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大众媒体去中心化

大众媒体去中心化

发布时间: 2022-04-08 15:01:52

⑴ 有哪些大众传媒方式

1、互联网: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和使用这些资源。人们在网络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访问网上其他用户、点播电视节目等。一些商家在网络中开设了虚拟超市,顾客不用出门,就能在网上商场中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许多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宣传本企业的良好形象。

2、电视:电视作为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传播媒介。电视能使人获到较强的真实感,及时的感染力持久,传播效果持久,也适合多层次的受传者,对受传者的文化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

3、手机: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4、电影: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工具,也是文字、图像、声音三者的合成体。通过大家聚聚在一起观看电影,受众的情绪更容易相互感染。

5、广播:广播技术最先是作为娱乐工具来到世界的。对广大受传者来说有较强的接近性,因为传播者的传播与受传者的收听同步进行的。

6、报纸:报纸是以客观事实报道和评论为主要内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较短时间传播信息。

7、杂志:杂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大众传媒媒介。当人们对报纸所发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杂志就会应大众喜好发行。

(1)大众媒体去中心化扩展阅读

大众传媒功能特点

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

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

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同电视比较而言,报纸所载信息比较深入细致、详细、全面,读者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

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现代生活节奏快,时间紧,报纸虽刊载信息量较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而不必象看电视和听广播那样,不管喜欢与否,都得照看(听)不误。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读者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以备索用。广播、电视虽声声入耳,画面生动,却转瞬即逝,难以在记忆中长期保留。第四,信息成本低廉。报纸价格相对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群众能够接受。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

⑵ 郑香霖的职业生涯

郑香霖拥有多年的广告行业从业经历,并且善于学习和研究,在新媒体传播、内容营销和整合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加入腾讯前,郑香霖曾任职于实力传播集团旗下的突破传播,公司英文是Optimedia,中文翻译为突破传播。这里有两重含义:一、希望传统媒体有突破的做法,举例来说,之前跟蒙牛一起打造超女,就是非传统的突破的做法;二、不用媒体用传播,因为传播并不只是单纯的用媒体,而是任何有机会通过传播的方法去接触到目标受众。至少在中文上,品牌内涵一是超越;另一个是突破媒体的限制。突破传播在传播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从2004年起,他通过在行业论坛、会议上的演讲以及撰写文章,扩大突破传播的知名度,执着地用自己的能量去影响身边的人。从2005年开始,郑香霖已经开始针对性的研究新媒体了。因为新媒体诞生之初需要支持,而像他这样的资深专业人士能够认识发掘新媒体的价值,可以在价格、服务方面让客户更满意,而他还能将在香港获得的服务全球客户的方式和方法,引入、运用在内地客户身上。
郑香霖非常喜欢新鲜的东西,也非常愿意冒一定程度的风险去尝试新的做法。新媒体给整个广告业、营销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机会。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由于它的科技化,可以获得非常精准的数据,传统媒体还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只要把握到新媒体的一些好的做法,完全可以衡量它的结果如何。当然,也不能放弃传统媒体。不同媒体之间的组合,反而会产生更大的传播价值。 从广告人变为互联网人,2014年11月,在INNO+公司主办、广州日报粤商会承办的TEDxTianhe演讲上,郑香霖做了“绿色科技改变未来”的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绿色科技以及腾讯不为人熟悉的产品与理念。
绿色并不是一个环保的定义,郑香霖觉得最重要的是所有人怎么样高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损耗。全球差不多6个亿的微信用户,这个影响力是远远超过一个广告平台,相信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是什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经常看到,我们在公共医院排队的时候,这是北京某一家公共医院,凌晨开始排挂号,排到500米。从数据的角度,未来我们可以把很多病人的DNA变成一个大数据,然后发明一些新的药物,也可以完全造福人群,然后可以在互联网时代做到,也减少各方面的资源。
预判问题,这个太重要了,我们发生意外之前可以知道的话,绝对可以降低资源的损耗。如腾讯路宝,它可以及时显示油耗功能,你就知道需不需要加油。第二,腾讯地图基本上可以导航。它会知道你开车的习惯,会提醒你。另外可以跟你的车友便捷的沟通享受自驾游。我们再看看未来,洗车服务、P2P、电商,所有跟我们汽车出行相关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这些接口带来非常方便的使用。
信息对称如何做到? 微信“为盲胞读书”活动,每人捐献一分钟,让盲胞读一本书。另外这是我们的腾讯员工志愿者协会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联合,自发性的一个公益性活动,通过所有腾讯的平台,每年有404页面出现的时候,就会提醒你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吗?但我们可以一起寻找失踪宝贝,然后出现一个非常可爱的失踪宝贝,我们希望这样子可以增加每一个有可能找回来的可爱宝贝的机会。利用资源,可以回馈社会,把我们有关的产品好好地运用,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可爱的小朋友。
不能不提的是大家现在用得很多的平台,比如通过一个微信平台,带给大家很多的方便。方便的定义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找到大众点评,然后找到你想去的餐厅,然后直接上到滴滴打车,甚至去到餐厅之后还可以考虑看一场什么电影,微信6.0还可以有一个卡包来进行支付。目前这个平台也是最全的一个平台,大家可以很好地利用。很好地利用资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假如我们可以链接一切的话,一起来从事绿色这个事业的话,我相信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2015年1月,由腾讯与麦肯锡公司联合举办的卓越数字化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上,郑香霖谈到面对“新常态”的互联网环境,企业需要从内容、平台、渠道、大数据四个层面对运营模式重新审视并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不断完善自我。
第一,内容方面,内容完全是新的,在新注意力经济背景下,需要和合作伙伴通过对移动端内容重塑,吸引用户注意力。以腾讯视频中的影视圈为例,有关电影、电视剧的报道可以通过社交的方式,为你和朋友推荐电影、提供建议;在自选股中,用户可以通过分享告诉朋友是否可以选择该股票。
第二,平台方面,多屏和跨屏已经成为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使用特征,传统环境下的媒体也通过平台的打造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要利用好跨屏优势,通过多屏娱乐体验和社交平台,吸引目标受众。2014年腾讯视频独播《中国好声音》,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视的跨屏互动来反向猜被选的导师,分享的行为让视频变得越来越火,通过这种平台,跨屏互动的方式也会让这种热度持续增长。
第三,渠道方面,O2O(线上到线下)正在对传统行业进行着很大程度上改变,消费者可以在线上直接购买到所需产品,这也是整个渠道和平台所面临的一个改变。 2015年5月,腾讯与麦肯锡联合举办的“卓越数字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郑香霖表示应对数字时代的媒体变革策略:
首先,与媒体巨头达成数据合作,利用大数据转化价值为品牌制定营销策略。
其次,协作共建明星IP内容,将明星效应与品牌强强联合,深度绑定品牌权益;同时,聚焦移动终端强劲优势,运用先进技术打造跨屏化、全景化的品牌传播,形成用户体验闭环。
最后,充分发挥“连接器”作用,打造极致用户体验,为每一位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从而真正将品牌与用户连接起来。 2015年戛纳国际创意节期间,郑香霖接受了《广告门》的专访。他对当前互联网生态、互联网发展的脉络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在郑香霖看来,大部分入围创意节的作品,应用了互联网相关技术,曝光程度也和传统媒体时代有很大不同,现在是一个互联网为主导的时代。从科技的层面来说,媒体的“屏幕”越来越小:二十年前,当时的“新媒体”指的是有线电视,后来又发展成包括LED屏幕在内的楼宇电视等户外媒体,继而互联网出现了。这两三年里,“新媒体”则指的是移动互联网。从这个趋势来看,被改变的其实是媒介载体,而媒介内容则是不变的。
微信为例,基本上是100%移动互联网形态。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的用户是5.5亿,每个用户每天差不多使用15到30次。为载体来说,微信从一开始就根植于移动互联网,根本没有考虑过PC端。微信“朋友圈”这个产品,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去中心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比如一份100多页的《纽约时报》,可能包容你想看的一切内容,但读者是没有发言权的。而如今的“朋友圈”,用户同样可以看到各种新闻内容,但不是我们生产一个新闻将其放在上面,而是由用户的好友将新闻转发至此,每个看到这个新闻的用户都有话语权,来决定是否转发它,这就是去中心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且很难通过PC端来实现。 “互联网+”正在重构营销。郑香霖认为,数据、内容、媒介及传播四个营销关键点正在发生变革:在数据层面,大众媒体正在向仓库数据演进。内容方面,全媒体整合向着个性化特制迁徙;媒介部分,割裂的屏幕正在变成融合的媒体。在传播层面,中心化的媒体称为去中心化的生态营销。
2015年上海“腾讯智慧峰会”上,郑香霖在演讲中着重提到,互联网+连接很多的传统行业,大家陆续看到各种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在这个环境当中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体验给到我们的消费者,希望可以带来大家三个营销的改变。
1.消费模式。关于移动和移动支付,微信支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主要的提供者,也让品牌和消费者的钱包更接近一些,完全移动化的发展,激发了冲动性的消费者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销售终端也成为了品牌营销全新的阵地,所以怎么样好好把握移动支付这个部分非常重要。
2.沟通场景。通过结合互联网+,借内容的大势来创造沟通的不同场景,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3.营销载体。现在有很多的数据可以给到营销者甚至是消费者,把这个数据汇总起来变成一种营销的工具或者是消费者可以享受的服务。

⑶ 互联网背景下媒体受众特点表现在哪儿

在信息传播中,媒体环境发生改变,相对应地在媒体环境中彼此有联系的人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的用户使信息的制作、传播、接受变得异常简单。笔者非常赞同美国《Online》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由单纯的“接受者”转变成“传播者接受者”的双重身份,身份发生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理论探讨巨大改变。

“受”众不“受”。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传播模式被改变。早期在网络出现之前以广播、电视、报纸这类大众传播媒介为主的传播方式,这种模式下“传播者”是整个传播链的第一环,处于第一中心位置,他决定着传播活动后属四大环节,而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处于被动的位置。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早期的信息传播模式被完全打破。“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被模糊,媒介中心丧失。“去中心化”成为现今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所有人都可以进行传播,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并发挥自己的能量。

这个时代不再会依靠某一个类媒介的强势覆盖而“号令天下”、“唯我独尊”。新兴媒体的勃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和个性的表达,每个人都掌握着话语权。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已经不是被动的、单纯的“受”众,笔者倾向于将“受众”更名为“用户”。

在新媒体发展下,受众成为用户,每个普通人都可以随意地发布信息,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一支“麦克风”,传播和接受的地位平等。互动性加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特征明显,即时性、互动性、开发性、个性化、精准性、信息的海量、低成本的无界限传播、搜索便捷等。而其中信息处理技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是它最本质的特征。

丹吉尔默提出了“新闻媒体3.0”的概念,而受众与媒介的关系也从0经历到3.0形态。0时代的交互性弱基本没有,传播形式单一,媒介是中心,它决定受众选择的信息。2.0时代媒介中心的理念开始淡化,受众与媒介之间开始了互动,受众的声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而媒体也开始重视这样的声音,并根据受众意见随时调整信息的传送。如今的3.0时代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模糊,媒介不过是聚合受众注意力和需求的平台。信息的发布不再局限在原来的少数特权阶层,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参与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影响事件的进程。受众的主动性及互动性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鲜明特征。

⑷ 新媒体如何实现信息飞沫化,去中心化和话语权再分配

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广大媒体受众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接受对象,普通受众在传统媒体社会中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比如报纸、广播和电影等一些传统媒,它们所提供给大众话语发布的平台是相对有限的。而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网络博客、手机上网、以及各种数字用品都是功能变得更强大、使用方式更便捷,大众的声音通过网络平台(例如短信群发、个人博客和网络论坛等)可以随时发送,由音频和视频承载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的便利,个体主体地位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了显着提升,广大受众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时代下从没有过的自由、自主权力。另外,广大受众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表达思想和发表意见,大众声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及时、丰富、全面和生动。借助新媒体提供的自由平台,越来越多的个体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评价者、管理者和把关者。

⑸ 大众传媒一般是指什么

大众媒体,又称大众传媒,是指向大量受众广播之传播媒体,同时是第三产业、知识产业和消息产业。

实现交流的技术手段各异:电台广播、录制音乐、电影和电视等广播媒体通过电子途径传输信息;报纸、书籍、宣传册和漫画等纸质媒体采用实物传播信息;公告牌、标志和招贴画等户外媒体则主要放置在商业建筑、体育场馆、商店和公交车上。公共演说和事件组织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形式的大众媒体。数字媒体则包括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网络。

(5)大众媒体去中心化扩展阅读:

大众媒体共有5大特征:

1、“包括生产和传播的技术及制度方法”,这在媒体发展史上反应的很明显,它们都有自己的商业用途。

2、包含“符号形式的商品化”,材料的生产依赖于其制造和销售大量作品的能力。例如电台依赖其出售给广告商的播出时间,而报纸则依赖于其出售的版面。

3、“隔离开信息的生产制造和接收”。

4、同制造者相比,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广泛传播” 。

5、“信息分发”——是一种“一对多”的交流模式,产品大量生产并分发给大量受众。

⑹ 网络与新媒体是去中心化还是再中心化

网络属于新媒体。确定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是指
纸媒,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所以网络当然是新媒体了。

⑺ 解释大众媒体是如何影响世界和大众观点的

通过对新闻内容的选择,影响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比如,只报道好的一面,比如,更多的报道西方而无视不发达世界。) 通过影视、文字作品等,宣传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及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⑻ 大众媒介的现状与趋势

报纸:向深度报道、分析评论、大副刊方向发展
杂志:向深度报道、休闲品味、专业化方向发展
广播:向广播联盟、实时滚动、专业化方向发展
电视:向直播互动、台台联合、专业化方向发展

热点内容
在中国规模化挖比特币犯法吗 发布:2025-07-22 19:35:21 浏览:685
搭建零币矿池 发布:2025-07-22 19:32:04 浏览:749
币圈玩现货好不会亏 发布:2025-07-22 19:32:01 浏览:137
usdt可以直接划转到他人账户 发布:2025-07-22 19:29:15 浏览:256
淘宝上卖比特币会怎样 发布:2025-07-22 18:38:31 浏览:428
中国比特币最牛的人 发布:2025-07-22 18:14:36 浏览:358
btc地址没有钱 发布:2025-07-22 18:12:57 浏览:780
usdt到现在涨了多少 发布:2025-07-22 18:10:11 浏览:32
新型肺炎期间去月子中心吗 发布:2025-07-22 18:00:35 浏览:916
数字货币招商加盟 发布:2025-07-22 17:59:45 浏览: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