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配合没必要算装配力
⑴ 间隙配合怎么选择
根据公差带选择合适的间隙配合:
一、H/b为很松的间隙配合,主要适用于没有相对运动的结合。
1、H11/a11A11/h11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差,产生紊流现象。H/a为最松的一类间隙配合。
2、H11/b11B11/h11、H12/b12B12/h12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差,且有紊流。
二、H/c为大间隙配合。
3、H9/c9、H10/c10、H11/c11C11/h9间隙很大,液体摩擦尚好,用于高温工作。
三、H/d为转松的转动配合。用于精度不高,高速及负载不高的配合。
4、H8/d8D8/h8、H9/d9D9/h9、H10/d10D10/h10、H11/d11D11/h11间隙比较大,液体摩擦良好,带层流。
四、H/e为一般转动配合。
5、H8/e7E8/h7、H8/e8E8/h8、H9/e9E9/h9液体摩擦良好,较松的转动配合。
五、H/f类配合为一般转动配合。
6、、H6/f5F6/h5、H7/f7F7/h6、H8/f7F8/h7、H8/f8F8/h8、H9/f9F9/h9具有中等间隙,属于带层流、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广泛适用于普通机械中转速不大,普通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的轴承,以及要求在中轴上自由转动或轴向滑动的配合。
六、H/g类为很小间隙配合。
7、H6/g5G6/h5、H7/g6G7/h6、H8/g7具有很小间隙,适用于有一定相对运动,不要求自由转动,并且精密定位的配合。
七、H/h类配合的最小间隙等于零,最大间隙在数值上等于配合公差。
8、、H6/h5H6/h5、H7/h6H7/h6、H8/h7H8/h7、H8/h8H8/h8、H9/h9H9/h9、H10/h10H10/h10、18、H11/h11H11/h11、H12/h12H12/h12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定位配合。
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即孔的实际尺寸永远大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孔的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上方,即具有间隙的配合(包括Xmin=0的配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对一批零件而言,所有孔的尺寸≥轴的尺寸。
⑵ 装配间隙十道,好装配吗还有装配的难易跟装配间隙的大小具体关系
间隙为十道,在装配里面已经算是很大了。装配时的难易程度与间隙是有直接关系的。
装配时的充分润滑也与难易程度有关。
装配的方法也与难易程度有一定关系。
当然装配的难易还是要靠实践经验的。
我把常用的装配公差发给你,希望我们共同进步。
基孔制
基轴制
特性及说明
H11/a11
A11/h11
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差,产生紊流现象。用于精度极低粗糙机械转动很松的配合,高温工作的转动轴以及轴向自由移动的齿轮和离合器等,在一般机械中很少采用
H11/b11
B11/h11
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较差,且有紊流。用于高温工作和粗糙的机械传动轴,其配合间隙非常大,且间隙有很大的变动范围
H12/b12
B12/h12
间隙非常大,有紊流现象,液体摩擦很差的粗糙配合,其配合间隙很大的变动。如扳手孔与座等的配合
H9/c9
间隙很大,液体摩擦尚好。有于高温工作,高速转动造成配合间隙减小,大公差、大间隙要求的外露组件的配合,在一般机械中很少采用
H10/c10
间隙很大,液体摩擦尚好。用于结合件材料线膨胀系数显著不同处。如光学测长仪与光学零件的配合
H11/c11
C11/h11
配合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较差,易产生紊流的配合。用于转速很低,配合很松的配合。常用于大间隙、大公差的外露组件及装配很松之处
H8/d8
D8/h8
间隙比较大,液体摩擦良好,带层流。用于精度不高、高速及载荷不高的配合,高温条件下的转动配合以及由于装配精度不高而引起偏斜的连接
H9/d9
D9/h9
间隙很大的灵活转动配合,液体摩擦情况尚好,用于精度非主要要求时,或有大的温度变动,高速或大的轴颈压力等情况的转动配合,如一般通用机械中的平键连接,滑动轴承及较松的皮带轮等的配合
H10/d10
D10/h10
间隙很大的松动配合,液体摩擦情况尚好。如一般比较松的皮带轮及滑动轴承等的配合
H11/d11
D11/h11
液体摩擦稍差:适用于间隙变动较大的工作条件及不重要的传动配合,亦用于不重要的固定配合和滑动配合,如减速器壳孔和法兰盘,以及螺栓连接等的配合
H8/e7
E8/h7
液体摩擦良好,较松的转动配合,如风扇电机中的配合,以及气轮发电机、大电动机的高速轴承的配合
H8/e8
E8/h8
H8/e8配合性质与H8/e7相同,但其间隙变动范围更大一些,适用于高转速,载荷不大,方向不变的轴与轴承的配合,或者属于中等转速,但轴比较长的情况,以及有三个以上支承的情况。如外圆磨床的主轴等配合
H9/e9
E9h9
精度不高且有防松间隙,液体摩擦较好的转动配合。如粗糙机构中衬套与轴承圈的配合
H6/f5
F6/h5
具有中等间隙,属于带层流、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广泛适用于普通机械中转速不大,普通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的轴承,以及要求在轴上自由转动回轴向滑动的配合。如精密机床中变速箱、进给箱的旋转件的配合,或其他重要的滑动轴承,高精度齿轮轴套与轴承衬套等的配合
H6/g5
G6/h5
具有很小的间隙,制造成本较高,用于自由移动,但不要求自由转动,行程不太大,要求保持很小的配合间隙,且要求精确定位的配合。如光学分度头主轴与轴承,刨床滑块与滑槽,蜗轮减速箱孔与轴承衬套等的配合
H7/g6
G7/h6
具有很小的间隙,适用于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不要求自由转动,并且精确定位的配合。亦适用于转动精度高,但转速不高,以及转动时有冲击,但要求一定的同轴度或紧密性的配合。如机床的主轴与轴承,机床的传动齿轮与轴,中等精度分度头主轴与轴套,矩形花键的定心直径,可换钻套与钻模的配合。
H8/g7
具有很小的间隙,与H7/g6相比,其精度略低。常用在柴油机汽缸体与挺杆,手电钻中的配合等
H6/h5
H6/h5
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定位配合,适用于同轴度要求较高,工作时零件没有相对的结合,也适用于导向精度较高,工作时有微量缓慢轴向移动的结合,还适用于同轴度要求较高,有需经常拆卸的固定配合,如车床尾座体与套筒,高精度分度盘轴与孔配合等
H7/f7
F7/h6
具有中等间隙,属于带层流、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用于普通机械中转速不太高,要求较高精度,需要在轴上移动或转动的配合,如爪型离合器与轴;机床中一般轴与轴承、机床夹具、钻模、镗模的导套等的配合。
H8/f7
F8/h7
具有中等间隙,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适用于中等转速及中等轴颈压力的一般精度的传动,但也可用于易于装配的长轴或多支承的中等精度的定位配合,如机床中轴向移动的齿轮与轴,离合器活动爪与轴等的配合。
H8/f8
F8/h8
具有中等间隙,液体摩擦比较好。适用于一般精度要求,中等转速的轴与轴承,或转速较高,支承跨距较大或多支承的传动轴和轴承的配合,如控制机构中的一般轴和孔,滑块和凹槽等的配合。
H9/f9
F9/h9
具有中等间隙,精度较低,液体摩擦较好的配合,适用于较低精度要求且需要在轴上灵活转动的零件,或用于转速较高的轴与轴承的配合。如手电钻中的配合,安全联轴器轮毂与套,低精度含油轴承与轴,减速器轴承密封圈与箱孔等要求较高的转动配合。
H7/h6
H7/h6
配合间隙较小,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定位配合,较好地对准中心,一般多用于常拆卸,或在调整时需要移动或转动的联结处,工作时滑移较慢,并要求较好的导向精度,例如,机床变速箱中的滑移齿轮和轴,离合器和轴,钻床横臂和立柱,风动工具活塞与缸体等的配合
H8/h7
H8/h7
配合间隙极小(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适用于有较高导向精度,零件之间滑移速度很慢的结合,当结合表面较长,其形状误差较大,或在变载荷时,为防止冲击及歪斜,通常可用H8/h7代替H7/h6等的配合。
H8/h8
H8/h8
间隙定位配合,适用于同轴度要求较差,一般在工作时无相对运动的结合,负载不大,无振动,拆卸方便,加键可用于传递扭矩的情况下,亦可适用在精度较低,有相对运动的结合,如一般齿轮与轴,皮带轮和轴,离合器和轴,操纵件和轴等的配合。
H9/h9
H9/h9
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定位配合,零件装卸自由,加辅助件如销、键,可传递扭矩,工作时一般相对静止不动,同心度要求较低,例如齿轮和轴,皮带轮和轴,离合器和轴,滑块和导向轴等的配合。
H10/h10
H10/h10
间隙定位配合,用于工作时零件无相对运动,且同轴度要求较低的连接,承受负荷不大且平稳,拆卸方便,加辅助键,销可传扭矩,常可用于代替H9/h9使用
H11/h11
H11/h11
用于精度低,工作时没有相对运动(附加紧固件)的连接,低精度的定心配合,低精度的铰链连接
H12/h12
H12/h12
用于低精度的静连接,个别也用于动连接之处,一般螺纹连接等的配合。
H6/js5
Js6/h5
H6/js5得到过盈的概率是19.2%-21.1%,Js6/h5得到的过盈的概率是29.1%-30.8%,大部分都得到间隙,但比H6/h5的间隙均小,是最松的一种过渡配合,用于同轴度要求较低、用手或木锤装卸,且经常拆卸之处。当配合表面较长,可保证一定的孔轴同轴度,且可代替H6/K5或K6/h5使用。
H7/js6
Js7/h6
比较常用的且精密定位的一种过渡配合H7/js6得到过盈的概率为18.8%-20%,Js7/h6得到过盈的概率是30-31%,大部分得到间隙,也可稍有过盈。例如,机床变速箱中齿轮和轴,滚动轴承和箱体孔,精密螺纹车床主轴箱与主轴前轴轴承等的配合。
H8/js7
Js8/h7
最松的一种定位用的过渡配合,H8/js7得到过盈的概率是17.4-20.8%,Js8/h7得到过盈的概率为29.2-30.5%,实际上大部分均得到间隙,比H8/h7的间隙要小,用于拆卸频繁,同轴度要求不高之处,当配合面很长时,可保证一定的轴孔同轴度,用手或木锤装卸。
H6/k5
K6/h5
是一种几乎没有间隙的定位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是46.2-49.1%,当基本尺寸至3mm时,H6/k5得到过盈概率是40%,K6/h5为60%,手锤轻打即可装卸,卸拆方便,同轴度精度高,用在冲击负荷不大的部位,当扭矩和冲击很大时,应加辅助紧固件,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过渡配合。
H7/k6
K7/h6
精密定位配合,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过渡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是41.7-45%,当基本尺寸至3mm时,得到过盈的概率是37.5%。同轴度精度相当高,拆卸方便,用手锤轻打即可完成装卸,用在冲击负荷不大的地方,如扭矩和冲击较大时,要另加辅助件紧固。
H8/k7
K8/h7
定位过渡配合,用于要求有更小转动可能性的场合,得到过盈的概率是41.7-54.2%,当基本尺寸到3毫米时,K8/h7得到过盈的概率是58.3%。同轴度较高,拆卸方便,用手锤打入装配,应用较多。
H6/m5
M6/h5
具有平均过盈的过渡配合,零件配合要求紧密性高,拆卸较困难,铜锤装配,用在不常拆卸的地方,当配合长度大于直径一倍半时,或由于不能产生太大的变形而不能采用过盈量较大的过盈配合时,可用它来代替。
H7/m6
M7/h6
得到过盈的概率是50-62.1%,基本尺寸到3毫米时,M7/h6得到过盈的概率是75%,拆卸较困难,铜锤装配打入,用于不常拆卸的固定配合。当配合长度大于直径的一倍半时,可代替H7/n6,N7/h6。
H8/m7
M8/h7
得到过盈的概率是50-56.8%,拆卸较困难,铜锤装配打入,用于不常拆卸的部位。
H8/n7
N8/h7
得到过盈的概率是58.3-67.6%,基本尺寸在400至500毫米之间时,过盈概率为84.4%。平均过盈比H8/m7,M8/h7要大一点,大部分均为过盈,只有个别情况下才有间隙,在加辅助紧固件时,可以受较大的扭矩和振动,拆卸困难,铜锤装配,多用于装配后不需要拆卸的部位。
H7/n6
N7/h6
允许有较大过盈的高精度定位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为77.7-82.4%,基本尺寸到3毫米吖,H7/n6的过盈概率为62.5%,N7/h6的过盈概率为87.5%。平均过盈比H7/m6,M7/h6要大,比H8/n7,N8/h7也大。绝大部分均为过盈。只有极少情况下才有点间隙。可以承受很大的扭矩,振动及冲击负荷,但均需加辅助紧固件,同轴度高,配合紧密性优良,拆卸困难,常用于装配后不再拆卸之部位。
H8/p7
最紧的一种过渡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为66.8-93.6%,平均过盈比H8/n7要大,只在极少情况下才有点间隙,在加辅助紧固件时,可承受很大扭矩、振动和冲击负荷,拆卸很困难,只用于装配后不再拆卸的部位。
H6/n5
N6/h5
最松的一种过盈配合。当基本尺寸到3毫米时,H6/n5为过渡配合,其得到过盈的概率为80%。例如,可换铰套和铰模板的配合
H7/p6
P7/h6
过盈定位配合,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13-0.002相对最小过盈小于0.00043(基本尺寸到3毫米时为过渡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是75%),过盈量小的过盈配合,应用于定位精度要求严格,以高的定位精度达到部件的刚性及对中性要求,而对内孔承受压力无特殊要求,不依靠配合过盈量传递摩擦负荷,如增加辅助紧固件,则可传递扭矩。是一种轻型压入配合,采用压力机压入装配,用于不拆卸的轻型静联接,变形较小,精度较高的部位。
H8/r7
轻型压入配合,过盈量小的较松的一种过盈配合。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24-0.0005相对最小过盈不大于0.00007,但基本尺寸到100毫米时为过渡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为90-97%,基本尺寸到3毫米时,过盈概率为83%。
H6/p5
P6/h5
过盈量最小的一种轻型压入配合,是一种完全的过盈配合,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75-0.0015,相对最小过盈不大于0.00001。
H6/r5
R6/h5
轻型压入配合,基本尺寸大于10毫米时,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26-0.0016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2-0.0009。目前应用很少。
H7/r6
R7/h6
应用较多的一种轻型压入配合,基本尺寸到180毫米时,H7/r6相当于D/je,基本尺寸大雨3毫米时,R7/h6相当于Je/d。基本尺寸大于10毫米时,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25-0.0015,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15-0.0003。应用于承受小的轴向力,小扭矩的部位,如承受冲击负荷,应另加辅助紧固件。例如,可换铰套和铰模板的配合。
H6/s5
S6/h5
中型压入配合中较松的一种过盈配合,用于传递较小的扭矩和材料强度较差或受力产生变形对工作有影响的情况。用在传递较大扭矩,有振动和冲击负荷时,要另加辅助紧固件,如钢与铁制零件,或轻合金与铁类零件的永久性连接。这种配合的过盈量可产生相当大的结合力。采用压力机压入装配。
H7/s6
S7/h6
中型压入配合中较松的一种过盈配合,基本尺寸大于10毫米时,相对过盈为0.0005-0.0018,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4-0.00075,它适用于一般钢件,或用于薄壁件的冷缩配合。用于铸件能得到较紧的配合;用于不加紧固件的固定连接,过盈变化也比较小,因此,适用于结合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且应用极为广泛。
H8/s7
S8/h7
中型压入配合中较松的一种过盈配合。相对平均过盈为0.0046-0.007,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13,不加紧固件可传递较小的扭矩。采用压力机压入或温差装配。
H6/t5
T6/h5
中型压入配合中最松的一种过盈配合。基本尺寸在24毫米之内没有此种配合,在其余尺寸段内的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75-0.0015,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7-0.0001,此种配合较H6/s5,S6/h5要松,用于齿轮孔与轴的配合,当承受振动、冲击等变负荷时要加紧固件。
H7/t6
T7/h6
中型压入配合中等松紧程度的一种过盈配合。基本尺寸在24毫米以内没有此种配合,在其余尺寸段内的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73-0.0018,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63-0.00075,如联轴器和轴的配合。
H8/t7
中型压入配合中较松的一种过盈,结合强度比H8/s7要好。基本尺寸在24毫米以内时没有此种配合,在其余尺寸段的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72-0.0013。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26-0.00055。
H7/u6
U7/h6
重型压入配合中较松的一种过盈配合,基本尺寸大于10毫米的基本平均过盈为0.0005-0.00175;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33。用压力机或温差法装配,适用于承受较大的扭矩的钢件,不需加紧固件即可得到十分牢固的连接。
H8/u7
重型压入配合中较松的一种过盈配合,基本尺寸大于10毫米的基本平均过盈为0.0011-0.0022;相对最小过盈为0.001-0.00112。用压力机或温差法装配,不加紧固件就可传递大的扭矩,用于材料许用应力较大的部位。
H7/v6
重型压入配合中较紧的一种过盈配合,基本尺寸在14毫米之内没有此种配合,相对平均过盈为0.0014-0.00225;相对最小过盈为0.00125-0.00132。用压力机或温差法装配,不加紧固件就能传递很大的扭矩,但零件材料应具有较大的许用应力。一般用于承受变动负荷,冲击和振动的部位。采用此种配合通常采用选择装配法,且先进行实验性检验。
H7/x6
特重型压入配合中较松的一种过盈配合,基本尺寸大于10毫米的相对平均过盈为0.0017-0.0031;相对最小过盈为0.0016-0.0019。。采用温差法装配,不加紧固件既能传递很大的扭矩,变载、冲击和振动,要求材料许用应力很大,也可用于钢和轻合金或塑料等不同材料零件的配合。
H7/y6
特重型压入配合,基本尺寸到18毫米没有此种配合。相对平均过盈为0.0021-0.00285;相对最小过盈为0.0019-0.002。采用温差法装配,不加紧固件,即能承受很大的扭矩,变载、冲击和振动,材料许用应力要求很大。
H7/z6
国标规定的过盈量最大的一种特重型压入配合,采用温差法装配,不加紧固件能承受很大的扭矩,变载、冲击和振动,材料许用应力要很大,当基本尺寸大于10毫米的相对平均过盈为0.0026-0.00393;相对最小过盈为0.0025-0.0027。由于过盈量大,目前应用很少。
⑶ 如何判断过盈、过渡、间隙配合
配合选择的基本要求: 有相对运动的配合件,应选择间隙配合,速度大则间隙 大,速度小则间隙小。没有相对运动时,则综合考虑其他 因素。 一般情况下,如单位压力大则间隙小,在静连接中传力大 以及有冲击振动时,过盈要大。 要求定心精度高时,选用过渡配合。定心精度不高时,可 选用基本偏差 g 或 h 所组成的公差等级高的小间隙配合代 替过渡配合。间隙配合和过盈配合不能保证定心精度。 有相对运动而经常拆卸时,采用 g 或 h 组合的配合;无相 对运动装拆频繁时,一般用 g 或 h,或 j 或 js 组成的配合;不经常装拆时,可用 k 组成的配合;基 本不拆的,用 m 或 n 组成的配合。另外,当机器内部空间 较小时,为了装配零件方便,虽然零件装上后不需再拆, 只要工作情况允许,也要选过盈不大或有间隙的配合。
当配合件的工作温度和装配温度相差较大时,必须考虑装 配间隙在工作时发生的变化。 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工作时,如果配合件材料的线膨胀系 数不同,配合间隙(或过盈)须进行修正计算。 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孔往往接近最小极限尺寸,轴往往接 近最大极限尺寸,造成孔轴配合偏紧,因此间隙应适当放 大些。 应尽量优先采用优先公差带和优先配合,其次采用常用公 差带及常用配合,再次采用一般用途公差带。 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 合的配合。 对于尺寸较大(大于 500mm),公差等级较高的单件或小批 量生产的配合件,应尽量采用互换性生产,当用普通方法 难以达到精度要求时,可采用配制配合。 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对配合性质的影响。 选择过盈配合时,由于过盈量的大小对配合性质的影响比 间隙更为敏感,因此,要综合考虑更多因素,如配合件的 直径、长度、工件材料的力学特性、表面粗糙度、形位公 差、配合后产生的应力和夹紧力,以及所需的装配力和装 配方法等。
⑷ 关于机械制图Φ84 H7/p6 装配的问题
一、Φ84 H7/p6是配合公差,属于过盈配合,也就是安装时最大过盈量为-0.059,最小过盈量为-0.002;
二、一般选取过盈配合的配合公差是需要保证两工件间依靠配合过盈量来增加摩擦载荷,而H7/p6过盈量相对来说较小,一般用于不拆卸的轻型过盈连接,这种连接在传递转矩时要增加紧固件;
三、由于Φ84 H7/p6过盈量较小,因此装配时可采用轻型压力机压入和温差装配(也就是平时说的热装);
四、H7/p6配合公差常用于冲击振动的重载荷齿轮和轴、压缩机十字销轴和连杆衬套、凸轮孔和凸轮轴等配合。
举例压力机压入法:
1. 压装件引入端必须制做倒锥。若图样中未作规定,其 倒锥按锥度1:150制作.长度为配合总长度的l0%~15%
压入力F经验计算公式F=KiL×104
式中
i-测的实际过盈量mm
L-配合长度mm
K-考虑被装零件材质,尺寸等因素的系数
K系数1.5~3取值
2 .实心轴与不通孔件压装时,允许在配合轴颈表面上加工深度大于0.5mm的排气平面
3 .压装零件的配合表面.在压装前须润滑油(白铅油掺机油)
4.压装时,其受力中心线应与包容件,被包容件中心线保持同轴。对细长轴应严格控制受力中心线与零件的同轴性
5.压装轮与轴时.绝不允许轮缘单独受力
6.压装后,轴肩处必须靠紧.间隙小于0.05mm
7.采用重物压装时,应平稳无阻压入,出现异常时应进行分析,不准有压坏零件的现象发生
8.采用油压机装时.必须对压入力F进行校核,确保压机所产生的压力应该是压入力F 的1.5—2倍
9.采用油压机压装时,应做好压力变化的记录
1)压力变化应平稳,出现异常时进行分析,不准有压坏零件的现象发生
2)图样有最大压力的要求时,应达到规定效值,不许过大或过小
3)采用机压装时速度不宜太快。压入速度采用2—4mm/s,
不允许超过10mm/s
⑸ 设计为零间隙刚性配合实际有间隙时如何做公差分析,是否要忽略间隙
公差配合讲的就是配合关系的尺寸数据,举例,对于Φ40的孔,与Φ40的轴配合:一、当需要能够转动时,叫间隙配合 1、需要非常大的间隙,或着是农用机械:可以选择H11/c11 2、需要间隙稍微小一点:选择H9/d9 3、需要非常小的间隙:选择H8/f7 二、当不需要转动时(包括轴承与轴的配合),叫过渡配合 1、紧密配合,用于定位:H7/js6 2、轴承与轴的配合:H7/k6 三、当需要轴、孔完全固联在一起时,叫过盈配合 1、过盈配合的轴要做得比孔要小,需要用压力机装配,或温差法装配四、配合前面的字母由A、B、C……X、Y、Z,A级间隙最大,Z级间隙为负值(不仅没有间隙,而其轴比孔小)五、字母后面的是精度等级,数字越小精度越高 六、基本尺寸是设计的基准值,相互配合的轴与孔都应该是同一个基准值七、公差是以基本尺寸为基准的一系列配合形式八、非刚性的过盈配合,可以选择过盈量大的配合,如:H7/z6(这需要用压力机装配的)九、设计顺序是:首先要确定基本尺寸,而后再选择配合形式
⑹ 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怎么区别
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根据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来区别。
1、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2、过盈配合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3、过渡配合指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决定结合的松紧程度。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正时称间隙,为负时称过盈,有时也以过盈为负间隙。按孔、轴公差带的关系,即间隙、过盈及其变动的特征,配合可以分为3种情况:
1、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间隙的作用为贮藏润滑油、补偿各种误差等,其大小影响孔、轴相对运动程度。间隙配合主要用于孔、轴间的活动联系,如滑动轴承与轴的联接。
2、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过盈配合中,由于轴的尺寸比孔的尺寸大,故需采用加压或热胀冷缩等办法进行装配。过盈配合主要用于孔轴间不允许有相对运动的紧固联接,如大型齿轮的齿圈与轮毂的联接。
3、过渡配合。孔和轴的公差带互相交叠,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的配合(其间隙和过盈一般都较小)。过渡配合主要用于要求孔轴间有较好的对中性和同轴度且易于拆卸、装配的定位联接,如滚动轴承内径与轴的联接。
(6)间隙配合没必要算装配力扩展阅读:
基孔制和基轴制的统称。基孔制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轴制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本偏差指上、下偏差中绝对值小的这一偏差,由它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规定基准制的目的在于满足机械产品多种配合性能要求的条件下避免实际选用的孔、轴极限尺寸种类过于繁多。对孔进行精密加工和测量都比轴困难,往往需要使用定值刀具(例如拉刀、铰刀等)。
采用基孔制能够减少定值刀具的规格种类,为加工带来很大方便,所以除某些标准件和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基轴制外,一般较多采用基孔制。
⑺ 什么是过度,间隙,过盈配合
间隙配合:孔的实际尺寸总比轴的实际尺寸大,孔与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上面。
过盈配合:孔的实际尺寸总比轴的实际尺寸小,孔与轴装配时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为零)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下面。如c。过盈配合的轴与孔在装配时需要一定的外力或使带孔零件加热膨胀后,才能把轴压入孔中。
过渡配合: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配合也可能有过盈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7)间隙配合没必要算装配力扩展阅读
过盈配合装配方法
压装配合
常温下的压装配合,适用于过盈量较小的几种静配合,它的操作方便简单,动作迅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施力方式不同,压装配合分为锤击法和压入法两种,锤击法主要用于配合面要求较低,长度较短,采用过渡配合的联接件;压入法加力均匀,方向好控制,生产效率高,主要用于过盈配合。较小过盈量配合的小尺寸联接件可用螺旋式或杠杆式压入工具压入,大过盈量用压力机压入。
热装配和
热装配合,热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包容件(孔),使其直径膨胀增大到一定数值,再将配合的被包容件(轴)自由地送入孔中,孔冷却后,轴就被紧紧地抛住,其间产生很大的联接强度,达到压配配合的要求。
冷装配合
冷装配合,当套件太大压入的零件太小时,采用加热套件不方便,甚至无法加热;或有些套件不推加热时,则可采用把被低压入的零件冷温冷却使其尺寸缩小,然后迅速将此零件装入到套件中去,这种方祛叫冷装配合。
⑻ 机械制图中“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的概念是什么
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即孔的实际尺寸永远大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
过渡配合:是指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配合也可能有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过盈配合:过盈是指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
(8)间隙配合没必要算装配力扩展阅读:
过盈配合装配方法
压装配合
常温下的压装配合,适用于过盈量较小的几种静配合,它的操作方便简单,动作迅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施力方式不同,压装配合分为锤击法和压入法两种,锤击法主要用于配合面要求较低,长度较短,采用过渡配合的联接件;
压入法加力均匀,方向好控制,生产效率高,主要用于过盈配合。较小过盈量配合的小尺寸联接件可用螺旋式或杠杆式压入工具压入,大过盈量用压力机压入。
热装配和
热装配合,热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包容件(孔),使其直径膨胀增大到一定数值,再将配合的被包容件(轴)自由地送入孔中,孔冷却后,轴就被紧紧地抛住,其间产生很大的联接强度,达到压配配合的要求。
冷装配合
冷装配合,当套件太大压入的零件太小时,采用加热套件不方便,甚至无法加热;或有些套件不推加热时,则可采用把被低压入的零件冷温冷却使其尺寸缩小,然后迅速将此零件装入到套件中去,这种方祛叫冷装配合。
⑼ 什么是过渡配合,什么是过盈配合
1、过渡配合:过渡配合是指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配合也可能有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小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实际尺寸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孔的实际尺寸,这样的配合叫过渡配合。
2、过盈配合:在机械安装过程中,有许多零件间需要紧密配合,用以防止连接脱落或传递大的扭矩,于是产生了过盈技术。过盈配合就是利用材料的弹性使孔扩大、变形而套在轴上,当孔复原时产生对轴的箍紧力,使两零件连接。在过盈配合公差带图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9)间隙配合没必要算装配力扩展阅读:
过盈配合装配基本要求:
1、根据过盈量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装配措施。系列公差对过盈量的大小具有影响。机械零部件在分解和装配的过程中,由于其过盈情况不同,使得机械零部件的过盈量不同,过盈量位置和过盈量大小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零部件装配到合适的位置上。
2、零部件装配受力位置要恰当合理。机械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对轴承受力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计算,恰当合理地安排零部件装配的受力位置,使零部件可以装配在正确的位置上,同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在零部件装配时,注意拆装的方式和方向。机械零部件装配过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若未采取合适的方法对零部件进行拆装,会影响零部件整体的技术质量,使拆装环节不符合零部件装配要求。所以在拆装时,需要注意拆装的方式和方向。
4、选择使用专业的装配和拆解工具。在对零部件进行装配和拆解时,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需要技术人员选择测力距扳手、压力机、拔销器等工具,以此保证零部件装配的质量,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周期。在没有专业装配和拆解工具的紧急情况时,要特别注意装配和拆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