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干预中心总哭
❶ 我儿子7岁了,去了很多家康复机构,现在行为问题特别严重
行为干预你一定要去沈阳小飞鱼自闭症康复中心,只有小飞鱼能解决你儿子现在的问题,其他机构去了也没用,我儿子虽然没有去小飞鱼干预过,不过我认识很多家长在小飞鱼干预过,行为问题小飞鱼确实非常专业
❷ 三岁大的孩子老是固执爱哭闹,父母该如何应对
邻居发现孩子近来总是爱哭闹,只要自己的想法没有被实现,孩子便要撒泼打滚一番。看到孩子如今的变化,邻居很怀念当初包在襁褓里的那个小家伙。邻居不明白,为什么近来孩子如此的执拗,稍有不顺心便会大发脾气。眼看着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如此的脾气秉性显然很难融入幼儿园的生活之中。
有一天孩子执意要吃冰激凌,但是家里冰箱的冰激凌已经没有了,于是邻居安抚孩子说可以先吃点水果,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非得嚷嚷着要吃冰激凌。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邻居觉得附近的便利店应该关门了,所以就没有答应孩子的要求,没想到孩子为此嚎啕大哭,迫于无奈邻居只好开车去到远一点的便利店给孩子买回了冰激凌。
3.教会孩子更多表达想法的方法
当孩子不具备更多的表达能力时,自然会在想法表达上有所欠缺,当词不达意时,孩子情绪自然会更容易激动起来。父母不妨从方法技巧入手,教会孩子更多理智表达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好好说话也能够得到父母的回应。
通常孩子会在三岁左右的时候进入执拗期,在七八岁左右的时候最为明显。可以看出,在孩子儿童期期间内父母都应该做好应对的准备。大家对于执拗期的孩子是如何进行干预的呢?
❸ 孤独症 孩子爱哭,说急就急,怎么办
自闭症的孩子的情感难以捕捉,常常有情感障碍,家长们都不懂怎么回事,孩子就突然大哭或者大笑不止,而且常常不分场合,这让家长们感到十分困扰头疼又无可奈何。情绪问题是个让家长或孩子的照顾者十分头疼的问题,如果可以解决掉,那将会让家长和照顾者感到轻松很多,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一些应对这种情况的小建议吧。
原因:
首先,好好想想到底是为什么?星孩很可能用最笨拙的方式去表达简单的信息、需求,因为不懂表达而忍耐不适到极点才会用哭闹来表达,可能表达害怕、厌恶、逃避、求关注、想要某种东西等等。
怎么做?
1、想要东西
想喝水、想玩玩具等,但不会用语言或非语言(用手指、眼神去表达信息),不会提要求,他就会通过哭闹大笑的方式来替代“提要求”,一般以哭闹居多。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提要求方式,并满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暂时是没有办法满足孩子,则可以选择替代的方式来解决。
2、求关注
像很多孩子调皮捣蛋其实是为了博得家长的关注一样,在精神方面得到的关怀、关注、表扬不足够时,加上孩子不会正确的求关注、求表扬等沟通技巧,或者父母对孩子的夸奖比较吝啬时,孩子容易通过哭闹来一边宣泄情绪一边寻求关注。
寻求他人关注属于比较常见的情况,包括很多高阶小朋友也会出现类似状况,通过大哭大笑或者各种调皮捣蛋的方式吸引别人的关注。
很多家长不太能接受这种行为,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孩子做得好,家长不会夸奖,但是孩子一旦做错,那么孩子就会受到批评教育。所以,当小朋友不能得到夸奖或关注时,会通过大哭或大笑的方式吸引关注。
一方面,是我们没有教会孩子正确的寻求他人关注的方式。另一方面,家长没有给予孩子正向的干预支持。
3、逃避或逃离
逃避或逃离,无论是特殊孩子还是普通孩子都常常会出现的动机意识,原因是孩子认为任务难度太大,或完成需要的时间太长;此时需要选取更具吸引力的强化物,当孩子不想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也会选择用哭闹的方式达成逃避的目的。有些家长会经受不住孩子哭闹行为,而放弃让孩子完成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用哭闹来逃避的这一行为。适量降低任务的难度,或数量,或持续时间,同时提高孩子指令的听从能力,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要求的方式。
4、普通情绪问题
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家长,在可以观察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必要,在孩子情绪准备爆发的那一刻之前,我们就应该放缓孩子的压力,满足孩子的某种他喜欢的需求,或者让他完成他能胜任的任务,让他重新体会成就感,获得自信心。和普通人一样,每个小朋友都会或多或少出现情绪问题。可能是因为午睡没有睡好,或者早上出门时走了一条和平时不同的路,还包括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理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预防。
孩子情绪来得很快,快到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突然这样子,一时之间找不到原因,摸不着头脑,那就当个“笨拙”的家长和老师吧,不用理他,让他先发泄一下情绪,倘若久哭不止,带他去一个新的环境,或许是原来的环境让他不适,等他情绪有明显平稳时,转移其注意力,他就会慢慢平复情绪,然后找到类似功能的行为,来替代当前行为。
5.在外哭闹
孩子在外面哭闹,发脾气,很尴尬,怎么办?如果孩子在室外发生情绪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孩子拉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人较少的地方,然后完成接下来的操作,稳定孩子的情绪。家长如果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提前随身携带一些辅助物品,例如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准备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视频等。等他发泄完了情绪,我们不能直接把这些辅助物品给他,我们可以在旁边玩玩具,然后大声描述这个玩具多么好玩多么有意思。等孩子安静下来的一瞬间,马上把玩具给他,并和他说:你现在很安静,让我们来玩一下。
6、找不到原因的情绪问题
如果我们找不到孩子出现某个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自我刺激。
例如,我们觉得痒,就会去挠,或者在和别人交谈时会有转笔或者抖腿等的习惯,其实这些动作对我们来说,都属于自我刺激。如果孩子的这些自我刺激,我们可以随时叫停,不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这样的自我刺激并不是必须要改善。但是,如果不能随时被叫停,我们需要找到替代性的行为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6个妙招,有效解决自闭症孩子莫名哭闹
❹ 自闭症的孩子一天哭闹怎么办
自闭症的孩子的情感难以捕捉,常常有情感障碍,家长们都不懂怎么回事,孩子就突然大哭或者大笑不止,而且常常不分场合,这让家长们感到十分困扰头疼又无可奈何。情绪问题是个让家长或孩子的照顾者十分头疼的问题,如果可以解决掉,那将会让家长和照顾者感到轻松很多,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一些应对这种情况的小建议吧。
原因:
首先,好好想想到底是为什么?星孩很可能用最笨拙的方式去表达简单的信息、需求,因为不懂表达而忍耐不适到极点才会用哭闹来表达,可能表达害怕、厌恶、逃避、求关注、想要某种东西等等。
怎么做?
1、想要东西
想喝水、想玩玩具等,但不会用语言或非语言(用手指、眼神去表达信息),不会提要求,他就会通过哭闹大笑的方式来替代“提要求”,一般以哭闹居多。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提要求方式,并满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暂时是没有办法满足孩子,则可以选择替代的方式来解决。
2、求关注
像很多孩子调皮捣蛋其实是为了博得家长的关注一样,在精神方面得到的关怀、关注、表扬不足够时,加上孩子不会正确的求关注、求表扬等沟通技巧,或者父母对孩子的夸奖比较吝啬时,孩子容易通过哭闹来一边宣泄情绪一边寻求关注。
寻求他人关注属于比较常见的情况,包括很多高阶小朋友也会出现类似状况,通过大哭大笑或者各种调皮捣蛋的方式吸引别人的关注。
很多家长不太能接受这种行为,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孩子做得好,家长不会夸奖,但是孩子一旦做错,那么孩子就会受到批评教育。所以,当小朋友不能得到夸奖或关注时,会通过大哭或大笑的方式吸引关注。
一方面,是我们没有教会孩子正确的寻求他人关注的方式。另一方面,家长没有给予孩子正向的干预支持。
3、逃避或逃离
逃避或逃离,无论是特殊孩子还是普通孩子都常常会出现的动机意识,原因是孩子认为任务难度太大,或完成需要的时间太长;此时需要选取更具吸引力的强化物,当孩子不想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也会选择用哭闹的方式达成逃避的目的。有些家长会经受不住孩子哭闹行为,而放弃让孩子完成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用哭闹来逃避的这一行为。适量降低任务的难度,或数量,或持续时间,同时提高孩子指令的听从能力,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要求的方式。
4、普通情绪问题
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家长,在可以观察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必要,在孩子情绪准备爆发的那一刻之前,我们就应该放缓孩子的压力,满足孩子的某种他喜欢的需求,或者让他完成他能胜任的任务,让他重新体会成就感,获得自信心。和普通人一样,每个小朋友都会或多或少出现情绪问题。可能是因为午睡没有睡好,或者早上出门时走了一条和平时不同的路,还包括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理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预防。
孩子情绪来得很快,快到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突然这样子,一时之间找不到原因,摸不着头脑,那就当个“笨拙”的家长和老师吧,不用理他,让他先发泄一下情绪,倘若久哭不止,带他去一个新的环境,或许是原来的环境让他不适,等他情绪有明显平稳时,转移其注意力,他就会慢慢平复情绪,然后找到类似功能的行为,来替代当前行为。
5.在外哭闹
孩子在外面哭闹,发脾气,很尴尬,怎么办?如果孩子在室外发生情绪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孩子拉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人较少的地方,然后完成接下来的操作,稳定孩子的情绪。家长如果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提前随身携带一些辅助物品,例如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准备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视频等。等他发泄完了情绪,我们不能直接把这些辅助物品给他,我们可以在旁边玩玩具,然后大声描述这个玩具多么好玩多么有意思。等孩子安静下来的一瞬间,马上把玩具给他,并和他说:你现在很安静,让我们来玩一下。
6、找不到原因的情绪问题
如果我们找不到孩子出现某个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自我刺激。
例如,我们觉得痒,就会去挠,或者在和别人交谈时会有转笔或者抖腿等的习惯,其实这些动作对我们来说,都属于自我刺激。如果孩子的这些自我刺激,我们可以随时叫停,不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这样的自我刺激并不是必须要改善。但是,如果不能随时被叫停,我们需要找到替代性的行为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6个妙招,有效解决自闭症孩子莫名哭闹
❺ 孩子总是爱哭,怎么办
第一个原因是生理上的原因。研究表明,当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周围的事物分类。比如说,这是人,这是鸟,这是虫子。这种粗糙的分类是我们理解世界很重要的方式。这么做可以建立一种预测性的模式,区分出有用的信息和无用的噪音,帮我们更好地生存下来,还可以节省认知带宽。所以,当某个生物不在你的认知分类里面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害怕。
第二个原因是文化上的原因。出于各种文化和政治的需要,把各种抽象的概念,变成具象化的怪物,引发人们的厌恶,甚至是恐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行为引导手段。比如说,如果你作恶,那魔鬼就会找上你;如果你破坏规则,某个怪物就会来抓你,等等。而为了让人觉得厌恶和恐惧,所有的敌人都必须被描绘得丑陋不堪,这时候英雄的出场才备受期待,会变成一种文化认同,比如宗教里的神和圣人、神话中的英雄。当我们讲起这些故事的时候,其实就有了善恶之分。当我们有了共同敌人,我们才会更团结,所以怪物的作用,是使得人类可以更容易地被团结在某种社群之中。而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普通的东西是不够的,只有突破了人们的认知,才会让人印象更深刻,更容易传播。
所以孩子胆子太小,如果想要克服恐惧,一个办法就是扩大分类,习以为常的事物不会让我们感到恐惧,突如其来的东西才会让我们害怕。恐惧来源于认知混乱,并不来源于认知的内容本身。所以可以通过尝试让孩子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增加想象力,扩展他的知识层面,他应该就会变得胆子大些,中国不也有句老化嘛,艺高人胆大。
❻ 儿子都上一年级了敏感,爱哭怎么办
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这些问题常常让家长感到头疼不已,比如:在生活中总是爱发脾气,在学校里显得不合群,总是会惹到别人,容易动手,招来其他小朋友的不喜欢……
家长为此讲道理、批评教育都不奏效,只好认定是孩子性格不好,对于如何管教渐渐成为一个难题。
其实,面对孩子这样的表现,家长常常有个误区,就是把重点放在想办法让孩子去改变,却没有真正想办法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这些脾气差、不合群的现象真的是自主行为吗?并非如此。
孩子脾气差,不合群,会动手打人…其实表现出的是一个警告,孩子很可能是触觉失调了。
触觉失调的表现
1、 触觉敏感
· 怕生、粘人、爱哭闹;
· 讨厌被他人触摸;
· 吃手、咬指甲、咬人;
· 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 不合群,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
· 挑食、偏食;
· 情绪不稳定,固执,爱发小脾气。
2、 触觉迟钝
· 对细微的触觉很难感知,反应比正常孩子慢;
· 大脑分辨能力弱,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很好保护自己;
· 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弱;
· 动作不灵活、学习积极性低。
触觉对孩子认知、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包括容易受一点风吹草动影响而分心,反应过于迟钝,与人相处内向自闭,遇到一点难事就想退缩,大大咧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等。若不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将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
针对孩子触觉敏感或迟钝的感统失调问题,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干预和矫正。
改善触觉失调小方法
1、沙土游戏
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进大盆,让孩子在里面玩耍,要增加沙土与孩子的接触面,沙土可用纸、树叶、豆、米等代替。这种游戏更适合孩子在户外进行,尤其公园沙坑或者海边沙滩,让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冷热水刺激
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温度的水所带来的刺激,主要用手感受,条件允许可以全身刺激,家长也可以做示范,并且观察孩子的表现。
3、梳头游戏
用梳子的尖端去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且顺势梳头。这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梳子不宜太尖,让孩子自己梳头,可以对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4、抓痒游戏
让孩子躺在床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应来控制力道,如果连一些常常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要加大此游戏强度。抓痒游戏不是把孩子抓挠舒服了,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刺激,强化这种感觉刺激的学习。
5、麻布刷身游戏
用麻布用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手心、足部。可以边唱歌或者讲故事,保持轻松的氛围,以免孩子过度紧张。也可以用毛巾、海绵、妈妈化妆用的软刷子代替。
❼ 我家孩子遇到小事大事都是哭,那是怎么回事怎么办呢
小孩一直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常见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生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当宝宝处于饥饿或者大小便、想睡觉时容易出现哭闹不停,家长要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给予纠正。第二、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在出生前就已经发育,如果存在感统失调,宝宝会对听、看、感觉到的事物不适应,容易出现哭闹不安,家长可以早期将宝宝放在吊床内晃动等,以促进前庭觉的发育。当然做出此判断前,要排除宝宝是否存在病理性疾病。第三、疾病影响,当宝宝处于发热、身体不适时,容易出现哭闹不安,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面对孩子哭闹,家长需要有耐心,然后参考以下做法。
1、懂得孩子的语言
当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期,一旦发现孩子开始哭闹,作为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哭闹不止,找到原因及时解决,那样孩子的哭闹就会马上停止,久而久之你就会明白婴幼儿的语言,并能够在孩子还没哭闹时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就不会引起孩子长时间的哭闹了。
2、不要害怕孩子哭闹任性
有太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哭了,就慌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孩子想干嘛就干嘛。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哭闹任性可以满足自己的一切,那么孩子凭什么不哭不闹不任性?所以说千万不要太娇惯孩子的任性,当孩子有了第一次任性,马上就会有第二次。
3、安静应对孩子的任性哭闹
孩子第一次对你展开哭闹任性时,请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依着孩子的心性,不要孩子一任性便顺从孩子。当你发现孩子特别是刚懂事的孩子,在对你实施他的任性时,先劝他几句。
若孩子不听甚至更加哭闹任性的厉害,请你马上告诉她,给他三分钟的时间擦干眼泪鼻涕,不然后果自负(放心孩子一定会懂你的意思),然后你就走到一边去,该干嘛干嘛,不用搭理他,这样一来一般孩子就会停止自己的任性行为。
4、对孩子的任性适当惩罚
当孩子无故哭闹任性时,作为家长就要及时给孩子指出错误,并适当警告孩子适可而止,当你的警告孩子无动于衷继续无理哭闹任性时,那么,你就该拿出一点小惩罚手段了。
但最好不要打骂孩子,你可以这样,比如孩子想以任性哭闹的方式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时,你可以拒绝以孩子任性为理由,拒绝孩子达到那个目的,让孩子明白,他的任性哭闹,只会让自己的的目的达不到。
5、及时表扬孩子的乖巧懂事
孩子是需要夸赞的,一个经常受表扬的孩子内心是阳光的。当孩子改掉一点任性的缺点时,你要及时的表扬孩子并适当的进行奖励,从而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乖巧懂事才会得到大人的喜爱,才能达到自己的意愿,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不会用哭闹任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6、平日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
不管你有多么疼爱你的孩子,请不要对你的孩子百依百顺,这一点要从小婴儿时期开始,当然了,你采取的方式必须是恰当的。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可以给孩子最多的疼爱,但是孩子的脾气,我们绝对不能惯着,不能事事由着孩子来。嘟嘟见过不少家长,孩子说要去哪儿就去哪,说要怎么去就怎么去,你自己想一想,这样的孩子,当你有一天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时,他不闹你闹谁去。
7、教育孩子要全家同步
一个孩子,身边会有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幸福的孩子可能一下子拥有六个人无尽的疼爱,就算爷爷奶奶不疼的,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疼,不管怎么说吧,一个孩子要占太多的疼爱,特别是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那真是隔辈亲。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局面,当爸妈准备教育孩子时,就会有四位或者两位老人出来反对你,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靠山啊,那么孩子任性还不是天经地义的是嘛。所以说要教育孩子,就要全家同步,不能一个教育另两个惯。
8、给孩子养成和你谈心的习惯
从小和孩子谈心,告诉孩子不管心里有什么话都要告诉自己,开心的,委屈的,不解的,等等。那样一来,孩子就会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而不是用一种哭闹任性的方式去表达。
拓展资料:
新生儿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需要,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从离开母体的一刹那,新生儿就用哭来向世人宣布,他来到了这个世界。
在婴儿还不会用语言、手势等和外界交流时,哭闹就是婴儿表达需求的唯一手段! 没有这第一声哭,医生们就会立即进入紧张的抢救之中,这哭是生命的象征,这哭声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质量的砝码。不但第一声哭是重要的,哭在整个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意义,对于新妈妈们来说,最烦恼的,莫过于宝宝的哭闹。
但婴儿是不会无缘无故哭闹的,她哭闹总会有什么地方不适。新手妈妈们不要为婴儿的哭而烦恼,那是宝宝在和妈妈说话,新手妈妈要学会聆听婴儿“说”什么,了解一下宝宝为什么会哭闹。
❽ 10岁孩子很内向,遇到问题只会懦弱的哭,怎么解决
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呢?严格来讲,是从爱人递给我医生对我下达的一条禁令开始。
某一天我发现我女儿眼睛开始不定时的抽动,而且一天比一天频繁,于是我们去咨询了医生,得到的结论是我们的孩子不排除有多动、抽动症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再约下一次医生之前医生建议我,一定不要过度的严格要求孩子、切记不能大吼大叫,如果孩子抽动的严重可以药物干预一下。小小的一张纸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项和“利他林”这几个字。我想我一生也难以忘记这个药物的名字。在我查清楚药物的副作用时我简直惊得一身冷汗:它不仅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阻碍,而且这种药物想要根治孩子的病症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翻阅许多书籍,也查过网络,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不得不承认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而且与我日常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自责极了。于是我开始想一些既不能伤害孩子身体健康又能很快治愈她的症状的办法。
补救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自己。
医生告诉我,孩子的抽动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管束的太紧,要求的太高,最主要是常常会大吼大叫。于是我开始深刻的自我反省:我的教育方式、情绪、脾气,以及自己的霸权,的确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为了孩子的健康我开始调整自己。
控制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平等思想,朋友式相处。
认真地控制好自己真的做到这几点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分享给大家,希望也可以帮助亲爱的你。
第一、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家长真能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情绪、脾气,以及自己的霸权,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那就痛下决心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慢慢的改变孩子。
只要家长能痛下决心改变自己,能控制靠自己的情绪,能管住自己的嘴和手,能平等的和孩子对话交流,朋友式和孩子相处,就一定还能找回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来。
❾ 五岁孩子做不好事情就爱哭应该怎么办
动不动掉眼泪是孩子性格懦弱的一种表现,不利于他们自信和坚强个性的养成。父母应该想办法—— 改掉孩子爱哭的不良习惯,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由于骄惯等原因,动不动就哭,为一点小事就哭个没完,往往搞得父母、长辈手足无措、心烦意乱。
要改变孩子爱哭得习惯,就要让他知道哭并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要达到这个目标,父母首先要检讨自己对孩子哭的反应。
①当孩子有问题时,不要一听见他的哭声就紧张地回应他,而要让他先停止哭,把问题说出来。训练他不要每一次有事都只以哭声来表达不满,同时要给予他充分的时间去平复情绪。一个哭得嘻哩叭啦的孩子,要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父母先清楚地把话说完,然后静静地陪在一旁,等他平复下来,不要催促或者表现出不耐烦。
②平时父母对于孩子的任何问题,都要认真回答,让他们学习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意见,不必每一次都要哭。
③当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来的时候,决不能因此而照他的意思去做,籍以让他停止继续哭下去;因为他们回习以为常,以这种方式要求父母为他做事或得到一些东西。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而哭,父母应立即走开,不理会他。
④坚定自己的立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闹让步,让他知道哭泣并不能为他带来他想要的东西;如果不哭,或许还有机会得到。
⑤年纪稍大的孩子,有必要向他解释动辄哭泣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教导他遇到问题应该立即想办法去解决。例如,遇到问题而自己却不能解决时,可以告诉父母,向父母求助;有任何需要或病痛时,可以直接向父母说明。
⑥称赞一些他认识的不爱哭的孩子,并鼓励他向这些孩子学习。偶有不如意却没有哭的话,就及时夸奖他有进步了,给他一些口头称赞、一个拥抱或一个亲吻等。
如果父母能坚持以上的方法,不向孩子的哭闹让步,逐渐的他将会停止以哭泣来威胁你。
对于因为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必须多给他鼓励,让他尝试自己去处理一些问题,不要凡事都要求得到别人的帮忙;虽然做不好,也鼓励他再次尝试。失败了,教会他先不要哭,静下来想一想应该怎么做比较好。问问他:妈妈(爸爸)也一起来帮忙好吗?得到认同后,母(父)子一起把问题处理好,再与他一起检讨这件事。
懦弱的孩子,大半是因为父母溺爱造成的,所以必须多给孩子自己去面对难题的机会,不要凡事都替他去做;还要让他多与其他孩子接触,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才不会凡事都感到害怕,逐渐把胆量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