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去中心化发展日本
『壹』 所有人都在说“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吗
在科技领域的文本词库里,“去中心化”是个高频词汇,大佬喜欢说,媒体喜欢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也难窥其深层奥义。前段时间,去参加一场发布会,突然看到罗辑思维CEO脱不花PPT上的一句话,觉得这也许是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下对“去中心化”的最佳诠释,那就是:“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实上,“宫廷”这个词无疑抓到了某种本质,今天来谈谈“去中心化”,以及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它究竟是个啥。
直观上看,互联网诞生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一切只为“我”服务,移动时代更是如此,将每一个人搁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视觉案例无疑是手机地图,就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个方向前进,无论哪个方向,整个画面都会随你位置移动,这是个重大转变,在纸张世界,地图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标为根据,而不是你的所在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起点,数字世界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后面。”
这种反转岂止于此,如你所知,资本与技术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个人,用脱不花的话说:“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甚至说书人,委实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时连窘境都与君王颇为相似,譬如在资讯获取上,当大数据编纂的私人阅读代替了传统编辑认为“合适的内容”,每个人都会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少了几分“逆耳”之言。
嗯,不难理解的是“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资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权威,国家意志,乃至资本等确定性方式上转向每个具体的人。忘了谁说过,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无疑属于个人——就像手机地图上那个随你而动的小蓝点,你不必再以某个特定地标为中心,无论是被服务的诸位“君王”,还是气宇轩扬的创业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声“我要”,若有人响应,那么必将迎来资源的围拢。
事实上,资源的反转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常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不断推动协作细化息息相关,细化的结果自然是编织出一张日趋互为依存的网络,而这张网络也注定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放大单点价值,从而诞生脱不花所言的“君王”。
于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现开来:由于“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个好例子就是比特币的回归),任何领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编织起一张巨网,其最终目的是——由近及远地还原全貌。
就像比特币将对权力的信任转化成数学问题;在我看来,从任意节点的视角出发,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地拼接和还原成一个网状世界,这是个迷人的结构,因为它发生在任何领域。看过TED上一个演讲,大意是,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习惯以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描述不同认知系统:物种图谱,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组织结构等,作为一种强调对称的视觉象征,也许是自然地位所致,树状图非常直观地显露出人类对秩序和可归纳性的迷恋。当然,这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不同中心还原成一张网状结构也许更接近真相。
TED上这位讲者就举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譬如,物种之间的密集细菌网络将看似无关的物种连接起来,交织成一张生物网络;现代神经学认为,大脑内部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区,不过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神经网络;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也正在向恐怖组织学习,权力分散,个体独立,编织成一张价值之网。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尽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但通常认为,宇宙没有空间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间通过引力等作用互相连接成一张网络,任何一点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从这个角度,所谓“地心说”和“日心说”更多是数学问题),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发生在每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爆心’……每一个星系群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一个观测者在这些遥远的星星上回望我们,他也会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同样地以为自己位于扩张的中心。”
嗯,无论微观尺度上每一个“正在拔地而起的宫廷”,还是宏观尺度上每一个星球,所谓“去中心化”也许只是一种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许真有可能是万物规律,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将认知升级到这一层,才能对“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贰』 日本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分别在哪些城市
文化和政治是东京。经济日本是建立东京大阪经济圈所以可以认为是这两个城市。银银上那位补充说科技是东京。。
『叁』 日本有哪些重要城市
1、东京
神户(Kobe),是一个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兵库县的都市,是兵库县的县厅所在地,位于日本四大岛中最大的一个岛—本州岛的西南部,西枕六甲山,面向大阪湾。位于京阪神大都市圈,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日本国际贸易港口城市。
(3)城市去中心化发展日本扩展阅读:
日本国(日语: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语:Japan),简称“日本”,位于东亚、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极高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
参考资料:网络-日本
『肆』 什么是“去中心化时代”
布众节点系统每节点都具高度自治特征节点间彼自由连接形新连接单元任何节点都能阶段性具备强制性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间影响通中国络形非线性关系种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系统现象或结构我称化[贰] 随着主体客体相互作用深入认知机能断平衡、认知结构断完善体能自我状态解除称
『伍』 日本茨城县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茨城县(茨城県 Ibaraki-ken)
茨城县的地理和气候:
茨城县大致位于日本列岛的中央的关东平原的东北面。面积6094平方公里,人口284.5万。东临太平洋,北靠福岛县,西接枥木县,南有利根川与千叶县,崎玉县相接,南面的取手市离首都东京的中心40公里,县厅的所在地在水户市,处于以首都东京的为中心100公里的范围之内。
北部与西北部为阿武隈山地延续部分,西部有八沟,筑波等山块。东南部和南部为平原低地,以台地和低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8%。利根川下游有霞浦,北浦等湖泊。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低地年平均气温约13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300-1600毫米之间。
茨城县的历史和文化
(1)历史
茨城县在1280年前《常陆国风土记》中记载了“土地辽阔,土壤肥沃,海产物和山货极为丰富,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宛如天堂之国”,描写成一幅桃花之源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就过着富裕的生活。
到了中世纪,这个地区有势力的武将构筑了居舍,特别是在江户时代,为江户附近的交通要地水户设置了德川藩等,作为地方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德川幕府崩溃后,1871年政府设置了茨城县,按1875年时的规模来构成的。
之后,在这地区培育起以产业和文化为基础,大大地继续发展了所有的农业,工业,科学技术,文化,福利等方面。
(2)文化
在茨城县,偕乐园和鹿岛神宫等的文化遗产在各地保留着,同时也涌现出如日本画的横山大观,近代陶瓷工艺的板谷波山,创作童谣词的野口雨情等大量的伟大先辈。
根据传统的文化风土,积极地举办筑波国际音乐节,近代美术馆的著名美术展览和县艺术节等的文化活动。
偕乐园与兼六园(石川县),后乐园(冈山县)并称为日本三名园。
由于临近日本第一大消费市场东京,茨城县的农业和渔业都很发达,农作物栽培面积居日本第二,果树、蔬菜、花卉、养殖业都很发达,养猪头数和规模都居日本之首。茨城的渔业不仅有近海渔业和远洋渔业,还有淡水渔业。近海水产主要有沙丁鱼和秋刀鱼,远洋主要以金枪鱼和鲣鱼为主。
茨城的自然:
筑波山:
“西富士”“东筑波“以关东名山并称。在筑波山的标高877米的山顶上能够饱尝关东屋子雄伟的全景。
袋田之瀑布:
高120米、宽73米享有盛名的袋田之瀑布是日本三大名瀑之一。无论是春夏秋冬,在这里都能享受到它的雄伟壮丽。
五浦海岸:
位于海岸线北端的五浦海岸受汹涌浪涛的常年侵蚀,形成了大量自然奇观。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犬牙交错,和日本美术家冈仓天心和横山大观等人有缘的六角堂就建在悬崖一端。
水菖蒲园和十二桥:
初夏是潮来町最美丽的季节。约有500种品种,100万株五彩缤纷的菖蒲花争妍斗奇,竟相盛开在河岸边。从6月1日到30日举办的“水乡潮来菖蒲节”中,有展示会和菖蒲舞蹈的表演等,町内出现了一派清一色的菖蒲景象。
赏樱:
茨城县有很多赏樱花的地方。到了春天,浅粉红色的樱花盛开满地。从4月上旬到中旬能够欣赏樱花。
霞浦:
霞浦仅次于琵琶湖(滋贺县)是日本第二大湖。同时,作为航海和水上滑艇的场所也是深受人们欢迎的。1880年设计的“帆曳船”从夏到秋在霞浦的湖面上都能看到。
花贯溪谷:
悠闲的自然林和流畅的花贯川形成了溪谷,在嫩绿遍地的春天、红叶满山的秋天是旅游的最好时节。修建过的散步道方便了徒步旅行。
花园神社:
花园神社是真正的自然宝库。春天是填满了一片石楠花,秋天是满山遍野覆盖了红叶和枫树。
茨城的史迹:
弘道馆:
作为教育水户藩士子女的学校,第9代藩主德川齐昭创建的江户时代最大的学校。以教授当时最新的医学和天文学知识,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目的。地基内保留下的建筑物是日本指定的重要的文化保护财产。
鹿岛神社神宫:
鹿岛神社是“东国三社”,即日本东部三大神社之一。据说建于皇纪元年(公元前660年)。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江户时代的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曾供过神的色彩绚丽的神殿以外,还能看到茨城县唯一的国宝“直刀”等。
西山庄:
这里是水户有名的官僚“黄门”德川光国晚年的隐居地,享年73岁,逝世前的10年都住在这里。就在这座与自然环境相应成趣的简朴茅屋里,他编写了《大日本史》。
笠间稻荷:
日本三大神社之一。以其尊有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之神而享有盛 誉。正殿是在江户末期建筑的,施于周围精巧的雕刻被指定为国家重要的保护财产。每年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举办“菊展”是有传统的秋天象征。
龟城公园:
是土浦市历史的象征。曾经修建过了土浦城的城堡的中心和外城一部分的城址公园。除了现存的贵重的城门洞以外,现在的东西城楼都修复了。
茨城的祭典:
日立樱花节:
日立市在市内有樱花名胜的地方举办的“樱花节”是日立代表的活动。在“日本樱花名胜100选”中被选上的“峰根公园”和“和平大道”开幕举行。
石冈祭典:
关东三大祭典活动之一,每年9月14日至16日举行。在这期间可以观赏到狮子舞和花车、以及在全日本都很罕见的绘有菊形家徽,格调高雅的神桥。
油纸伞纸灯笼:
即祈祷五谷丰登·家庭和睦,也奉献了焰火。直径5米、高6米油纸伞形状的彩色焰火像瀑布似的流下来。
水户时代祭典:
再现了由总数700多名游行人群组成的雄壮时代的历史书卷。武士装束的诸侯游行队伍在水户市内繁华大街上阔步前进着。
茨城的游览地:
大洗海岸:
大洗海岸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海游览胜地。中心设施“游艇基地”在水面上能容纳70艘、陆地上能容纳120艘游艇的远洋形游艇港。“大洗太阳滩”、大洗海水浴场到了夏天便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像。从海滩或海滨公园眺望到的引人注目的建筑物“大洗海塔”就是这个地区象征。
国营海滨公园:
园内改造了自然有自行车路线和体育运动广场、水仙和大波斯菊蔷薇的花圃。有值得自豪的海拔100米高的大观光车等的20种以上设施的游览公园等,欣赏者也各不相同。
茨城县花卉公园:
约有30公顷辽阔土地的花卉和绿色的公园。园内有世界上500种 品种、3万株蔷薇的花坛、3千500株的牡丹,同时大温室里栽培着3千棵的热带花木。
『陆』 什么叫文化去中心化
就是文化多元化,由一花独秀变成百花满园
『柒』 历史论述的去中心化
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走共产主义道路,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和国家的的利益。中国人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人民希望过和平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中国共产党有时终维护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国民党要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资本家可以富起来,工人阶级(人民)始终被压迫,还要始终面临着失业问题,而政府机构只是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节,并不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生活无法安居乐业。所以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捌』 城市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
去中心化(英语:decentralization)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8)城市去中心化发展日本扩展阅读: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称之为去中心化。
『玖』 什么是“去中心化”,看我解释
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中文名
去中心化
外文名
decentralized
概念来源
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原理
内 涵
大自然的演化没有恒定中心
外 延
生态社群表现为去中心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