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通过通货膨胀算购买力
Ⅰ 通货膨胀怎么算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衡量现今的通货膨胀水平。其实,上面所说的只是三种衡量通货膨胀水平方法之一的消费指数折算法,但它是最常用的,此外还有GDP折算法和生产指数折算法。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通货膨胀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变得更为重要了。通货膨胀意味着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按照一价定律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另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时,则该国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相对另一国货币在减少,该国货币汇率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
例如,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元和原西德马克汇率十分坚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很低。而英国和意大利的通货膨胀率经常高于其他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故这两国货币的汇率一下处于跌势。
Ⅱ 货币实际购买力的计算
存款到期日可以得到本息和为41000元,但是那个时候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购买力的计算公式为:货币购买力指数=1/CPI,假设2010年的货币购买力为1,那么到期时的货币购买力就为1/1.033,所以41000*(1/1.033)=39690
Ⅲ 怎么算通货膨胀
看你这个通货膨胀主要衡量哪一方面。如果主要衡量居民方面,就用CPI作为通胀率,衡量生产者方面,一般用PPI作为通胀率。
Ⅳ 通货膨胀率是怎么计算的
计算通货膨胀率方法:
1、通过价格指数变化计算: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注意上式,通货膨胀率不是价格指数,即不是价格的上升率,而是价格指数的上升率。
2、币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100%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也称为物价变化率[1],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货膨胀为准)。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程度。或说,通货膨胀率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程度。
(4)怎么通过通货膨胀算购买力扩展阅读:
通货膨胀率
重要指标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三)零售物价指数(RPI)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美国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范围的零售商品抽样调查,包括家具、电器、超级市场售卖品、医药等,不过各种服务业消费则不包括在内。汽车销售额构成了零售额中最大的单一构成要素,约占总额的25%。
许多外汇市场分析人员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个人消费增加,便会导致零售物价上升,该指标持续地上升,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令政府收紧货币供应,利率趋升为该国货币带来利好的支持。因此,该指数向好,理论上亦利好于该国货币。
Ⅳ 通货膨胀和现金购买力的换算
举例:假设通货膨胀率是3%,即本应发行10000元RMB,可实际发行了10300元,货币符号与等值生产品供求不对等,这时的10000元只相当于原来的10000/10300*10000=9708.737864元的购买力
Ⅵ 通货膨胀率影响购买力下图是如何计算的
我是理科渣渣,计算有点难!
Ⅶ 如何根据通货膨胀率去计算人民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率 = (报告期CPI - 基期CPI )/基期CPI *100%
然后根据这个公式套用公布的数据就能得出结果
Ⅷ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购买力计算公式是什么
1000/(1+b-a)的n次方
Ⅸ 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购买力的关系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缩与通胀都是对购买力的不良影响,前者造成了物价下跌,看似消费者受益,但实际上消费者所应获得的薪资也低了,造成了购买力的低迷。后者则更直观的表现为消费者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购买的所有物品都涨价了,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9)怎么通过通货膨胀算购买力扩展阅读:
通货膨胀问题上,传统经济学教科书认为,只要GDP或消费物价稳定,货币就不会过多,也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但有时即便通货膨胀率接近于零,货币也已经过多。因此在衡量货币多与少的时候,不能再用传统教科书中的这些理论。
财富相对GDP的比重提高,或者说,消费品在当面创造的产品中比例越来越少,这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GDP减去消费剩余的产品就是财富的积累,如果没有无效浪费的话,它就会不断地积累。
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习惯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思考宏观经济问题,比如通货紧缩。其实从人类历史来看,好多时候通货紧缩不是问题,通货紧缩也许是经济增长最好的时机,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和美国,黄金时代恰恰是通货紧缩的时代。人类历史上的大危机都是由通货膨胀造成的,没有由于通货紧缩造成的。
政府可以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创造任何数量的货币,这自然会有很大的诱惑,就是前面提到的魔鬼,如果把它放出来就没有办法控制它。但是如何约束政府印发货币或创造货币的道德风险,这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这个难题解决不了,金融危机还将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