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去中心化主义

去中心化主义

发布时间: 2021-04-14 04:59:12

Ⅰ 什么是去中心化主义如何把亿万资产转移到区块链

购买有信用但没有实力储备的像比特币,但个人觉得不如买成茅台股票,贵州茅台股流通虽没应用区块链,其良心回报绝对吸金。

Ⅱ 区块链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吗

区块链是以哈希函数计算为基础,以分布式网络为骨架,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存储的网络系统。其核心是无中心,表现形式是网络端点以分布式布置,目的是实现数据的价值共享。其主要意义在于互联网由过去的信息互联转变到价值互联,或叫:价值互联网。

去中心化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明互联网时初始的目的,但由于现实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和地区、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去中心化并未真正实现。去中心化重要性提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因为区块链数据是分布式布置,存储在各个端点,某一个或一些端点数据丢失或损坏都可以从其它端点回复。克服了目前数据主要集中存储在中心平台服务器集中保管一旦损坏、丢失无法恢复的弱点。另外,区块链技术将每一次产生的数据加盖时间图章(不能进入同一河流),防止数据被窃取。还有保障数据安全的非对称加密(两把钥匙:公钥、私钥)等。
2、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率。由于不同系统部门之间分割,系统内部门与系统外部门数据不能共享和平行,经济活动的效率很低。如:进出口贸易,除了交易的双方,还涉及到商检、海关、银行、运输、保险、代理等部门,将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形成一个区块,实现数据共享,可以极大提高交易的效率,节省交易成本。
3、打破了国家发行货币的唯一性。各国的货币由国家央行发行,区块链技术(比特币、其它数字货币)打破了这一中心化发行的惯例,今后货币将不在由中央银行发行,而是由区块链内自组织产生(价值符号),最终实现世界货币的统一。
区块链还有其它意义和重要性因与去中心化关系不大,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Ⅲ 世界让没有p2p点对点成功的案例!所以去中心化只是个理想主义,虽然中心化很脆弱但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大

去中心化是理想主义不对。虽然目前没有去中心化的P2P平台,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后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借贷很大概率会出现的。
中心化有中心化的好处,不能太片面。

Ⅳ 历史论述的去中心化

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走共产主义道路,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和国家的的利益。中国人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人民希望过和平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中国共产党有时终维护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国民党要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资本家可以富起来,工人阶级(人民)始终被压迫,还要始终面临着失业问题,而政府机构只是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节,并不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生活无法安居乐业。所以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Ⅳ 讨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就哲学理论的区别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现代西方各派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都很不彻底,甚至自相矛盾.它们往往以不同形式重犯、甚至发展了近代哲学的某些片面性.例如在激烈抨击其思辨形而上学倾向时,自己又以新的形态去构造同样具有片面性的某种形而上学.它们对近代哲学的理性独断和绝对主义作了可谓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却又因忽视或贬低理性的作用而往往走向某种形式的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它们揭示了主客、心物等二元分立的种种弊病,特别是使人对象化和物化(异化)的弊病,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却由此走向了无视客观实际的主观主义.总的说来,西方现代哲学各个具体流派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只是在某些方面或环节上的超越,在其他方面则可能仍然徘徊于传统哲学的框架之中.只有从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长期发展历程的角度来考察,才能谈得上它们对近代哲学的超越.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中叶就已基本实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现代西方哲学是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在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历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的.
正因为如此,现代西方哲学在其演化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挑战比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严重得多.人们常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来形容其境况,也并非毫无根据.过去的偏向在于将其强调过分,仿佛现代西方哲学从来都不能克服其矛盾和困境,从来都不能获得进步.这当然不符合实际.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思维方式转型意义的变更,这种变更正是通过在不同程度上克服各个流派和思潮的矛盾和困境来实现的.不过,就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具体的流派和思潮来说,由于都存在着内在矛盾,因而都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其特有的困境和危机.事实上,在现代西方哲学演化的这一百多年中,不断有哲学家惊呼所处时期的哲学陷入困境和危机,他们往往宣称自己的哲学理论的目标就是使西方哲学摆脱这种困境和危机.然而他们同样由于内在矛盾而陷入新的困境和危机,甚至很快就被别的流派和哲学家所否定,几乎没有一个哲学流派或一种哲学理论具有长远的生命力.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未尝不可以说现代西方哲学是一种处于困境和危机之中的哲学.
这种状况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随着英美分析哲学运动之衰落与殴陆现象学存在主义运动之受到挑战,现代西方哲学由于其两种主要思潮都未能摆脱自己的困境而仿佛陷入了全面的危机,西方哲学界也普遍地由此发出了克服危机、为今后哲学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的呼声.各种新的思潮应运而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要求不仅超越近代哲学,也超越现代哲学,特别是上述两种思潮及其对立,使哲学研究完全越出它们的界限.其中最为突出并被广泛炒作的要算所谓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它被一些哲学家渲染为实现了哲学上的新的变更,开辟了西方哲学的新时代,但又受到另一些哲学家的激烈非议,中国哲学界对它的看法也往往大相殊异.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潮?它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究竟能起何种作用?这是我们研究当代哲学走向时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的意见已在其他一些地方作了较具体的论述.这里限于篇幅,仅作如下简单说明.
后现代主义哲学除了指本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的特定思潮以外,还可以有其他各种含义.从英语Postmodernism(德法等西语类似)一词的语义说,它可以指现代“之后”或“后期”的哲学.由于“现代”(modern)通常泛指西方“现代化”(modernization)运动开始以来的整个资本主义时代(中文通常译为“近代”),因而后现代哲学实际上就是指从笛卡尔(也可上推到文艺复兴)开始的近代哲学之后或后期(后近代)的哲学.还有一些哲学家提出后现代主义只是表示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思维
方式,而不是时间概念.同一时代的不同哲学理论有的属于现代,有的属于后现代.从西方哲学的实际发展来说,由于从19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批判和超越近代哲学的思潮,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因而具有后现代(后近代)哲学的意义.既然后现代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就应当按照其不同含义来看待它们的作用.
如果后现代主义被用来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整个西方以批判和超越近代哲学为特征的哲学,那么对它的评价就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大体一致.既然后者在其发展中陷入了困境、甚至危机,那么单纯给予它们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新名称并不能使它们摆脱这种困境和危机.
如果后现代主义指现代西方哲学之后的哲学,或者说本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当代后现代主义,那么是否应当对它们作出不同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要看它们在理论上是否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范围.从一方面说,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进行新的反思和变更的需要.他们大都对尼采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理论的矛盾和缺陷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以开辟哲学的新方向为己任.从揭露西方传统和现代哲学的缺陷和矛盾说,他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至少能给人以启迪.他们所提出的反体系哲学和绝对一元论、反二元分立、反人类中心论、反绝对化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等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了现代哲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然而,尽管当代后现代主义者不仅要求超越近代哲学,而且要求超越现代哲学,但他们的哲学并未真正超越后者,在基本哲学思维方式上与前此的现代西方哲学并无实质区别,仍然包含着后者固有的种种矛盾,不仅如此,由于他们对近代和现代哲学的批判(特别是对所谓基础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比前此的现代西方哲学更加走向极端,具有更为强烈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甚至神秘主义的倾向,因而往往使现代西方哲学本来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因此他们的哲学并不能适应对西方哲学发展进行新的变更的要求,也不能真正体现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正因为如此,尽管它在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哲学界曾轰动一时,近几年来却因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而有冷落之势.西方哲学家们纷纷在讨论如何超越后现代主义,探索摆脱哲学困境的途径.以取代和超越以它为目标的所谓后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也由之而起.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行了一次国际性后后现代主义(After Post Modernism.简称APM)学术讨论会.会议主题正是针对后现代主义的式微而探索哲学发展的新途径.会议的发起人、芝加哥大学的根德林(Gene.Gendlin)等人会前通过互联网络组织了几个月非常热烈的通讯讨论.人们通过互联网络或电子信箱几乎每天都可收到新的讨论信件.会后这种网络讨论至今仍在继续.参与讨论者的哲学立场互不相同,但大都是对后现代主义的那些极端性理论提出质疑.会议发起人在广泛征求与会者的意见后于1998年2月18日通过网络发布的关于APM会议的报告显然就体现了这种倾向.例如其中指出:
“‘我们继续批判现代性,但我们要超越某些后现代主义支派所主张的那种任意性.我们怀疑一切确定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值得一提’.这是在芝加哥举行的APM会议上93位与会者……的座右铭.”
“虽然所有的词都带有不可避免的‘形而上学’.问题显然不可能、也不应当‘解决’.然而,我们能否比……以非中心化、不可确定性、断裂……作得更多一些呢?”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破坏逻辑的基本原理及科学的‘客观性’的时期刚刚过去.我们需要一种对科学的力量和限制的重新理解并找到使科学对象重新概念化的道路.借口科学无为并不能改变那些仍然决定着我们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那些假定和价值.而后哲学现在是、从来都是直接研究这些假定并探讨它们怎样才能可能的学科.”
“关于‘真理’和‘客观性’的一般陈述一直是含混的.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真理和客观性”.“我们不要单纯的多元论,而可以创造出‘多重真理的复合’”.
报告还从科学、文化、历史、伦理、语言等各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的相关观点提出了质疑、甚至否定.

Ⅵ 为什么说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家长的第一堂情商课,宝宝对周围的认知是自学的能力,但是家长有计划的互动是这个时候最好的教育。
请用语言给宝宝描述,宝宝本身和环境其他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
从简单的开始:开心,难过,害怕,平静,生气
然后再进一步的准确理解进阶的情绪:悲伤,恐惧,友好
最后到一些高阶的情感:尴尬,退缩,愤怒等
千万记得不要以为孩子天生就会懂得很多,宝宝不是从家庭教育就是从电视以及其他的社会教育中判断分析自学。
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干预方法
2-3岁的孩子道理认知体系还不完整,对于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用其他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把孩子从无聊吵闹的情绪中解救出来。
记住:千万别和孩子生气,和孩子讲道理,都是情商低的父母的表现
如何去"自我中心化"是这一个阶段宝宝主要的任务
(敲黑板,这是未来情商的源头)
让孩子知道"你"、"我"、"他"的区别,还有"你的","我的","他的"区别
这个可以从分享开始:
举个例子,家里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宝宝很开心,拿了一个比较小的苹果送给小姐姐
可能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马上就会去批评孩子做得不对,甚至是指责孩子自私。
自己的是非对错观念是生活了这几十年才积累起来的,怎么能够要求一个二三岁的孩子和自己拥有同样的是非观呢?
我们怎么做呢?
请问宝宝:如果有人送苹果给你,你希望收到大的还是小的?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的!
对啊,你看,你希望收到大的。那你觉得小姐姐希望收到大的还是小的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大的吧!
那如果人家把小苹果送给你,你开心吗?
宝宝想了下:不开心!
那你觉得小姐姐收到你给他的小苹果会开心吗?
宝宝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不开心!
那你是希望小姐姐开心呢还是不开心?
宝宝:我希望小姐姐开心!
那你觉得应该给老师大苹果还是小苹果呢?
宝宝:大苹果!
当我类似的事件冲突的时候,请家长尽可能全面地去描述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人的想法、感受和期待,让宝宝从小就认知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期待。
这种"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维训练会是未来情商的基础

Ⅶ 什么是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Statism)是近代兴起的关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和国民的利益问题的一种政治学说。

在本质上,国家主义和国民权利是不可分割,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

国民通过契约法律授权政府管理国家事物,法律是国民和政府之间的契约。

国家主义的核心就是倡导国民通过契约法律为本位,引导国民维护国家利益,国家维护国民利益,共同约束。

国家主义主张全民利益。

原则上,国家主义不反对专业人才治理国政,但专业人才必须在国民和国家契约法律下进行,不可以违反国家法律。

国家主义反对独裁和政治寡头和政治精英控制国家政府,体现在于政治寡头和所有的精英凌驾于法律之上;

把控着国家维护官僚阶级的利益,而使官僚由国家工具异化为国家的唯一主宰,破坏了全民利益。

(7)去中心化主义扩展阅读

对国家主义的批评与支持:

国家主义的反对者经常指责国家干涉限制个人自由的不道德。

他们也倾向于拒斥国家主义的经济模式,而支持更加自由的经济政策,因为他们相信去中心化的、个人层面或自由市场内私人组织层面的经济活动能带来更好的经济结果。

与之相反,国家主义的支持者认为,与自由市场经济相比,集中的计划经济能够给每个人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参见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

双反都积极引证相关的理论论证和历史事实。共产主义国家,由于通常被认为是国家主义的典型,常常成为这场争论的焦点。

国家主义的反对者认为共产主义国家与相同时间范围内同时代的自由市场国家相比,表现要糟糕得多:它们未能解决贫困问题,同时也造成了与无国家主义成分的国家类似的阶级分化。

作为回应,大部分的国家主义者只是拒绝communism国家使用的经济模式并提出一种不同的模式。但也有人为communism国家辩护:相同情形下它们取得的经济成就比自由市场要好,把它们与工业化了的西方世界相比,是毫无根据的。

在个人自由问题上,一些国家主义者认为与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相比,通过给予一些个体(特别是穷人)在严格资本主义体制下不可能拥有的选择自由,国家主义能提供更多的积极自由。

相反,许多国家主义的反对者,尤其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认为偏离市场经济将导致政治自由的无情丧失。

Ⅷ 究竟有没有可能摆脱自我中心的行为

1、心理学上的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在智能发展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

自我中心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概念。

皮亚杰认为,年幼儿童和成年人的思维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他们不能把自己和客观事物区别开来,把自己的属性投射到外物上,认为日、月、山、河都是有生命和意愿的。他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情况区别开来,如果觉得自己碗里的汤是热的,就认为别人碗里的汤也是热的。

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去中心化”的过程,逐渐认识到自我和外物的区别、自我和他人的区别。在人际交往中逐渐注意他人的感受和意愿。

由于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失、个人自我感悟的不足,有些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心理学上的自我中心主义与伦理学上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有着根本区别。

参见:《中国大网络全书》心理学卷“自我中心主义”词条,卢濬编写。

2、伦理学上的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是成年人在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

①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既包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包括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②己之所欲,强加于人。既包括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也包括坏心干恶事的情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倡导的道德原则,具有合理性。“己之所欲,施加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错误原则,具有危害性。

从中可以看出,自我中心主义并非都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但其中有些思维和行为方式属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总之,心理学上的自我中心主义在人生中往往能够自然消解;伦理学上的自我中心主义需要通过增强认识能力和提高道德水平才能努力克服。

Ⅸ 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吗

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又一次“工业”革命的正在滚滚而来,我嗅到了他的味道,但又时常质疑。如果说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喷着白色气体的蒸汽机,那引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将是无形幻影的互联网。互联网经过多年的沉淀,开始从影响这个世界到改变这个世界了:大量的数据沉淀,将重构商业未来;高效的信息沟通将掠夺我们的工作;女性化的互联网趋势将让此次革命更有人情味,机器的高效情感的融入,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面对技术,可以不懂,但要敬畏。互联网和商业 柯达的葬礼已经被人快要遗忘,摩托罗拉、诺基亚、东芝、索尼都在排队等候档期。早些年,国美最鼎盛,这个家电巨头的日子将越来越艰难,结果,老板就被抓了,结果很快,京东商城明目张胆地开始打劫!国美醒来的速度太慢、太慢,等它睁开眼睛,仓库里,剩下一地的悲伤。苏宁总算懂得翻个身子,好歹知道有人正在打劫! 互联网在冲击传统的商业模式,这个毫无疑问。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便光环环绕,被赋予革命的含义,但这个怪胎让高潮迭起,他不仅仅满足于影响世界,他要改变世界。世界商业将被互联网串联起来,打破行政壁垒,地域差异,降低流通成本,那些往日靠生产资料不对称经营的商人们将面临巨大冲击。 互联网长大了,可以打劫了。谁能想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这样的大佬,积累深厚,加之政府后盾,能被一个叫“微信”的软件在短短几个月内直接开仓取钱!随即中国的保险业、银行业、餐饮业、零售业、运输业,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广告媒体、甚至舆情民意都无一幸免,互联网在打破诸多领域的游戏规则,冲击传统利益结构,赶尽杀绝,到头来还要狠狠的嘲笑一番! 沃尔玛正在关闭它的多家超市,这个曾经世界第一富豪,正在面临互联网时代如何转身的问题,至于其他的各类恐龙级的商业巨头,谁也逃脱不了互联网厄运。越来越快,互联网在改变的是信息流动的基础,一切在这个基础上运行的商业体都将参与这场大规模的变革之中,无论你是谁,你有多大,你有多牛逼,若不能深刻意识到金钱再随着互联网的流向而改变,那么只能苟延残喘,直至被尘土淹没。 互联网是无边界的,他将带来信息在不同领域窜来窜去,从一个领域到另个一领域,跨界将是未来商业的旗帜。传统的行业边界将被打破,甚至传统的国界也将被打破,世界先被切割后被整合,更便利!更关联!更全面!更感性!将是互联网呈现给我们的全新商业模式。 酒吧只是用来喝酒的么?咖啡厅只是用来喝咖啡的么?宜家只是用来买家具的么?hotel只是用来睡觉的么?快餐店是不是可以变成交友中心?保险公司是不是可以提供美容服务?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排列组合式的创新,终结老故事,接下来的故事更精彩。互联网和女人 女性只是改变自己,世界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女性对互联网的实质性影响在于,通过推动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互联网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其实,它确实是个问题。 当前互联网上女性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表面上看,女性在网上更喜欢社交、购物等等,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而且都是在说女性本身在怎么样。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说的是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内的整个互联网。这里的“女性”是一个隐喻,不是指身体意义上的女性,而是“自我”意义上的女性。说的是互联网对自我有什么改变。 直白的说,互联网越来越和女性有内在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将影响互联网生意的发展方向,甚至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的思想特质。 互联网的体验化。随着互联网发展,体验经济正在兴起。女性可能更适合体验经济。因为相较男性更擅长理性思维,女性更加感性,更长于体验。当男性也加入体验经济时,人类的思想特质,就从理性化,转向了感性化。搞体验经济,女性会有天然优势,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读图时代的到来。读图时代把男性、女性一起卷入进来。读图最夸张的是在日本,官方每年的白皮书一般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文字版,一个是漫画版。漫画版的政府白皮书当然不光是给女性看的,日本的男性现在可以在最严肃而理性的政府报告上面,用女性主义的思想特质来进行本质直观了。读图时代就是不经过概念化(男性化)的左脑,用形象思维(女性化)的右脑,直接把握事物。 男性不要因为直觉是以往女性的专长而难为情,事实上,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利用直觉洞察进行快速决策,是像拿破仑这样的卓越统帅才具有的思想特质。 互联网的情感化。如今在互联网上,情感不再是传说。人人网就是以爱这种情感作为纽带,而不是以自私这种理智作为纽带,把大家联系在一起的。人人网和新浪博客的区别无非一个是熟人网络,一个是生人网络,而生熟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情感浓度的不同上。毫无疑问,在高情感浓度的地方,女性总是占上风。一组互联网的统计数据更能说明一切:女性成为社交网站的主要用户,她们比男性在上面多花了30%的时间,而移动社交网络的使用者55%是女性。女性占领了互联网上最主要的生意场。 这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蒸汽机时代,几乎所有女性都是失意者,因为多愁善感的她们,总是处于生意场的边缘,并因此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物。生意场上的规则,是以自利为中心,排斥利他的规则。生意场是干的世界,而非湿的世界。如今,互联网的未来是湿的。技术上的互联,激活了情感上的互联。女性通过社交,把市场变成了情场。当以爱的力量赚钱,比靠自私赚的钱还多时,任铁打的男人,最冷血的动物,心肠也会变软,也要改变自己的思想特质,主动去寻找智商与情商的平衡。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中心化思维,是男性思想特质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到帝国主义的“中心-外围”结构,小到家庭中的一家之主,传统社会凡事都讲围着组织的中心转。而女性和互联网一样,都具有天然的“分布式”特征。这和女性的性感觉有惊人的类似,女性的性感觉是四周分布而非象男人那样集中于一点,这是事实。中心化是一切机械系统的特征,而去中心化是一切生命系统的特征。女性与去中心化的真正联系,在于她们长期被排斥在男性主导的机械系统活动之外,而与生儿育女等生命系统活动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反过来说,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在去中心化这一方面,更内在的联系在于,互联网正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方向发展,因此产生出更多的节点之间自组织、自协调的特性。 互联网领域中,最为成功的开放生态系统莫过于淘宝网了,她不再象卓别林《摩登时代》中那种中央控制的机械系统,而更象女性主义倡导的自组织、自协调、去中心、流动而开放的生态系统,尽管马云个人仍然是那样男子汉气概十足。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去中心化这一女性主义特质,并不是通过女性的身体,传导到互联网上,并对互联网加以影响的。相反是互联网的女性特质激发了女性的上网热情。女性在互联网中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可能出于身体、心理的适应性,而比男人先一步如鱼得水,但这不等于说只有她们才能觉醒。男性也可能顺应潮流,从船坚炮利的幻觉中醒悟过来,改变自己以往固有的中心主义的思想特质。女性通过自己本能影响互联网,进而推动这一过程的出现,女性没有改变自己,却通过互联网改变世界。 互联网有与生俱来的女性特征。女性也成为网络生意的主要参与者,同样也对互联网施加影响。女性对互联网的实质性影响在于,通过推动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互联网和工作 对于机器取代人工我们已经并不陌生,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破坏机器的情形屡见不鲜,因为机器的产生取代了部分人工,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工作。然而现在,互联网正在又一次打开这个魔盒,即将无情的拿走我们的工作。 不可否认,互联网的诞生造就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互联网的浪潮中,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建设之初,互联网给参与者丰厚的回报。随着互联网从搭建基础平台到互联网影响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的特性开始显现,互联网可以让信息高效流转并且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可以极大的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复杂而带来的不均衡,直接了当的说,互联网打破了一种重要的传统商业模式:“贩卖”。然而,一种商业模式的消失,也意味着相关工作岗位的不存在。 互联网的透明度让物品的可以用极低的流转成本到达消费者手中,那么除了创新和机器生产以外的商业行为将面临大幅度的缩减,这种衰减直接体现在中间商和终端商身上。互联网商业冲击传统商业模式,或许若干年后,诸多传统商业形态将被挤压消失,而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们只能依靠救济金度日。 相对于机器的高效率,互联网还表现出智能和程序化。机器的诞生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蓝领工人随即被机器取代,于是大学教育被迫兴起,城市化也随之展开,因为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甚至农民也不需要那么多,因为有机器帮助我们生产、种植和收割,革命驱赶人们开始转向机器无法取代的领域,比如医生、律师、金融等等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在沉寂了一个多世纪后,互联网的诞生开始挑战智能工作,程序可以分析数以万计的可能性,取代医生的诊断,也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大量的诉讼材料,代替律师的大部分工作。一切具备重复并且有规则的工作,均可以用程序来取代。互联网来势汹汹,正在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一个多世纪前不同的是,它要取代大量城市白领的工作。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大规模的失业人口,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金融等新兴市场的兴起,人们在城市中从新获取了工作,实现蓝领到白领的华丽转身。如果说蒸汽机替代了人们的体力,那么互联网将替代人们的脑力。本轮互联网革命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化,毫无疑问,也将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人口,但是令人不安的是,失业的人们将去向何方?月球吗? 本文借鉴和总结了互联网的大数据系统、互联网的特质以及互联网的替代性等方面的研究思考成果,意在表述和论证这样一个观点:互联网开始让一切都在经历一个推倒重来的过程,打劫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热点内容
中国区块链方面发明专利公布 发布:2025-07-08 02:09:31 浏览:91
eth天价转账费无人申诉背后 发布:2025-07-08 02:02:42 浏览:713
五月八号doge 发布:2025-07-08 01:47:46 浏览:149
区块链p2p聊天技术 发布:2025-07-08 01:44:37 浏览:710
以太坊15秒一个区块 发布:2025-07-08 01:44:34 浏览:811
比特币公司当财务 发布:2025-07-08 01:31:35 浏览:249
元宇宙六 发布:2025-07-08 01:30:59 浏览:734
区块链qqc虚拟币是什么东东 发布:2025-07-08 01:20:53 浏览:182
社保显示合约异常是怎么回事 发布:2025-07-08 01:06:33 浏览:551
比特币新区块链新闻 发布:2025-07-08 00:36:19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