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去自我为中心有了守恒概念

去自我为中心有了守恒概念

发布时间: 2022-02-01 21:27:04

⑴ 皮亚杰提出的"泛灵论"的特征是在哪个阶段

皮亚杰提出的“泛灵论”的特征是在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有:

(1)泛灵论

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思维的不可逆性

儿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行为,不能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子。

(4)缺乏守恒

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1)去自我为中心有了守恒概念扩展阅读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即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形成了因果联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

此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7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此阶段具有的两个显著特点:获得了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性,即能反向思考它们见到的变化并进行前后比较,并思考这种变化如何发生的;群体结构的形成,即能够根据物体各种特性结合的复杂规则进行分类。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此阶段,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根据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极其重要的尺度。

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哪些特征

特征:

1、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

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

4、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

5、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2)去自我为中心有了守恒概念扩展阅读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

然而,他们通过各个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

⑶ 自我为中心是什么意思

1、自我为中心就是:以自已利益为目的,以自已的想法和意愿为准绳,以自已的喜好为标准。其实是一个贬义词,说人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不顾别人的利益得失,做自已想做的事,也不听别人的建议与劝告。

2、自我中心主义代表激进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视为虚假的情况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对“我”的思想的约束,而这一切都是可变的。简单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主张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




客观自我中心主义

这里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实”的我。客观自我中心主义否定通用定义的“我”,认为“我”亦是虚假的。

认为“我”的思想背后还有一个相对“真实”的我,然而这种所谓真实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实质存在。

客观自我中心主义比主观自我中心主义的分别是,前者更接近定义论,而两者最重要的分别除了对“我”的定义之外,还有对“我思故我在”的态度。

⑷ 皮亚杰的守恒实验揭示的是儿童思维的什么性

皮亚杰的守恒实验揭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具有以自我为中心性的思维特点,无法从他人的角度思考看待问题。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守恒概念,他们不能只能用一种标准来衡量事物,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没有变化。

皮亚杰的液体守恒实验

守恒是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儿童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儿童一般要到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才能获得守恒概念。

实验的开始首先给儿童呈现两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状一样),然后把这两杯水倒入不同口径的杯子里,问儿童哪一个杯子的水多(或一样多)。

他在实验中发现,对这个问题,6、7岁以下的儿童仅根据杯子里水的高度去判断水的多少,而不考虑杯子的口径的大小。而6、7岁以上的儿童对这个问题一般都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即他们都同时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口径两个维度来决定杯子里水的多少。

⑸ 心理学 皮亚杰把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皮亚杰把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低级的行为图式; 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所谓客体永恒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

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例如,幼儿在玩“藏猫儿”游戏时,对方藏起来,幼儿虽然看不见对方,但幼儿会用眼睛到处寻找,而不是认为对方消失不见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万物有灵论”。亦称为“泛灵论”,此阶段的儿童认为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

特点: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特点: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能够理解符号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5)去自我为中心有了守恒概念扩展阅读: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思想来源:

1、康德的认识论

皮亚杰吸收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改造成为遗传的“图式”,康德的先验范畴论是预成论观点。而皮亚杰认为先天图式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仅处在一个起点的位置,图式主要是在儿童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强调内在结构的研究,反对外部现象的描述。皮亚杰力图通过儿童后天的活动探讨认知结构的发生和发展。他指出,认知结构既不是形成于物理客体之中,也不是先验的存在于主体自身中,认识的获得必需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联结起来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3、生物学

皮亚杰研究认识的方法论取自生物学,他吸收了生物学中渐成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的技能和结构与认知的技能和结构之间具有“同构”关系。

4、数学和逻辑学

皮亚杰运用数理逻辑中的运算、对称、可逆等概念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并用符号逻辑作探讨形式运算阶段思维过程的特点。他认为有了符号逻辑工具,就像掌握了统计学一样。对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帮助。

5、格式塔心理学

皮亚杰认同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但也认为其探讨的认识的结构因素,是“没有发生的结构”,而行为主义只强调后天经验的积累,不考虑内部结构的因素是“没有结构的发生”。他把结构和发生结合起来,探讨在后天或从中逐渐形成的“结构”,即建构论的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认知发展理论

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是哪个阶段的特征

幼儿期是3-6、7岁, 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 前运算阶段,成就 1、泛灵论,认为一切有生命 2、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3、以自我为中心 4、思维具有刻板性 缺陷:儿童尚未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

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以下几个发面:

1、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认知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3、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个体依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2至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进行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至11、12岁),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和逻辑思维,一般只能对形象或形具体事物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1、12至14、15岁),能在头脑中把内容和形式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4、影响认知的因素:成熟、社会环境、物理环境、自我调节的平衡过程。

⑻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表明前运算阶段(2--7)的儿童思维 A以自我为中心 B没有获得客体永久

理解皮亚杰的珊珊实验表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以自我为中心。

⑼ 在线求教育学和教学心理学题目的解答

1.abcd其实都可以 如果单选选b

2.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就我国而言,夏代属于奴隶社会初期,据古书记载,夏代有“序”、“校”,是当时的学校,说明学校教育已产生。
3.皮亚杰的理论 自己看书去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认为,思维发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一是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具有反射,不具备客体永恒性的特点。二是前运算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思维有集中化,不可逆性特点,同时还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有了守恒的概念,可以理解内隐实质的反应,同时思维有了序列化的特征,具有类包含能力。四是形成运算阶段;这时期的儿童存在着青春期的自我中心性,具有演绎推理能力。这个孩子感觉到了风,因此他觉得风的形成是由于树的晃动,说明它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也丰富了,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即孩子能感觉出风是由树产生,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心里表象,恰好是直觉的物的图像,也就是孩子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深入了解风的本质,即运算不可逆性,同时他认为风是由树产生的,却又不知树的摇动是如何产生的,即思维只进行了一步,不能深入去挖掘,而且这个孩子能有这种想法,去想象风的产生,应该是对什么都比较好奇的,年龄不应该是很大,懂得也不多,属于比较求知的那种,因此我断定,孩子应该在2-7岁。综上所述,该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

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什么

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

然而,他们通过各个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皮亚杰以不同形式的运算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志,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运转的思维活动。

(10)去自我为中心有了守恒概念扩展阅读: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相关情况:

1、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

2、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3、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热点内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旅游如何去 发布:2025-05-17 08:33:23 浏览:319
梅江会展中心车展怎么去 发布:2025-05-17 08:20:49 浏览:37
数字教育元宇宙 发布:2025-05-17 08:07:28 浏览:368
数字货币常山北明 发布:2025-05-17 08:07:25 浏览:646
TRX跪姿俯卧撑视频 发布:2025-05-17 07:53:01 浏览:254
元宇宙在哪可以玩 发布:2025-05-17 07:52:10 浏览:912
已知距离算冲击力 发布:2025-05-17 07:18:11 浏览:433
区块链发展的政治意义 发布:2025-05-17 07:17:24 浏览:172
比特币热潮导致显卡涨价 发布:2025-05-17 07:13:06 浏览:325
公羊trx落地多少钱 发布:2025-05-17 07:06:07 浏览: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