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动驾驶算力不一样
Ⅰ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到底有什么玄机
马斯克曾说会在2019年年底推出功能齐全的自动驾驶(FullSelfDriving,简称FSD),但现在已经到了2020年,特斯拉升级系统后除增加了“车辆召唤”功能,也并没有完全开放自动驾驶权限。对此,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希望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识别城市中可能遇到的每个物体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强行进入城市驾驶,这可能还需要数月的时间。
要说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何时能下放到现有产品上,很多行业人士乐观的认为将会在2020年内完成。反观其它汽车制造商,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造车新势力,要么就被禁锢在传统的汽车制造逻辑中难以脱离,要么就是缺乏可用的大量用户数据。这些因素虽不说让它们在技术上落后特斯拉6年,但差距总归还是有一些的。据消息称,特斯拉的下一代芯片也会在两三年内面世,如再不加以追赶,特斯拉会不会在自动驾驶的道路彻底甩离这个时代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请问小鹏G3对比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是否大致相同
小鹏G3对比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大致上还是有点不一样的。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厂商也逐步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小鹏汽车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一直以高科技作为自身标榜,主打续航和自动驾驶技术,而推出的产品也被叫做有着互联网基因的智能电动汽车。小鹏G3升级L2.5级驾辅系统在L2级简单加减速的驾驶层面上更进了一步,直观的体现是有多车道辅助驾驶能力,可以做一些车型变道的辅助,说白一点就是可以变换车道和高级一点的并线超车。智能驾驶的提升,实现了L2.5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按照官方的说法,此次OTA升级在智能驾驶方面开放了ALC自动变道辅助、透明底盘、驾驶员疲劳预警/分身预警等功能,新增了前车间距检测、加塞预警、并对车机系统做了优化。
Ⅲ 关于智能驾驶的三种“套餐”,只有特斯拉是搭载了“旗舰版”
同样都在宣传了搭载L2级辅助驾驶功能,但同样的背后却是全然不同的“硬件套餐”。
在如今,L2级辅助驾驶系统似乎成为了各家车企宣传产品必不可少的亮点之一,而且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皆是如此。但同样的“帮“你开车功能,有的表现的好像一个新手司机,有的却似乎能直接“替”你开车。
那么同样的功能背后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实力,其背后到底又有怎样的差别呢?接下来,首席出行官便带各位了解一下不同“配置套餐”下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
「标配套餐:“一荤一素”的硬件支持?」
标配套餐更多还是出现在传统车企身上,尤其以国内一众合资品牌车型为主。
以最新的丰田RAV4为例,厂家将其支持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命名为Toyota Safety Sense智安全系统。可以实现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以及车道居中保持并可以跟随前车轨迹行驶等功能,属于标准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配置。
实现上述功能的配套硬件主要以毫米波雷达和前置单目摄像头为主。其中,毫米雷达主要用于对前车的速度和距离进行实时侦测,实现自适应巡航和主动刹车功能(摄像头作为辅助和冗余)。而前置单目摄像头则通过对路面标线和前车行驶轨迹的识别,实现车道居中保持功能。
L2级辅助驾驶系统更多是辅助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控制,驾驶员依旧主导控制车辆,并不需要太强大的算力。所以,这类“标配套餐”并不会配备更高阶的计算芯片。
“标配套餐”属于最基础的功能性配置。无论是在感知层面的硬件配置,还是决策层面的芯片配置,都仅仅是“够用”就好,且后期并不具备OTA升级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能力。 这样的“标配套餐”最大的优势在于供应链足够成熟,其成本也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所以更多被应用到传统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突破”。
现阶段尤其以合资品牌为主,包括沃尔沃的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在内的各种“智行”系统在本质上都属于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一方面是各家命名方式不同,另一方面也会针对算法进行优化。但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这类品牌来说,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仅仅是属于锦上添花的配置而已,现阶段也并不会倾注太多的研发力度,他们所追求就是“够用就好”。
「豪华套餐:“四菜一汤”的智能驾驶」
与传统车企标准套餐相对的,就是造车新势力们的智能驾驶“豪华套餐”,俗称的配置“堆料”。尤其是对于号称“自研”自动驾驶能力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要想挑战特斯拉,先得在自动驾驶能力上够得上后者两年前的能力。学习其单纯的视觉方案已经来不及,传感融合上下功夫才是王道。
蔚来汽车便是标配了“豪华套餐”的车企之一。该公司推出的ES6与ES8在现阶段虽然只能实现L2级辅助驾驶功能,但其在硬件配置上则具备了更深的开发潜力。
在感知层面的硬件配置上,蔚来的车型上搭载了1个三目摄像头、4个全景系统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个驾驶员状态检测摄像头。其中,三目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作辅助驾驶功能的感知。
由蔚来研发的前置三目摄像头分别为28度、52度和150度,其中28度摄像头用以识别远距离目标和红绿灯的检测;52度摄像头则用来完成对路面情况的识别;150度摄像头则主要用来扫描车头两侧及加塞车辆。相较于“标配套餐”的单目摄像头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识别到更多信息,让车辆自己能更清晰看到周边所处环境。其次则是用做硬件冗余,在面对单一摄像头被遮挡和损坏时依旧保证功能正常运行。
五个毫米波雷达除了一个前置用以实现自适应巡航功能外,在车身的四个角落还分别布置用以对盲区检测和侧方来车预警功能的数据采集。
另外,蔚来是在布局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所以决策层面也搭载了算力更强的Mobileye EyeQ4芯片,其性能可以满足每秒超过2.5万亿次TOPS浮点运算能力。而在Mobileye对自家Q系列芯片的介绍中也能看到,EyeQ4芯片是可以满足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算力要求。
“豪华套餐”的硬件配置,在本质上已经超越了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基本要求,是在为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提前铺好“底子”。相较于“标配套餐”来说,“豪华套餐”中无论是感知硬件配置还是芯片的算力性能都要远远更强,所以用来实现L2级辅助驾驶功能也自然是绰绰有余。显然,在产品定义之初就把整车OTA能力放在其中的造车新势力们,对于“成长”这件事有更多想象力。不像“标配套餐”,整个产品周期的功能,可能与交付之初不会有太大变化。
「旗舰套餐:“满汉全席”的自动驾驶」
严格意义上讲,目前搭载“旗舰套餐”的车企只有特斯拉一家。毕竟目前搭载FSD芯片的特斯拉车型已经满足了自动驾驶的硬件能力。
特斯拉在2019年便发布了完全自研的FSD芯片,该芯片实现了每秒约144万亿次TOPS浮点运算能力,是可以满足完全自动驾驶的算力性能。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算力是英伟达Xavier的近7倍,其特有的神经网络可以同时处理8路摄像头产生的图像数据,并带有自主学习进化的能力。
其次在感知能力上,特斯拉也独树一帜的选择了全视觉感知配置。特斯拉的视觉识别系统对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范围更广,类型更加精确。通过多路摄像头,特斯拉的目前已经量产的三辆车可以对车辆周围进行360度的全覆盖。不仅对于车辆所在车道,还包括左右两边车道。除了更广泛的识别范围,特斯拉对物体的识别能力也要远强于其他车企。根据首席出行官的体验和其他车主上传的视频,特斯拉除了能识别轿车、货车和大客车外,对于道路上的行人、雪糕筒、甚至是跑在道路上的马匹都可以进行区分。
特斯拉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其开创了“影子模式”,让全球路上的每一辆特斯拉汽车都为公司智能驾驶功能的研发上传日常行驶数据,通过更丰富的行驶数据来推动其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进化。据从公布数据来看,特斯拉已经收集了超过170亿公里的真实行驶数据,其中有超过16亿公里的行驶历程是采用特斯拉的 Autopilo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旗舰套餐”已经不单单是对硬件配置的考量,更多是对系统本身决策和执行能力的要求。而在这一维度的基础上再去实现L2级辅助驾驶功能,那真是用“大马拉小车”来形容真的丝毫不为过。
「最后」
其实,传统车企们的“标配套餐”,便已经可以很好的满足目前ACC、LKA这样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基础功能了。而“豪华”和“旗舰”套餐,则实现了更丰富的功能以及更踏实的实际体验。
尤其对于搭载“标配套餐”的车型来说,所谓L2级辅助驾驶无非就是一个“帮你开车”功能,它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驾驶员的身体疲劳度。而“豪华套餐”和“旗舰套餐”则给予驾驶员一个更放松的驾驶环境,甚至驾驶员开个小差也问题不大。但是,他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后期OTA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潜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是一个自动驾驶爱好者,那么恐怕一辆特斯拉、蔚来或小鹏,更适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特斯拉自动驾驶如何开启怎么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如下
在车辆行驶中,自动驾驶功能的启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车速超过30KM/H。2.仪表盘液晶屏上显示灰色车道线。3.双手必须放在方向盘上。
满足自动驾驶的条件后,只需要连续向自己的方向拨动两次定速巡航杆就可以开启自动驾驶功能。
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屏幕中的定速巡航标识、自动驾驶标识会变成蓝色,灰色的车道线也会亮起,变成同样的蓝色,这时车辆会开始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功能开启后,车辆会在当前道路上自动行驶,并根据道路的宽度进行微调,使车辆保持在车道中间,保证安全。
官方手册中写到“行驶速度超过最大巡航速度 150 KM/H时,主动巡航控制可能会取消或无法使用。”
Ⅳ 为什么国产自动驾驶就是不如特斯拉差距到底有多大
上周特斯拉更新的智能召唤功能,足足让我在停车场”戏耍“了这辆Model3一个多小时,真是太有意思了。
●无人驾驶:还挺有礼貌,转向灯先打上了
这项功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强悍,通过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实时演算(不依赖地图,不能在开放道路使用),Model3俨然一个蹒跚学步的幼龄孩童一般摸索前进,他会尝试走捷径走直线抄近道,车速也要比预想中的更快,并且雷达测距精准,礼让行人也非常及时。
其实从这三条技术线来看,我们也就大概明白了为什么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如此迅速的进化,与苹果相似的闭环研发体系,还拥有软、硬件双驱动能力,带来了目前最接近完全自动驾驶的全新体验。
当然我们也期待着Waymo大招落地的那天,还在踟蹰不前的传统主机厂商们,真的得加把劲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Ⅵ 比特斯拉FSD强7倍算力的蔚来自动驾驶NAD是什么
焦点无疑是蔚来的ET7:蔚来首款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电动旗舰轿车。蔚来官方将之定义为
“为自动驾驶而生”的汽车。那么ET7的自动驾驶能力会有多强呢?首先我们还是了解下ET7的基础性能:新车最大功率 480kW,最大扭矩 850N·m,风阻系数
0.23Cd,百公里加速 3.9 秒。全系标配空悬挂和 4D 智能车身控制。
有了这么强的算力,ET7 全系标配 NAD 19 项安全与驾驶辅助功能,NAD 的完整功能将采用月租的服务订阅模式, ADaaS(AD as a
Service),服务费为每月 680 元。虽然看得很激动,但ET7 的交付要到明年第一季度,至于 150kWh 的电池包,要到 2022
年第四季度才能开始交付。所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今激烈竞争的新造车品牌中,ET7能否一直保持领先,还要看其他同学的成绩了。
Ⅶ 同样是自动驾驶 特斯拉和其他同行的差距到底有多巨大
如今,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所有车企在宣传新车时的必备亮点。很多车企都在用力宣传它们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实现多么神奇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有条件的自动泊车,某种程度上的自动跟车和一些辅助安全功能。对于很多不懂车的人来说,这些名目繁多的自动驾驶系统,仿佛都很神奇。
因此在可见的未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这方面的统治性优势地位不会受到任何挑战,而且差距还有越拉越大的倾向。业界也应该多多在这方面持续发力,争取不让特斯拉把我们拉开太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Ⅷ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模式,有哪些弊端
自动驾驶汽车又被称为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女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北京市交通委认为,自动驾驶是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水平、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交通、汽车、通信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契机。
而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还为此发文表示:"Turns out there’s more ways to use Autopilot than we imagined(事实证明,使用自动驾驶的方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这无疑就是在宣导自动驾驶技术的厉害之处,不得不说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改变大家的生活。但目前电动车窜在的瓶颈问题也不应该忽视。续伤害特斯拉自然之后,5月12日,香港一辆特斯拉Model S就突发起火自燃,导致车头被烧毁。
Ⅸ 不知道有人比较过小鹏P7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吗
小鹏P7这套Xpilot 3.0的硬件架构被定义为全行业最强辅助驾驶硬件架构,搭载12个超声波传感器、5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13个自动驾驶摄像头、1颗智能座舱摄像头、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融合、英伟达Xavier自动驾驶芯片。除特斯拉外,小鹏是第二个能够完全自主建立感知能力的车企。在我看来,无论是将自动驾驶分为四大颗粒——感知、定位、规划、控制,还是从这套硬件架构本身,或者是从小鹏自动驾驶团队的组成架构等等来看,并不能完整诠释小鹏P7这款车的特殊性。对比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特斯拉一直坚持纯视觉方案,全车21个传感器,包括12个超声波、8个摄像头、1个前置毫米波雷达,主要以视觉感知为主。而小鹏P7则是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除了配置31个传感器外,P7还通过高精度地图+RTK差分+双频高精GPS+超高精度IMU实现了超视距+实时在线的辅助驾驶能力。超视距+实时在线这两个地方,是我认为小鹏P7在自动驾驶方案上与特斯拉最大的不同。某种程度上,可以将特斯拉看成桌面端或者单机的,将小鹏P7看成是移动端或者联网的。不管什么方面,我觉得小鹏P7会越来越强,国产新势力的发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