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资本垄断与去中心化管理

资本垄断与去中心化管理

发布时间: 2021-04-16 11:18:44

㈠ 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是必然的,但为什么他们还要垄断,希望详细些,有例子更好

因为人都是逐利的,资本家为了高额垄断利润,如果有条件,当然会选择联合起来,对一定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进行共同操纵和控制。
生产集中自然而然的会走向垄断:
1、当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很高的程度是,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
2、。。。。。。。。。。。。。。。。。。。。。。。。。的必然性。

㈡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有哪四个阶段

自由时期: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首次提出“无形的手”的概念,提倡自由竞争;
垄断时期:(1)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重工业迅速发展,新兴工业部门大量出现,生产规模庞大的企业所需资金越来越多,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少数大企业、大资本家对某一经济部门的控制和独占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垄断,资本主义也就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主义,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干预.
(3)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起来,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进,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㈢ 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能够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管理成本

1、垄断会为人民及社会带来何种影响?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垄断?垄断一般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或几个厂商的市场组织。依据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自然垄断、国家垄断、权利垄断和行政垄断等。

2、垄断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追溯世界经济史,垄断大致产生于19世纪中叶。几次工业革命使得经济飞速发展,大企业生产能力飞速膨胀。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

3、垄断的产生会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何种影响,是利?是弊?或是利弊参半?现在,垄断现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我们能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是垄断企业。例如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石化、中国工商银行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垄断行业是息息相关的。

㈣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之间的关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显著发展,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如美国出现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实行严厉的统制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有所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一次进入低潮。
以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猛烈发展阶段,而且具有新的特点。此时,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一般已达到40%左右,而且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不再是作为一种短时期的“战时状态”或“反危机措施”,而是发展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经常性需要,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已经发展到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
2.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的原因
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深刻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私人垄断已难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迫使国家不得不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同进也迫使私人垄断资本运动依赖于国家政权,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起来,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具体说来,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有下列原因:
1)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者由国家给予私人资本以资助。
2)私人垄断统治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必须由国家采取一定手段干预国民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
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单纯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和市场的自发调节已难以解决由结构失衡所造成的经济动荡,必须依靠国家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措施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国家及其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促使国家力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所以,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形式
1)企业外部即流通过程的结合,如政府采购、发放补贴等等;
2)企业内部即生产过程的结合,如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组建股份公司等等。
3)国家还可以代表垄断资本家总体直接掌握和经营资本,如运用国有财政资本,进行投资、消费,或者是建立国有企业等等。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部分质变。与私人垄断相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国家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征收的贡赋。国家垄断利润不能由私人垄断集团独占,而是在国家与垄断组织之间瓜分。
3) 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再生产的调节
1.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
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国家必须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有意识地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局部比例和宏观比例。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的主要内容
从经济活动的层次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的主要内容是局部比例的调节和宏观比例的调节。局部比例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执行各项有差别的经济政策,通过国家从某一部门取出(税收)和返还(补贴),来引导和刺激某些部门的发展,抑制另一些部门的发展。通过这种机制的调节作用,影响资本在不同部门的再分配,求得国民经济的局部平衡。而宏观比例调节的基本方式则是总需求管理。当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由于需求不足,生产萧条和失业,国家通过增加支出,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由于出现过度需求,产生通货膨胀,国家就通过减少支出,从而抑制和减少总需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调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调节,如国家进行生产投资刺激需求,政府采购商品等等;另一类是间接的调节,即通过经济信息和各种经济参数(如价格、税率、利率、工资参数等)来影响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财政调节。
财政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过集中和重新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来影响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财政包括国家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两个内容。
国家财政调节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国家预算,增加国家投资,举办公共工程,建立国有经济以及投资新兴科技领域等,以扩大社会总需求,避免经济衰退,扩大就业。(2)调整税率、税种和税收起征点,实行某些免税、退税政策,直接引导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调节经济运行。(3)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即在危机和萧条阶段采取“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扩大政府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而在经济繁荣、需求过旺时,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偿还国债等,以抑制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爆发。(4)实行财政补贴,通过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私营企业补贴、投资补贴、科技开发补贴、新产品出口补贴等,使各部门、企业协调和平衡地发展。(5)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和扩大国内市场,既解决产品的实现问题,又对产品结构调整产生校大的影响。
4.货币调节。
货币政策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政府调节经济的又一基本手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因国家直接控制着中央银行和货币供应量、金融管理权,国家可以利用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及投资,最终达到影响总需求和调节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主要采取三种手段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一是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是由国家金融当局规定的,其高低直接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和资金供应。通过这一比率的调整可以达到影响商业银行放贷规模的效果。二是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即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融通现金时,贴现利息与票据到期时应得款额的比率。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和利息率有重大影响,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率,进而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三是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通过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国家公债来控制货币市场。当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便抛出票据或证券以回笼货币,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当执行扩张货币政策时,就大量买进公债及其他有价证券,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5.收入调节。
它的主要内容是管制工资和物价,国家通过分配领域对再生产过程实行干预。它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企图克服物价和工资的螺旋式上涨引起通货膨胀。二是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工资与利润的相对份额。
国家实施收入政策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强制性收入政策。主要是政府通过立法来冻结物价和工资,一般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的手段。二是非强制性的“指导性”方法。即政府根据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规定每个部门工资增长限度,使货币收入增长不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三是收入指数化措施。即将名义收入与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名义收入随物价指数变动而变动,其作用在于避免或减轻物价上涨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6.国家的计划调节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内容
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为了减少市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自发性破坏作用,为了便于集中资金发展重点或关键部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对经济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的一种综合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内容包括:总的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入与货币发行计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等。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无法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按比例发展,无法解决经济过程的深刻矛盾

㈤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吗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第一,没有消除竞争的经济条件:商品经济。
第二,垄断地位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垄断组织内外竞争多样化:①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②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③垄断组织和非垄断企业的竞争、④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案例:垄断和竞争并存
美国原有两大航空公司:“泛美”和“环球”。1978年政府实行开放天空的政策,由民航公司自由定价、自由选择航线。从此国内航线竞争激烈。老牌的民航公司管理僵化、效率低下,被后起之秀“美国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所超越。1991年“泛美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1986年以后,大公司建立航线集中的大机场,电脑定票系统优势突出。小公司处境艰难,民航兼并之风再次刮起。到1989年7家大公司垄断了国内客运市场的90%。

㈥ 2,简述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的原因

产生原因

一般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垄断厂商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垄断指少数大资本家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它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垄断是从政府保护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突破了单个资本的局限,加速了资本集中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集中的发展。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意味着企业数目减少,1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手中,它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可能。

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有利可图,也会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必要性。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垄断,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律。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当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在经济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6)资本垄断与去中心化管理扩展阅读

垄断竞争关系

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未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自由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在垄断统治下,不但自由竞争在一定范围内即在各非垄断企业之间仍然存在,而且垄断本身还必然产生出新的更为激烈的竞争。

无论在各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内部各参加者之间,以及垄断组织同非垄断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竞争。在垄断组织内部,参加卡特尔、辛迪加的资本家为了争夺有利的销售市场,占有更大的产销份额,必然引起竞争;参加托拉斯、康采恩的资本家为了争夺对垄断组织的控制权,同样要展开激烈的竞争。

各个垄断组织之间,彼此为了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争夺销售市场、原料来源和投资场所,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同时,垄断组织总想控制、排挤和扼杀局外企业,局外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也要同垄断组织斗争,它们相互之间当然还存在着自由竞争的关系。垄断组织只有不断地投入到竞争中去并取得胜利,才能维持和加强自己的地位。

反过来,竞争也继续产生出新的垄断组织,加强着垄断资本的实力,扩大着垄断统治的范围。垄断与各类竞争同时存在,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㈦ 资本垄断怎么理解

就是对某产业的垄断,比如上个世纪梅隆家族对美国铝业的垄断!

㈧ 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简要地说,可以概括如下: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第一,因为垄断并没有消除商品经济。第二,大量的非垄断企业仍然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垄断企业(组织)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这表现在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目的、竞争的手段、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竞争的范围都发生了变化。
仅供参考详细地讲,分析如下: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 垄断形成后,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与基本经济特征。但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其原因在于:第一,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各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并在经济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第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存在着一些未被垄断组织吞并的“局外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私有制商品生产经营者间的自由竞争关系。第三,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内,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更加激烈的竞争。 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有了新的特点: (1)竞争的目的不同。自由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自由竞争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而到了垄断时期,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上述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凭借垄断组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上的统治力量打垮对手。 (3)竞争的程度和后果不同。自由竞争时期企业规模较小,力量单薄,彼此分散。而垄断时期竞争的双方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这就使得竞争特别激烈,更具有持久性。 (4)竞争的范围不同。在自由竞争时期,竞争的场所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而垄断竞争的范围则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并扩张到了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

㈨ 资本垄断和国际竞争的区别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单一单位企业和在此基础上的分散竞争已经成为历史.主要产业部门大都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在工业垄断资本形成的同时.银行业的竞争造成银行业日趋集中和银行垄断组织形成.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使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借贷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并与工业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这表现在: (1)银行支配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少数大银行可以通过存放款及其他金融业务.了解工商企业的状况.监督其经营活动.并通过扩大或减少贷款来影响工商企业可支配的资本数量.决定它们的命运. (2)促进和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银行业务的扩大和长期贷款的增加使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一方面.银行信用增加了大资本的实力.在竞争中自发地推动了资本.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银行也开始有意识地促进有信贷关系的企业之间达成协定.形成垄断组织. (3)银行成了交易所.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银行成为股票与债券买卖的场所.并代理工商企业发行有价证券.使一切工商企业的创办与扩大都要通过银行.这使得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其结果是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参股.控股办法.从上到下.逐步放大.对众多企业进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这种控制办法被称之为[参与制". 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资本输出就已经存在.但不占重要地位.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由于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而资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对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不屑一顾.从而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落后国家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力价格低廉.则为资本输出提供了对象和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特征十分明显.资本输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直接资本输出.不论哪种形式.在促进和推动落后国家经济的某种程度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垄断资本对落后国家人民的控制和剥削.并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片面发展.民族经济衰败.增强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第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随着各国资本输出的增加.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势力不断扩大.各国最大垄断组织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国垄断组织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一方面利用国家政权.建立关税壁垒.限制国外商品输入.以维护垄断价格,另一方面.又通过绕过关税壁垒及倾销等政策.与外国资本展开较量.这种较量的结果往往给各国垄断组织带来巨大损失.为了避免在国际竞争中两败俱伤.各国垄断组织寻求暂时的妥协.组成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断同盟是不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为保证获得垄断利润.从经济上分割世界而建立的一种暂时的国际经济协定或联合.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参加国际卡特尔的各国垄断组织.主要在流通领域.通过缔结价格和销售协定.来共同瓜分世界市场.到1914年缔结的正式国际卡特尔已有116个.其中著名的有国际电气卡特尔.国际铝卡特尔和国际钢轨卡特尔等. 第五.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阶段以后.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瓜分殖民地.建立殖民体系的肮脏交易.由于落后的殖民地可以作为垄断资本的廉价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并为过剩资本提供有利的投资场所.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争夺殖民地.掠夺殖民地的狂潮.从1876年到1914年.列强共掠夺了近2500万平方公里领土.使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3沦为殖民地.占世界总人口56%的人群被迫接受殖民统治.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列强之间进行激烈斗争.并最终酿成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在我国历史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是封建的.买办的.垄断的国家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热点内容
pi币加安全圈步骤中文版 发布:2025-07-03 23:12:53 浏览:77
币圈人勿忘国耻 发布:2025-07-03 22:55:10 浏览:228
2017年币圈大火的山寨币 发布:2025-07-03 22:24:35 浏览:870
USDT以太链上哪些交易所 发布:2025-07-03 22:17:12 浏览:838
币圈6月回暖 发布:2025-07-03 22:12:41 浏览:928
门罗币vs比特比 发布:2025-07-03 22:12:29 浏览:182
移动怎么取消话费合约 发布:2025-07-03 21:52:55 浏览:383
比特币暴跌股市 发布:2025-07-03 21:47:12 浏览:159
优酷合约包怎么用 发布:2025-07-03 21:40:54 浏览:112
比特币对带宽要求 发布:2025-07-03 21:40:03 浏览: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