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腔的粘模力怎么算
① 塑料模具型腔数(即一模几件)怎么确定
1.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② 如何根据产品计算注塑机锁模力
锁模力 F>=k*P*A
F=实际合模力(千牛) 1KG=9.8N
P=模腔平均压力( Mpa) 1MPa=9.8KG
A=制品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立方厘米)
K=安全系数,一般取1.1-1.6。
射压 射压=1.5*模内压力
等级 模内压力(kg/cm2)
精密品 550-700
普通品 350-500
劣品 250-300
③ 塑料模具锁模力计算方法
我在一本模具书(<<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张维合编著,第55页)上看到一个计算锁模力的公式如下:
锁模力≥胀型力÷80%
胀型力=制品投影面积×型腔压强(单位M Pa)×模穴数
④ 塑胶模具的开模力到底有多大怎样计算开模力可以调整吗怎么调整
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具体要参考注塑机的锁模油缸参数及曲肘的比例。粗略估算,开模力约为锁模力的30%左右。
⑤ 模具设计中,“注射量”和“锁模力”如何计算
注塑量和锁模力都是针对注塑机而言,跟模具没有关系。
锁模力的确定
锁模力(又称合模力)注塑机的重要参数,即注塑机施加于模具的夹紧力。锁模力与注射量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器加工制品的能力的大小,经常用来作为表示机器规格的大小的主要参数。
根据注塑制品在模板(头板或二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计算锁模力P:
锁模力=锁模力常数X制品的投影面积
即 P=kp.S
式中 P-锁模力(t)
S-制品在模板的垂直投影面积(cm2)
Kp-锁模力常数(t/cm2)
Kp值列于下表中(表2-4) 塑料名称 Kp 塑料名称 Kp
PS 0.32 尼龙 0.64~0.72
PE 0.32 赛钢(Acegal) 0.64~0.72
PP 0.32 玻璃纤维 0.64~0.72
ABS 0.30~0.48 其他工程塑料 0.64~0.8
举例说明:
设某一制品在头板或二板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为410cm2,制品材料为PE,计算需要的锁模力。
由以上公式计算如下式:
P=Kp.S=0.32X410=131.2(吨)
而出于对生产稳定及注塑机负荷安全考虑,一般注塑机的锁模力要比制品实际锁模力大1.17倍
故131.2X1.17=153.5(吨)即应选用160吨注塑机。
注射量就是按制品的材料得出密度,再根据制品的体积算出一模产品所需材料的重量。注塑机料筒容量就是注射量,例如:制品加料柄一模重量为70g,那么所选注塑机最小需要100g料筒容量的注塑机,制品实际量为料筒容量的70%是最优的选用法。太大容易打不足,太小料长时间高温易分解。
⑥ 模具锁模力怎么计算
我在一本模具书(<<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张维合编著,第55页)上看到一个计算锁模力的公式如下:
锁模力≥胀型力÷80%
胀型力=制品投影面积×型腔压强(单位m
pa)×模穴数
⑦ 锁模力大小怎么算
型腔的压力,就是根据注塑机注射时候的压力来算的
⑧ 塑料模具的型腔表面积是怎样算的
塑料模具的型腔表面积应该是模具型腔阴模或阳模各个小面积的总和。在塑料注射成型加工中考虑的参数是塑料成型面积,是指塑料模具型腔在注射机模板上的投影面积,而不用计算型腔表面积。
⑨ 钢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计算方法
做试块的粘结力力测试,得到数据与模板的面积相乘即可得到整块模板的粘结力。没有基础数据,如何计算,模板一般做隔离处理,处理情况的好坏,和粘结力大小关系密切。
没有基础数据,公式怎么用,你想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