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赖堡市中心去滴滴湖
① 绿色城市的世界十大
1.阿姆斯特丹。特点:鼓励环保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财政每年会拨出40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还公布了一项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2009年底开始,所有1991年前生产的汽车都将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2.芝加哥。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厅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厅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库里提巴。特点:公交系统独特独到,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授予“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称号。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地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厅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4.弗赖堡。特点:太阳能发电,弗赖堡是德国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市民曾对在这里建H电站否决,因此,弗赖堡的市民普遍环保意识都比较高。弗赖堡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或顶篷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5.加德满都。特点:屋顶绿化、建筑限高,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即使在一些欧洲主流城市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市政厅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6.伦敦。特点:征收车辆“环保税”,2012年2月,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宣布,计划在20年内将伦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使其成为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新规划的改革措施覆盖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比如,要求伦敦居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全城1/4的供电系统也将得到改造,一些发电站将被迁至居民区附近,以避免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在交通领域,市政厅对于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每天25英镑的高额“环保税”,并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
7.雷克雅未克。特点:氢燃料巴士、地热,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语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烟的城市”,“烟”就是岛上温泉的水蒸气。冰岛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热和水力作为取暖和电力能源的措施,此外,还推动氢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于5升环保型汽车可以在市区免费停车”等环保活动。预计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将彻底告别石油燃料,成为欧洲最洁净的城市。
8.波特兰。
特点:绿色建筑、发展轻轨,波特兰是第一个将节能减排立法律的城市。除了“绿色建筑中心”,该城市还大力推行环保交通工具,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是波特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在城内开辟了近56万亩的绿地以及长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骑脚踏车的专用道。
9.新加坡。特点:“零能耗”建筑,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也将竣工。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
10.多伦多。特点:LED照明系统、深层湖水冷却系统,早在2002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2013年多伦多宣布将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光管,以节省用电,在维护夜景的同时,减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将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② 世界各个国家是怎样环保的请一一举例,谢谢
荷兰(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政府每年会拨出40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还公布了一项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2009年底开始,所有1991年前生产的汽车都将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府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府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巴西(库里提巴)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授予“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称号。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地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府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德国(弗赖堡) 弗赖堡是德国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市民曾对政府要在这里建核电站的举措进行抗议,因此,弗赖堡的市民普遍环保意识都比较高。弗赖堡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或顶篷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尼泊尔(加德满都)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即使在一些欧洲主流城市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政府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英国(伦敦) 去年2月,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宣布,计划在20年内将伦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使其成为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新规划的改革措施覆盖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比如,要求伦敦居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全城1/4的供电系统也将得到改造,一些发电站将被迁至居民区附近,以避免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在交通领域,市政府对于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每天25英镑的高额“环保税”,并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 冰岛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语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烟的城市”,“烟”就是岛上温泉的水蒸气。冰岛政府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热和水力作为取暖和电力能源的措施,此外,还推动氢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于5升环保型汽车可以在市区免费停车”等环保活动。预计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将彻底告别石油燃料,成为欧洲最洁净的城市。 美国(波特兰) 波特兰是美国第一个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法律推行的城市。除了“绿色建筑中心”,该城市还大力推行环保交通工具,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是波特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市政府在城内开辟了近56万亩的绿地以及长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骑脚踏车的专用道。 新加坡 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也将竣工。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 加拿大(多伦多) 早在2002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去年,多伦多宣布将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光管,以节省用电,在维护夜景的同时,减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将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③ 求 千机大轰炸 的资料,包括汉堡的大火 ,还有对埃森,不莱梅轰炸的资料
1942年2月21日,阿瑟·哈里斯成为英国皇家空军总司令后,建议英国空军停止对具体目标的摧毁,要求对德国城市进行地面轰炸。他认为,要摧毁城市首先应摧毁其工业企业,以消灭德意志人民的士气。他制定出了一套严格的纪律,要求士兵对他的一切命令必须迅速并无条件执行。他请求英国政府支援他4000架重型四引擎轰炸机、1000架高速歼击-轰炸机,只有这样,英国皇家空军才可能具备每夜都有1000架飞机在德国上空盘旋的优势。于是在1942年5月30至31日夜间的第一次千机大轰炸中,哈里斯派出了所有的轰炸机,共计1047架。结果有41架没有按时返回基地(占总数的3.9%)。除了德国城市,英空军的轰炸目标还锁定了鲁尔工业区、意大利的米兰、都灵和拉斯佩齐亚,还有德国驻法潜水艇基地。这样的轰炸持续到1943年1月之后美英盟军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明确了未来战略合作目标:不遗余力地击溃和摧毁德国军事、经济和工业实力,以削弱德意志人民士气,使其丧失抵抗能力。
英国首相丘吉尔 于当年的6月2日在下议院演讲时宣布:“我保证,今年将使德国各大城市、港口以及军事工业中心遭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曾经历过的最残酷的灾难。”
随后,英军轰炸德国指挥官就接到了“给予德国工业区最猛烈的轰炸”的命令。“实际上我已获得了任意轰炸10万和10万以上人口的德国城市的权利。”哈里斯在战后这样回忆到。他将轰炸目标再一次锁定了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并把这次空袭取名为“蛾摩拉战役”,其目的是彻底摧毁汉堡并使之化为灰烬。
1943年7月底到8月初,美英盟国对汉堡进行了连续3天4夜的密集轰炸,共出动近3000架重型轰炸机,向城市人口密集区共投弹约1万吨,大部分是燃烧弹。汉堡成了火的海洋,火势形成炽热气柱,高达4000米,滚滚浓烟甚至渗入到了飞机的机舱里。据一些目击者回忆,柏油马路和电车玻璃统统被烈火烧焦和熔化,惊慌的逃难者躲到地下室被毒气憋死后活活地被烧成灰烬,有的则被活埋在废墟中丧生。这次空袭,使一半城市被严重摧毁,平民死亡人数达5万,烧伤、受伤以及残废人数高达20万。汉堡空袭后,已有“轰炸机”绰号的哈里斯元帅,又被英国一些杂志称为“屠夫”。但轰炸的结果一点儿也没使哈里斯愉快起来,因为汉堡之战并没有加速德国彻底战败的到来。据哈里斯统计,至少要同时毁灭6个大城市,才能彻底摧毁德国。几乎与此同时,美军集中轰炸第三帝国的重工业区。8月17日,363架重型轰炸机试图轰炸位于施韦因富特的轴承厂,但因为没有战斗机的掩护,损失惨重,60架轰炸机被击落。三个月后,哈里斯于11月18日又开始了“柏林之战”,战役持续到1944年3月。哈里斯组织了对柏林的16次集中轰炸,共投下5万吨炸弹,半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几万柏林人丧生。1944年3月30日,英军在夜袭纽伦堡时,共出动786架飞机,被德军击中96架。到1944年初,盟军轰炸机有了“野马”歼击机的掩护。而这时,德军的空中防御系统已崩溃,王牌飞行员所剩无几,而新飞行员又不能及时补充。从4月起,盟军的战略轰炸越加频繁。小城埃森便是战略轰炸的成果:曾经有这样一段记载......1944年9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天气恶劣,美军飞机无法测到欲袭击的某军工厂目标,在返回途中,途经一小城,为减轻负担,飞机抛出了所有炸弹,炸弹正落到了一所学校里,120名学生(全城半数)被活活埋在了废墟里......
到1944年底,德国铁路已被盟军炸得完全瘫痪,燃料产量也由5月的31.6万吨急剧下降到9月的1.7万吨,根本无法供给德国空军和坦克师。德军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随着作战经验的增加,盟军飞机损失越来越少,重型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掩护实力大大加强,对柏林、斯图加特、达姆施塔特、弗赖堡等德国城市再一次进行了最猛烈的袭击和轰炸。1945年2月中旬,德累斯顿之战达到了阶段轰炸的最高峰。从2月13日夜到14日凌晨,800架英轰炸机向城市中心猛烈投下65万枚燃烧弹,2.7万所民宅、7000幢公共大楼倒塌,数以万计的平民被炸死。虽然关于遇难人数众说纷纭,但这场火焰风暴和汉堡、广岛大火一样,给城市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继德累斯顿之战后,英军又成功炸毁了维尔茨堡、拜罗伊特、乌尔姆等一些古老的德国城市。人口仅为6万的普福尔茨海姆城在2月22日的一次空袭中就有2万平民遇难。
3月初,丘吉尔建议哈里斯立即停止“面积”轰炸,阿瑟·哈里斯元帅终于停止了对城市和平民的大轰炸。
阿瑟·哈里斯元帅战后写了一本名为《战略轰炸》的书,在书中他特别指出:除了埃森战役,其余战争时间里,英皇家空军轰炸从来没有将某一工厂作为袭击目标,即使成功毁灭了一个企业,也被我们看作是附加的成绩。而我们的成功标准是市中心的毁灭,因为越靠近市中心,房屋、人口越密集,投下的炸弹就越容易摧毁整个城市。
战争期间,英军向德国城市共投下9.5亿枚炸弹,重达43万吨。
在战后很长时间内,美英两国都不断地为自己的劣行辩护。1964年,美国空军退伍中将艾拉·伊克尔这样说:“对于美英盟军轰炸德累斯顿时牺牲的13. 5万德累斯顿人民,我感到非常抱歉,但我也没忘记战争的始作俑者,并且对在美英空军顽强打击法西斯的战争中牺牲的500多万平民再次表示惋惜。”而英空军罗伯特·桑德比元帅的语气比较缓和:“没有人会否认,德累斯顿之战是场悲剧。这是因残酷巧合所引起的一场骇人灾难。1945年春天的这场袭击不是一场恶战,虽然盟军似乎不是要搞清楚空袭的巨大破坏力。”
据统计,有30万至150万德国平民在盟军轰炸中死亡。
在轰炸中面积被摧毁50%以上的城市有:路德维希港、沃尔姆特、不来梅、汉诺威、纽伦堡、雷姆沙伊德、波鸿、埃森、达姆施塔特、科赫姆、汉堡。美因茨、内卡苏尔姆、亚琛、明斯特、埃尔克伦茨、威廉港、科布伦茨、科隆、普福尔茨海姆、多特蒙德、吉森、哈瑙、卡塞尔、迪伦、阿尔腾基兴、布鲁赫萨尔、格雷文布罗赫、多瑙沃特、雷马根、维尔茨堡、爱恩登、普吕姆、韦瑟尔、克桑藤、埃默里希、于利希。
④ 国外环保措施有哪些,国家和典型事例。还有国内的。
1.阿姆斯特丹
特点:鼓励环保交通工具
阿姆斯特丹政府每年会拨出40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还公布了一项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2009年底开始,所有1991年前生产的汽车都将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2.芝加哥
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
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府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府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库里提巴
特点:公交系统独特独到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授予“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称号。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地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府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4.弗赖堡
特点:太阳能发电
弗赖堡是德国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市民曾对政府要在这里建核电站的举措进行抗议,因此,弗赖堡的市民普遍环保意识都比较高。弗赖堡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或顶篷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5.加德满都
特点:屋顶绿化、建筑限高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即使在一些欧洲主流城市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政府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6.伦敦
特点:征收车辆“环保税”
去年2月,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宣布,计划在20年内将伦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使其成为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新规划的改革措施覆盖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比如,要求伦敦居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全城1/4的供电系统也将得到改造,一些发电站将被迁至居民区附近,以避免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在交通领域,市政府对于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每天25英镑的高额“环保税”,并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
7.雷克雅未克
特点:氢燃料巴士、地热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语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烟的城市”,“烟”就是岛上温泉的水蒸气。冰岛政府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热和水力作为取暖和电力能源的措施,此外,还推动氢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于5升环保型汽车可以在市区免费停车”等环保活动。预计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将彻底告别石油燃料,成为欧洲最洁净的城市。
8.波特兰
特点:绿色建筑、发展轻轨
波特兰是美国第一个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法律推行的城市。除了“绿色建筑中心”,该城市还大力推行环保交通工具,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是波特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市政府在城内开辟了近56万亩的绿地以及长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骑脚踏车的专用道。
9.新加坡
特点:“零能耗”建筑
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也将竣工。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
10.多伦多
特点:LED照明系统、深层湖水冷却系统
早在2002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去年,多伦多宣布将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光管,以节省用电,在维护夜景的同时,减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将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⑤ 去德国旅游要多少钱
德国的高速公路都不限速的,去德国自驾游很不错,租个跑车自驾吧,旅游的费用大概是25000元左右,具体要花多少钱,就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了。
去南德自驾游的话,无二之旅有一条自己的非典型性自驾路线,在此与大家分享,更多德国旅游的资讯,可以查看这里:http://dwz.cn/Wuerlv
总路线:
第一段:慕尼黑-纽伦堡-海德堡
第二段:海德堡-巴登巴登-希尔塔赫-弗莱堡
第三段:弗莱堡-腓特烈港-富森
第四段:富森-萨尔兹堡-哈尔施塔德-慕尼黑
南德自驾路线推荐–第一段:
DAY10 慕尼黑-北京 汉莎航空 14:15–06:10(+1)
在德国的最后一天,已经开始怀念黑森林的风景和啤酒猪肘大餐了吗?离别只是暂时的,德国等着你的再次光临!
非典型性德国自驾路线,希望你喜欢,回答不容易,满意请采纳,更多德国旅游的资讯以及个性线路,请查看这里:http://dwz.cn/Wuerlv
⑥ 世界十大绿色城市都是西方的吗
是
1.阿姆斯特丹。特点:鼓励环保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财政每年会拨出40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还公布了一项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2009年底开始,所有1991年前生产的汽车都将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2.芝加哥。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厅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厅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库里提巴。特点:公交系统独特独到,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授予“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称号。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地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厅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4.弗赖堡。特点:太阳能发电,弗赖堡是德国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市民曾对在这里建H电站否决,因此,弗赖堡的市民普遍环保意识都比较高。弗赖堡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或顶篷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5.加德满都。特点:屋顶绿化、建筑限高,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即使在一些欧洲主流城市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市政厅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6.伦敦。特点:征收车辆“环保税”,去年2月,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宣布,计划在20年内将伦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使其成为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新规划的改革措施覆盖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比如,要求伦敦居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全城1/4的供电系统也将得到改造,一些发电站将被迁至居民区附近,以避免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在交通领域,市政厅对于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每天25英镑的高额“环保税”,并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
7.雷克雅未克。特点:氢燃料巴士、地热,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语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烟的城市”,“烟”就是岛上温泉的水蒸气。冰岛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热和水力作为取暖和电力能源的措施,此外,还推动氢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于5升环保型汽车可以在市区免费停车”等环保活动。预计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将彻底告别石油燃料,成为欧洲最洁净的城市。
8.波特兰。
特点:绿色建筑、发展轻轨,波特兰是第一个将节能减排立法律的城市。除了“绿色建筑中心”,该城市还大力推行环保交通工具,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是波特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在城内开辟了近56万亩的绿地以及长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骑脚踏车的专用道。
9.新加坡。特点:“零能耗”建筑,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也将竣工。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
10.多伦多。特点:LED照明系统、深层湖水冷却系统,早在2002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去年,多伦多宣布将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光管,以节省用电,在维护夜景的同时,减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将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⑦ 世界各地节能减排的例子
1.阿姆斯特丹
特点:鼓励环保交通工具
阿姆斯特丹政府每年会拨出40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还公布了一项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2009年底开始,所有1991年前生产的汽车都将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2.芝加哥
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
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府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府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库里提巴
特点:公交系统独特独到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授予“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称号。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地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府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4.弗赖堡
特点:太阳能发电
弗赖堡是德国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市民曾对政府要在这里建核电站的举措进行抗议,因此,弗赖堡的市民普遍环保意识都比较高。弗赖堡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或顶篷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5.加德满都
特点:屋顶绿化、建筑限高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即使在一些欧洲主流城市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政府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6.伦敦
特点:征收车辆“环保税”
去年2月,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宣布,计划在20年内将伦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使其成为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新规划的改革措施覆盖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比如,要求伦敦居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全城1/4的供电系统也将得到改造,一些发电站将被迁至居民区附近,以避免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在交通领域,市政府对于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每天25英镑的高额“环保税”,并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
7.雷克雅未克
特点:氢燃料巴士、地热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语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烟的城市”,“烟”就是岛上温泉的水蒸气。冰岛政府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热和水力作为取暖和电力能源的措施,此外,还推动氢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于5升环保型汽车可以在市区免费停车”等环保活动。预计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将彻底告别石油燃料,成为欧洲最洁净的城市。
8.波特兰
特点:绿色建筑、发展轻轨
波特兰是美国第一个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法律推行的城市。除了“绿色建筑中心”,该城市还大力推行环保交通工具,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是波特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市政府在城内开辟了近56万亩的绿地以及长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骑脚踏车的专用道。
9.新加坡
特点:“零能耗”建筑
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也将竣工。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
10.多伦多
特点:LED照明系统、深层湖水冷却系统
早在2002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去年,多伦多宣布将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光管,以节省用电,在维护夜景的同时,减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将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德国:节约能源成为国家战略
德国是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根据统计,德国几乎所有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气倚赖进口,因此德国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节约能源,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民众节能。
作为能源进口型的国家,德国政府很早就把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率先通过了《能源节约法》,其中规定到2008年,德国将对所有的建筑实行能源证书认定。没有能源证书的房屋将被禁止出售和出租。并且制订了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除了完善立法之外,德国政府还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企业节能的积极性,包括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节能咨询,对于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为项目的迅速实施提供政策和资金的双方面支持,这些都使“环保产业”在德国得以迅速发展。1977年德国还在欧洲首次开办了“能源管理师”培训课程,目前,这一培训课程已经推广到欧盟10多个国家,600多人取得从业资格。此外,德国政府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并解答人们在节能方面碰到的问题。
日本节能减排激励政策:对节能设备推广、示范项目实行补贴等,经济产业省每年财政拨款380亿日元(约3亿美元),用于补贴家庭和楼房能源管理系统和高效热水器等;对使用列入目录的111种节能设备实行特别折旧和税收减免优惠,减免的税收约占设备购置成本的7%;政策性银行给予低息贷款,以鼓励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
美国节能减排激励政策:有现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2003年7月31日美国决定在今后十年对能源效率、替代燃料和可再生燃料等领域实施减免能源税政策。对新建建筑和各种节能型设备根据所判定的能效指标不同,减税额度分别为10%或20%。2001年美国40个州级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共提供1.33亿美元开展现金补贴项目,鼓励用户购买经“能源之星”认证的节能电器和照明产品。鼓励推广乙醇汽油,对每吨乙醇补贴1400-1500元。为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美国奥巴马政府将从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4.67亿美元,用于促进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荷兰节能减排激励政策:从1996年起实施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赠款计划。1996-1998年可持续能源建筑临时补贴财政预算为1250万荷盾,其中约70%的预算用于节能。在工业领域,20亿荷盾用于节能设备的信贷投资。从1998年起对工业节能示范和和市场推广项目进行招投标,每年财政预算为1000万荷盾。
法国节能减排激励政策:
公共财政:环境与能源控制署管理的预算经费约30亿法郎,其中用于可再生能源5亿法郎、节能7亿法郎、环境治理18亿法郎。这些费用通过合同形式支持环境与能源控制署地方代表机构、研究单位、企业开展环境和能源方面的开发研究、诊断咨询和项目投资。
税收政策:征收汽车燃料税和新的环境污染税。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主要包括对家庭保温和供暖设备以及高效锅炉的安装减免所得税;工业领域能源效率技术投资第一年实施加速折旧制度,并少征商业税;对节能进行投资的公司在节能设备使用和租赁中的盈利免税。
英国节能减排激励政策:对节能设备投资和技术开发项目给与贴息贷款或免(低)息贷款。2002年节能基金的2亿英镑预算中,25%用于贴息贷款,其中1000万英镑是无息贷款。对公布的节能设备目录,实施加速折旧政策。
意大利节能减排激励政策:
财政政策:1991年、1992年的行政令规定财政经费主要用于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目前已完成项目211个,正在实施项目132个。项目经费总预算为10.4亿欧元,实际财政拨款1.45亿欧元。
税收政策:从1998年开始实施二氧化碳-能源税收政策,计划在2004年全面实施。2000年政府决定从1999年的碳税中提取3000亿里拉用于减排温室气体,包括推广可再生能源和促进能源效率提高。
世界各国节能减排文化风气
⑧ 弗莱堡大学怎么样
弗莱堡大学是德国九所联邦资助的精英大学之一,建校于1457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二所大学,也是德国最为古老的大学之一。大学至今已经出了十九个诺贝尔奖得主。那年从滴滴湖去苏黎世的路上路过弗莱堡,于是来这里沾一点人杰地灵之气。一大清早来的,应该是第一教学楼吧,不过教学楼里似乎还没有上课的样子,应该还在放暑假期间吧,里面空空荡荡的,反而方便了参观。教学楼应该也有些年头了,柱子墙面都有很多的浮雕,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应该很棒。
⑨ 德国(东德)、法国、意大利有没有卖仓鼠笼子的
有,你去市场那里转转,淘宝网上有卖的德国仓鼠笼,200多,豪华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