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算力
A. 蜗轮蜗杆传动力的计算,利用蜗轮蜗杆机构把100kg的东西抬起,如何计算人使出的力,给出详细的过程分析。
如果用链轮来吊起重物,那就需要链轮的直径D、蜗杆蜗轮的变比i(蜗杆转速比上蜗轮转速)和手轮的直径d。假定传动效率80%,设重物重W kg,则手臂上的用力等于W×D/d /i×100/80。
B. 蜗轮蜗杆传动(是人力传动的) 输出扭矩如何计算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输出力矩,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摩擦损失,而摩擦损失取决于材料(蜗杆--涡轮)摩擦系数、润滑条件、蜗杆螺旋角、啮合齿廓的粗糙度等, 因为功率P(kw)=扭矩T(Nm) ×转速n(rpm)/9549,所以输出扭矩T(Nm) =9549 x η x P(kw) / n(rpm).
一般减速传动的机构都可以“放大”输出力矩,因为他们传输的功率不变,而功率=k力矩x转速,转速降低,力矩就大了。齿轮传动机构的减速比一般远小于涡轮蜗杆传动,所以涡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输出力矩更大。
在蜗杆传动中,规定蜗杆的轴向模数和蜗轮的端面模数为标准模数。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蜗杆的轴向模数和轴向压力角与蜗轮的端面模数和端面压力角应分别相等,且为标准值;同时,蜗杆分度圆柱上的导程角应等于蜗轮分度圆上的螺旋角,且旋向相同。
蜗轮传动的最大优点:传动比大、自锁性能好、运行噪音小,传动比较小的传动基本不太适合用蜗轮传动(因为传动比太小)蜗轮齿数:Z2=i Z1式中:Z1:蜗杆齿数(也称头数、线数)Z2:蜗轮齿数;i:传动比,蜗杆的头数一般选择1-5.
C. 90后首选!搭L2级智能驾辅,顶配才12万,网友:颜值打满分
近年来,"得年轻者,得天下"几乎成了汽车界的共识,因而很多汽车厂商也着力将产品打造地更"年轻化"。但如果一味追求年轻化而忽略品牌本身优势,并不一定是好事,就比如丰田某些车型为了彰显年轻,将外观设计得尤为浮夸。像新款凯美瑞将自己打造成绝世美人,而一旦走进生活的"柴米油盐"中,就彰显出它的很多方面不能尽如人意等。
新宝骏RC-6不仅外观引人入胜,配置方面也丝毫不含糊,丰富的安全配置、超高智能的新宝骏车联网以及L2级自动驾驶辅助等,无一不是品牌基因极好的诠释。另外,主打智能网联以及智能驾驶的新宝骏RC-6,价格坐落在8.48-12.38万之间,全系都搭载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一款契合年轻人审美的汽车产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D. 蜗轮蜗杆传动的力距怎么计算,求专业人士解答..
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摩擦损失,而摩擦损失取决于材料(蜗杆--涡轮)摩擦系数、润滑条件、蜗杆螺旋角、啮合齿廓的粗糙度等,现有给出的题设条件无法满足计算要求。初步判断,如此大的减速比240:1,一般要两级减速,且摩擦损失相当大,传动效率η较低。
因为功率(kw)=扭矩(Nm) ×转速(rpm)/9549,所以输出扭矩(Nm) =9549 x η x 输入功率(kw) / 转速(rpm).
具体数值计算要补充条件。
E. 跌4万元,19.97万元起售,目前入手凯迪拉克CT4正是时候
大家好,小编近日从广州当地的某汽车经销商处获悉,广州地区凯迪拉克CT4目前购车最高优惠4万元,19.97万元起售,同时商家表示,近期上门试驾看车的客户就有机会获得商家精心准备的爱心礼品,欢迎各位朋友上门详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凯迪拉克CT4吧。
在动力方面,凯迪拉克CT4搭载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是通用旗下当红的LSY型,具备了可变缸控制技术,在低负荷的工况下,发动机可以自动的关闭两个气缸,实现经济性的提升。而在需要高性能的动力输出时,则会提供四缸高性能模式以及四缸经济模式。从账面数据上来看,其最大输出功率237马力,最大扭矩350牛米。与之匹配八速手自一体变速器。
小编推荐车型:28T时尚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目录
前言?
上篇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高超声速飞行器??
1.2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方案研究??
1.2.1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
1.2.2 高超声速飞机??
1.2.3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1.3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历程??
1.3.1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简史??
1.3.2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飞行试验发展动态??
1.3.3 其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计划??
1.4 本书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分解研究??
2.1 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分解??
2.1.1 技术层面与技术分类??
2.1.2 基于技术分类的关键技术分解??
2.2 发展战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必要性??
2.3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关键度分析??
2.4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成熟度分析??
2.4.1 技术成熟度分析模型??
2.4.2 技术成熟度在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上的应用分析??
2.5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第3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3.1 引言??
3.2 超声速燃烧概念及关键技术??
3.2.1 超声速燃烧问题的提出及概念??
3.2.2 超声速燃烧关键技术??
3.3 超然冲压发动机部件技术??
3.3.1 进气道??
3.3.2 隔离段??
3.3.3 燃烧室??
3.3.4 尾喷管??
3.4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性能评估指标??
3.4.1 燃烧效率??
3.4.2 内推力??
3.4.3 净推力??
3.4.4 推力增益??
3.4.5 性能指标的选择??
3.5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技术??
3.6 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技术??
3.6.1 地面试验系统??
3.6.2 直连式试验??
3.6.3 自由射流试验??
3.6.4 试验气流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组合推进系统技术??
4.1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推进系统??
4.1.1 RBCC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4.1.2 支板引射RBCC结构与原理??
4.1.3 引射火箭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
4.1.4 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研究??
4.1.5 RBCC系统循环方案??
4.2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推进系统??
4.2.1 TBCC系统方案??
4.2.2 TBCC涡轮发动机数学模型??
4.2.3 TBCC进排气系统??
4.2.4 TBCC推进系统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的一体化??
4.3 其他类型的组合循环发动机??
4.3.1 预冷却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4.3.2 深冷涡喷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
4.3.3 液化空气组合循环发动机??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设计技术??
5.1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5.1.1 高超声速流动??
5.1.2 高超声速气动力工程计算方法??
5.1.3 高超声速流动的数值模拟技术??
5.2 高超声速飞行器“乘波体”气动外形设计??
5.2.1 “乘波体”气动外形的概念与气动特性??
5.2.2 “乘波体”气动的生成??
5.2.3 “乘波体”飞行器设计??
5.3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与推进一体化设计??
5.3.1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算力体系??
5.3.2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5.3.3 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喷管一体化设计??
5.3.4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数值计算??
5.3.5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几何外形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5.4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气动特性分析??
5.4.1 一体化气动特性计算建模??
5.4.2 发动机工作状态对一体化气动特性的影响??
5.4.3 发动机工作状态对飞行器稳定性和配平特性的影响??
5.4.4 后体喷管设计对一体化气动特性的影响??
5.5 超燃冲压发动机与“乘波体”气动外形的一体化??
5.5.1 主要问题??
5.5.2 考虑进气道入口条件的“乘波体”气动外形设计??
5.5.3 “乘波体”气动外形尾喷管的设计??
5.6 “圆截面”推进系统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的一体化??
5.6.1 推进系统“圆?二维?圆”的演化??
5.6.2 “圆截面”推进系统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技术??
6.1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与热走廊??
6.1.1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
6.1.2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走廊??
6.1.3 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工程预测方法??
6.2 高超声速气动?热?弹性力学基础研究问题??
6.2.1 高温反应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机制??
6.2.2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
6.2.3 高超声速流动的激波/激波相互作用??
6.2.4 高超声速热环境下的气动弹性??
6.3 航天热防护技术与典型热防护系统方案??
6.3.1 航天热防护技术??
6.3.2 典型航天/空天飞机热防护系统方案??
6.4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金属热防护系统??
6.4.1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对热防护系统的要求??
6.4.2 金属热防护系统??
6.4.3 金属热防护系统的隔热材料??
6.4.4 金属热防护系统热分析方法??
6.4.5 热防护系统健康监测技术??
6.5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与结构部件??
6.5.1 热结构的技术难点??
6.5.2 前缘??
6.5.3 控制面板??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7.1 高超声速飞行器导航系统技术??
7.1.1 导航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7.1.2 组合导航技术??
7.1.3 导引头等任务设备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7.2 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建模技术??
7.2.1 轴对称飞行器动力学建模??
7.2.2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动力学建模??
7.2.3 基于参数化外形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建模??
7.2.4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气动耦合问题??
7.3 高超声速飞行器操控与姿态测量技术??
7.3.1 操控技术??
7.3.2 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
7.4 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
7.4.1 主要问题??
7.4.2 飞行控制方法??
7.5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飞行控制技术??
7.5.1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飞控系统特点??
7.5.2 可重复使用的飞控系统设计要求??
7.5.3 可重复使用的飞控系统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第8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技术??
8.1 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的任务与要求??
8.1.1 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的任务??
8.1.2 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的要求??
8.2 高超声速风洞设备种类??
8.2.1 风洞设备概况??
8.2.2 高超声速风洞设备种类??
8.3 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形式??
8.3.1 全模测力试验??
8.3.2 压力分布测量试验??
8.3.3 喷流干扰试验??
8.3.4 高超声速进气道试验??
8.3.5 铰链力矩试验??
8.3.6 级间分离及多体分离试验??
8.4 国外高超声速试验风洞情况??
8.4.1 国外高超声速风洞概况??
8.4.2 美国LENS系列激波风洞??
8.4.3 俄罗斯ITAM高超声速风洞AT?303??
8.4.4 法国S4高超声速风洞??
8.4.5 日本JAXA高超声速风洞??
参考文献??
下篇 各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
第9章 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9?1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
9?2 超燃冲压发动机初期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
9?3 SCRAM导弹计划(1961~1977)??
9?4 高超声速研究发动机计划(1964~1974)??
9?5 国家空天飞机计划(1986~1995)??
9?5?1 NASP计划的提出??
9?5?2 NASP X?30试验飞行器的概念设计??
9?5?3 NASP计划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9?5?4 NASP计划的调整??
9?5?5 NASP计划的结束??
9?6 高超声速技术计划(1995~2003)??
9?6?1 HyTech计划概览??
9?6?2 技术的挑战??
9?6?3 主要研究成果??
9?7 ARRMD计划(1998~2001)??
9?7?1 战场对快速响应导弹的需求??
9?7?2 设计要求与概念方案??
9?7?3 技术的挑战??
9?7?4 ARRMD计划的后续发展??
9?8 Hyper?X计划与X?43A飞行试验??
9?8?1 Hyper?X计划概览??
9?8?2 X?43A试验飞行器总体设计??
9?8?3 X?43A设计与制造上的挑战??
9?8?4 X?43A飞行试验??
9?9 NASA先进空天运输高超声速计划??
9?9?1 ASTP计划??
9?9?2 技术途径??
9?9?3 系统分析项目??
9?9?4 推进技术项目??
9?9?5 机身技术项目??
9?9?6 飞行演示项目??
9?10 HyFly计划??
9?10?1 飞行器的概念/结构??
9?10?2 飞行试验过程和试验目标??
9?10?3 面临的技术挑战??
9?11 X?51A飞行试验计划(2005~ )??
9?11?1 战略背景??
9?11?2 计划由来??
9?11?3 研究团队??
9?11?4 计划路径??
9?11?5 试验飞行器系统组成??
9?11?6 发动机研制与试验??
9?11?7 飞行试验计划安排??
9?11?8 飞行试验的开展情况??
9?12 Falcon计划??
9?12?1 计划背景??
9?12?2 涡轮基组合循环推进系统??
9?12?3 TBCC相关技术的发展??
9?12?4 HTV?2飞行试验??
参考文献??
第10章 俄罗斯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0?1 “冷”计划??
10?1?1 轴对称亚/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模型??
10?1?2 试飞器??
10?1?3 飞行试验??
10?2 “鹰”计划??
10?2?1 “鹰”试验飞行器??
10?2?2 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模型??
10?2?3 “鹰”试验运载器??
10?2?4 “鹰”试验??
10?3 彩虹?D2计划??
10?3?1 彩虹?D2试飞器??
10?3?2 实验型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
10?3?3 飞行试验??
10?4 “鹰?31”计划??
10?4?1 试飞器??
10?4?2 亚/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模型??
10?4?3 飞行试验??
10?5 高超声速飞机“图2000”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11章 法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1?1 PREPHA计划(1992~1998)??
11?1?1 PREPHA计划简介??
11?1?2 试验装置的建立??
11?1?3 CFD数值计算研究??
11?1?4 超燃冲压发动机部件研究??
11?1?5 材料与冷却结构研究??
11?1?6 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系统研究??
11?2 JAPHAR计划(1997~2002)??
11?2?1 JAPHAR计划简介??
11?2?2 JAPHAR计划的研究途径??
11?2?3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
11?2?4 超声速燃烧基础研究??
11?3 PROMETHEE计划(1999~2002)??
11?3?1 PROMETHEE计划简介??
11?3?2 PROMETHEE计划的主要目标??
11?3?3 PROMETHEE计划的技术途径??
11?4 LEA飞行试验计划(2003~ )??
11?4?1 LEA飞行试验计划的背景??
11?4?2 LEA飞行试验计划的试验原理??
11?4?3 LEA飞行器研发状况??
参考文献??
第12章 德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2?1 S?nger计划(1988~1995)??
12?2 FESTIP TSTO方案研究(1994~1998)??
12?3 SHEFEXⅠ飞行试验(2005)??
12?4 SHEFEXⅡ飞行试验(2008)??
12?4?1 研制背景??
12?4?2 试飞器介绍??
12?4?3 分系统介绍??
12?4?4 气动力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13章 日本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3?1 日本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
13?2 空天飞机方案研究??
13?3 HOPE飞行试验研究计划??
13?3?1 OREX轨道再入试验??
13?3?2 HFLEX高超声速飞行试验??
13?3?3 ALFLEX自动着陆试验??
13?3?4 HSFD高速飞行演示试验??
13?4 高超声速试验设备与研究机构??
13?4?1 冲压发动机自由射流试车台??
13?4?2 自由活塞式激波风洞??
13?4?3 相关研究机构??
参考文献??
第14章 澳大利亚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4?1 HyShot计划??
14?2 HyCAUSE飞行试验??
14?3 HIFiRE飞行试验计划??
参考文献??
第15章 其他国家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5?1 英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概况??
15?1?1 HOTOL计划??
15?1?2 SHyFE飞行试验计划??
15?1?3 SKYLON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15?1?4 高超声速客机??
15?2 意大利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概况??
15?3 印度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概况??
15?3?1 HSTDV飞行器结构与组成??
15?3?2 印度高超声速试验设备??
参考文献??
第16章 总结与展望??
16?1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研究总结??
16?2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G. 想要更多的了解矿机,哪个最优呢
外星人矿机研发的52T矿机,算力远超市场机型3倍以上,但电量并未大幅提升,因其采用了量子节电技术,利用量子力学中超导材料特性,释放整理电子的量子能量,以涡轮的形式进行微波震荡,消除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正负极电流能平衡输送,降低电阻,控制电耗,达到了节电的效果。通过降低矿机损耗及高效节能,外星人矿机让投资者更能看见收益前景!
H. 上海车展4月19日开幕,八款新车率先曝光!
上海车展将于4月19日正式开幕,目前已有多款新车被曝将于车展亮相/首发,包括全新汉兰达、全新思域、五菱首款银标SUV、吉利极氪ZERO等等。我们先来给大家聊聊这些车都有什么亮点/变化,至于后续曝光的参展车型,我们会持续跟踪。
思皓QX定位为紧凑型SUV,并基于全新模块化平台打造。目前这款车只有设计图曝光,整体透露这一股熟悉的感觉,实车如何暂不可知。新车或搭载代号为HFC4GC1.6E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84马力,峰值扭矩为300牛·米,传动系统匹配6速手动/6速双离合变速箱。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中国汽车消费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I. 凯迪拉克CT4肇庆当地购车最高优惠4万元,19.97万元起售
近日,小编走访了肇庆本地的某汽车4S店后了解到,凯迪拉克CT4购车最高优惠4万元,19.97万元起售,但是店家表示,由于年底将近,新车的优惠行情存在波动,具体实际的优惠情况可以上店试驾看车后详询。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凯迪拉克CT4这款车吧。
凯迪拉克CT4搭载了一台2.0T可变缸技术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37马力,与之匹配的是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底盘方面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结构,为后驱车型,有消息称可能还会推出四驱版本。
小编推荐车型:28T时尚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 蜗轮蜗杆中自锁怎么计算
当导程角小于摩擦角时,机构自锁!
摩擦角=arctanμ (μ是摩擦因素)
摩擦因素与接触线、润滑油、滑动速度、材料匹配、加工、安装精度、热处理等等有关系,难以确定,只有推荐值!
可以查手册,比如:锡青铜涡轮与硬齿面蜗杆,滑动速度在0.1m/s时,摩擦因素为:0.08,所得摩擦角为4°34'。