角楼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梅州还创造出极具客家特色的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客家童谣、客家谚语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重大贡献。

文化艺术

梅州有七个省级艺术之乡。其中有3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即梅县区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

此外,还有:

  • 平远县船灯舞艺术之乡

  • 五华县新桥镇竹马艺术之乡(新桥镇已并入华城镇)

  • 兴宁市杯花舞艺术之乡、版画之乡[17]

  • 大埔广东汉乐艺术之乡

  • 通行语言

    梅州市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境内除丰顺县的汤南、留隍、东留(东留已并入留隍镇)等3个镇约11万人使用潮州话外,大部分人使用客家语。

    饮食文化

    梅州有很多客家美食,如:

  • 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红焖肉、客家烧鲤、客家娘酒鸡、客家娘酒、梅州腌面、梅州盐焗鸡爪、客家猪肚包鸡、客家鱼丸、客家牛肉丸、长乐烧酒、梅县麦芽糖、平远慈橙、青榄、梅干菜、米粄、黄粄、鸡颈板、珍珠红酒、菊花糕、三及第汤、客家盐卤鸭掌、大田果合柿饼、棉洋桃驳李、大埔豆腐干、百侯芒果、大田果合柿饼等。
  • 宗教信仰

    梅州是全省宗教工作大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截止2012年,有圣家主教座堂、灵光寺、千佛塔、神光寺、万福寺、石林寺、平安寺、太平寺等宗教活动场所469处,宗教团体37个,教职人员1200多人,信徒约15万人。全市先后有37处宗教活动场所被省民族宗教委授予“广东省模范宗教活动场所”,147处场所获评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达标场所”。

    城市标志

    地标

    2017年2月,由梅州日报社策划,联合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住建局共同主办的“寻访客都文化地标”大型文化采风活动,评出“客都十大文化地标”。人境庐、梅江桥、阴那山、叶帅故居、神光山、程旼故里、丘逢甲故居、父子进士牌坊、长乐学宫、落汉鸣泉等榜上有名。[78]

    市花

    梅州自古以来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国目前唯一以“梅”命名的城市。南宋诗人杨万里宦游梅州时曾写下“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的绝妙

  • 诗句。
  • 1993年梅花被认定为梅州市市花,1994年在梅州召开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通过了“把梅州建设为梅花之乡”的提案,梅城现已建成多处梅花山、梅花园、梅花岛、梅花带以及梅花种植基地等。[79]

    2008年5月22日,梅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把“梅花香自苦寒来”确定为“梅州人精神”后,印发了《关于弘扬和培育“梅州人精神”的实施意见》(梅市办[2008]69号)。[80-81]

    2017年,梅江区计划投资逾1亿元打造十里梅花长廊,同时梅县区也加快推进以“客家精神”和“梅花”为线索的“古梅梦景”项目。[82-83]

    文物古迹

    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

④ 梅州有哪些旅游景点

梅州景点列表: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4A级景点 梅县雁南飞飞茶田有限公司地处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占地面积450公顷,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 梅州雁鸣湖 4A级景点 国家AAAA级景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位于梅县雁洋镇福村,是在梅县华银垦殖场的基础上,由广东华银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兴建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健身于一体的旅游度... 龙鲸河漂流 粤东第一漂――龙鲸河漂流,位于梅州市丰顺县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采用无动力充气艇顺流而下,自大龙华镇起漂,漂程9.8公里,落差40米,漂时3-4小时,途中急滩.. 龙归寨瀑布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这首诗来形容龙归寨瀑布是再恰当不过了。它位于丰顺东联镇,距县城13... 黄蜂窝茶山 黄蜂窝茶山旅游区位于兴宁市东部的径南镇,离兴宁城区二十公里,毗邻梅县,205国道路经茶山,于一九九零年建成。是集种茶、采茶、制茶、宣传茶文化的名茶示范基地和旅游... 阴那山 阴那山在梅县,人称粤东群山之祖。山高一千三百多米,山后五峰如指立,登主峰,需攀3824级石阶。主峰凌云摩日,雄奇瑰丽。山中林海苍茫,巨石峻峭。阴那山寺观很多,其... 长潭 长潭旅游度假区,距蕉岭县城约5公里,面积20.5平方公里,是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这里一川绿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有“形似巫峡,景似漓江”之称。六十年代初,长潭...查 西岩茶乡 西岩茶乡以她的秀美、苍翠和茶田的鲜明层次感,让你浮想联翩,诗兴大发,心旷神怡。绿色的茶田连着青山,延绵数十公里,天上白云在蓝天下显得更加明媚多娇。清晨,高山绕着... 花萼楼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 神光山 神光山,海拔360米,山高100米,山上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古迹甚丰,为历代文人墨客畅游之地。每年重阳节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赛神会等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岁月推移, 益塘 她是由深圳西湖企业发展公司投资开发旅游景点和项目。传说风景区中有九条龙长年在水中戏水,所以又有九龙塘之说。又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景区内有由叶选平题字“益... 灵光寺 灵光寺在梅县城南四十公里的阴那山麓。现存殿堂为明清及以后建筑。其中最大的佛殿(又名波罗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七间,寺内香火盛时,寺外仍看不到一丝烟缕;... 泰安楼 泰安楼位于大埔县县城龙岗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 ... 泮坑 泮坑旅游风景区位于梅城南郊三角镇,距梅城4公里,距梅州火车站2公里,素有"梅南胜境"的美誉,是假日休闲旅游的胜地。 景区面积9平方公里,山幽水雅,堂奥纵深,蕴藏... 汤湖热矿泥温泉 梅州汤湖热矿泥温泉区依山傍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里的水质无污染,水温高达83℃-100℃,含60多种微量元素,有多个温泉露头且出水量大,外观无色透明,无臭味... 客家民俗文化村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距大埔县城17公里。是集民俗与自然、观赏与游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大埔客家民俗文... 叶剑英纪念园 梅县雁洋镇雁上村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铜像座落在由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名的“叶剑英元帅纪念馆”门前左侧的平台上。高两米,重近一吨的叶帅铜像,身着中山装,右手拿着大圆草... 千佛塔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由南汉王刘?始建于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分为七层,身高4.2米,呈四... 人境庐 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的故居,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市区东山大桥下的小... 五指石 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五指石位处闽、粤、赣三省相交处的平远县差干镇。“五指美景、人间仙境”,这是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畅游五指石后的美好赞叹。五指石因拔地... 丰顺温泉 丰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是丰顺县委、县政府引回丰顺籍老板、 人大代表陈生跃投资兴办的,该旅游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 10.8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首期投资900... 丰溪森林度假区 丰溪森林度假区位于粤东东北部、大埔北部,距县城54公里,梅州市123公里,龙岩市73公里,与永定县毗邻,全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峰峦叠嶂... 丙村仁厚温公祠 巨型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她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 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故居座落在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面积1800平方米,是一幢座西朝东二堂四行围屋,正门名为“培远堂”(清未翰林温仲和题)两侧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内堂... 三河坝 三河坝旅游区,位于大埔古镇三河镇。三河镇,是大埔县境内的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汇合成韩江的起点,故称为三河坝。自古以来三河坝是粤东水路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七目嶂 被誉是“物种宝库”的粤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七目嶂自然保护区。它位于五华县大田镇,毗邻河源、紫金、龙川、三县,距五华县城约45公里,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是原...

⑤ CHEONG FATT TZE 张弼士故居怎么样

当年号称华人洛克菲勒,晚清民国初期新加坡马来亚总领事张弼士先生第七姨太住的大宅。经过当地华人多年的努力已维修翻新。到了槟城乔治古城区值得一去。每天11:00, 13:30,15:00得参加解说员带领的参观团才可进入。华语解说得要有15人以上至少一天前预定

⑥ 梅州客家历史文化有哪些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2004年至2005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 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03年11月,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叶剑英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
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纯,别见怪

⑦ 梅州客家有什么历史文化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 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2004年至2005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 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03年11月,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叶剑英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
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⑧ 梅州客家文化的梅州文化

参阅:兴宁客家风情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梅州学宫、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2004年至2005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市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 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03年11月,梅州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叶剑英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
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⑨ 请问谁知道大埔县在哪里吗我 想去哪里旅游。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距大埔县城17公里。是集民俗与自然、观赏与游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云禄第。“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也是一座美伦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革丽建筑。整栋建筑雕梁画栋,不论寝室、书房、正厅、厚重木门、庭院或花园,一概气派非凡。屋内也珍藏许多稀奇的瓷器、雕像、雕刻、挂毯、刺绣及古董。对街五栋蓝屋,原为和主宅相连的佣人住所。梯田菜地、河流沙滩、翠竹绿树、老牛牧童构成一派田园风光。大埔又名“万川”,到处都是看点: “四点金”、“走马楼”、“五凤楼”、“纵列式多杠楼屋”、 九厅十八井,风水、龙势、坐向,花萼楼、泰安楼、衍翼楼等……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还有砻、碓等常用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

⑩ 大埔县最高的楼层是

基本概况编辑本段大埔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全县有人口50多万,海外侨胞50多万,县内居民均为客家人,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大埔县历史悠久,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海阳县光德乡。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梅县地区。1988年始属梅州市。
大埔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净朴,山清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三河坝是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它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两岸山峰耸翠,如诗如画;东岸,省级重点文物——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朝兵部尚书、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墙等景点,三河电站库区水上乐园为人们假日休闲增添了好去处。埔梅交界的阴那山雄奇险峻,云雾飘渺,怪石嶙峋。“千年古刹”万福寺依山而建,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风光秀丽的丰溪林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区内的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构成了天然生态公园。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围楼和方石楼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奇观。另外,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祖居。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故居以及“父子进士”石碑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大埔的土特产品有陶瓷、茶叶、豆腐干、牛肉干,高陂镇号称粤东的“瓷都”、“白玉城”其陶瓷品种多,产量丰、工艺精美,畅销国内外。西岩山茶是茶中精品,以“清、香、甘、滑、醇”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多次获国家农业部银奖,金奖。
大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日趋完善。这里的山水田园,土特名产,风味小吃以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以西河张弼士故居为中心的客家民俗文化村融合了客家民俗文化和张裕酒文化,是省级重点开发景区。三河坝是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它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两岸山峰耸翠,如诗如画;东岸,国家级革命遗址保护单位三河 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中山纪念堂等景点;三河电站库区的水上乐园为人们假日休闲增添了好去处。埔梅交界的阴那山雄奇险峻,云雾飘渺、怪石嶙峋。“千年古刹”万福寺依山而建,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风光秀丽的丰溪林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区内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构成了天然生态公园。双髻山峰高路陡、竹海蕉林、石奇洞幽、寺庵掩映,是省级森林度假区。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围楼和方石楼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奇观。另外,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祖居以及“父子进士”石牌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大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特产品极为丰盛,有陶瓷、茶叶、蜜柚、豆腐干、牛肉干、木雕、根雕等,高陂镇号称粤东的“瓷都”、“白玉城”,其陶瓷品种多、产量丰、工艺精美,畅销国内外。西岩山茶是茶中精品,以“清、香、甘、滑、醇”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多次获国家农业部金奖、银奖。原始秀丽的山川田野,神秘古朴的客家民居,淳厚浓郁的客家风情,这就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五洲四海的游客招手。大埔,象遨游在太空,国际编号为“3611”的小行星“大埔星”一样,正发出越来越熣灿、越来越迷人的光彩。
大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梅坎铁路已经开通。县城湖寮镇主要旅游接待宾馆有:金帆大酒店、虎山宾馆、梅河宾馆、云天大酒店、鸿华大酒店、华侨大厦等。其中金帆大酒店为三星级酒店。 经济概况编辑本段大埔是个山区县,过去守着资源、生态、人文宝藏过着苦日子。2003年以来,该县走开放路、念山水经、打优势牌、唱特色戏,精心实施“开放旺县、瓷工富县、农业稳县、人文兴县”发展思路,拉动县域经济快跑,短短的3年间实现了惊人“大变脸”。去年该县生产总值11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人均GDP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67个县(市)中的排名分别比2002年前移了10位和6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当地后认为,大埔的发展思路清晰,只要坚持抓、长期抓,大埔的发展充满希望。如今的大埔,“一纵二横十五出口”的交通网络、贯通南北连结3个中心镇和3个工业生产基地的经济大通道以及出境公路已接近收尾,梅漳高速公路建设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此外,城乡电网、水利安全网和通信网络建设也得到全面发展。春风难度“万川”关已成为历史,一个新大埔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埔陶瓷水电竹木成县域经济支柱
大埔县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围绕资源上工业,突出特色抓经济网站,走“瓷工富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之路,取得良好的成效。去年,全县陶瓷和水电工业的产值分别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3%、35%,两项税收合计近4000万元,成为县域特色经济支柱。
一是立足县内拥有5亿多吨的瓷土资源和陶瓷生产工艺、技术、产业等基础,实施“点土成金”工程。首先在南部中心镇高陂镇,利用区位、交通、能源和产品集散市场的优势,兴建规划占地6000亩、首期开发1000亩的陶瓷工业园,配套建设桃源、光德两个工业小区,并以此为平台和载体进行推介招商,加快陶瓷产业的技术升级、革新、改造。据统计,到去年底止,高陂陶瓷工业园共引进投资项目22个,投资额24258万元,已动工兴建项目6个,投资额7600万元。其次是借助高陂镇被省政府确定为“陶瓷技术创新镇”这一契机,制订出台系列扶优扶强陶瓷产业的优惠政策,掀起新一轮陶瓷工业发展潮。去年全县新办陶瓷企业25家,有27家陶瓷企业实现增资扩产。去年,全县陶瓷销售收入3.5亿元,比增70.2%,税收2169万元,比增68.2%.是该县近10年来陶瓷销售、纳税增幅最大的一年。
二是立足丰富的水力资源,挖掘技改潜能,实施“以水生财”工程。去年,该县审批、上报立项小水电38宗,竣工投产电站5处7台装机1160千瓦;续建、在建和重建电站9处12台装机12800千瓦。到去年底止,全县水电装机207座333台103504千瓦。
同时,该县立足丰富的竹木资源,大力发展竹木深加工企业,去年又新上了国际象棋厂、牙签厂、家具厂等4家竹木深加工企业,全县竹木加工企业累计达到30多家,年产值近5000多万元。
大埔将市政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有机结合斥资两亿打造城市新名片
“街道变宽变美了,路灯更靓更亮了,楼房更高更多了。”在大埔县城湖寮,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某条路在扩宽,哪条街装上了漂亮了路灯,哪里新建了公园,哪里又有新楼房竣工。去年以来,大埔计划投资2亿元、已投入1亿多元打造城市新名片的做法初步取得成效,县城品位得到了提升,呈现出“一路灯、一街一景、一区一品”的特色,为该县打造五大品牌(即把大埔建设成为客家民居建筑大观园,客家名人风范教育基地,客家民俗风情博览馆,客家文化历史窗口,客家传统美食之都)奠定了坚定基础。
基于“建设城市就是打造未来”的构想,大埔县把城市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超越常规,创新发展思路,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市政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招商引资、旅游开发、防灾减灾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立足长远,构建县城新框架。该县确定了县城向西部推进的发展方向,把县城定位为商住中心,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把三河定位为次中心城市,作为县城的工业区和人文景区,抓好规划建设,带动西部的经济发展。该县还确立了“控制老城区、发展新城区”的原则,以县城中心大街的建设带动新城区的开发。
大埔县按照“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高速度”的要求,在去年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三河至县城17公里招商引资宣传一条街建设、西环路等五条三公里残旧街道改造、县城防洪堤建设和主城区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该县着力抓好总投资1.2亿元的县城二街(中心大街、美食街)二园(西湖公园、双髻山森林公园)二路(西环路中段、文明路东段)建设。今年3月,该县投资300多万元把始建于清初的县城同仁路老街改造成步行“美食街”。“美食街”全长330米,有110多间店铺,全县18镇(场)每个镇(场)在这条街开办2至3间美食门市,门市聚集了各种客家地方小吃200多个品种。计划投资7000万元的县城中心大街已于6月20日全线动工,预计年底完工。县城西湖公园也于6月3日动工,年底可建成开放。同时,该县以实施“绿满梅州”大行动为契机,重点抓好进城大道,以县城文化广场、虎山公园、西湖公园、滨江长廊为重点的娱乐休闲区、街道两旁花带为重点的城区景观,以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绿色学校为重点的企事业单位,以居住小区、民居庭院为重点的城市居民区等县城五个层次的绿化、美化。
为了提升县城品位,该县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着力抓好县城脏乱差的整治。在突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市政建设基础上,积极培育亮点,以县城文化广场为中心,以灯光景物为特色,把文化广场装扮成一个新景点,以每条街道的灯光为依托,挂上2000多盏红灯笼,形成埔城亮丽美景。同时在环城大道中心圆盘、畹香大道口竖立起两座城雕,提升县城文化品位。此外,加强城市管理,落实卫生责任制,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问题,组织政府职能部门进行集中整治。
“道若纹枰楼接霞,花红树绿灯弄影。”这是人们对大埔这个万川古城变化最真切的体会。通过大规模、高规格的建设、改造、大埔古城面貌焕然一新,起到了多种效应,不仅改变了县城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强化了城市功能,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通过抓好县城的规划和建设,城区面积得到了有效扩张,同时带旺了第三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聚集提升了人气,推动了招商引资,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自然资源编辑本段水电资源
大埔县水力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境内梅江,汀江汇合成韩江。梅江发源于陆河和紫金交界的乌突山,叮江发源于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两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为广东省四大河流之一。“山中山”的大埔县内江河交错、溪流纵横。该县大大小小的县网水电站有213座,省、市网3间,根据测算,水资源蕴藏量达到70多万千瓦,可开发的达到53万千瓦。还有在建水电企业10家,如今当许多地方出现拉闸限电时,拥有200多座大小电站,总装机达29万千瓦的大埔,丰水期每天最大出电量达8万千瓦,但超过一半以上的电能卖不出,许多人为此发愁。
流经大埔境内的梅潭河,全长83公里多。目前,河上已有9家国营、集体、私企电站,成为大埔水电的一大“主力”。该河发源于福建省平和县的葛竹山麓,流经大埔县的大东、枫朗、百侯等镇,流域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前,梅潭河一到夏天就有洪水发生。自从1995年,该县与深圳某集团合作在梅潭河上建起了一座大电站后,水患就绝迹了。县水利局局长赖小汉说:“用水发电多了,但大埔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对外输送的还仍用着那条20多年前的一组11万伏的线路。”
森林资源
大埔,有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到处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天地澄明、一尘不染。千百年来,耸翠的青山、映碧的绿水,见证着客家人民艰辛、勤劳、勇敢的开拓历史,孕育了客家人民淳厚、朴实、善良的独特品质。大埔县境内群山环抱,有“山中山”之称,溪流众多,故古时曾以“万川”作县名。较为著名的有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阴那山、西岩山、韩江、汀江、梅潭河等山水森林资源。丰溪省级森林公园以珍稀动植物、溪流飞瀑众多、原始森林神秘为特色;阴那山以奇峰秀石、古木幽径为特色;双髻山以天然石岩石洞、摩崖石刻为特色;西岩山以烟云树海、万亩茶园为特色;韩江以三江汇流、两岸青山耸翠、风景如画之“韩江画廊”为特色。
旅游资源
三河坝是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它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两岸山峰叠翠,如诗如画;东岸有国家级革命遗址重点保护单位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明代古城、韩江源等景点。埔梅交界的阴那山雄奇险峻,云雾飘渺,怪石嶙峋。“千年古刹”万福寺依山而建,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风光秀丽的丰溪林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区内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构成了天然生态公园。双髻山峰耸路陡、竹海蕉林、石奇洞幽、寺庵掩映,是省级森林公园。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围楼和方石楼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奇观。另外,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祖居以及“父子进士”石牌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行政区划编辑本段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茶阳、西河、百侯、枫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大东、洲瑞、银江、青溪)。 历史沿革编辑本段明嘉靖五年置大埔县。因明置大埔县时,设治于大埔村。据《大埔县志》:“大埔,盖俗称,平旷高原,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旧县治)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百顷地,总呼为埔。”
2000年,大埔县辖20个镇: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长治镇、三河镇、英雅镇、大麻镇、银江镇、洲瑞镇、古野镇、平原镇、光德镇、桃源镇、枫朗镇、百侯镇、双溪镇、大东镇、西河镇、岩上镇。总人口352013人,各镇人口: 湖寮镇 66842 茶阳镇 29544 高陂镇 27125 青溪镇 12085 长治镇 7184 三河镇 13543 英雅镇 6029 大麻镇 18502 银江镇 17211 洲瑞镇 11275 古野镇 11658 平原镇 11084 光德镇 23591 桃源镇 12440 枫朗镇 19606 双溪镇 10591 百侯镇 19029 大东镇 12597 西河镇 14746 岩上镇 733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大埔县辖20个镇(湖寮 茶阳 西河 百侯 枫朗 光德 桃源 高陂 大麻 三河 岩上 大东 双溪 平源 古野 洲瑞 银江 英雅 长治 青溪),248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面积2475平方公里,人口51.31万。
截至2003年5月16日,辖20个镇(青溪 长治 英雅 银江 洲瑞 古野 平原 双溪 岩上 大东 湖寮 高陂 茶阳 大麻 三河 西河 枫朗 百侯 桃源 光德),共有10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4044个村民小组。
2004年10月,大埔县撤销3个镇:长治镇并入茶阳镇,岩上镇并入西河镇,平原镇并入高陂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茶阳、西河、百侯、枫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大东、洲瑞、银江、青溪)。

热点内容
从换乘中心去屯溪机场 发布:2025-05-06 23:00:25 浏览:57
500元比特币 发布:2025-05-06 22:58:55 浏览:992
doge币价格分析 发布:2025-05-06 22:42:09 浏览:961
中石油四川培训中心去锦里 发布:2025-05-06 22:27:01 浏览:720
币圈中心化钱包 发布:2025-05-06 22:26:33 浏览:572
区块链会议视频 发布:2025-05-06 22:24:27 浏览:227
区块链的十大应用 发布:2025-05-06 22:17:41 浏览:70
区块链币圈的利弊 发布:2025-05-06 22:16:10 浏览:884
以太坊6月30日开会 发布:2025-05-06 21:59:14 浏览:563
毕业去财务共享中心 发布:2025-05-06 21:54:16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