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口损失力怎么算
Ⅰ 铁路桥涵中曲线 预应力筋计算锚具损失时应力不动点怎么确定
预应力凝土中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是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在张拉后将应力传递到混凝土内部的锚固工具,也称之为预应力锚具。
Ⅱ 预应力钢绞线最大张拉控制应力如何确定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条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对后张法构件为梁体内锚下应力)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丝、钢铰线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0.75fpk;2、精扎螺纹钢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0.90fpk。(fpk指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此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 σl1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 σl2
预应力钢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 σl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σl4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驰 σl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σl6
此外,尚应考虑预应力钢筋与锚口之间的摩擦、台座的弹性变形等因素引起的其它预应力损失。
当对构件进行超张拉或诗篇锚圈口损失时,钢筋中最大控制应力(千斤顶油泵上显示的值)对钢丝和钢铰线不应超过0.8fpk;对精扎螺纹钢筋不就超过0.95fpk。
张拉控制应力的取值,直接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如果张拉控制应力取值过低,则预应力钢筋经过各种损失后,对混凝土产生的预压应力过小,不能有效地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如果张拉控制应力取值过高,则可能引起以下问题:
(1)在施工阶段会使构件的某些部位受到拉力(称为预拉力)甚至开裂,对后张法构件可能造成端部混凝土局压破坏。
(2)构件出现裂缝时的荷载值很接近,使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的预兆,构件的延性较差。
(3)为了减少预应力损失,有时需进行超张拉,有可能在超张拉过程中使个别钢筋的应力超过它的实际屈服强度,使钢筋产生较大塑性变形或脆断。
张拉控制应力值的大小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关,对于相同的钢种,先张法取值高于后张法。这是由于先张法和后张法建立预应力的方式是不同的。先张法是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在台座上张拉钢筋,故在预应力钢筋中建立的拉应力就是张拉控制应力σcon。后张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上张拉钢筋,在张拉的同时,混凝土被压缩,张拉设备千斤顶所指示的张拉控制应力已扣除混凝土弹性压缩后的钢筋应力。为此,后张法构件的σcon值应适当低于先张法。
张拉控制应力值大小的确定,还与预应力的钢种有关。由于预应力混凝土采用的都为高强度钢筋,其塑性较差,故控制应力不能取得太高。
根据长期积累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下表的限值。
张拉控制应力限值
Ⅲ 预应力锚圈损失系数 啥意思
就是张拉过程中锚圈小口摩擦阻力引起的损失,一般在0.1-0.3%之间
Ⅳ 锚索预应力损失值的规范要求是多少啊
这个没有一个确定值,要看它的环境。你看看下面的参考资料。
Ⅳ 预应力损失最大的一般是第几种损失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对后张法构件为梁体内锚下应力)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丝、钢铰线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0.75fpk;2、精扎螺纹钢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0.90fpk。(fpk指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此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 σl1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 σl2
预应力钢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 σl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σl4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驰 σl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σl6
此外,尚应考虑预应力钢筋与锚口之间的摩擦、台座的弹性变形等因素引起的其它预应力损失。
当对构件进行超张拉或诗篇锚圈口损失时,钢筋中最大控制应力(千斤顶油泵上显示的值)对钢丝和钢铰线不应超过0.8fpk;对精扎螺纹钢筋不就超过0.95fpk。
Ⅵ 梁板中T张拉预应力锚圈损失计算吗,图纸中也没说要超张拉等
梁板中T张拉预应力锚圈损失要计算
Ⅶ 预应力锚索伸长量计算公式
L—钢束的有效长度,自锚固端至张拉锚具之间的距离;
P—张拉应力,理论伸长量对应的因该是理论应力,实际伸长量可以反算处实际应力;
E—钢材的弹性模量;
A—钢材的断面面积。
这个公式指的是理论状态下预应力钢筋的伸长量,不包含摩擦阻力损失和锚口损失。工程应用时,需要考虑摩阻、锚口损失等原因,在相应的施工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也可以通过试验确定,试验确定的方法是埋入检测元件,用伸长量、千斤顶油表度数得出的应力、布置在不同部位的测力元件之间的差值来计算确定。
铁路、公路规范中可以查到。
锚索的应力控制应该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为辅,就是说伸长量只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因为你很难确定锚索的有效长度,也很难量化锚固段的变形。我个人理解L应为自由段长度,P值应为最大试验荷载,孔道应考虑摩阻损失。
Ⅷ 如何计算张拉控制力
控制应力x钢绞线截面积总和=张拉控制力。控制应力和控制力是直线回归关系,条件是在弹性范围内即不大于0.8x1860。
锚外控制应力和锚外张拉力都是对应于千斤顶油表读数(油表控制读数就是将锚外张拉力带入校顶方程中)。而锚下控制应力是钢绞线计算起始端的控制应力,即锚外控制应力扣除锚口损失(一般锚头损失取6%)。
校顶方程其实就是千斤顶标定时lkN的力与表盘上的1格读数之间的关系 。
拉力=锚外张拉控制应力*孔道根数*钢绞线截面积(截面积一般为140)
也就是说锚外张锚外控制应力就是油压表上的值除以钢束面积,锚下控制应力是锚外控制应力扣除锚头损失以后的值。
(8)预应力锚口损失力怎么算扩展阅读:
张拉控制应力值的大小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关,对于相同的钢种,先张法取值高于后张法。这是由于先张法和后张法建立预应力的方式是不同的。先张法是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在台座上张拉钢筋,故在预应力钢筋中建立的拉应力就是张拉控制应力σcon。
后张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上张拉钢筋,在张拉的同时,混凝土被压缩,张拉设备千斤顶所指示的张拉控制应力已扣除混凝土弹性压缩后的钢筋应力。为此,后张法构件的σcon值应适当低于先张法。
张拉控制应力值大小的确定,还与预应力的钢种有关。由于预应力混凝土采用的都为高强度钢筋,其塑性较差,故控制应力不能取得太高。
Ⅸ 已知锚下控制应力,怎么计算张拉控制力锚下控制应力跟张拉控制力有什么关系
控制应力x钢绞线截面积总和=张拉控制力。控制应力和控制力是直线回归关系,条件是在弹性范围内即不大于0.8x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