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赋能马化腾
1. 企业微信:强调开放赋能的去中心化 可以打败钉钉吗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腾讯,以及企业微信,并非从最初就如此开放。
腾讯自3Q大战后愈发开放的老故事此处就不再赘述了,而企业微信最开始,是有硬性门槛的——只支持已开通QQ企业邮箱或微信企业号的团队直接导入员工通讯录,在册的员工可以通过手机号、邮箱或者微信登录,开始使用企业微信。
而钉钉则更为开放,支持以个人通过手机号注册,加入之后可以在App内操作找到自己的企业或者组织。
目前,企业微信在注册页面上显示“微信登录”与“手机号登录”两种选择。但情理之中, 企业微信仍主推微信登录。正如黄铁鸣在采访中对雷锋网所述:“企业微信连接着微信的操作使用习惯,员工操作门槛非常低,很多大企业也都希望通过企业微信将自己进行信息化搭建。”
今年11月,企业微信亮相2017腾讯合作伙伴大会,首次公布企业微信生态开放战略——企业微信启动合作伙伴招募计划,开放化API支持深度定制,任何开发者都可以注册成为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对接平台开放接口,将自身应用和服务集成到企业微信。
此外,合作方式更灵活,并对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政策。未来,企业微信将从对内与对外全方位开放,对内将继续和微信深度连通,连接小程序、服务号、卡券等微信B端能力,对外,将联合广大SaaS服务商、定制化服务提供商以及渠道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共赢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
此次12月开放生态大会, 企业微信的言论也印证着近两年腾讯愈发开放的趋势,并且,马化腾也多次表示,腾讯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希望做连接器,连接外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能够把最好的服务呈现给用户。
本次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大会与会后采访上,黄铁鸣也多次复述马化腾这段话,并表示企业微信严格遵循腾讯开放、赋能策略,坚持只做企业专属的连接器,坚持为合作伙伴赋能。
2. 阿里巴巴为什么做不了社交
阿里做梦都想开发一款社交软件来分食腾讯的社交市场。因为社交背后的转化空间太大了。
所以呢,阿里曾推出过一款叫做来往的社交APP,相信很多人没听说过(这也说明它的失败),这款APP可是马云超级重视的战略性产品,亲自为这款产品展台,并要求所有阿里员工都要用。
但当时阿里走错了很严重的一步,为了用户数据好看,把淘宝的社交关系网全都导入到来往中,瞬间来往的用户突破了一个亿。那时候,很多媒体都在鼓吹来往,说来往有可能成为微信最大的对手。
结果呢?从那以后,来往的卸载率和日货量出现瀑布式的下滑,谁愿意你打开一个社交软件,上面全都是卖家的促销信息还有确认收货的留言,这和阿里旺旺有什么区别?
但阿里还是没放弃社交,在2016年底,基于支付宝的平台搞了一个类似朋友圈的东西,造成了一时的轰动,好像阿里的社交又要做成了,但最后由于平台上出现很多涉黄的信息,最终这个功能还是不了了之。
阿里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成社交?
这是因为公司基因的不同。
阿里是做to B起家的,骨子里就是商业的基因,从公司初期开始,阿里就致力于构建供应商、物流、支付、商品这样的一个商业生态,无论是公司的资源配置还是发展思路都是围绕着电子商务来形成的。
而腾讯一开始就是做社交的,典型的to C企业,从QQ开始,到QQ会员、空间、邮箱、微信、游戏等,都是围绕个人社交和娱乐的核心来发展的。
所以,两家公司所发展的产品形态和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两家的资源配置、生态、思维的不同,而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交集,可以说关系很小。
腾讯也尝试过做电商,推出过自己的微店,但也是没做起来,原因一样,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
后来马化腾可能也想通了,自己做不好电商,又要阻击阿里,怎么办?那就入股别的做得好的电商公司,提供各种资源(特别是流量)帮助它们发展。
像腾讯几年前就入股电商行业的老二京东,给京东提供了钱和流量,并把京东立为腾讯系电商的代表,拉拢来了唯品会和美丽联合集团,让他们取长补短,并在腾讯强大的资源支持下发展“无界零售”,试图用另外一种电商思维变革电商的格局。
马化腾说过,企业要做大,“去中心化赋能”很重要。腾讯现在的做法,正是照着马化腾这个思路去做的。
所以,对于阿里和腾讯来说,继续作为龙头老大在电商和社交领域推动全行业的发展是根本,其他的业务可以扶持更擅长的公司和人去做。
3. 怎样做个大家信服的老大
如今的马云在互联网圈有些孤立,吃饭不邀请他,还时不时有大佬出来呛他几句,看来不少大佬对马云既不满也不服。造成现在的状况,自然事出有因。单纯说竞争,说阿里的强大威胁到各方大佬是不全面的。腾讯也很厉害,但马化腾却受到大家的欢迎,有尊为盟主之势。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我们来看看马云、马化腾在2017广州全球财富论坛上关于“赋能”的争论可见一斑。马云说,阿里巴巴将来不是一家电商公司,而是赋能给其他企业壮大。阿里巴巴的使命是不断通过新技术给中小企业、给女性、给下一代,为他们不断赋能。而马化腾在随后的发言中说,赋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中心化,一种是去中心化。“赋能者,我觉得要看的是被赋能者的安全程度。”马化腾认为,如果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别人的生态里的时候,基本上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上,利润也掌握在别人手上。从赋能最终格局来看,被赋能者的安全程度、命运、利润等等都掌握在中心化的赋能者手中;而腾讯进行的是去中心化的赋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中,腾讯只有“半条命”,另外半条命掌握在合作伙伴的手中。意指马云在合作中处于控制地位,其他合作者没有话语权只能处于依附地位。阿里拿了利润的大头,其他人只跟着喝点汤。事实上天猫淘宝广大中小业主也纷纷吐槽:房租不断上涨,不少业主处在微利和亏损边缘,利润都被马云拿走了,他们都在为马云打工。而腾讯则不是这样,马化腾说:“譬如盖房子,我们不是出租,而是请你来建房子,建完房子就是你的,客户、粉丝都是你的,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涨价。”
从阿里和腾讯2016年年报上可以得到上述验证,2016年腾讯的营收是略高于阿里的,但净利润却是阿里超过腾讯,可见阿里获取利润的能力更强。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美团为例,阿里曾参与美团的A轮5000万美元和B轮3亿美元的融资。随着美团的发展,以王兴为首的美团管理层过对阿里投资所带来的限制不满,在阿里巴巴成为美团股东之后,对于美团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路径,阿里与美团管理层一直存在分歧,最后的结果是美团投向了腾讯。刘强东也曾指责阿里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设置障碍。
由此看来,马云要想成为互联网大佬们信服的老大,不能光想着阿里一家赚钱,还要让伙伴们得利,不能光想着利润,还要有情怀,不能只想着处于中心化和控制地位,还要让合作伙伴共生共荣,自主安全,不能光靠漂亮话,还要有实际行动。
4. 企业微信活跃用户突破3000万是真的吗
12月21日消息,今天在北京举行的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宣布企业微信活跃用户突破3000万,同时企业微信团队还在现场阐释了企业微信的发展情况及开放策略,并解读如何通过开放产品能力连接企业及服务商。企业微信团队还在现场推出服务商扶持计划,包括亿元奖励基金及“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学院”,为合作伙伴提供各类培训及支持。
基于开放的策略,企业微信团队还在现场公布了一系列合作伙伴扶持计划。企业微信将推出“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学院”,帮助合作伙伴熟悉企业微信对服务商的各项政策,并在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优化产品体验上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支持,同时还将为合作伙伴提供资金、奖励等扶持计划。
5. 在“互联网+”生态中 腾讯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今年两会让“互联网+”成为了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让其变得更加方便和智能。与此同时,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跨界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在“互联网+”的进程中,腾讯要做的是“连接一切”。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会上表示,“互联网+”的思想内涵并非简单的加法,而是去连接一切。
同时他也指出,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碰撞中,将会有新的“信息能源”产生出来。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带来新的“信息能源”
互联网像电,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了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
提到“互联网+”,马化腾又给出了这样一番解释:“如果说互联网本身是一种技术工具、是一种传输管道,‘互联网+’就是一种能力,而产生这种能力的能源是什么?是因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
作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能,信息能源是靠“互联网+”激活,“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一切,如此才能彻底引爆和激发信息能源的力量。
马化腾谈到,未来的“互联网+”模式是去中心化,而不像过去是一个集市。我们是去中心化的,场景化的,跟位置有关的,千人千面,每个人需求都能实现。这样的话,才能最大限度的连接各行各业传统行业能够在自身垂直领域做出成绩的合作伙伴进行整合,这样生态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6. 腾讯只做哪两个半业务
马化腾谈竞争:腾讯只做两个半业务,社交、数字内容和互联网+
马化腾同时称,腾讯这五六年的策略是做“两个半”业务,第一是做通信和社交,第二是做数字内容,剩下的半个业务指互联网+方面。“半”既指还不太成熟;也是指这些领域不是完全掌握在腾讯手上,另外半条命要依靠生态里的其他合作伙伴,在O2O、交通出行、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有关领域,腾讯团队的定位是支持、赋能而非竞争。
马化腾同时表示,腾讯推的是去中心化的赋能。”我们不会让你来我这租柜台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这个房子,建完以后就是你的,你的粉丝、你的客户以后就是你的了,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涨价,这就是去中心化。”
7. 腾讯公司的副总是谁
腾讯公司的副总是张小龙。
张小龙,1969年12月3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张小龙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
主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腾讯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7)去中心化赋能马化腾扩展阅读:
作为微信的缔造者,张小龙被称为微信之父,但他为人低调,甚少出现在公众面前。马化腾对他的评价是,“学会了互联网思维:从做重,到做轻”。
张小龙近阐述了微信未来发展的八大法则。他说,微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致力于提供给用户有价值的服务,帮助人们消除地理限制、消除中介。微信要搭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动态的生态系统。
张小龙特别用了一个比喻强调了微信的开放性,“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我们去建造出来。”
8. 马化腾是干什么的
马化腾是腾讯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本公司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本集团的策略规划、定位和管理。
马化腾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潮阳,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1989年-1993年,就读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1993年深大毕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从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 1998年,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8)去中心化赋能马化腾扩展阅读:
马化腾近年社会活动:
2015年12月16日,出席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
2016年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表示,2016年全国两会带来五个准备提交的建议案,涉及“互联网+”落地措施、分享经济、互联网医疗、数字内容产业和互联网生态安全。
2016年6月16日,中国“互联网+”峰会在京举行。马化腾先生现场指出,对每个行业而言,互联网不只是一个新经济、新领域,而是与自己行业息息相关、必须拥抱的。在过去一年,在“互联网+”信息能源的巨大赋能下,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领域都发生巨大的积极变化。
2018年4月,任首批西湖大学创校荣誉校董会成员。
9. “赋能”究竟是什么
“赋能”最早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管理学,其理论内涵是企业由上而下地释放权力,尤其是员工们自主工作的权力,从而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驱动企业组织扁平化,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当前,互联网以全新方式颠覆着传统行业的同时,更颠覆了传统的组织治理方式。未来的组织必须有超越传统的运作方式,对外必须能够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作出更快速的反应,对内又必须能够持续激发精英员工的内在动力并在工作中持续为他们赋能。赋能咨询为企业赋予“能量和能力”的理念,创造了“外脑+外力”和“方案+实施”且更重于实施落地的一体化咨询模式,运用独创的战略理论和咨询工具,通过管理服务承揽咨询模式,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诊断,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解决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的战略问题、管理问题、股权问题、人才问题,助力合作客户成为行业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