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乘除法的算力算法

乘除法的算力算法

发布时间: 2021-07-19 00:53:41

㈠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不少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个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不达标,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而个位数的乘法也即“乘法口诀”训练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同理,每一个内容口算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连口算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我们数学组有老师还采用了课前2分钟交换出题解答的方式来提高“口算”能力,我感觉比较好。
2、不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来概括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学生可以用各种算法进行计算,只要是合理的算法,我们都要鼓励,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㈡ 什么是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operation ability)数学能力的基本成分之一,指运用有关运算的知识进行运算、推理求得运算结果的能力。
运算实际上是一个演绎推理过程,运算即是推理.数学运算在初等数学阶段主要是四则运算,整式、有理式、根式运算,指数、对数及三角函数运算.到高等数学阶段就有极限运算,微分、积分运算,向量、矩阵运算,数据、信息处理和概率运算,集合、逻辑运算以至于更广义、更抽象的运算.数学运算能力当然包括所有这些方面的运算能力.要培养上述各种运算能力,首先要学生掌握各种运算的有关知识(如环绕运算对象的概念、性质,运算的定义、法则等).在运算过程中必须对上列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足够的训练.运算能力的内容也是在发展的.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在中学不再需要去学四位数学用表,不需要多作多位数数值计算的训练,但需要发展估算能力,发展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再由于运用程序计算器以至计算机,由程序保证可以进行更多种、更复杂的运算,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学习程序设计或算法语言来获得使用它们的运算能力了。

㈢ 如何提高小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其一,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可能是基本的概念与算理不清晰,或者是口算与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是建立在整数计算的基础上的,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一系列数学概念组成的。如果概念不清,就无法依照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100以内数的乘除口算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因为任何一道小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如果口算不熟,计算时必然会出现错误。只要计算中有一步口算出错,就会导致整道题的计算结果错误。
其二,应该是学生心理上的原因。学生常用“粗心”两个字解释计算的失误,但除了由于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的错误以外,更多是心理上的原因。
计算题的形式单调,是由一系列数据与符号所组成的算式。但是,小学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较笼统,因此,将数字或小数点抄错的事经常发生。学生的感知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了全面、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感兴趣的数字特征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的。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如果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上时,也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而且,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小数位数较多,或算式的外形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不耐烦,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㈣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计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很多学生总以为计算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在今年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了计算练习.加强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从而提高20%学生的成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约占5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一计算的意义和重要性.
1、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掌握了计算,便打开了通向数学王国的大门.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2、数与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中学阶段就学全了.因此,在中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1、在让学生自我分析错题原因时,比较常犯的错误有“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写得模棱两可”,“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等.分析原因,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2、同时,一些同学计算正确率不是很高,也反映了这些同学的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乘法口诀不熟、进位加法不熟等);可能缺少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如验算的习惯等,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忽视了“估算”的作用.这一点可能与我们平时教多练有的关系.
三、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措施.教师方面:
1、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补缺补差及答疑辅导,并分清情况,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做好示范,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板演符合规范,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讲评、作业和试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
3、经常鼓励,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使严格要求能够坚持下去,还必须经常激励学生,使他们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给予认同,并对执行计算规范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习惯.学生方面:1、按照计算的一般顺序进行.弄清题意,观察题目特点,确定运算顺序.2、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数据清楚,草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3、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宁慢勿错,宁少勿滥.
四、具体方法:
1、严格计算过程,规范演算草稿 计算规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正确,作业和试卷整洁.草稿是正确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草稿潦草、杂乱所致.在教学中,草稿同样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有序,能口算的尽量口算.测验时,要求学生按平时要求打草稿,可将卷子对折,草稿与题对应.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有条有理地自我复查,不必再费时重写草稿,直接对照检查,省时省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克服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有利于教师寻找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及调控以后的教学.
2、严格要求,抓实抓细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必须严格要求,抓实抓细,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严在抓实抓细上,严在持之以恒上,作业中计算不规范的错误,一定要纠正,书写不工整,老师一定要及时指出;测验时出现的计算不规范错误,在课堂上要详细讲评,教给方法;对重复发生错误的学生开“小灶”.对计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互查,时时处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培养学生正确打草稿的习惯,开始时,要像批改作业一样详细批改草稿,对草稿中的错误同样要求学生认真订正,当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后,变详改为简改,变简改为抽查,把重点集中到习惯不良的学生身上.综上所述,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二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在学生心理上树立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㈤ 物理算力的时候,什么时候乘除sincos乘还是除什么时候用sin,什么时候用cos

竖直投影是sin,水平投影是cos,

㈥ 魔数中的算力是什么意思

他的意思就是指的是制造算法中的一些基本的含量,他给给了你,所以的话,那么你应该去根据那个函数计算。

㈦ 如何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的不同角度的练习。我们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数学应用题中,数学学习同语文学习一样,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背景才能更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在小数数学阶段,虽然数学的整体难度不大,但是涉及到的内容分支却非常多,基本涵盖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数学计算、几何计算、分数计算等,信息量还是非常大。同时,小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好动,如果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就不容易让学生理解。数学也应该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给学生演示当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以后可以提问学生,给一段公路铺沥青,2.5小时铺50米,照这样计算,铺350米需要多少小时?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列式计算的能力,因此比简单的50÷2.5这种计算题更加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开火车,夺红旗,数学转盘,扑克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对各种题型让学生学会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里的《植树》问题,课本上的内容比较简单,而我们需要将植树问题可以演变成各种提问比如:
(1)求棵数:有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树,需多少棵树苗?
(2)求间距:在一条长250米的路两旁栽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01棵,每两棵相邻的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你知道是多少米吗?
(3)求全长: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栽95棵树,两头都栽,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4)封闭图形: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柳树,共栽40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通过各种对比,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真正抓住掌握题干中有用的已知条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解题过程作为最重要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在过程中知道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思考,然后对比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提高其逻辑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效率。
小学生的潜能是需要老师去引导激发,尤其是在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更是如此。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解答问题的清晰思路,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题目的认真研读。在计算教学中适当采用简便计算,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注重归纳和总结。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简便算法的运用。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小数乘法练习中,9.5×11,这样的计算题,很多学生仍按原来的计算方法,运用列竖式和乘法口诀进行繁琐的运算,虽然结果也是正确的,但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种浪费。所以可以利用简便算法,例如刚才的例子就可以通过将11分解成10加1,然后用9.5分别去乘,将结果相加就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当然了,如果考试中时间充足,可以用列竖式进行验算,提高准确率。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数学的一个很大误区在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非常常见的错误。仅仅从对数的运算上,我们看到了触类旁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想快速计算出数值,要会估计,要会判断,还要学会验算,还要会熟练移动小数点。
4.抓住细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很多中等成绩的学生,往往是计算比较马虎,缺乏验算自查能力,细节决定成败,要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不可少的,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从点滴抓起,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读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得到结果。而且要让学生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平时作业要做到认真、书写工整。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轻松将计算方法和步骤以及思路记录下来,防止错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演算时要用草稿纸的习惯,并书写清楚,方便检查。验算习惯可以让平时的作业正确率大大提高。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了,数学题目中很多是可以一题多解的,计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准确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题型的灵活变通,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过程中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㈧ 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的计算能力

转眼间,我从一年级就教到了四年级。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要做一个小的练习。本来,动手操作类的题目一直是学生的难点,普遍掌握得不好。然而,这次却恰好倒过来了。学生做的《角的度量》作业情况就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要稍微好些。这可能和我平时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有一定因素,但同时又让我再次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于是,我静下心来,决定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后期的训练,学生在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时就很少出错了。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平时看见过修建房屋吗?“有的说“看见过”。“那修建房屋先修什么地方呢?”这时,基本上就没有人知道了。于是,我接着说:“修建房屋要先修地基。”同时,辅以视频,让孩子们清楚修建房屋的过程。“如果地基不打牢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接下来播放了2009年6月27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中一栋在建的13层楼房整体倒塌的视频。看完后,我继续谈话:“同学们,地基不打牢的后果严重吗?”“严重。”“其实,我们数学里面的计算就和地基的作用一样。如果不把计算做好的话,我们的数学王国也会像刚才画面里的大楼一样会倒塌,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计算搞扎实,这样我们的数学王国才会越来越辉煌。”
二、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一个人只要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能力,变低效为高效。
(一)通过讲述数学家小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喜欢听故事几乎是孩子们的共性。其中,我就给学生讲述了高斯小时的一个出名的故事:有一天下午快要放学的时候,有个班上的很多学生不大遵守纪律。老师就有意要轻轻地惩罚一下这些孩子,于是就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数从1加到100):1+2+3+4……+97+98+99+100=(),算好后就放学回家。“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这道题吗?”好多孩子都摇摇头。“那我们接着听故事。”学生们赶忙拿出纸笔进行计算,但有一个孩子却没有动手,好像在思考。很快这个孩子算出了答案。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高斯,那一年他才9岁。后来,高斯成为了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听完后,学生们对高斯崇拜得五体投地,对计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一题多算,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平时的计算教学时,要善于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如在二年级学习乘加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是一道看图列式计算题,画的是四盘桃子,前面三盘每盘6个,第四盘有5个,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孩子们几乎都是这样列的算式6×3+5=23(个)先算6×3=18(个),再算18+5=23(个)。这时,我问道:“有没有其它算法?”孩子们慢慢地进行着尝试。终于有孩子又有新的算法:6×4—1=23(个),先把最后一盘也当作6个,就有4个6,得24,多算了1个就减1个,得23。然后,我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一种算得快些?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第二种算法要快得多,这样就激发出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强了,笔算的速度就快,计算的正确性就会提高。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加法、减法口算的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对后面乘除法的计算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如学生在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时,有些学生遇到这道题就发生了错误:389×28,第1步算389×8本来等于3112,结果有的得3002、3222……问题就出在7+4等于多少没有算对。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好习惯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有些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但还是发生了错误,主要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
1、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校对的习惯
一年级时,我就有意地出几道题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在本子上做。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养成审题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二)、养成验算的习惯
我让学生学会加减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总之,要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只要有师生共同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精简选题,尽量找些简单的计算题的来引导学生来做深奥的计算题。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简便运算,如 15+5 ×(1 -0.5),学生错误地算成 20×(1 -0.5) ,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如;数位的对齐,进位是否以加上。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
第四、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热点内容
BTC现在为什么不能兑换 发布:2025-09-16 10:21:53 浏览:180
区块链如何改变经济ted演讲稿 发布:2025-09-16 10:15:05 浏览:782
以太坊transfer是啥意思 发布:2025-09-16 10:08:54 浏览:261
币圈公司简介 发布:2025-09-16 09:57:56 浏览:404
币圈砸单是怎么砸 发布:2025-09-16 09:49:20 浏览:61
自定义eth代币地址 发布:2025-09-16 09:48:01 浏览:903
区块链游戏平台投资是不是骗局 发布:2025-09-16 09:39:09 浏览:775
ethtrunk的工作模式 发布:2025-09-16 09:14:52 浏览:219
以太坊6显卡挖矿指南 发布:2025-09-16 09:09:46 浏览:980
比特币开源有什么用 发布:2025-09-16 09:09:33 浏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