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去计算中心
㈠ 广东省科学院与F1科院广州分院合并了吗
2019年是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十周年。
十年来,省院合作行稳致远,在科技创新发展上频亮新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了覆盖全省的“一园(明珠科学园)一廊(深圳一东莞一广州一佛山科技创新走廊)一网络(科技服务网络)一体系(国家大科学装置体系)”科技创新生态,探索出一套符合广东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成为广东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继续排名第一,连续第3年全国居首。在区域创新能力5个评价维度中,广东省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3个维度全国领先。
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指出,院省启动全面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研究机构布局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和显著成效。他表示,中科院将与广东省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广东省对院省双方合作给予高度评价。2018年11月举行的广东、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希望双方进一步完善省院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
促进“国家队”优秀人才和科研资源汇集广东
2009年1月22日,中科院与广东省在广州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院省全面战略合作的序幕。协议签订当天成立了合作领导小组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审议了《中国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政府全面战略合作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在全面战略合作的定位上,《规划纲要》着眼于推动院省合作从以往的技术和项目层面的合作,上升为技术与成果、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的转移转化;从单项的、短期的合作,上升为系统、全面的战略合作;从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合作扩展到覆盖广东各地市的全面合作,在广东共建国家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全面提升广东在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院省双方做好顶层设计,按照“需求牵引、规划先行、平台依托、项目带动、人才集聚”的原则,以共建国家科技创新新高地作为共同目标。十年来,院省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协议,推动一大批重大项目和成果落地广东。
科技资源、创新人才相对匮乏,是广东省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吴创之表示,中科院与广东省的紧密型合作,促进了“国家队”优秀人才和科研资源汇集广东,为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目前,中科院在粤院属单位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海洋开发、资源环境、生态保护、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在广东的科研布局日臻完善。
目前,中科院相关单位在粤合作共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4家,共同设立科技产业基金8支,总规模28.15亿元,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成立产业创新联盟48个。
在广东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数量已居全国前列
2018年8月23日,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中国散裂中子源这项“国之重器”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主导的科学力量更多地承担了“引领者”“颠覆者”的重任。2014年6月,院省联合成立“中科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经院省双方共同努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年11月,院省签署《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提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争取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目前共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建成2个(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在建6个(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广州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装置),启动预研5个(东莞南方光源、极端海洋环境综合科考系统等)。
广东已成为国内“十二五”以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建设较多的省份之一,成为提升广东省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去年4月27日至28日,中科院副院长张涛到广东省调研大科学装置建设情况时指出,大科学装置是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建设不是目标,关键是要利用好装置,产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他表示,目前在广东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数量已居全国前列。
大科学项目的引领,大科研平台的支撑,形成了广东建设科技新高地战略布局。2019年11月,院省共同编制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争取向国家申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作共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4家
为提升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中科院不断加强在粤研究机构的建设和部署。目前,中科院相关单位在粤合作共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4家,与企业共建技术创新平台300多个,已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由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2002年共建的华南植物园项目,开启了“大手笔”院地共建大型科研机构的先河。如今,华南植物园已发展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家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是由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三方共建,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发的科研机构,于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是中科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由中科院与深圳市于2006年共同建设,香港中文大学参与建设。该院13年来已建成9个研究平台、累计孵化企业总计759家,持股企业超过227家,估值过亿的达28家,与企业共建100个联合实验室,成为深圳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佼佼者。
由中科院与广州市于2005年共同建设的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院三所一中心”的架构,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科院平台型技术转移中心和中科院创新集群建设园区之一。
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成立于2011年10月,是由中科院与东莞市共建的大数据、云计算研发机构。该中心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内的8家研究所人才、技术和设施,拥有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
院省合作以来,大批中科院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入粤,构建了院省合作人才会聚的通道。至2018年底,中科院广州分院系统在粤8家研究所职工总数4483人,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44个,研发规模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落地广东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12月,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广州分院系统的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单位分别因在深海科考和载人深潜器技术、《中国植物志》编研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而榜上有名。
此外,广州能源所自主研制的鹰式波浪能发电技术成功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于2018年在陕西蓝田发现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将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向前推进了约50万年。
院省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新一轮创新大潮中,广东迎来“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
白春礼在中科院广州分院调研时指出,广州分院及分院系统各单位要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为契机,充分发挥中科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优势,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支持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方面,广东启动建设的三批次10家省实验室中,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深度参与了6家,包括再生医学与健康(广州生物院等)、材料科学与技术(高能所/物理所等)、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长光所等)、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南海所等)、化学与精细化工(广州化学等)、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近物所等)。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省实验室已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200余个,汇聚8家香港科研机构、40余位港澳科学家参与建设。
在共建高水平研究机构方面,中科院在粤部署新增了中科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干细胞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广州分部)、中科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研究中心、中科院核心植物园特色研究所、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部等四类机构。
在广东省公布首批建设的8家高水平研究院中,以中科院力量为主建设的达7家,包括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州)、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广东琴智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等。
在共建科教融合园区方面,2018年1月,中科院大学与广州市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同年11月,中科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并于2019年10月获批纳入广东省高校设置规划,正式开始筹建。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项目正式启动。
新一轮院省合作将在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机构、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群、世界一流的科技型企业、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世界一流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切实开展深度合作,助推广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助力广东早日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
【记者】卞德龙
【通讯员】孙金龙 马学涛
图片由中科院广州分院提供
【作者】 卞德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㈡ 中国科学院在哪个省
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中国科学院(英文名称: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开始酝酿中国科学院,由郭沫若负责。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由陆定一负责筹备建立科学院,恽子强和丁瓒协助,钱三强和黄宗甄参与。
中国科学院的发展:
2019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5月13日,作为第一批倡议方,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
2020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正式揭牌。
2020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赣州市举行。
㈢ 高能性计算机“元”的安装地在那
一般都是安装到一些大公司里面。
超级计算机是指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量资料与高速运算的电脑。就超级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的组成而言,构成组件基本相同,但在性能和规模方面却有差异。超级计算机主要特点包含两个方面:极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极快速的数据处理速度,因此它可以在多种领域进行一些人们或者普通计算机无法进行的工作。
“元“系统分两期建设,一期计算能力达每秒300万亿次,2015年将达2000万亿次,融合多种计算资源,包括NUMA架构大内存节点、Intel MIC和Nvidia GPU高性能加速处理器、远程可视化节点以及基于龙芯、申威国产CPU的异构环境,适应多学科应用需求,可实现高速计算,并能快捷处理和分析计算结果,将极大促进国产自主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北京市开启超级计算新纪元。
㈣ 隶属中科院 是算力 云计算 大数据的王者是哪个股
您说的应该是上饶市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研究院。
上饶市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研究院在理事会领导下实行执行院长负责制,根据理事会决议,由执行院长主持召开的院务会负责管理整个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㈤ 中科院在哪里
中科院位于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中国科学院(英文名称: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据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7.1万余人,在学研究生6.4万余人。
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方向也具备了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
在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批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关键和中坚作用,并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代表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国科学院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
(5)中科院去计算中心扩展阅读:
中科院杰出大师:
中国科学院汇聚和造就出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赵九章、钱骥、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程开甲、于敏。
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华罗庚、苏步青、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庄长恭、曾昭伦、张钰哲、竺可桢、贝时璋、童第周、冯德培、钱伟长、李薰、周仁等,还有冯康、王应睐、陈景润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
放弃外国国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姚期智。
㈥ 去中科院云计算中心 工作怎么样
关键是去里面干嘛,去维护机房,就没意思了。
全是服务器啊。
这规模肯定杠杠的。
㈦ 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是属于事业单位还是
是属于事业单位。
㈧ 我是今年的应届考生 想报考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网络中心当然是一流,地处北京占有地域优势,隶属中科院,有学校名气,毕业生前景自然而然也就非常的好,比浙大,上交要强。现在最火的研究方向就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网络中心的优势就是管理这个中国科技的网,这里拥有海量的数据和超级计算机,能为我们学习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提供过硬的条件。选择这里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㈨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的解决方案
G-Cloud云操作系统是:国内首个自主产权云计算平台产品
获2011年工业与信息化部CSIP“基于安全可控软硬件产品云计算解决方案”重点推介项目在云计算IaaS核心产品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应用于电子政务、教育、制造等行业主要特点:
(1)多中心架构
(2)多级安全保护
(3)迁移与热备
(4)一键安装
适用于IDC和信息中心等需要迚行大规模资源管理的场景。 云数据库系统
通过数据虚拟化技术,提供面向社区和个人两种模式的信息资源统一部署、集成、发布、共享,支持多社区多租户模式的在线服务与开发,实现应用代码相对物理数据源及操作系统平台的完全可移植性。通过云数据库系统,能对分布式异构资源数据,实现数据整合,应用与联通。
云存储
为云计算中心打造的一整套大规模分布式文件存储产品,采用先进的加密标准,对保密的数据提供全程保护,主动实时加密文件,不需要从存储器上解密就可以正常使用,解决加密文件正常使用时的安全隐患;采用分块多副本冗余备份机制,管理海量数据资源,为企业和客户提供廉价、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具有数据压缩、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传输策略设置、数据传输监控以及操作日志查看等功能。 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把政府信息化资源统一接入和管理起来,利用电子政务网的基础网络,以服务模式为有需要的政务部门提供政务服务。将政府部门的公开资源通过平台有效整合,以服务模式提供给相应的部门或应用。
特色:
·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令畅通: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公务人员可随时处理公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政府形象;
·统一资源管理、实现信息于通:对政府内部的IT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资源于联于通、消除信息孤岛;
·统一平台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在同一平台上部署各类政务应用,对资源进行整合和按需分配,避免数据孤岛、基础设施分散,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
典型应用
——东莞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采用广电院自主研发的安全可控的云操作系统产品,建设一个涵盖东莞市电子政务网络、为东莞市民和企亊业单位提供有限范围内公有云服务的电子政务亍平台。
电子政务云平台 教育云平台是教育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和系统进行整合,在云平台上统一部署,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
教育云平台包括数字校园、教育即时通讯、教育云存储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实现单点登录,于为补充和支撑,实现基二城域教育网的校园数字化、即时通讯和资源共建共享。
2012年3月,以教育云为基础,东莞、中科院签订了“推迚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市”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市建设,努力打造进程教育、课件存储系统、考勤、家长无缝查询系统等平台。 智慧办公云平台是针对政企业的IT部门,提供客户终端桌面,应用软件和服务支持,主要包括如下产品:
(1)云办公桌面:基于云构建的一个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瘦客户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来访问跨平台的应用程序,以及整个客户桌面。
(2)云办公软件套装:统一在云平台安装部署的各种政府或企业的应用系统,包括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社区系统、安全电子邮件系统和手写签批系统等。
智慧办公云平台主要案例:
(1)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云办公桌面和云办公软件套装
(2)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云办公软件套装,构成单位内部的通讯、交流平台
(3)广州市南沙区经信局云办公桌面和云办公软件套装。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是通过路灯的智能调节达到按需控光减少能耗,达到节能减排、延长灯具寿命的目的;同时该系统具有灯具防盗、故障报警、线缆防盗、设备参数采集、自动抄表、电子地图、进程监控功能;可通过云中心统一集中管理,实现数据分析和统一调控,方便城市公共照明的科学管理与发展。2012年获得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创新奖。
与同类产品相比,该系统特点如下:
(1) 通过云中心平台统一管理
(2) 改造成本低
(3) 可与其他系统整合,共用现有公共基础设施(摄像头、传输线路等)
(4) 通用性强(可用二钠灯、LED灯)
(5) 节能效率高(60%以上)
(6) 可视化程度高(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式)等特点。 基于自主国产卫星、国内外商业卫星、自主航空遥感测量系统和无人机应急遥感系统,提供高分辨率全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服务。
根据政府城市管理、企业运营和公众生活对于空间信息的需求,定期生产和发布国土、环境、水利、农林、城市、防灾等方面各种与题信息产业。
建立并运营遥感云服务平台,将遥感数据、信息产品、应用软件与计算机设备作为遥感公共服务设施(类似自来水、煤气、电力等),通过网络或者秱劢终端提供用户按需使用。
典型应用——智慧松山湖GIS基础数据平台。 ·交通云平行管控与服务中心:基于独创的ACP方法研发的平行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PtMS)解决方案已经在苏州道路交通控制和广州亚运公共交通管理等方面取得成功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成果已经先后取得多项国际大奖,国内专家鉴定也认为:“整体设计与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tMS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另外,团队还在交通物联网、轨道交通、智能停车、交通云服务等领域开展研发和应用实践。
·企业云平行管控与服务中心:结合企业管理、生产优化决策等方面实际需求,围绕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优化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智能性等一系列问题,基于独创的ACP方法研发有综合了“人”的因素和社会复杂性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培训、考核和管理相关成果——学习与培训平行系统TPS、绩效管理平行系统PPS、车间综合管理平行系统MPS、应急管理平行系统EPS等,以及企业实现“物”的管理为主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生产执行系统MES。
·平安云平行监管与服务中心:团队在社会计算、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领域积累有成熟的成果,具体包括面向视频监控、公安局警务通、社区治安监控的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服务于地区公安机构、宣传部门等政府部门维稳舆情信息云服务平台,集成舆情数据配置采集(主题信息和区域性站点)、负面信息分析、地区热点分析、全文检索与统计分析、地区性舆情报告生成功能舆情软件功能。
存储云、灾备云 围绕平台的建设,提供促进文化繁荣、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孵化、培养、育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研发创新型小微企业,形成企业集中发展态势,促进东莞网络新媒体产业发展。
(1) 将建设专门的新媒体服务体验环境。
(2) 向运营商的展示并推动网络新媒体在东莞及广东的大规模应用;
(3) 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运营成功的网络新媒体应用,提升东莞在网络新媒体应用与服务的影响力。
㈩ 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 哪个好
到目前为止,共有四个: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中国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其中,天津中心、长沙中心、济南中心3家由科技部牵头;深圳中心则由中科院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