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力冷却塔蒸发量怎么算
1. 如何简单计算循环水冷却塔的蒸发损失
每小时流量*冷却塔漂水率=每小时冷却塔损失水量
2. 冷却塔蒸发量的计算
计算蒸发量
(WE)
kg/h
WE
=(tw1-
tw2)×L×Cp÷2520
tw1
:
进口水温(℃),
tw2
:
出口水温(℃),
L
:
循环水量
(kg/h),
Cp
:
水的定压比热
(Kcal/kg℃),
2520
:
水的蒸发潜热
(kJ/kg℃)
所以你只要知道这个冷却塔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就知道它的蒸发损失量了。
3. 冷却塔的蒸发损失量如何测量(实际测量方法)
进水温度*水的热容=(1-蒸发量)*出水温度+蒸发量*汽化潜热.
其中的"1"是按进入1kg水来计算,.其的"蒸发量"是指每进入1kg水所蒸发的量.也就是说你需要测量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以及进水流量即可.
但事实上冷却塔的损失不止汽化,还有被吹走的雾沫.也就是说当气流离开冷却塔后,被吹走的雾沫还有可能会汽化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是离开冷却塔的物料了,不会导致离开冷却塔的水的温度的变化..
4. 自然通风冷却塔蒸发量怎么算
千分之5
5. 请问如何计算循环冷却水的蒸发量
蒸发量 E(m³/h)=a*(R-B)
a=e*(T-t)
a——蒸发损失率,%
R——系统循环水量,(m³/h)
B——系统排污量,(m³/h)
T、t——循环冷却水进、出冷却塔的温度
e——环境温度系数,与季节有关,夏季25-30度为0.15-0.16,冬季零下15-10度为0.06- 0.08,春秋10-25度为0.1-0.12,
6. 冷却塔理论蒸发量如何计算
冷却塔蒸发耗损量
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
令:进水温度为
T1℃,出水温度为T2℃,湿球温度为Tw,则
*:R=T1-T2(℃)------------(1)
式中:R: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Kcal/h
对式(1)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
*:E=(R/600)×100%
------------
(2)
式中:E----当温度下降R℃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600-----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如:R=37-32=5℃
则E={(5×100)/600}=0.83%总水量
或e=0.167%/1℃,即温差为1℃时的水蒸发量
*:A=T2-T1℃
----------
(3)
式中:A-----逼近度,即出水温度(T2)逼近湿球温度的程度℃,按热交换器设计时冷端温度差取值的惯例,宜取A≥3℃(CTI推进A≥5
oF即2.78℃)A<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合理和不经济。
7. 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蒸发损失计算为: E=k×△t×Qm k怎么确定
冷却塔蒸发耗损量' O0 U5 A9 p6 w8 M7 ^# |
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
+ H: S: y% J% z7 v2 [ 令:进水温度为 T1℃,出水温度为T2℃,湿球温度为Tw,则
# O5 S) f5 C# \7 P& R* B *:R=T1-T2 (℃)------------(1)
; g9 L& d- t3 K w% @* T0 x 式中:R: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Kcal/h. z3 y; i' B8 K* t: w3 [, ?
对式(1)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6 J( L* X, j% V0 H$ @! G {
*:E=(R/600)×100% ------------ (2)
7 Y% E' U. K) O3 {; c- z 式中:E----当温度下降R℃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600-----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 \3 t8 m% c' R% F9 ?: C
如:R=37-32=5℃9 v$ A6 s6 A( }
则E={(5×100)/600}=0.83%总水量
2 @2 v2 J; P3 }+ m" ~, A4 E9 Z 或e=0.167%/1℃,即温差为1℃时的水蒸发量+ W& b# t9 T$ G. R/ L* N* K
*:A=T2-T1 ℃ ---------- (3)
2 U/ ~. V" N2 _3 t 式中:A-----逼近度,即出水温度(T2)逼近湿球温度的程度℃,按热交换器设计时冷端温度差取值的惯例,宜取A≥3℃(CTI推进A≥5 oF即2.78℃)A<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合理和不经济。( q% L6 I. e: c+ A/ `- m8 g/ c
: B5 n( {5 y6 l% m+ F
8. 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
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蒸发损失E(m3/h)
E=a(R-B)
a=e(t1-t2)
a—蒸发损失率,%;
R—系统中循环水量,m3/h;
B—系统中排污量,m3/h
t1,t2—循环冷却水进、出冷却塔温度,℃;
e—损失系数,与季节有关,夏季(25~30℃)时,为0.15~0.16
冬季(-15~10℃)时,为0.06 ~0.08
春、秋季(0~10℃)时,为0.10 ~0.12
风吹损失D(m3/h)(包括飞溅、雾沫夹带)
D=(0.2%~0.5%)R
排污损失B(m3/h)
B=E/K-1
K-浓缩倍数
(8)机力冷却塔蒸发量怎么算扩展阅读:
水面蒸发影响因素
根据蒸发的发生机制,可将影响蒸发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体表面以上的气象条件,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
另一类是物体自身的因素,对于水面蒸发来说,有水体表面的面积和形状、水深、水质和水面的状况等因素。以下分别就这些因素作简单的分析。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直接供给蒸发所需的能量,尤其对水面蒸发来说,太阳辐射几乎都用于蒸发,因此,太阳辐射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有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水面蒸发也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发生相应地变化。
(2)温度。随着水温的增加,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从而更易于逸出水面,所以水面蒸发量会随着水面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直接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所以气温的变化会影响水面蒸发的变化。但由于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气温的变化有时与水面蒸发规律并不十分一致。
(3)湿度。水面上方大气的湿度增加,其中的水汽分子数量增加,饱和水汽压差减小,水面与大气的水汽压差越小,水分子由水面逸出的速度越慢。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空气湿度越小,水面蒸发量越大。同时,湿度的变化与气温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4)水汽压差。水汽压差是指水面的水汽压与水面上空一定高度的大气水汽压之差。一般来说,空气密度越大,单位体积的水汽分子数量越多,水汽压就越大。
反之,则水汽压越小。大气的水汽压越大,水面与大气的水汽压差越小,水面蒸发量也越小,这与湿度变化对蒸发的影响基本一致。
(5)风速。风能够加强空气之间的对流和交换,使水面上空的水汽分子不断被带走,从而保证蒸发面与上空始终保持一定的水汽压差,使得蒸发持续进行。在一定范围内,风速越大,空气流动越快,越有利于水汽在空气中的对流和交换,从而增加水汽界面的水汽压差,越有利于水面的蒸发。
但当风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水面的蒸发趋于稳定,此时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当冷空气到来时,风速增加不仅不会促进水面蒸发,相反还会减少蒸发,甚至导致凝结。
(6)水面面积。水体蒸发表面是水分子汽化时必经的通道。一般来说,水面面积越大,则蒸发量越大,蒸发作用进行得越快。对于局部区域来说,水面面积越大,其上空的水汽越不易被带离水面区域,水面上空的水汽含量越多,越不利于水面蒸发的进行。
(7)水深。水体的深浅对水面蒸发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春夏两季浅水比深水水面蒸发量大,秋冬两季则相反
这是因为若水深较浅,水体的上、下部分交换相对比较容易,混合充分,水体各部分温差小,几乎相同,并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对水面蒸发的影响较为显著。
春夏两季气温较高,水温也较高,水面蒸发量大,秋冬两季水面蒸发量则较小。水深较大,水温在0~4。C变化时,水体存在“热缩冷胀”的效应,从而使水体上下部分产生对流作用;当水温超过4℃时,对流作用停止。
此外,水深大,水体蕴藏的热量也大,这对水温将起到一定调节作用,使水面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显得比较稳定。
(8)水质。水面蒸发不仅会受水量影响,而且还受到水质的影响,即水中溶解溶质多少的影响。一般来说,水中溶质的浓度越大,水体蒸发量越小,比如海水比淡水的蒸发量就小2%~3%。
这是由于溶质的存在而减小了单位水面面积内水分子的数量,即在本质上减小了纯水面蒸发面积,从而减小了水体的蒸发量。
此外,水体蒸发表面若有杂物等覆盖,水体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就会减少,水体蒸发量也会随之减小。
9. 350立方米每小时冷却塔每小时蒸发量
没法算的,只能从冷却水池的实际补水量来算。
10. 敞开式循环水凉水塔蒸发量怎么计算
估算,一般是循环量的1.73%,这是公式计算的结果,公式记不太清楚了。
假如你的循环凉水塔水量为1万t/h,温度下降十度,蒸发损失约173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