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算gdp
1. GDP按购买力计算是什么意思
假设:在中国买1打(每打算10个)肉包子,单价为5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0.64美元;在日本买一打肉包子,单价为1100日元,折合美元为9.17美元;在美国买一打肉包子,单价为5美元。
为了容易比较世界上各国的购买力,目前普遍都采用美元的建制。
如果:
美国1天销出了400万打个肉包子,其产出的购买力肉包子GDP为2000万美元。
日本1天销出了100万打个肉包子,所实际产出的时价肉包子GDP为917万美元,但比照美国,实际消费的肉包子数量仅为美国25%,所以换算为购买力肉包子GDP时仅为500万美元。
中国1天销出了3000万打个肉包子,所实际产出的时价肉包子GDP为1920万美元,但比照美国,实际消费的肉包子数量是美国的7.5倍,所以换算为购买力肉包子GDP时应为1亿5000万美元。
根据IMF在2006年9月发表,2005年世界前四位的购买力GDP总量:
1. 美国 122,776亿美元,世界第一;
2. 中国 94,124亿美元,世界第二;
3. 日本 39,107亿美元,世界第三;
4. 印度 36,334亿美元,世界第四;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在购买力GDP总量上,中国已经将日本与印度甩的远远的,是印度的2.59倍,是日本的2.41倍。而与美国相比,正在开快速地接近,是美国的76.66%。
2006年的数据尽管还没有出来,但根据中国统计局的初步统计,实际增长10.7%,而名义增长达15%。所以,可以预测,2006年中国的购买力GDP总量将超过105,000亿美元,将达到美国的82%以上,更加拉大与日本以及印度的差距。
进一步预测,2010年中国的购买力GDP总量,将会超过美国。
在这里,对比一下日本与印度的购买力GDP总量。
2005年日本的购买力GDP总量仅比印度多了7.6%,而印度2006年的经济实际增长超过9%,而日本仅为2%。所以,2006年的GDP总量,印度可能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
2. “购买力平价”怎么换算GDP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价格数据与GDP支出数据的一致性原则
购买力平价作为GDP国际比较的同度量因素,价格必须与GDP各个支出构成的估价保持一致,特别是应与房租、医疗卫生、教育等一些非市场服务支出项目的估价相一致。这样通过价格比较而取得的购买力平价,能完全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真正反映其实际物量。否则,通过购买力平价转换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量比较仍受部分价格因素的影响,会高估或低估实际GDP的规模和水平。
其具体方法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对比国之间每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比率。
第二步,计算对比国之间每一基本支出分类下的价格比率,即基本平价。它是基本分类下各个商品或服务价格比率的几何平均数。在多边比较中,主要采用EKS法和CPD法。
第三步,计算对比国之间基本支出分类以上的综合购买力平价。它是以GDP基本支出分类的比重为权数,运用拉氏、帕氏、费暄指数公式,对基本平价进行加权平均而取得。
3. 购买力计算GDP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购买力算印度GDP即将超日本
购买力平价即是PPP.如果比较两国GDP,需换成同一种货币单位,但是汇率对其影响就比较大,而用购买力计算的,就较为真实的反应了一国的GDP水平。
以下来自网络:购买力平价(英语: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该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一般来讲,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价格才能得出。
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对于美元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为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减半。可是,这并不表明墨西哥人变穷了。如果以比索为单位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而且进口货物在对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重要(因为这样进口货物的价格将会翻倍),那么货币贬值并不会带来墨西哥人的生活品质的恶化。如果采用购买力平价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例子就是由《经济学人》杂志所创的巨无霸指数。该指标将各国的麦当劳分店的巨无霸汉堡(巨无霸)销售价格进行了比较:如果一个巨无霸在美国的价格是4美元,而在英国是3英镑,那么美元与英镑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3英镑=4美元。假如在这个例子中美元和英镑的汇率是1:1,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后的真实汇率将会向购买力平价汇率靠拢。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 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阐述则是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92年完成,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取决于他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4. GDP和以购买力为计算的GDP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体现在哪里
假设:在中国买1打(每打算10个)肉包子,单价为5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0.64美元;在日本买一打肉包子,单价为1100日元,折合美元为9.17美元;在美国买一打肉包子,单价为5美元。
为了容易比较世界上各国的购买力,目前普遍都采用美元的建制。
如果:
美国1天销出了400万打个肉包子,其产出的购买力肉包子GDP为2000万美元。
日本1天销出了100万打个肉包子,所实际产出的时价肉包子GDP为917万美元,但比照美国,实际消费的肉包子数量仅为美国25%,所以换算为购买力肉包子GDP时仅为500万美元。
中国1天销出了3000万打个肉包子,所实际产出的时价肉包子GDP为1920万美元,但比照美国,实际消费的肉包子数量是美国的7.5倍,所以换算为购买力肉包子GDP时应为1亿5000万美元。
根据IMF在2006年9月发表,2005年世界前四位的购买力GDP总量:
1. 美国 122,776亿美元,世界第一;
2. 中国 94,124亿美元,世界第二;
3. 日本 39,107亿美元,世界第三;
4. 印度 36,334亿美元,世界第四;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在购买力GDP总量上,中国已经将日本与印度甩的远远的,是印度的2.59倍,是日本的2.41倍。而与美国相比,正在开快速地接近,是美国的76.66%。
2006年的数据尽管还没有出来,但根据中国统计局的初步统计,实际增长10.7%,而名义增长达15%。所以,可以预测,2006年中国的购买力GDP总量将超过105,000亿美元,将达到美国的82%以上,更加拉大与日本以及印度的差距。
进一步预测,2010年中国的购买力GDP总量,将会超过美国。
在这里,对比一下日本与印度的购买力GDP总量。
2005年日本的购买力GDP总量仅比印度多了7.6%,而印度2006年的经济实际增长超过9%,而日本仅为2%。所以,2006年的GDP总量,印度可能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
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5. 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在计算人均GDP中的差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年计算以美元统一表示的世界各国的人均GDP。各国的GDP是以各国的本币统计的,因而有个换算为美元的问题。换算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汇率折算是按购买力折算。两者的差异极大。图2-3(a)、图2-3(b)是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4年的统计所绘制的两张图
从图2-3(a)可以看出,对于低收入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明显高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而对于高收入国家,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异不大,甚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在有些国家还偏低。图2-3(b)是以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
基准看两者的差异。其走势也十分明显:收入越低,差异越大。其中,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之比是:
US$13 224.002:US$7 571.543=1.7465:1
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是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的1.7465倍。
假设我们以人民币为统一计量标准,那就会是相反的情景:对于高收入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明显低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而对于低收人国家,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则较为接近。至于以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基准看两者的差异,必然是收入越高,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越大这样的统计显示,当国与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时,用购买力平价可以较为接近地说明汇率的状况;而当国与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差异较大时,要用购买力平价来说明汇率的走势则较为困难。
【来自黄达‘金融学’,供mindmaster调用】
6.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是多少
按购买力计算GDP,虽说有一定合理性,但其弊病也很明显,就是有利于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掩盖了技术发达国家所积累的巨大无形资产与技术价值,导致按购买力计算时中国的GDP已经完全与美国相当甚至超过美国,那怎么可能?实事求是地说,美国还是老大,我们还要奋起追赶好多年。
7. 以购买力计算GDP具体是怎么算的
计算方法与汇率计算的GDP相同,只不过货币需要重新估值,要以实际平价购买力重新衡量货币。例如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是6:1,计算得出中国2013年GDP大约9万亿,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比较高,按实际购买力是4:1,那么中国GDP大约是12万亿。
8. 中国购买力和GDP为什么有很大差别
我估计你问的是中国(货币)购买力和(名义)GDP为什么有很大差别,加上了形容词之后就很容易明白了,分析如下: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一般公布的GDP都是名义GDP,就是以当年价格核算的GDP。比如08年南方大风雪,蔬菜产量剧降,价格飞涨,假设一个农民生产一棵白菜07年卖5元,08年卖10元。其实本年那个农民还是只生产了一棵白菜,但是GDP就从07年的5元上升到了10元。
货币购买力可以用一个简单指标来衡量,就是价格的倒数(1/P),这个P通常是用来核算社会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篮子商品的价格。这里我们简化点,假设还是白菜的价格。在此假设下,07年购买力是1/5=0.2,含义是一块钱可以买0.2个白菜;同理08年变成了一块钱可以买0.1个白菜,货币购买力下降了。
现在来说说两者的关系,因为GDP除了取决物价P,还取决产出量Q,如果物价上升较少或维持,产出量增加,则GDP仍然会增长。这就是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上升较慢。总的来说,GDP和购买了的关系可以是负相关(GDP因价格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也可以是正相关(GDP因产出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
9. 在计算人均GDP时候,按“购买力平价”和“国际汇率”表示,分别意指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GDP,除以全国人口,就等于人均GDP。
目前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已国际汇率计算的,即真实的统计数据!例如2013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568845亿元人民币,人均6767美元。
国际上还有一种评估一个国家总体经济规模的评估方法,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评估的!关于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例如:中国一斤大米2元人民币,美国一斤大米假设是1美元。那么购买力就是1美元=2人民币!
按照此种算法,568845亿元人民币=284422.5亿美元;而美国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8万亿美元。那么我国人均GDP按购买力计算=(284422.5亿/13.6亿)美元=20913美元。
当然,上边例子只是一个举例!人民币的购买力还没那么夸张能达到美元的一半。国际评估2013年中国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为接近1万美元
综上所述:我国2013年人均GDP为:
上述的6767美元就是国际汇率的人均GDP
上述的10000美元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估算的人均GDP
10. 购买力计算GDP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购买力算印度GDP即将超日本
我估计你问的是中国(货币)购买力和(名义)GDP为什么有很大差别,加上了形容词之后就很容易明白了,分析如下: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一般公布的GDP都是名义GDP,就是以当年价格核算的GDP。比如08年南方大风雪,蔬菜产量剧降,价格飞涨,假设一个农民生产一棵白菜07年卖5元,08年卖10元。其实本年那个农民还是只生产了一棵白菜,但是GDP就从07年的5元上升到了10元。
货币购买力可以用一个简单指标来衡量,就是价格的倒数(1/P),这个P通常是用来核算社会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篮子商品的价格。这里我们简化点,假设还是白菜的价格。在此假设下,07年购买力是1/5=0.2,含义是一块钱可以买0.2个白菜;同理08年变成了一块钱可以买0.1个白菜,货币购买力下降了。
现在来说说两者的关系,因为GDP除了取决物价P,还取决产出量Q,如果物价上升较少或维持,产出量增加,则GDP仍然会增长。这就是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上升较慢。总的来说,GDP和购买了的关系可以是负相关(GDP因价格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也可以是正相关(GDP因产出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