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肌力的改善率怎么算

肌力的改善率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03-31 16:55:21

1. 成年男性的肌肉率一般是多少

男性的肌肉率保持在31%-34%左右即可,稍有超出或不足都不是问题。
肌肉率只是肌肉占身体总比率,并不必然代表有健康的身体和好看的身材,有些干瘦的人因为体脂非常非常低肌肉量就显得很高,但身材干扁
肌肉质量也很差。
肌肉率是根据人体肌肉总量和人体体重、身高等相结合得到的人体的一个比例值,这个值的范围决定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力量的多少。正常男性60%-65%,优秀的是65%-70%。

成年男子的脂类含量约占体重的10%—20%,女子稍高。这种脂肪的含量随着营养状况和活动量的多少而有所变化。饥饿时,能量消耗,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人体逐渐消瘦。反之,进食过多,消耗减少,体内脂肪增加,身体则逐渐肥胖。
(1)肌力的改善率怎么算扩展阅读
从生理角度来说,肌肉发达是男性体内的激素分泌旺盛的表现。睾酮作为其中主要的性激素,与人体肌肉的发达程度以及脂肪分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从感观上来说,男性拥有发达肌肉,还是一种强壮和力量的表现。
肌肉含量决定着肌肉力量,而肌肉力量又决定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肌肉是消耗葡萄糖和血脂(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
肌肉重量的减少不仅会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而且还会导致糖代谢和脂代谢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问题。

人体肌肉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肌肉

2. 怎么提高肌肉率

锻炼腹部肌肉是重点

现代医学证明,男性因腹部肌肉失去弹性而形成的“将军肚”,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众多常见病关系密切。所以中年男性锻炼肌肉要抓重点,其中腹部肌肉最重要。

向下弯腰锻炼腹肌的方法最简单。腰部往下弯,腿直立,手臂及头部下垂,悬在空中,不要强迫自己双手触地,尽量放松,然后自然起身,伸展背部及腿部的肌肉,约停1分钟,再重复3次。一日两次,连续2—3个月就能见效.
另外,仰卧起坐锻炼腹肌的方法也简便易行。为了增强全身肌肉力量,如果再辅以力量器械训练,则效果更显著。
锻炼间隔别超过三天
肌肉是锻炼出来的。健美教练说,肌肉是最“知恩图报”的,只要你能够坚持经常给它一点“刺激”,它就会以10倍的回馈报答你。但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会大打折扣。
进行肌肉锻炼时是需要休息,2—3天之后,如果没有运动的刺激,前一段时间的运动效果会逐渐消退。如果不给肌肉充分的时间去补充营养物质,肌肉就不能长得比原来健壮。但教练提醒时间不能太长,这个休息时间以肌肉再次具备上次运动能力为标准计算,一般需要2—3天。

胸部肌肉锻炼
胸部肌肉的丰满结实,是青春健美的标志之一。发达的胸部肌肉,使男性显得强壮魁梧,女性则更加丰满而有线条。胸部肌肉的力量性锻炼,还可增强心肺功能、矫正含胸等不良姿势,扩大胸廓而改变胸围窄小。胸部肌肉主要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本项锻炼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利用器械进行。

1.徒手锻炼

胸部肌肉力量的徒手锻炼,主要以俯卧撑为主,利用自身重量,靠前臂推撑达到发展胸部肌肉的目的。俯卧撑可在平地上进行,也可以在双手和脚下垫上支撑物或负重进行。

预备姿势:俯身,两手撑地与肩同宽,双臂伸直,两足踝并拢,足尖用力撑地,头稍抬起,眼向前视,挺胸,收腹,使身体保持挺直。

动作:两臂从伸直姿势逐渐弯屈。屈肘,身体缓缓下移并保持与地面平行,稍停片刻后,胸大肌收缩,双臂同时用力,撑直,将身体撑起,还原成预备姿势。注意在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的挺直。上述动作重复10次左右。

锻炼到一定程度后,可采用倒立架上俯卧撑、两足垫高俯卧撑、负重俯卧撑(在背上放些重物)、窄撑或宽撑(特意将两手支撑距离变窄或增宽),以及手指支撑等动作,以增加难度,获得更大的锻炼效果。

要领;动作始终保持挺胸、收腹身体挺直,避免沉肩、耸肩、缩胸、弓腰或提臀等不正确的姿势。

作用:主要发展胸大肌,同时也锻炼肱三头肌、三角肌的力量。

2.哑铃锻炼

(1)飞鸟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于与肩同宽的一条矮脚长凳上(家庭可用3个方凳纵拼替代),两腿屈曲,两脚分开,踏稳地面,两臂伸直,双手持哑铃上举,拳心相对。

动作:两臂同时自上向身体两缓缓落下,尽可能做扩胸运动。稍停片刻后,收缩胸大肌及臂部肌肉,使哑铃自两侧循原路缓缓抬举至胸前,还原成预备姿势。上述动作重复20次左右。

飞鸟运动除了可以仰卧位进行外,还可以屈站立姿势及斜板位(斜板倾斜角30—60°)进行。

要领:平卧时胸腔挺起,腰背肌收紧,两臂下落时用胸大肌控制慢降。下降后胸大肌充分伸展,上举还原时速度较下落稍快,臂垂直后胸大肌仍保持极力收缩。

作用:主要发展胸大肌及三角肌。

(2)仰卧后举

预备姿势:仰卧于矮脚长凳上,双腿屈膝,两脚分开,踏稳地面,两臂伸直,两手握哑铃于腿侧。

动作:左侧上肢直臂用力将哑铃经上方向头后举起,当哑铃在头后比身体略低时再慢慢还原放回体侧。左右交替。以上动作重复20次。

要领:腰背部肌肉收紧,用胸大肌力量控制下放速度。上拉稍快,下放均匀慢速。开始练习时,哑铃重量不宜过大。

作用:发展前锯肌及肩、背部肌肉,同时还能扩大胸腔,对增大肺活量有益。

3.拉力器锻炼

预备姿势:两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双臂伸直前平举,掌心相对握拉力器。

动作:胸、臂肌肉用力,使两臂经体前向两侧缓缓平拉作扩胸运动,直至两臂呈侧平举状。稍停片刻,缓缓恢复至预备姿势。上述动作重复20次。

拉力器扩胸也可取仰卧位进行。

要领,身体直立,动作速度适中,注意力要集中。

作用:发展胸大肌及肱三头肌,扩展胸腔。

4.杠铃锻炼

预备姿势:仰卧于矮脚长凳上,双腿屈膝,两脚分开,平踏于地上。让同伴或家人将杠铃抬至胸前,两手拳眼相对,横握杠铃杆。

动作:腰腹肌肉收缩,吸气使胸部上挺,同时胸肌收缩,双臂伸拳将杠铃推起直至肘关节伸直,稍停片刻,屈臂将杠铃缓缓放回胸前,臂屈肩松,使胸大肌充分伸展放松。上述动作重复10次。

此项锻炼除平卧位外,还可采用斜卧位进行。上斜卧位发展胸大肌上部肌肉,下斜卧位发展胸大肌下部肌肉。握横杠的方式又分窄握、中握和宽握。窄握发展胸舰高度,宽握为使胸大肌拉宽。

要领:身体要躺平稳,杠铃下降时要慢,避免发生意外,胸大肌力量发挥要充分,不要借力。

锻炼背部肌肉:
http://www.hebjtt.gov.cn/wangxiufang/jiankang/jkbd/jfjs/jm/jfjs-jms-45.html

手臂肌肉:
http://www.5ifit.com/content/Special_News_17_1.htm

腿部肌肉
http://www.ybnice.com/ttbdl_5.asp

3. 运动到什么程度才算有效(健美运动)

运动疲劳的判定(August.17.2001)

生化测量

1.血液:血尿素

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检测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和恢复
期的血尿素变化,可以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供能和合成情况,以此评定运动员
身体机能和疲劳程度。血尿素变化与运动负荷量的关系较负荷强度更密切,当负荷量
越大时,血尿素增加越明显,恢复也较慢。

2.血液:血清肌酸激酉每

血清肌酸激酉每(CK)又称磷酸肌酸激酉每(CPK),是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能量补充
和运动后ATP恢复的反应催化素,与运动时和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有密切关系。安
静时,血清CK主要是由骨骼肌和心肌中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清,男:10至100U/L、
女:10至60U/L。运动时,骨骼肌局部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自由基增多,细胞膜损
伤和通透性增加,肌细胞内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导致运动后血清CK升高。由于
CK在血清中上升和细胞损伤有关,因此是评定疲劳程度和恢复过程的重要指标。血清
CK的变化受到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一般短时间极量强度运动后5至6小时,血
清CK升高,8至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逐步恢复,负荷强度越大,恢复越慢。运动
员疲劳后,血清CK活性上升,在安静时可高达300至500U/L,但目前尚无量化评价标
准。使用血清CK做评价时,需做CK同工酉每的测定,同时测定血清GOT和Mb(肌红蛋白
),并同其它临床诊断相结合,以区别于心肌炎时血清CK的上升。

3.血液: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

睾酮有助于加速体内合成代谢,皮质醇可加速分解代谢。测定恢复期血清睾酮/
皮质醇比值,就可了解体内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平衡的状态。比值高时,是合成代谢
过程占优势;比值下降,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机体仍处于消耗占主导地位的状
态,疲劳不能有效恢复,长期会导致过度训练。目前认为,此比值变化大于原值30%
时是过度训练的警戒值。

4.尿液:尿蛋白

正常人在安静时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微(日排出量<150mg,一般为2至8mg%),常规
检验方法不能检出,故通常称为阴性。运动能使尿中蛋白质排出量增加呈阳性,称为
运动性尿蛋白。运动性尿蛋白属于功能性尿蛋白,一般在24小时内可自行消失。运动
后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因机体机能状态、运动负荷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根据运动后
尿蛋白排泄量和组成成分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或其适应情况。一般取运动后和
次日晨尿做检验来评定其疲劳和恢复程度。如果晨尿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或超过正常值
,可能是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的表现。运动性尿蛋白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但个体
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应用尿蛋白指标时应特别注意个体特征,而且,评定身体
恢复过程的机能水平时,需要和其它指标对照。

5.尿液:尿胆原

尿胆原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代谢产物。在一般情况下,人每天由红细胞破坏而释放
出来的血红蛋白约8克,经代谢约有终产物胆色素280毫克。尿胆原排泄量与运动负荷
、肝功能、肾功能及其肾小管腔的酸碱度等因素有关。运动员在大运动负荷时,体内
溶血增多,尿胆原排出量增加。运动员血红蛋白下降,尿胆原增加时是机能水平下降
的表现。

6.唾液pH值

由于长时间激烈运动后,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也下降,因此,测定唾液pH值
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生理测量

1.肌力

疲劳时,参与工作的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会下降。因此,测定工作前后的肌肉力
量,可判断参加工作的肌肉是否出现疲劳及其疲劳的深度。

2.肌肉硬度

骨骼肌疲劳时,不仅收缩机能下降,而且肌肉的放松能力也下降,表现为肌肉疲
劳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肌肉硬度增加。用肌肉硬度计可以测定肌肉收缩及放松状
态的硬度、或肌肉附近的组织的硬度。

3.肌围

长距离行走、马拉松跑或长时间站立性工作,可引起下肢围度增加,这主要是由
于重力作用,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下肢血液滞留及组织液增多所致。在一次长时间
工作后,下肢围度的增加与疲劳程度成正比。

4.心跳率:基础心跳率

心跳率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基础心跳率是基础状态下的心跳率,即
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时的心跳率,一般用脉搏表示,机体机能正常时基础心跳
率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后,经过一夜的休息,基础心跳率叫平时增加5至
10次(每分钟)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
负荷。在选用基础心跳率作为评定疲劳指标时,应排除惊吓、恶梦、睡眠等其它因素
的影响。

5.心跳率:运动中心跳率

可采用遥测心跳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跳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跳率代替运
动中的心跳率。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
心跳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如果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跳
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6.心率:运动后心率恢复

人体进行一定强度运动后,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心跳率可恢复到运动前状态,身
体疲劳时,心血管系统机能下降,可使运动后心跳率恢复时间延长,因此,可将定量
负荷后的心跳率恢复时间作为疲劳诊断指标,如进行30秒20次深蹲的定量负荷运动,
一般心跳率可在运动后3分钟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而身体疲劳时,这种恢复时间可
明显延长。

7.血压体位反射

大运动负荷后,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机能因疲劳而下降,使血管运动的调节发生
障碍。血压体位反射主要是测定心血管系统调节机能。

8.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刺激信号(光、声音等)出现后,机体迅速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分
为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疲劳时,反应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选择反应时间
延长更明显,表明大脑皮层分析机能下降。

9.皮肤空间阈

皮肤空间阈,也称两点阈,使指能引起皮肤产生两点感觉的两刺激间的最小距离
。疲劳时,辨别皮肤两点最小距离的能力下降。

10.闪光融合频率

闪烁光源融合成一个连续光源感觉的最低频率称为闪光融合频率。疲劳时,视觉
机能下降,可根据闪光频率融合的阈值评价疲劳。

11.膝跳反射阈

随着疲劳的增加,膝跳反射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引起膝跳反射所需的扣击力量增
加。因此,可根据运动前后膝跳反射的敏感性评价疲劳。

12.免疫功能

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抵抗疾病、保护
机体。研究表明,长期适量的运动训练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不能及时恢复的大强
度或长时间耐力训练则会导致免疫抑制,产生慢性疲劳(过度训练综合症)。运动疲劳
时免疫系统表现危机能下降和混乱,过度训练导致慢性疲劳时的免疫功能变化。利用
免疫指标(如CD4/CD8比值)可对运动引起的慢性疲劳进行早期诊断,对指导训练、保
护运动员健康意义重大。

13.肌电图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将单个或多个骨骼肌细胞活动时的生物电变
化加以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所获得的一维时间序列图形。根据生物电活动引导方
法的不同分为表面肌电图(sEMG)和针电极肌电图。由于其可反应肌肉的兴奋程度,因
此经常被用来评定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目前用于评价疲劳的肌电图指针主要
包括sEMG信号线性分析中时域分析的振幅、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和频
域分析的肌电功率谱、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等,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中
的肌电复杂度、信息熵和Lyapunov指数等。疲劳时肌电图的一般特征为:sEMG积分肌
电图下降(腰背肌)或上升(四肢肌);sEMG傅立叶频谱曲线左移,MPF和MF线性下降;
sEMG信号的复杂性下降,熵值减小;功能性电刺激诱发的EMG峰峰值(peak to peak,
PTP)下降。

14.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是利用心电图机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反应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情况,因此备用鱼心脏的机能评定。运动后心肌
疲劳可使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T波下降或倒置,S-T段下降,并出现肌电干扰,另肌
肉放松也不能消失。但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心电图的改变多属心脏对运动训练产生适
应性反应的表现,不易与病理性改变区别开。因此在判断运动员心电图意义时,必须
结合其综合检查结果加以考虑。

15.脑电图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电极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集团自发
性电活动的头皮体表记录,是记录头皮两点间的电位差,或者是头皮与无关电极或特
殊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其将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轴,描述电位
与时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周期、振幅、位相三个基本特征。国际上常用的Walter分类
法依据频率将其分为δ波(0.5至3.5Hz)、θ波(4至7Hz)、α波(8至13Hz)、β波(14至
26Hz)、γ波(26Hz以上)。

脑电图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大脑的疲劳状态与α、θ波密切相关,随
着工作时间增加、疲劳程度加深,脑电相关能量参数((θ+α)/β)呈上升趋势,α和
θ波段的相对能量增加,β波段的相对能量减少。在剧烈运动后的疲劳状态时,慢波
明显增多,α波节律变为不均衡,时慢、时快、波幅降低,可出现1.5至6Hz的慢波且
其周期和波幅极易变化,表明大脑皮质抑制过程占优势。患过度训练症的运动员的脑
电图对光刺激无节律同步化反应,在定量运动负荷试验后波幅降低,且绝大多数运动
员的脑电功率频谱呈现异常,安静时中央区θ波段相对能量增加,α波段相对能量减
少;过度换气后,中央区和枕区δ和θ频段相对能量增多,α波段相对能量减少;过
度换气前后,中央区与枕区α峰频率差值增大等。另外发现,运动员在过度训练状态
呈现的脑电活动的变化是一个暂时的和可逆的过程。一般脑电图作为综合机能检查中
的一个指标,结合其它检查结果综合评定。

心理测量

主观感觉

人体运动时的主观体力感觉与工作负荷、心功能、耗氧量、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
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运动时的自我体力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标志。1962年
瑞典生理学家Guenzel. Borg制订了判断疲劳的主观用力感觉等级表(RPE),使原来粗
略的疲劳定性分析变为较精确的半定量分析。1982年,他又提出一新量表,更适合于
无养运动或缺氧时自觉反应的需要。

回应 : 1 林思佑 时间 : 2003/3/20 上午 11:11:49 From : 61.57.226.1
请问那现代人常出现的压力及精神性疲劳(mental fatigue)应该是属于非运动型疲劳
吧? 有适合判定的生理或生化指标吗? 通常有什么方式解除呢?

回应 : 2 wang jian 时间 : 2003/3/25 上午 08:15:31 From : 218.108.163.17
由mental work 或者stress引起的Mental fatigue与 exercise-inced muscle fatigue
的生理表现有所不同。运动性肌肉疲劳的发生既有肌肉本身的原因,也和中枢神经
系统的驱动作用不足有关,不论运动是短时间高强度的,还是长时间中低强度的都是
如此。Mental fatigue的发生目前主要认为系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所致。
Mental fatigue的生理学表现主要出现在神经系统本身,严重的情况下也会涉及植物
性器官的功能紊乱,乃至运动系统的功能变化。因此,Mental fatigue的检测应该包
括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椐目前研究,用于反映CNS功能变化的非损伤性检测方法包
括EEG功率谱地形图分析、EEG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次作业工作绩效分析等。当然,也
包括主观疲劳的感受。此外,用于判定植物性器官功能的主要包括ECG变异分析。而
评价运动系统的功能比较敏感的方法应该算是MVC和中枢启动(Central activation
level)水平了。

4. 关于工伤四肢瘫评残肌力的计算方式问题

工伤四肢瘫评残肌力的计算方式问题?
急:按照工伤评残标准,四肢

5. 一般男性的肌肉率多少算是正常

男性的肌肉率保持在31%-34%左右即可,稍有超出或不足都不是问题。

肌肉率只是肌肉占身体总比率,并不必然代表有健康的身体和好看的身材,有些干瘦的人因为体脂非常非常低肌肉量就显得很高,但身材干扁 肌肉质量也很差。

肌肉率是根据人体肌肉总量和人体体重、身高等相结合得到的人体的一个比例值,这个值的范围决定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力量的多少。正常男性60%-65%,优秀的是65%-70%。

人体肌肉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6. 男生女生提升肌力肌耐力的好处

肌力是指肌肉自主(随意)收缩的能力。1.增进肌力、肌肉爆发力与肌耐力 利用高强度的肌力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肌力;中等强度的肌力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肌肉爆发力;利用低强度的肌力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肌耐力。可见,在适当的肌力训练计划 (肌力运动处方) 条件下,增进肌肉的能力并不困难。
2.减少肌肉组织的流失 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有效增加身体的肌肉量,避免缺乏运动与退化形成的肌肉萎缩现象,防止肌肉组织的流失。
3.提升基础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 身体基础代谢率的高低,受到身体肌肉量高低的显著影响。肌力训练的效果,除了能够提升肌肉的能力与减少身体肌肉量的流失以外,同时可以促进肌肉的肥大,增加身体的肌肉量,提升安静休息时的基础代谢率,进而增加每天的能量消耗量。
4.避免运动伤害 肌力训练是复健医学的有效手段。如果能透过全身性的肌力训练,养成身体不同部位的功能与稳定性,就能够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提高运动参与过程的安全性。
5.延缓老化、减少慢性疾病 适当的肌力训练,还可以增进骨骼的密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改善身体组成、稳定血糖浓度、降低血压、提高心肺功能、提升神经纤维的增生等。这些效益即能够延缓身体的老化、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6.提升运动能力 正确的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肌肉的神经传导(neuromuscular) 功能,不仅不会限制身体柔软度与速度的发展,还能够提升身体机能的有效发挥,提升身体的运动能力。
7.增进自信心、提升生活质量 肌力训练除了在人体生理上的优点以外,还可以因为身体机能的提升,使得体态更为优美、精神更为振奋、自信心提升,进而提高日常生活的型态与质量。 肌耐力是某一部位肌肉或肌群在从事反覆收缩动作时的一种持久能力,或是指肌肉维持某一固定用力状态持久的时间。因此肌肉本身若无法发出适当的力量,自然有些动作会显得相当吃力或甚至无法完成,进而容易产生肌肉疲劳,目前很多人患有下背部疼痛的情形,其中身体肌力不足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增加肌耐力自然可以缓解这些情形,并增强肌肉的强度。 如何增加肌耐力呢?首先要先了解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并以60~70%的重量反覆动作,通常以15~20下为一组,以三组为基本单位,每做一组中间可休息20~30秒,因此GQ男人网为你示范了6种最简单增加肌耐力的方法,即使你在家中,有空闲时间就可进行,为健康加分!

7. 体脂率多少才有肌肉

4%~6%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7%~9%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0%~12%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13%~15%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

16%~18%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较松弛,腹肌不显露。

19%~2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22%~2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7)肌力的改善率怎么算扩展阅读:

计算公式

成年女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

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82+34.89

体脂肪重量(kg)=a-b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成年男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

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82+44.74

体脂肪重量(kg)=a-b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8. 肌力与肌耐力的区别是什么

1、功能不同

肌力是指肢体作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检查方法是嘱患者上下肢依次作各关节伸、屈运动,并光吸检查者所给的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并注意瘫痪部位。

肌肉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2、检查方式不同

肌力的检查,上肢作上臂的外展、内收、前臂伸屈、腕的伸屈、手指的外展、内收、握拳。下肢作屈髋、小腿伸屈,足跖及背屈等。在病情需要时,尚需对有关的每个肌肉进行分别检查。

耐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人的发育成熟,也和负荷要求有关。合乎规律的耐力性负荷训练可使肌肉、器官、心肺、血液、免疫系统以及物质代谢调节出现适应现象。

3、锻炼方式不同

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可安排室外较长时间的走、跑,跳绳、爬山、游泳、滑冰、各种球类运动等。同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发展肌力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

9. 肌力是怎样分级的,有哪些锻炼的方法

在医学上,根据肌肉的不同状态,可将肌力可划分为五级。锻炼肌力的方法有很多,重点就在于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力分类

0级肌力属于最差的肌肉状态。这种情况下,肌肉基本没有收缩,可以断定为是完全瘫痪状态。1级肌力说明肌肉有轻度的肌肉收缩,但不能够产生关节运动。而2级肌力又能分为三种,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抗引力,以及在抗引力状况下能否完全运动。3级肌力同样分为3种,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抗引力并在抗引力时是否能够有完全运动幅度。到了4级肌力,说明我们的肌肉在中度抗阻时能有完全运动幅度,到了5级肌力时,说明我们在抗最大阻力时能够有完全的运动幅度。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锻炼肌肉需要我们经常保持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我们才能不断地增强肌肉的力量与耐力。但是要切记不能够进行超负荷训练,导致我们的肌肉纤维流失。

热点内容
数字货币tw 发布:2025-07-28 23:25:05 浏览:259
区块链跨境支付的swot分析 发布:2025-07-28 23:19:57 浏览:294
比特币1枚需要多少算力 发布:2025-07-28 23:18:28 浏览:504
usdt收益是美元还是人民币 发布:2025-07-28 22:52:56 浏览:302
币圈激情演说 发布:2025-07-28 22:35:01 浏览:379
usdt上线标准 发布:2025-07-28 22:33:55 浏览:486
鱼池备用矿池没有算力 发布:2025-07-28 22:32:38 浏览:272
映客直播比特币 发布:2025-07-28 22:31:22 浏览:935
A股里比特币概念 发布:2025-07-28 22:26:31 浏览:662
下列区块链错误的是 发布:2025-07-28 22:22:22 浏览: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