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算持力层深度
1. 什么是硬持力层如何判断硬持力层
桩基主要分为两种桩: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一般应选择较硬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沙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一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d为桩径。
你所说的嵌固点深度5m应该是桩入持力层的深度,一般持力层土质较好,应该考虑桩进入持力层这段深度所产生的摩擦力。
2. 基础工程中独立基础持力层和埋深是如何选择确定的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第5.1.1条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第5.1.2条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第5.1.3条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第5.1.4条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第5.1.5条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第5.1.6条 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地基的冻胀性类别应根据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η的大小,按本规范附录G.0.1查取。
3. 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是什么意思
持力层是指直接和基础接触的第一层土,土层有厚度,桩底可以正好在这个土层的顶面,也可以在这个土层厚度范围内任意位置 比如土层厚4米,桩基插入这个土层2米,可以说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米,如果桩身插入超过4米,那么这个土层就不是持力层了,而下面那个土层是持力层了
4. 地基受压层的深度如何确定,怎样计算
直接承受基础传来的荷载,并分散传至地壳的土层叫地基的持力层。持力层以下叫下卧层,持力层的厚度是用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确定的。
持力层埋藏的深浅直接决定了基础工程的造价大小。生成年代越久的残积层工程性能越好(承载力特征值高、压缩性小)。
成因无论是水成、火成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的硬质岩石是最好的高层建筑地基的持力层如砾岩、花岗岩、玄武岩、钙质砂岩、整体性好的灰岩等等。多层、小高层的建筑地基的持力层也可根据荷载大小用些密实、中密、稍密的卵石土、砂砾土和塑性指标好含水率低的粘土、粉土等作持力层。
5. 施工现场具体怎么判断是持力层
施工现场具体判断持力层,这个要看建筑结构采用的是什么基础,浅基础的话对得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如住下独立基础很经济但对持力层的承载力要求搞一点的。
一般的建筑物,桩都是打到全风化。至于比较重要的建筑物,可能是中风化或者弱风化。
持力层的承载能力特征值,是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根据勘察委托书要求,提供的勘察成果报告文件的结论。房屋基础结构所受到的荷载效应的组合值是结构设计师进行整体力学分析,分配到基础传递给可用持力层的。
拓展资料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在地基基础设计时,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土层称为持力层。
在土力学计算中,持力层受到的压力是持续减少的,到若干深度以后压力就可以忽略不计,具体深度要经过计算才知道。承受压力的这一部分叫做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部分叫做下卧层。也就是说,根据承受荷载的不同,持力层和下卧层也是不同的。
6. 柱下独立基础怎么确定埋置深度,是到持力层的最低点么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1条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第5.1.2条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第5.1.3条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第5.1.4条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第5.1.5条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第5.1.6条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地基的冻胀性类别应根据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η的大小,按本规范附录g.0.1查取。
7. 持力层厚度是如何确定的
验槽是验不出持力层厚度的。持力层厚度是地勘给的。
8. 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要求规范有没有规定
有的。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5.1基础埋置深度
第5.1.1条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9. 怎样计算地基的深度
一、计算方法: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说明:f=fk+ηbγ(b-3)+ηdγο(d-0.5)
fk——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N/m2)
ηb、η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b--基础宽度(m)
d——基础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
三、地基的名词解释: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